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2022-04-30

摘要:针对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在传统毕业设计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对目前人才培养方案中工学结合的实施方式进行了研究,提出基于工学结合的毕业设计模式,并对此模式的优点进行阐述,实行此种毕业设计模式能较好解决目前人才培养中的实际问题。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篇1:

提高地方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若干举措

[摘要] 毕业设计是理工科大学生对四年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毕业设计的质量是学校教学质量的直接表现,理工科大学必须不断提高学生毕业设计质量。本文从地方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目的和课程特点出发,对毕业设计的选题、研究方法设计、实施过程的操作性,以及最终的答辩等方面进行讨论,提出一些提高地方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质量举措。

[关键词] 毕业设计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提高措施 地方高校

毕业设计是大学教育教学中一个比较关键的环节,如同铸剑师在宝剑成型后淬火这道工序,淬火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宝剑的品质,毕业设计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培养质量。毕业设计的质量是毕业生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直接反映,也是学生能力的外在表现,同时也是大学生体现自己实践技能的绝佳场所。理工科大学生在实施毕业设计的整个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对大学期间所学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的全面总结运用的过程;更是一种深化学习,将书本知识升华的一个过程。根据教育主管部门规定大学毕业设计也是学校考核学生学习情况的最后一道关,是学生能否毕业和能否获得学位的最后认定依据。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中说明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目的。细致分析,目的有三:第一,培养大学严谨地进行科学实验研究的态度,进行科学实验研究时一定要一丝不苟、严谨推理、认真负责;第二,鼓励大学生积极投身科学实践研究,大胆运用所学知识科学的进行实践设计与研究,勇于实践、勇于探索;第三,培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做到学有所用,在毕业设计中要善于运用所学之知识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实施毕业设计中获得从事本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必须的专业能力。

本研究从毕业设计的选题、研究方法设计、实施过程的操作性以及最终的答辩等方面进行讨论,提出一些提高地方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质量举措。

一、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设计选题存在的问题及提高质量的举措

1.毕业设计选题存在的问题

第一,选题重视程度不够,随意性大。选题是进行科学研究的第一步,同时也是科学研究最为关键的一步,可以说好的选题是成功研究大门,选好了研究方向、确定了研究题目说明就进对了大门,经过科学的实施一般都能成功,因此,在进行科学研究是必须高度重视选题。通过调查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设计题目根本不符合本专业的基本教学要求,缺乏必要的论证,与大学生的培养目标有一定的差距。在深入调查后发现,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两个:其一,毕业生的毕业设计题目完全由自己确定,指导教师根本没有参与选题的指导和选题的论证,学生由于能力和经历等方面的不足造成了部分选题的不合适;其二,学校在毕业设计控制方面的政策缺失或不健全导致学生选题的不恰当。

第二,选题过大,可操作性不强。这类毕业设计的选题可以说是一类失败的选题,整体看来就是虎头蛇尾。由于大学毕业设计有时间限制,必须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规定的任务,否则即认定为失败,有的毕业设计大学生根本没有能力在完成毕业设计的时间内完成,导致毕业生在最后的毕业答辩中非常被动。因此,毕业设计选题要注意题目的宽度和深度,保证在规定的时间内顺利完成既定的研究任务。

第三,选题重复率偏高,抄袭情况严重。计算机与网络的普及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便力的条件,加速了信息的流通与交流,有利于科学研究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一般研究者不愿自己动手进行创作、抄袭变得更为简单等等。通过调查发现同一学校的不同年级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题目会发生重题情况,不同院校间同一年级或不同年级间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也会发生重题现象,有些重题是无意的、有些重题却是有意的。有意或者无意的重题我们都应该尽量避免。

2.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举措

第一,分析专业特点,确定研究方向。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培养要求和学科特点来看,本专业毕业设计选题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实施研究:其一,理论研究型;其二,电路设计型;其三,计算机科学等类型。

