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报告发展分析论文

2022-04-24

[摘要]本文以分析现行企业财务报告模式的局限性为突破口,提出企业财务报告模式变革的基本思路,进而提出了今后企业财务报告模式变革的趋势与方向。针对当前国内财务报告模式存在反映企业信息的局限性和信息使用者所获信息的不完整性等方面的问题,提出设想:借鉴国外经验,改进财务报告体系和计量模式。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企业财务报告发展分析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企业财务报告发展分析论文 篇1:

我国财务报告改进面临的问题及总体建议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企业财务报告的作用日益突出,而企业财务报告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需要对其进行改进研究。本文研究探讨了财务报告目标、财务报告使用者、财务报告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等问题,提出了改进我国企业财务报告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企业财务报告;财务报告目标;财务报告改进

财务报告是企业各利益相关集团关注的焦点,也是企业会计工作的重中之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财务报告的不足逐渐显露,会计界纷纷对财务报告模式进行改进研究,IASB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英、美等国都已经着手研究改进财务报告。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财务报告的作用日益突出,而企业财务报告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需要人们对其进行改进研究。

一、我国企业财务报告目标定位

在我国,近年来开展了对受托责任与决策有用会计目标的讨论,一种观点是采用美国的决策有用观。美国是私有制占主体的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而且资本市场已经高度发达,我国经济体制以公有制为主体,资本市场也起步不久,这些截然不同的财务报告环境意味着我国财务报告目标不可能与美国完全相同。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不仅强调决策有用,还强调受托责任,并认为受托责任是另一种形式的决策有用——是持有还是出售其对企业的投资,是续聘还是调换管理者[1]。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关于财务报告目标同样强调受托责任和决策有用,但在表述中是将受托责任排在前,将决策有用放在后: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的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2]。新会计准则关于我国财务报告目标的定位兼顾了受托责任和决策有用。

现代企业制度强调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企业投资者和债权人需要及时或者经常性地了解企业管理层保管、使用资产的情况,以便于评价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和业绩情况,并决定是否需要调整投资或者信贷决策,是否需要更换管理层等。因此,财务报告应当反映企业管理当局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投资者是财务报告的重要使用者,如果企业财务报告提供的会计信息与投资者的决策无关,那么财务报告就失去了其编制的意义。世界著名投资大师沃伦.巴菲特认为[3],在进行投资决策时所利用的信息不仅仅包括财务信息,还包括核心竞争力、竞争优势等一些非财务信息。可以说,投资决策所需要的信息是广泛的,决策有用的观点应该有一个适当的限度,否则财务报告将成为企业所有状况的大杂烩,应该改称为“企业报告”,这是财务会计力所不能及的。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的表述中认为[4]:财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能够满足大多数使用者的共同需求,不过,财务报表并不能提供使用者为了经济决策所需的全部信息,因为财务报表主要是描绘过去事件的财务影响,而且不一定提供非财务信息。在我国现阶段,国家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资源配置实行宏观调控,国有经济在整个企业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达到了75.8%,大型企业和上市公司占企业的比重少,中小企业比较多,企业的资金主要来自银行贷款。我国的证券市场也不发达,存在很多非流通股份,股权主要集中在国家手中,包括国家、银行的管理型投资者占投资者总数的绝大部分,证券市场的职业投资者较少。因此,决策有用的观点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在我国现阶段,受托责任观是财务报告的本源,但同时应当兼顾投资者的决策需要。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与完善,企业筹资渠道会产生重大变化,将主要来自于投资者的投资;同时使用者对财务报告的职能和目的也会有更深入的了解,对财务报告所能提供的信息的预期,将趋于合理,从长远来看,决策有用观是发展方向。

二、企业财务报告使用者的定位

会计信息使用者及其需求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财务会计信息系统所提供信息的类型和信息含量的最低值,使用者及其需求的变化也是我国企业财务报告改进动因之一。

