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电子信息论文

2022-04-21

【摘要】近年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以及网络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广泛应用,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信息化及网络化不断推进,信息资源也逐渐由传统的印刷资源收藏为主向印刷型资源及电子信息资源收藏并重转变,传统纸质馆藏资源利用率逐渐降低。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高校图书馆电子信息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校图书馆电子信息论文 篇1:

“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创新策略

摘要: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快速、高效的互联网服务正在深入应用到各行各业中去。“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不仅对各服务行业进行冲击,同时也提高了被服务者关于服务质量的意识和要求。高校图书馆同样作为知识服务行业的一员,在“互联网+”时代也面临着挑战。该文主要就“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与高校图书馆之间的关系,高校图书馆管理与服务存在的现状问题,利用互联网改善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提升服务质量对策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图书馆;管理与服务

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各行各业对知识和人才的需求与渴望与日俱增,要求也愈来愈高。高校图书馆是一所高校重要的组成部分,高校图书馆可以说是知识和信息的传递员,在为高校学生未来的各行业人才提供着服务。不断完善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制度,丰富图书馆的服务手段,提升服务质量,是高校图书馆的长期任务。结合“互联网+”时代寻找高校图书馆在管理制度和服务质量上存在的问题,利用互联网带来的科技进行管理完善和服务提升,是目前高校图书馆发展的动力。

1互联网和高校图书馆之间的关系

隨着信息科技和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现在已经进入了大数据信息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对于高校学生而言,图书馆已不再是唯一重要的信息和知识的来源地,相比于图书馆从互联网获取信息显得更加快速、便捷。互联网的数据库存储信息量大、信息传递速度快、信息传递方式多,这是互联网的优点,但是针对高校学生而言,互联网的信息缺少专业性和针对性,不利于高校学生的直接选择利用。高校图书馆是专门针对高校学生的,相比之下,信息和知识的存储更加专业和有针对性,对学生提高的帮助更加直接有效[1]。从以上来看,高校图书馆和互联网之间对于高校学生而言并不存在非我即他的敌我矛盾,反而是各有取舍,因此将“互联网+”与高校图书馆相结合,才会对高校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为人才建设贡献力量。

2 “互联网+”和高校图书馆对于高校学生的优劣势比较

(1)“互联网+”时代到来之前的高校图书馆是高校学生获取知识的聚集地,在这里每天聚集了对知识对信息有极度需求和渴望的各专业师生。高校图书馆就是信息的前沿、知识的代名词,很多著名的书籍,科技前沿类的书籍都需要学生提前排队预约才行。高校图书馆不仅是知识的聚集地也是高校学生阅读和学习的最佳去处。每天在这里都可以看到莘莘学子求知若渴的形态。可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媒体的多样化,手机、电脑的普遍化,高校图书馆慢慢变得清静起来,甚至不再是高校学生获取信息的首选地。导致此现象的原因是高校图书馆落后的管理与服务不能满足新时代高校学生的需求。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社会经济的发达,人们物质生活的提高,高校学生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网络设备获得所需的信息和知识[2]。这种获取信息的方式有诸多优点,比如:不受实践和地点的约束;信息实时更新;信息量大涉及面广;形式多样,图文并茂、声像、音像生动形象等。相比之下图书馆的缺点就更加明显,比如:受开馆闭馆时间限制;无法及时获得最新资讯;信息主要以专业为主涉及面小;纸质信息形式单一,同时高校图书馆的硬件条件、环境等也为跟随经济的发展而进行提高,这些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就更加显得与时代的格格不入。

(2)互联网信息缺乏系统性。学生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的方式虽然与图书馆相比存在快速、便捷的优势,但是也有着明显的不足。比如学生通过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获取信息时,很容易被随时出现的广告、有趣新闻等分散思路。无法做到专心阅读,导致信息琐碎、断断续续、不完整,这种没有系统的阅读方式,使得学生的学习缺少规划。使用电子设备学习专业知识时,无法做到精细阅读,通常都是和观看新闻趣事一样一眼掠过,这样阅读方式不适用高校学生的专业性知识学习,有碍于学生的系统性思考,到时思维混乱。而且互联网信息还存在真假难辨的现象,如学生做不到有效分辨,很容易获取到错误的信息[3]。相比之下,图书馆的优势就显露出来了,文本式阅读方法,可以让学生做到专心专注,对专业性知识有一个系统性的规划,不受其他无关信息的干扰,中断之后还可以无缝衔接。

(3)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业务素质无法满足现状需求。目前也有很多高校图书馆利用互联网技术来改善自身的管理,想要提高服务质量,但是因为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知识的缺乏,未能起到改善作用。具体的表现有:无法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图书馆藏书的检索功能,导致学生查找信息资料困难;无法利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传播宣传的作用,对新进书籍进行宣传公布,导致学生无法获取最新信息资料;无法利用“互联网+”的强大功能,实现图书馆藏书的分类等。同时图书馆管理人员无法改变长期以来的传统管理模式思维方式,缺少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服务意识,这些也都是导致高校图书馆在管理和服务方面无法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的原因。

