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设计案例

2022-10-26

第一篇:初中历史教学设计案例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案例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案例

榆社三中 鹿永明

一、案例标题: 《好歌曲大家唱---改革开放30周年》

学科:初中历史

年级:八年级下第三单元活动课

二、案例内容:好歌曲大家唱---改革开放30周年

(一)、设计指导思想:通过对改革开放30年的成就进行归纳和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材分析:本节活动课让学生深刻到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

教学重点:1.十一届三中全会。

2、改革开放后的祖国建设成就。

教学难点:改革开放的历史意义。

(三)、学情分析:学生已学习了改革开放后的历史事实,也感受到生活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通过欣赏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及改革开放后成就的图片,引出为改革开放喝彩。

②、培养并锻炼学生以下能力:归纳分析的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获取、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③、通过纪念改革开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更深切的认识改革开放的意义,了解自己肩负的历史责任。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联系时事热点导入新课。

②、在教学过程中,遵循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利用问题的层层铺垫、推进,把历史和现实更好地结合,通过师生的互动信息交流,使学生对改革开放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对改革开放30周年的归纳和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党

和政府的出发点:始终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树立爱国爱党的思想。

②通过纪念改革开放30年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热爱祖国和民族自豪感,并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三十年的艰辛与辉煌成就,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更深切的认识改革开放的意义,了解自己肩负的责任。

(五)、教法学法①、通过好歌曲导入新课。

②分析归纳党和国家在不同时期重视民生的

措施。

③、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

学习方式,使学生对改革开放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六)、媒体选择 :视频、图片等。

(七)、教学程序

1、情景再现:播放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和其他视频、图片引出课题:

好歌曲大家唱---改革开放30周年

2、教师:出示十七届三中全会图片介绍:十七届三中全会的时间、地点、内容、意义。

3、活动一: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国家在不同时期重视“民生”问题措施让学生合作完成: 1.时间:1950-1953年

措施:( )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意义:( )

2. .时间:( )

措施:三大改造

内容:( )

意义:

1958年

4出示练习:综合理解改革的历史作用。

⑴、说出日本明治维新,俄国1861年改革历史意义。⑵、

你认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应该吸取什么经验教训?

5、议一议:改革开放的巨大作用.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

6、课堂总结: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

7、教学评价设计 :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2、从学生的问题出发营造教学情境,设计教学问题并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

3、设计出师生互动方式;

4、争取准备两、三种针对不同群体学生的教学安排;

5、对教材内容作适当的处理,发掘出教材内容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和育人作用;

6、课堂教学要减少统一讲解,增加学生的自主探究,增加学生的分组活动。

荐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全集 荐中

荐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川教版 (500字) 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全册

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3000字)

第二篇:初中历史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

第3课盛唐的社会景象

(初一历史下册)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盛唐时期农业、手工业的成就和唐时期的诗歌,

2、过程与方法

用课本插图等直观教具,培养学生观察历史材料、想象历史情境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艺术极具特色,才华过人,而且热爱祖国,关心民情,具有高尚的情操和爱国情感,以此教育学生做人应德才兼备。

二、教学重点

盛唐时期农业、手工业的成就和唐时期的诗歌

三、教学难点

农业工具的改进(结构原理和先进性)

导入新课:在世界上存在这样一种现象,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唐人街。

为什么今天还有很多国家把中国人叫唐人,把中国人居住的地方叫唐人街,这说明了唐朝在世界上有何地位?

唐朝在中国历史上有着辉煌的历史,那么在这一时期出现怎样的繁荣景象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一经济繁荣

教师:

1、说一说唐朝新式农具有哪些?有何作用?

学生:盛唐时期,农民积极兴修水利,改进工具,创制出曲辕犁和水转筒车等新式农具,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教师:

2、直辕犁与曲辕犁相比有什么好处? 学生:曲辕犁比过去使用的直辕犁轻便灵活,大大减少了扶犁人和牛的体力消耗,还可以调节犁头入土的深浅。浅耕时阻力减少,耕地速度大大加快。

教师:

3、说说唐朝农业情况

学生:唐朝的粮食生产,北方以粟、麦为主,冬小麦栽培日渐重要。南方以水稻为主,种植技术更加成熟,育苗移栽技术开始推广,培育出早稻、中稻、晚稻等不同品种。南方也种植小麦。 教师:

4、说说唐代手工业情况

学生:唐代手工业分工细致,部门众多。丝织业和陶瓷业最为重要。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简要板书: 盛唐创制农具, 曲辕犁耕地筒车灌溉;

北方以粟麦为主、南方种水稻, 丝织业陶瓷业最为重要;

二、开放的社会景象

教师:

1、议一议开放的社会景象出现的原因?

学生:开明的政治、发达的经济、四通八达的水陆交通、活跃的思想,促使盛唐社会形成开放的局面。

教师:

2、说说盛世的具体表现:

学生:表现(1)允许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参加科举考试。

(2)长安城不仅是政治经济中心也是国际大都会。

教师板书:

政治开明经济发达,水陆交通四通八达,思想活跃促使盛唐社会开放;

三、诗歌的繁荣

教师:

1、议一议唐代诗歌创作繁荣的原因?

