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发展理论分析论文

2022-04-19

摘要:基于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特点,结合实际案例,从理论分析体系、实验技术体系及工程现场结合等方面,对计算机技术在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创新活动中的应用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前景进行了全面分析,有利于促进计算机技术的推广应用。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企业发展理论分析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企业发展理论分析论文 篇1:

浅议产业组织理论沿革和发展

【摘要】:文章主要通过对产业组织理论的分析,说明产业组织理论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都紧密地围绕了市场本身的变革,强调了未来产业组织理论发展的主要趋势及研究方向。

【关键词】:产业组织、竞争、市场结构、管制、合约

自马歇尔对微观经济进行了经典的解释后,市场理论的讨论便一直成为经济理论的主要重点。在罗宾逊夫妇、张伯伦?等早期经济学家开创性的努力下,市场中竞争和垄断问题得到深入的研究,人们对经济领域的微观部分的认识大大加深了。产业组织理论正是在不断汲取前人的营养下逐渐从微观经济学分离出来,逐渐形成和发展为一种进一步解释微观市场的主流理论。近一个世纪以来,产业组织理论无论在研究方法、对象和解释的问题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市场本身在许多方面已经出现了许多深刻的变革。文章通过对产业组织理论发展过程的梳理来分析产业组织理论发展的主要趋势和研究方向。

一、产业组织理论的方法基础

从历史的角度看,产业组织出现在20世纪开始现代制造业企业兴起后,早期学者将“产业”和“制造业”等同,把产业视为生产同一或相似产品的企业集合。马歇尔首先提出了产业组织概念。在他看来,产业和生物组织体一样,是一个伴随着组织体中各部分的机能分化(企业内的分工和社会分工)和组织各部分之间紧密联系和联合(企业的兼并和准兼并)的社会组织体?。他以分工和协作为基础讨论了产业组织中的内部经济和外部经济,工厂规模和经济规模。现代产业组织理论以此为基础构架了整个产业组织的主要问题,更加强调了产业组织中的厂商结构和行为。

在研究假定上,产业组织理论保持了主流理论的“理性人”的假定。稳定性偏好、约束和自利性最大化行为体现了“理性”的特征?,主流理论强调了“厂商”作为“理性人”的假定,在传统的产业组织理论中,也将这一假定贯穿于厂商之间的经济行为分析中。在厂商理性中,关键的线索是“利润最大化”假定,企业如同“厂商”一样具有“完全”的理性偏好。这是产业组织理论中最有争论的领域之一,大量的分析表明如果仅仅将产业中的企业作为“厂商”是不够的,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和权威机制及企业决策的“有限理性”都不能满足“最大化”行为的假定。但新产业组织理论仍然保持着单个人的“理性”假定,在此基础上,对企业组织和企业行为进行进一步的扩展。

在研究方法上,边际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局部均衡仍然是产业组织中的主要分析方法。不论是贝恩模型还是新产业组织理论由于研究对象和范围的限制,在大量地采用了主流理论的分析方法中,特别强调了局部均衡。局部分析是建立给定条件下,对解释的因素进行一阶条件和二阶条件分析,这是主流理论常用的分析工具,产业组织理论并没有进行扩展。不同的是在产业组织理论分析中,解释的因素不仅仅是价格,还包括更多的变量(质量、广告、研发等),新产业组织理论则引入了信息。产业组织理论也大量地运用了博弈论分析工具。但博弈论分析方法也是以局部均衡为基础,不论是局中人函数的采用,反应函数的对策行为及博弈均衡都反映了局部均衡的逻辑,因此,在研究方法上,产业组织理论基本上都是围绕着主流理论工具,并没有开拓性的发展。

在研究对象上,产业组织主要侧重于从供给角度分析单个产业内部的市场结构、厂商行为和经济绩效。贝恩模型以主流微观经济理论的主要推论为基础,更多地重视了实证研究,将产业分解为特定的市场,并开创性地通过结构—行为—绩效即三分法对市场进行分析。强调了不同的市场结构会导致不同的厂商定价和非价格行为,也会导致不同的经济效率,这一思路与主流的价格理论推论基本一致。在主流的价格理论中,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占和垄断市场中的基本假定是不同的。根据这些假定,通过形式化的模型分析演绎出企业不同的定价行为。

二、产业组织理论沿革

产业组织理论从英国开始,但系统化的工作主要是美国经济学家完成的?。1960s,基本同时出现了“结构主义”和“芝加哥”学派两种理论流派?。尽管这两种流派都是以新古典理论为出发点,但由于理论逻辑、思考问题的方法及对象不同,在理论结论上存在很大差异。两种流派的论战结果也大大深化了产业组织领域的研究和认识,为新产业组织兴起奠定了基础。

(一)结构主义学派的主要理论思路

结构主义主要建立在两项经验性研究基础上,即对经济绩效的衡量和结构与绩效关系。贝恩(1959)用4企业的市场集中度来测量市场结构和用回报率来测量绩效,考察了1936-1940年的42个美国样本制造业,得出的结论是集中度与经济绩效正相关的关系。贝恩第二项研究是用进入壁垒来测量市场结构,检验了20个美国制造业的进入壁垒和利润的关系。结果进一步发现了集中度和利润之间的正相关性,并发现平均回报率在高壁垒条件下明显地高于低壁垒的现象。