3 “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创新策略

3.1 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信息融合

高校图书馆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时代带来的科技便利,提高信息化意识,注重网络和数字化的技术的运用,加强网络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从而解决图书馆面临的信息筛选落后问题。可以通过建立校内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形式,实现信息的数字化智能化管理。充分利用图书馆自身拥有的丰富馆藏信息资源的优势,结合互联网技术,创新高校图书馆管理与服务。跟随高校学生需求,实现阅读模式的转变和创新,保留传统的纸质信息资料的同时,增加阅读模式的转换,将纸质信息资源转变成电子信息资料,使得图书馆成为数字化网络与传统模式的结合体,真正实现高校图书馆在“互联网+”时代的新型转变。高校可以通过与有关企业公司的合作,将高校图书馆原有的馆藏纸质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转换,利用网络媒体进行传播;通过建立多种类型数据库实现图书馆的现代化和信息化转变;为有着不同需求的高校学生增设相关信息资料;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发现信息网站上的与学生专业有关的信息资源,进行知识融合,使其成为高校图书馆的新进资源[4]。通过“互联网”技术与高校图书馆的结合创新,不断满足高校学生对知识对信息的强大需求,为学生走向社会成为各行业人才奠定基础。同时对高校图书馆的硬件设施及环境进行相应的改善也是必须之举。

3.2 结合高校学生特点提供专业化服务

针对学生自己通过“互联通”获取信息缺乏系统性的问题,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提供专业化服务来进行改善。高校图书馆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专业特点、研究内容以及个人兴趣爱好对学生进行分成不同的组群,比如建立各专业群、新生群、毕业生群、教师群等等,将拥有相同或相近阅读需求的学生组织起来,共同围绕某个主题进行交流探讨。通过了解学生的具体需求,利用微信、QQ、网站等信息工具,向高校学生进行数字化信息传递,提供信息检索和信息推送等个性化服务。以此引导高校学生充分利用图书馆的网络信息资料,扩宽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度。为高校学生建立数字信息资源网络服务平台,使学生可以不受地点限制随时随地进行资料检索、阅读、下载,提高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在充分开发利用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的同时,也要重视传统图书馆的优势。将传统的阅读方式与新型的阅读方式相结合。传统的信息传播媒体有电视、电台、杂志、报纸、书籍等等,新型媒体是以互联网为载体通过手机、电脑等终端设备实现信息传递的。两者之间必须相结合,形成优势互补,才能将“互联网+”技术与传统的高校图书馆的能力进行最大化释放[5]。比如利用网络宣传进行阅读信息的推广,针对高校学生的阅读水平和所需内容的不同,开展多种形式多层次的专题导读活动,满足高校学生的需求。在图书馆网站建立相应的检索专栏设计,包括课程大纲、实践指导、教学课件、实习指南等,为高校学生提供在线文献信息的检索教程,将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完美结合。

3.3 提高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和管理追求

提高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加强其业务素质和能力,改善管理制度,正确面对“互联网+”时代带来的信息获取方式的改变,接受互联网对高校图书馆带来的冲击和挑战,是实现高校图书馆转型的关键。图书馆管理人员作为高校图书馆转型的真正实施者和操作着,其作用之重要不必多言。加强图书馆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和知识培训非常必要,可以通过进行外语能力的培训、信息技术的掌握和对保密知识的学习,来提高管理人员的信息素养,更新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使其具备引导高校学生精细化阅读的能力,为高校师生提供专业性和针对性的服务。通过制定一些限制条款、严格的规范信息资源的获取途径、规定网络信息传递区域、设置相应的权限、提醒信息等等措施,来保护信息资源的产权和个人隐私,以避免图书馆互联网信息资源被恶意传播[6]。由此可见,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不仅要为高校学生提供“互联网+”时代下的新型服务,同时还要具备建设和管理新型高校图书馆的能力。

4前景展望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不断发展强大,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实现信息化数字化是势在必行的大趋势。随着科技的发展,科学技术成果的广泛运用,高校图书馆会朝着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不断地发展。不断地更新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模式,提高与时俱进的步伐,根据高校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与互联网紧密结合,会让高校图书馆走在时代的前沿。在不久的将来高校图书馆可能会全智能化管理,为高校学生提供更高效更快捷更有针对性的服务,实现全球信息一体化,通过互联网将全球最先进最前沿的信息进行输入传递,让高校图书馆成为真正的高端人才聚集的发源地。“互联网+”时代下的高校图书馆前景可观,未来可期。

5结束语

高校图书馆不仅是阅读的场所更是高校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建设现代化社会,全面实现信息化,提升高校学生全面素质素养,都离不开高校图书馆的变革与创新。“互联网+”时代,高校学生的阅读方式发生改变,阅读平台变得多样化,新型媒体的不断涌出,这些都对传统的高校图书馆有着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在“互联网+”时代不断地创新、谋求新的发展方向、实现新型图书馆的转变,是高校图书馆今后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 茹艺.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创新[J].才智,2019(27):237.

[2] 李曙英.“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创新策略[J].青年与社会,2019(18):169-170.

[3] 唐碧群.互聯网时代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策略[J].管理观察,2018(4):131-133.

[4] 王芳.“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创新策略[J].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7(1):72-76.

[5] 王丹,朱学元.“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创新策略探究[J].办公室业务,2018(3):175.

[6] 郝彦娜,樊俊,蒋婕妤.互联网时代下高校图书馆管理与服务创新研究[J].知识文库,2019(4):195.