学生:唐朝时,读书人都要吟诗写诗,诗歌创作的普及程度为历史上所罕见。繁荣开放的时代、坚实广泛的群众基础,孕育出数量众多的优秀诗人和风格各异的诗篇。在唐朝发展的各个时段里,都有杰出的诗人活跃在诗坛上。盛唐诗坛更是人才辈出,群星璀璨。

教师:说说你熟悉的盛唐诗人的姓名及特点。

学生:李白:雄奇飘逸,想像丰富,激昂奔放,富有浪漫主义精神。杜甫:沉郁顿挫,语言精练细腻,感情真挚动人,富有现实主义精神。白居易:直白如画,通俗易懂。

教师:议一议为什么他们的诗歌风格如此不一样?

学生:因为诗歌是社会生活现实的反映

教师:议一议唐朝诗歌繁荣的原因都有哪些呢?

学生:(1)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国力强盛;(2)内外交流;(3)科举制的推行;(4)继承发扬前朝文化传统。 教师板书: 山水诗人孟浩然、王维, 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之涣;

诗坛双星子——“诗仙”李白浪漫主义诗人,

“诗圣”杜甫现实主义诗人,其诗有“诗史”之称。 李杜诗篇在“光焰万丈长”,对后世影响很大。

课堂小结

盛唐时期,我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充分说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说明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我们应该发扬中华民族的勤劳刻苦和认真钻研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巩固练习

1、做课后学习活动与学习测评。

2、识记板书的要点

板书设计: 第3课盛唐的社会景象 盛唐创制农具, 曲辕犁耕地筒车灌溉;

北方以粟麦为主、南方种水稻, 丝织业陶瓷业最为重要; 政治开明经济发达,水陆交通四通八达, 思想活跃促使盛唐社会开放; 山水诗人孟浩然、王维,

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之涣,

诗坛双星子——“诗仙”李白浪漫主义诗人,

“诗圣”杜甫现实主义诗人,其诗有“诗史”之称。

李杜诗篇在“光焰万丈长”,对后世影响很大。

】 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当堂就能记住要点,其关键是要踩准点, 其效果很好,多数学生当堂就能记住所要识记的内容,良好的开端就成功了一半,于是我们继续探索,

第16课明朝的科学巨著

(七年级下册)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对人类医药学的重要贡献;了解《天工开物》是中国古代的重要科技著作;了解徐光启编写的《农政全书》的社会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探究每本著作的作者、内容和地位,通过表格归纳本课著作的基本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知识,学习古代科学家们注重实践,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徐光启的《农政全书》的主要内容及地位

2、教学难点:学习古代科学家们注重实践,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

三、探究新知

(一)导入新课

你知道这本书是谁写的吗?它的内容是什么?在我国古代医药学领域有怎样的地位呢?通过本节课我们来一起学习吧。

(二)自主学习

自学指导:快速阅读课文,自主学习环节,完成自学,师生一起小结。

(三)合作探究

1、《本草纲目》成书时间、作者、领域、特点 ?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明朝李时珍的医学巨著—本朝纲目》, 总结我国古代医学成就, 使医学研究达到一个新高度;

2、《天工开物》成书时间、作者、主要内容、成就、地位?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明朝宋应星的《天工开物》 , 全面反映当时农业手工业,

是“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3、《农政全书》成书时间、作者、主要内容、成就、地位? 学生答教师板书:

明末徐光启著《农政全书》 、

吸收古代农业及西方科技, 是一部农业百科全书。

四、课堂小结。

《本》、《天》《农》的比较: 名称 、成书时间 、作者(主编) 内容 体例 、影响 。

五、小结:根据教师的三段板书自然连接形成一首打油诗:

明朝李时珍写医学巨著《本朝纲目》,

3 总结我国古代医学成就, 使医学研究达到一个新高度;

明朝宋应星的《天工开物》 、 全面反映当时农业手工业,

是“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明末徐光启著《农政全书》 , 是一部农业百科全书。

六、作业: 做同步练习册 ,熟读要点并背诵。

第3课

左宗棠收复新疆和甲午中日战争

(八年级上册)

一、课标要求

了解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基本史实,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

1、识记与理解

了解英、俄两国利用阿古柏入侵新疆分裂中国领土的阴谋,记住率军收复新疆的清朝大臣的名字,知道邓世昌为国捐躯的英雄事迹,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时间和《马关条约》签定的时间,列举《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理解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2、能力与方法

通过评价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功绩,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比较《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危害,让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分析、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培养学生迁移知识、联系现实、学以致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爱国将领邓世昌为国捐躯的英雄事迹和崇高的牺牲精神,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分析《马关条约》的危害,使学生认识《马关条约》是自《南京条约》签定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反映了帝国主义资

4 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中华民族的生存危机更加严重;通过学习左宗棠收复新疆和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引导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国人民维护祖国领土完整、反对分裂祖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光荣传统。

三、重点难点

1、重点:黄海海战中的邓世昌,《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危害

2、难点:怎样认识三国干涉还辽的实质

四、教学准备

课前指导学生通过书籍、网络等查阅有关资料,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1、新课引入:

配乐诗欣赏黄遵宪《台湾行》:“城头逢逢擂大鼓,苍天苍地泪如雨。倭人竟割台湾去,当初版图入天府,天威远及日出处。我高我曾我祖父,艾杀蓬蒿来此土。糖霜茗雪千亿树,岁课金钱无万数。天胡弃我天何怒,取我脂膏供仇虏„„ ”

过渡导入:“同学们,随着19世纪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中国边疆狼烟四起,危机四伏,不屈的中国人掀起了波澜壮阔的反抗运动,左宗棠、邓世昌等的名字还久久在中国大地上回响,黄遵宪的《台湾行》更是描绘了台湾人民誓死保卫台湾的勇气和行动,今天,就让我们再次回到那段血与火的历史,去体味民族的血泪与兴衰,去回顾惨痛的教训和经验。”

课件出示课题:第3课

左宗棠收复新疆和甲午中日战争

2、学习新课:

一、左宗棠收复新疆

历代中央政府从没有放弃对新疆的管理。然而,1865年,中亚浩罕国的阿古柏却率军悍然入侵了新疆,擅自建立政权,对新疆各族人民实行严酷的宗教歧视和民族压迫。请同学们阅读教材14—15页,回答下列问题:

1、有人说阿古柏“一仆二主”,请问他的“二主”是哪两个?

2、英国和俄国为什么要承认支持阿古柏伪政权?其实质和目的是什么?

3、对于西北边疆出现的危机,清朝政府内部有哪些不同意见?你赞成哪一 5 种主张?

4、如果你是左宗棠,你将如何打败阿古柏收复新疆?

5、左宗棠打败阿古柏后,为什么却主张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伊犁问题?说明了什么问题?

6、清政府在新疆建立行省是在什么时候?有什么意义?

7、我们该如何评价左宗棠?

(师生自主学习,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阅读教材,找出答案,对于学生无法得得出答案的问题师生进行共同探究,时间2分钟左右) 师生共同探究,得出结论:

1、阿古柏的“二主”:英国和俄国。

2、课件出示阿古柏入侵新疆的地图,结合有关知识说明新疆的重要战略地位,使学生认识到英国和俄国承认支持阿古柏伪政权的实质和目的是为了控制新疆,并通过阿古柏伪政权达到分裂和肢解中国领土的罪恶目的。

3、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小字,认识对于西北边疆出现的危机,左宗棠派和李鸿章派关于“塞防”和“海防”之争的关键,从而认识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正确性和必要性。

4、对于第4个问题“如果你是左宗棠,你将如何打败阿古柏收复新疆”,其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清政府在新疆建立行省是在1884年,有利于加强中央对新疆的管辖。

小结板书:865中亚浩罕国入侵新疆,左宗棠1876收复;

二、黄海战役中的邓世昌

在中国西北边防出现危机的时候,中国东南的海防也出现了危机,日本帝国主义借口朝鲜问题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甲午中日战争,民族英雄邓世昌为国捐躯。 记忆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时间。

2、讲述黄海海战中邓世昌为国捐躯的故事。

3、我们应该从邓世昌身上学到哪些精神?

4、黄海海战的结果如何?

师生共同探究,得出结论:

1、课件展示《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依图指出日本借口朝鲜问题而侵略我国的方向和重要战场,让学生认识日本帝国主义的野心以及战争的性质:

6 (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要求年为旧历甲午年)。

2、播放《甲午风云》中黄海海战片段,学生讲述邓世昌为国捐躯的故事。(含时、地、人、时、评五要素:1894年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在黄海海战一役中,率致远舰撞向日吉野号,不幸被鱼雷击中,壮烈牺牲)。

3、我们应该从邓世昌身上学习的精神:不怕牺牲,为国捐躯的爱国主义精神。

4、黄海海战的结果

黄海海战后,中日双方互有损伤,但北洋舰队主力尚存,还可一战,但李鸿章极力奉行避战求和政策,采取消极抵抗方针,拱手将黄海的制海权让给了日本,结果日本步步进逼,在1895年威海卫一役中全军覆没,被迫签定了历史上又一丧权辱国的条约——《马关条约》。

小结板书:1894甲午中日战争爆发,邓世昌英勇牺牲;

三、《马关条约》内容和危害

1、《马关条约》签定的时间、地点、中日的代表人物

2、分析《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以及对中国的影响

3、分析:为什么说《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所签定的最不平等的卖国条约?

