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教学中高中历史论文

2022-04-21

【摘要】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话教学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模式之一。话题是对话教学的中介,因此话题的预设和生成直接关系到对话教学的效果。【关键词】高中历史对话教学话题设计对话教学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教学,可以促成师生之间思维的碰撞、知识与能力的互补、情感的交融。话题是对话教学的中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对话教学中高中历史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对话教学中高中历史论文 篇1:

对话教学策略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实践

摘 要:“对话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是指师生基于相互尊重、信任和平等的原则,通过言谈和倾听进行的双向沟通合作,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参与教学过程、感受历史知识的一种理解方式,是学生对学习的历史概念、历史事实等知识的反思。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 对话意识 问题意识

一、对话教学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意义

对话是一种主体间性,是主体与主体之间达成默契,形成“意义溪流”的黏合剂,是人们认真倾听与真实表达从而使真理脱颖而出的深层机制。从历史教学的角度看,“对话”可以划分为与客观历史的对话、与观念历史的对话、与历史学习者的对话三类。

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态,对话教学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目前还不够成熟,关于对话的涵义有多种理解。不管何种理解,都突出了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对话教学看成是建立在教学的多主体之间民主、平等、沟通、合作、交流基础之上的教学形态。

传统历史教学也有对话沟通,但这种对话的内容以教师预先设定的问题为“框架”,学生的回答必须在这个“框架”内,这种对话沟通使学生在思维、情感、体验等方面缺乏交流融合、主体建构、认同感,导致教学效果低下。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教师不仅引导学生认识和积累知识,还要使学生具有总结、归纳、推理等能力和运用这些能力的机会。如何在课堂上运用“对话教学”这种手段,本文从“与历史学习者的对话”这个角度入手,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二、对话教学需要学生具有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指一个人面对认知对象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意识。历史教学不能仅仅满足于历史知识的静态占有,还需要动态的思考过程。

在《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这节课中,由于历史时间跨度较大,概念较多,课时紧张,成为学生和老师比较头疼的一课。教学中我针对三个目录分别提出三个问题:一、中央集权的发展是为了解决什么矛盾?中央政府通过设置哪一级别的官制,解决这个矛盾?二、君主专制的演进这一目录讲的是哪一对矛盾?皇帝又是通过改变哪一级别的官制,解决这个矛盾?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包含了一个隐藏的问题,即是为了加强皇权还是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权?这三个问题的解答都是围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这个核心概念,从而使学生明白了,中央通过改变地方官制,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皇帝通过对相权的分割,实现了对相权的削弱;而选官制度的变化则是把选官、用官的权力从地方收归中央,隐含的是加强中央集权的问题。学生学习历史的思路顿时打开,摆脱了机械式的记忆,提高了学习效率。

在《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这节课中,为了使学生理解内阁的性质,我提出一个问题:明朝内阁权力的运行机制是什么?此问题一出,沉闷的课堂顿时活跃起来。前面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了三省六部制的运行机制,但是内阁的运行机制是什么学生并不清楚,只是从课文中画出一些关键词,如票拟权、批红、司礼监等。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我在黑板上画了一幅图:内阁→皇帝→司礼监→内阁。看到这幅图学生恍然大悟,也就理解了,内阁机构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独立的权力系统,它只是皇权的附属物。

在学习古代希腊民主政治制度时,由于知识背景的遥远、历史概念的枯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往往是死记硬背三个改革家的措施。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设置两个问题深化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这三位政治家改革措施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概括指出这些举措是从哪两个角度来解决核心问题的?”问题一抛出,学生就以小组的形式讨论起来,第一个问题很快就被学生自己解决,即“如何削弱贵族特权和扩大平民权利的问题”,但第二个问题,学生没能回答出来,不过此时学生思维的火花已经被点燃,课堂气氛已经被激活,学习的兴趣产生。借助这样的“对话”,学生被拉回到学习的中心地位,变为主动学习、思考,并可能提出问题的创新者,历史课堂教学呈现出生动活泼的动态局面。

三、对话教学需要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培养

著名学者袁振国说过“教育中最大的问题是学生提不出问题,学生没有问题”。而“对话教学”中教师通过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解释、分析、解决历史问题,使学生视野开阔,思维活跃,并能自己提出问题。从近几年高考试题中看,考试成绩和学生实际能力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试题重视基础和灵活性的特点越来越明显。所以知识面宽、会思考分析,会举一反三、会提问的学生在以后的高考中越来越有优势。应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问、自主领悟。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

参考文献:

[1]李森,伍叶勤.有效对话教学[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2,(5).

[2]陈蒋平.历史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J].教学月刊·中学版,2005,(7).

