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新管理论文

2022-04-16

摘要:文化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体力量,是推动群众文化健康发展的主要媒介,也是促进社会文化大繁荣的重要平台,当然,也是丰富人们群众美好生活的主要阵地。所以,积极创新文化馆管理思路,全面深化文化馆管理改革,实施文化强国建设,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民族文化复兴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标识。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化创新管理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文化创新管理论文 篇1:

博物馆的文化创新管理浅析

摘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博物馆,建立起文化产业的平台,应用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结合当前文化产业结构,构筑文化管理的系统工程。借助企业管理的模式,文化体制创新发展的思路,通过整合资源,提升管理服务手段、从物化到人性化管理,信息化管理、营销策划等文化创新管理模式逐步引导受众、吸引受众、到公众参与,提升博物馆的公共文化功能。

关键词:博物馆;文化;创新;管理

J·V·纽堡(Joseph veach-Noble)作为美国博物馆协会杰出的主席,在《博物馆通讯》上发表《博物馆宣言》已经整整20年了。在《宣言》中,他把博物馆所担负的基本职能简明地概括为五点,即收集、保存、研究、说明和展示。博物馆作为历史文化的见证,已经成为人类文明记忆、传承、创新的重要阵地。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育、启迪和审美功能。如何担负起博物馆的职能,在我国发展博物馆的短短几十年,如何发挥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事业成果展示的平台,通过先进的创新管理机制,将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管理职能运作到博物馆中,文化创新管理模式显得更为重要。

长期以来,博物馆的管理还是沿袭着自己的传统模式在运转,管理意识薄弱,管理手段落后,管理水平还较低。博物馆要在市场经济形势下立于不败之地,不断发展壮大,必须引进现代化管理机制,实施文化管理创新。

一、要做到文化上的创新首先应当整合社会文化资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博物馆,建立起文化产业的平台,应用管理理论与方法,运用文化创新体制,构筑起文化管理的系统工程,同时要借助企业管理的模式。拓展文化体制创新发展的思路,通过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手段和方法逐步引导受众、吸引受众、将公众注意力吸引到博物馆中来,通过整合文化资源,如“公共媒介、文化经营管理学、公共文化管理、互联网新闻与信息编辑”等,将文化艺术、文博考古、新闻采编、文化经营与服务、网络文化等多个文化产业资源整合,通过各种信息管理系统将社会文化资源整合,链接到传统的文化遗产管理学和博物馆等各个方面,提升受众审美情趣、文化胶着点和美誉度。

二、整合并实施实行制度、文化、管理方面的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

加强大众传播、品牌建设、提升服务功能。运用企业管理的创新机制,建立ERP管理系统、分配管理权限给博物馆的文物管理、行政办公、安全防范等各个职能部门。由信息编辑人员发布给后台网络权限人员,建立国家政策、文博法规、信息公告、文博动态、鉴赏等频道板块。发布公告、新闻、动态信息要及时更新、内容完整真实、论坛发布系统要吸引受众,同时要在平面媒体、门户网站、行业网站上要大力宣传博物馆网站,吸引公众参与热情,集思广益,引起关注,引发讨论。同时将公众的意见和建议要及时反馈,通过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平台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加强博物馆之间相互合作或互通信息,随时相互查询相关资料或通报信息。如文物信息链接、博物馆链接,提供最新的考古发掘的情况报告等信息共享系统。开展业务交流等。

博物馆网站信息内容的丰富程度、信息准确性、教育性、文化性和娱乐性新颖程度也决定受众真正走人博物馆,立足于文化遗产实体带给观众真实的体验,这也是博物馆存在的价值,把传统作为创新的基石,文化遗产信息采集要做到真实性和全面性,这就使得博物馆的信息化系统管理和数字化更好地突破了时间和空间转换平台,真正做到从社会中来、回归于社会。