财务报告使用者是多方面的,如债权人、政府、投资者、顾客、企业职工和供应商等。对财务报告使用者该如何定位,本文建议将财务报告的使用者具体细分为普通使用者和机构使用者,并分别为不同的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不同的财务报告。有学者呼吁废除通用目的的财务报告而提倡满足不同使用者的专用目的的财务报告。原始的数据、凭证经过具有专业财务知识的财务人员加工为通用目的财务报告,将这种财务报告传递给外部使用者,他们会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分解和再整理,那么这个过程就是人力资源的浪费,不如将原始的财务数据直接传递给信息使用者。会计学者很早就提出了“事项会计”的思想[5],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将使“事项会计”得以实现,但它是建立在“所有的使用者都具有同企业财务人员一样专业的、训练有素的财务知识”的基础上的。实际上,许多使用者只具备很少或者根本不具备相应的财务专业知识,将企业的所有业务数据传递给他们意义不大,甚至还不如通用目的的财务报告有用;况且企业财务人员整理加工编制通用目的的财务报告尚且需要一段时间,那么一般使用者将原始数据进行加工不但需要更多的时间,甚至不可能加工。但对于机构投资者情况就大不一样了,这些专业分析人员是高素质、知识丰富并且很有经验的。

本文建议将财务报告使用者细分为普通使用者和机构使用者,对普通使用者来说通用目的的财务报告是他们的首选。对于机构使用者,可将企业的原始数据提供给他们。但这可能会给企业带来泄漏商业机密的危险,特别是一些高科技企业和研发费用较高的企业,无形资产是他们的核心竞争力,如果被他人窃取,将对企业造成极大损失,可以只给机构投资者提供一些汇总的信息资料。

三、相关性与可靠性的权衡

英国《财务报告原则公告》中关于“对质量特征的限制——相关性和可靠性”,对相关性可靠性关系的表述为[6]:有时候,最相关的信息不一定是最可靠的,反之亦然,选择可以用来计量某项资产或负债的金额有时也会发生这类冲突。在这种情况下,使用可靠程度较高的最相关的信息通常是恰当的。这与国际会计准则一样,将及时性作为相关性和可靠性之间的冲突,因为推迟提供信息会导致信息过时,影响它的相关性。但是,在所有的不确定性被解决之前报告交易和其他事项,又可能影响信息的可靠性。另一方面,如果考虑了可靠性的因素而将这类信息排出在财务报表之外,将会影响所提供信息的完整性,从而也影响了它的可靠性,而财务信息在不具有可靠性时就不应提供。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要求企业在相关性和可靠性之间寻求一种平衡。《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关于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中,将可靠性放在了众多要求之首,相关性紧随其后。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会计信息是否有用,是否具有价值,关键是看其与投资者的决策需要是否相关,是否有助于决策或者提高决策水平。相关的会计信息应当能够有助于使用者评价企业过去的决策,证实或者修正过去的有关预测,因而具有反馈价值。相关的会计信息还应当具有预测价值,有助于使用者根据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会计信息预测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财务信息的相关性要求,需要企业在确认、计量和报告会计信息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使用者的决策模式和信息需要。但是,相关性是以可靠性为基础的,两者之间并不矛盾,不应对立起来。也就是说,财务信息在可靠性前提下,尽可能地做到相关性,以满足财务报告使用者的需要。

四、我国财务报告改进的总体建议

1.针对现有重大不足进行改进

企业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偏重于历史信息,这与面向未来的决策相比显然缺乏相关性。提供使用者需要的信息,应当成为财务报告改革的主要内容。

(1)预测性财务状况信息以及增值信息的披露。判断一种信息是否应该提供的标准,不是该信息本身的准确性或可靠性,而在于它对会计信息用户的有用性。在环境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对外提供预测类财务信息将使提供者自身受益。国外许多证券承销商都认为,凡是公布了未来盈利情况的企业的证券,其销路要比没有公布的企业好得多。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属性,使得企业资产增值的信息不能在增值的当期得到反映,只能在实现时得到反映,不能正确反映企业资产增值信息的时间,这对于使用财务报告进行决策的使用者来说是缺乏相关性的。

