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问题解决教学论文

2022-04-17

摘要:高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对于高中数学教肓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深远的意义,对于高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教学原则和教学策略进行探究,高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模式能够引导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各种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推动学生的数学知识和能力水平的提高。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数学问题解决教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数学问题解决教学论文 篇1: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画图策略探讨

摘  要: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深化学生的数学认知,保证学生在数学问题中有更多的方法,也就是说要具备一定的解题能力。教师可尝试画图策略教学,基于画图策略进行教学创新,循序漸进培养和强化学生画图解题能力,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将一些复杂的数学问题转化为形象直观的图形信息,进而使得数学问题变得清晰明了,学生容易接受。同时也可以提升数学教学的方式途径,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水平提升。本文就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画图策略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问题;画图策略;应用现状;教学分析

Discussion on the drawing strategy of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problem solving teaching

ZHANG Binbin   (mayanzhuang primary school,Luhan Town,Linxia city,Gansu Province,china)

小学数学学科要实现核心素养教育的落地生根,就必须重视多元化的学习策略。为实现预期的教育目标,教师需打破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约束。基于画图策略教育理念的研究,为学生建构全新的数学学习模式,指导学生进行画图解题,强化学生对相关数学内容的学习质量,促进小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提升。同时也丰富了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为提升课堂教学结构,打造理想的教学环境提供了许多便利。通过画图,可以极大地促进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加工、整理、转化,最终通过一种形象直观的图形,帮助他们提高数学问题思考的广度。

1.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画图策略应用现状解析

(1)数学问题教学策略的应用现状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时,教师会导引学生进行画图转化,进而求解相关数学问题,通过画图方式提高学生解题正确率,如统计图、线段图、示意图、方位图等。通过对小学数学画图策略教学应该调研发现,多数数学教师认为,画图策略应用时,主要是针对较难的数学问题,协助学生进行思考转换,将一些抽象的数学问题形象化、具体化。而少部分教师认为,应当贯彻画图教学策略,将画图教学策略落实到数学问题的各个角落,培养学生高效的数学解题思路与习惯。部分教师认为,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时,若采取画图教学策略,将占用一定的课堂教学时间,可能会影响到教学进度,另外部分学生对画图方式解决数学问题存在一定的困难,导致既没有掌握平时惯用的解决方式,又盲目尝试新的问题解决方式,这对于他们来说无形中增加了很多学习的压力。甚至部分学生对一个画图教学完全没有理解,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又展开新的画图教学,导致学生在知识的紧密联系上出现了漏洞,对于数学教师来说过分追求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忽略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程度,这种教学方式也是不可取的。

(2)现场产生主要诱因

通过对画图教学策略的实际应用现状进行分析剖析可知,传统数学教学环境下,教师习惯利用数学理论进行描述,通过不同的语言组织,为学生描述数量、数形、图形之间的关系,使得学生自行建构相关数学概念,学生在学习过程后没有进行抽象分析,使得小学生进行数学问题解决时,无法找到解题突破口,直接影响到小学生数学综合学习质量。

传统应试教育社会环境下,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受到影响,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盲目追求学生学业成绩,突出学生解题的答案,弱化了学生解题的过程与思路引导,使得学生在面对数学问题时,深受教师课堂教学的教诲,自我思维意识没有完全被激发出发。小学生进行数学问題解决时,并没有很好利用画图策略,不能将实际的数学问题有机的和画图教学策略联系起来,给小学生后续的数学学习造成不利影响,这也使得部分教师在数学问题的讲解上交代不清楚,对画图教学策略运用于数学实际问题中缺乏一定的能力。因为小学数学教材内容的难度呈螺旋式上升,学生遇到复杂数学问题时,则不能保证数学问题解决正确率与效率,这也跟数学教师在数学问题的实际讲解中缺乏问题的阶梯式,没有针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展开教学。由此可见,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导引时,教师应当合理应用画图策略,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解题思路与意识,夯实学生数学基础知识。

2.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画图策略应用现实路径探讨

(1)数学疑问设定,启发学生画图意识

教师进行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指导时,为合理发挥出画图策略教育优势,教师需对教学问题进行分析,设定数学疑问信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进而导引学生进行画图解决,启发学生画图解题意识,为学生后续数学学习夯实基石。教师设定数学问题疑问信息时,不可超出学生数学学习认知范围,且需保证疑问设定的发散性与趣味性,可快速集中学生学习注意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有效启蒙学生数学画图解题意识。

案例解析:学校原有长度为10米的长方形花园,在对花园进行修理扩建后,花园的长度增加了3米,此时长方形花园的面积比之前增加15平方米,请学生求出原来校园内花园的面积?