【通联编辑:代影】

作者:刘京京

高校图书馆电子信息论文 篇2:

提高高校图书馆馆员专业化服务质量的路径

【摘 要】近年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以及网络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广泛应用,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信息化及网络化不断推进,信息资源也逐渐由传统的印刷资源收藏为主向印刷型资源及电子信息资源收藏并重转变,传统纸质馆藏资源利用率逐渐降低。在高效、快捷的网络环境下,传统的馆藏结构、服务理念、服务模式,以及信息的产生、传播与交流方式等都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高校图书馆管理也逐步实现了自动化管理,服务模式较以往有极大不同,图书馆已不再是读者获取信息的唯一途径,以书籍、报刊为主要信息资源载体的传统图书馆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高校图书馆要谋求发展,就必须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正确分析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出解决对策,以提高服务质量。

【关键词】高效图书馆;馆员专业化;服务质量

一、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存在问题

(一)馆员观念陈旧,服务意识不足

近年来,互联网在我国迅速发展起来,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工作也出现了新的问题。一些馆员思想、观念落后,不能适应新形势信息环境下,读者的对图书馆服务质量的要求。有些馆员对图书馆工作的认识还停留在传统阶段,认为图书馆只是藏书、借书以及读者查阅资料的场所。对自身工作定位为管理图书、编目存档的资料员,而高校对于图书馆发展水平、信息服务能力的衡量指标仍为馆藏资源的种类与数量,而忽视了馆员的服务质量。信息环境下,读者对图书馆服务要求是多方面、深层次的服务,要求馆员不仅能够将信息迅速地“存”起来,同时还要准确地“取”出去。同时,图书馆馆员的素质偏低,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收集、管理及服务的能力较差,难以适应信息环境下图书馆工作要求。图书馆是保存、传播与弘扬人类文化的重要基地,图书馆本质上属于服务行业,馆员如果不能从思想上正确定位,消极怠慢工作,必将影响到图书馆职能的发挥,严重影响图书馆服务质量的提高。

(二)重复建设现象严重,馆藏资料使用率较低

在信息环境下,高校图书馆都在加紧进行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各大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各自为政、资源重复设置现象严重,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随着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高校为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将文献的收集及管理工作作为图书馆工作的重中之重。多数高校由于学科设置及建设重点不同,藏书重点及特色库建设各有侧重,虽然各自拥有优势资源,但由于大部分数据库不能共享或只在有限范围内共享,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相对封闭,高校之间又缺乏交流与合作,这种各自为政的分散封闭的图书馆管理模式,已经严重影响并阻碍了高校人才的培养和科研水平的提高,无法满足教育教学对高质量信息服务的需求。有资料显示,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料利用率仅为40%~50%,将近半数的图书资料处于闲置状态,造成了大量的资料浪费。

(三)图书馆服务能力不足,难以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

高度发达的网络信息技术使人们能够快捷、方便地获取信息,极大地提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能力。图书馆服务能力不足问题日益凸显,多数图书馆的服务工作还停留在传统的模式上,如藏书编目、陈列、借阅等,服务较为被动,职能陈旧、服务方式单一、工作效率低下,馆员自我价值没有得到体现。通常只重视资源的收集,而对于信息资源的传播没有落到实处,只是片面强调信息资料的数量及种类,很少关注资源的内容质量。信息服务往往局限于对一般文献信息零散资料的收集与整理,而对文献的实质内容提供能力较差,服务针对性较差。信息资料的检索工具开发不完备,检索效率低,信息及时性较差。有些文献信息多数未经过加工,因此读者在查找时也比较费时,种种限制条件也削弱了学生阅读以及检索信息资源的积极性。

(四)基础设施有待完善,馆藏资源有待优化

虽然高校对图书馆建设给予一定的重视,但经费投入仍然相对较少,多数高校将经费用来选购书刊,而缺乏充足的资金来改造和完善图书馆基础设施。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资源膨胀局面日益显著。面对浩瀚的信息资源,传统图书馆的收藏功能越来越有限,大多数图书馆已逐渐采用计算机,实现了图书馆自动化管理。但由于经费不足等原因,图书馆自动化管理总体仍处于集成化系统的初步实用阶段,即便是引进的数据库也多为成型数据库或共建项目,缺乏特色数据库服务。现有馆藏资源数字化比例不高,网上信息资源匮乏,大量文献资源有待开发。

二、高校图书馆馆员专业化服务质量的路径

(一)提高服务意识,改善服务质量

高校图书馆除了注重图书馆馆员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图书馆馆员还应注重服务意识的提升,改善服务质量。服务意识决定了图书馆馆员的服务态度和服务效率,增强服务意识要求图书馆馆员与读者换位思考,积极了解读者的需要,主动与读者进行沟通和交流。图书馆可以通过举行读者交流会、发放调查问卷、设置意见建议箱等方式,从读者处获得对高校图书馆工作的反馈,查缺补漏。也可以通过高校图书馆微博、人人、电子邮箱等网络形式与读者互动、答疑,收集意见和建议,从而能更好地服务于高校师生。