随着资本市场的日趋完善,许多国家已相继建立了预测信息制度。英国原会计准则委员会(ASC)在其发布的公司报告中认为,应在现在使用的报告体系中,增加一个对企业未来可能达到的利润水平、投资额和其他方面发展水平的前景报表;AICPA也制定了《财务预测制度编制指南》、《审查财务预测准则》等指导性文件;我国有关证券法规中明确规定,上市公司应在招股说明书及上市公告中披露盈利预测信息。从这些文件的规定和一些企业的实践中可以发现,目前披露的预测类信息基本上与盈利水平相关,如企业投资、产品市场占有率、材料成本升降、新产品开发和盈利预测等。对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方面的预测信息,可以披露行业的发展状况、企业目前在行业中地位、增长的趋势、市场占有率的提高情况等使用者比较关心的信息。

应当规范企业对外披露的预测类财务信息。一方面,应当要求企业对其公布的预测性财务信息负责,既能使管理者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对外提供信息,保证预测性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又能规范预测性财务信息的披露活动,提高企业披露此类信息的水平,从而保护企业的利益。另一方面,又要求财务信息使用者对预测性财务信息及其使用有正确的认识,使用者必须认识到预测信息与实际情况产生差异是正常的。

(2)鼓励自愿披露信息。鼓励企业进行适当的自愿披露,包括披露一些有一定依据的预测和前瞻性信息和管理当局的意图等,以及企业的研发投入、行业前景等。自愿披露,从长远来看对企业发展是有利的。人们普遍认为,只有业绩良好的企业才会进行自愿披露,自愿披露可以提高公司的知名度,并增加公司财务报告信息的可理解性。但是自愿披露也不是放任自流,应该给予一定的引导和规范:首先,保证所披露的信息符合基本的信息质量要求。可以像对强制披露的信息制订信息质量标准那样,为自愿披露信息制订一些质量标准进行约束和规范。其次,要保证资料来源的真实可靠。自愿披露的信息一般不需要注册会计师审计,一旦发生经济纠纷,如果信息提供者能够证明信息是真实可靠的话,是可以免除责任的。再次,要保证信息产生程序和方法科学合理,即使预测数据和实际有出入,也不会对使用者构成误导。最后,要采用恰当的表述方法,语言要明确清晰容易理解,不使用含糊不清的语言和含有诱导夸大成分的语言。

2.结合使用者及其合理需要实行改进

财务报告使用者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财务报告的格式和所包含的内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分工进一步精细化,出现了职业财务分析人员。他们属于专业财务信息使用者(专业用户),和普通使用者相比,他们往往利用其自身的优势掌握着大量的信息资源,采用先进、复杂的模型和方法进行决策;控制着共同基金等大量资本,再加上普通财务信息使用者对专业用户咨询和建议的依赖性,大大增加了专业用户在资源配置中的影响力;另外,由于专业的需要,专业用户往往对财务信息的需要更为严格,会比一般的财务信息使用者对财务报告披露的信息提出更高的要求。在现行的财务报告环境下,企业的经济交易与事项以自创商誉、衍生金融工具以及大量的不确定性为主要特征。因此,在财务报告的改进中应结合使用者的需求进行改进:

(1)完善财务报告体系,编制全面业绩报告。英国在1991年建议企业增加一个“利得表”,通过期末与期初净资产的增加来反映财富的全部变动,并规定一个企业的财务业绩应由“收益表”和“全部已确认利得和损失表”共同表述。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将全面收益定义为某一主体在报告期内,除与业主间的交易(股东投资、股利分派)外,由于一切原因所导致的权益(净资产)的增减变动。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借鉴了英美的经验,将原来的收益表变更为全面收益表[7],要求在全面收益表中按如下方式列报一个期间内所确认的所有收益和费用项目:① 在一张单一综合收益表中;② 在如下两张报表中:一张报表列示损益的组成部分(单独的收益表),另一张损益表以损益为开始,并列示其他综合收益的组成部分(全面收益表)。我国财政部于2009年印发的《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征求意见稿)》中要求在利润表中引入全面收益指标,[8]规定利润表中增加其他全面收益和全面收益项目,其他全面收益反映企业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各种利得和损失(扣除所得税影响),企业净利润与其他全面收益的合计额为全面收益,同时在附注中详细披露其他全面收益各项目及所得税影响。

