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需求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商务英语教学改革探析

2023-02-07

1 商务英语专业的概述

商务英语是一门新兴学科, 是专门用途英语ESP的一个分支。它是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国际化步伐而诞生的一门特殊的应用语言学学科。目前, 商务英语在中国正在成为一门包括语言和商务两个领域, 理论基础涉及语言学、跨文化交际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等多个学科的交叉学科。

高职类商务英语与本科类的有所不同, 高职类更强调岗位的针对性。它根据就业岗位群来设计培养计划, 以就业前景和学生实际来筛选课程。它要培养的是学生解决国际经济交往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 高职商务英语的教学具有其独特性:教学内容上, 以“必需、够用”为原则, 紧扣岗位要求设置课程;教学方法上, 必须突破传统的单向授课模式, 增加实践教学;教学评价上, 不仅考察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 更注重学生灵活运用知识, 付诸实践的能力。

2 商务英语课程发展现状

从毕业生在就业岗位上的表现来看,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效果差强人意:学生英语会话能力弱, 听不懂、不会说;商务知识掌握刻板, 缺乏实践操作能力。从教学的角度分析, 其原因主要有:

2.1 教学内容空泛

很多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内容基本参照本科地进行设置。有的只是适当地调低难度, 或做一定的删减。高职的教学内容变成本科的“缩小版”。例如, 本科类院校为商务英语专业开设第二外语的课程, 很多高职类院校也照搬。但是由于高职课程教学时间短、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较本科的也有一定差距, 因而, 绝大部分学生课程结束后“二外”仍然是一窍不通。浪费了教学资源和学生的学习精力。

在教材的选择上, 英语专业教材不是仍然沿用普通英语教材, 就是直接使用本科类商务英语教材。普通类的英语教材过于宏观和空泛, 没有专业特征, 只有很少的内容与未来的岗位实践有关。本科类商务英语教材过于繁琐, 整体教学内容偏理论化, 造成的学生“消化困难”。学生既没有打好理论基础, 实践能力也没有得到锻炼, 真可谓是上不去, 下不来。就目前毕业生反应的情况来看, 很多学生感觉在校所学不能应用到实践中, 不能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可以说是“所学非所用, 所用非所学”。

2.2 教学方法陈旧

很多商务英语的教师认为教学是科学知识的传授, 往往只关注知识内在的逻辑体性和完整性, 认为只有在严密的逻辑架构下, 学生才能系统地掌握科学知识。

在理论教学中, 课堂仍然以教师为中心。多数教师仍然沿用在书本+板书+讲解的模式, 将知识单向的“输入”学生的头脑。学生只是课堂的“观众”、“听众”, 只负责记录、理解和记忆。他们只能一味被动地接受, 不仅手脚被束缚住了, 思维更是一直处于僵持状态。

在实践教学中, 模式过于单一。多数院校仍以校内实训为主, 校企合作不是没有, 就是流于形式。教师在开展实训课程时, 设计过于草率, 情境模拟与实际工作环境相去甚远, 使实训课程“有形无神”。例如模拟商务谈判实训课, 很多教师只简单描述了一下背景, 阐述了一些注意事项。学生很难投入到情境中, 也就不容易产生“职业感”。学生实际操练时, 教师只关注学生对话是不是流利通畅, 将实训课上成了一堂单纯的口语课。完全不考虑商务礼仪的应用、跨文化交流的实践等。

2.3 评价标准单一

在很多数院校中, 仍然是以学生的整体成绩的高低为教学质量好坏的唯一依据。学生优秀与否以卷分数为唯一标准。这样的评价体系严重阻碍了教师教学的创新、学生能力的发展, 思维的锻炼。笔者分析了一下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个方面:

评价目的上, 偏向选拔而非激励。目前我们的评价体系, 更偏向于选拔和区分的功能。学生好像被放在考试的大筛子上, 被筛选。通过考试, 我们选拔出了优秀生, 区分出了劣等生。而事实上, 教育就好比全民运动, 应该突出健身功能而非竞技功能。我们的教育更应该强调对每一个学生的培养。

在评价内容上, 偏重理论忽视实践能力。我们考察的基本都是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实践部分也“巧妙”的转变为只要识记的理论题。对于学生来说, 识记能力成为取得好成绩最重要的能力。

在评价方法上, 偏重笔试而非口试或答辩。多数院校, 考试仍采用单一的笔试方式进行。学生的最终成绩也仅仅取决于期末的一次考试。结果, 造成相当一部分学生, 存在怯场、语言表达不流畅的弱点。

3 深化商务英语课程改革

要改变目前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困境, 就必须以践为指导, 以能力为本, 以学生为中心重构教学体系。笔者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三个方面来谈谈商务英语课程的改革。

3.1 以需求导向重构教学内容

教学改革, 最关键的就是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内容是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改革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内容选择是否合理。商务英语教学内容的改革必须紧紧围绕职业市场的需求和学生内在发展的需要。