4、简述台湾人民的反割台运动,驳斥当今台独分子的谬论

师生共同探究,得出结论:

1、《马关条约》签定的时间、地点、中日的代表人物

2、分析《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以及对中国的影响

(1)要求学生在教材找出《马关条约》的四点内容并勾画下来(运用割地、赔款、开通商口岸、开办工厂四点进行归纳记忆)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7页小字内容。认识三国干涉还辽其目的和实质在于维护其在华的利益,而非维护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

(3)危害和影响:(运用具体内容逐一加以分析,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第

一、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给日本。

分析:辽东半岛是北洋门户,与山东半岛相合环抱渤海,南端是旅顺军港,割让辽东半岛直接威胁了京津地区的安全。台湾省是中国沿海第一大岛,包括本岛、澎湖列岛及其他大小岛屿七十多个,与福建省隔台湾海峡遥遥相对,具有极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经济价值。日本占领台湾,不仅是掠夺了资源的宝库,而且又

7 是侵略我国东南沿海各省的基地。

第二、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分析:两亿两白银的巨额赔款,严重破坏了中国财政,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清政府当时的财政收入,一年不足九千万两。为了偿付赔款,除了加紧搜括人民外,只得大借附有苛刻条件的“洋债”。这笔巨额赔款,相当于日本全年收入的三倍多,其85%被日本政府充作军费,日本迅速发展成军事帝国主义,成为侵略中国的主要敌人之一。

第三、增开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通商口岸。

分析: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便利了日本及其他帝国主义国家掠夺中国最富庶的长江流域特别是江浙两省的财富。也使帝国主义侵略的步伐从沿海深入到了内地。 第

四、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分析:条约规定日本可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便利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从此,帝国列强取得了在中国直接投资开办工厂的权利,剥削廉价劳力和掠夺原材料,严重阻挠了中国初步形成的民族工业的发展。

结论:《马关条约》使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更多的主权,刺激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小结板书:1895李鸿章与伊藤博文签订—《马关条约》: “一厂、二亿、三岛、四口”

(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赔款白银二亿两;

割辽台澎三岛给日本, 增开苏杭沙重通商口岸。 中国丧失大片领土和更多主权, 刺激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3、引导学生绘制表格,对比《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的共同点和不同之出,认识《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中国所签定的最不平等的卖国条约。

《南京条约》 割香港岛,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等五口通商,协定关税 破坏中国领土完整和主权加重中国的贫弱,列强向中国倾销工业品,瓦解了中国的封建经济 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马关条约》 割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赔白银2亿两,增辟通商口 8 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领土和主权更遭践踏,

中国贫弱更加严重,列强扩大商品倾销,还直接进入中国生产领域 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同时根据表格使学生认识到二者的内容都含有割地、赔款、开通商口岸的内容,所不同的是第四点,《南京条约》协定关税,《马关条约》是允许日本开设工厂,使学生认识到《马关条约》比《南京条约》更严重的危害性。

4、组织学生讨论:

中国是人口大国,有4亿人口,有军队95万,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日本是小国,只有29万军队,后方遥远,供应不便,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可是为什么最终清政府还是失败了,被迫签定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对于我们当前的建设有什么重大的启示? (

教训: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无法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落后就要挨打。

启示:必须加强党的廉正建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推进军事现代化。

课堂归纳小结:串联上述板书内容: 1865中亚浩罕国入侵新疆, 左宗棠1876收复,

1894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邓世昌英勇牺牲,

1895李鸿章与伊藤博文签订《马关条约》: “一厂、二亿、三岛、四口”

(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赔款白银二亿两;

割辽台澎三岛给日本, 增开苏杭沙重通商口岸。 中国丧失大片领土和更多主权, 刺激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第三篇:初中历史教学案例

辛志霞

在学习《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课时,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上课铃响后,我走进教室上课,打开多媒体课件,一幅“黄海激战”图出现在学生的面前——中日双方战舰在海面上战斗,两侧慢慢出现一句诗“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接着我向同学讲述:“同学们,这副挽联是人民为哀悼民族英雄邓世昌而撰写的。在中日海战中,邓世昌带领致远舰不幸舰体受伤,弹药断绝。他沉着镇静,指挥部下“快车”冲向日先锋指挥舰吉野,决计同归于尽。吉野大怖躲避,并以快炮及鱼雷攻击致远,没入黄海。牺牲后举国震动,光绪帝垂泪亲自为他撰联,以歌颂邓世昌在黄海大战中伟大业绩而作的。这是我想起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岳母为其刺字“精忠报国”(也用动画效果打了上去)。想用历史名句来衬托突出邓世昌的业绩,又能自然的导入新课。

正在这是,一学生举手要求发言,说“老师,错了,精忠报国不是赐给邓世昌的”。可能是他的发言激发了另一位同学的勇气,另一位也站起来说:“我知道精忠报国是南宋初期的抗金名将岳飞母亲在他后背刺的字,那岳飞和邓世昌有什么相同的呢?”

对这半路杀出的“程咬金”,我一面用较慢的语速表扬他们能思考和大胆提问,一面则以飞快的速度思考应付的办法,如果与他们讨论这个问题,教学任务很难完成,这也不是全班同学感兴趣的话题,我的教学计划中根本没有这一环节。如果用以前惯用的手段“这个问题我们课后讨论好吗?”显然是对学生的“外交辞令”(实际是老师不允许讨论)而继续把学生引入我精心预设的教学程序之中,这样做,学生学习的热情、好奇心、学生的创造思维很可能被扼杀了!我当机立断放弃了已制作好的多媒体课件,对学生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你们提出的问题我一时不知如何回答,我想我们只要学习一定能弄清所有的问题。现在我提议分小组学习,你们俩(我真诚地微笑着对刚才两位提出问题的学生)如果愿意就带一小组从挽联入手,兼考察黄海的地理环境,了解邓世昌在黄海大战中所克服的困难,理解邓世昌在打击日本帝国主义时的爱国情操,并把你们的收获给同学们汇报;第二小组从清王朝国家安

