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化馆管理创新

2024-04-24

论文化馆管理创新(精选6篇)

篇1:论文化馆管理创新

文化馆管理制度

为加强文化馆建设,进一步发挥文化馆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高公民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特制定本制度。

文化馆是公益性文化事业机构,是向群众开放、为群众提供文化服务的公共文化场所和广大群众终身教育的课堂,是承担政府公共文化事业、繁荣群众文化的主导性业务单位。文化馆通过开展群众文化工作, 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进行社会审美、德育教育,实现人民群众的文化利益,促进人民群众的全面发展。

文化馆馆长是文化馆的法定代表人,由文化行政部门聘任或任命。文化馆实行馆长负责制。

文化馆实行人员聘用制度、项目管理制度和岗位目标责任制度。文化馆工作人员应当自觉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思想作风正派,遵纪守法,爱岗敬业,热心群众文化事业。

对文化馆工作成绩突出的人员,予以表彰奖励;对有突出贡献者,报请当地政府文化、人事部门,授予荣誉称号或破格晋级晋职。

篇2:论文化馆管理创新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文化馆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文化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作用,保障人公民基本文化权益,根据《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及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文化馆是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设立的、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文化事业机构,包括省、地区(市)、县(市、区)各级群众艺术馆、文化馆和文化中心。

第四条 县级以上地方政府文化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文化馆的建设和监督管理,并督促下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履行文化馆建设和监督管理职责。

第五条 文化部负责全国各级文化馆的监督管理。各级文化行政部门负责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文化馆工作,并对本级文化馆日常工作进行监督和管理。上级文化馆负责对下级文化馆开展业务指导和辅导。

第二章 规划和建设

第五条 文化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分别制定全国各级文化馆建设规划和标准,并对其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条 县级以上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应按照行政区域分级设立文化馆。第四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将文化馆建设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保证文化馆建设用地的需要。各级人民政府应对少数民族地区、边远贫困地区的文化馆建设予以重点扶持。

第五条 文化馆建设的布局和规模,应按照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口数量确定,并符合国家规定的文化馆建设标准。

第六条文化馆的建设选址,应符合交通便利、人口集中、方便群众参与的条件。

文化馆的的选址、设计、功能安排等应征得本级文化行政部门的同意。第七条 文化馆基本功能空间应包括(应与文化馆建设标准一致):多功能厅、展览厅、宣传廊、培训教室、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室、舞蹈(综合)排练厅、资料室、老年人活动室、文艺创作室等,以及管理用房、辅助用房。有条件的应建有小型剧场和室外活动场所。

第八条 文化馆应配置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必需的设备、器材和相关文化资源,并有计划地予以更新、充实。

第九条 文化馆设施和设备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及相关手续,依法管理,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完整和有效使用。

第十条 因城市建设需拆除文化馆或者改变其功能、用途的,应依照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择地重建。本级地方人民政府在作出决定前,应当组织专家论证并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并征得上一级人民政府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同意。

经批准拆除文化馆设施或者改变其功能、用途的,应当重新建设的文化馆设施,应当符合规划要求,一般不得小于原有规模。迁建工作应当坚持先建设后拆除或者建设拆除同时进行的原则。迁建所需的费用包括迁建补偿费用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章职能和服务

第十一条 文化馆主要职能是:

(一)举办各类展览、讲座、培训等,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开展社会教育,提高群众文化素质,促进当地精神文明建设。

(二)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开展流动文化服务;指导群众业余文艺团队建设,辅导和培训群众文艺骨干。

(三)组织并指导群众文艺创作,开展群众文化工作理论研究。

(四)收集、整理、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展示、宣传活动,指导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

(五)建成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开展数字文化信息服务。

(六)指导下一级文化馆(文化站、社区文化中心)工作,为下一级文化馆(文化站、社区文化中心)培训人员,并向下一级文化馆(文化站、社区文化中心)配送文化资源和文化服务。

(七)指导本地区老年文化、老年教育、少儿文化工作;

(八)开展对外民间文化交流。

第十八条 文化馆应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服务规范,并根据其功能、特点向公众开放。应在醒目位置标明服务内容、开放时间和注意事项。