围绕着这些经验研究结论的解释,贝恩建立了市场结构决定市场行为,特别是市场绩效的理论假定。所谓市场结构主要是涉及影响竞争过程的市场特征,主要强调进入壁垒条件,包括厂商的规模及其分布、产品差异化程度、厂商的成本结构及政府管制程度。行为。行为主要包括产品定价和非价格行为。贝恩强调市场结构影响单个厂商的经济行为,包括直接和间接两个方面。直接影响,如厂商的内部组织结构,包括佣工策略、工作条件等;间接影响,如厂商内部资源配置及其产品定价和竞争策略。绩效,主要是通过规范的“好坏”标准对满足特定目标的经济行为的评价。完整的理论逻辑框架如图。模型主要的理论逻辑包括:

1. 在结构—行为—绩效中,模型运用了微观经济学分析的推论。

2. 从理论的逻辑来看,更多地强调了市场结构是导致厂商不同行为和绩效的主要因素。

3. 更加强调经验性的研究,由于结构主义的主要理论结论都是通过经验性分析得出,即关于集中度、进入壁垒与绩效的关系。

4. 结构主义的反托拉斯含义十分明显:反托拉斯政策不应该关注于企业的行为,而更多地关注于市场结构。

(二)芝加哥学派的主要理论思路

芝加哥学派更加重视对结构—行为—绩效的理论分析。认为应该从价格理论的基础假定出发,强调市场的竞争效率。芝加哥的主要理论思想范式是竞争性均衡模型。其关键是提出了在长期均衡中的配置效率和技术效率,配置效率的条件是价格等于长期边际成本,技术效率的条件是价格等于企业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最低点,这就意味着产业的产出不管是资本是不足还是过剩,都处于最优规模边界下。在竞争性模型中,配置和技术效率主要导源于两个结构性条件——买卖的数目和自由进入。

从长期的竞争效率出发,芝加哥学派认为市场从在长期过程能够达到效率水平,反对高集中率的产业必然带来垄断租金,因此反对政府对市场的干预。斯蒂格勒从产业成长?角度,认为厂商的规模大小和市场的集中度与产业周期和经济效率有关,在产业初期,由于市场范围狭小,产业的各环节不足以专业化分工,而由全能型企业承担,随着产业的发展,市场范围的扩大,厂商内部分工转化为市场分工,到了产业成熟和衰退时期,市场范围缩小,市场分工再次转化为厂商内部分工。因此,产业的集中率随市场范围和产业周期相关。仅仅认为高集中率导致高利润率忽略了产业发展长期均衡的历史过程。从规模经济角度?,斯蒂格勒用生存技术来确定最佳规模水平,凡在长期竞争中得以生存的规模都是最佳规模,因此最佳规模存在多种不同的规模,大厂商的规模经济也是生存技术的结果。德姆塞茨?认为高集中率导致高利润率是生产效率的结果,而不是资源配置低效率的指标。在价格行为上,斯蒂格勒?进一步讨论在高集中度产业中的大厂商的竞争行为,认为由于在高集中度产业中,大厂商仍然受到了竞争的压力,其价格水平将制定在可维持水平,这个水平符合效率标准。

从政策上,理论强调了反竞争行为或垄断行为的主要原因是政府对市场的管制导致的进入壁垒。因此,政府最好减少干预,让市场充分发挥作用。

(三)两种理论流派的主要分歧和争论

从上述分析中,尽管两种理论都是从主流的微观理论出发,但在分析方法、思路及政策含义中存在许多方面表现出差异:

在分析方法上,结构主义强调了经验性的检验过程,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得出解释,芝加哥学派则通过理论模型分析,从价格理论固有的前提出发,演绎出各种结论。在分析角度上,前者强调了如何改善资源的低效率配置等市场绩效作为产业组织的主要问题对象,讨论市场势力形成的固有的结构条件;后者重视长期的竞争效率均衡,坚持短期的低效率、非均衡可以通过技术创新、自由进入和退出来得到解决。在政策含义上,前者强调了政府对高集中度产业的反托拉斯干预,后者反对政府干预,认为政府干预本身会带来壁垒,降低市场机制的配置效率。

三、新产业组织理论的兴起

新产业组织理论的出现不仅仅从上述争论中汲取营养,而且运用了大量的新分析工具,在研究基础上,新产业组织理论更加注重市场环境与厂商行为的互动关系,这种互动关系体现了在逻辑上的循环和反馈链。在方法和工具上,则运用了大量的现代数学的分析工具、特别是多变量的分析工具。在研究方向上,新产业组织理论更加强调了在不完全市场结构条件下厂商的组织、行为和绩效的研究,特别是寡占、垄断和垄断竞争的市场,在理论假定上增加了交易成本和信息的维度。