全的角度来考察黄海在我国海防中的地位从而理解邓世昌为什么坚持打击日本帝国主义,与战舰共存亡以及此举的重要意义?(小组成员自由搭配);第三小组考察黄海及朝鲜半岛的历史地位,看能否用你们的考证事实来告诉同学日本侵略的史实:黄河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不容你们践踏和侵略!朝鲜是清王朝的附属国,受清朝保护!第四小组,考察邓世昌在黄海大战中的历史过程,要求把海战中的路线、措施、经过、结果搞清楚,各小组形成书面材料,老师作必要的补充或更正,并对学生的成果作恰如其分的肯定,有些地方与学生再一起讨论。就这样,总共只有两目、图文、小字加起来只有3个页面的一课内容,本来用一节课教学绰绰有余,结果我却用了两节课时间,但除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外,学生获得了满足感和作为学习主人自主获取知识的成就感。从此以后,我发现这两同学对老师态度特别亲切,很多同学上课积极性也高起来了。

在学习《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3课“收复新疆”一课时,发生了这样一件事:预备铃响后,我胸有成竹地步入教室,打开多媒体课件,一幅优美的画面出现在学生的面前——漫漫戈壁沙丘之中一条浓阴蔽日的杨柳路(《甘棠遗泽》画),旁边慢慢出现一首诗,“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接着是我的旁白:“同学们,看着这一丛丛戈壁滩中顽强生长着的左公柳和人们为歌颂左宗棠率领湖南战士收复新疆、治理边疆的伟大业绩而作的这首诗,我想起了唐代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也用动画效果让它出现在整个画面的下方),我非常得意自己的“创作”——用两首诗词作对比,突出左宗棠业绩,又能自然的导入新课。

正在这时,一学生举手要求发言,说“老师,错了,两首诗中的杨柳不是同一个概念,前面一首是指杨柳树,后面一首是曲牌名”。可能是他的发言激发了另一位同学的勇气,另一位也站起来说:“我好像在哪看到过,黄河远上白云间,是后人把凉州词传错了,原句可能应该是黄河远上白沙间”。

对这半路杀出的“程咬金”,我一面用较慢的语速表扬他们能思考和大胆提问,一面则以飞快的速度思考应付的办法:如果与他们讨论这个问题,教学任务很难完成,这也不是全班同学感兴趣的话题,我的教学设计中根本没这一环节。如果用以前惯用的手段“这个问题我们课后讨论好吗?”显然是对学生的“外交辞令”(实际是老师不允许讨论)而继续把学生引入我精心预设的教学程序之中,这样做,学生学习的热情、好奇心、学生的创造思维很可能被扼杀了!我当机立断放弃了已制作好的多媒体课件,对学生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你们提出的问题我一时不知如何回答,我想我们只要学习一定能弄清所有的问题。现在我提议分小组学习,你们俩(我真诚地微笑着对刚才两位提出问题的学生)如果愿意就带一小组从诗歌入手,兼考新疆的地理环境,了解左宗棠在治理新疆方面所克服的困难,理解边疆人民对左收复、治理新疆的感激之情,并把你们收获给同学们汇报;第二个小组从国家安全的角度来考察新疆在我国国防中的地位从而理解左为什么坚持收复新疆以及此举的重要意义?(小组成员自由搭配); 第三小组考察新疆的历史地位,看能否用你们的考证的事实来告诉俄等侵略者:新疆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不容你们践踏和侵略!第四小组,考察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历史过程,要求把左收复新疆的路线、措施、经过搞清楚,各小组形成书面材料,老师作必要的补充或更正,并对学生的成果作恰如其分的肯定,有些地方与学生再一起讨论。就这样,总共只有两目、图文、小字加起来只有3个页面的一课内容,本来用一节课教学绰绰有余,结果我却用了两节课时间,但除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外,学生获得了满足感和作为学习主人自主获取知识的成就感。从此以后,我发现这两同学对老师态度特别亲切,很多同学上课积极性也高起来了。“老师,错了”这句话,勾起我对历史教学现状的深刻反思,由此想到了目前历史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误区一:教师备课侧重在备教学过程的设计,且过程设计过于具体、详尽、死板而不给学生留有空间。

教案是带有主观性的设计蓝图。目前教师备课(编写教案)的侧重,除了对本课

重点难点、教学目标等的分析与处理外,往往更多的考虑的是教学过程的设计,且力求尽善尽美,每一个子目怎么讲,需要学生回答什么问题,甚至连过渡语怎么说等等全设计好,而恰恰忽视了学生这个学习的主人,忽视考虑学生在学习本课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和为解决这些问题采用哪些方法、途径以及学习资料(课程资源)的储备。在这样教案的导向作用下,学生很可能变成你的“操作工”而已。所以教师在备课编写教案时,要留一点空间,给学生思考、谈自己的看法、进行讨论,要有一定的灵活性,使实施中可根据课堂情景如学生的反应等及时调整教学计划。误区二: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科、书本、课堂为中心,以教师的教为中心,“以不变应万变”,忽视复杂的教育对象,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得知识。

