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新设计论文

2022-04-17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不同国家之间的竞争已经发展为不同文化之间的竞争,文化发展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因此,在当代社会发展过程中,高校需要在认知理论的基础之上,加强文化创新设计思维教学,以此来促进设计行业整体的进步和发展。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文化创新设计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文化创新设计论文 篇1:

《文化创新的途径》创新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文化创新的途径》是人教版教材高二政治必修3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二个框题内容,本课是对全面两课的一个提升,同时对接下来学习第三、四单元的知识具有指导作用。文化创新是一个社会热点,具有很强的思想理论性和探索实践性。在前面两课中,学生基本明确了文化的交流、传播和发展;也明白了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需要创新。而怎样进行创新是本节课探讨的内容,也是本单元的重点、难点和落脚点。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识计文化创新的途径;理解文化创新过程中要认识和处理好两对基本关系: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关系;

②使学生初步具备认识和处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的能力;使学生具备在合作、探究中体验生活、生成认识、构建知识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汇集实例,情景探究,阐述文化创新的途径。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热情并关注世界文化的发展;具有善于学习各民族文化长处的思想意识。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文化创新的途径

(2)教学难点:如何在文化创新中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4、教材处理:

由于教材教学内容的编排顺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课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原则上遵循教材的原有结构,同时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对教材部分探究活动进行适当地取舍与调整。

二、学法指导

1、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学习体验“文化创新”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但是我们的授课对象是高二的学生,其认知水平、知识结构、生活经验等方面都有所欠缺。对于创新这个热点话题的认识不够清晰,同时对于如何进行文化创新的问题会比较难于把握和理解。

2、学法设计 :

(1)小组合作学习法。提高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2)讨论法:把学生在思想认识上存在的误区加以讨论交流,达到明辨是非,提高认识。

(3)赏析法。对图片、视频进行赏析能够透过现象研究本质。

(4)实例分析法。运用典型事例引导学生分析、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创新、创新,我们经常看到关于创新的标语和口号。创新一词在中国已经被人们广泛的使用,甚至已经到了滥用的程度。但是现在看来,单单提口号、建议人们进行创新是不够的,重要的是教会人们如何创新这个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如何进行文化创新?

讲授新课:

讨论(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展开讨论)

有人说:文化创新来自创作者的灵感”,也有人说:“文化创新主要靠作者的聪明才智。”你对此有什么认识?为什么? 说明:要求学生思考,讨论,自主得出结论----文化创新作者要有灵感,要发挥聪明才智,但归根结底是要投身于社会实践------〈一〉、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

过渡:作者进行创新离不开灵感和聪明才智,但脱离了实践的创新是无源之水,无土之木,开不出灿烂绚丽的花朵。在这里,有段视频想请大家欣赏一下,加深大家的印象。

播放视频:玉树地震的沙画表演,为玉树加油

教师讲解:其实呢,沙画艺术是近年刚刚兴起的一种与舞台艺术相结合的表演形式,最早由来自匈牙利的世界著名沙画大师Ferenc Cako所创造。它是指在白色背景板上现场用沙子作画,并结合音乐通过投影展现在屏幕上,沙画具有的那种独特的表演魅力,能使现场观众进入梦幻般的感觉和前所未有的视觉享受。

普通的一捧黄沙,到了沙画大师手里,就变成了金沙,沙画表演符合现代化城市人们对艺术欣赏要求,传统的艺术类演出活动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观众的要求,沙画表演,瞬间万变,同时沙画也是转瞬即逝的一种艺术,但其表演形式变化万千,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而刚刚那段视频的作者是我国著名的沙画大师高赞民。他是亚洲最具影响力的沙画表演艺术家,是中国沙画的发起者与引领,,从事绘画30余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是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特聘教师,曾经有记者专门采访过高赞民,通过那段采访我们得知其实“沙画不是‘画’出来的”。怎么回事呢,让我一起看下大屏幕:(多媒体展示)