第十九条 文化馆的开放时间应当与当地群众的工作、学习时间适当错开;国家法定节假日和学校寒暑假期间,应当适当延长开放时间。

文化馆的开放时间每天不得少于8小时。第二十条 文化馆应当向公众无偿提供公共文化服务。

文化馆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以外的文化艺术服务的,可以适当收取成本费,但对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应当免费或者优惠。收费项目和标准,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价格行政主管部门核定。

文化馆的设施、设备不得擅自出租;因举办展览、演出、培训等群众文化艺术活动需要出租的,须经同级文化行政部门同意方可出租。

开展文化艺术服务收入和出租收入应用于文化馆设施、设备的维护、管理和事业发展,不得挪作他用。

第二十一条 文化馆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依法配备安全保护措施、人员,保证文化馆设施完好,确保公众安全。文化馆在举行群众文化活动时,应事先做工好安全预案,并采取相应地安全措施。

第四章 人员和经费

第二十二条 县级以上地方文化行政部门应会同政府编制部门、人事部门,依据文化馆性质、工作任务、所在地区经济、文化、人口状况等因素,确定文化馆编制数额,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

第二十三条 文化馆实行馆长负责制。馆长是文化馆的法定代表人,由同级文化行政部门聘任或任命。

文化馆的重大事项应当经馆务会议讨论决定。

第二十四条 文化馆应当配备与其工作职责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文化馆从业人员应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特殊人才经考核后可以破格录用。文化馆的专业技术人员占全馆人员的比例不得少于75%。第二十五条 文化馆实行职业资格制度,文化馆从业人员须通过文化行政部门或者委托的有关部门组织的相应的考试、考核,取得职业资格或岗位培训证书。

从业人员可根据本人的学历条件、任职年限、工作业绩和业务水平等申报考评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其专业技术资格的评审与聘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六条 文化馆实行聘用制和岗位目标管理责任制。建立绩效考核、解聘辞聘等项制度。在岗人员退休或被调离、辞退后,应及时配备相应人员,确保文化馆正常工作不受影响。

第二十七条 各级文化行政部门应建立文化馆队伍定期培训制度,文化馆业务人员应定期参加专业培训和学习。

第二十八条 文化馆的建设、维修、管理资金和日常业务经费以及文化馆承担的群众文化活动的经费,应当列入当地政府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和财政预算,不得随意核减或挪用。中央、省、市级财政可对文化馆设施建设和内容建设予以经费补助。

第二十九条 国家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依法向文化馆捐赠财物,捐赠人可以按照税法的有关规定享受优惠。

第五章 检查和评估

第三十条 文化部每四年开展一次全国文化馆评估定级工作。省级文化行政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定期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文化馆进行评估。对文化馆的评估结果,应予以公示。文化馆建设情况应纳入全国和地区性文化先进单位评选和复查的考核指标体系。

第三十一条 对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文化馆和文化馆从业人员,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有关部门给予奖励。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由文化部负责解释。

第三十三条本办法自 年 月

篇3:论文化馆管理创新

一、建立文化馆组织文化的必要性

组织文化是文化馆长期建设、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管理理论、群体意识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文化馆领导层提倡、上下共同遵守的文化传统和不断革新的一套行为方式, 它体现为文化馆职工的价值观、使命理念和行为规范, 渗透于文化馆的各个方面和全部时空。其核心内容是文化馆价值观、精神、服务理念的培育和职工思想道德风貌的提高。

第一, 组织文化能激发职工的使命感。使命感是全体职工工作的目标和方向, 是文化馆不断发展和前进的动力之源。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职工能更清晰自己的岗位和定位, 更有利于发挥职工的正能量。

第二, 组织文化能加强职工的责任感。通过大量资料和文件宣传责任感的重要性, 向管理人员灌输责任和团队意识, 让文化馆全体职工有共同的归属感。

第三, 组织文化能增强职工团体意识。团体意识是文化馆内部凝聚力形成的重要心理因素, 把文化馆每个职工工作和行为看成是实现文化馆目标的组成部分, 使每一个成员对文化馆成就产生荣誉感, 从而把文化馆看成是自己利益的共同体, 为实现文化馆目标去奋斗, 自觉克服与实现文化馆目标不一致行为。

