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课堂教育生态学论文

2022-04-21

摘要:普通高中物理生态课堂的创设需要摒弃陈旧落后的有碍师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做法,灵活运用教育生态学的理念,以物理课堂为载体,促使课堂内各要素间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课堂结构诸要素自然和谐,师生间民主平等,课堂教学有效玩味。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物理课堂教育生态学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物理课堂教育生态学论文 篇1:

“信息沟”理论下物理生态课堂的教学实践

信息沟,是指由于对信息内容的不同选择和吸收而导致的社会群体(生态因子)之间的距离。任凯、白燕,教育生态学,1992,117物理课堂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沟就是指学生群体(生态因子)由于对所学物理知识的选择和吸收不同,而产生对物理知识和技能的理解、掌握上的差距,也导致对待物理学科的情感态度行为出现的差距。

一、 信息理论对传统物理课堂教学的剖析

美国管理心理学家莱维特(H.J.Leavitt)等人曾对群体信息传递网络进行实验研究,他提出四种网络模式,即圆型、链状型、丫型、车辐型,并比较了它们的传递效率。如图:

其中:C是中心位置,M是中间位置,P是边际位置,圆型里的位置不能分化

圆型和链状型属于分散型网络,其特点是信息在少渠道、多环节的串联结构中传递;丫型和车辐型属于集中型网络,其特点是信息在多渠道、少环节的并联结构中传递。群体内信息传递的结构模式特点,左右着群体内信息传递的效率。

物理课堂信息传递网络则由教室内学生座位形式决定,传统的课堂座位被称为“秧田式”座位,如下图所示:

秧田式座位分布图

相对于莱维特提出的模型,传统物理课堂信息传递网络类似于车辐型,属于集中型网络,因此教师传递的信息是在多渠道、少环节的并联结构中传递,学生能够很快收集到教师讲授的信息,它有着信息传递的高速度优势。

但是群体内信息传递的效率包括两部分:任务的解决效能和成员的满足度。实验结果表明:在效能方面,集中网络结构由于收集信息的渠道多,传递信息的环节少而高于分散型网络结构。具体地说,车辐型最快,丫型次之,圆型最慢;在成员的满足度方面,情况则相反,完成任务的效能与成员的满足度构成了一对矛盾。而体现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则是教师传播信息的速度与学生学习获得成功的满足感构成了一对矛盾。

传统的“秧田式”座位形式,使得教师处于信息传播的中央位置,而全体学生处于边际位置,虽然教师的教学信息很快传达给学生,但由于学生是被动接收者,不能或很少获得成功感和满足感。这样,在比较长的时间里,不同学生可能只选择他感兴趣的一部分知识,而不能系统全面地理解本节课堂内所有的物理知识,所学物理知识间产生差距,造成物理教学中学生对物理知识“信息沟”的扩大。

二、 信息理论指导下对物理生态课堂的教学设计

要想解决完成任务的效能与成员的满足度这对矛盾,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网络,物理课堂教学中首先应当改变教学中信息传递方式。

同时,竞争与合作是学生间主要的学习活动之一,也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生态特征。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将竞争与合作结合起来,突出群体的合作与群体间的竞争,尽量避免个体之间的竞争,避免使个体学生因竞争面临淘汰,这才是符合生态意义的课堂环境中的共生与竞争。

对此进行了生态化设计,座位的形式由过去的秧田式变为“U”形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情况如下图: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座位分面图

这种座位形式的设计首先可以让每个学生有自己学习的微观生态系统,对于每个学生来说,有一种集体归属感;其次,教师在分组时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可以让各个小组之间进行公平学习竞争。

三、 物理生态课堂的教学实践

根据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要求的不同,可将小组合作学习分为课前协作预习、课内合作探究、课后互助研讨三个环节。

课前协作预习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在课前完成预习任务和分工协作做好课堂小组探究活动的准备工作,具体由各合作小组组长负责预习的初步督促和检查。比如在教学“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这一节时,可让每小组自己准备细铁丝等学具,然后每个成员在家预习本节知识,第二天到校后,先由小组长负责检查,预习任务做得不好的先组内批评,督促;然后再上交给老师检查。这样就可以提高小组全体成员在课堂合作学习中与其他小组竞争的“战斗力”。

课内合作探究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在课内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合作方式。以“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为例,在课堂上,先由小组同学相互帮助,完成对各自预习知识的相互讨论和补充,尤其是组长,要负责帮助他两边的同学对本节知识的理解,这样学生能够自己解决的,由学生合作完成,而对共性的不很理解的知识,如“冲程的含义”,“汽油机完整的工作过程”等再由老师重点听讲。

