电子信息专业教学论文

2022-04-16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用人企业对人才需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信息时代背景下,电子信息专业毕业生未来就业前景非常广阔,企业对人才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及创新能力等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电子信息专业教学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电子信息专业教学论文 篇1: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电子信息专业教学计划的整合研究

摘要:以典型的工作任务为基础、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改革传统的电子信息专业教学计划,调查专业的核心岗位群,提炼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学习领域及学习情境的设计。实施基于工作过程导向整合的教学计划后,促进了学生对原有知识体系的理解,取得比传统教学模式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工作过程 电子信息 教学计划

0 引言

电子信息专业课程多、课程内容抽象、技术发展快,目前高职院校电子信息专业的课程体系基本都是以事实性、概念性和论证性的陈述知识为主,与企业的需求有很大的差距,其中一个表现就是电子行业的企业标准、员工的知识结构、技能要求等,未能全面地引入到职业教育课程中来,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

近年来,德国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比较成功地解决了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的难题。美国教育界也提出一些新的职业教育理论,如“工作与学习开始合并”,“传统的训练、学习、教育和工作之间的区别正在模糊化”等,预言美国的技术教育未来将成为“学习将变为以工作和创新为本”。当前,这些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已普遍为我国职业教育的专家所接受。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教育將学习过程、工作过程与学生能力发展联系起来,可以缩短学习与工作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减少到工作岗位之后重新培训的过程。因此,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开发型人才,提高电子信息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改革传统电子信息专业的教学计划,把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理念引入电子信息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改革的思路

教学计划的改革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落脚点,高职高专培养的目标决定了其与普通本科教育有着不同的培养模式,高职高专教育学制短,学生的理论基础薄弱,自主学习能力不强,不可能像本科教育那样对学生进行学科体系的全面培养,所以要对其突出职业技能的培养,教会学生学会应用知识的方法。

根据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理念,高职高专电子信息专业的教学应具有三方面的培养任务:一是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二是通过实践训练,具备专业的基本操作能力;三是在综合性的训练中,使学生获得工程素质,形成工程思维,获得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初步训练,为将来进一步的发展、提高奠定基础。要实现以上的培养目标,必须对电子信息专业的教学计划进行重新整合。

“整合”在系统科学上表示两个以上的事物、现象凝聚成一个较大整体的过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计划整合的内涵是在先进的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相互融合,在个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的效果,从而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

改革的总体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来组织课程内容,课程内容的设计以“工作过程的任务驱动”为理念,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以就业为导向,以够用为度,不追求系统性、完整性,并且融合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如电工上岗证、电工等级证、家电维修等级证等)的考核对知识、技能的要求。

制订教学计划时要研究电子信息专业不同目标岗位群的要求,对电子信息专业各核心课程进行学习领域及学习情境的设计。课程的设置是以计算机控制为主线,强电与弱电相结合,实验项目以应用为目的,删减验证性实验,加强项目设计、维修、焊接等专业基本技能的训练,对实验、实习、项目制作、技能竞赛、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优化整合。

2 教学计划整合的路线

教学计划整合的基本路线是以典型的工作任务为基础、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项目教学的形式来实施,使学生在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中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整合的步骤如下图所示:

2.1 岗位职业分析,明确典型工作任务

首先深入企业调研,调查企业的岗位工作职责、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了解岗位从业人员的具体工作任务,进一步明确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描述,包括任务的工作对象、工具、劳动组织等。可以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彩电原理与维修》进行试点,逐步完成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主要课程的教学资源建设。

2.2 学习领域、学习情境及课程标准的设计

按照工作过程导向的基本理论,首先对每个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对完成典型工作任务必须具备的职业能力,包括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进行归纳,将课程的重要知识点组织起来,形成本专业的学习领域,如模拟电子技术的放大电路、振荡电路、电源电路等就是重要的知识点。专业的学习领域一般包括公共基础学习领域、专业学习领域和拓展学习领域。

学习情境是学习领域的具体化,其设计主要是确定每个“情境”中专业的培养目标、选定“情境”的教学方法、提供每个“情境”实施时需要的环境等。课程标准包括课程名称、课时数、能力结构、能力要求、课程的内容、考核方式等,完善的课程标准对专业课程的设置及课程的组织教学具有指导作用。

2.3 课程体系的实施

教学安排可以是柔性的,根据企业提供的顶岗实习岗位的时间和校内实训基地的资源灵活调整教学安排,这样保证了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实现与企业的紧密合作。比如,每年7月份至10月份企业的生产比较繁忙,急需人手,在暑假时组织高年级学生进厂实习就很受企业的欢迎,同时使学生受到了锻炼,这种锻炼不仅是专业技能的锻炼、更重要的是真实工厂环境的见习。