第四, 组织文化能赋予职工归属感。组织文化的作用是通过对文化馆既定价值观的提炼和传播, 让一群来自不同地方的人共同追求同一个梦想。

第五, 组织文化能实现员工的成就感。文化馆的繁荣昌盛关系到每一个职工的尊严和荣誉, 文化馆繁荣了, 职工们就会引以为豪, 会更积极进取, 在自己的工作岗位和领域, 多做贡献, 多出成绩, 多追求成就感。

建设组织文化对文化馆内部管理是软性而有效的方式, 组织文化建设, 能使文化馆人文素质得以优化, 提高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

二、建立文化馆组织文化应遵循的原则

文化馆与图书馆、博物馆相比, 还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学科体系。目前, 文化馆自身管理、标准化制度建设等的研究都显得薄弱, 而文化馆是中国特有的文化载体, 国外没有相同机构, 也就没有直接以文化馆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成果可供借鉴。

1. 从文化馆的定位出发, 建设组织文化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辑的《现代汉语词典》解释, 文化馆是“为了开展群众文化工作而设立的机构, 是群众进行文娱活动的场所”。文化部2003年起草的《文化馆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规定, “文化馆是各级人民政府设立的公益性文化事业机构, 是承担政府公共文化事业、繁荣我国群众文化的主导性业务单位。”巫志南在《免费开放背景中文化馆功能定位思考》中指出, 公共文化馆体系是我国基层文化建设主渠道, 具有组织指导、传承创新、基层培训、创造指导、系统管理、综合平台功能。可见, 文化馆既是公共文化服务机构, 又是公众文化艺术活动场所。基于此定位, 文化馆适合建设富含中国古典哲学的组织文化, 即个人与组织互有长期承诺, 个人对组织有认同感, 组织成员之间具有相互依存的意识, 强调集体而非个体的首创性, 组织的上层应有示范教育作用。

2. 针对文化馆存在的问题, 建设组织文化

文化馆是政府设立的公益性文化机构, 作为文化艺术的载体和传播者, 应履行好文化艺术教育职能, 发挥好群众文化主阵地优势。

彭泽明在《中国文化馆 (站) 发展之路》中指出, 文化馆目前主要矛盾为:新发展理念有待提升、全面履行职能有待强化、公共服务能力有待提高、队伍整体建设和制度建设有待加强。文化馆应建设注重规划和标准的组织文化, 特点是面向外部, 追求革新, 有明确目标, 责任心强, 内部沟通良好。应在明确定位和分析存在问题基础上, 建设既富含中国古典哲学思想, 又运用西式标准的组织文化, 以更有效且良性地实现文化馆内部管理, 激发文化馆人才队伍积极性, 使职工自觉以文化馆既定标准要求自己,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三、建设“中国理念, 西方标准”的组织文化

文化馆建设的组织文化应融合中国人性化管理和西方理性化管理, 即“中国理念, 西方标准”, 理念上富含中国传统哲学思想, 而标准上则以西方标准为准。

1. 和而不同, 和则多力

和而不同, 就是既讲原则又讲团结, 是在对立统一基础上的和谐, 也是求同存异。以上下级为例, 就是对上下级不同看法进行协调。上级说可行的, 其中有不可行之处, 下级指出来以使想法更完备。上级说不可行的, 其中有合理之处, 下级就应看到其合理之处, 这样才能达到平稳和谐状况。

和则多力, 《荀子·王制》有云:“和则一, 一则多力, 多力则强, 强则胜物。”大意是和衷共济就能团结一致, 团结一致可增强力量, 使组织强盛, 战胜万物。现代美国管理哲学家芙丽特指出, 处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 主要有支配控制、妥协退让和融合统一。支配控制是最简单的方法, 但从长远看并不成功。妥协退让, 是双方各退一步, 但事实上都并非出自真心, 因为毕竟意味着放弃某些东西。而融合统一的方法可使双方愿望都得以实现, 没有一方被迫做出牺牲。而文化馆建设组织文化的目的之一正是加强职工之间的团结和目标一致。