作者:黄东奎

对话教学中高中历史论文 篇2:

浅谈高中历史对话教学中的话题设计

【摘要】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话教学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模式之一。话题是对话教学的中介,因此话题的预设和生成直接关系到对话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高中历史 对话教学 话题设计

对话教学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教学,可以促成师生之间思维的碰撞、知识与能力的互补、情感的交融。话题是对话教学的中介。因此话题的预设和生成直接关系到对话教学的效果。

在现阶段,高中历史对话教学中话题设计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为了追求师生的互动和课堂氛围的活跃,设计话题脱离教材内容,忽视学生知识和能力;在教学形式上“舞台化”:多媒体声色音像、戏剧小品、辩论会、记者招待会、新闻采访等等;将对话简单理解为问答。整堂课充斥了公式化、表演化问答。对话话题设计低效、无效已成为一个迫在眉睫,急需解决的问题。

对话教学的话题设计应注意以下几项主要原则:

一、参与性。话题要面向全体学生,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到对话中来。

二、适应性。话题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难易适中。 三、开放性。话题能够允许学生采取多元化的方法和途径展开对话。

笔者以人教版历史教材必修二第18课《罗斯福新政》为例,谈谈高中历史对话教学中话题设计的方法。

一、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难度适中的话题

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青少年有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现有的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话题设计要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一定难度的话题,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其潜能。太浅的话题可能造成课堂气氛表面上的活跃,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并不能起到好的作用;高难度的话题学生回答不上来,也不助于思维的发展;恰到好处的话题既能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又包含着不少未知的成分,既能调动学生探究欲望,又不会使他们产生挫败感。总之,在话题设计时要以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水平为基点,设计难度适中的话题,使学生“跳一跳,够得到”。

例如:在分析罗斯福新政内容时,可以设计如下话题:“新政”首先从哪个生产部门开始的?为什么?“新政”的核心措施是什么?有人说罗斯福是“赤色分子”,你同意吗?“新政”在工农业上如何解决生产与销售的矛盾?“新政”在社会福利方面的措施有什么特点?

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了解新政的主要内容后,进一步设计话题:罗斯福新政与以往的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相比,有什么显著的不同?各项措施的目的是什么?这些措施对于缓和美国的经济危机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罗斯福新政的理念是什么?

二、突出重点难点疑点,设计逐层递进的话题

教学的重点、难点、疑点问题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加以重点解决的、学生在理解上存在困难、感到迷惑不解的问题。

重点和难点话题往往是预设性的,起着导引对话的进行和推动对话进一步深入的关键作用。疑点话题则是生成性的,引导学生主动地质疑,并以疑点问题为对话话题,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疑、解疑能力以及科学的探究和创造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建设意义。

因此,教师必须领会课程标准,把握教学目标,分析学生现状,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可能生成的疑点,并依之设计出逐层递进的对话话题。

马克思:小罗,最近很忙吧。天国也有点乱啊。

罗斯福:噢,为啥?

马克思:因为你啊。列宁跑来说,社会主义大有希望啊。亚当·斯密最近都不来串门了。

罗斯福:哈哈。

马克思:看了你的新政,起先我倒真的心动过,后来开始心忧了,甚至还有点心灰起来。

学生对这段对话可能产生疑点:为什么马克思对新政“心动”“心忧”“心灰”。

(4)将学生的疑点问题作为对话话题,引导学生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三、贴近社会生活,设计激发兴趣的话题

教学总是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因此社会生活成为对话教学话题的重要来源。社会生活中一些颇受人们关注的具有教育意义的热点事件和问题,同时又能够和学科教学结合起来,这样的社会生活问题和事件就可成为对话教学的话题。

例如: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可以设计如下的话题:

欧洲债务危机背景下民众不满经济和社会形势,2012年5月法国总统选举。奥朗德和萨科齐深层对决在于政策倾向。奥朗德来自传统左派政党社会党,重视社会公平和福利,最终赢得了大选胜利。

(1)引导学生认识经济影响政治的观点,联系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背景下的美国大选。

(2)模拟1932年美国总统选举。

学生扮演候选人胡佛和罗斯福(坐着)发表竞选演讲,其他学习小组成员为助选团队进行化。

其他同学扮演选民,进行投票,支持胡佛举右手,支持罗斯福举左手。

老师扮演记者采访选民,投票对象及理由。

引导学生通过活动,掌握罗斯福新政的背景。

四、激活学生思维,设计延伸拓展的话题。

延伸拓展话题是指在初步达成目标后,进一步拓展思维并引发想象和创造的话题。延伸拓展话题提供了较大的思维空间。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合作意识、开放心态和科学精神方面,延伸拓展话题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例如:在总结本节课内容后,设计如下话题:

新政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使美国避免在危机形势下走上法西斯道路。

“最终第二次世界大战挽救了罗斯福和他的新政:战争开设了工厂,创造了工作机会,从而结束了大萧条的噩梦”。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国家崛起当走和平发展之路,战争又挽救了罗斯福新政,产生冲突,启发学生课后进行继续探讨。