(2)拓展知识资本信息。加入WTO后,企业的竞争将不再单纯是企业物质财富、企业规模大小的竞争,而是拥有的知识资本质与量的全面竞争。由于知识资本在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财务报告中应当反映知识资本信息。知识资本信息主要包括企业无形资产信息和人力资本信息等智力资本信息。传统财务报告不反映人力资本的价值,从而低估了企业资产总额,忽视了劳动者对企业的经济贡献。因而,在财务报告中应考虑充分揭示和披露人力资源这项企业十分重要的资产及与其有关的权益和费用情况。

(3)提供社会责任信息。企业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必然受到社会的制约。在新的经济时代,企业只有通过社会效益的实现才能更好地实现其经济效益目标。在财务报告中应当增加社会责任信息,即增加有关企业污染环境的状况、治理污染的信息和对整个社会的贡献等信息,这样既有利于整个社会维护生态平衡,并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向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可以促使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在社会公众面前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并可为企业赢得潜在的顾客和投资者。披露社会责任方面的信息内容可以包括环境、能源、人力资源和社会贡献等。

(4)反映衍生金融工具信息。一些银行、证券公司不断推出一批新组合的衍生工具,如“封顶、保底”、“加固”、“互换期权”、“汇价幅度期汇”等。金融工具创新呼唤财务报告创新。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规范了金融工具的披露,不仅要求企业披露金融工具的一般信息,而且还特别要求详细地披露金融工具风险信息。反映企业衍生金融工具的数量、价值、风险、未来收益可能性等,将是新环境下财务报告反映的重要内容之一。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国际会计准则2002[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23.

[2]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1.

[3] 沃伦·巴菲特.所有者手册[DB/OL].www.berkshirehathaway.com.

[4]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2008[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77.

[5] Sorter,G.H.An “events” Approach to Basic Accounting Theory[J].The Accounting Review,1969,(1):12-19.

[6] ASB.Statement of Principle for Financial Reporting[R].Oct.1999.64.

[7]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2008[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809-812.

[8] 中国会计学会.财政部会计司司长刘玉廷就《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征求意见稿)》答记者问[J].会计最新动态,2009,(5).

(责任编辑:杨全山)

作者:任月君

企业财务报告发展分析论文 篇2:

现行财务报告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摘要]本文以分析现行企业财务报告模式的局限性为突破口,提出企业财务报告模式变革的基本思路,进而提出了今后企业财务报告模式变革的趋势与方向。针对当前国内财务报告模式存在反映企业信息的局限性和信息使用者所获信息的不完整性等方面的问题,提出设想:借鉴国外经验,改进财务报告体系和计量模式。

[关键词]现行财务;报告模式;局限性

[文献标识码]A

1 现行财务报告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1)重法律形式而轻经济实质。会计信息要求,“实质重于形式”。其含义为:“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而不仅仅以其法律形式为依据。”因此,当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和法律实质背离时,会计核算应以经济实质为主进行处理。但长期以来,实质和形式哪个重要,一直困扰着会计界,在现行财务报告模式中往往是“法律形式”取代了“经济实质”,由于税法的重大影响,会计实务依然按照稳健性而不是“持续经营”原则作为资产计价的基础。按现行模式的财务会计概念,资产被定义为未来的经济利益。但是,会计人员并未真正按照现值而是按历史成本属性去计量资产。有退款权的产品销售,会计人员处理时,往往在交易发生时就确认为一项收入,但相联系的风险实际上并没有完全转移。

(2)重成本而轻价值。由于会计主体假设的存在,采用成本或者价值进行会计核算,而价值是会计主体对“产出”的核算。以资产为例,价值代表了资产的流量特征,而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则仅仅代表了资产的存量特征。现行财务报告模式之所以轻价值重成本,主要是考虑到财务报告所提供信息的稳健性和可靠性。以成本尤其是历史成本作为资产的主要计量属性,只能反映资产的取得或投入,但是并不能够反映“未来的经济利益”。这就与资产的定义相违背,资产概念在质和量的规定方面就是相背的。

(3)侧重于企业历史的经济活动而忽略未来可能。现行模式下的经济活动财务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是以过去的交易和事项为基础,主要是面向过去的。我们看到的报告或报表,可以说是一张历史会计数据汇总表。会计信息使用者不仅需要企业过去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真实而公允的描述,更希望通过这些预测企业未来业绩和财务状况,特别是未来的现金流动的信息。