1. 可竞争市场理论

可竞争市场理论对产业组织理论中的进入壁垒问题进行了更加严格地分析,通过对企业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重新定义?,证明了在存在进入竞争,或者潜在进入的条件下,即使是自然垄断条件下的现有厂商也只能制定可维持价格,保持接近于完全竞争的价格水平,因为潜在进入者会通过打了就跑的策略消除高价带来的超额利润。这就推翻了垄断市场结构会决定垄断性市场行为,因此导致垄断利润的单向关联的理论假定。

2. 博弈论

博弈论对产业组织重要的贡献在于它为解释和分析不完全竞争的市场提供了很好的行为分析工具。传统的边际分析工具由于受到了假定条件的限制不能给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厂商行为进行很好的解释。由于博弈论在有限局中人行为分析的优势,通过各种反应函数的分析,厂商的策略性行为对市场绩效和结构的影响的解释更加逻辑和合理,传统的结构、行为和绩效的单向关联也演绎成复杂的双向或多重关联机制。

3. 新制度经济学:交易费用和产权理论

关于企业是什么,传统的产业组织理论只讨论了企业的“厂商”理论,该理论就无法解释企业的规模问题和市场的边界。新制度经济学打开了这个“黑箱”,它撇开了企业的技术决定因素,通过“交易费用”的概念广泛地讨论了企业的规模边界问题。

4. 合约理论

从经济学角度上看,合约主要包括了合约的设计和执行不可缺失的两个方面。在短期和瞬时合约中,合约的设计和执行相对简单,因为交易双方在进行交易时能够很快地得到结果,并对结果进行衡定。与合约相关的信息,特别是交易中的成本和收益的信息,对于交易双方及外部人(如法院)而言都是可以观察和可以证实的。因此,合约中的激励承诺是可信的,也能通过设计达到帕累托最优。在短期和瞬时交易中,合约的信息并不影响合约是否达成和实现。但对于长期合约来说,合约达成的关键性因素是如何使交易双方提供一个可信的承诺?,这种承诺可以为交易双方以足够的激励约束来达成合意性交易。承诺是一种长期的信号,体现了对信息的确定性描述。如果长期交易中,存在着足够的承诺,就存在适意的激励相容条件,合约的边界就存在最优充分条件(注意:不是必要条件),如果激励失效,并由此导致了合约的低效率(包括生产效率,交易效率和配置效率),合约边界失效。合约引入激励问题体现了对合约达成完整的描述。

合约理论对产业组织理论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厂商的决策过程及目标讨论上,长期以来产业组织理论的厂商假定都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假定条件的,但事实上,大量的经验性分析表明,厂商的目标是多元的,厂商可能在价格制定中追求成本加成,或者强调常规、经验性作法,试验以及实际经营行为中的学习过程。合约理论则通过委托代理关系进行了解释,认为由于各厂商的组织结构、所有权配置的不同,在目标决策机制上也出现了广泛地差异化。由于作为所有者和委托人的股东和作为代理人,拥有实际决策权经理人员的目标差异,在委托人不能有效地监督或者缺乏足够的激励条件下,代理人在企业决策中就会出现很大的偏离企业最大化目标。该假定已经广泛地

运用到产业组织理论的目标决策过程的分析。

四、产业组织理论发展趋势

产业组织的研究方法、范围和工具的变化,也深刻地反映了市场经济赖以生存的基础变革。二十世纪后期,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市场结构日益演化为以垄断竞争为主流的形态,厂商之间的专业化分工和协作日益密切,形式日趋多样化。竞争的方式、手段花样翻新。如何分析新市场条件下的厂商行为变成为产业组织理论的主要课题。在这种“行为主义”导向下,产业组织理论的分析重点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 市场结构和行为的变化

现代市场表现出两个主要特征?,一是大厂商主导了现有成熟市场结构。二是市场范围的不断扩大及进一步细分。

市场范围的不断扩展和新市场的层层涌现,体现了市场演进的活力。新市场出现的动因和市场扩展的内在机制则是传统产业组织理论没有解释的问题。新产业组织理论对市场演进过程的讨论也仅仅局限在初步的技术层面上?。事实上,市场范围的扩大和新市场的出现为市场进一步分工和协作提供了递增的收益激励,因此解释市场出现的动因和内在机制也是未来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方向。

2. 企业发展

现代企业在组织结构上与古典企业相比呈现出巨大的变革,变革的核心是企业内部出现了中间管理阶层。管理阶层或者技术官僚的出现导致了企业内部的决策体系发生重大的改革,原来的以所有权和管理权一体化的决策体制转变为委托代理关系链,决策链条的变化对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市场行为影响是巨大的。企业理论理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企业的内部组织结构以及企业和市场的合约选择,但仍然缺乏对企业内部的权威形成和企业内部的组织效率及企业租金的深入分析。组织的优势是什么,这些优势是如何形成和演变的,如果企业的核心优势是企业内部的信息传递和权威决策机制,组织的安排如何给这些决策和传递机制以激励协调。这些分析显然有助于了解企业内部权威机制发展和变化趋势,也有助于了解产业组织中的内在协调机制。