学生解决上述数学问题时,不能直接从已知信息中找到数学关系,即无法找到解题突破口。此时教师可进行教学指导,渗透画图教学策略,启蒙小学生数学问题画图解题意识。在教师指导下,小学生进行画图思考,对题目中的数学信息进行转化,进而得到宽相等、长不同的两个长方形,学生将题目中的信息进行代入,则可求出问题答案。基于数学疑问的合理设计,启发学生进行数学画图思考,启发学生画图意识,提升小学生数学问题解题综合实力。

(2)习题画图练习,培养学生解题思路

小学数学教学创新阶段,为合理应用画图教学策略,教师需对画图教学模式进行不断优化,为学生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教师进行实际画图教学引导时,应当保证学生画图思考解题的数量,即合理的画图学习练习,才可不断强化学生画图解题意识,为学生今后的数学问题解决提供支持。

案例解析:某长方形木板的长和宽之比为7:3,假如长方形的长减少12米,宽增加16米,此时长方形木板将转变为正方形,请学生思考该长方形木板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学生面对上述习题时,无法找到解题突破口,因为该问题结合了图形信息与分数概念,学生需对多个数学信息点进行整合,进而找到数学问题的解题突破口。为保证学生解决效率,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画图思考,分析长方形长宽比变化的规律,进而发现习题的解决突破口,对相关数学问题信息进行代入,求出相关数学问题答案。教师为学生布置一定数量的画图解题任务,驱动学生进行画图解答练习,不断强化学生数学画图解题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潜力,提高学生数学综合学习实力。

(3)画图灵活点拨,实践强化解题能力

画图策略应用过程中,为充分发挥出画图策略的教学优势,教师不仅需对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进行培养,同时需基于画图教学进行灵活点拨,挖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潜能,通过实践强化学生解题能力。画图解答问题是一个严谨细致的思考过程,学生需具备一定的画图实践动手能力、习题数学信息提炼能力、数学逻辑分析能力,才可逐渐提升学生数学解题综合实力。学生在实际画图解题思考过程中,仍旧会遇到一些问题,教师可对学生进行合理点拨,启发学生天赋潜能,促进学生解题效率提升。因为部分学生进行数学解题时,可能会陷入思维盲目,给学生解题思考造成很大影响。而教师的画图灵活点拨,可很好解决学生的思维阻碍,促进学生数学解题学习水平提升。

案例分析:农民叔叔有一块长方形的菜园,菜园的周长为36米,若农民叔叔将菜园的长与宽分别增加2米后,请问农民叔叔的长方形菜园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米?

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思考,发现习题中仅给出长方形的周长,并没有提出长方形的长与宽,且习题需要求解长方形菜园增加的面积。学生不能从长方形的周长与面积之间找到解题突破口,教师则对学生进行教学指导,引导学生进行画图思考,分析长方形面积变化后的图形变化。学生基于教师的画图点拨,提炼习题中的数学信息,根据长方形周长与增加长度进行绘图,由于长方形菜园的长与宽都增加2米,因此学生进行绘图后,发现新增加的图形面积,可组成一个新的长方形,通过画图分析与数据对比,学生发现原来菜园的长宽之和为18米,在长与宽增加2米后,增加面积转化后新组成的长方形长20米、宽2米,即可求出长方形的增加面积为40平方米。

在数学问题求解过程中,学生不能快速将数学信息进行转化,通过教师的指导点拨,学生通过画图分析,对数学习题进行重新思考,找到新的数学习题解决突破口,有效锻炼学生实践画图思考能力与问题逻辑分析能力,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有效提升学生数学综合学习能力。