目前的课堂教学,仍以教师的传授为主,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教师凭借教科书、教学用书和其他教学资料,借助一定的手段,进入“规范”操作(这种形式的教学实践,已经成为千百万教师工作的程式,稳定于日常教学观念和行为之中),较少鼓励学生提问,一旦在课上遇到学生提出自己预设以外的问题便会用“课后讨论”等搪塞过去,学生始终被老师牵着鼻子走而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这种亦步亦趋的学习方式是培养不出真正具有求实精神、怀疑和证伪精神、创新思维和进取精神的学生的!这也是与新课程理念背道而驰的。我认为要改变课堂教学行为,首先要确立教师为学生服务的思想,考虑这节课我能为学生提供哪些服务?上课时更多地让学生表述他们想了解什么?特别在学生发现问题时,老师要引导他们去思考、追求、探索,引导学生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创造性学力,而不是考虑你的教案怎么实践,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为将来从事创造性劳动奠定良好的基础。

误区三:对有效课堂教学认识的误区,把有没有教完内容或学生掌握情况作为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在这样的理念下,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追求的是如何认真地把我这堂课的教学内容全部教给学生,所以与之无关的东西应该舍弃。然而新课程理念认为,有效的课

堂教学应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要求教师要有“全人”的概念,学生的发展是全人的发展,由此我认为,我们教学中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既注重本堂课学生的学习收获,又考虑每堂课对学生以后乃至终身的进步或发展的作用;既注重历史学科教学内容的价值,又考虑与之相关学科的知识的有机整合。总之,把有效教学定位在对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

历史课教学设计

课 题: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孙中山和袁世凯的画像,由学生对二人进行简单的介绍,指出袁世凯在政治上做着复辟帝制的准备的同时,在文化领域里也积极地进行着复辟帝制的准备活动,进行着尊孔复古的反动政策,这时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发起了新文化运动,从

而导入新课

二、出示学习目标:

1、学习新文化运动

2、探求五四足迹

三、指导自学

本课的内容分为两部分来进行学习

1、学习新文化运动 (1)出示自学指导:

①概述新文化运动发生的原因和发生发展的过程

②新文化运动中提倡民主、科学,在今天有没有现实意义?今天还需要提倡民主和科学吗?如何使民主和科学发扬光大?你认为民主和科学在中国实现容易

吗?

(2)学生自学:请同学们看书P122页—P125页第一段内容

方法:看书、识记、思考、讨论,教师巡视,确保每个学生都紧张地看书、思考。 (3)师生交流:解决新文化运动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点,引导学生自己解决,确定知识点;随后,完成思考题,由学生畅所欲言,谈论有关民主和科学的话题,可引导学生用现实中所存在的现象,论证民主和科学的现实意义。

(4)教师的后教: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2、学习五四爱国运动 (1)出示自学指导:

①概述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和发生发展的过程

②分析:中国是一战的战胜国,但在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合理要求为什么遭到了

拒绝?

(2)学生自学:请同学们看书P125页五四爱国运动一目

方法:看书,识记,思考,讨论,教师巡视,确保每个学生都紧张地看书、思考。 (3)师生交流:解决有关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知识点,引导学生自己解决,确定知识点;完成分析题,通过学生的回答,总结得出“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结论,培养学生用联系史实的观点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师的后教:分析五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四、讨论:

出示五四运动时的一张传单,可以这样设计讨论的问题:

“探求什么是五四精神?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年代,需要的是象五四运动中的爱国学生的这种爱国精神,那么在和平年代的今天,你需要怎样去学习五四运动中

的学生这种爱国精神呢?”

五,归纳总结

六、自学检测:

出示习题条,进行当堂的学习内容的检测

踏入历史教学已半年有余……这半年的历史教学,让我深感历史教学任重而道远,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同时,也让我深深体会到历史教学的乐趣。

历史,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电视剧、小说中都有历史的影子,而学生对此也十分感兴趣,但是将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参与到历史学科的学习中绝非易事。历史学科,内容的老套、知识点的琐碎,以及在人们脑海中所形成的死记硬背,都给教师的教学带来困难。如何解决这些困难,则成了很多历史教师的苦恼,大家也是想方设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学好一门课的关键。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我发现,用联系的观点学习历史行之有效,不仅对于历史课,对其它课也是一样。

每一学科不是孤立的,历史更是如此。历史包罗万象,涉及中学的所有科目。

与历史联系最为紧密的就是语文学科。本学期的教学中大都与语文有联系。如关于商鞅变法的例子,联系到语文中的典故“徙木赏金”“立木为信”;张骞出使西域中讲西域的荒凉联系到《渭城曲》《凉州词》的有关诗句;讲到文化时牵扯到的语文知识更多。而语文的课文背景是历史,像语文课中所学习的《论语》,其背景便是春秋战国时代的历史情