课后互助研讨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在课后进行合作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指学生在组长的带领下围绕课堂内没有解决的问题或可以延伸的问题在课后分小组作进一步的探讨;二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小组内的同学进行互帮互助,基础差的同学主动请教基础好的同学,基础好的同学热情地帮助基础差的同学,以达到同一小组的同学共同提高的目的;三是指组内同学互相监督和督促以实现课后作业的认真完成。

(陈 武 江苏省张家港市护漕港中学 215635)

作者:陈武

物理课堂教育生态学论文 篇2:

普通高中物理生态课堂创设的思考

摘要:普通高中物理生态课堂的创设需要摒弃陈旧落后的有碍师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做法,灵活运用教育生态学的理念,以物理课堂为载体,促使课堂内各要素间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课堂结构诸要素自然和谐,师生间民主平等,课堂教学有效玩味。

关键词:高中物理;生态课堂;创设

美国著名教育家劳伦斯在《公共教育》中提出了“教育生态学”的概念。按照教育生态学的观点,教育的生态环境是“以教育为中心,对教育的产生和发展起着制约和调控作用的多维空间和多元的环境系统”。“生态”,即和顺、和谐,充满个性和活力。物理生态课堂是以物理课堂为载体,课堂内各要素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内和外顺、渐进有序、良性互动、整体优化、自由和谐的发展。主要表现为物理课堂结构要素的和谐、育人氛围的和谐、人际关系的和谐、教与学共生长等。

目前,普通高中从知识传授的层面看,物理课堂教学确实是丰富而高效的。在传统观念和高考意识的支配下,教师通过不断灌输知识和强化训练等教学方式,实现提高学生学科成绩的目的,通过牺牲和消耗学生的时间、精力与智慧,人为将学生按考分分成三、六、九等,最后被不同层次的高校录取,大面积录取的背后掩盖的却是学生的厌学、无奈与无能。虽然教育主管部门对课堂教学有各种各样的规定、要求、评估、考核,但由于高考制度的不完善、教育考评的偏颇、家长理念的滞后、社会就业的压力与行业收入的差距等,影响和破坏了物理课堂教学生态。一种违背物理教育生态规律、不顾学生身心发展、背离物理教育本性、只要学生考试分数的不当行为在物理课堂中大行其道,其结果造就了一批又一批没有思想、没有自信、没有自尊,缺少理想、缺少目标、缺少能力的学生,这样的状况值得物理教育工作者深思。

现今的物理教学内容依然没有跳出繁、难、偏、旧的状况。虽然实施新课程,普通高中实行模块教学,我觉得这些仍然是零碎、不成系统,或者说不是一气呵成的。物理学近百年历史进程仍是以牛顿的经典力学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为基础的,其教材不管怎么编写,物理教学的内容还是不可能有太大的突破,只是呈现的形式不同而已。注重基本内容、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物理思维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是物理课堂教学的核心。力学是高中物理学的基础,电磁学综合性问题经常与此相连,光学、热学与力、电、磁学,除了能量转化和守恒外,其他联系似乎不是十分紧密,高中物理怎么教学,教师和学生没有太大的选择余地。虽然有选修模块,但只是内容的增减,其结果势必造成学生知识的缺陷。不顾学生的基础和思维水平的达成度,用一个标准考量学生,通过同一张高考试卷去检验、选拔学生,这是看似公平背后的一种无奈选择。目前大多大学专业设置是综合性的,一个“热门”专业,名牌大学和一般大学几乎都有,只不过通过高考将“三、六、九等”的生源分配到不同的高校而已。所以,构建物理生态课堂、培养创新人才任重道远,不可能一蹴而就。

创设物理生态课堂需要社会的关心、家长的理解与支持,教育主管部门在教育评价、制度(包括高考制度)的设计、新课程的实施等方面要灵活多样、不拘一格。从现实微观的角度看,创设普通高中物理生态课堂的关键是物理教育工作者要有创设物理生态课堂的自觉。

首先,物理生态课堂应该是自然和谐的课堂。教室的布置应该是动态、生动、活泼的,而非固定、生硬、僵化的;是学生参与、主动构建的,而非外界或老师授意、强加的。教室内设施的布置、灯光的亮度、窗帘的色彩、书籍的摆放等要怡人、悦目。教室内有供学生观摩、探究、展示的空间,黑板报上有供学生发表意见、建议和观点的区域。教室内的学生人数,根据现有学情和实际状况,一般以40-50人为宜,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上课的老师也可以不止一位。教室里处处洋溢着学习的氛围、家的温馨和师生的情谊,进入其中自然和谐。自然和谐是物理生态课堂的首要因素。

