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深耕阅读研究论文

2022-04-27

摘要:高校图书馆图书资源的低利用率和日益完善的图书馆软硬件设施的矛盾已成为当下不可忽视的问题,要想化解这一矛盾,可以从营销学的4P理论角度出发,分析高校图书馆在这四个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解决措施,利用营销学理念将图书馆推向读者,提高图书资源和场馆的利用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校图书馆深耕阅读研究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校图书馆深耕阅读研究论文 篇1:

“智库”定位下的高校图书馆创新服务

摘   要: 随着时代发展,高校图书馆亟待转型升级,相应的服务必须随之创新。本文描述了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必要性,将转型升级后的高校图书馆定位为“高校智库”,提出了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服务内容、服务对象、服务技术、服务职能五个方面的创新建议,最后提出了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智库”的创新服务模型。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智库   服务创新

美国雪城大学的Scotte Nicolson教授曾说:“图书馆过去5 年的变化超过了前面100年的变化,而未来5年的变化将使过去5年的变化微不足道。”[1](4-12)随着时代发展,高校图书馆的文献采购、收藏、借阅功能和服务对象较为单一的学科情报功能,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读者对图书馆的全部需求,与其对应的流通服务和学科服务两大主要职能已经无法支撑现阶段高校教育发展,主要是由信息时代读者获取资源的习惯及高校教育目标的改变等原因造成的。这些改变促使高校图书馆必须突破现有服务,迎合读者的各类新需求、新习惯。

一、信息资源获取渠道愈加多元,促使图书馆进行服务创新

1.文献阅读从纸质转向电子资源

图书馆最初出现的目的是集中保管和收藏(后来再进行对外共享)文献资料。从竹简到纸质文献,在计算机出现之前,这一核心功能始终未能被动摇。但到了2018年,中国数字阅读用户规模已经达到4.32亿,数字阅读用户的全民参与度达78.4%[2](89)。因此,图书馆的采购内容和预算分配应该与时俱进。

2.信息获取从购买/借阅到线上搜索

根据知名数据库EBSCO的一项调查表明:68%的大学生利用Google和Wikipedia开展研究。如今的读者,与只能通过购买或借阅纸质资料获取信息的读者相比,获取知识的渠道和使用习惯已经大相径庭,对图书馆在信息服务方面如何改善大有提示。

3.從固定场所到信息“泛在化”

随着智能手机即移动终端普及,再次改变了人们获取和使用信息的习惯。空间上的突破使信息更“泛在化”。对图书馆要如何在相对固定的场所吸引那些“随时随地”就可以获取信息的读者们,提出了更高要求。“被动式”的等待服务必须向“主动式”服务转型。

二、高校教学目标和方式转型升级,高校图书馆必须与时俱进

1.培养方式从“学科本位”转向“能力本位”

获得学位证书早已不是大学生所追求的目标。学习并深耕专业知识,学以致用,可以真正将理论转化为实践之本领,才是高校培养学生的目的所在,高校教学改革一直在进行中。为学校各类人群(不仅限于学生和老师)快速提供各学科领域的信息(如学科发展新闻、培训信息、实习信息等),尤其是学术前沿趋势的研判,高校图书馆拥有天然的资源和人才便利优势。

2.培养理念从“重专业、轻通识”转向综合素质提升

学好数理化就能走天下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如今社会所需人才必须接受过良好的通识教育。许多高校专门开辟了人文素质课程,目的是在专业之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阅读是成本最低的通识教育手段,意味着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工作比公共图书馆更加任重道远。

“智库”功能和教学科研、人才培养一样,是国家对高校机构的定位之一。究其原因是高校拥有大量教学资源和科研人员,是各类学术前沿的聚集地。与此同时,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的信息资源中心、知识服务中心,理应串联、协同、统筹各类数据,将其升级为有效信息,甚至加工成“知识”和“智慧”,为高校各类人群服务。也就是说,成为高校“智库”部门之一应该是目前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方向。

为实现“智库”的目标,高校图书馆的各项服务亟待创新升级。本文从服务模式、服务内容、服务对象、服务技术、服务职能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三、服务模式的创新——从固化空间到服务“五进入”