从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 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主要服务于外向型企业, 从事对外销售、商务翻译、外事谈判、报关报检、跟单制单、涉外文秘等工作。这就要求学生要具备扎实的英语功底, 能熟练使用英语进行商务交流, 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熟悉国际贸易流程, 能独立从事对外接洽、贸易工作。因此, 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以是否能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为标准。要想全面培养和促进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 只能通过符合职业活动规律的、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或至少与工作过程有一定联系的课程内容来实现。要特别强调“做中学”的教学方法, 即, 通过完成一项工作任务或解决某个实际问题而获得知识, 强调以学生获取直接经验的形式来掌握融合于各项实践行动中的知识、技能和技巧。例如, 减少基础英语的课时量, 而增加英语口语, 尤其是具有商务接待、谈判等有针对性的口语课程;减少贸易理论的讲授, 增加情境教学、商战模拟课程、实训课程的课时量。

3.2 以学做结合重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好坏, 不仅影响到学生的兴趣、课堂的效果, 而且对学生技能的发展, 甚至学生的性格形成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中, 教师要主动转换课堂角色。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中心, 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组织者,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在实践教学中, 可以适当引进项目课程:由教师设计一个模拟情境, 给学生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工作任务, 将学生分组, 让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合作完成项目。例如, 给学生一个产品项目, 让学生完成从产品的设计、市场调查、市场分析、营销计划的制定到最终形成完整报告的整个过程。

教师也可以将班级“公司化”。取消班长、班委的任命, 而改任总经理、财务总监、人力总监、市场总监等, 设立董事会决策、监管班务管理。将班级“社会化”, 让学生及早体会到社会化的环境。

3.3 以能力为本重构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具有评定、激励、引导等功能。它对整体教学具有导向性作用, 决定着教师及学生的努力方向。教学改革, 必须在教学评价上做三方面的转变:

第一, 评价目的上以引导、激励为主。教育评价是一个综合的体系, 既有区分、筛选的功能, 又有引导、激励的功能。在教育资源日语完善的今天, 高职教育已不再是精英教育, 而是大众可以享受得了的教育。转变高职教育评价, 首要的就是要淡化评价的筛选功能, 突出引导、激励功能。一味的区分学生的好坏, 只会使更多的学生受到打击, 丧失自信和学习兴趣。我们的教育评价是要通过评判让学生明白要往哪个方向发展, 在学生取得进步时, 给予鼓励, 增加自信和动力。

第二, 评价内容上理论实践并重。知识的记忆能力是学习必须具备的, 但是一味的死记硬背却会阻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想象力的发挥。所以, 我们应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 尝试给学生具有真实应用背景的任务, 并以学生完成任务取得的成果进行评价。这种新型的评价标准, 不仅可以考核专业知识, 更可以考核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激发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通过成绩的反馈, 给学生以引导和激励。

第三, 评价方式上手段多样化、标准多样化。教育是一个复杂的体系, 教育评价也不可能是单一的、一元的。任何一种评价都有局限性, 不能涵盖学生多方面的发展。一元评价会影响结果的科学性、全面性。因此, 教学评价中, 应把把各种评价方法结合起来。例如, 传统的评价量分过于精确, 我们可以采用定性发与定量法相结合的方式;传统的评价是教师给学生单向量分, 我们可以采取教师、学生自己和同学共同量分的方式……通过多种方式相结合, 既可以体现每种方式的优势, 又可以弥补他们的不足, 使结果更客观、更全面。另外, 我们还要改变传统的只注重结果的评价方式。传统的评价方式只注重学生学习的结果, 忽略对学习过程的评价。事实上学生参与协作的过程, 可以反映出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团队合作能力、与人交流交往的能力。因此, 我们应采取结果与过程并重的评价方式, 这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良好个性的养成、甚至职业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需要一个过程。高职类商务英语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以学生的职业发展为出发点, 培养操作能力强的实践型合格毕业生。相信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下, 伴随着国际贸易的繁荣, 高职商务英语在我国的一定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

摘要:高职类商务英语在人才培养过程中, 培养目标不明确, 整体教学变成了本科的“缩小版”, 没有高职特色, 导致了毕业生实践能力差, 不能达到就业岗位的能力要求。学生陷入了“上不去, 下不来”的尴尬境地, 违背了高职教育的办学目标。本文从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评价标准三个方面入手, 分析了高职商务英语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并针对问题, 提出了三方面的教学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教学改革,商务英语,高职

参考文献

[1] 朱文忠.商务英语教学模式理论脉络、特色与实效分析[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0, 21 (4) .[1]朱文忠.商务英语教学模式理论脉络、特色与实效分析[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0, 21 (4) .

[2] 刘洋.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 2008.[2]刘洋.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 2008.

[3] 邱晓红.基于项目课程的高职商务英语改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07.[3]邱晓红.基于项目课程的高职商务英语改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07.

[4] 潘燕.基于需求分析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10.[4]潘燕.基于需求分析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10.

[5] 林永华.需求导向下高职商务英语课程模块的重构[D].西南大学, 2011.[5]林永华.需求导向下高职商务英语课程模块的重构[D].西南大学, 2011.

[6] 翁凤翔, 辛瑞娟.商务英语历史、现状与未来[J].当代外语研究, 2012, 4.[6]翁凤翔, 辛瑞娟.商务英语历史、现状与未来[J].当代外语研究, 2012, 4.

[7] 翁凤翔, 翁静乐.商务英语学基本问题与逻辑起点研究[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2012, 34 (2) .[7]翁凤翔, 翁静乐.商务英语学基本问题与逻辑起点研究[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2012, 34 (2) .

上一篇:软件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下一篇:新农村视角下对大学生村官四位一体的培养体系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