高赞民只是借沙画为语言表达了自己。从他的作品中,我们看到的,其实是当今人们的生存状态。比起说“画”沙画,高赞民更愿意用“创作”这一词,“其实沙画学习起来很简单,我8岁的女儿都会信手‘抓’出来几个形象,难点在于联系性的创作。男人、女人、长城、花朵、飞鸟、森林,这些事物,我已经练习了千百遍,给我半分钟,栩栩如生地重现并不是难事!”但怎样让画面更加鲜明易懂,包括最初的构图、细节处理、如何使情节连贯线条流畅并在短时间内全面呈现,这无不需要深厚的美术功底、人生阅历作后盾。千百万年的岁月洗礼,狂风大浪的反复锤击,岩石粉身碎骨,磨砺出如今手中一把晶莹细柔的沙尘;而若非有着30年的艺术积淀和人生感悟,驾驭这些平凡沙粒也将如妄人呓语,沦为一纸空谈。

教师:刚刚那段材料告诉了我们什么?

生答:作者进行创作是一个很艰苦的过程,他需要作者不断的练习,需要聪明才智和灵感,。但他们的灵感都取材于现实生活,像高赞民刚刚那个玉树加油的表演就是取材于玉树地震这件真实发生的事情,是在这一事实的基础上进行的加工创作。所以说,艺术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

教师:是啊,艺术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没有30年的人生积淀和人生感悟,高赞民驾驭这些平凡的沙粒将是一纸空谈。人生感悟,现有人生才有感悟,这非常明显的说明了,文化创新作者要有灵感,要发挥聪明才智,但是社会实践却是文化创作的源泉和动力。所以,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过渡: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要求我们立足于社会实践,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究竟可以通过哪些具体方法进行文化创新呢?

教师总结:在文化创新过程中,我们要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既要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也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作者:王千峰

文化创新设计论文 篇2:

基于认知的文化创新设计思维教学改革研究

摘  要: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不同国家之间的竞争已经发展为不同文化之间的竞争,文化发展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因此,在当代社会发展过程中,高校需要在认知理论的基础之上,加强文化创新设计思维教学,以此来促进设计行业整体的进步和发展。然而,在现代文化创新设计思维教学工作中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和不足,不同的院校、教師需要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细致研究和分析,并采取针对性的策略进行教学改革,提升现代文化创新设计思维教学水平,对于拉动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作用。故此,本研究针对基于认知的文化创新设计思维教学改革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分析,主要目的在于提升文化创新设计思维教学效果,这也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印证了创新思维是设计产业发展基本前提这一论点。

关键词:文化创新;创新设计;设计思维;教学方式;教学改革;认知理论

近年来,国内的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这给其他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发展动力,艺术设计领域由此实现了高速发展。时代发展和社会大众对于传统的设计行业教育工作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就需要在认知理论的基础之上,推进文化创新设计思维教学改革。基于认知的文化创新设计思维教学也是一种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能够促进设计专业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式,有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导入创新思维、启发创新意识。所以,本研究针对基于认知的文化创新设计思维教学进行详尽阐述,旨在为设计思维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一、关乎设计思维的概述

设计思维是一种学习框架,一种思维方式,一种做事方法。它提供了一种思考创造性工作的方式,从唤醒学生的好奇心开始,创设允许他们去创造、检测、再创造,直到最终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受众。事实上,通过将设计思维引入用户体验、战略及复杂的系统中,设计就已突破了传统的产品设计本身,将用户“介入”也纳入了设计范畴[1]。设计思维已经成为许多行业和学科的共同用语。随着这一概念的传播,其内涵一直在演变,也没有统一的深度。“设计思维”这个术语可能会作为一种通用手段,而不是真正致力于理解和应用实践[2]。从中不难看出,这种运用设计领域的工具,将关注点转移到人类行为上来实现战略制定的思维,即可称为“设计思维”。它可能意味着不同的事物,但通常描述了创建以人为本的产品、服务、解决方案和体验的过程、方法和工具。

二、基于认知的文化创新设计思维教学改革有效策略

众所周知,在新时期的社会发展过程中,教育理念和科学技术都在持续不断地创新和发展,在这种情况下,设计教育就不能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方式,需要以创新思维和科学态度,融合“大设计”的观念,并且基于认知进行文化创新设计思维教学,这有利于学生了解设计思维的本质,并且逐渐建立基础的、健全的设计认知[3],对于设计专业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构建多学科、跨专业的思维认知体系