采用“车间教学”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可以形成“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始终都与具体的职业实践相对应,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学习这项技能,所学的相关理论知识有什么用,怎么才学得更好。当然,这需要对实训基地的教学设施、实训设备、实习指导教师的培养等有比较大的投入。

3 整合后的教学计划

3.1 专业的能力结构与要求

专业的能力结构包括职业基础能力、职业核心能力和职业拓展能力。职业基础能力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观,对形势和政策具有一定的认知,具备一定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具备较强的公文和查询信息的能力,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

职业拓展能力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以及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具备一定的审美、摄影知识和美术知识、对色彩具有一定的感受能力,这些能力通过各类社团活动以及《演讲与口才》、《沟通与传播》、《摄影技术》、《计算机美术基础》等相关课程来培养。

3.2 教学项目课时数及学分比例

在新整合的的教学计划中,全程教学活动总时数288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982学时,实践教学1900学时,两者比例1:1.93,实践教学活动时数占总时数65.9%,提高了实践课时的比例,我们认为这样设置对高职高专的学生是比较适合的。此外,还规定学生参加省级以上比赛获奖每项计2.0学分,可作为职业能力拓展课学分,替换选修课。具体的教学项目课时数及学分如下表2所示:

4 小结

实践证明,在实施基于工作过程导向整合的教学计划后,在教学课时总数持平的情况下,扩大了教学知识面的广度与深度,促进了学生对原有知识体系的理解,取得比传统教学模式更好的效果。基于工作过程导向教学计划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进一步完善电子信息专业教学计划的整合,从课程体系、教学学时分配、实验基础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各个环节总体规划,才能取得更好的整合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熊幸明,何新军,张志刚等.“工厂电气控制”实践课程整合的研究与探索[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3,25(3).

[2]靖涛,王汉斌.“数字电子技术”与“微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体系整合的研究[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5年专辑.

[3]李汉邦,丁会利,马岱等.地区性理工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整合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9(2).

[4]吴春梅.高校教学改革中系统整合的研究与实践[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77-79.

作者简介:

尤文坚,男,1969年生,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电子系统设计及仿真。

作者:尤文坚

电子信息专业教学论文 篇2:

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高校电子信息专业教学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用人企业对人才需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信息时代背景下,电子信息专业毕业生未来就业前景非常广阔,企业对人才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及创新能力等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传统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无法适用于高校电子信息专业教学,翻转课堂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将其应用到电子信息专业教学中,能够提高教学有效性,且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文章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内涵入手,对该教学模式应用重要意义进行分析,最后探讨其在高校电子信息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高校教学;电子信息专业

前言:电子信息专业是高校课程中的基础课程,有利于学生信息素养形成,对未来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多数课程都在沿用“满堂灌”教学模式,电子信息专业教学同样如此,学生多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学习兴趣并不浓厚,教学质量不尽人意。翻转课堂是21世纪教学与现代技术深入融合的结果,将其运用到实践教学中,能够引导师生教学与学习理念的转变,更好地适应当代教学发展趋势,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内涵

所谓翻转课堂,是在传统教学模式基础之上,将教师授课、学生课后作业颠倒过来,在课前通过观看教学视频的方式进行自主学习,在课堂上与教师共同探讨在自学中遇到的难题,实现知识内化,提高教学有效性。该教学模式最早源于美国高中,为了方便学生学习,教师将授课过程录制下来,上传到公共平台上,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进行视频观看,最终实现知识的内化。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重要意义

在实践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够从根本上颠覆传统教学模式,将学习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学生根据自身具体情况进行学习。观看视频时,学生可以对某些特定的知识点进行快进、后退等操作,便于自己开展学习。应用翻转课堂,能够强调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学习效果[1]。同时,翻转课堂建立在学生差异性基础之上,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自主学习,如针对学习能力较为薄弱的学生,可以反复观看视频,实现分层教学。不仅如此,翻转课堂提倡以问题驱动为主,教师能够为学生提供教学问题,学生在PPT等资料的帮助下获取知识。整个学习过程锻炼了学生意志力,能够提高学生创新思维。传统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无法针对某個学生存在的疑惑进行有效地解答。而翻转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提前学习,在课堂集中处理存在的问题即可,实现一对一教学的同时,能够显著提高教学有效性。综上来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能够为传统教学注入更多活力。

三、翻转课堂教学在高校信息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1.建立自主学习小组

学生是翻转课堂教学的主体和核心,在实践中,学生学习时间由课上转变到课下,因此高校教师要对学生予以指导,成立自主学习小组。值得教师注意的是,高校学生源于多个地区,每个学生的文化背景、学习特点都具有差异性。因此在小组组建时,可以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权,组员人数控制在5~7人,负责小组讨论和交流。翻转课堂教学采用的是课下自主学习、课堂交流结合的方式,故在小组成立之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为课程推进提供保障。