2. 权变创新

《孙子兵法》强调:“三军之众, 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 奇正是也。”意思是要想无往不胜, 只有运用奇正相生, 即常则和变则交互使用的办法。“不创新, 则灭亡”, 领导组织方法有多种, 不同过程、时代和文化背景下都有差异。现代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明确了群众文化事业发展方向, 然而技术、理念随着时间发展, 文化馆也必须建立创新的组织文化, 才能履行好文化艺术教育职能, 发挥好群众文化主阵地优势, 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亲和力, 得到政府和老百姓普遍认可。

3. 沟通和激励

《孙子兵法》要求将帅对士兵的领导方法包含情感沟通和赏功罚过两方面。孙子认为, 要让士卒英勇善战, 将帅就必须关心士卒, 让士卒亲近服从, 赏罚才能达到预期效果。此外, 他主张赏罚要及时, 可使受惩罚的下属严格执行制度, 也可给绩效突出的下属破格奖赏, 以激励他们的工作热情。文化馆组织文化建设上, 要提高职工工作积极性, 发挥其潜力和作用, 以完成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服务的任务和目标。

4. 组织和制度

文化馆要遵循制度的组织文化, 就是培育职工的价值观、使命理念和行为规范, 使文化馆人文素质得以优化。

建设组织文化的本质是管理, 而管理的实施, 需要制度的保证和各级组织的贯彻配合。文化馆职工之间的情感沟通固然重要, 但如果不遵守制度, 肯定会混乱不堪, 更不用谈对外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按组织分级原则, 上下级之间的职权线划分越清楚, 制度越完善, 组织内部的沟通就越有效。因此, 建设制度文化, 有利于提高文化馆的工作效能, 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能力。

5. 教育以进化

当今的管理实践从红海战略到蓝海战略, 就是从单纯的竞争模式向合作共赢模式转变, 充分体现共同进化的原理。文化馆的上层建筑要创造环境并带领普通职工共同进化, 使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一致, 让一群来自不同地方的人共同追求同一个梦想, 才能真正调动全体职工积极性和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共同进化最主要的途径是建立教育型组织文化, 持之以恒地对职工进行教育。主要通过会议和系统化培训, 将共同理念灌输在职工身上, 让职工自觉克服与实现文化馆目标不一致行为, 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服务而努力。

建设“中国理念, 西方标准”的组织文化, 既符合文化馆是事业单位的性质, 又能使文化馆绝大部分职工接受中国哲学思维熏陶, 学习西方工作理论, 有利于文化馆在群文工作中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亲和力, 发挥群众文化宣传主阵地优势。

四、结语

提倡建设文化馆内部组织文化的目的是加强文化馆的内部管理, 其根本是更好地为群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中国理念, 西方标准”, 从文化馆自身出发, 提升文化馆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 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文化服务需求。

摘要:本文总结分析了文化馆的定位和存在问题, 明确了建设文化馆组织文化的方向是“中国理念, 西方标准”。

关键词:文化馆管理,组织文化,中国理念,西方标准

参考文献

[1]白雪华.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制度设计研究工作概述[R]//中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 (2012)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2年.

[2]王珊珊.全国基层文化队伍培训工作概述[R]//中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 (2012)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2.

[3]毛少莹, 袁园.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及其发展趋势[R]//中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 (2012)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2.

[4]李国新.日本的公民馆及其基本制度[R]//中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 (2012)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2.

[5]杨庆红.北美公益性文化设施及服务考察报告[R]//中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 (2012)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2.

[6]任珺, 李奇.发达国家公共文化部门绩效评估经验及发展趋势[R]//中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 (2012)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2.

[7]彭泽明.中国文化馆 (站) 发展之路[M].重庆:重庆出版社, 2012.

[8]段淳林, 程宇宏, 晁罡.中国管理哲学与现代企业管理[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 2006.