第二,立足专业,从实用角度出发。我们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研究最终是为人们生产生活服务的,因此我们必须立足这一点。选题尽量做到与实际相结合,使毕业设计尽可能形成一个有实用价值的成果。鼓励我们的毕业生在毕业设计中将一些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应用于生产实际中。

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研究方法选择存在的问题及提高质量的举措

在进行科学研究时研究方法是获得成功的梯子,只有选对了研究方法,才能从爬上科学研究成功的大楼。所以,在进行科学研究时一定要合理选择研究方法,注意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更要灵活运用。对历届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学生的毕业设计研究后发现有两成的学生在毕业设计中只选择了一种主要的研究方法,这对于相对有一定研究难度的学位毕业设计不太合适,不能很好的解决研究中所遇到的全部问题。

笔者认为毕业生在完成毕业设计时应该根据研究的具体需要有针对性的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主要研究方法。对于研究背景与研究进展必须采用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对于研究的论证部分一般应该采用访谈法或者是调查法,对于研究的实质部分一般应该采用实验、数理统计、逻辑推理等方法。

三、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生答辩过程存在的问题及提高质量的举措

毕业设计答辩是毕业生展示自己研究成果的一种重要方法。对于即将走入社会的大学生而言毕业答辩是进行自我综合能力历练的绝佳机会,每一位大学毕业生都应该满怀信心的积极面对、认真细致地做好答辩准备。在调查中发现有些毕业设计做的非常好,但是设计者不能很好的表达出设计的主旨、关键环节、创新点等内容,这说明学生在平时缺乏这方面的训练。

四、结束语

全面提高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具体措施应该从对毕业设计的选题、研究方法设计、实施过程的操作性以及最终的答辩等方面进行提高。学校教务部门还应该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积极落实必要的监控过程,从管理上规范毕业设计的操作程序。多管齐下,相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质量一定会有大幅度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许捍卫 李 浩:毕业设计质量控制体系的构建[J].测绘工程,2006

[2] 李万全 高长银 史丽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改革探索[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7

[3] 颜宏亮 钟杰 颜锦秀等:提高工程类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措施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8

作者:王 斐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篇2: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基于工学结合的毕业设计模式探讨

摘要:针对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在传统毕业设计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对目前人才培养方案中工学结合的实施方式进行了研究,提出基于工学结合的毕业设计模式,并对此模式的优点进行阐述,实行此种毕业设计模式能较好解决目前人才培养中的实际问题。

关键词:毕业设计;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

学生高考后填报志愿选择院校时,对所报考的学院专业是否好就业这个因素越来越关注。对于高等职业教育而言,就业质量是大学生培养质量的最主要的社会评价指标。如何更好地将人才培养与就业相结合,成为各大院校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重点,目前很多高等职业院校开始实行“2+1”人才培养模式,前两年在学校进行专业基础、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培养,再用一年时间到企业实践提高职业技能,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使学生与岗位融合。在整个最后一年的实习实践过程中,实施过程往往是先进行实习后进行毕业设计。这样的实施模式使得毕业设计与就业岗位的贴近度低,内容轻技能、重理论;选题陈旧,理论性题目较多,脱离培养目标,学生的创新能力无法得到锻炼;综合应用课题较少,基本与实践无法结合;与市场偏离较大,经济效益更不可能实现。所以最后一学年的实践实施过程必须改革,实施基于工学结合的毕业设计模式能有效地解决目前存在的这些问题。

1 基于工学结合的毕业设计模式实施的优点

1.1 基于工学结合的毕业设计模式能提供丰富软硬件资源

随着高职教育的不断扩招,校内实验、实训、毕业设计等所需要的硬件条件,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电子专业学生毕业设计的需求,仅仅停留在查找资料、撰写论文的层面,无法体现人才培养的目标。通过校企合作建立实习基地,进行工学结合等实习,利用企业的项目实验室、电子产品制作设备、测试设备等硬件设施,使学生能较高质量的完成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各个环节。通过前两个学年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专业能力,能够为企业解决一定的电子产品生产工艺、技术、管理等问题,利用毕业设计的完成将这些解决的问题进行实现。企业通过基于工学结合的毕业设计找寻自己所需要的技术成果,得到企业利益;学生通过基于工学结合的毕业设计充分利用企业资源,了解行业特点、现状和发展前景,明确人才需求,获取能力和自信,拓展就业渠道。