在促进基于认知的文化创新设计思维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首要的是构建多学科、跨专业的思维认知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建立多元思维模型,这样能够有效避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使用单一的思维的局限性。反之则对于学生的设计思维培养、成长具有负面的影响。相关院校需要在构建多学科、跨专业的思维认知体系的基础上,构建多学科和跨专业的教师团队,从师资力量方面保障基于认知的文化创新设计思维教学。设计专业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需要从多学科、跨专业的思维认知体系的角度出发,整合并且运用好现有学科与专业建设之间的资源[4],合理运用不同的专业思维,引导学生进行多学科、跨专业的思考活动,逐渐建立起属于自身的独立思考、独立设计的能力,这也是文化创新设计思维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师生还需要对多元思维实质产生自身的理解,意识到这是一种认知世界的基本态度和方式,从认知理论的角度出发进行文化创新设计的学习和提升,教育工作也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综合性的思维习惯,这也是本文基于认知的文化创新设计思维教学改革的重点和核心。

(二)启发学生整合创新思维

认知心理学理论认为“动机”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因此,在基于认知心理学理论的基础之上,在实际的基于认知的文化创新设计思维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启发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整合,也就是培养学生多学科、跨专业的思维方式,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多种思维方法,包含不同领域的思维模式,学生在设计思维成长的过程中,能够组成互相关联的框架[5],建立起适合自己的多维认知。

1. 正确应用头脑风暴

所谓的头脑风暴,是指一群人围绕一个热点话题或兴趣领域展开讨论产生新观点。头脑风暴的运用,能够保障群体决策的创造性,提升决策质量。教师在应用头脑风暴启发学生整合创新思维的过程中,需要将相关的命题抛给学生,由学生独立完成命题的创造。在应用头脑风暴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个体的独立思考,后续进行团体思考,使得学生的头脑风暴可以经历拆分到整合的一个完整过程,简单来说就是先让学生独立进行思考,后续在聚集到引起进行探讨[6]。在这一方式的引导作用之下,学生在文化创新设计思维提升过程中互相学习和借鉴,这也是头脑风暴自身的优势之一。但是,在基于认知的文化创新设计思维教学中进行头脑风暴的应用时,教师需要注意做好课程管理,避免出现课堂教学无序、混乱的情况。

2. 引导学生大脑的思维开发和转化

相关研究发现,人脑的活动,尤其是设计这种高级的创造思维活动,不可能脱离其他活动,简单来说,文化创新设计活动其实是身心潜能的一种高度聚能后的集中表现活动。这也意味着,有时候一个绝佳的创意并非是直接产生的,需要对应的思维转化方式。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尝试转向另一个“平行宇宙”的设计项目,使得第一宇宙中的设计项目处于相对次要的位置,这样学生的设计思维就能够跳脱出原有的限制,有可能在第二个设计进行的过程中,脑海中会突然出现一个完善第一个设计项目的方式[7]。从中不难看出,教师在引导学生大脑思维开发和转化之后,可以使得学生的设计思维由固定状态向非固定状态进行转化,这可以视为学生设计思维的一种“软化”表现。

(三)促进设计人才培养的创新

在新时期的发展过程中,基于认知的文化创新设计思维教学其实也是一种促进设计人才创新的重要表现,设计教育的目标也是培养创新人才,二者具有较高的契合性。

因此,在基于认知的文化创新设计思维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响应当代的创新设计人才培养需求,融入创新教学方式和教学设备等,使得文化创新设计思维教学的指导思想、教学方案、教学内容等方面都能够得到有效创新,从而全面强化设计专业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基于认知的文化创新设计思维教学方式

(一)应用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在于设置问题情境。设计行业作为现代文化创意产业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认知受众对于设计作品要求和需求日益提升的需求,并且在基于认知的文化创新设计思维教学过程中采取启发式教学法的运用。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启发式教学更加重视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8]。启发式教学可以启发思维、发展智力,让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还可以循循善诱,让学生自己得出答案,加深对知识点的掌握和记忆。

例如在实际的基于认知的文化创新设计思维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抛出相关的设计项目问题,鼓励学生自主发挥和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应进行科学合理的引导。

