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的就业导向探析论文

2022-04-29

摘要:当期,在我国高职教育教学中,课堂教学仍是进行创业教育的主渠道,但要全面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单靠课堂教学进行创业教育这种单一渠道是无法实现的,因此如何以就业为导向,拓展高职学生创业教育的渠道,提高创业教育的效果已经成为职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要研究内容。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高职教育的就业导向探析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职教育的就业导向探析论文 篇1:

基于生源基础与就业导向的高职教育模式探析

【摘 要】高职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培养了大批实用型技术人才。本文基于高职院校的生源基础及其就业形势与就业定位,探析了高职院校的教育模式,以期对优化高职院校的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源基础 就业导向 高职院校 教育模式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应当立足其生源基础和就业定位来进行。因此,研究探索基于生源基础与就业导向的高职教育模式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高职院校的生源基础

在我国改革开放和教育改革之后,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包括高职院校在内的我国普通高等教育得到了极大地发展。相关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13年底,我国独立设置的高职高专院校已经达到了1900多所,占到了全国普通高等院校总数的75%左右。此外,我国还有1600多所本科院校开办有高职教育。我国的高职在校生总数为3320万人,大约占全国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在校生总数的56%。从学生数量上看,高职院校未来几年学生数量还比较稳定,但相对而言,其生源基础较弱,一般高考录取的分数线较低。剖析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①学习方法欠合理,表现为学习比较用功,但成绩上不去;②学习兴趣不浓厚,缺乏积极性与主动性,在家长、老师的催促下,应付而为;③学习天赋不高,智商未被完全开发出来,缺乏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悟性;④ 应试能力差,平时学得不错,考试紧张,总不能很好地发挥。

二、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形势与就业定位

相对而言,我国高职院校主要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面向就业的低端市场。在我国,现今乃至未来很长时期,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仍然大有作为。结合我国人口结构,未来我国需要并将产生大量的新兴职业和岗位。与此同时,许多被称为“灰领”的具有实用型高技能的高职院校毕业人才开始代替传统的产业工人,这一变化导致了传统意义的“蓝领、白领”界限的模糊和标准的变更。这些拥有实用型高技能的高职院校人才,既是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结果,又是进一步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高职院校应明确定位,牢牢抓住“实用技术型”这一培养目标,瞄准就业的“技术型、低端”这一就业市场定位,如此,就业形势就会比较乐观。

三、优化高职院校的教育模式

基于上述生源基础与就业形势及就业定位的分析,进而可分析探索高职院校的教育模式,主要体现在明确自身定位、转变教育观念、系统化教育培养模式、注重提升就业率等环节。

1.明确自身定位

明确自身定位是优化高职院校教育模式的基础和前提。在明确自身定位的前提下,高职院校才能更好地把握教育方向。高职院校应定位为培养实用技术型人才,在办学目标上高职院校应注重努力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需要的人才。除此之外,在明确自身定位的过程中,高职院校还应当注重秉呈“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教育理念,从而能够更好地培养出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专业型人才。另外,在明确自身定位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应当注重克服过多强调学科性以及盲目攀高升格的倾向,从而能够以较高的就业率赢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最终办出优秀的高职教育。

2.转变教育观念

转变教育观念对于优化高职院校教育模式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转变教育观念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应当注重从招生计划主导的培养方式向市场需求主导的培养方式转变。除此之外,高职院校应当注重从以课程教学为主的培养方式向以实践教学为主的培养方式转变,从而能够在体现鲜明的办学特色和过硬的人才培养质量的过程中促进高职院校教育模式的有效优化。

3.系统化教育培养模式

针对学生存在的四点问题,学校应采取相应的教育模式。分管学生工作的院系领导、班主任、辅导员、专业课老师结合成一个有机的教育培养系统,院系领导、班主任、辅导员着重解决②、④方面的问题,专业课老师偏重于解决①、③方面的问题。通过多方位用心的教育、沟通,可望收到良好的教育培养效果。

4.注重提升就业率

提升就业率是优化高职院校教育模式的核心内容与重中之重。对高职院校而言,加强学生实训基地建设与实际能力培养是提高就业率的关键。众所周知,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有较强实际动手能力和职业能力的技能型人才,而实际训练正是培养这种能力的关键环节。除此之外,学校还应加强与用人单位合作,多了解用人单位的用人取向,并多做宣传,以确保就业率稳定并有所提升。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化和高职院校发展速度的持续加快,分析探索基于生源基础与就业导向的高职教育模式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的生源基础及其原因,明确了高职院校的就业定位,进而探析了高职院校的教育模式,以期为我国高职院校的教育改革提供参考与启示。

【参考文献】

[1]王展宏.“企业化培养”高职教育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3).