由于移动终端的普遍化,信息同时泛化。读者已经不能满足在固定空间和场所获取信息的行为,因此,高校图书馆必须改变原有固守图书馆内的被动服务,转向走出去的主动服务。

1.服务进课堂

高校图书馆可以创作信息素养培养系列课程,并且联合公共教学部,开发阅读与人文素养相关的课程资源,形成系统化、系列化,以阅读为主线的职业素养课程体系。

2.服务进寝室/办公室

高校图书馆可在宿舍会客厅或行政教学办公楼大厅打造“诚信书吧”,把相关图书推荐与借阅、电子书阅读等推进到学生宿舍和教职工办公室,实现自助借阅、自主管理。推出图书网上预借活动、读者线上借阅、图书馆提供定期送书等。

3.服务进社团

高校图书馆可积极促进学生和教职工社团设立阅读书会,牵头在全校各班、各教职工分工会建立阅读小组,制订阅读活动计划,吸收学生和教职工加入阅读社团并开展各类阅读活动。

4.服务进实习

高校图书馆可在校内实习实训场所开展专业技能图书和专业期刊推荐活动,供学生在实训操作时有相关学习和借鉴。也可为实习学生提供实习相关专题电子资源,开展阅读周系列活动等。

5.服务进社区

高校图书馆可与周边社区合作,适当向周边社区居民开放图书借阅、数据库使用权和信息素养培训等公益服务,践行全民阅读、终身学习等国家方针政策。

四、服务内容的创新——从以流通服务为中心到多元化信息服务

服务内容的创新是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核心。传统图书馆的服务内容主要集中于采购、编目、排架等流通服务的内容,后又加入阅读推广、学科服务等高校图书馆的特色服务项目。但如果将自身定位成“智库”,就必须提供更多元化的信息服务。

1.文献信息的收藏与公开

图书馆最初出现是用于收集、保存、传播人类创造的有价值的各类文献。在图书馆发展史上的大部分时间里,馆藏文献量是衡量图书馆实力的最主要指标。即使在数字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纸质文献资料的保存和有效公开,仍然是图书馆提供的最重要服务之一。

2.学术信息的追踪与分享

哈佛大学图书馆馆长潘特·巴克说:“没有一个高质量的图书馆就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3](152-153)因为图书馆不仅收藏了大量学术文献,还会对学术前沿信息进行追踪与分享,以便高校教学和科研两手抓。

3.情报信息的收集与研究

情报信息是“智库”定位下高校图书馆服务的核心内容。情报信息包含学术情报、学科专业情报、国内外高等教育发展情报等,为学校各层级决策者提供情报参考。

4.文化信息的传承与创新

高校图书馆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主要抓手是阅读推广服务。每年的“4.29读书节”是开展和推广阅读活动的契机,并辐射整年。在阅读推广活动中充分融入文化信息,在传承和创新两方面下功夫。

五、服务对象的创新——从单一的读者服务到多对象的“智库”服务

1.对单一读者的服务

高校图书馆的单一读者种类很多,包含研究者(以教师为主)、学习者(以学生为主),还有来自行政或后勤的普通读者。对不同种类的读者,服务侧重点是不同的,研究者更需要学术追踪服务,学习者和其他普通读者需要纸质和电子信息资源的服务等。

2.对科研组织的服务

高校的科研组织通常为学术的项目组、研究院等科研小机构。高校图书馆对其的服务应该围绕学术前沿信息进行收集和共享,为其研究方向做一定参考。

3.对职能部门的服务

高校图书馆对职能部门的服务,主要是为各层级的决策者(各层级领导)提供情报服务。如针对某专业学科或整体高校发展的信息数据挖掘和比较分析等。

六、服务技术的创新——无纸化、数字化的演变

“我们所处的环境在过去20年里发生的变化超过了过去200年的变化,特别是技术发展的驱动……”[4](84-88)这是大英图书馆对技术在图书馆发展中重要作用的阐述。电子资源和信息的泛在化对高校图书馆的各项服务产生了重要影响。

1.采购预算的倾斜

纸质图书采购量向来是图书馆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随着资源数字化电子化的趋势,各馆的采购预算渐渐向电子资源倾斜。根据高校图工委的数据,中国高校馆均电子资源支出由2006年的78万元,上升到2017年的327万元,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

2.“智慧”图书馆

阿法迪定位系统、24小时自助借还机、线上预约,以及微信公众号的普吉,使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越来越“智慧”,排架、编目等劳动密集型服务趋向“无人化”。