(二)以问题为导向进行教学

基于认知的文化创新设计思维教学,其根本目标培养出更多的跨学科、跨专业的实践性设计专业人才资源,因此,在基于认知的文化创新设计思维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以问题为导向进行教学工作。尤其是作为设计专业教师,需要具备敏锐的眼光[9],能够不断地发现问题,看到学生在不同的任务、项目中的不足和闪光点,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文化创新设计思维的发展。

在实际的基于认知的文化创新设计思维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阶段性设置不同的设计问题。譬如在环境艺术项目阶段,教师可以分别以季节因素、客户因素、自身因素、材料因素等方面提出对应的问题,从而使得学生的文化创新设计思维能够落实到实践层面,这样才能避免基于认知的文化创新设计思维教学的“真空化”作业情况的出现,利于培养学生在多方面限制条件下解决复杂问题的文化创新设计思维和能力[10]。

(三)注重跨學科培养

多元思维模型是指在认知世界的时候,不是只采用一个领域的思维方式,而是综合不同领域看待问题的方法与角度。采用多元思维模型比采用一元思维模型的人会拥有更多的选择,这也是进行基于认知的文化创新设计思维教学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学生的跨学科培养[11],以此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能力和意识,并且构建多元思维模型,这对于设计专业学生当前、后续的学习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四、基于认知的文化创新设计思维教学的重要性

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设计”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社会现代化发展建设过程中所不可或缺的一项工作内容。现代设计工作不仅需要适应时代的发展节奏,还需要引领所涉及领域的潮流趋势,因此,在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需要重视文化创新设计思维的教学工作,这样才能使得现代设计工作与创新紧密联系起来。

(一)有利于实现特色教学

现代设计专业领域岗位需要的是多样化、高素质的人才资源。而传统的设计专业教育工作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问题,包括教学方式固化、教学理念过于传统等等,培养出来的人才资源也具有明显的同质化属性,难以满足不同的设计专业领域岗位的从业需求。

而在基于认知的文化创新设计思维教学工作过程中,创新是设计专业教育永远的主题,由此就能够运用创新作品、新颖作品吸引世人的眼光,长此以往,就能够形成具有特色的设计专业教育工作模式,设计专业教育领域的核心竞争力也会得到提升,从而吸引更多的人学习艺术设计课程,在社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就能够得到持续稳定的创新设计人才资源的支撑,国内的设计团队也会变得更加强大[12]。

(二)增加学生的知识面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产生的强劲推动力之下,各领域的生产工作均已经实现精细化发展,设计领域亦是如此,在这一背景下,设计专业毕业学生的综合要求也变得更加严格,其中之一就是对学生的知识面方面的要求。

而在基于认知的文化创新设计思维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学习最新的设计领域创新知识理论,包含相关的色彩分布、视觉美观和格局构造等等,并且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还能够学习到与设计领域相关的信息技术专业知识理论。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创新教学,将其视为教学工作中必须要执行的任务,贯穿落实到实践教学工作当中,对于领域整体的发展极为重要。

(三)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设计工作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项能力便是想象力,而在传统的设计专业教育过程中,教学理念相对落后,难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实际的基于认知的文化创新设计思维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展示一些新颖的设计作品或者是生动有趣的问题,从而激发出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久而久之,就可以促进设计专业学生的想象力和自主创造能力发展,对于后续的设计专业学习、创新都是比较重要的。

五、结论

本研究针对基于认知的文化创新设计思维教学改革的相关研究和分析,不难看出,设计本身就是思维高度拓展的变现,极具独特性。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设计行业也在不断变化。生活在这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视觉文化下创意产业处于不断更新的发展状态,因此设计思维模式也要不断地转变,与时俱进。所以,在后续的发展过程中需要重视基于认知的文化创新设计思维教学改革工作,并且积极进行对应的落实,从而为社会发展输送更多、更为专业的设计专业人才资源,满足社会发展所需。

参考文献:

[1] 权凤. 教学中巧设中国传统文化激起室内设计专业学生的创新思维浪花[J]. 人间,2016(08):245-246.

[2] 李亦文,薛琳. 有关产品开发设计课程“文化互补式”双语教学模式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考[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9(01):185-188.

[3] 张小慧. 现代插画设计创新思维教学改革与实践——以周秦青铜艺术为例[J]. 设计艺术研究,2021,11(02):114-118.

[4] 徐舒平. 《标志设计》创新思维教学设计研究[J]. 青春岁月,2021(05):155.