(4)画图意识培养,优化问题解决途径

数学学科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基础学科,对于生活中的一些常见数学问题,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单纯的依靠文本信息理解起来相对困难。借助画图方式的引导,可以及大地激发学生对于数学问题的认识程度,进一步培养学生问题的转化意识,从而上升为更加广泛的目标探索。小学数学强调一题多解,换位思考,这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对待方式,同时也可以优化他们的问题解决途径。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时,借助画图的教学方式,可以激活学生的画图意识,对于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这种教学方式是十分有利的。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通过这种数学问题的转换,可以达到一题多解,拓宽数学思维,提高思维认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善其数学思想。很多数学知识中都有图形的引导,尤其在数学统计图里面,通过画折线统计图,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字信息和统计图之间的关系,进而得出数学统计图更好地反映了一种数量的变化、升降、趋势,进而对后期的变化趋势有一个清楚的预测。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知识与图形之间的联系,同时也可以一种理想的解题过程。

3.结束语

综上,为有效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与效率,教师开展数学问题解决教学导引时,合理应用画图教学策略,指导学生通过画图对数学问题进行信息转化提炼,进而找到数学问题解决切入口,提高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综合效率。未来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创新时,教师需依循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变化,灵活调整教学方案,保证小学生数学学习质量与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黄雅婷.画图策略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J].亚太教育,2019(12):24.

[2]严雪兰.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画图策略解决具体问题[J].学周刊,2019(03):57-58.

[3]许永梽.小学数学运用画图方法提升思维的策略研究[J].华夏教师,2018(14):63-64.

作者:张彬彬

数学问题解决教学论文 篇2:

高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探究

摘 要: 高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对于高中数学教肓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深远的意义,对于高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教学原则和教学策略进行探究,高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模式能够引导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各种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推动学生的数学知识和能力水平的提高。学生通过问题解决建构性的、协商性的学习中,获得的不仅是具有情境脉络的知识,而且培养了在日常生活中善于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以及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真实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问题解决 高中数学 教学模式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由于数学知识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要让使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进而领悟数学思想方法,要经历一个“再创造”的过程,经历一个“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高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模式能够促进学生掌握的数学概念与技能性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使学生通过问题解决,特别是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充分认识数学的意义,并逐步树立起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提高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

一、高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的数学学习观认为:数学学习不是对于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的被动地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的建构活动,是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根据已有的经验对新知识加以选择、转换、储存和应用,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

基于“学习是知识建构”的学习,能提供认知工具、蕴涵丰富资源、鼓励学习者通过与环境的互动建构个人意义的“学习环境的创设”成为与“学习是知识建构”的学习相对应的教学。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中学习环境的创设关注的不再是教师应该以什么方式最有效地传递信息并让信息为学生所理解,而是如何优化学习环境中蕴涵的丰富资源以便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给养”,实现知识建构学习。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识别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者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习得的不仅是相应的概念、技能,还对蕴涵这些概念、技能的知识情境有了深刻的认识。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主要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外部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建构的方式获得的。问题解决教学模式能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让学生从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自主探索解决数学问题。问题解决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和在情境中学习。

二、高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原则

淡化形式,注重实效的原则。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应重视问题解决过程中非形式化内容的教学,淡化过分重视形式化内容的教学的倾向。不让学生死记硬背数学概念的条条款款,对数学概念、符号的理解及其运用上,充分认识数学概念产生的实际背景。理解问题是怎样提出的,概念是如何形成的。

创设情境,主动学习的原则。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应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实际生活经验,创设一种能构成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情境。然后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围绕教学问题所设计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景,产生迫切学习心理倾向后,主动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和发展技能。

突出过程,激励探索原则。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应讲清数学知识产生的背景、形成过程和实际应用及其意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鼓励学生在弄清问题的题意后,大胆进行类比、联想、猜想,并验证结论的正确性。

联系实际,注重实践的原则。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应让学生日常生活中一些熟悉的实例走进课堂,让学生知道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生活息息相关。引导学生用所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逐渐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三、高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

高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来自两个方面:现实社会生产和生活实际,数学学科本身,即“问题可以是现实的或纯数学的”,高中数学教学中应力求采用或设计出优秀的数学问题。高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表征问题、探索解决问题、反思总结等。