[2]郑新民.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模式研究[J].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2015(03).

[3]黄亚妮.论区域合作中的“路径依赖”和“路径选择”——拓展深港两地高职教育合作途径的探索[J].高教探索,2007(08).

[4]薛彩龙.基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教育模式研究[D].天津:河北工业大学,2008.

[5]彭宣红.美国高职教育模式特征及其启示[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4).

作者:冯耀龙 谢立亚

高职教育的就业导向探析论文 篇2:

以就业为导向高职学生创业教育渠道拓展的探析

摘 要:当期,在我国高职教育教学中,课堂教学仍是进行创业教育的主渠道,但要全面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单靠课堂教学进行创业教育这种单一渠道是无法实现的,因此如何以就业为导向,拓展高职学生创业教育的渠道,提高创业教育的效果已经成为职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要研究内容。

关键词:就业 创业教育 渠道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创业教育是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教育模式,它贯彻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强调要全面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培养学生具有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品质、创业能力、创业知识,使学生努力成为创业者。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对具有专业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同时,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在高职院校如何以就业为导向拓展学生创业教育渠道就显得十分重要。笔者认为,当前高职院校应在在大力抓好开设创业教育课和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创业教育等工作的同时,结合职校特点和高职学校的实际,积极拓展创业教育的渠道,以适应社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要。

一、创设先进人文环境,锻造创业心理品质

创业心理品质是创业的条件,起调节作用,其强弱优劣影响创业的成败。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是以就业为导向拓展高职学生创业教育渠道的重要环节。基于这个认识,高职院校应通过创设先进的校园人文环境这种载体,力促学生良好创业心理品质的形成。

1.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努力为师生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通过改善校园环境,绿化、净化、美化校园,让它作为不讲话的老师,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激发学生对学习和生活的热情。

2.抓活动,抓阵地。高职学校应根据职校特点及高职教育发展的规律,融教育性、娱乐性和艺术性为一体,以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开展文体竞赛活动(广播操比赛、田径运动会,文艺汇演、球类比赛等)、军训活动、“学雷锋”为民服务活动、社会公益活动(捐款、献血)及“五一劳动节”,“五四青年节”、“七一建党节”、“国庆节”、“教师节”等重大节日的庆祝活动等。特别是开展以学以致用、服务社群为主题的“学雷锋”为民服务活动、以歌颂中国共产党为主题的“七一”节庆祝活动、以公民道德教育为主题的学生演讲活动、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国庆节”庆祝活动、以尊师重教为主题的教师节庆祝活动和以国防、思想品德、纪律教育为主题的新生军训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激发学生进取的精神;另一方面能够优化集体活动环境,较好发挥各种教育功能,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3.充分发挥学校宣传媒体的作用,全力营造正确的舆论和健康向上的育人氛围。高职院校的宣传组织应积极发挥学校宣传阵地作用,结合重大节日有计划地组织出版有品位的学校、年级、科组、班级宣传专刊,实施德育序列教育;广播组织应积极配合学校的各项工作,除做好国际、国内重大新闻、校内好人好事等报道工作外,还要不断创新,围绕创业教育作专题报道;校刊则要发挥窗口作用,充分展示高职院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新风尚、新成果。

4.实施高职学生干部竞争上岗的干部选拔制度。高职院校,在班干部、学生会干部、团委干部选举中应实行竞争上岗等做法,引导学生树立民主的意识和公平竞争的意识。通过健康向上的校园人文环境氛围的熏陶去促成职校学生成才的人格品质。坚持弘扬主旋律,建设先进的校园文化,实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有机统一,硬环境建设与软环境建设的相互和谐,创造文明、守纪、昌教、培才的优良校风,营造公平竞争、追求进步的学习环境,努力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浓郁的学习风气和良好的育人环境。让学生在活动中更好地规范行为,培养思想道德信念,陶冶性情,提高文化品味,强化职业道德意识和法纪意识,活化集体,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学生良好创业心理品质的形成。