3.数据挖掘及信息咨询

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包含数据挖掘、关联发现和可视化展示,最后利用知识发现的结果进行分析,并向各类服务对象提供不同需求的咨询服务。

七、服务职能的创新——馆员的工作重心转向“知识服务”

流通服务和传统意义上的学科服务无法满足日益多元化的读者需求,对馆员的综合素质及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智库”定位下,高校图书馆馆员的职能是围绕“知識服务”,包含以下几点:

1.学科情报服务职能;2.数据挖掘及分析服务职能;3.决策支持服务职能;4.学术交流共享服务职能;5.信息素养培育服务职能。

图书馆鼓励并支持馆员积极参加培训,终身学习,使自身能力始终与最新需求相匹配,从源头上提高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综上所述,本文提出了“智库”定位下高校图书馆的创新服务模型:以馆内被动服务向读者、科研组织、职能部门进行主动辐射服务,以“服务五进入”为主要渠道,针对性地向不同对象提供文献、学术、文化信息及信息素养培育服务。最终使图书馆成为高校的各类信息中心、知识文化中心,达到“智库”服务标准。

参考文献:

[1]张晓林.颠覆数字图书馆的大趋势[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1(5).

[2]国家图书馆研究院.《2018年度中国数字阅读白皮书》发布[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9(3).

[3]喻式仪.谈高校图书馆的参政咨询工作[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4).

[4]李彦昭.图书馆战略规划中的用户研究与服务——对国外图书馆战略规划文本的分析[J].情报资料工作,2012(1).

基金:浙江旅游职业学院2019年院级课题《文旅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图书馆情报服务体系的构建和创新》(2019 JGYB04)研究成果。

作者:应涵璐

高校图书馆深耕阅读研究论文 篇2:

基于4P营销理论的高校图书馆服务管理研究

摘  要:高校图书馆图书资源的低利用率和日益完善的图书馆软硬件设施的矛盾已成为当下不可忽视的问题,要想化解这一矛盾,可以从营销学的4P理论角度出发,分析高校图书馆在这四个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解决措施,利用营销学理念将图书馆推向读者,提高图书资源和场馆的利用率。

关键词:4P营销理论;高校图书馆;服务管理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发展,教育部对高校软硬件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作为在校生课余学习场地和资源提供者的高校图书馆,无论是硬件设施、场馆环境,还是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的数量与质量,都有了跨越式发展。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的信息中心,不仅担负着在校生第二课堂的重任,也承担了服务当地社会和文化建设的公益性功能。即便是角色如此重要,也逃避不了高校图书馆低利用率高闲置的尴尬局面。如何解决图书馆环境和资源日趋完善而图书资源利用率不高,成为了当前高校图书馆亟需解决的问题。普通服务性行业经营不景气,可以通过营销手段来解决,对于高校图书馆这一非盈利的特殊服务业来说,是不是也可以从营销层面入手,对高校图书馆实行市场化运作,从而提高图书资源利用率呢?

一、高校图书馆现状

在网络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从中获得了更多便利途径和资源,也充分享受到了各种网络资源带来的益处,但与此同时,丰富多彩的网络生活也再一步步蚕食着人们的身心,在图书阅读的“捷径”上越走越远。统计表明,近年来随着社会信息化的迅速发展和电子图书的不断涌现,以及娱乐方式的多样化,越来越多的人放弃读书的爱好,把时间和精力花费在更多的事情上,导致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的纸质图书借阅量普遍呈下降趋势,同时亦有相当比例的纸质图书在采编入库后无人问津。据2013年OCLC-OhioLINK(图书馆联盟)馆藏流通报告显示,有80%的馆藏在一年内没有任何借阅记录;2010年康奈尔大学对馆藏利用情况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50%的馆藏自1973年以来从未被出借过;布朗大学对纲目选书和订单所购图书的流通统计表明,40%的图书从未被借出过,26%借出过一次,12%借出过二次,仅有22%借出过二次以上[1](P156)。

二、高校圖书馆4Ps营销理论

4P是市场营销专业的专有名词,是美国营销学专家麦卡锡教授在上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主要内容为Product(产品),即销售时所售卖的产品;Price(价格),一般指产品定价;Place(销售渠道),指的是销售产品时售卖的方式;Promotion(推广),即以何种方式推广商品[2](P254)。4Ps营销理论实际上是从管理决策的角度来研究市场营销问题,从这一角度看,影响市场营销活动的因素(变数)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不可控因素,即营销者自身不可控制的市场因素,主要指营销环境,包括微观环境和宏观环境;二是可控因素,即营销者自己可以控制的因素,包括产品、商标、品牌、价格、广告、渠道等等,而4Ps就是各种可控因素的一种归纳。