(二)把握读者需求,提供不同服务

校园图书馆面向的读者主要是校内师生。校内教师与学生在需求上有所不同,所以要把握读者需求,有针对性地为读者提供相关服务,以提升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对高校教师读者,图书馆应考虑其工作,如,备课、编写讲义等方面的需要,向其推荐一些与教材相关的教学参考书、工具书及辅助资料,考虑其科研的需要,向其介绍与科研课题相关的文献和图书资料。针对高校学生读者,也要分层次提供相应服务,满足其实际需要。如,低年级学生或新生对图书馆不熟悉,不会使用图书馆检索工具,图书馆应当开展一些专门的讲座,帮助其尽快掌握检索工具。高年级学生因学习专业知识的需要,需要加强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图书馆应当向其推荐一些拓展学习方面的书目,帮助其加深理解。毕业生或者高年级研究生,则需要与其毕业论文相关或科研课题相关的文献、图书和数据资料,需要图书馆馆员针对其这方面的需要提供帮助和服务;开展导读活动,帮助读者自助服务。提升读者体验不仅仅在于让读者被动地接受图书馆馆员的服务,更在于帮助读者获得自主服务,获得自如利用图书馆资源的能力,这样不仅提高了高校图书馆的工作效率,还能增强读者体验,创造自由灵活的资源获取渠道。一方面,高校图书馆要开展必要的导读活动,另一方面,要创建读者进行自主服务的平台。开展导读活动的主要目的是提高高校图书馆的存在感,让读者熟悉图书馆的资源有哪些,这样可以充分发挥高校馆藏图书的作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导读活动主要内容和形式包括:新书报导与推荐、完善图书馆检索手段、编制读者手册、举行读书交流会、招聘学生图书管理员及读书会等活动。

(三)采用先进技术,开展优质服务

首先,加快现代化软件服务建设。电子图书和丰富的数据库等电子资源是高校现代化图书馆的必备资源,高校图书馆在引进电子信息资源时应当注重结构和布局的合理,在以纸质印刷型文献为主的基础上逐步加大对电子文献的收集,保持电子文献和纸质文献的合理比例。高校图书馆在订购电子出版物和全文数据库时应当注意以下几点:1.选定数据库前应当对数据库收录的信息源的时效性、检索功能、权限、数据更新、成本、效益、使用寿命等有充分的调研和了解,避免重复订购。2.订购质量好利用率高的外文期刊和电子版。3.各图书馆间及其他信息情报机构协调订购,资源共享。其次,加快现代服务硬件设施建设。现代图书馆信息服务硬件建设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建立起性能良好的图书馆局域网,二是在高校图书馆局域网的基础上建立起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高校图书馆局域网需要采用成熟的技术、先进的网络拓扑结构、具备足够的处理能力和传输速度,便于升级,能满足高校校园网、地区网、国内网和国际互联网的开放性。高校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要求性能稳定、完善、可靠、高效,支持多文种处理,能满足编目、查询、预约等基本功能,同时可以实现系统模块的增加、系统功能的升级,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本地数据库检索和咨询服务、网络化光盘资源检索服务以及广域网、国际互联网上各种信息资源的访问和检索服务。

(四)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服务水平

提高高校图书馆馆员专业素质,优化人才结构。高素质的高校图书馆馆员应当具备图书情报专业的知识和技能,熟悉馆藏,贴近读者,可以成为读者的好参谋,在读者和馆藏之间搭建起桥梁,帮助读者更好地利用馆藏资源。当然,高校图书馆面向的师生众多,熟悉读者是一项较困难的工作,况且当前高校为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的人才输出较少,图书馆馆员的专业素质偏低。为此,提高高校图书馆馆员素质是提高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一方面,高校图书馆要加强高校图书馆学情报专业毕业生的引进,或从本校教师中抽调人员从事图书馆工作,以实现高校图书馆队伍学历结构和专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另一方面,重视对高校图书馆现有馆员的培养,组织短期专业培训提升图书馆馆员的专业素养,以适应高校图书馆实现现代化、信息化的要求。

结语:

信息环境下,信息资源的传播多样化,大学生在获取信息的同时心理和行为都发生了一定变化。而高校图书馆在提供服务过程中,只是提高服务意识、丰富馆藏资源、完善基础设施还不够,更重要的是要将提高服务质量的意识落实到日常工作中,加强服务质量监督管理,使读者能够有效利用信息资源,快速查找到所需信息,提高资源利用率,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将图书馆的功能更好地发挥出来,培养出优秀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和有力的人才支持。

参考文献:

[1]于楠楠,王淼.提高高校图书馆员服务质量,促进高校图书馆和谐发展[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13:624-625.

[2]朱春芳.提高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的主要途径[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3:92-94.

[3]宗妮.提高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的服务模型研究[J].兰台世界,2013,08:120-121.

白莹

吉林建筑大学管理学院 吉林省长春市 130118

【摘 要】近年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以及网络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广泛应用,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信息化及网络化不断推进,信息资源也逐渐由传统的印刷资源收藏为主向印刷型资源及电子信息资源收藏并重转变,传统纸质馆藏资源利用率逐渐降低。在高效、快捷的网络环境下,传统的馆藏结构、服务理念、服务模式,以及信息的产生、传播与交流方式等都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高校图书馆管理也逐步实现了自动化管理,服务模式较以往有极大不同,图书馆已不再是读者获取信息的唯一途径,以书籍、报刊为主要信息资源载体的传统图书馆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高校图书馆要谋求发展,就必须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正确分析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出解决对策,以提高服务质量。