现代市场中的企业另一个重要特征是企业之间的关联进一步加深,多重纵向约束和利益关联使各企业之间的竞争和协作共生。企业理论虽然讨论了纵向一体化及纵向约束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市场中企业内分工的优势及存在原因,但仍然没有解释市场分工的原因以及市场分工和企业内分工相互协作的原因。实际上,这些多重约束不仅影响企业之间纵向关系,也影响他们之间的长期竞争和协作行为,从而对内在市场机制产生作用。因此,分析企业和市场之间的边界问题仍然存在很大的分析空间。

3. 政府管制的边界

管制理论可以认为是从产业组织理论中衍生出来的子集,但管制理论从另一个角度同样讨论了产业组织领域所有的理论问题。其分析对象主要建立在市场配置失灵条件上,如自然垄断产业、外部性的行为或者公共产品的生产和配置。它体现了对市场边界另一角度讨论。管制理论引入了政府的角色,对政府和市场关系进行了广泛地分析。传统理论只是建立在固有假定基础上,缺乏足够的可信性,其静态分析工具也不能完整地解释现实的问题。事实上,政府失效和市场失效本身的内涵需要进一步明确界定和分析,包括失效的内在动机及失效对生产效率、配置效率及动态效率将会产生的影响。新管制理论可以认为是新产业组织理论的进一步运用,在大量借鉴合约理论、博弈论和企业理论基础上,新管制理论从激励的角度重新构造了管制和市场失灵的边界,也为在双重失灵领域中的混合治理提供了有用的分析思路。伴随着管制领域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形式,如网络产业的接入定价、放松管制的程序及拆分的有效性等,管制体制、管制工具和方法都需要进行变革。在理论上,需要进一步地进行解释和分析。

4. 理论分析的长期动态趋向:激励、合约与管制

总体上看,激励、合约和管制将成为未来产业组织理论分析的主要趋势。由于市场进一步分散化,从产品意义上,完整地定义产业已经出现了许多难题,由于企业生产的多样化,在统计分析上,也很难分离出不同产品在同一企业中的生产成本和价值。因此,市场和企业的变化给传统的产业组织的中观层次分析提出了挑战。同时,目前的理论讨论更加重视产业的长期绩效,在这种条件下,企业之间的合约关系便成为决定企业行为更关键的因素。在当代产业组织大量的文献中,企业合约理论已经成为研究产业组织领域中的起点,它促使了产业组织理论更加关注长期动态的问题,围绕着合约设计和实现的动因,强调了激

作者:宋尚玲

企业发展理论分析论文 篇2:

计算机技术在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的应用分析

摘要:基于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特点,结合实际案例,从理论分析体系、实验技术体系及工程现场结合等方面,对计算机技术在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创新活动中的应用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前景进行了全面分析,有利于促进计算机技术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体系;应用分析

Applied Analysis of Computer Technology in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Enterprise

ZHANG Yong-le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Shield Machine and Boring Technology, Zhengzhou 450001, China)

Key words: computer technology;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enterprise; scientific research system; applied analysis

1 概述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已被广泛地应用到社会活动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如今,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程度,已被作为衡量企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目前,计算机技术在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也得到了一定的推广应用,如科学实验、科研管理、操作培训、人员办公、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等方面都应用了自动化管理软件,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1]。计算机技术应用越广泛,科研成果质量的提高就越快,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发展也就越快。但我国计算机技术整体应用广度、深度均不足,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10年左右的差距。因此,有必要系统、深入研究计算机技术在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体系中的应用。该文从理论分析体系、实验技术体系、操作培训体系、工程现场试验等角度出发,全面分析了计算机技术在工程建设类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活动中应用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应用前景。

2 理论分析体系

利用计算机技术处理实验数据是科学研究发展的必然世势,它不但能提高实验效率、改善实验效果,还能提高实验结论的科学性。计算机技术主要分为硬件平台和软件技术,此处着重从工程设计、数值分析、虚拟仿真及结构优化设计等方面,分析CAD、Matlab、Adams、Ansys等计算机软件技术在科研理论分析体系中的应用。

2.1 工程设计

计算机辅助技术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在工程设计中推广应用,目前设计行业利用CAD制图比例达到95%以上。利用CAD技术辅助工程设计,不仅可以使工程设计人员从传统的设计计算和绘图中解放出来,减少工作量,还可以提高设计精度和可靠性,进而明显提高设计项目的科学性、经济性和可靠性。工程设计的各个领域基本已被CAD技术覆盖,从研发、制造到应用的各个环节已基本实现了信息共享。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处于研发环节,基于目前竞争合作的社会经济环境,要注意加强专业间尤其是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间通用信息的共享,以提高总体工作效率,同时避免重复性工作。

虽然CAD软件技术已具有较广的使用范围,但其应用深度存在很大的局限,相当一部分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仍停留在出图上。三维CAD、CAD/CAM、CIMS、仿真优化设计等功能应用很少,未将结构优化计算及仿真优化作为方案设计的必备步骤。