2.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针对新知识教学,教师可将新知识导学问题上传到学习平台上,小组成员借助检索工具收集、整理资料,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一般来说,对学生自主学习时间控制在2~3天为最佳,给予学生充分的考虑时间,且能够满足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在交流时,每个学生都要将自己的想法表述出来,进行集中思考,最终确定最终答案。从本质上来看,翻转课堂并非形式化上的交流,而是要解决问题为根本,收集资料并在交流和思考中解决问题。如现有教材中,并未提到运算放大器在单电源应用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但事实上,随着手持设备不断普及,电池供电单电源运放应用也将愈发普遍。因此学生在未来工作中,极有可能会遇到无信号输出等情况。教师可以收集有关内容,将其上传到公共平台之上,引导并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最终得出结论,以此来提高教学有效性。

为了缓解课时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冲突,应用翻转课堂模式能够对教学内容予以优化,合理分解教学内容,使得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特点,进行针对性选择。如计算机基础知识、网络基础知识等,引导学生能够根据自身基本情况选择对应的内容,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3.重视课堂讨论

翻转课堂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但并不意味着要摒弃传统课堂教学。完成自主学习、小组讨论之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小组代表发言,阐述他们的学习成果,并提出本组尚未解决的问题。在此过程中,针对同一问题,学生思考的角度不同,且使用的方法也有所差别,能够为其他同学提供更多的思路,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学生视野[2]。发言后,教师要针对争论的焦点、分歧问题进行总结,进一步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长此以往,能够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系统的知识体系。课堂讨论是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补充和完善,师生、生生之间能够进行思想层面上的交流,拓展学生思路,有利于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4.加强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能够帮助师生明确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加以调整,以此来解决问题[3]。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互评、师生评价,针对新知识学习情况进行评价,针对学生表现較好的环节,要给予认可和鼓励,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自信心;而对于学生表现不好的环节,要引导加以改进,逐步完善自身知识体系。翻转课堂教学中,无论是组间讨论、还是教师指导,都是教师个人理解的一种方式,这些分析能够为学生提供全新的视角,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的权威,师生应在平等关系中进行沟通和交流。

结论:根据上文所述,新时期下,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其自身灵活性、高效性等优势,在高校电子信息专业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从根本上突破传统教学存在弊端,且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树立现代教学理念,明确认识到翻转课堂教学内涵及重要性,并将其与电子信息专业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到一起,将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处理。同时将学生划分为多个小组,以小组形式进行知识学习和讨论,促使学生之间能够在思想层面上进行交流,还要强调对教学全过程的评价,给予学生更多鼓励和支持,从而促进学生信息素养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电子信息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与创新,2015,(16):129+131.

[2]曹新亮,邵婷婷.转型期地方高校“项目式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生工程素质培养为例[J].教育现化,2015,(06):6-9.

[3]冉捷.翻转课堂模式在高校电子信息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科技展望,2016,(34):188.

作者:何宗锐

电子信息专业教学论文 篇3:

中职电子信息专业教学方法浅谈

作为一名中职学校的教师,我在近7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自学了教育理论和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从一名非师范类毕业生到有了教师资格和取得了技师等级的双师型教师。2013年12月我参加了河北省组织的中职教师技能比赛并取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这次比赛不仅对自己的技能水平有了了解和增强了从教的信心;也对中职教学特点和在中职开展技能比赛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教学实践和参加技能比赛活动也使我对教学内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也更加明确自己在教学中教学研究的方向和要解决的问题,即在教学中在注意研究教材的同时要不断进行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改进,为此我更加注意观察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通过这样全面和重点方面的研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的改进和并勇于运用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加强,学习的效果也越来越好。为此我的教学也得到我所在专业部的肯定,并赋予我更大的责任。由我训练电子产品装接与调试小组,代表学校参加石家庄市市级和河北省组织的省级技能大赛,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回顾自己这些年的工作过程,我希望通过总结使自己今后的教学更加科学和有效,也希望能和同仁们有交流的机会,研究总结的过程更是自己学习提高的过程,也借此方式取得大家的帮助。