(一)产品(Product)方面

产品营销主要是指以企业为主体,对目标市场提供各种适合消费者所需的有形和无形产品的一种营销方式,通过这种方式来实现营销目标,主要包括对同产品有关的品类、质量、规格、样式、包装、特色、商标、品牌以及各种服务措施等可控因素的组合和运用。

高校图书馆就行业性质来说属于服务业,因此从产品方面可以将其划分为有形产品、无形产品、衍生产品。有形产品指的是图书,因此图书的种类构成和图书质量决定了读者直接获得的知识上的满意度。无形产品指的是场馆的环境、借阅和查找的便利性、图书管理员的服务的态度、专业度和速度等基础性和常规性的服务,这些都是在读者获得知识的同时所能增加其感官享受,从而获得充分满足的必要条件。衍生产品是指在读者阅读的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其它需求,比如解决其生理需求的食品、饮料,在阅读过程中的一些辅助工具等。

(二)价格(Price)方面

价格营销主要是指营销方根据市场需求制定价格或降低价格的方式来实现市场销售目标的一种方式,主要包括对产品进行折扣价格、津贴、付款期限等各种定价方式的可控因素的组合和运用。

高校图书馆对学生是免费开放借阅的,学生在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上是没有成本付出的,唯一能对其造成成本支出的是借阅图书超期罚款和丢失赔偿。衍生产品作为锦上添花的一种服务是需要收费的,本着自费自愿的原则,在定价上等同于市场价甚至低于市场价。作为公益性的高校图书馆来说,是没有收益来源的。因此在价格和收益方面,只能从图书馆的成本投入考虑,只有减少成本投入,实现收益最大化,也就变相的实现了图书馆收益。

(三)渠道(Place)方面

渠道营销主要是指企业把产品向消费者转移的过程中所经过的路径,主要包括商品流转环节、中间商、网点设置以及储存运输等可控因素的组合和运用。

在渠道方面高校图书馆是直接面对读者的,生产过程和服务过程即消费过程,因此其渠道模式是B2C(Business-to-Customer),也就是“商对客”的渠道模式。

(四)推广(Promotion)方面

推广营销主要是指推广方利用各种信息传播手段向消费者宣传产品,刺激消费者购买欲望,以扩大产品销售量为营销目标的一种营销方式,其中包括对促销广告、推销方式、公共关系等可控因素的组合和运用。

在推广方面,由于对于图书馆“第二课堂”的定位,导致了推广方式单一甚至被忽略,基本上采用了传统的校内地推的模式,没有真正的将图书馆宣传推广出去,成为真正的“第二课堂”。

三、基于4Ps营销理论的管理提升措施

(一)实施“三维度”产品管理

据调查,近年来多数高校图书馆只注重场馆的“高大上”,从根本上忽略了其内涵建设,根据这种情况,应首先对高校图书馆的基础业务和常规业务进行延伸服务和创新,深入挖掘高校图书馆的延伸服务业务项目。高校图书馆延伸服务应从三个方面予以考量,要结合市场营销学原理,构建图书馆“三维度”产品管理模型,做好产品管理:第一,时间维度,“24小时/终生”是最大化的时间延伸,高校图书馆可实行“24小时”自助服务业务。第二,空间维度,包括对图书馆内部空间的重新布置、功能分区及创新应用,以及对虚拟空间的扩展延伸和除旧布新;第三,内容维度,是指具体的延伸服务项目,高校图书馆可结合师生需求、社会读者数量及特点以及图书馆未来发展趋势等因素来制定具体服务项目,并随着信息技术发展、环境变化等不断进行改善和调整[3](P47)。在时间维度上可以通过开辟自助服务来进行合理的时间延伸,并且可以通过专兼职管理人员值班制度来配合,达到时间维度最佳配比。在空间维度上可以通过电子图书资源来进行拓展,并且通过微信公众号实现线上续借等功能。内容维度上充分调研读者需求,根据需求反馈提高服务意识和态度,并且增强衍生产品来满足读者多样化需求。通过以上三个维度的交叉实施,在产品和服务上实现综合提升。