【关键词】高效图书馆;馆员专业化;服务质量

一、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存在问题

(一)馆员观念陈旧,服务意识不足

近年来,互联网在我国迅速发展起来,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工作也出现了新的问题。一些馆员思想、观念落后,不能适应新形势信息环境下,读者的对图书馆服务质量的要求。有些馆员对图书馆工作的认识还停留在传统阶段,认为图书馆只是藏书、借书以及读者查阅资料的场所。对自身工作定位为管理图书、编目存档的资料员,而高校对于图书馆发展水平、信息服务能力的衡量指标仍为馆藏资源的种类与数量,而忽视了馆员的服务质量。信息环境下,读者对图书馆服务要求是多方面、深层次的服务,要求馆员不仅能够将信息迅速地“存”起来,同时还要准确地“取”出去。同时,图书馆馆员的素质偏低,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收集、管理及服务的能力较差,难以适应信息环境下图书馆工作要求。图书馆是保存、传播与弘扬人类文化的重要基地,图书馆本质上属于服务行业,馆员如果不能从思想上正确定位,消极怠慢工作,必将影响到图书馆职能的发挥,严重影响图书馆服务质量的提高。

(二)重复建设现象严重,馆藏资料使用率较低

在信息环境下,高校图书馆都在加紧进行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各大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各自为政、资源重复设置现象严重,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随着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高校为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将文献的收集及管理工作作为图书馆工作的重中之重。多数高校由于学科设置及建设重点不同,藏书重点及特色库建设各有侧重,虽然各自拥有优势资源,但由于大部分数据库不能共享或只在有限范围内共享,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相对封闭,高校之间又缺乏交流与合作,这种各自为政的分散封闭的图书馆管理模式,已经严重影响并阻碍了高校人才的培养和科研水平的提高,无法满足教育教学对高质量信息服务的需求。有资料显示,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料利用率仅为40%~50%,将近半数的图书资料处于闲置状态,造成了大量的资料浪费。

(三)图书馆服务能力不足,难以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

高度发达的网络信息技术使人们能够快捷、方便地获取信息,极大地提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能力。图书馆服务能力不足问题日益凸显,多数图书馆的服务工作还停留在传统的模式上,如藏书编目、陈列、借阅等,服务较为被动,职能陈旧、服务方式单一、工作效率低下,馆员自我价值没有得到体现。通常只重视资源的收集,而对于信息资源的传播没有落到实处,只是片面强调信息资料的数量及种类,很少关注资源的内容质量。信息服务往往局限于对一般文献信息零散资料的收集与整理,而对文献的实质内容提供能力较差,服务针对性较差。信息资料的检索工具开发不完备,检索效率低,信息及时性较差。有些文献信息多数未经过加工,因此读者在查找时也比较费时,种种限制条件也削弱了学生阅读以及检索信息资源的积极性。

(四)基础设施有待完善,馆藏资源有待优化

虽然高校对图书馆建设给予一定的重视,但经费投入仍然相对较少,多数高校将经费用来选购书刊,而缺乏充足的资金来改造和完善图书馆基础设施。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资源膨胀局面日益显著。面对浩瀚的信息资源,传统图书馆的收藏功能越来越有限,大多数图书馆已逐渐采用计算机,实现了图书馆自动化管理。但由于经费不足等原因,图书馆自动化管理总体仍处于集成化系统的初步实用阶段,即便是引进的数据库也多为成型数据库或共建项目,缺乏特色数据库服务。现有馆藏资源数字化比例不高,网上信息资源匮乏,大量文献资源有待开发。

二、高校图书馆馆员专业化服务质量的路径

(一)提高服务意识,改善服务质量

高校图书馆除了注重图书馆馆员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图书馆馆员还应注重服务意识的提升,改善服务质量。服务意识决定了图书馆馆员的服务态度和服务效率,增强服务意识要求图书馆馆员与读者换位思考,积极了解读者的需要,主动与读者进行沟通和交流。图书馆可以通过举行读者交流会、发放调查问卷、设置意见建议箱等方式,从读者处获得对高校图书馆工作的反馈,查缺补漏。也可以通过高校图书馆微博、人人、电子邮箱等网络形式与读者互动、答疑,收集意见和建议,从而能更好地服务于高校师生。

(二)把握读者需求,提供不同服务

校园图书馆面向的读者主要是校内师生。校内教师与学生在需求上有所不同,所以要把握读者需求,有针对性地为读者提供相关服务,以提升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对高校教师读者,图书馆应考虑其工作,如,备课、编写讲义等方面的需要,向其推荐一些与教材相关的教学参考书、工具书及辅助资料,考虑其科研的需要,向其介绍与科研课题相关的文献和图书资料。针对高校学生读者,也要分层次提供相应服务,满足其实际需要。如,低年级学生或新生对图书馆不熟悉,不会使用图书馆检索工具,图书馆应当开展一些专门的讲座,帮助其尽快掌握检索工具。高年级学生因学习专业知识的需要,需要加强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图书馆应当向其推荐一些拓展学习方面的书目,帮助其加深理解。毕业生或者高年级研究生,则需要与其毕业论文相关或科研课题相关的文献、图书和数据资料,需要图书馆馆员针对其这方面的需要提供帮助和服务;开展导读活动,帮助读者自助服务。提升读者体验不仅仅在于让读者被动地接受图书馆馆员的服务,更在于帮助读者获得自主服务,获得自如利用图书馆资源的能力,这样不仅提高了高校图书馆的工作效率,还能增强读者体验,创造自由灵活的资源获取渠道。一方面,高校图书馆要开展必要的导读活动,另一方面,要创建读者进行自主服务的平台。开展导读活动的主要目的是提高高校图书馆的存在感,让读者熟悉图书馆的资源有哪些,这样可以充分发挥高校馆藏图书的作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导读活动主要内容和形式包括:新书报导与推荐、完善图书馆检索手段、编制读者手册、举行读书交流会、招聘学生图书管理员及读书会等活动。