参考文献:

[1]李洪波:《对话教学话题设计中的五个维度》,《教学月刊小学版》2011.6

[2]聂晓光:《对话教学的话题设计》,《社科纵横》2009.12

[3]曹鸿斌:《对话教学话题设置策略探讨》,《语文学刊》2010.8

[4] 徐永琴:《构建高效有序的高中历史对话教学》,《上海教育科研》2012年3月

作者:王晓洁

对话教学中高中历史论文 篇3:

高中历史教学中对话教学的应用探究

【摘要】对话教学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出现的一种教学模式,可以适用于多个阶段的多科教学中,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引领学生全面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并锻炼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应用对话教学构建高效课堂。本文以高中历史教学中对话教学的应用为探究对象,同时提出一些科学合理的教学对策。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 对话教学

基于本质上来说,对话教学具有显著的民主性、开放性特点,可促使师生双方均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活动中,营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在高中历史课程教学中应用对话教学,包括多种形式的对话,像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和生本对话等,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他们充分感受到历史知识的价值,寻求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推动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

一、营造良好课堂环境,吸引学生主动对话

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应用对话教学,教师首先需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一定的历史情境,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对话交流中,使其进入到一定角色中学习与认知相应的历史知识,降低他们的理解难度,从而实现对话教学的目标。对此,高中历史教师在营造课堂对话环境时,可利用网络技术、多媒体等方式,或者采用语言艺术,通过风趣幽默的语言提升历史课堂的吸引力,让学生对历史知识充满好奇,主动与同学和教师对话。

比如,在《伟大的抗日战争》教学实践中,教师可结合教材内容与教学目标设置相应的学习任务:日本侵华的原因、步骤、暴行;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抗战;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等。引领学生自主通过网络渠道搜集和查阅有关的历史资料,在脑海中产生初步印象,之后在课堂上与同学之间相互交流与讨论,吸引他们主动对话,各自发表个人对抗日战争中某一历史事件的看法与认识,渲染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使其在对话中更好的认识与学习历史知识。当然,教师也可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有关抗日战争的影视资料,为高中历史课堂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让他们在对话交流中产生无限学习热情与动力。

二、教师转变角色定位,加强学生对话交流

高中历史知识较为深奥难懂,假如纯粹讲解理论知识,将会导致课堂氛围变得异常枯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与质量。教师需转变自身的角色定位,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交流,在对话中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增强师生间的情感,在相互信任与理解中展开教学。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应转变角色定位,更新传统的教学理念,把课堂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为他们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在对话交流中消化和吸收历史知识。

例如,在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教学时,教师可设置一系列较为真实的话题只组织学生对话和讨论,包括五四运动的爆发背景和意义,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与意义;国共合作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对国民大革命的影响,归纳大革命失败的教训等。引导学生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因、经过、结果与意义,分析当时国际、国内形势,从而更好的认识这一历史事件。同时,教师需在课堂上增强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引领他们用心思考这些历史问题,从深层次角度解读与分析历史事件。并耐心倾听学生的见解与观点,充分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和学习需求,再结合教学实情灵活调整教学形式与对话方式,提升师生间的默契。

三、运用小组合作模式,改善对话教学质量

对于高中历史教学来说,要想推动对话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教师可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将班内学生合理划分成若干个小组一起探索历史知识的奥秘,指引他们寻求到适合自己学习的方式,从而提升课堂学习效率。不过高中历史教师在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时,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划分小组,包括他们的性格特点、学习能力、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等。并设置小组长,由组长带领组员共同学习和探究历史知识,以此改善对话教学的质量。

诸如,在教授《罗斯福新政》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罗斯福当选总统的背景,培养他们“时势造英雄”的唯物史观,用以小见大的方式学习和分析“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与效果,发展其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能力。通过对罗斯福这一历史人物的对话讨论与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直面人生、直面社会、乐观豁达和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使其从身残志坚的罗斯福总统对美国发展做出伟大贡献的经历中吸取精神力量。之后,教师让不同小组讨论对话学习的感受,并做好总结和归纳工作,深化学生对罗斯福新政的认知,从而将历史知识变得更加形象生动,降低他们对历史课程的学习难度,改善对话教学质量。

四、总结

总而言之,在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教师需基于学生角度出发积极应用对话教学,为他们提供充裕的学习空间,使其主动研究和探索历史知识。高中历史教师应当在多个环节融入对话教学,引领学生在对话中深入理解历史知识,进而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参考文献:

[1]沙玉明.高中历史课堂中对话式教学的应用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17,(25):77.

[2]马英.构建高效有序的高中历史对话教学[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7,(12):26.

[3]孫志国.试分析如何构建高效有序的高中历史对话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7,(06):129-130.

作者:温杰

上一篇:可行性研究农业建设论文下一篇:艺术类专业大学语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