2.2 虚拟仿真

多学科和理论是计算机虚拟仿真技术的基础,建立结构模型、寻找分析方法及开发仿真系统是进行计算机虚拟仿真研究的主要内容。与传统产品研发、装备制造、工程施工相比,虚拟产品设计、虚拟制造、虚拟施工,不仅不消耗物质资源和能源,而且可在产品生产前,对产品的不同实现方式进行评估和优化,降低产品制造成本;在工程施工前,进行模拟施工,对工程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风险点进行预测分析,降低施工风险、提高施工效率。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利用虚拟试验的方式,大大简化了物理实验过程,可在降低工程试验成本的前提下,很好地分析和解决装备制造、工程施工中的一系列难题。目前虚拟仿真技术已在有限元分析、人机工程分析、干涉分析和加工过程分析等、施工过程分析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2-5]。以盾构装备施工为例,利用计算机技术生成逼真的、具有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感知的三维虚拟环境,通过使用各种交互设备,同虚拟环境进行互动。进而实现盾构三维机械结构及机构运动过程仿真、盾构掘进作业流程仿真、交互式虚拟装配仿真等,并可进行工程施工减灾、防灾等实验,为风险评估、应急预案制定等工作提供参考。

2.3 优化分析

如何较好地解决多因素、多技术指标要求的工程设计问题,这就需要采用优化分析手段,常用的优化分析方法有罚函数法、复合形法、约束变尺度法、随机方向法、简约梯度法、可行方向法等[6],常用结构优化分析软件有Matlab、Ansys等。

3 实验技术体系

平台搭建、系统监控、数据采集与处理是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技术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下文将结合具体案例分析计算机技术在各方面的应用。

3.1 平台搭建

实验平台作为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基础支撑条件,其性能的优劣将直接影响科研成果质量,系统集成技术、嵌入式计算机技术等是提升实验平台功能的关键技术。以盾构自动化控制平台为例,其主要由信号发生系统、自动控制系统、负载模拟系统等组成。信号发生系统由操作台、工控机、S7-300PLC组成的控制系统组成,自动控制系统由操作台、工控机、基于S7-400H PLC组成的冗余控制系统组成,负载模拟系统由西门子单轴、双轴伺服控制器S120、电抗器、伺服电机等组成[7]。将三个系统集成在一起便构成了盾构自动化控制平台。

平台控制软件采用西门子组态软件WinCC7.2和PLC编程软件STEP 7 V5.5进行设计,完成了自动控制系统人机界面和控制软件设计。通过信号发生系统产生该系统模拟测试需要的控制信号及模拟信号,能够实现对自动控制系统中各个子系统软件进行测试及优化,能够满足进行盾构控制系统性能测试的实验需要及对盾构操作人员进行培训教学的需求。由于计算机技术、系统集成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实验平台将趋于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3.2 监控及数据采集技术

以盾构模拟实验平台为例说明监控技术在科研实验技术中的应用。基于盾构模拟实验平台监控系统的功能需求,充分考虑系统的先进性、经济性及可扩展性,进而采用监控系统由PLC、工控机及组态软件等构成的技术方案。系统底层控制由PLC完成,人机界面接口、实验数据采集的功能均由组态软件实现(图1) 。

盾构模拟实验平台控制软件使用Labview 2010编程语言编制,具有友好的人机操作界面,能实现对系统的实时控制,同时能对仪器的测试数据进行自动采集,并对数据进行图形化显示及存储。另外,整个实验台控制软件为开源软件,可以在该软件的基础上进行深度开发,搭建多种实验控制程序,十分方便快捷。

平台数据采集系统的软件设计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分析和处理模块、仪器控制模块三部分(图2) ,共需32个模拟量输出通道、53个模拟量输入通道、39个数字量输出通道、12个数字量输入通道,根据实际需求选用了7个数据采集板卡。

3.3 实验数据处理

Excel软件是实验数据处理常用的一种技术手段,但当参数关系比较复杂,或Excel系统中无对应模型时,则需要实验人员自行编写相应的数据处理程序。前人已有较多关于利用VB等计算分析语言进行实验数据处理的研究,如利用VB语言编制计算机程序,对机构定位误差进行数据处理[8]、利用VB和数据库技术有机的结合,建立了矿井通风阻力测定数据处理系统[9]、利用MATLAB对地表变形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利用MATLAB对复合材料成型过程中的工艺参数进行数值插值及拟合[10]。、利用VC++完成对风向、风速、温度测量和结果数据的二次处理。

每个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日常需进行的实验项目至少数十个,其中绝大部分实验的数据可以或必须利用计算机技术处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可选用的计算分析语言也有很多种,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实验数据处理具有较大的创新空间,这对完善实验结论、提升实验人员创新能力都是受益无穷的。

4 工程现场结合

围绕行业前沿、共性问题和重大工程应用,面向社会和行业未来发展需求,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和竞争前共性技术研究,是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主要任务之一,因此其除了进行竞争前共性技术研究之外,还需能够解决工程实际中遇到的问题,真正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以盾构施工远程监控系统为例进行说明,其由被监控端、数据服务中端、监控端三部分组成。本系统以及时获取相关项目盾构基本信息、施工参数以及设备参数等为目的,具备统一监控、集中管理的功能,具有开放性、可靠性、操作简单、人机界面友好的特点。利用该系统可远程对现场盾构施工进行有效的标准化监管及技术监察,有效降低现场盾构施工风险,增强对盾构施工全过程的管控能力。