况,了解了这些,对于理解《论语》及孔子都有很大的帮助。这真应了那句“文史不分家”。地理与历史更是息息相关,历史地图、历史古今地名等等无不显示着历史与地理的姐妹关系,在现在的研究生专业中即有历史地理这一专业。历史的思维方法是历史唯物主义,其本身就属政治的范畴。数学方面,有数学名著《九章算术》、勾股定理以及圆周率的计算者祖冲之等等,这些都是在历史课中学到的。生物、数学、物理、化学的发展的历程,都是历史。

除了各学科,还应教会学生从身边寻找历史、发现历史,因为我们生活的社会也是与历史紧密相连。电视剧、小说等文艺作品,社会制度,当今世界的热点问题,哪一个与历史无关?如学习汉武帝、三国、隋唐历史时,可以给学生播放汉武大帝、三国演义、武则天等相关影片,还可以向学生推荐《三国演义》、《隋唐英雄传》等书籍,与清朝历史相关的影片更是数不胜数,关于中国近代的屈辱史,通过放映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等更能加深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的了解与感悟。社会制度方面,现代世界各国的政体,其渊源学习了世界历史就会知晓。新疆问题、西藏问题、台湾问题,学生都可以从历史课中找到,并明确新疆、西藏、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在运用影片小说等文艺作品时要注意其与历史史实的区别,二者并非等同。

用联系的观点学习历史,让学生在各个学科中、在自己生活的世界中接触历史,自然就会发现历史原来无处不在,历史原来真的很有趣。利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可以激励学生多渠道的获取新知识、巩固旧知识,可以给他们表现自我的机会,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由此使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高,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使课堂教学效果显著提高。利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利用掌握的知识独立思考获取新知并做出判断的能力,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当代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帮助他们疏理已知知识,而且可以纠正他们掌握的不正确的历史信息。同时,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也是大有裨益。

第四篇:初中历史教学案例

在讲述美国独立战争时,我在教案中设计了一个活动来导入新课:进行一次历史小测,但小测纸必须用我提供的纸张,并且每人要交五角钱。当学生交钱领白纸后,我再告诉学生这就是今天的测试,然后把钱退还学生。我想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体会我代表的是英国,学生代表的是北美殖民地人民,交五角钱代表的是英国向北美人民增加的税收,从而理解北美独立战争的原因。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活动,学生一定会不愿意交钱,甚至提出强烈抗议。但是当我在课堂上实施这项活动时,学生都不吭声,只有个别学生小声嘀咕了一句:这也要交钱啊。就不再言语。还有一个学生很快走上讲台,把五角钱交给我,就下去了。学生认为交钱时理所当然的事。这项活动设计的结果完全不再我的预料之中,导入新课无法进行下去。

于是,在第二个班授课时,我调整了教案中的活动来倒入新课。我用多媒体展示了三幅漫画:第一幅漫画是一对母子的对话,母亲说:连糖都要上税。儿子问:苦吗?第二幅漫画是一个学生问税务局的人:毕业证书也要征税吗?第三幅漫画是:一只母鸡代表美国正在下蛋,嘴里还说到:苦啊!苦啊!一个官员模样的人正在用篮子接鸡蛋。这三幅漫画依次出现,学生的注意力一下被吸引了过来。当第三幅漫画出现后,有的学生就笑了起来,课堂气氛一下活跃起来,学生开始在下面窃窃私语,这时我提出了问题:母鸡为什么会喊苦啊?有的学生就叫了起来:要交税啊!师:那交税为什么会苦呢?生:因为美国什么都要交税啊!生:英国人把美国当成了会下蛋的母鸡阿!师:是啊,英国的做法损坏了北美人民的经济利益,北美人民忍无可忍,终于爆发了。下面我们就来了解美国独立战争。这两节导入新课不同的教学效果让我陷入了反思: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很重视备课,备课主要就是编写教案,教案是带有主观性的设计蓝图。目前教师备课(编写教案)的侧重,除了对本课重点难点、教学目标等的分析与处理外,往往更多的考虑的是教学过程的设计,且力求尽善尽美,每一个子目怎么讲,需要学生回答什么问题,甚至连过渡语怎么说等等全设计好,而恰恰忽视了学生这个学习的主人,忽视考虑学生在学习本课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和为解决这些问题采用哪些方法、途径以及学习资料(课程资源)的储备。在这样教案的导向作用下,学生很可能变成我的“操作工”而已。所以在备课编写教案时,要留一点空间,给学生思考、谈自己的看法、进行讨论,要有一定的灵活性,使实施中可根据课堂情景如学生的反应等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第五篇:初中历史教学案例

在学习《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3课“收复新疆”一课时,发生了这样一件事:预备铃响后,我胸有成竹地步入教室,打开多媒体课件,一幅优美的画面出现在学生的面前——漫漫戈壁沙丘之中一条浓阴蔽日的杨柳路(《甘棠遗泽》画),旁边慢慢出现一首诗,“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接着是我的旁白:“同学们,看着这一丛丛戈壁滩中顽强生长着的左公柳和人们为歌颂左宗棠率领湖南战士收复新疆、治理边疆的伟大业绩而作的这首诗,我想起了唐代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也用动画效果让它出现在整个画面的下方),我非常得意自己的“创作”——用两首诗词作对比,突出左宗棠业绩,又能自然的导入新课。