2 现行财务报告模式改进的基本思路

现行的财务报告模式提供的通用财务报告信息,思路是按照公共选择进行的,权衡公共利益后得出结果。国外学者提出的财务报告模式思想意识比较超前,并且彻底颠覆现行财务报告理论,它的推广前景难以预测;而国内学者提出的各种财务报告模式不知道能否运用,还需要进行尝试和试验。针对目前我国的国情和会计环境,笔者认为应该采用渐进式应对财务报告的变革,原因如下。

(1)财务报告的改进不只是一个纯技术性的过程,还是一个系统工程,因为它涉及财务信息的提供者、使用者、财务信息披露的监管者等多方面,因此,对现行财务报告体系的改进,在具体行为上应主要表现为修补和扩展。

(2)没有绝对无缺陷的财务报告体系,没有适应于任何历史时期、任何社会经济环境的财务报告体系,我们能做到的,是那种最大强度地适合目前环境、满足目前需要的财务报告体系。因此,即使我们能够在理论分析中找出上百条现有财务报告体系的缺陷,但是,我们没有必要逐个去克服。

(3)鉴于财务报告体系的内容与形式的密切关系,对现行财务报告体系的改进既应考虑报告内容的变化,又应该考虑报告形式的变化。因此,现行财务报告改进的重点是财务报告的基本形式。不断完善会计报表体系,加强其在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信息使用者关心的信息时的互补性是现有财务报告的基本形式进行改进的一个重要内容。同时还要拓展财务报告的内容,以满足信息使用者决策的需要。

(4)在对财务报告模式进行变革时,并不是进行彻底的变革,而是在继承其合理部分的基础上进行变革,要解决好继承和发展的问题,主要是变革现行财务报告模式中与会计环境不相适应的部分,总的来说,对现行财务报告模式的变革是一种扬弃。

3 现行财务报告模式改进措施

(1)财务报告目标的定位。财务报告目标定位决定财务报告所反映的内容,不同的财务报告目标要求所反映的会计信息内容也不相同。财务报告目标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会计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财务报告目标是在各种矛盾之间找到一个均衡点,作为人们对会计信息系统所期望达到的目的或标准,使企业在不损害自身合法利益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满足信息使用者的不同需求,这是由会计的基本职能所决定的。因此,克服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的缺陷,未来财务报告目标的必然选择是使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可靠性和相关性实现完美结合。

(2)财务报告观念的转变。知识经济条件下信息资源空前丰富,有关信息的选择、利用及处理方法必将会对财务报告模式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必须改变财务报告两大传统的观念信息观和计量观。有效市场是信息观的前提基础,理想环境是计量观的前提基础,在现实经济中,有效市场和理想环境这两个条件并不具备,而且不确定的未来经济环境对财务报告提供信息的要求必然更加严格,因此,未来财务报告模式是不确定环境下计量观和信息观的一种融合,财务报表表内项目要经过严格确认和可靠计量,财务报表表外项目要经过充分披露和相关反映。

(3)财务报告内容的拓展。受到通货膨胀、大量的不断创新的金融工具及其所产生的衍生金融风险,以及人力资源、智力资本和社会责任等因素影响的原因,未来财务报告所披露的内容必然会扩展披露信息的范围,其中将包含大量的非财务信息,而这些信息都由会计部门披露,必然会影响会计部门的工作效率和会计信息质量,很可能出现信息混乱甚至污染,给会计信息使用者带来使用上的不便。因此,在未来的财务会计报告中,可以把企业财务报告所披露的内容分为核心信息和非核心信息。对于核心信息应该注意其计量的可靠性,以免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而对于非核心信息,则可以相应地采取可靠性不如历史成本的计量属性,如公允价值等。同时可以考虑让相关部门参与非财务信息披露的做法。

(4)财务报告结构的完善。现行企业财务报告不能列示具有前瞻性或对其他利益相关者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只能列示符合传统会计假设和原则的事项。但新业务不断出现,必然导致企业财务报表附注内容肯定会不断增加,甚至会产生主表与附注本末倒置的情况。因此,要想解决这种情况,必须对财务报告的结构进行完善和拓展,将未来财务报告设置成具有反映历史信息的财务及业绩报表,反映相关信息的决策报表,反映企业经营背景资料、经营者声明、反映绩效指标其他信息的会计报告。