(二)“深耕细作”、做品牌图书馆

首先从图书分类开始,提高图书馆产品的指向性。通过对在校学生的细致调研,根据其专业性质、兴趣类型、性别比例、家庭环境等进行细致分类,做好市场细分,对不同的图书类产品根据细分结果进行针对性的推荐和推广,做到有“推”必应,杜绝无用功。其次做好信息回收,加强活动反馈。在图书馆的推广活动中,图书馆不仅要为学生搭建好阅读平台,更好做好信息沟通工作,保证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准确回收,做好读者对学校图书馆图书产品信息的反馈工作,有利于今后图书的改良和活动的调整。最后突破传统,不拘泥于“图书”馆。为了增加图书馆产品的宽度,可以开发一些具有纪念意义的产品,丰富图书馆资源;也可以开展书画展,实现“书画馆”功能;鼓励学生在馆内展示收藏,成为学生的“博物馆”。

(三)做好读者的时间成本管理

高校图书馆的免费开放,虽然读者成为了直接受益者,但大多图书馆管理方都忽略了读者的价值体验和成本付出,想当然的认为“免费午餐管饱即可”,无视读者的满意度和时间成本。印度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提出了著名的“图书馆五定律”,即“书是为了用的;每个读者有其书;每本书有其读者;节约读者时间;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的有机体”。可见,节约读者时间是图书馆服务中一项重要的原则。任何时间的消耗都是有成本的,所谓时间就是金钱,读者在使用图书馆时所消耗的时间就是读者得时间成本。图书馆应对读者得时间成本予以关注、分析和研究,降低读者获取图书馆服务的时间成本,提升图书馆服务效率,使读者用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满足感和体验感,这是图书馆最基本也是最终极的服务目标之一[4](P55)。想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图书管理员要树立时间效率意识,高效率的为读者提供满意的服务;其次,合理规划阅览区及书架布局,避免拥挤;第三,要标准化、规范性的建立完整的书目数据库,便于读者快速检索到准确的信息;第四,实现借还书的自主化服务,在微信公众号上或者手机App上实现图书的查询、续借、咨询等服务,节约读者时间,提高借还书效率。    (四)降低活动成本提高“性价比”

高校图书馆不可能向其它企业一样通过经营获得盈利,只有通过控制成本支出,避免不必要的费用支出,提高投入成效,才能在整体上有效的控制资金投入,实现以最少的投入获得学生用户最大收益。降低活动成本的方式有两种,首先可以通过压缩图书馆活动组织成本来实现,当然这种压缩是在不影响活动质量的前提下进行的。比如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到活动当中,充当活动的组织工作人员;尽量选择校内免费的宣传媒介进行推广宣传;在专家选择上首选有合作的专家学者和本校专家等。其次可以引入校外资本支持,积极利用学校周边的资源,选择一些优质合作伙伴,通过合作推广的方式分摊成本,各取所需,缓解图书馆资金压力。

(五)渠道的上游延伸

传统的图书馆在渠道中处于上游环节,校内读者难以跳出图书馆这一上游环节,接触更好更多的图书资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高校图书馆应该进行上游开拓延伸,将图书供应商或者出版社引入上游,自己承担中间服务商的角色,让读者能够通过上游的图书供应商或者出版社接触更多更好的图书资源。

(六)渠道的横向延伸

在图书馆的渠道拓展上,把横向拓展纳入图书馆日常活动中来,将横向拓展渠道资源作为图书馆活动的有力支撑和参与者,扩大活动范围,加大活动力度。高校图书馆横向渠道资源主要有学校内部各部门、各高校图书馆、其它图书性质单位,结合横向渠道资源,高校图书馆可以采取以下活动措施。第一,学校内部联合活动。利用学校的内部资源,跟各个二级学院或者部门合作,开展讲座、书画展、图书之星、图书协会、文学欣赏等活动,将校内阅读氛围烘托出来,形成校园图书文化,以文化促环境、以环境促阅读。第二,校外联合活动。与校外的其它高校图书馆、社会图书馆或者书店联合举办活动,这样的活动可以加强学校图书馆与社会力量的合作沟通,可以实现三赢,让图书馆赢得知名度,让社会力量赢得受众,让学生赢得社会参与。