5 结论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逐步迈进了信息化时代,计算机技术已深入到人们工作、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成为促进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手段与力量。计算机技术给科学研究体系带来了巨大变革,在大大简化各个环节工作的同时,提高了科研工作的效率、确保了科研成果的科学性、可靠性。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我国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要想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必须把握好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趋势,基于多媒体、网络技术、协同工作环境等,全面、深入地将计算机辅助技术、计算机模拟仿真技术等应用到科研活动的各个方面,进而使得实验室的整体科研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林晓静.工程建设中计算机技术应用探索[J].企业技术开发(学术版),2008,27(10):82-84.

[2] 翟晓强,胡亦杰.盾构施工虚拟仿真三维模型建模方法[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3(11): 2674-2677.

[3] 杨家军,苏昭群,张明丽,等.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机构干涉分析[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 2010(4):1-3.

[4] 朱帅,文学洙.基于AnsysWorkbench多瓣抓斗的有限元分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9): 2030-2032.

[5] 袁正,张丽,竺长安.人机工程分析在驾驶舱设计改进中的应用[J].CAD/CAM与制造业信息化,2012(9):44-47.

[6] 贾瑞芬,张翔.优化设计方法的发展与应用情况[J].机电技术,2003(S1):69-73.

[7] 李凤远,陈馈,张合沛,等.盾构集成实验台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J].建筑机械化,2012(11): 56-58.

[8] 马伏波,陈树峰,陶洁.基于VB6.0的定位误差计算机数据处理[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04(7):70-71,73.

[9] 张艳东,许振良.基于VB平台风阻测定数据处理系统设计及应用[J].微计算机信息, 2011(5):53-54.

[10] 庞博,王振清.基于Matlab的数据处理与三维模拟[J].微计算机信息,2004(1):112-113.

作者:张永乐

企业发展理论分析论文 篇3:

基于推拉理论的来柳留学生教育发展策略探究

【摘 要】介绍来柳留学生的整体情况,依据推拉理论分析来柳留学生教育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提出来柳留学生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关键词】推拉理论 来柳留学生 教育发展策略

一、来柳留学生整体情况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和推进,作为衡量一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的重要指标,发展留学生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战略之一。作为广西的重要工业城市和交通枢纽,柳州近年来留学生教育发展蓬勃,招生人数不断增加,培养模式逐渐增多。除传统的短期语言进修生外,基于校际交换生项目的学历生逐渐增多。

2015年笔者对在三大柳州高校学习生活的留学生进行了来柳留学目的调查。调查显示:其一,来柳留学生主要通过校际合作项目推荐或个人从网络上偶得的信息而得知柳州相关留学院校的信息并进行留学选择。其二,85.6%的留学生来自东盟国家,其中68.4%的留学生将柳州作为其出国留学首选地(75.4%的东盟国家留学生将柳州作为其出国首选地)。其三,留学生来柳留学的主要目的是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同时增强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增加个人今后的发展机会。

美国比较高等教育专家Philip G. Altbach认为,影响一国高等教育服务出口的不仅有接收国相关国家政策,还有其他如接收国和派遣国经济发展水平等的影响。因此,要采取适当的策略以促进柳州留学生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势必要借助推拉理论对这一调查情况进行正确解读。

二、基于推拉理论的来柳留学生教育发展情况分析

(一)推拉理论。推拉理论是研究人口迁移的重要理论,常用于分析影响人口流动的因素。推拉理论认为,导致人口迁移的各种因素可以归纳为促使个体离开某地的“推力”和吸引个体迁入某地的“拉力”。留学行为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人口的跨国迁移流动行为。因此,推拉理论是从社会学角度对留学原因进行分析的常用理论基础。

从宏观层面来说,“推力”指促使学生寻求跨境学习的各种国内消极因素,如生源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堪忧、低水平的教育质量、研究设施不足等;“拉力”指留学生接收国或接收地区吸引境外学生前来学习的积极因素,如接收国提供的留学生奖学金政策、高水平的教育质量、良好的社会经济政治环境等。Philip G.Altbach对影响第三世界国家学生出国留学因素的总结,很好地阐释了这一宏观层面的推拉过程。我国学术界也采用推拉理论对拉动留学生来华留学的因素进行了大量定性分析研究,指出中国稳定的政治、良好的经济运行态势、不断提升的综合国力、巨大的市场潜力以及来华留学政策的支持是促成留学生来华留学的主要因素。

然而作为个体的人,留学生从做出赴海外学习的决定到选择海外留学地的整个过程,不仅受到上述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多方面宏观推力和拉力因素的影响,还受到个体家庭社会经济背景及个体留学教育产生的经济激励性等微观层面的影响,如学生的个人爱好、家庭的经济状况、留学教育的投资回报率等。我国学术界也就此做出了理论构建、分析及实证研究的探索。李秀珍采用动机理论将推拉理论的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联系在一起,构建了新型的内外因互动推拉模型,同时提出了“以人为本,与环境互动的观点”,并认为,该模型有助于预测留学生群体的流动趋势。李强进而采用此理论视角对高校留学生来华学习动机进行了分析,从而提出明确招生层次、调整专业布局、完善留学生管理的高校留学生招生策略。