[5] 韩鸿友. 文化创意产业下陶艺专业教学中创新性思维的融入[J]. 美与时代(上),2012(07):126-128.

[6] 何闫旭,陈昊,谢海刚,等. 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的创新思维教育[J]. 科技创新导报,2020,17(17):192+194.

[7] 周越,王影. 浅析高校艺术类专业创新创业新思维——以美术类专业(视觉设计)为例[J]. 设计,2018(07):64-65.

[8] 马晓娜. 文化遗产创新展示设计教学研究——基于项目的学习(PBL)模式应用[J]. 艺术科技,2020,33(24):177-178.

[9] 王晓梦,郝永刚,郭佳茵,等. 基于创新思维培养的建筑学专业设计课教学规范研究[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8,20(02):35-39.

[10] 杨立. 创新思维在设计素描教学中的应用[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26):55-56.

[11] 张乐,宗敏. 基于设计思维的美术基础课程创新教学实验研究[J].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9,35(02):79-81.

[12] 冯亮. 如何在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J]. 美术教育研究,2021(18):144-145.

(责任编辑:淳洁)

作者:余杨 王艺遐

文化创新设计论文 篇3:

《文化创新的途径》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第一,知识目标。识记:(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2)继承传统,推陈出新;(3)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4)文化发展需要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理解:(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2)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分析:(1)明确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根本途径;(2)明确文化创新需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第二,能力目标。(1)通过结合现实生活深刻理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根本途径;(2)增强学生进行文化创新的能力和意识。

第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进行文化创新的热情,坚持正确方法,反对错误倾向,铸造中华文化新辉煌。

【教学重、难点】

重点:文化创新的途径。

难点: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在文化创新中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教法与学法】

自主探究式学习、合作探究式学习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新课教学】

环节一:知识衔接,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本节课教学目标。

教师分析本节课在高考中的命题趋势,展示高考命题趋势:

命题立意:知识立意的题目逐步减少,能力立意题目逐步增加;教学目标:考查记忆能力的题目将减少,考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题目将增加;命题形式:选择题相对较多,非选择题一般运用图表、漫画、数字、案例等材料说明如何进行文化创新;高考分值:4分,若非选择题则在10分~12分左右。

环节二:创设情境,新课教学

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板书)

情境一:赵本山的小品曾经是中央电视台每年春节联欢晚会上的压轴节目之一,他以自己特有的赵氏幽默带给人们许多欢乐,人们不自觉地把它当做春晚的一部分,当做一道精美的“年夜菜”,让人们发笑的同时思考社会。可是,2012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上人们没有看到赵本山的身影,引发了人们对赵本山及作品的思考。

设问:赵本山的作品为什么能够赢得全国人民的欢迎?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参与随机点拨。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总结:赵本山的小品之所以能得到大家的欢迎,一方面是因为赵本山本人表演的幽默;另一方面是因为赵本山的小品富有创意,而且这种创意常常来源于平民生活,反映了真实的生活,让人乐在现实生活之中,可见,文化创新要立足于实践。

联系《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中所讲的“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这一知识点,总结概括和升华。

教师归纳升华: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板书)

2.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板书)

第一,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板书)

情境二:(视频)

中央电视台新闻: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艺术设计简介。

设问:(1)上海世博会中国馆艺术设计获得成功的原因。(2)世博会中国馆艺术设计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

师生带着问题欣赏视频资料;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参与点拨。

学生回答:同学一、同学二。

学生总结:文化创新中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教师讲解:一方面,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另一方面,文化创新要体现时代精神,社会实践的发展带来社会生活各领域变化,所以文化创新要体现时代精神,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精神。

教师归纳:面对传统文化,文化创新既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又是“革故鼎新,推陈出新”的过程。(简要板书)

第二,正确面对外来文化(板书)

情境三:(视频)

东方卫视《可凡倾听》栏目采访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创作者之一何占豪,探寻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创作过程。

设问:(1)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成功的原因。(2)《梁祝》的成功给文化创新的启示是什么。

师生带着问题欣赏视频资料。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参与点拨。

学生回答:同学一、同学二。

学生总结: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融合。化交流、借鉴、融合的过程中,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为我所用。