1.2 基于工学结合的毕业设计模式能增加与岗位的贴近度

将“工学结合”与毕业设计组合实施,通过毕业设计课题引导使学生在工学结合过程中,了解电子信息企业的组织结构、管理模式、产品开发过程、生产工艺流程等。依据企业实际生产情况,将信息、技术进行加工、整合,通过自己的再创作完成一篇有质量的毕业设计。提早熟悉工作岗位要求,将理论转化成实际工作能力,经过长时间的企业实践,在走出校门前就得到企业岗位锻炼,使学生及早接触电子信息产业,增强了就业信心,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1.3 基于工学结合的毕业设计模式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突破

毕业设计选题应满足学生志趣和研究能力,部分专业素质能力较高的学生,在企业工学结合过程中,从企业最需要的发展方向中选择合适的课题进行研究,也可以使用各级技能大赛的题目作为毕业设计题目。利用实习企业的现有软硬件资源,结合企业现有产品,完成论文的同时又能实现大赛作品的设计。通过设计能较系统地掌握电子系统设计过程,从选题、立项、方案研讨、电路设计、实现、装配过程、系统调试、总结报告等全过程的所有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因企业参与毕业设计选题,所以既省掉了选题调研考察的过程,又保证了毕业设计内容与市场需求的密切联系,同时校内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专长和能力水平,在毕业设计内容中添加行业优先发展、迫切需要的最新元素,引导学生进行创新。

在这种结合的实施过程中,不但是对本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促进,也全面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对毕业设计的指导也能提升专业教师整体素质,促进本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

1.4 基于工学结合的毕业设计模式能实质促进学生就业

学生进入企业工学结合被安排在不同的岗位上,通过师傅或技术人员的指导,了解岗位技能,其中就包含电子信息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通过基于工学结合的毕业设计模式的实施,有的企业发现表现好的学生就会提供合适的岗位进行留用,工学结合的岗位就成了学生就业的第一个岗位。基于工学结合的毕业设计的实施,有利于企业岗位职业能力培训,满足企业对人才的考察需求。同时使学生在基于工学结合的毕业设计中,对自己的专业知识查缺补漏,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职业素质等综合素质。

1.5 基于工学结合的毕业设计模式实现校企双赢

基于工学结合的毕业设计模式的实施,能有效的解决毕业设计教学工作中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问题,并且是产学研三者互补而又有机融合在一起的一种有效的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培养模式。通过基于工学结合的毕业设计模式在企业中的实施,无论是毕业设计的课题选择、方案设计、确定研究思路,还是评定毕业设计成果都要合作各方的积极参与,最终做到“真题实做、校企融合、共同指导、重技能、重创新、得效益”。

2 基于工学结合的毕业设计模式实施的注意事项

2.1 提高学生对基于工学结合的毕业设计模式的认识水平

最后一学年学生会积极寻找实习企业,主要是为毕业后就业做好准备。在企业实习开始后许多学生都不能很认真的完成毕业设计,大多从网络等途径找寻相关资料,使用ctrl+c和 ctrl+v进行复制粘贴,对复制的内容根本不进行任何的整理、分析和消化。课题选择上,出现很多相近、类似的题目,导致有的学生稍微修改下别人的设计就能蒙混过关,但在毕业答辩的时候对自己的毕业设计却是一问三不知。如此的毕业设计必定无法实现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