因此,不管生源国的推力有多大,接收国必须具备足够的拉动条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上满足留学生的需求,才能促使留学生选择它而不是别的国家或地区。

(二)来柳留学生教育发展情况分析。目前中国政治、经济稳定高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为我国到2020年成为亚洲最大留学目的地国家的战略目标实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随着中国—东盟博览会和自由贸易区的不断建设发展,在东盟国家,懂汉语、了解中国文化在就业上形成很大优势。因此,即便一些交换生所学专业非汉语,也会选择来柳州留学一年进行汉语强化学习。此外,一些交换生项目中规定学费及书本费按照生源地大学标准进行缴纳,交换生只需负担在接收地学校的生活费用,而柳州的经济消费水平较低,与东盟国家消费水平相差不大,对东盟国家留学生来说,在留学经济负担上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再者,从留学生个体发展来看,在国外留学的跨文化经历不仅会提升个体跨文化交际能力还会带来个体的成长性改变,使个体更好地适应国际社会日益增长的跨文化生活需求,成为一个合格的国际社会人。因此,即便对留学所在地柳州及其接收高校的了解不多,许多东盟国家的留学生仍然愿意选择来柳州留学。

通过运用推拉理论对来柳留学生整体情况进行分析后,可以看到,柳州留学生教育的发展,目前仍是乘着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和来华留学政策的指引,主要依托校际间的合作交流在展开,其中个体及家庭利益最大化等微观层面产生的拉动力较大。

同时,应当看到的是,和南宁、桂林相比,柳州并不具备地缘相近、交通便利等客观地理位置优势。而依靠国家及自治区留学生教育发展政策的指引,截至2014年广西招收外国留学生的学校已经增加到了29所,并且在南宁6所高校建成了6个面向东盟的国家级教育培训中心,大多数东盟国家或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留学生奖学金都分布在南宁及桂林几所高校,来柳留学生多以自费生为主。留学生对柳州或柳州高校的选择只是处于一种从属地位,全凭着对所在推荐学校的信赖或个人从网络得来的对柳州这个城市的粗浅了解而定。也就是说,在地理位置、学术环境和奖学金等方面拉动力上,柳州高校对留学生不具备吸引力。

三、推拉理论视角下来柳留学生教育发展策略

基于上述分析,柳州留学生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应当关注的是,如何进一步发挥好柳州的工业城市地位、改进东盟国家留学生奖学金制度、大力拓展并完善东盟国家校际间合作交流项目,使来柳留学生回国后将其在柳州学习和生活所留下的印象转化为柳州高等教育的有力口头宣传,持续推动境外留学生赴柳学习。

(一)政策指引,校企合作。立足于自身工业发展的优势和教育发展的长期规划,柳州市政府一向支持柳州各企业与高校合作,互惠互利,共同繁荣柳州。2015年柳州市政府工作计划中明确提出了“深化职业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建设广西职业教育国际化试点和先行市”的工作安排。这项政府工作计划无疑将进一步大大促进柳州与东盟国家在国际教育领域的合作与发展。因此,柳州高校应继续依托各级政府教育政策指引,大力拓展并完善与东盟国家间校际交流合作项目。与此同时,我们应看到,柳州作为广西最大的工业城市和区域经济中心,其各大企业对外发展的需求与来柳留学生教育的合作点,使来柳留学生教育的发展与柳州的工业城市发展道路相融合。

随着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融合不断加快的进程,越来越多的柳州企业走出国门谋求发展。目前柳汽、五菱、柳工集团等知名企业,正努力借助中国—东盟博览会这个平台融入东盟,拓展东南亚市场,使企业海外业务取得持续增长。虽然这些企业已经迈出了国门,也有了一定的发展,但要在东盟各国市场取得真正成功,企业还需要大量对东盟各国政治、法律、市场、文化习俗了解深入,并能帮助企业与合作伙伴进行谈判的真正拥有跨文化知识的人才。培养本国精通东盟各国语言文化的跨文化职业人才是一种办法,但由于外派人员的跨文化适应等文化壁垒问题而收效缓慢。因此,招募市场所在国的人员,将其派往企业总部所在地加以轮岗培训后再派回市场所在国进行工作的“逆向外籍经理人”战略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来柳留学生教育作为一个极佳的合作平台,在扫除东盟留学生语言及跨文化交际障碍的基础之上,提供了他们在留学期间在柳州企业总部进行职业轮岗培训的机会,降低了企业海外市场人员培训的成本和时间。如果柳州企业能够与柳州开展留学生教育的各高校进行合作,通过提供留学生企业奖学金、留学生职业培训中心、留学生毕业实习基地等方式,为东盟国家留学生提供今后在柳州或生源国就业或创业的良好机会,那么这些东盟国家留学生将会起到柳州和东盟各国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一旦受聘于柳州的企业,他们不仅能担当柳州各企业在东盟海外市场开拓和发展的责任,同时还能在今后的工作中为柳州各企业带来不同的理念和创新的思维。