(5)财务报告方式的创新。现行财务报告是以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假设为依据按年、按月进行编制的。这种报告在经济生活较为稳定的情况下,信息使用者可以大致准确地预测企业下一年甚至以后几年的财务状况,对决策者还是十分有用的。一旦经济环境发生变化,产品生命周期缩短,企业经营活动不确定性增强,财务报告信息的决策有用期便大大缩短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网络的应用,企业将有可能根据经济业务的发展情况对财务信息进行实时计量。因此,在没有推翻现行财务报告规则合理性的同时,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实时报告,从而实现随时产生不同期间的会计报表的目的,使企业外部人员适时得到企业的财务信息,提高信息传递的速度,解决财务报告的及时性问题。

作者:武向辉

企业财务报告发展分析论文 篇3:

高职院校财务分析报告框架体系的构建

摘 要: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的经费收入呈现多样化的趋势,资金投放主体对于资金的使用效益和执行情况关注度越来越高,对资金的使用情况、合法性、预算的一致性、预算资金的执行情况、资金使用的绩效评价等相关信息的监督力度也在不断加强。因此,各地方财政、教育机构也愈来愈重视和强调财务分析报告框架体系的一致性、规范性和实效性,对财务分析报告包含的内容、分析指标和分析方法,也提出了更具体、更直观的技术要求。笔者通过对当前高职院校财务分析报告撰写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提出了针对性的措施,并以北京高职院校为例,提出了高职院校财务分析报告框架体系的构建建议,为高职院校财务分析报告的撰写提供一些建议和可行做法。

关键词:高职院校 财务分析报告 体系 构建

课 题:2012年度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课题“高职院校财务分析报告撰写的研究”项目资助,项目编号:bgzyky201294。

一、问题的提出

过去我国高等职业学院的经费来源几乎全部是财政拨款。近年来,学院的经费收入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在财政拨款力度不断加大,教学和科研经费大量投入的情形下,资金投放主体对于资金的使用效益和执行情况关注度越来越高,对资金的使用情况、合法性与预算的一致性、预算资金的执行情况、资金使用的绩效评价等相关信息的监督力度也在不断加强。因此,各地方财政、教育机构也愈来愈重视和强调财务分析报告框架体系的一致性、规范性和实效性;而对财务分析报告包含的内容、分析指标和分析方法的运用,也提出了更具体、更直观的技术要求。笔者立足于高职院校,以北京高职院校财务分析报告撰写的体系构架为例,就如何撰写高职院校的财务分析报告,以及撰写财务分析报告中应重点注意的问题进行探讨,为高职院校财务分析报告的撰写提供一些建议和可行做法。

二、当前高职院校财务分析报告撰写中存在的问题

1.财务分析报告的构成体系不够合理

(1)构成体系不够完整。高职院校的财务分析报告,应包括学院财务分析报表和财务分析报告两个部分。但绝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是将财务分析报表和财务分析报告拼凑在一起,混淆财务分析报表和财务分析报告的内涵和作用。因此,很多学院财务分析报告的构成仅为一份含有若干财务分析指标数据和简要文字说明的文件,从根本上误解了财务分析报告体系的构成,更忽略了财务分析报告和财务分析报表。

(2)分析内容不够全面。目前的财务分析报告更多的是注重对财务分析报表中的数据——日常教学运行资金分析和生均日常支出分析上,忽视了对学院各项资金来源使用的效果评价,纳税人、各资金投放主体以及学院各部门对财务公开的要求。对学院整体的经济事项,尤其是教育资金中涉及的各种专项经费的资金使用情况、使用效果的分析较少,使报告使用人无法全面了解报告单位的经费使用状况和使用效果。