其次,物理生态课堂应该是民主平等的课堂。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学习、交流的过程,有形讲台不再(或不仅仅)是老师授课站立的唯一区域,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师生之间的交流是随机、融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身在其中,师生感到成长的快乐。课堂内学生没有敬畏感、恐惧感和羞耻感,有的是求知的欲望、探究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这样的课堂,师生的心情是愉悦的,思想是自由而放飞的,不清楚的地方学生自己可以钻研,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学习没有太大的压力,课堂不再是填鸭式的“高效”课堂,学生有充足思考的素材和时空。学生可以做的实验,老师一般不示范,学生随机选取物理实验器材进行试探性实验成为可能。课堂上没有太多的应试训练,有的是注重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必要练习与实践操作。开放的课堂、平等的地位和民主的氛围,使师生之间没有太多的“规矩”。层次教学也不是一个太大的问题,只要使每一个学生有收获,学生就有快乐的体验和成功的感受。民主平等是物理生态课堂的真实写照。

再次,物理生态课堂应该是有效玩味的课堂。物理生态课堂教学的有效与否,不只是学生学科成绩的优劣,更多的体现在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情感和学习能力等方面是否得到有效提升。“为学生的发展奠基”、“每一个孩子都重要”、“不要让任何一个孩子掉队”、“每一个孩子都有学好的可能”的教育理念落实到物理生态课堂上,就是要物理教师真正俯下身来,认真倾听学生的声音,师生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成长拔节的声响。课堂上有的学生提出的问题、想法也许幼稚可笑,这或许是创新思维良好的开端,优良思维品质的培养往往是从低层次开始的,教师的导引作用不应该妨碍学生思维的放飞。学生在物理课堂上,通过一个小实验、一个理论推导和一个思考题的解答,使物理课堂充满了智慧和思维碰撞的火花,面红耳赤的争论可以延续到课外,学生回家之后还在翻阅资料,进行网上搜索,并热切地期待着下一节物理课的到来。这样的课堂是学生向往的课堂、难忘的学堂,一个值得玩味的课堂。有效玩味是物理生态课堂的追求目标。

作者:金郁峰

物理课堂教育生态学论文 篇3:

论物理生态课堂及其构建策略

从教育生态学的角度看,课堂教学是由教学主体(教师与学生)、教学信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教学环境(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等因素构成的一个微观生态系统,物理生态课堂就是一种把教学主体、教学信息、教学环境等看成一个教学生态系统,并以此来建立一种开放的、多样的、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物理课堂形态,建构物理生态课堂就是要设法以学生发展為核心,优化课堂环境,协调师生之间、师生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促使物理课堂呈现和谐、共存与发展的状态,以促使物理课堂本身具有生成新因素的能力,有效的发挥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生命活力,达到促进师生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1

物理生态课堂的本质特征

物理生态课堂以学生发展為课堂主旨,注意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动机,培育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升学生学习物理能力,让物理课堂成為学生自主发展的舞台,促进生命实体在良好的条件下健康、和谐、可持续地发展,因此,物理生态课堂具有整体联系性、动态平衡性、和谐开放性、互动合作性、多元发展性等特征。

1.1整体联系性

物理课堂作為一种教育微观生态系统,课堂教学是由教师、学生、教学信息、教学环境等生态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互利共生而形成的一个整体,教学过程就是课堂中各种生态因素相互作用并发挥其整体功能的过程,也就是说,生态课堂具有整体联系性,这要求我们要用整体的、系统的眼光来对待物理课堂,要注意强化课堂生态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和联动性,以提高课堂生态系统的运行效果。

1.2动态平衡性

从教育生态学的视角看,在物理课堂这个微观生态系统中,课堂教学不应是单调的“教与学”的关系,而应是各种生态因子通过相互作用达到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但由于课堂教学中的生态主体是有生命的、发展的、动态的,生态环境也是变化的,这就决定了生态课堂的平衡并不是简单的平衡,它应该是开放的动态平衡,因此,物理生态课堂应具有动态平衡性,这要求我们要认真研究课堂教学中的各种复杂关系,并有针对性地对各种生态因子进行平衡,以动态生成的方式达成目标,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学生个体的平衡发展。