创设问题情境的目的在于利用学生对疑难问题的好奇心,追求解决新问题的迫切感和成就感,激起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兴趣。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把需要学生掌握的部分数学概念、技能蕴涵在真实、复杂的问题情境中,学生在解决真实、复杂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概念、法则、技能是如何作为工具有助于解决问题的,从而加深对数学概念、法则、技能的理解。

笔者在分段函数教学中创设以下问题情境,某市出租汽车收费标准为:当行程不超过3km(含3km),收费7元;行程超过3km但不超过10km时,在收费7元的基础上,超过3km部分按1.5元/km收费,行程超过10km时,超过10km部分按2元/km收费,求:

(1)试写出车费(元)与行车里程(km)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若乘客乘出租车行车里程为12km,需付多少车费?

乘坐出租车这个问题情景学生都很熟悉,教学中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解决基本数学问题的教学,其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引导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各种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推动学生的数学知识和能力水平的提高。让学生自己提出相关的问题,分析问题的实质,通过小组的分析讨论,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各小组间进行交流反馈,最后总结出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案。

解:(1)y=7 ,010

=7 ,010

当x=12时,y=2×12-2.5=21.5

出租车车费问题的解决让学生深刻理解分段函数这个概念的内涵,加深对分段函数理解。

在等差数列的前和公式教学中创设以下问题情境,在万达影城中有个放映厅共有20排座位,从第二排起每排比前一排多2个座位,已知第一排有20个座位,问这个电影院共有多少个座位?学生看到求电影的座位数时,提出了各种解决办法,有一排一排去数的,有把每一排看第一排的座位数20,再加上和第一排的差额,还有第一排加最后一排等于第二排加上最后第二排,依此类推。

解法1:∵电影院每排的座位数构成一个等差数列

答:这个电影院共有780个座位。

高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模式要让学生综合运用已具有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能力,创造性地解决来自数学内部或实际生活和生产实际中的新问题。

解决基本的数学问题的教学,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引导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各种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推动学生的数学知识和能力水平的提高。学生通过问题解决建构性的、协商性的学习中,获得的不仅是具有情境脉络的知识,而且培养了在日常生活中善于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以及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真实生活中问题的能力,为终身学习能力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高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不仅能促进学生掌握数学概念知识与技能性知识,还能有效促进学生对数学概念知识与技能性知识的理解和数学知识体系的建构。

参考文献:

[1]章建跃,朱文芳,著.中学数学教学心理学[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

[2]郑毓信,著.问题解决与数学教育[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

[3]郑毓信,梁贯成,著.认知科学、建构主义与数学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4]杨淑芹.“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与数学教学[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1.6.

作者:黄旺丛

数学问题解决教学论文 篇3: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中常见问题及策略

摘要:在新课标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环节中,问题解决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一个难题。为了全面提升小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应从学生的兴趣入手,从整体上巧妙优化设计题目,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积极利用數学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好奇心和探索能力,全面通过专项训练等教学措施,切实有效克服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能保障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得到全面增强,保障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全面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

引言

数学是为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而存在的,并凭借其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特点,逐渐在基础教育体系中占据首要位置,成为学生深入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的跳板。为了日后以更加严谨的数学思维思考并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小学生更应该把握好这一能力形成、习惯养成的黄金时期,借助问题解决学习活动提高自身的核心素养。这也意味着教师必须重视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不断提高自身教学能力,优化教育方法,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指导。

一、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中常见问题

(一)题目理解能力的不足

解决数学问题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理解能力,读懂题目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这些题目常常会设置一些模糊变量,学生要做的就是从题目中找到正确的等量关系式,辨别正确的变量,所以学生要理解题目,不光光是从题目里找数。而有些学生不愿去思考,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二)生活经验不够

小学生受年龄等现实因素的限制,大多数没有较为充分的生活经验。数学是与生活联系十分密切的学科,各种问题解决几乎均以现实生活为背景。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缺乏生活经验,他们经常会在读题时陷入理解误区,这也是造成教学低效的原因之一。