2.2 指导教师对学生毕业设计的宏观指导作用

基于工学结合的毕业设计模式实施过程中,采用“双导师制”,由学校和企业各派一名指导老师,校内指导老师主要负责设计的规范管理和总体脉络要求的把握,校外指导教师主要侧重对设计中技术性问题的指导。指导教师要明确职责,具有较高责任意识,按要求完成管理和指导任务。毕业设计实施过程中,要奖罚分明,对于不能按时完成任务的学生进行成绩扣分处理,对于设计制作较好的学生给予一定分值奖励。

2.3 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是基于工学结合的毕业设计模式实施的前提

建立稳定的校外合作实习基地,保障学生的实习就业,在此基础上实施基于工学结合的毕业设计模式。校外实习基地与一般的合作企业不同,基地不仅要能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为学生创造实习环境和安排任务,而且要保障实施畅通。实习基地企业的选择,针对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特点,选择具有较完善生产、设计、开发能力的大中型企业,通过基于工学结合的毕业设计模式的实施为企业创造财富的同时,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提升专业品牌效应,实现合作双赢。

3 结束语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设计是一项学习、实践、应用与创新相结合的重要教学环节,更是培养学生研究、探索、创新能力的重要过程。毕业设计质量的优劣影响就业企业对学生的印象,直接决定了学生毕业后的工作能力。学生在工学结合过程中完成毕业设计,而毕业设计的成果又可以反过来丰富工学结合的内容,高质量的毕业设计课题又给了实习企业满意的考察依据。基于工学结合的毕业设计模式的实施,即能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又能实现学生顺利就业,有机结合互相兼顾。

参考文献:

[1]丁帮俊.基于系统动态性的“工学结合”毕业设计教学研究[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

[2]肖卫初,邓曙光,陈伟宏.电子类专业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相结合模式的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1,27.

[3]李艳玲,毕作庆.基于校企合作的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模式[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

[4]管新平,舒虹等.高职毕业设计(论文)现状调查与改革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11,8.

[5]张社荣,崔激.面向企业需求的毕业设计改革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7.

作者:丁翠菲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篇3:

“工学结合”的高职财经类专业毕业设计改革研究

【摘要】学生们到高职院校来学习一方面是为了获得知识、技能,一方面是为了更好的将知识与技能运用于实践,从而更好的就业,而“工学结合”便是其导向。“工学结合”是将工作、学习相互结合,培养的目标能够与社会中的岗位向吻合,而且在培养过程能够与工作的实际相互结合的一种培养人才的模式。本文根据“工学结合”的内涵与要求,分析高职财经类专业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毕业设计 工学结合 财经类专业

引言

教育部对高职类高校的教学质量提出了若干意见,其中要求必须要不断推行生产劳动与实践相互结合,将“工学结合”深刻落实,对专业进行调整与建设,并引导进课程,对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因此传统的高职财经类专业毕业设计暴露出许多缺点,不能够满足“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许多高校将其作为教育改革与建设的重要工作,并在实训、课程改革、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就,但是毕业设计方面却明显滞后。毕业设计不仅可以衡量高校的教学成果,也是学生经过学习后综合能力的体现[1]。目前高职财经类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抄袭、混乱等问题大量存在,所以必须要对其进行改革。

一、“工学结合”的内涵

“工学结合”即工作与学习,工作即是学习到企业定岗实习,在此过程中培养自己的专业技能,学习即是学生在学校内学习文化、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其实质就是将工作与学习相互结合,最大程度应用学校、企业两者资源,根据岗位的需求,将学校传授专业知识的教学与企业中获得实习经验和能力的教育相互结合,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使其职业能力能够达到岗位的需求[2]。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充分满足这些要求,不仅具有科学性、多元化、内容多样化,而且更加重视实践的重要性。

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财经类专业毕业设计所存在的问题

(1)与人才培养目标不符合

由于我国高职类院校的起步较晚,本科院校对其影响较大,尤其是毕业设计,许多高职院校将本科院校的固定模式直接套用,没有对两种高校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的不同引起重视,忽略了本科院校更加重视学术型人才,其毕业设计更加注重学术性、理论性。这点与高职院校的实际不相符合,未理解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是具有职业性与岗位性的。