2.财务分析报告的方法相对单一

报告撰写的模式方法相对单一、格式不够规范。在众多高职院校的财务分析报告中,文字叙述是最为常见、也是最主要的一种财务分析报告的表现方法。撰写财务分析报告的人员,习惯于用对比的方法,并搭配一些看似很有说服力的财务指标,将一堆往年同报告期的数据与本期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得出一些学院财务管理上的相关结论,显得十分苍白,不够生动,也没有特色,对学院的财务管理决策没有太大帮助。此外,不少学院根本没有既定的报告撰写格式,完全视学院领导对财务管理的要求和需求而定,自主性和灵活性过高,导致同类同规模学院间财务信息不可比,信息严重不对称。

3.财务分析报告的深度和广度不够

(1)报告数据取数形式化。在很多高职院校中,学院的财务分析报告,是由财务部门单独完成的。报告撰写部门与学院主要经济业务发生部门间的联系不够紧密,甚至报告中有些是通过主观臆断编写而成的。对财务数据背后的业务背景、实施过程和运作领会不深,对业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揭示不够,造成财务分析报告结果的深广度不够,使得财务分析报告流于形式。

(2)报告数据缺少针对性。现有的财务分析数据不可谓不全,分析不可谓不细,但正因为太全太细,所以没有针对性。模板基本上每年是固定不变的,分析时抓取数字进行填空。这样对数字的罗列和堆砌,领导看起来既费劲,又往往忽视问题的根本所在。

(3)报告数据分析不够深入。经过调研发现,大多数高职院校的财务分析报告一般都是“文字”加“数字”的描述较多,数据分析的力度很小。通篇大多是比绝对值的大小,比相对值的大小,深入一点的,也只是拿某个比率的分子分母比较一下,没有继续深入追究比率大小背后的深层原因,即采购、生产或销售上的问题,没有归纳、提炼出有价值的结论,与单位日常管理脱节。

4.财务分析报告对未来经济事项涉及较少

由于财务分析报告引用的都是财务分析报表中的历史数据,所以依据财务报表数据撰写的财务分析报告多是分析已发生的确定性经济事项,对教育资金中的教学、科研、基建工程等经济活动的未来发展趋势涉及较少。高职院校隶属行政事业单位范畴,执行的是“收付实现制”会计核算原则,对未来预计将要发生的经济事项无法做出会计处理,因此,在财务分析报表中对未来经济事项的核算也无法进行,失去了财务分析的导航作用。

三、改进报告撰写问题的具体措施

经过调研发现,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学院领导和财务人员的重视程度不够;二是财务分析评价体系的科学性不强;三是专项资金使用效益的关注程度不高;四是财务分析人员对财务指标的理性分析程度不够。针对以上原因,笔者认为应采取如下的对策和措施。

1.明确财务分析报告的内涵

按照学院管理要求,明确财务分析报告的各项内涵,使财务分析报告更具有针对性。如根据财务分析报告涉及内容的范围不同,可以分为全面分析报告、简要分析报告、典型分析报告、专题分析报告、分列对比分析报告;按照编写的时间来划分,可分为定期分析报告和非定期分析报告。

2.关注学院的发展,注意积累素材

财务人员一方面要注意关注单位经济运行中的重要事项,另一方面在平时的工作中应多了解国家宏观经济环境,本单位在国家、系统、同类研究机构所处的位置,单位的发展战略思路,尤其是对近期大的政策要有一个准确把握。财务人员还应多参加相关会议,了解科研、其他管理工作运行情况存在的问题、发展趋势,听取各方对经济运行的意见和建议,以利于财务分析和评价。

3.财务分析模式要丰富

财务分析报告的行文要尽可能流畅、通顺、简明、精练,避免口语化、冗长化。运用比较分析、趋势分析、因素分析、比率分析等财务分析方法对相关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在运用文字分析的同时还应运用表式信息与图像化信息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表述。

4.明确报告阅读对象,厘清分析思路

提供给不同阅读对象的分析报告,要求分析人员在写作时准确把握好报告的框架结构和分析层次,以满足不同阅读者的需要。有些分析的内容需要稍细、具体一些,而有些分析则需要力求精练,不能对所有问题面面俱到,集中性地抓住几个重点问题进行分析即可。

5.提高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

提高财务人员各方面的素质,是扩展财务分析的深度和广度,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的关键。财务人员一方面应充实自身各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院校应制定培训计划,创造条件让财务人员参与多方面的培训,因需施教、注重实效。