二、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

(一)联系生活实际,化抽象数学语言为生活语言

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教材上的许多知识都可以在实际生活中找到真实的案例。所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结合生活实际,更为直接地理解问题,从而解决问题。例如,教学“单价”“总价”“数量”的问题解决时,教师可为学生设置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情境,可以让学生先做课前调查:回家和家人逛超市买商品,把购物小票拿来学校。教学时。让孩子们在课堂上交流自己买东西的过程,拿着购物小票向同学们介绍,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什么是数量,什么是单价,什么是总价。让同学们共同探索单价、数量、总价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这样与学生生活较为贴切的问题,可以调动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和想解决问题的心理,让教师能顺利导入教学内容。可见,在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化抽象数学语言为生活语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重视解题方法的渗透

教材中有七个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画图、列举、倒推、替换和假设、转化。列表法适用于解决“信息复杂、关系模糊”的问题,比如甲校买8个排球,5个篮球,共用415元,乙校买同样的4个排球,5个篮球,共用295元。求买一个排球需要多少钱?画图法适用于解决较抽象而又可以图像化的问题,比如路程问题。列举法适用于一些不太复杂,又可以通过一一列举答案的问题解决题型。比如有红、黄、蓝三种颜色的铅笔各一支,从中选用2种颜色的铅笔。一共可以有多少种选法?倒推法主要用于解决从题目结果,根据数学信息一步一步地进行逆向推理。比如某数加上9后,再乘以9,然后减去9,最后再除以9,得9。问这个数原来是多少?对学生来说,比较常用的是列表、画图、列举、倒推,而另外三种方法较少应用,所以需要进行一定的强化和练习。我们除了要注重策略本身外,更要注重学生对这种策略的运用能力,要适当地加以引导,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渗透进去,让学生有这种意识,才能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

(三)注重审题习惯,提升数学能力

问题解决的关键之一是审题,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以一年级下册课本第49页练一练中第五题为例,班级同学在进行排队,小明提出站在他的前面有6个人,站在他后面有18个人,要求在这个队伍中总共有多少人。教师在进行此题教学时,需要引导学生解读题目,归纳出题目的要点。许多学生在计算这道题时,很容易简单地进行“6+18”的运算,而忽略了小明也是队伍中的一人。而这个容易忽略的点就是正确解答题目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在学生解答这道题时,可以让学生圈出题目中的“我”字,“6人”与“18人”,并在本子上进行绘制,以“我”为基准,画出前面站着的同学人数和后面同学的人数,并在最后把画在图上的人数进行相加,从而得出题目的正确答案为“6+18+1=25”。如果学生在进行审题的时候,忽略了题目的“我”字,只看到“6人”和“18人”,在进行解答时就会出现错误。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时,需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题意,对题目中的关键处进行标记,了解本道题的解答方向,提升学生的解题思维能力,从而提高问题解决的正确率。

(四)问题解决教学实践中提升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能力

考虑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一定的抽象性,特别是将生活中各种问题借助于数学符号的形式来阐释,在这样的要求下,广大教师应借助教学方法的创新,旨在全面提高学生学习中的主动思考能力。针对抽象程度较高的问题解决时,可以选择更为直观的方式来表明相应的数学关系,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客观世界的符号化表达。在全面借助数学思维优势的过程中,通过数学思维来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在全面开展优化问题解决设计的实践中,应全面重视学生的抽象思维水平,全面保障落实具体的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终极目标,提升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结束语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行,数学教学更加注重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少问题解决都是需要学生充分发挥思维能力才能解答的。因此,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解决难题,并且让学生多动脑寻找多种解决方案,从问题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这样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多样化的解答思路,同时减少死记硬背带来的弊端。另外,教师还需要让学生整理自己做错的题目,反思自己做错的原因,避免重复出错,不断提升问题解决的解题准确率。

参考文献

[1]张正华.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的探讨[J].小学教师,2016,(09):36-37.

[2]杨艺辉.浅析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情境创设方法[J].学苑教育,2015,(08):2-2.

[3]郭玉妃.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实施初探 .新课程导学,2011(11)

作者:廖玲玲

上一篇:学科素质教育研究论文下一篇:创意教具初中地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