(2)单一的毕业设计形式

许多高职财经类专业中都以毕业论文作为最主要的形式,存在单一性的缺点,无法满足社会发展中对于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要求,在实践中也暴露出较多缺点。毕业论文是学生在学校学习后综合素质的体现,是能否给予其毕业证的依据。高职类院校很少有对学术理论的系统研究,所以在对毕业论文进行改革的同时,需要将就业要求、岗位要求、实践等作为依据,从而使毕业论文的选择更加多样化。虽然经过改良,但由于惯性思维的影响,导师在指导毕业论文时,也很容易走以后学术型研究论文的老路。

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毕业设计改革路径探究

(1)实现毕业设计、顶岗实习、学生择业一体化

①前期准备。从学生入学开始,就应该准备毕业设计,每学期的教学内容都需要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研,根据调研结果明白社会各行各业对岗位的需求,从而明确实践方向。并在此过程中,整理资料,积累经验与操作方式,从而为毕业设计做好坚实的基础工作,能够“学以致用”。

②毕业设计选题。毕业设计选题应当要与学生的顶岗实习、就业存在相关性,否则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就毫无意义。毕业设计选题的最佳时机应当在学生的实习过程中,经过实习一定时间的实习,并将所在岗位的需求与实际相结合,再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毕业设计题目,如果自己对此有兴趣,那么在工作时就会充分热情和期待,能够更积极的做这份工作,力争自己能够留用[3]。這样一来,选题便具有针对性,能够做出对企业实用性很强的毕业设计,不仅能够被企业所认可,还能够充分体现毕业设计、顶岗实习、学生择业一体化,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对其的要求。

③学校、企业共同进行考核。“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需要企业和学校共同完成,因此在考核时,也需要双方共同进行。企业中的指导教师要对其在实习时候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毕业设计的实用性等进行评价,校内指导教师则需要对其结果进行考核,在毕业时,对两者成绩相结合来判断。

(2)实现毕业设计多元化

毕业设计应当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与个性化,毕业设计的形式应当不仅仅局限于毕业论文,要根据“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毕业设计多元化,从而适应改革的要求。根据对高职财经类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社会岗位需求情况,笔者对实现多元化提出了以下建议:

①毕业实习报告方面。学生在书写实习报告时,应当根据自己实习经历来写,对自己的工作经历进行分析与总结,并将自己在学校所学习到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进行整理,将在此过程中对管理工作、服务工作等的认识进行系统化整理,增加自己的就业能力。一份优秀的毕业实习报告需要包含企业的实际情况、发展历程、经营情况、主要的产品、自己参加所完成的项目详细资料等。

②毕业作品。具有一定功能的毕业作品也能够代替毕业设计,毕业作品可以是参加比赛所获奖的作品、创新的作品。学生在创作毕业作品的时候,一方面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创新能力,另一方面也将自己在学校所学习到的知识充分运用于实践。因此,在学生的毕业作品具有一定程度的实用价值时,也可把其认作毕业设计,而且毕业作品不会受到时间的限制,能够在学校学习的任一时间段完成,可充分体现毕业设计多元化。

四、结语

一方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对高职财经类专业毕业设计改革起到了导向作用,另一方面也是对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新要求。要想更好的实现专业知识、实践、就业相结合,就必须要以“工学结合”培养人才目标作为改革方向,实现实现毕业设计、顶岗实习、学生择业一体化以及毕业设计多元化。

参考文献:

[1]刘婷.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探索[J].新课程研究旬刊,2016(2):59-61.

[2]尹梅,苏志红.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设计改革与实践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2):21-22.

[3]杜连镇.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J].新课程研究旬刊,2016(6):113-114.

作者:张又

上一篇:独立学院英语专业阅读教学论文下一篇:消费者隐私权保护电子商务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