四、科学的报告框架体系构建——以北京高职院校为例

在本课题进行调研的众多高职院校中,北京地区撰写的分析报告相对规范、公开、透明、系统,并且具有推广意义。因此,课题组以北京高职院校的撰写财务分析报告为例,结合多年高职院校财务工作经验和撰写分析报告的心得,就高职院校财务分析报告撰写中的框架体系、分析方法、分析指标等各方面进行研究。

1.架构科学、系统的报告框架体系

北京市教委所属的各个高校、高职院校,在每个自然年度结束时,要求严格按照北京市教委决算分析项目,撰写系统化的财务分析报告。该报告框架体系从学院基本情况介绍、部门预算执行情况、财务状况及运行绩效、学校“三公”经费的执行情况、本年度财务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预决算编制或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下一年度财务工作的思路设想等十一个项目进行分析,写出全面的分析报告。

(1)报告框架的架构原则。在财务分析报告框架体系的架构上,要求坚持遵守对资金使用的“全程反映、充分揭示”原则,架构出从资金的取得方式、使用过程、使用后效益各个环节的全方位、系统性财务分析,形成学院对资金“取之有道,用的规范,用后有效”的规范化财务管理运行机制。通俗地讲,就是学院对收到的财政等各项资金,每投放一分,就要看到这一分资金的使用过程,还要知道这分资金用后带来的绩效效果,以及为今后的学院运行管理所起到的作用。真实坚守这样的报告框架体系架构原则,才能够建立起系统、全面、有效、科学的报告框架体系。

科学的财务分析报告框架体系见下图。

(2)报告框架体系使用说明。(略)

2.运用多元、有效的报告分析方法

财务分析报告为了能提供详尽、系统、全面的分析结果,离不开多元化的有效分析方法。现代化信息手段的应用,也体现在财务分析报告的撰写中。通过运用各种分析方法和表现形式,给予信息需求者以直观、清晰、易懂和有效的分析结果。在报告分析方法的选择上,要依据分析方法表现方式的直观性、对指标问题分析的明了透彻性、获取信息分析结果的便利性、财务人员使用上的习惯性、熟练程度,以及分析方法的普及性、通用性来选择。在报告分析的方法方面,除运用对比法之外,还要根据当前学院的日常教学教辅运行与内部管理的实际需要,视情形来确定分析技术、对象、内容、步骤和形式。

3.构建精准、实用的报告分析指标

高职院校的财务分析指标均是站在报告主体——学院、财政部门、教育部门等信息使用者的角度,以信息使用者关注的资金变动情况和变动结果为核心,设置诸如学院部门收入和支出情况分析、人员经费支出结构分析、预算执行进度、专项经费效益分析等。切实将学院领导关注的关系到学院建设、发展的重要资金项目的使用情况和进展程度,维持学院正常教学和运转的常规项目,以及财政拨付的专项经费的使用和效益分析的特定项目,用精炼、准确的指标名称反馈真实、有用的指标信息。

4.形成全面、专业的分析报告结果

只有坚持遵守对资金使用的“全程反映、充分揭示”原则,架构出从资金的取得方式、使用过程、使用后效益等各个环节的全方位、系统性财务分析,方能对学院资金“取之有道,用的规范,用后有效”,为规范财务管理运行机制奠定基础和提供依据。因此,必须运用多元化、有效的报告分析方法,在科学、系统的报告框架体系中,通过各项精准、实用的分析指标分析出学院的真是财务状况,得出科学的财务分析结果。

参考文献:

[1]孙炳武.浅谈科研单位财务分析报告的撰写[J].财政监督,2010(4).

[2]李兴华.关于撰写财务分析报告的一点体会[J].现代经济信息,2011(06).

[3]梁贵胜.浅探我国企业财务分析的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2(01).

[4]陈丽,郭素娟,曹力.浅谈如何写好高质量的财务分析报告[J].财经界(学术版),2012(02).

[5]张捷.关于深化财务分析的思考[J].新会计,2012(03).

(作者单位: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贾广友 王蓬

上一篇: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改革论文下一篇:商业函件目标市场经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