三、藏品数字化管理以及文物展陈营销和宣教技巧方面要有所创新

针对现有的博物馆的藏品,进行数字化和智能化管理。为不同用户提供数字化的辅助决策、科学研究、展览展示、文化交流、教育培训和游戏娱乐等服务的综合信息系统。同时开展有重点、科学的藏品征集品类、为以后的各种主题展览做铺陈。同时对藏品品类的专业研究,编撰各种宣传品,运用多媒体技术用声音、图像、动画等手段将互动、体验式的教育模式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可根据各种服务对象,比如学生、残障人士、老年人、外国人等不同群体开展不同的宣传计划和宣教手段。印制经济实惠的陈展文字册页等多种资料,为观众提供语音导览器、博物馆概况及馆藏文物介绍触摸显示屏语音系统等配套服务设施、配备专业的工作人员或志愿者满足不同类型的观众需求。在策展方面,要提高展陈技巧的艺术性和观赏性。定期举办展览、竞赛、对话、会议、科学沙龙等多种形式,激发公众对藏品和科学技术领域的好奇和参与热情,向最广泛的公众展示自然科学和艺术成果。

博物馆发展还要统筹好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博物馆的内部因素包括收藏、专业人员、馆舍、设施、资源、组织体制、管理制度、发展战略规划等,外部因素则有社会发展状况、政治、经济、文化传统、社区人口、自然环境、用户需求等。随着博物馆日益被社会有意识地作为促进社会发展的工具,博物馆与社会的联系会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复杂,外部环境条件对博物馆发展的影响会越来越突出。博物馆工作者一定要切实将博物馆发展置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大环境中,结合文化需求热点进行创新,不能囿于自我发展需求的小圈子里设计博物馆的特色。

管理是一种文化的过程,是从制度到文化,文化渗透于制度,再上升为组织文化的交互过程。制度与文化的渗透并融合,体现着管理从以约束人为中心的“物化”管理向以人为中心的“人陸化”管理的转变。

博物馆的文化建设需要文化管理人才,这也是当前文化体制改革方面重要的一环,各种制度执行的关键是人,将真正适合的人才配置到适合的岗位发挥应有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现代文化体制下的人才管理制度的核心是对文化人才的开发、激励、需要从以下几方面人手:一是科学定位,对组织战略、部门职能、岗位职责进行定位;二是建立科学的人才测评、选拔机制,将合适的人放到适合的岗位上;三是建立绩效考评机制,组织、领导、控制其工作行为;四是建立合理的薪酬管理体制,激励人才的工作热情;五是建立合理的人才开发体系,只有让人才永远保持与岗位要求相匹配的工作能力,作为博物馆这样的文化事业才会获得蓬勃与持续的发展。

当今,具有大众传播、策划能力的复合型文化管理人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博物馆显得更为稀缺。复合型人才必须有专业文化知识,懂得文化艺术产品的衍生过程和规律,还要懂得现代管理科学知识和管理的能力,包括决策能力、规划能力、协调能力和应变能力。文化管理人才应该具备商务管理、组织心理学、传媒学、设计等能力。

文化管理是一门创新科学。通过文化管理人才高超的资源整合的能力,利用宣传手册、报纸平面媒体、电视广播、门户网站等多种媒体形式、文化产业、民间组织等方面的协会以及其他有效文化资源联合、集成创新,这也为文化管理人员适应新形势下的文博发展需要提出了更高更快更强的要求,通过文化管理人才敏锐的眼光、灵活的头脑、市场的敏锐度和整合资源的能力。进行市场化的营销管理模式,将文化产业链条延伸。与成熟的文化企业合作,引进先进的信息化管理营销模式,适合中国博物馆发展的新的文化产业机制与新的管理模式,确立博物馆新的发展空间和竞争优势,更好地发挥博物馆在市场经济形势下的文化担当作用和公共先进文化服务的阵地作用,更好地为民生和社会服务。

责任编辑 李继锋

作者:步亚男

文化创新管理论文 篇2:

浅析文化馆创新管理的思路

摘要:文化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体力量,是推动群众文化健康发展的主要媒介,也是促进社会文化大繁荣的重要平台,当然,也是丰富人们群众美好生活的主要阵地。所以,积极创新文化馆管理思路,全面深化文化馆管理改革,实施文化强国建设,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民族文化复兴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标识。笔者从创新文化馆的重要意义入手,并有针对性地对文化馆创新管理的思路进行探索。

关键词:文化馆;创新管理;对策

文化馆是基层文化服务的主要机构,是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平台,同时也是复兴民族传统文化、宣传区域文化的主阵地。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需求的日益迫切,文化服务机制必须得到创新,为我国基层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所以,必须提高认识,加快文化馆管理机制的创新,需要政府、社会多股力量发力关注。笔者长期从事文化馆管理工作,在总结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文化馆管理创新的要求,从多角度提出文化馆创新管理的思路。

一、文化馆创新管理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灵魂。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亦或是机关单位,都必须将创新作为自己长期全面发展的强劲动力。有人说,不创新,只有死亡,我们的前辈在几千年前就将创新作为发展的核心动力。对于文化馆来说,无论是服务方式的创新,还是机构改革的创新,都是服务于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都是服务于文化强国战略的实施。

笔者所在的文化馆,积极推动文化强国战略,以人们文化需求为工作导向,在组织的指导下,创新数字文化平台建设,为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求贡献了更多的力量。但是,在新时代文化方针的指引下,人们对高质量的文化需求日益迫切,智能化对文化服务工作的深刻影响,对文化馆的管理、服务工作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文化馆管理工作上存在的问题,我馆积极发挥基层文化服务主阵地的作用,在新时代文化方针的指引下,创新管理思路,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打造高质量服务平台,进而将文化馆工作推向新的高度,全面展示我国群众文化自信的新风采。

二、文化馆创新管理的思路

第一,树立新的管理思维方式。文化馆在行政体系中属于事业单位,但与其他事业单位又有很大的差异,它主要是提供文化服务,组织文化活动,是人们接触最多的单位之一,加之文化馆还要举办一些文化活动,如小品表演,书画、摄影作品展览等。上述工作必须采取专业的管理思维,而且文化馆开展活动又需要与其他部门协调,既要相关的场地设备支持,又要进行后期宣传,所以,文化馆的管理首先就要实现思维方式的转变。笔者认为,文化馆管理的创新可以从专业管理人才引进、加大资金投入、协调统筹城乡文化管理、创新宣传平台等四个方面入手。

第二,管理理念的创新。作为文化馆的管理者,要有相应的工作经验,在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这对于文化馆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对人事上的管理,要善于发现工作人员的长处,为他们创造更多的机会,完善激励机制,激励他们投身服务一线,实现自己工作远景。具体来说,管理理念的创新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文化馆作为服务性单位,要始终坚持以人为主体,注意激发人在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在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需求的同时,也能激发工作人员对管理理念创新的主观动力;另一方面,人尽其才的管理理念,作为管理人员更应该发现每个工作人员的闪光点,根据每个人的特长安排工作,激发好工作积极性,另外,定期组织培训,提高业务素养,增强服务能力。

第三,强化常态化管理。文化馆的日常工作、活动运行,必须有一套完整的常態化管理机制,该机制的建立要与文化馆的制度、规范相互协调,同时,就是管理机制的执行情况,对于奖惩、考核也要有明确的规定,这是文化馆常态化运行的基本要求。

第四,创新管理下的文化馆事业发展。创新管理是文化馆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如何实现创新管理,就需要对管理手段进行一定的改革,只有正确的管理手段,才能为文化馆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和动力。从管理手段的内部入手,首先,人员招聘管理的创新。作为事业单位,文化馆的招聘不仅面向大学毕业生,还可以从社会文化艺术人才中进行招聘,入职后坚持按需分配的原则,坚持能力至上,对于以往中层干部由上级任命的传统管理模式进行创新,根据人员实际能力,进行合理竞聘,员工也可以根据自己实际选择岗位。其次,创新奖金分配管理方法。由于事业性质,文化馆的奖金分配一般是平均分配,如此,吃大锅饭会导致部分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效率低下,对此,文化馆必须创新奖金分配方法,实施目标考核法,年初下达各个目标的考核任务,年终进行总结汇报,评比,按照任务完成情况、评比情况,对部门、个人进行奖励,拉开奖金差距,刺激员工积极性。