二、丰富第二课堂活动,促进良好个性发展

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拓展高职学生创业教育渠道,还要大力丰富第二课堂活动,促进高职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很多职校学生由于学习基础差,成绩跟不上而失去了自信心,但不等于他们没有上进心和进步的追求。他们同样重视老师给予的评价,只是他们的上进心往往被缺点所掩盖,或被老师所忽略而已,这在职校学生中尤为突出。职校生普遍学习基础差,大多是历史原因造成的,但他们性情开朗,性格直率,好动性、好奇性强,身体素质较好,特别体现在心灵手巧方面。如果给他们提供一个适当的机会,让他们有足够的机会充分发挥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他们的潜能可以得到很好发展,这对于职校学生克服自卑心理,培养自信心,树立自主的创业意识至关重要。高职院校应针对这一情况,根据学生兴趣倾向,扩大兴趣小组的范围,这些活动小组可以是钳工组、车工组、电工组等等,同时也可将传统的自由活动课统一安排为第二课堂活动课。这些兴趣小组活动可以为校园拓展出一片新天地。一方面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注入了一股活力,通过指导帮助有条件的学生学习专门的知识和课程,让他们掌握创业的基础知识,强化专业技能操作;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充分发挥兴趣特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通过这些活动,绝大多数高职学生都应该能表现积极,思想集中,全情投入的,他们的动手能力、反应能力、变通能力往往曾被指導老师忽视,这样也可改变老师对他们的原有看法。在以就业为导向拓展高职学生创业教育渠道的活动中,高职院校还应坚持主体观、全面观的教育原则,为学生创设表现自我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能够尝到成功的喜悦,重新树立起信心。这样可以触发学生主体内部的驱动,促进他们自我主体意识的觉醒,由“要我学”转为“我要学”,由“我不行”转成“我也行”,就可以收到自我教育的效果。

三、搭建技能实训平台,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以就业为导向拓展高职学生创业教育渠道的核心是加强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作为高职院校学生,走创业之路的关键就是要具备创业能力,特别是技能操作能力,这是他们走向社会前必须具备的,同时也是他们创业成功与否的关键。为此,作为高职学校在以就业为导向拓展高职学生创业教育渠道时,既要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更要注重技能操作的培训。高职院校为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应十分重视学生基本功的培养和锻炼,对各专业学生操作技能的考核均要作明确的要求:以技能资格证书考核为导向,努力使各专业学生通过全国英语等级考试、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应用中级考试及至少考取一个对应专业的中级技能资格证书。同时,高职院校还要通过加强课堂技能训练、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组织校内技能操作竞赛、进行专业技能考证前强化实习等强化培训的形式确保学生专业技能操作训练的时间和水平。特别是实施专业技能考证前强化实习,以提高学生操作技能等创业素质:

1.促进养成教育。在以就业为导向拓展高职学生创业教育渠道的教育教学中,高职院校要做到考证实习安排科学化,考证实习内容标准化,考证实习要求规范化,考证实习作风军事化、考证实习生活集体化,学生既要尝试专业操作技能的实践,学生的思想品质、意志、毅力又要得到很好的磨炼,集体观念,组织纪律性要得到加强。特别是考证实习点的不同管理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适应性,可以说每一次考证实习都可以对学生进行一次全方位的检验。

2.培养了学生的职业道德。在以就业为导向拓展高职学生创业教育渠道的教育教学中,高职院校培养了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从业者履行职责过程中在思想和行为方面所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准则,而专业技能训练过程又要求学生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严谨的学习态度,通过这些教育,学生的体验能更加深刻,这一过程也有利于学生职业情感的培养。

3.加快学生的职业定势、创业定势。高职院校在以就业为导向拓展高职学生创业教育渠道的教育教学中进行的考证实习的过程也是职业指导、创业指导,职业定势、创业定势的过程,它能够增加学生与生产实践的接触,对确定自己未来有更多、更具体的了解,对努力使自己适应未来社会工作有着重要意义。

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创业实践能力

以就业为导向创业教育的内容决定了创业教育除了要使受教育者形成良好的创业心理和个性特征以外,还要使他们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以便于他们进行创业实践。因此,创业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高职应组织学生开展以下一些社会实践活动:

1.开展社会调查。高职院校在以就业为导向拓展高职学生创业教育渠道的教育教学中,应要求学生利用节假日等课余时间到父母,其他亲戚朋友的工作单位去了解他们的职业性质、特点以及他们是如何在工作岗位上进行创新、创业实践的情况;或到所在管理区了解企业开办的情况、经营情况及企业对员工的要求等。通过深入社会调查,使学生能够真正融入到社会大潮,感知市场经济的氛围。走进创业者的人海中,了解他们的创业社会环境,了解成功者的创业心理和创业历程,使高职学生从中能够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和成功经验,增强自身的素质,借以提高主体创业的实践能力。

2.举办创业成功人士报告会。高职院校在以就业为导向拓展高职学生创业教育渠道的教育教学中,可以邀请学校所在地创业成功的先进分子莅校给学生作专题报告,进行面对面的互动交流,让学生学有榜样、学有动力,并通过亲身聆听创业成功人士的先进事迹,让他们感觉创业并不遥远,优秀人物就在他们身边,进而激发他们的创业兴趣和增进他们创业的自信心。

3.举办创业主题班会。高职院校还要鼓励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以创业为主题的班会活动(如模拟创业、案例分析、演讲辩论、创业意识、品质、心理、能力测试等),让同学们在班会上畅所欲言、尽情表演,表达自己对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創业素质等关于创业知识的见解,然后在教师引导、点拨下,在同学中间逐步形成只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人人都可以创业的共知,进而成为自主创业的行为。

4.收集创业信息。善于掌握信息是创业成功的必备条件,作为创业者在市场中注重信息收集,这是他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成功的前提和保障,因此,可以认为信息对于市场的创业者来说就是金钱、就是利益、就是效益。为此,高职院校在以就业为导向拓展高职学生创业教育渠道的教育教学中,可以组织有关师生成立创业信息发布中心,通过本地区的交流中心,相关企业办公室、中介等途径收集本地区各行各业的创业信息,同时发动学生通过网络、电视、电台、报刊等媒体收集创业信息、动向等,并将这些信息及时向全体同学发布,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良好习惯,同时帮助学生创业。

总之,高职院校在以就业为导向拓展高职学生创业教育渠道的教育教学中,应通过以上渠道帮助学生了解自己、了解职业、了解社会,发掘并培养自己的潜能,初步培养了学生的创业品质、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玉扩,王红力,王剑锋.论高职学生就业观的整合[J].教育与职业,2011(12)

2.李英明.转变观念,广开就业门路[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2)

3.刘娟,凌云.当前我国高职毕业生就业若干问题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9(4)

4.张汉君,殷凤平.关于高职学生就业观培养的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9(3)

5.房宏宇.注重高职毕业生就业心理素质的培养[J].辽宁高职学报,2007(5)

(作者单位: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广州 511450)

(责编:贾伟)

作者:党保生

高职教育的就业导向探析论文 篇3:

以就业力提升为导向的高职医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探析

摘 要:在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较大的背景下,加强医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是提高其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该文分析了高职医学院校职业规划教育现状,探讨了职业规划教育对培养医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针对性提出加强职业规划教育的对策,为高职医学院校职业规划教育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就业力提升 高职医学生 职业规划教育

职业规划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1]。高职医学生职业规划意识普遍淡薄,生源素质相对不高,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毕业生综合素质与用人单位职业能力需求之间的矛盾凸现。在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加强高职医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提升就业竞争力,使其顺利实现就业,是当下医学高等教育中一个重要的课题。

1 职业规划教育的意义与必要性

1.1 有利于建立成熟理性的就业观,明确职业生涯目标

很多医学生在校期间只重视专业知识学习,忽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不能正确评估就业环境和自身条件,找工作时理想化,眼高手低,影响了毕业就业及职业生涯的顺利发展。通过职业规划教育,帮助医学生建立成熟理性的就业观,了解职业特点与岗位设置,合理规划职业发展,为顺利就业及职业生涯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1.2 有利于改善医学生在校表现,提高职业技能

医学专业学习课程多而枯燥,高职院校生源素质相对不高,导致部分学生在校表现迷茫,缺乏目标与动力。通过深入开展职业规划教育,使医学生明确自身定位,认清就业形式,及早规划职业生涯,树立短期学习目标及长远规划,激发学习动力,培养学生专业兴趣,改善在校表现,有利于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提高。