(三)采用先进技术,开展优质服务

首先,加快现代化软件服务建设。电子图书和丰富的数据库等电子资源是高校现代化图书馆的必备资源,高校图书馆在引进电子信息资源时应当注重结构和布局的合理,在以纸质印刷型文献为主的基础上逐步加大对电子文献的收集,保持电子文献和纸质文献的合理比例。高校图书馆在订购电子出版物和全文数据库时应当注意以下几点:1.选定数据库前应当对数据库收录的信息源的时效性、检索功能、权限、数据更新、成本、效益、使用寿命等有充分的调研和了解,避免重复订购。2.订购质量好利用率高的外文期刊和电子版。3.各图书馆间及其他信息情报机构协调订购,资源共享。其次,加快现代服务硬件设施建设。现代图书馆信息服务硬件建设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建立起性能良好的图书馆局域网,二是在高校图书馆局域网的基础上建立起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高校图书馆局域网需要采用成熟的技术、先进的网络拓扑结构、具备足够的处理能力和传输速度,便于升级,能满足高校校园网、地区网、国内网和国际互联网的开放性。高校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要求性能稳定、完善、可靠、高效,支持多文种处理,能满足编目、查询、预约等基本功能,同时可以实现系统模块的增加、系统功能的升级,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本地数据库检索和咨询服务、网络化光盘资源检索服务以及广域网、国际互联网上各种信息资源的访问和检索服务。

(四)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服务水平

提高高校图书馆馆员专业素质,优化人才结构。高素质的高校图书馆馆员应当具备图书情报专业的知识和技能,熟悉馆藏,贴近读者,可以成为读者的好参谋,在读者和馆藏之间搭建起桥梁,帮助读者更好地利用馆藏资源。当然,高校图书馆面向的师生众多,熟悉读者是一项较困难的工作,况且当前高校为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的人才输出较少,图书馆馆员的专业素质偏低。为此,提高高校图书馆馆员素质是提高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一方面,高校图书馆要加强高校图书馆学情报专业毕业生的引进,或从本校教师中抽调人员从事图书馆工作,以实现高校图书馆队伍学历结构和专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另一方面,重视对高校图书馆现有馆员的培养,组织短期专业培训提升图书馆馆员的专业素养,以适应高校图书馆实现现代化、信息化的要求。

结语:

信息环境下,信息资源的传播多样化,大学生在获取信息的同时心理和行为都发生了一定变化。而高校图书馆在提供服务过程中,只是提高服务意识、丰富馆藏资源、完善基础设施还不够,更重要的是要将提高服务质量的意识落实到日常工作中,加强服务质量监督管理,使读者能够有效利用信息资源,快速查找到所需信息,提高资源利用率,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将图书馆的功能更好地发挥出来,培养出优秀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和有力的人才支持。

参考文献:

[1]于楠楠,王淼.提高高校图书馆员服务质量,促进高校图书馆和谐发展[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13:624-625.

[2]朱春芳.提高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的主要途径[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3:92-94.

[3]宗妮.提高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的服务模型研究[J].兰台世界,2013,08:120-121.

作者:白莹

高校图书馆电子信息论文 篇3:

人工智能在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摘 要:人工智能的出现和发展,为高校图书馆的智慧服务提供了无限可能。本文分析了人工智能有利于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的三个因素,总结了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持下,高校图书馆可以从环境、资源、服务三个方面进行优化升级,全面提升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水平,满足读者多元化的信息需求。

关键词:人工智能;高校图书馆;应用

一、人工智能与智慧图书馆

1.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简称AI,是英文单词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缩写。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人工智能得到了快速发展。如今经过60余年的发展,人工智能被广泛地应用到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随着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它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科技发展争夺的前沿阵地,许多国家将人工智能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我国从2015年就开始颁布各项政策,推动人工智能的发展,人工智能的重要性显而易见。高校图书馆作为文献信息服务中心,传统的服务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时代的发展。人工智能的出现,为高校图书馆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机遇。高校图书馆在人工智能的带领下,朝着智能化、智慧化的方向发展已是趋势所在。

2.智慧图书馆

2003年,芬兰奥卢大学图书馆向学生提供了智慧图书(Smart Library)服务,与此同时,该校学者Aittola在国际研讨会上,发表了题名为‘Smart Library:Location-Aware Mobile Library Service’的文章,智慧图书馆的定义正式诞生。人工智能和智慧图书馆的结合,一方面可以促使人工智能在智慧图书馆中的应用进一步深化;另一方面智慧图书馆可以借助人工智能,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升智慧图书馆发展的进程。

二、人工智能有利于高校图书馆的智慧服务

1.提升了高校图书馆的空间优化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读者获取信息的方式越来越多元化,高校图书馆想凭借传统的文献资源吸引读者、留住读者的方式已经落伍。高校图书馆作为文献信息服务中心的功能正在逐步弱化,而高校图书馆的空间优化却在逐渐吸引读者的注意,并在留住读者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提升空间价值,改善读者体验已经成为高校图书馆拓展服务的重要方式。人工智能不仅能有效提升高校图书馆的空间效果和价值,还能实现照明、温控、通风等多种功能智能化,从而提升读者的入馆体验。