这样的校企结合,是从政策出发的,符合柳州城市、企业发展需求的,同时也在奖学金、职业发展机会上增强了对潜在来柳留学生的拉动力,是柳州留学生教育可持续性发展的基石。

(二)明确招生目标,广开招生渠道。留学生招生工作中,应以加强东盟国家留学生生源为主,扩大校际交流合作,广开招生渠道。

首先,大力拓展并完善各类校际间交流合作项目,推进学历生教育发展。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方法,只有注册一年以上学习的留学生才是国际留学生,而校际交换生项目学习时间一般都在一年以上,同时,一旦交换生双方院校签订并实施了互派或单方面派遣留学生协议,就能形成比较稳定的留学生生源。因此,校际交换生项目的持续推进是柳州留学生教育特别是学历生教育发展的关键。但是目前与柳州各高校有校际交换生合作项目的国家还只有韩国、印尼和越南,且韩国校际交换生数量极少,每年不足10人。因此,柳州各高校应在保持上述校际交流合作的基础上,继续开拓与其他国家特别是东盟各国的校际交换生合作项目。

“留学生夏/冬令营”校际交流短期体验项目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校际交换生合作项目拓展契机。据悉2015年-2016年寒暑假中,广西科技大学陆续开展了每期10天左右的面向韩国、老挝及越南等国家大学生的夏/冬令营活动,通过参观柳州的历史文化景点、上汽通用五菱等柳州知名企业,并与该校学生开展学习交流和联谊活动等,使外国大学生初步体验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了解了柳州及柳州高校的生活学习环境,提升了对这些潜在生源的留学吸引力,是广开生源的一条极佳途径。

其次,招收柳州各大企业中的外籍工作人员,推进汉语语言文化短期留学生教育发展。柳州各大知名企业中有许多外籍工作人员,即便他们在柳州的工作、生活可以依靠企业提供的翻译或中国同事的帮助完成,由于本身在语言和文化上的隔阂,他们在企业文化以及日常生活上很难产生真正的融入感。如果他们在工作之余进入柳州的高校进行系统的汉语语言文化课程学习,不仅可以减轻企业翻译人员的工作,也可以更好地适应柳州的生活,融入企业文化,更好地完成他们在企业中所应担当的职责。

(三)以跨文化教育为中心,完善留学生管理模式 。留学生正在经历的跨文化生活是他们区别于非留学生的最大特点,他们是真正的跨文化教育实践者,对自己应对异文化生活的能力充满了期待。因此,柳州留学生教育的发展,在提高学校的学术教育水平的同时,也应以跨文化教育为中心,更新留学生教育观念,完善留学生管理模式,从而提高留学生跨文化学习生活满意度。从留学生上课、住宿和信息渠道等管理模式上来看,我们应尽可能实行趋同性的“无差别”管理,尽可能为留学生创造接触中国学生与中国社会的机会,鼓励留学生参与柳州及柳州高校的社会文化活动,使留学生从浅层跨文化体验进入深层的跨文化经历和探索。 与此同时,应增加留学生跨文化适应培训,向他们提供多种社会支持或辅助以帮助他们缓解跨文化适应压力,顺利实现个体的跨文化成长。

四、结语

推拉理论是从社会学角度对留学生流向选择进行分析的重要理论之一。在对来柳留学生调查情况运用推拉理论进行分析之后,可以看到,柳州留学生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应以“政策指引,校企合作”为基石,明确招生目标,广开招生渠道,以跨文化教育为重心,增强学术教育吸引力,同时进一步完善留学生管理模式,提高留学生的跨文化学习生活满意度,从而持续推动境外留学生赴柳学习。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官员解读《留学中国计划》60年成就综述[EB/OL].(2010-09-30)[2015-06-20].http://education.news.cn/2010-09/30/c_12623906_3.htm

[2]Philip G. Altbach,Comparative Higher Education Knowledge,the university and development,1998

[3]田玲.中国高等教育对外交流现象研究——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个案分析[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

[4]杨军红.来华留学生构成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6)

[5]郭玉贵.从对美国来华留学生教育分析探索教育国际化的创新机制[J].世界教育信息,2012(9)

[6]郭玉贵. 吸引更多美国学生来华留学对中国国家利益的影响 [J].世界教育信息,2012(10)

[7]郭玉贵. 吸引更多美国学生来华留学对中国国家利益的影响(二)[J].世界教育信息,2012(13)

[8]李秀珍.论推拉理论在国际学生流动领域的重构——基于内外因互动的视角[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3)

[9]李强.推拉理论视角下我国高校留学生招生策略浅析[J].中国轻工教育,2015(4)

【作者简介】李彩霞(1979— ),女,云南昆明人,硕士,广西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际。

(责编 何田田)

作者:李彩霞

上一篇:案例教学高校管理论文下一篇:企业技术创新思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