第五,培养创新人才。推动文化馆创新管理,必然离不开创新人才的培养,文化馆的文化服务工作涉及范围较广,人们的文化需求也各有不同,加之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越来越迫切,面对文化工作发生的种种变化,创新人才的培养和队伍建设对文化馆管理的创新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当前,文化馆创新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也存在一定的困难,第一,队伍老龄化现象严重,新鲜血液注入较少较慢;第二,管理层面的创新人才较少,搭配不合理,人员结构也不合理;最后,活动缺少创新,仍是一些传统群文项目,创新没有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

三、结束语

当前,我国正在实施文化强国战略实施,群众文化是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且切实关系到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需求的实现,只要事关群众,就必须提高重视。随着我国生产力的提升,经济发展较快,人们收入水平也逐年提高,从而对高质量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文化馆作为基层群文工作的主要阵地,必须重视文化馆管理的创新。创新推动文化馆管理,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将服务效益和工作效率放在创新管理的首位,改变传统管理思维、理念和模式,在发挥社会公益性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才能为文化强国战略的实施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论免费开放背景下文化馆发展研究[J].龚明如.大众文艺. 2015(16)

[2]文化馆机制创新与细节管理[J].龙胜兰.艺海.2015(03)

[3]文化馆(站)要在免费开放中提高服务效能[J].黄加良.大众文艺. 2012(03)

(辽宁省鞍山市文化旅游发展促进中心)

作者:吕丽娜

文化创新管理论文 篇3:

发展文化产业需创新管理方式

【摘要】近年来,文化产业对于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十分明显,但文化产业发展仍存在文化资源开发不足、文化产能偏低、缺乏科学决策等管理方面的问题。为科学定位并实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政府需要在管理中引导企业充分认识并尊重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律,为文化产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发挥我国文化产业优势,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品。

【关键词】文化产业 政府管理 文化价值观

二十世纪中叶,文化产业理论起源于欧洲,以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理论为典型代表。后来,理论界把美国学者加里·哈梅尔和普拉哈拉德的“核心竞争力”理论引入文化产业理论中,形成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理论。该理论认为,文化产业的繁荣依赖于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同时还指出,政府在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十一世纪以来,文化产业发展迅猛,特别是在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这也是各国政府高度重视并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原因。因此,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与科学管理。

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需要突破的四大障碍

文化资源开发相对不足,文化资源优势与文化产业弱势并存。中国历史悠久,是文化资源大国,传统文化、民俗文化、园林艺术等文化种类丰富。截至2017年7月,我国申报成功的世界遗产总数达52处,同时也是“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最多的国家之一。但是,我们当前依然缺乏对古迹、遗址、文物等物质文化资源的有效保护;对于地方戏曲、生活艺术、民间传说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有待进一步传承和开发。总体来说,我国对文化资源的开发依然任重道远。近几年,我国文化产业虽进入快速发展期,但由于整体发展水平不高,与文化产业强国相比,仍然有一定的差距。

文化产能偏低,文化产品供不应求。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我国文化消费需求也在大幅提升。近十年来,我国文化消费年均增长率逐年攀升,这也进一步印证了我国文化消费需求已经步入快速增长期。但从供给侧角度看,我国文化产业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文化服务标准城乡差距较大,乡村文化服务水平偏低;文化产业原创能力不足,文化产品数字化水平较低;传统的资源配置模式仍占主导地位;文化产业经营单位多而散,产业组织集约化程度不高。因此,文化产业总体供求关系的失衡,难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