1.3和谐开放性

课堂生态系统不仅要与外界生态系统通过信息流和知识流的输入与输出发生联系,而且其系统内部各组成因子之间也在发生信息的输入和输出,开放的的物理课堂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心理氛围,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展示学生的个性,同时,开放的物理课堂需要建立一种整体的和谐,整体和谐的物理课堂,会产生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和谐共振的教学情境和教学氛围,也会使教师和学生发挥各自最大的独特作用,获得最充分、最和谐的发展,因此,和谐开放是物理生态课堂的一个重要特征。

1.4多样统一性

课堂教学存在着多样性,而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任何教育教学活动无视或偏离了学生的发展,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与价值,这要求物理生态课堂应以学生的发展為核心,关注学生的整体人格和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所有的物理教学活动都应统一到以学生发展為核心这一主旨上面,也就是说,物理生态课堂应在关注学生健康、全面、可持续发展这一根主线的统一下显示出千姿百态,这就是物理生态课堂的多样统一性。

1.5互动交流性

从教育生态学的角度看,课堂教学是由多种生态因子构成的,是各种生态因子的动态组合和互动。在组成课堂生态系统的生态因子中,最為活跃和生态因子是生态主体,即教师与学生,如果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合作得好就可以产生共生效应,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任何的教育都是在互动交流中实现的,课堂上的互动交流,意味着师生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显,这会使物理课堂更加精彩,更具生命力,没有师生的互动交流就意味着没有课堂生态,因此,物理生态课堂应该关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2

物理生态课堂的功能

教育生态系统是整个生态系统的子系统,课堂生态系统又是教育生态的子系统,物理生态课堂的功能是通过各生态因子之间的互动交流来实现的,物理生态课堂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功能。

2.1建构性功能

教学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从教育生态学的角度看,生态主体、生态信息、生态环境等生态因子构成了生态课堂系统,系统中的生态因子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使系统健康有序地运行,教师、学生作為生态因子而存在于系统中,他们的地位平等,在物理生态课堂中教师和学生既是知识的消费者、也是知识的加工者、还是知识的生产者,教师在课堂上消费知识的同时对知识进行加工和处理,然后引导学生建构物理知识;学生主动地消费经过教师加工的信息,在此基础上重新建构知识,实现新知识与已有经验的同化与顺应,进而达到发展和成熟的目的。

2.2发展性功能

教育要关注学生未来的生活方式,关注生活方式就是关注人的生存质量、生命质量,这是教育本质的回归,也是教育的生态意义所在,这要求物理教学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的认知过程,更要关注学生的发展,為学生健康、全面和可持续地发展创造条件,是构建物理生态课堂的最终目的和最重要功能,人的持续发展应该被理解為通过提高人的所有活动的质量取得的进步,课堂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持续发展,依赖于提高课堂活动的质量,亦即有赖于生态课堂的构建,一个良好的生态课堂也就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课堂,课堂活动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都具有个体生命价值,蕴涵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中得到有效发掘,才能有真正的课堂生活,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的培养,才能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2.3主体性功能

从教育生态学来看,生态课堂系统是一个丰富的、复杂的、具有生命活力的生态系统,从生态意义上说,教育是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而生命的发展、生命质量的提高要通过主体的自我教育才能实现,因此,以学生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生态课堂的基础,这要求在物理教学中,一切教育活动都应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為核心,把全部的教育价值归结到学生身上,这是生本教育的根本目标,因此,构建物理生态课堂要求我们在物理教学中,从教学理念的定位、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开展都要着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个体差异及其生命价值,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生本教育思想。

3

物理生态课堂的构建策略

3.1创设和谐的生态环境

离开了环境就无所谓生态,课堂环境是课堂生态的一部分,课堂环境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因此构建一个符合学生学习、发展的和谐环境是构建物理生态课堂的基础,生态课堂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我们既要重视优良物质环境的构建,更要重视和谐精神环境的构建,物质环境是指课堂教学赖以进行的一切物质条件所构成的整体,构建物理生态课堂要注重对物质环境的优化,以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得到和谐发展,优化课堂物质环境首先要考虑的是教室的布局问题,教室的座位编排、装饰、美化等都应符合教学的要求,应给人以美的感受,其次,要考虑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教学手段在课堂中的应用越来越广,课堂教学要充分利用实物、标本、挂图、模型、板画、幻灯片、录像、电视及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资源,将视觉和听觉等同时作用于学生的感官,使课堂教学形象化,表现手法多样化,从而创设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从一定程度上消除学习造成的疲劳和紧张,精神环境是课堂质量高低的重要变量,是生态课堂的重要因子,其突出表现就是形成民主互信的和谐氛围,因此,构建物理生态课堂要特别注意营造和谐的精神环境,首先,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直接依赖师生间的民主、平等、尊重以及良好的人际交往,其次,要构建和谐的互动关系,任何教育都是在互动交往中实现的,没有互动交往,也就没有教育的发生,再次,要构建和谐的教学关系,和谐的教学关系能使学生感觉到教师的关心,产生一种说不出的愉悦感和安全感,从而诱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3.2把握师生的生态位