(七)推广宣传“嗨”起来

高校图书馆坐标的特殊性决定了服务群体的特殊性,主要服务于年轻的大学生群体,这一群体对于新鲜事物接受度高,对于互联网、社交媒体的使用率高,依赖性强,因此,在推广中绝对不能拘泥于传统的宣传方式,应引入互联网+的思想构建“智慧图书馆”,借助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提供移动服务、电子资源、文献传递、预约催还、到期提醒、在线咨询等智慧化服务。并且充分利用学生喜欢的微信等社交工具和自媒体进行宣传,在线上举办活动聚集人气,真正摆脱学生心中图书馆生活“沉闷呆板”的形象,打造新的互联网形势下的图书馆“嗨”生活。据调查发现,新技术的推广使用能够提高读者的阅读科技感,同时提升阅读兴趣,尤其是可以進行互动的阅读体验更受读者喜欢。但高科技的手段意味着高经费的投入和技术的支持,因此,我们必须要利用学校的网络数据中心的技术骨干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核心学生,共同努力搭建互联网形势下的学习平台。

(八)阅读活动“百花齐放”

图书馆在推广宣传时,应采用多种手段交替进行,这样可以保证形式的多样性,调动读者兴趣,避免单调。还可以保证活动的连续性,增加读者的认同感。在推广活动中,要加强专题推广,毕竟在校学生在日常的学习重点中,专业知识是首当其冲的。因此要多在学生专业方面开展专题活动,成为学生学习的有力支撑,让图书馆在专业领域成为在校生的资源重地。开展系列性的活动,形成活动体系,保持活动的连续性,让学生能够坚持不断的参与到活动当中。在举办活动时一定要有醒目的活动方案,让学生对内容一目了然,提高参与积极性,并且要做出新意,增强活动趣味性。在举办活动时要结合当下社会热点,与热门话题相呼应,这样能够更好的得到读者关注,提高推广效应。

四、结语

高校资源的社会化及公益化的发展趋势,势必要求高校图书馆在建设过硬的硬件条件的同时,加强内涵建设,以迎合地方经济和文化发展的要求,实现图书馆资源的效益最大化;要求图书馆管理工作摆脱传统的束缚,迎着互联网+的发展契机,不断的进行改革和创新,以先进的服务管理推向知识阵地的最前沿。

参考文献:

[1]朱辉.提升高校图书馆资源利用率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9(4):156-157.

[2]张渊,陈伊晗,刘俐杉.天津市后全运时代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策略[J].体育大视野,2019(21):254-256.

[3]罗亚泓.牛津大学博德莱图书馆的延伸服务探析[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6(2):47-54.

[4]黄华. 读者时间成本与图书馆效益[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9(1):55-58.

作者简介:张宏燕(1981—  ),女,内蒙古通辽人,工作于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助理馆员,主要从事图书管理工作;郭鲁(1979—  ),男,山东济宁人,工作于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高校讲师,主要从事企业管理专业教学工作。

作者:张宏燕

高校图书馆深耕阅读研究论文 篇3:

高校图书馆经典阅读推广的实践及启示

内容摘要:在“微时代”背景下,快速阅读和碎片化阅读冲击了对文化经典的深度阅读和系统阅读,经典阅读推广成为高校图书馆近年来关注的新焦点。本文通过了解国内高校经典阅读推广的现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经典阅读推广案例进行分析,以期为高校图书馆构建经典阅读体系提出进一步实施策略。

关键词:经典阅读 阅读推广 高校图书馆

当前社会处于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人们经受着来自科技的和人文的双重冲击:一方面信息技术带来了海量信息,人们可以方便快捷地阅读到自己需要的资源;另一方面阅读方式的转变也带来阅读内容的“去经典化”,读经典的人减少,过分实用阅读和碎片化阅读增多。经典阅读首先应从教育领域开始,且重点在高等教育领域。而高校图书馆,不仅是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而且更是拥有经典文献纸质资源和数字资源的中心。高校图书馆开展经典阅读推广,不仅有助于培养大学生阅读素养,营造书香校园氛围,而且有助于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1.经典阅读的内涵及其意义