[9]斯蒂芬·P·罗宾斯.组织行为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7.

篇4:论文化馆管理创新

关键词:文化馆+ 文化 品牌 创新模式 科技

2015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对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出全面部署,对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文化馆作为开展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要阵地,事业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要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整合、联合、融合一切适应时代的有利因素,提升效能,服务群众,以“文化馆+”思维去适应“现代”是最有效的途径。

一、文化馆+“文化”

(一)与地域文化的融合。地域文化是指一个地域内文化的总和,不同的地域风格,不同的民族背景,不同的历史传统,熔铸出不同品格的地域文化。地域文化与群众文化有着密切关系。一方面,地域文化来自于本地区的历史积淀和文化认同,它为群众文化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养分。尊重地域文化,把它作为群众文化的重要内涵,这既是对历史上已经形成的深厚地域文化的自觉传承,又是对更高文化发展目标的支撑,应该说,这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另一方面,文化是所有艺术之根,是母体、是本元。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国是有着五千年灿烂文明的大国,幅员辽阔,56个民族都拥有各自鲜明独特深厚的文化。通过对不同特色的地域文化的认真挖掘,开发利用,能使群众文化充满生机和活力。文化馆是开展群众文化工作的主阵地,也是培育地方特色文化的主体,正确处理好群众文化与地域文化的关系非常重要。要坚持“以人为本”,竭力挖掘地域文化资源,突出群众文化的地域特征、时代主题和群众的精神风貌,进一步丰富拓展地域文化的内涵和外延,使文化馆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真正成为提升人民群众艺术审美情趣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同时,差异性本身又会增强互相之间的欣赏和吸引力,研究、发展的可能性也会变得更大。

(二)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一个区域的群众文化是代表着这个区域文化的整体特征,同时文化艺术的发展要有不竭的生命力,就不能拘泥于一种方式或者一个环境下的发展,应该尽可能探求多形式、大空间的发展。群众文化亦如是。文化馆工作的实践告诉我们,往往群众文化工作在本地区发展到某一阶段时,即便它已经逐渐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自身价值,如果不能逐渐地向外发展、传播和交流,就会遇到“瓶颈”。诚然,文化馆的主要职能是“全民艺术普及”,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但“基本”并不意味着“低端”。文化馆在提供普及型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外,还应为全社会提供提高型的高端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这就要求文化馆在开展群众文化工作中讲求更高的文化品位和艺术高度。“高度”何来?在全球一体化,多元文化相互碰撞的新形势下,想要冲破原来固有的空间,势必要在全球化语境中来探讨考量群众文化艺术发展的路径,以更广阔的视野去审视我们现有的成果。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的“新文明观”,这让我们更深刻地意识到“本土化”不是狭隘的地域观念,更不是族群的对立,而是放眼国际,展望未来。对于文化馆来说,就是要以国际视野来发展群众文化。这与之前提到的与地域文化的融合并不矛盾。相反的,文化馆如果能更好地让地域群众文化活动“走出去”,把国外的优秀文化成果“引进来”,让群众文化以鲜明的地域特色与世界对话,无疑将更有利于带着最深沉精神追求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这应该就是对人类文明和谐发展、共同繁荣的历史规律以及人类建造美好“地球村”愿景的最好诠释。

二、文化馆+“品牌”

(一)强化品牌活动建设。如果说群众文化活动是文化馆工作的“龙头”,舞活了“龙头”,“龙身”自然会全身全力跟着舞动,那么品牌活动则是“龙头”上的“龙珠”,龙珠熠熠生辉,才能飞龙乘云。打造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活动品牌,是群众文化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品牌越强,号召力越大,影响力越广,文化馆要有效提升群众文化活动的供给水平,提高群众文化工作效能,让群众认可你,跟随你,就必须准确把握社会文化生活的新特点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用心、用情、用智慧更好地挖掘、整合群众文化资源,策划打造一批新颖独特、生动有趣,立得住、独具魅力的群文特色品牌。要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文化民生,提高普惠程度,把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农民工、社会低收入者等特殊群体作为重要服务对象,品牌活动量身定做、“私人订制”、精准服务。要坚持城市与农村群众文化统筹发展,大力实施城乡文化互动互助工程,努力把城市的文化人才、技术、资金、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与农村的文化资源、文化市场等方面的优势结合起来,凝聚合力。要促进城市群众文化品牌活动多下乡、常下乡,农村群众品牌活动多进城、常进城,逐步消除城乡差别,实现服务均等化,让文化的阳光普照大众,植根心底。此外,还要注重积极探索建立第三方评价机制,进一步增强群众文化服务评价的客观性和科学性,不断促进供需双方的良性互动,做大做强文化馆品牌。