构建物理生态课堂,必须要把握好师生的生态位,在物理生态课堂中,从教师的生态位来看,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学生潜能的开发者,教师作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要营造一个易于被学生接纳的课堂氛围,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生态环境,作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的作用体现在对学生启发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引导他们去想;当学生思路狭窄时,教师要启发他们拓宽;当学生迷途时,教师要把他们引上正路;当学生无路时,教师要引导他们铺路架桥;当学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时,教师要引导他们步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佳境,作為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教师要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平等地参与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实践给予帮助,要从居高I临下的权威中走向平等中的首席,教师作為学生潜能的开发者,教师应考虑如何使学生学得更多、更好,更会学、更愿学,教师要做有心人,要善于去发现学生的潜能,诊断学生对学习的掌握程度,以及他所具有的能力,以开发学生的潜能,其着眼点应立足于学生如何学,从学生的生态位来看,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学习环境、生活经验等差异,造成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风格、知识能力、思维品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差异,也就是说,课堂教学中不同的学生占有各自的生态位,每个学生均有自己不同的强项和弱项,而且学生所处的个体生态位也绝不是固定不变的,也会随着其个人发展变化而变化,这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并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生态位特点,设计与学生生态位特点相宜的教学方法,以促进和鼓励学生的良性竞争、互助学习、共同发展,并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生态位上有所发展。

3.3丰富课堂生态信息

信息是课堂教学的纽带,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信息加工处理和交换的过程,课堂信息是指教学过程中所涉及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活动等的总称,丰富课堂生态信息要求我们注意完善教学目标、整合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更新活动方式等,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归宿和依据,构建物理生态课堂,要求我们要完善物理课堂教学目标,树立完整的目标观,也就是既要重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又要重视其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既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又要注意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既要强调物理知识的应用,也要关注创新;既要关注智力,也要关注情感,简言之,物理生态课堂应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培养,以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教学内容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落实,教学内容的确定必须围绕教学目标,在目标的引导下进行合理优化、科学整合,在物理生态课堂的构建中,我们要注意整合教学内容,以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和探求之心,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真正让课堂成為学生综合素养养成、生命提升的广阔天地,按照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强项和弱项,即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既然学生的智能是多元的,教学方法应该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构建物理生态课堂要求教师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进行各种简单与复杂、单向与双向、直接与间接、多方面和多层次的交往,使课堂呈现多样化的特征,教学活动是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体现,物理生态课堂强调主体性参与,强调為学生提供广泛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机会,首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设计出自然的、开放的、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创设悦目、悦耳、悦心的美妙意境,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动口、动手、动脑,让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同时,要认真观察教学活动的效果并及时给予引导,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交流对话的时间和机会,对有独特见解的学生给予热情的鼓励,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耐心的帮助,并注意引导学生善于倾听其他同学的意见,其次,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置带有思辩性的问题,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活动中,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活跃状态,此外,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变被动学习為主动学习,变接受学习為发现学习、探究学习,鼓励和教会学生学会求知、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适应,以促进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

3.4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促进人的发展,根本目的是发掘学生的潜力,因此,為学生健康、全面和可持续地发展创造条件,是构建物理生态课堂的最终目的和最重要功能,树立生本思想,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是构建生态课堂的核心,而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归根到底应该是使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即终身学习的能力,只有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才能使学生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减少对外界的依赖性,提高对外界及未来的适应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包括很多方面,如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协作能力等。為此,一方面,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变被动学习為主动学习,变接受学习為发现学习、探究学习,鼓励和教会学生学会求知、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适应,养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注意精选教学内容,让学生获得终身发展所必备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另一方面,在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既要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反思自己、评价自己,促进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又要引导学生树立自我发展的目标,并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协作能力、思维能力等,以逐步培养学生的终身学。能力,

【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重点课题【GZ09012)】

作者:施传柱

上一篇: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论文下一篇:高一化学多媒体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