一、做好职业指导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现在的职业学校学生由于在普通中学学习多年,进入职业学校学习后学习目标还不明确,还没有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心态。这不仅仅影响了学生的求职就业,也极大影响了学校的今后的招生和发展。为了避免学生的盲目性,使学生能更好地对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有个大概安排,首先要做好职业指导使学生明确教学目标。教师首先要对学生进行职业定位,就是告诉学生两个含义:确定你自己是谁,你适合做什么工作,再告诉别人你是谁,你擅长做什么工作。在这里,把职业定位分为五类,分别为:技术型、管理型、创造型、自由独立型、安全型,让学生先自我评价,其次要了解职业,最后了解自己和职业要求的差距,让学生知道在有限的职业生涯中,只有选择合适的职业才能更持久地发展自己。需要让学生考虑以下的三个问题:①我想往哪一路线发展。②我能往哪一路线发展。③我可以往哪一路线发展。学生只有对自己的人生进行职业规划,才能更好地确定自己的目标,选择合适的职业,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这样,学生才能坚持自己的目标,不容易受到外界的诱惑,并且在逆境中,不沮丧、不气馁,有能力承担重大的责任,而不被其压垮。

二、用电子行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学习兴趣

从全球范围来看,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从“默默无闻”跨越到“名列前茅”,中国已经成为了全球重要的消费电子生产基地。电子产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电子信息的产业现状不仅激励着工人和科学家,也激励着学生的学习,一个欣欣向荣的产业、一个蒸蒸日上的产业、一个有着巨大潜力的产业,它使学生有了更大的动力,更加强烈的学习愿望。

三、根据学生的特点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使学生保持学习兴趣

学生是学习认识活动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无论是知识经验的获得,还是智力、能力的发展,教师都既无法代替学生读书,也无法代替学生分析思考,既不能把知识生硬地灌输到学生的头脑里,也不能把思想觀点移植到学生的头脑中。以学生为主体就要让学生动起来,由学会到会学。

我们怎样能让性格各异、学习基础参差不齐的学生爱上我们的课堂,专心听我们讲课,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呢?除了对学生进行学习目标的教育使他们树立着眼未来的意识,还要在具体的教学中使他们保持学习兴趣,我在这里做了以下几点。

1.开展情境教学,使学生感受未来岗位的状态,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气氛,也能循序渐进地进入并接受这种教学模式。

2.按照操作技能形成规律进行训练,使他们尽快掌握技术,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学生操作技能的形成一般要经过粗略的掌握阶段、改进阶段和操作技能形成阶段。为使学生更快、更好地形成技能并达到技能动力定型,在训练中我注意精讲多练,先让学生掌握重点并能完整大致地做下来,再对学生进行逐个的个别辅导,并对学生提出练习次数和练习要求,使他们逐渐学会并形成规范正确的操作技能。

3.认真备课,提前多次演练,以完美的示范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在河北省参加比赛取得的成绩不仅提高自己从教的信心,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我的信任和认可。

4.以学生为主体,精心设计学生的练习时间和练习方法。

四、在教学中引入竞争机制,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有竞争才有生机和活力,根据学生的特点调整教学方法,引进竞争机制,注意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竞争能力,是社会发展对现代人提出的基本要求。我在课堂教学中增加了比赛因素,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使他们发挥最大的潜能和提高发散思维能力。例如,通过分小组练习结果进行比赛,综合成绩好的给与表扬并记进小组赛的成绩中记入期末总成绩;又如将每次学生练习进行打分后公布分数对两头的成绩进行讲评,将学生的平时练习或作业成绩记入学生期末总成绩。

五、拓展小实验和小创作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我教授的是电子专业课程,光靠书本上的知识很难使学生引起兴趣,在书本的基础上我加了一些小实验,比如在电流的磁效应章节里,我用一节5号电池、一根铜线、一个小磁铁构成了一个迷你小发动机,一下就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抓住了学生求知的心理,使学生有了学习的动力,这堂课我讲的很少,同学们自主地从书本上找到了答案。

在电容的章节里,我教学生使用锡纸、透明胶带和铁质引脚制作电容,学生知道了电容的原理后,感觉电容是个很深奥的东西,但通过学习后,更加深刻地认识了电容器,理论联系了实际。再比如讲解电源电路一章,我利用橙汁和铜片、铁片组成了一个“巴格达”电池,使学生利用它点亮了灯泡,学生不仅学习到了知识,并对以后的学习也有了大量的兴趣。

总之,不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无非体现这样的思想:“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这句话也就是说,君子只能求学深浅的难易顺序,对每个人的特性和差异都能了解,才能因材施教。能广泛地晓喻,才能做教师。中职教育是一种职业教育,目的在于培养有实际操作能力的全面人才,所以对职业教育的学生来讲,教学方法要从传统的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并从做中学。如何将中职学生培养成为实用性的人才,无论是适应市场的需求还是引导市场需求都是任重道远的事情。

(责编 张景贤)

作者:陶春

上一篇:网络营销课程设计论文下一篇:物理教学综合教改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