2.促进了高校图书馆的资源整合

人工智能的出现和发展,促使高校图书馆资源整合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一方面可以将线下资源和线上资源进行有机融合,不断丰富高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另一方面,通过人工智能检索技术,可以深刻领会读者真正的检索意图,帮助他们利用简单的检索词,就能快速地找到需要的资源。此外,高校图书馆还可以利用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分析读者的个人信息和阅读习惯,有针对性的推送读者需要的信息资源,从而有效的满足读者个性化需求。

3.增强了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提升

服务是高校图书馆的核心。人工智能时代,读者获取信息的方式越来越便捷,渠道越来越广泛,高校图书馆传统的服务模式已经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高校图书馆势必要转变服务理念,提升服务质量,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高校图书馆利用人工智能,可以為读者提供各种自助服务,还可以利用智能识别技术,实现读者刷脸入馆、借还书等操作。此外,高校图书馆还可以利用智能机器人,为读者提供咨询、引导等个性化服务。同时,高校图书馆还可以利用智能控制技术,帮助馆员承担一些枯燥、重复性的工作,让馆员有更多的精力,提供更好的、深层次的服务,全面提升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品质和读者体验。

三、人工智能在高校图书馆服务中的智慧服务

1.环境方面

(1)智慧空间

高校图书馆是以服务为宗旨的文化设施中心,是硬件设施与软件设施相统一的有机体。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图书馆的馆舍空间规划中,有利于为读者营造一个舒适、温馨、安全的阅读环境。首先,高校图书馆可以利用人工智能的感应系统、处理系统,感应系统可以对图书馆的空气质量、温度、湿度、光线等进行实时监测,处理系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动调节,这样可以有效地节约资源。其次,高校图书馆还可以利用智能安保系统进行视频监控,全天候不间断地监控出入图书馆的人员、消防设备、电子设备等。最后,高校图书馆的馆舍空间也不再是固定不变的,可以根据读者的实际需求,随时改变空间的功能,家具的形状等。

(2)智慧设备

为了给读者更好的体验感,高校图书馆除了要将馆舍空间设计得更加智慧化、人性化外,还需要和智慧设备相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有效地促使高校图书馆的设备优化升级。高校图书馆可以利用24小时自助图书馆、网络图书馆等方式来实现图书馆空间和时间上的开放,满足读者随时随地获取资源的需求。高校图书馆还可以利用人脸识别技术,实现刷脸入馆、办证、借还书、选座等多种功能,这样可以有效地简化程序,节约读者的时间。此外,高校图书馆还可以将智慧机器人投入到服务中来,利用智慧机器人完成服务引导、读者咨询、书籍盘点等工作。通过智慧化设备在高校图书馆的广泛应用,不仅可以改进读者的服务体验,还可以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能力和工作效率。

2.资源方面

(1)智慧决策

文献采访是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传统的文献采访模式主要依靠采访人员的经验,对馆藏资源进行一个合理地把握,由于采访人员自身的局限性,容易导致馆藏资源不合理、文献质量良莠不齐、利用率不高等情况。借助人工智能,高校图书馆能够优化文献采访模式。第一,图书采访渠道多样化、智慧化。首先,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将各大出版社、网络图书销售平台进行整合,对销量好、评价高的图书信息进行汇总、分析,生成采购书单。其次,自动搜集网络平台各个领域专家、学者或者高校推荐的图书信息,并结合本校读者荐购的情况,通过筛选审核,完成图书订购。最后,根据馆藏资源和用户信息,并结合读者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利用大数据进行分析,调整馆藏图书结构。第二,电子资源采购智慧化。随着互联网、移动终端的发展,电子资源越来越受到读者的喜爱。高校图书馆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各类电子资源进行对比,再参考同类院校的情况,结合读者对电子资源的试用情况进行分析,采购本校读者最受欢迎的电子资源,有效避免资源浪费。

(2)智慧检索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提升高校图书馆资源检索的智慧化,从而使读者能够更加便捷地搜索到所需要的资源。

①检索方式多样化

高校图书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有效地拓展资源检索的方式。传统的资源检索方式,是在高校图书馆终端进行的。高校图书馆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打破传统检索方式的限制,拓展资源检索的渠道。除了传统的检索方式外,读者还可以利用手机终端、智能机器人等方式进行智慧检索。而且高校图书馆还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将传统的文字检索,转变为图片检索、音频检索等多种方式,使资源呈现的方式更加多样化。例如清华大学图书馆就利用人工智能技术,通过视频的方式,为读者提供直观、动态的检索结果,满足读者个性化的需求。

②检索范围扩大化

信息资源是高校图书馆提供服务的基础。随着时代的发展,读者对信息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广、越来越深。高校图书馆仅仅依靠馆藏资源,已经不能满足读者多元化的资源需求。为了满足读者的资源需求,高校图书馆一方面可以将馆藏纸质资源和数字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并广泛吸收网络平台的优质开放获取资源;另一方面高校图书馆必须打破资源壁垒,建立全方位的资源共享渠道,这样才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为读者提供丰富、便捷的资源服务。

③检索结果精准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读者获取信息的方式越来越多元化,面对海量的信息资源,读者往往感到无所适从,不知道如何方便快捷的获取自己所需要的资源。高校图书馆可以依据读者的身份信息、搜索痕迹等,分析读者检索词背后真实的检索意图,不断优化与检索词相关的内容,提高检索结果的准确性,满足读者方便快捷获取信息的需求。