教师讲解:在文化交流、借鉴、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不同文化之间,有差异就难免有矛盾、有竞争,但文化差异不应成为文化交流的障碍,文化竞争并不排斥文化合作。不同民族文化只有平等交流、相互借鉴,才能共同推动世界文化发展。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优秀文化成果的同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因为永葆文化生命力和提升文化竞争力,都需要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我们要跻身于世界文化发展前沿,就必须深深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不断推动中华文化创新。

教师总结:在文化创新中,正确对待外来文化: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简要板书)

3.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板书)

从本节课第二个大问题“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中衍生出第三个大问题“怎样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教师互动提问,按照预设思路,达到得出知识的目标。

教师讲解:文化创新,意味着要正确处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之间的关系。

一味推崇外来文化,否定传统文化的倾向,被称为“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倾向,被称为“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这些都是不利于文化创新的错误倾向,必须予以克服,才能保证文化创新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正确的方法前行。

教师归纳:文化创新坚持正确方向,克服四种错误倾向。(板书)

4.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板书)

结合《文化生活》课本第50页,结合《生活与哲学》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讲解: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完善本节课“文化创新的途径”这一问题的答案。

总结: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环节三:师生齐动,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同学一、同学二。

教师小结:展示本节课授课内容。

师生总结: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历史与现实(正确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东方与西方(正确处理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汇点上,发扬中国民族的优秀文化,汲取世界文化的长处,实现文化创新,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环节四:夯实基础,课堂反馈

基础题:

《东方骄子》第37页:随堂感悟3:对待传统文化;随堂感悟2:对待外来文化;非选择题第104页14:文化创新的途径。

跳一跳,触摸高考:

选择题:

1.(2007年广东文基,12,2分)在处理与外来文化关系时,我们应当求同存异、兼收并蓄,这样做有利于(A)。

① 在和睦关系中交流;

② 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

③ 增强对外来文化的理解;

④ 吸收外来文化的所有成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2009上海单科,21,不定项,3分)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是中国民族音乐与西洋音乐完美结合的典范,50年来一直受到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的喜爱。创作者洋为中用,扬长避短,充分展示了音乐的无穷魅力。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梁祝》的成功表明(C)。

A、艺术创新必须是引进与输出的统一;

B、艺术创新必须是全新的;

C、艺术创新是一个“扬弃”的过程;

D、艺术创新离不开辩证思维。

主观题:(2010年广东文综,37(1),10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扫墓、踏青、折柳、洙浴、吟咪等,体现了清明节缅怀、感恩和亲近自然的文化传统。近年来,网上祭奠、家庭追思、献花遥祭等,为清明祭扫添增了新的表现形式;人文纪念、公祭先烈、文化展览等,为清明文化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文化创新的途径。(10分)

学生解析,教师总结概括规律。

解析:首先明确教材中关于文化创新的途径有哪些,再结合材料分析即可。

参考答案:①立足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清明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发扬传统清明文化中健康有益的内容,去除封建落后的成分;采用节约环保的绿色过节方式,注入体现时代要求的新内容。③博采众长,以我为主。既吸取外来有益文化,又保持我国清明文化的民族特色。④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倾向。

【板书设计】

第一,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

第二,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第三,坚持正确方向,反对错误倾向。

第四,主体:人民群众。

【学习效果评价建议】(课后反馈作业)

基础题:配套练习册。

提升题:(2009年安徽文综卷,第37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历史表明,经济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往往会对经济结构产生“洗牌效应”,为一些产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安徽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近年来,中共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并实施了“建设文化强省”的发展战略,将文化产业作为实现崛起的支柱产业之一,着力培育软实力。2008年以来,全球性金融危机“寒风劲吹”,安徽文化产业却凭借“厚积薄发”的底气,抢抓机遇,逆势而上,成为江淮大地加速崛起的新引擎。

(1)结合材料分析安徽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现实经济意义。(8分)

(2)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说明安徽省的做法是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的。(8分)

(3)请你结合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就怎样推动安徽文化创新提出合理化建议。(12分)

课外社会实践:搜集整理河南豫剧的相关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应如何充分利用河南省厚重的文化资源,实现河南豫剧新时代的新发展。

〔责任编辑:高照〕

作者:刘娜娜

上一篇:农网工程建设论文下一篇:店面营销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