缺乏科学决策,发展模式有待转变。經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文化产业园区的数量一直在不断增长,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重复建设的现象。由于一些地方对产业定位不准确、产业化水平较低,导致其缺乏对历史古迹、文物、遗址和风景区的保护,造成了资源浪费、环境破坏等后果。究其原因,还是在于一些地方的管理人员缺乏科学决策,曲解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内涵,不尊重文化产业发展规律,最终导致在文化产业发展中政府行为的“错位”“缺位”和“越位”。

中国文化价值观传播不到位,产品的文化价值和内涵亟待提升。不少学者发现,文化价值观对文化产业竞争力和经济增长具有显著影响。传统增长理论往往把经济发展与生产要素(劳动、土地、资本)的投入联系在一起,而没有把文化因素作为一个变量加以考察。新增长理论虽然已经开始重视人力资本质量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但文化价值观、文化因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仍然被忽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中国社会在内外力量的双重作用下经历社会转型,传统文化价值观也随之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不仅如此,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也使外来文化产品大量传入中国,而在此过程中,中国文化价值观的构建和传播或许会遭遇更大阻力。因此,提升产品的文化价值和内涵就显得十分重要。

尊重文化产业发展规律,创新管理手段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要想更好地解决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管理问题,应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充分认识并尊重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律。按市场经济规律发展文化产业是产业繁荣的根本,这就要求企业充分认识并尊重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律,不违背文化产品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市场原则。同时,还应赋予企业一定的自主决策权,使企业行为接受文化资源配置、文化产品市场供需等一系列市场杠杆的调节。美国著名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认为,政府可以通过公共政策从企业投入环节或者产出环节间接影响产业的竞争力。对于文化产业,政府可以间接通过税收与财政政策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

加强文化价值观的构建和传播。中国文化产品走出去,需要不断学习发达国家文化产业的先进管理经验,开发独具特色的文化产品。而独特的文化产品往往有自身独特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内涵,换言之,发展文化产业离不开对自身文化价值观的坚守,我们要努力突出中国文化产业的特色。在我国经济社会转型的大背景里,挖掘并传播我国的文化价值观具有战略性和全局性意义。

为文化产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文化产业具有低能耗、低污染等特点,属于环境友好型产业,其发展壮大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的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因此,发展文化产业,首先应给予生态环境最大的尊重。

选择合理的驱动手段。发展文化产业应当选择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驱动方式。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资金缺乏,人们往往不会选择投入较高的文化产业,如影视、动漫、出版等。但这些地区却可以依托当地文化资源优势,通过非资金要素驱动,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等产业,例如中国西北、西南等经济欠发达地区就可以在旅游文化产业上下深功夫。

充分发挥文化资源比较优势。发展文化产业,关键要找准比较优势。经济学家林毅夫认为:“充分竞争的市场机制是按比较优势战略发展经济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只有具备开放性和竞争性的市场,才能为企业提供准确的信号,使其找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要维护好市场的开放性和竞争性,最重要的力量就是政府。若要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文化资本优势,政府的引导和扶持至关重要。在宏观层面,国家应制定长远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在中观层面,地方政府应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完善文化产业投融资机制、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机制及文化产品生产标准;在微观层面,政府要从税收、人员培训、产品销售等多层面对新兴文化企业进行扶持。

加强新型文化产业链培育。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离不开政府对文化产业链的培育,相关产业与支持性产业能够在产品信息传递、交流创新思路的过程中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我国正在兴起的文化科技园、文化创意产业园等园区,均有助于文化产业链的培育和形成。未来,我们还要加强文化产业链平台的搭建,使文化产业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作者为成都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

【注:本文系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四川民族地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政府支持研究”(项目编号:sdjj1608)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新华网,2017年10月27日。

②胡惠林:《新型城镇化:重构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空间秩序——对当代中国社会变迁与文化发展的一种观察》,《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8期。

责编/王妍卓 刘芋艺 美编/宋扬

作者:王勇术

上一篇:健康教育管理论文下一篇:传媒体制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