经典是历过时间的检验,承载着人类社会普遍启示,并具有典范性、权威性文化价值和意义的典籍。而经典阅读则包含两层意义:首先对经典的阅读,即经典书籍是人们认识、理解、思考的对象。其次经典阅读是一种体验性、建构性和智慧性阅读,是有别于浅阅读、娱乐性阅读以及功利性阅读的严肃阅读。1高校大学生阅读经典著作是一种文化的积淀,知识的积累,自身品德的修行。面对当下信息泛滥、书籍混杂、阅读质量不高,加上大学生阅读的实用性与盲从性现象,图书馆开展经典阅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1经典阅读促进大学生人文素养建设

大学生在校学习不仅是专业知识学习的过程,还是一个全面提高个人素养,为未来职业生涯奠定基础的过程。经典阅读对于大学生个人素养的提升主要体现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人文素养、阅读能力等。高校大学生通过阅读经典可以启迪智慧,深化思考,提升人文素养,经典著作中的优秀思想将深深影响到大学生的精神世界,使精神世界充实而坚定,进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促进其健康人格的形成。

1.2经典阅读促进书香校园文化建设

高校图书馆是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也担负着人才培养、校园文化建设和文化传承创新的任务。开展经典阅读推广,可以充分发挥图书馆在读书育人、教育育人方面的服务功能,高校图书馆应主动肩负起推动经典阅读的责任,促进大学生提升阅读能力,完善知识结构,引领校园文化的发展,进而促进书香校园文化的建设,为学校的不断发展提供文化支撑。

1.3经典阅读促进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

经典著作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文化性,记录着一个民族生命发展的历程。教育部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大学阶段要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要深入学习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典籍,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增强学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因此,阅读经典不仅仅是学到知识和学问,更重要的是从经典中汲取中华传统文化之精华并加以传承和发扬。2

2.高校图书馆经典阅读的现状

如今,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大学生的阅读方式变得更加灵活多样,获取信息的渠道也变得更加多元化,在互联网+环境下,海量的信息冲击着大学生的阅读行为,快速阅读、表层性阅读、碎片化阅读流行,极大地冲击了对文化经典的系统阅读和深度阅读,影响他们对经典的阅读态度和方式。对经典名著不感兴趣、借阅率下降是当前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导致在经典阅读上出现不良倾向的原因大致有以下两个方面:

2.1经典内容深奥,书目众多。经典著作之所以被称为经典,主要由于经典著作内容富含哲理,经过历史的考验,是人类文化的结晶,希望通过简单的翻阅就确定是否和自身阅读需求相一致是十分困难的。3而且如何在形式多样、种类繁多的经典著作中选择适合的经典著作阅读,也是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和时间的。

2.2浅层阅读、实用主义盛行。部分大学生认为经典著作耗时耗力,很难静下心来集中精力去阅读文化经典,而是喜欢在微信、微博这些以休闲娱乐为主的网络平台上交流。这种以简单、实用、娱乐为追求的浅层次阅读,使得大学生阅读的质量无法保障,也难以获取感悟并进行深刻的思考,更多的对于阅读的内容能说是知道。

3.高校图书馆经典阅读推广实践案例

随着全民阅读活动的深入开展,图书馆界阅读推广活动逐步推进,近些年对经典阅读推广的关注渐渐成为图书馆界阅读推广的新亮点。2016年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举办了全国首届高校大学生经典阅读征文活动,其目的在于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和弘扬校园书香文化。这两年各大高校也进行了形式多样的经典阅读推广的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体现了高校图书馆传承文明的社会职能。笔者总结了第一届和第二屆全国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获奖案例,其中有9个关于经典阅读推广案例:

1.辽宁大学图书馆,中华传统经典立体阅读之旅;2.哈尔滨商业大学图书馆,“聆听经典,品味书香”;3.武汉大学图书馆,《拯救小布之消失的经典》经典名著在线游戏;4.江西师范大学图书馆,一站到底·名著阅读知识竞赛;5.辽宁大学图书馆,守望经典·深耕心灵——乡邦经典深阅读之“经典里的盛京”;6.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用诵读激发情感 用经典润泽心灵——沈阳师范大学“诵读经典”活动案例;7.武汉大学图书馆,携人间四月赴诗词之约——中国古典文学知识大赛;8.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BNU朗读者:享读经典,“悦读”世界;9.上海大学图书馆,古韵新声”古典诗词吟诵活动。