正在这时,一学生举手要求发言,说“老师,错了,两首诗中的杨柳不是同一个概念,前面一首是指杨柳树,后面一首是曲牌名”。可能是他的发言激发了另一位同学的勇气,另一位也站起来说:“我好像在哪看到过,黄河远上白云间,是后人把凉州词传错了,原句可能应该是黄河远上白沙间”。

对这半路杀出的“程咬金”,我一面用较慢的语速表扬他们能思考和大胆提问,一面则以飞快的速度思考应付的办法:如果与他们讨论这个问题,教学任务很难完成,这也不是全班同学感兴趣的话题,我的教学设计中根本没这一环节。如果用以前惯用的手段“这个问题我们课后讨论好吗?”显然是对学生的“外交辞令”(实际是老师不允许讨论)而继续把学生引入我精心预设的教学程序之中,这样做,学生学习的热情、好奇心、学生的创造思维很可能被扼杀了!我当机立断放弃了已制作好的多媒体课件,对学生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你们提出的问题我一时不知如何回答,我想我们只要学习一定能弄清所有的问题。现在我提议分小组学习,你们俩(我真诚地微笑着对刚才两位提出问题的学生)如果愿意就带一小组从诗歌入手,兼考新疆的地理环境,了解左宗棠在治理新疆方面所克服的困难,理解边疆人民对左收复、治理新疆的感激之情,并把你们收获给同学们汇报;第二个小组从国家安全的角度来考察新疆在我国国防中的地位从而理解左为什么坚持收复新疆以及此举的重要意义?(小组成员自由搭配);第三小组考察新疆的历史地位,看能否用你们的考证的事实来告诉俄等侵略者:新疆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不容你们践踏和侵略!第四小组,考察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历史过程,要求把左收复新疆的路线、措施、经过搞清楚,各小组形成书面材料(由于我所担的班级里各小组都有电脑,且可直接上网,学生也有较好的运用信息技术的基础和网络环境学习的能力,我要求各组将自己的成果用PowerPoint制成幻灯片向全班汇报、交流,老师作必要的补充或更正,并对学生的成果作恰如其分的肯定,有些地方与学生再一起讨论。就这样,总共只有两目、图文、小字加起来只有3个页面的一课内容,本来用一节课教学绰绰有余,结果我却用了两节课时间,但除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外,学生获得了满足感和作为学习主人自主获取知识的成就感。从此以后,我发现这两同学对老师态度特别亲切,很多同学上课积极性也高起来了。“老师,错了”这句话,勾起我对历史教学现状的深刻反思,由此想到了目前历史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误区一:教师备课侧重在备教学过程的设计,且过程设计过于具体、详尽、死板而不给学生留有空间。

教案是带有主观性的设计蓝图。目前教师备课(编写教案)的侧重,除了对本课重点难点、教学目标等的分析与处理外,往往更多的考虑的是教学过程的设计,且力求尽善尽美,每一个子目怎么讲,需要学生回答什么问题,甚至连过渡语怎么说等等全设计好,而恰恰忽视了学生这个学习的主人,忽视考虑学生在学习本课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和为解决这些问题采用哪些方法、途径以及学习资料(课程资源)的储备。在这样教案的导向作用下,学生很可能变成你的“操作工”而已。所以教师在备课编写教案时,要留一点空间,给学生思考、谈自己的看法、进行讨论,要有一定的灵活性,使实施中可根据课堂情景如学生的反应等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误区二: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科、书本、课堂为中心,以教师的教为中心,“以不变应万变”,忽视复杂的教育对象,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得知识。

目前的课堂教学,仍以教师的传授为主,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教师凭借教科书、教学用书和其他教学资料,借助一定的手段,进入“规范”操作(这种形式的教学实践,已经成为千百万教师工作的程式,稳定于日常教学观念和行为之中),较少鼓励学生提问,一旦在课上遇到学生提出自己预设以外的问题便会用“课后讨论”等搪塞过去,学生始终被老师牵着鼻子走而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这种亦步亦趋的学习方式是培养不出真正具有求实精神、怀疑和证伪精神、创新思维和进取精神的学生的!这也是与新课程理念背道而驰的。我认为要改变课堂教学行为,首先要确立教师为学生服务的思想,考虑这节课我能为学生提供哪些服务?上课时更多地让学生表述他们想了解什么?特别在学生发现问题时,老师要引导他们去思考、追求、探索,引导学生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创造性学力,而不是考虑你的教案怎么实践,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为将来从事创造性劳动奠定良好的基础。

误区三:对有效课堂教学认识的误区,把有没有教完内容或学生掌握情况作为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在这样的理念下,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追求的是如何认真地把我这堂课的教学内容全部教给学生,所以与之无关的东西应该舍弃。然而新课程理念认为,有效的课堂教学应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要求教师要有“全人”的概念,学生的发展是全人的发展,由此我认为,我们教学中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既注重本堂课学生的学习收获,又考虑每堂课对学生以后乃至终身的进步或发展的作用;既注重历史学科教学内容的价值,又考虑与之相关学科的知识的有机整合。总之,把有效教学定位在对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

上一篇:初中历史课的创新教学下一篇:初中生物试卷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