1.3 有利于综合素质的培养,提升自身就业力

就业力是就业能力的简称,是指个人在经过学习过程后,能够具备获得工作、保有工作以及做好工作的能力[2]。就业力包括专业知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型思维能力等综合能力。就业力不足是高职医学院校人才供给与社会高素质医疗人才需求之间最深层次的内在矛盾,也是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症结所在。认知是就业力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职业规划教育目的就是让医学生认清就业形式及自身情况,有针对性的培养其综合能力,促进医学生在校期间的全面发展,最终提升就业竞争力。

2 高职医学院校职业规划教育现状

西方发达国家职业指导起步较早,贯穿终身职业教育思想,从小学就推行职业教育,具有个性化、连续性、专业性等特点。我国职业规划教育开展较晚,近几年,职业规划教育逐步成为大学生教育和就业指导的热点。由于医学专业的特殊性,高职医学院校职业规划教育启动更晚,普遍存在着意识淡薄、与实践脱节、形式局限、缺少专业指导机构和人员等问题,忽视了职业规划教育的系统性和连续性。高职医学院校应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进一步改革与发展职业规划教育。

3 高职医学院校职业规划教育对策与建议

3.1 加强思想认识,树立职业规划教育理念

高校应认识到职业规划教育的意义与重要性,转变落后的职业指导观念,依托教育管理理念的转化,树立创新型职业规划教育理念,并将理念传递给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把职业规划与传道授业相融合。

3.2 建立完善的职业规划教育体系

建立并依托就业指导中心,加强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组织建设。高校要建立职业规划教育的领导机构,负责具体事务的运作和制定相关规章制度、政策等宏观管理。

深化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改革,丰富就业指导教学资源,打造具有特色的职业指导课程体系。设立“就业与创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素养提升与就业指导”等课程,普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高职业素质与求职技能。学校还应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纳入学校的教育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状况进行测评,对教师教学对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情况进行考核。

开展职业规划教育实践,丰富职业体验活动。如举办模拟招聘会、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等,提供与学生职业发展相适应的实训、实践机会。创办大学生职业规划社团,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自我教育、自我实践的平台。通过实践活动,能有效地拓展学生职业技能,激发其科学规划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走出校门后能尽快适应就业形势和岗位要求。

组建高水平的职业规划教育师资队伍,是高校职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的关键,使职业生涯规划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邀请校内外的职业指导专家,定期开展职业指导课程培训班,提高职业指导队伍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高校与用人单位合作,聘请校外导师,对医学生进行指导,学生也可以利用假期到合作单位进行实践锻炼。学校可以与合作单位共同开发医学职业教育相关课程,也可以为医学生争取专业实习和就业机会,使医学生提前了解用人单位,了解社会人才需求。

建立高校职业规划咨询机构,开展职业规划咨询活动,对大学生进行个性化职业指导。依据学生的个体需求,结合个性特征、职业生涯发展等实际情况,对学生开设更细致全面和更具针对性的职业指导,帮助学生解决从新生的专业困惑到毕业前的求职障碍等各类职业困惑。

3.3 强调职业规划教育的系统性、连续性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从学生入学开始,认识大学和了解专业,树立职业发展目标,直至毕业进入社会职场,实现职业理想的全过程[3]。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从低年级探索到高年级实践,从高年级的调整到入职初期的适应,是一个连续的、不断评估调整的过程[4]。高校在循序渐进开展职业规划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规划职业生涯—提升职业素养—强化求职技能—启蒙创业意识”的“全程一体化”职业规划教育模式[5]。新生入学教育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唤醒,引导新生尽快转换角色,适应大学生活,初步建立规划意识。大学中期阶段是职业选择能量的储备期,通过职业规划教育,获得自我认识和职业认知,提升自身综合能力。毕业前是学生就业选择和职业发展的关键阶段,引导学生了解就业形势和政策,做好就业准备,提高就业竞争力,顺利实现就业。

开展职业规划教育,提升医学生就业力,是当今高职医学院校就业工作的重要内容。职业规划教育有利于建立个体规划意识,提升个体就业竞争力,也关系到医学生的终身发展、全面发展。所以,高校职业规划教育必将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曲振国.大学生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219.

[2] 高晗雯.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力提升途径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6(4):66-69.

[3] 涂晴.二级院系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建设[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4(22):51-54.

[4] 云绍辉.新建本科院校高年级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调查与思考[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4(22):47-50.

[5] 潘红,刘月秀,张日新.高校职业指导服务体系的构建[J].教育與职业,2017(1):71-75.

作者:李亚光

上一篇:技工学校计算机教学改革论文下一篇:市政施工与管理园林工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