(二)注重艺术精品创作。优秀精神文化产品反映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创造能力,是衡量和检验文化改革发展成效的根本标准,是一个国家的文化品牌。对于文化馆而言,群众文艺创作是反映体现文化馆工作水准和检验艺术成果的重要内容,只有好的作品才能吸引、引导、启迪群众。因此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工作的中心环节,打造文化馆群众文化创作品牌,这是文化馆事业发展的基础。习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优秀作品并不拘于一格、不形于一态、不定于一尊,只要有正能量、有感染力,能够温润心灵、启迪心智,传得开、留得下,为人民群众所喜爱,这就是优秀作品。因而,文化馆群众文化创作必须坚持以社会效益为首,聚焦“中国梦”时代主题。把价值取向、艺术水准、受众反应、社会影响等综合因素作为评判群众文化产品的主要指标。通过进行全链条式跟踪指导,层层把关,不断加大群众文化精品创作生产的组织化程度,通过建立基层联系点等方式,引导群众文化工作者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发扬“工匠精神”,长期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潜心打磨推敲,创作出更多反映时代精神、体现地域特色、既“养眼”又“养心”、真正滋润心灵,深受群众欢迎的群众文化艺术精品。通过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进入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文化活动、文化消费过程中,引导人民群众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并不断转化为社会的群体意识和人们的自觉行动,促进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篇5:文化馆活动管理系统

文化活动管理系统是为文化馆活动组织者提供活动申请、发布、组织、开展、总结,场馆租赁、预约,为群众提供活动推送、报名、参与、评价、互动等一整套流程的综合服务管理平台,解决目前文化馆活动内容单

一、信息发布滞后、馆内部门协作效率低下等问题,实现活动内容取于群众、馆内设施服务群众,提升市民文化活动参与热情,提高地区文化教育水平。

会员入驻:系统提供多种角色机构入驻功能,可以实现各级文化单位及社会机构会员入驻、文化服务内容多级部门共享联动、标准化接口可以对接国家信息化平台。同时可实现文化资讯、文化活动、资源欣赏、培训、信息发布系统模块化部署,应用深度融合、统筹调度、形成统一对外服务窗口。

场馆管理:文化馆或单位可以将所有可预约活动室(剧场、展厅、教室、排练厅等)的图片介绍、可预约时段等信息发布到平台上,供团体进行活动场地预订。活动申请:活动承办单位依据上级活动计划进行活动申请,针对上级策划的巡演活动,申请到本区域进行演出。

活动发布:活动组织者根据要求发布文化艺术活动申请,待上级部门审批后,通过管理系统推送到软件前台显示,市民可通过文化馆自助终端、手机微信、PC终端等接收到活动开展信息。

活动参与:市民通过文化馆自助终端、手机微信、文化管理系统等获取活动开展信息后,即可报名参与,用户可通过线上服务系统(WEB、微信、APP)轻松完成活动、场馆等资源的预约,也可到文化馆人工服务窗口完成报名。签到、评价:用户到达活动现场后可使用手机扫描活动室内提供的签到二维码或手动输入签到码进行活动签到,无需人工干预,智能快捷。活动结束后可对活动进行在线评价,文化活动提供单位通过统计、收集用户评价,不断改进服务工作。活动回顾:活动结束后,用户可以通过活动中心的观看回顾或者回顾中心找到对应的活动,查看活动过程的图片、视频短片等,方便用户回味活动细节,便于提升个人活动参与感。