(3)智慧推送

高校图书馆利用人工智能的大数据、深度学习算法、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可以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的智慧推送服务,从传统的被动服务变主动服务。首先,高校图书馆智慧推送的来源不仅包含馆藏资源,也可以囊括互联网上的一切资源,这样才能为读者提供全面、前沿、准确的信息。其次,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持下,高校图书馆可以全面把握读者的借阅信息、阅读习惯、兴趣爱好等,并对读者的检索信息、浏览痕迹等进行分析判断,不仅能推测出读者的表面需求,更能推测出读者的潜在需求,从而为读者提供更加精准、个性化的智慧推送服务。最后,高校图书馆智慧推送的形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文本推送,还可以推送图片、视频、音频、链接等多种形式,满足读者多元化的需求。

3.服务方面

(1)智慧服务

①智慧机器人

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为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升级提供了无限可能。智慧机器人作为人工智能发展的主要产物,在高校图书馆的智慧应用中越来越广泛。a.迎宾机器人。迎宾机器人可以发挥高校图书馆前台服务的作用,当读者靠近总服务台,迎宾机器人能够自动识别,并主动上前询问读者需求,给予帮助。b.咨询机器人。高校图书馆传统的参考咨询服务主要依靠人工,对于读者遇到的一些常见问题,如图书馆的开闭馆时间、借阅规则等,完全可以由咨询机器人来承担。2018年初,上海图书馆引进了第一台机器人馆员“图小灵”,该机器人回答用户问题正确率高达75%。c.盘点机器人。南京大学自主研发的盘点机器人“图客”,它能够根据用户指令,通过RFID阅读器定位图书内嵌的RFID芯片,实现精确、可靠的图书盘点,而且如果发现图书错架,还可以实时显示错架位置。d.安保机器人。深圳盐田区图书馆的中智科创安保服务机器人“欢欢”,除了能够提供图书查询、咨询引导服务外,还能提供安保巡逻服务,借助星光级高清摄像机和自主移动导航技术,“欢欢”可实现24小时全方位音视频监控,夜间还可进行主動巡逻监控和异常报警,大大提高图书馆的安保系数。这些都是智慧机器人在高校图书馆的应用创新,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相信智慧机器人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②自助服务

高校图书馆的智慧服务还体现在多样化的自助服务上,如24小时自助图书馆、自助借还、自助办证、自助打印复印、自助存包等。24小时自助图书馆作为高校图书馆自助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满足了读者随时随地借还图书、查阅文献信息的需求。2019年2月,作为福建省首家24小时自助图书馆在福建师范大学正式亮相,这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不仅环境优美、温馨,而且功能非常强大。室内不仅设置了阳光书房、电子阅览区、自助借还区、图书展示区、写作区、研讨区,还设置了睡眠仓、防占座系统等,而且室内的温度还可以随着人数的多少进行调节,极大的提升了读者的服务体验。高校图书馆的自助借还机、自助打印复印机、自助存包柜等这些自助设备的广泛使用,不仅给读者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服务,而且也减轻了馆员的工作压力。

③人脸识别服务

人脸识别技术主要应用于高校图书馆的门禁系统、自助借还系统、座位预约系统等服务中,其中应用最广泛的就是高校图书馆的门禁系统。很多高校图书馆将刷IC卡进馆的方式升级为刷脸进馆,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解决读者忘记带卡、丢卡等问题,而且可以极大地方便读者进出图书馆,提升通行效率。除此之外,人脸识别技术还被应用到高校图书馆的借书服务中。2017年,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实行了刷脸借书服务,读者无须借阅证,直接刷脸就可以方便快捷的进行借书服务,这些服务实现了高校图书馆管理的智能化和人性化。

(2)智慧馆员

在2018年国际图书馆论坛开幕式上,国际图联主席格洛莉亚·佩雷斯·萨尔梅隆作了题为《图书馆:变革的驱动器》的主旨报告,报告中指出 “图书馆人无疑是变革的重要驱动器”。高校图书馆馆员要想顺应时代的发展,一方面要转变观念,面对图书馆服务模式的改变,馆员要有清醒的意识,要勇于接受新的挑战,寻找新的出路。另一方面,高校图书馆馆员要不断学习,及时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和知识储备,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这个利器,改进服务功能,提升服务质量,实现人机协同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人工智能产业创新联盟.人工智能实践录[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20

[2]黄亚平.高校图书馆智慧化服务创新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8

[3]杨文建.人工智能驱动下的图书馆变革[J].图书馆,2020

[4]林 曦,赵大志,李立冬.高校图书馆人工智能新服务模式探索与思考[J].图书馆研究,2020

[5]刘柏嵩,豆洪青,杨春艳.从数字化到数据化——关于“图书馆大脑” 的思考[J].数字图书馆论坛,2018

[6]陈 瑛.从美国图书馆创新技术应用看我国图书馆“智能+”发展[J].四川图书馆学报,2020

[7]樊慧丽,邵 波.智能机器人图书盘点创新实践与思考——以南京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2018

[8]中国安防行业网.服务机器人“上岗”图书馆“智慧”提速[EB/OL][2017-05-19].http://news.21csp.com.cn/c14/2017

(作者单位: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

作者:黄亚平

上一篇:农业信息化经济管理论文下一篇:MOOCs开放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