在以上获奖的九个案例中,有五个案例都与诵读经典相关,占了半数多。其中武汉大学的经典名著在线游戏和江西师范大学的经典名著知识问答竞赛富有趣味,更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而在全部案例中,辽宁大学在经典阅读推广方面形成了自己的体系,从宣、展、旅、诵、阅、舞、荐、体、写、拍、演、讲、赛、问、论十五个方面把立体阅读与经典阅读相结合,开展丰富的经典阅读推广服务活动,引导读者走进传统经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从全国高校图书馆经典阅读推广实践来看,近些年全国各大高校图书馆对于经典阅读的重要地位和意义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经典阅读推广活动,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但也存在以下两个问题:1.阅读推广形式单一,主要还是以经典和古诗词朗诵为主,阅读推广缺乏创新的活动形式。2.没有构建立体阅读体系,只是点到点的推广宣传,没有形成点到面、全方位、多层次的活动体系。

4.高校图书馆经典阅读推广推进策略

4.1编制专题书目,重视图书导读服务

如何从庞大的文献中筛选经典的文献、构建经典文献专题书目,是高校图书馆在经典阅读推广中的重要任务。经典书目推荐可以克服大学生选择综合症,指导大学生正确选择适合自身的图书,从而唤醒他们对经典的阅读兴趣,实现高质量个性化的閱读。除了普适性的经典书目推荐外,更要从学科专业的角度编制专题书目进行推荐。经典文献晦涩难懂,读不下去读不懂都是常见现象,因此对大学生群体的阅读爱好、阅读方式和阅读水平等开展调研分析,给予正确的导读服务是必不可少的。

4.2鼓励深度阅读,克服浅层次阅读

相对浅阅读而言的,深度阅读是以提升学识修养和理论思维、工作能力为目的的深层次阅读形式。而浅阅读是指一种以简单轻松为目的的阅读形式。如今娱乐类报刊和网络小说等消遣类读物更能吸引大学生,经典阅读相对显得枯燥乏味。许多大学生对经典的理解不够又缺少正确引导,以至于无法坚持深度阅读经典著作。在鼓励深入阅读方面,高校图书馆可以借鉴国外“阅读马拉松”活动,它是一种公共性长时间阅读方式。通过阅读比赛的形式,力求提升阅读的仪式感,让在“碎片化”阅读时代感受深度阅读的魅力。

4.3打造立体阅读空间,营造舒适环境

“经典阅览室”是王余光教授最早提出这一概念,高校图书馆虽然收藏了大量的经典名著,但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大量经典原著束之高阁,想读之人未必找得到。高校图书馆应根据自身优势,不断满足读者需求逐步实现读者对情景体验的需求。首先在经典阅览室中可以对经典著作进行分类摆放,方便读者寻找。其次可以引入休闲家居和现代化阅览设备,在推广空间上体现现代感和人性关怀。最后以经典著作为中心,开展多样化的阅读活动,营造出集阅读分享、指导研读等于一体的经典阅读空间。4

4.4发挥组织优势,建立阅读长效机制

图书馆应充分发挥其正式组织的专业作用,针对不同推广内容开展不同形式活动。对科学经典推广,图书馆可以以专业性组织为主,可采取类似焦点小组形式,使读者能够对某一经典进行详细地讨论,易于激发创意、提高收获;对于文史经典,图书馆可采取兴趣组织的方式,按读者不同的兴趣爱好开展不同类型的活动,如影视欣赏、经典表演、书画赏析等。5经典阅读推广活动还需要建立客观的长效评价机制。通过评价,进一步了解读者的阅读心理,掌握读者的阅读需求,有利于制定符合读者兴趣的推广主题。

结语:经典阅读不仅能提升人文素养、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和增强文化自信,而且能进一步推动书香校园建设。高校图书馆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应充分发挥在学校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中的作用,积极推进经典阅读推广。

参考文献

1.戴莹,杜叶龙,周玉艳.基于图书榜单的高校图书馆经典阅读推广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8(03):111-115.

2.覃盈.高校图书馆经典阅读推广新路径探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8,4(05):134-135.

3.王余光.百年来学人回答:为什么要读经典[J].图书馆杂志,2014,33(04):23-26.

4.王余光,王媛.高校图书馆设立经典阅览室与经典教育[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4,32(06):5-10.

5.傅伟.公共图书馆引领大众经典阅读的思考[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5(06):89-93.

(作者介绍:王见凤,本科,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图书馆助理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阅读推广)

作者:王见凤

上一篇:教育督导机构独立性分析论文下一篇:电厂系统档案信息化建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