统计分析:可统计馆内、区域内所有活动计划数量、开展、参与、评价情况、各类型活动用户群体情况等,通过数据分析形成区域群体分类,便于将不同的文化服务内容精确地推送给不同需求的用户,提高文化资源有效转化率。

篇6:文化馆站服务与管理

王全吉

第一章 文化馆站公共文化服务概述

[学习目标与要求]

第一节 文化馆站公共文化服务的概念与意义

第二节 文化馆站公共文化服务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第三节 文化馆站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与方法

第四节 文化馆站公共文化服务的总体目标

[本章小结]

[练习与思考]

第二章 文化馆站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开放服务

[学习目标与要求]

第一节

文化馆站公共空间设施的概念

第二节

文化馆站公共空间设施免费开放服务内容

第三节

文化馆站公共空间设施的功能设置与环境设计

第四节

文化馆站公共空间设施免费开放服务的宣传推广

第五节

文化馆站公共空间设施免费开放服务的安全措施

[本章小结]

[练习与思考]

第三章 文化馆站普及性文化艺术辅导培训服务

[学习目标与要求]

第一节 文化馆站普及性文化艺术辅导培训

第二节 文化馆站普及性文化艺术公益讲座

第三节 文化馆站面向文艺骨干的业务辅导

第四节 文化馆站群众文艺团队的培训指导

[本章小结]

[练习与思考]

第四章 文化馆站时政法制科普教育服务

[学习目标与要求]

第一节 文化馆站时政宣传服务

第二节 文化馆站法制宣传服务

第三节 文化馆站科普宣传服务

[本章小结]

[练习与思考]

第五章 文化馆站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

[学习目标与要求]

第一节 文化馆站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的类型及其特点

第二节 文化馆站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的基本程序

第三节 文化馆站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的策划创意

第四节 文化馆站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实施

第五节 文化馆站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的安全措施

[本章小结]

[练习与思考]

第六章 文化馆站群众文艺创作指导

[学习目标与要求]

第一节 文化馆站群众文艺创作指导的类型及其特征

第二节 文化馆站群众文艺创作指导的主要形式

第三节 文化馆站群众文艺创作指导的基本方法

[本章小结]

[练习与思考]

第七章 文化馆站数字文化信息服务

[学习目标与要求]

第一节 文化馆站数字化服务的概念与特点

第二节 文化馆站数字化服务的内容

第三节 文化馆站网站的网页设计与栏目设置

第四节 文化馆站网站的信息更新与网站推广

[本章小结]

[练习与思考]

第八章 综合文化站其他基本文化服务

[学习目标与要求]

第一节 图书室读者服务

第二节 体育健身服务

第三节 青少年校外活动服务

第四节 乡镇电影放映服务

第五节 乡镇文物保护管理

第六节 乡镇文化市场管理

[本章小结]

[练习与思考]

第九章 文化馆站的服务创新

[学习目标与要求]

第一节 文化馆站文化服务创新概念

第二节 文化馆站文化服务创新类型

第三节 文化馆站文化服务创新方法

第四节 文化馆站文化服务特色形成

第五节 文化馆站文化服务品牌建设

[本章小结]

[练习与思考]

第十章 文化馆站组织管理

[学习目标与要求]

第一节 文化馆站管理与管理者

第二节 文化馆站组织构架

第三节 文化馆站人员管理

第四节 文化馆站计划目标管理

第五节 文化馆站内部规章制度

[本章小结]

[练习与思考]

第十一章 文化馆站后勤管理

[学习目标与要求]

第一节 文化馆站财务管理

第二节 文化馆站设备管理

第三节 文化馆站艺档管理

第四节 文化馆站网站管理

[本章小结]

[练习与思考]

第十二 文化馆站的评估定级

[学习目标与要求]

第一节 文化馆站评估定级概述

第二节 文化馆站评估定级标准

第三节 文化馆站评估定级程序

第四节 文化馆站参与评估定级的具体事项

[本章小结]

上一篇:税种介绍下一篇:施工安全度汛方案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