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创业教育论文

2022-04-16

【摘要】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不再仅仅是针对艺术设计专业领域知识结构的传授,目前正在逐步转向实践与创新创业、培养综合性实践应用型高素质人才方向上。本文针对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教育,探析了以服务地方为主旨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实践与创业教育模式改革,对于当前艺术设计专业进行教育模式改革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实践创业教育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实践创业教育论文 篇1:

导师制学生社会兼职管理模式的高职实践型创业教育新路径探析

[摘要]高职实践型创业教育作为发展的新思路,为高职应用型、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新的方法,而导师制学生社会兼职管理则能附之以更有效的实施载体,弥补高职实践型创业教育的现有缺陷。基于这样的认识,文章紧密结合高职院校的特点,从主体、客体、教育形式等方面阐述其组织体制,并创设了学期制的培养进程,从而切实描述了导师制学生社会兼职管理模式的运行流程。

[关键词]实践型创业教育导师制学生社会兼职

[作者简介]潘建林(1982- ),男,浙江武义人,义乌工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浙江义乌322000)

[课题项目]本文系2008年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职实践教学新路径——学生社会兼职管理模式研究”的部分研究成果。(课题编号:SCG251)

一、引言:困境——高职实践型创业教育与学生社会兼职相脱离

(一)困境一:高职实践型创业教育缺乏更为有效的路径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机构,其实践性教育内涵尤为突出,而作为21世纪大学生的“第三本护照”的创业能力培养则越来越受到许多大学的重视。高职院校因其自身的学生培养定位、教育目标、教育体制,使得其实践型的创业教育具有优势。实践型创业教育是在常规创业教育基础上,突出实践活动中创业能力的培养,即它是一种能充分运用实践平台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创业精神的综合培养模式。目前,高职采取的实践型创业教育路径主要有创业计划大赛、创业理论课程设置、专业实习、创业计划大赛、学生科研、校企联合创办实体、自主创业、学生自我社会兼职等七种方法。这七种创业教育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高职实践型创业教育的发展,但都存在不足。正因如此,高职院校需要寻求新的更为有效的实践型创业教育路径,以培养面向市场的创业型人才。

(二)困境二:高职学生自发型社会兼职问题重重

高职作为以技术型、服务型为主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机构,其学生实践能力锻炼相对突出,特别是在区域产业优势明显的经济环境中,学生自发型社会兼职就成为一种最为普遍的实践形式。虽然学生社会兼职作为个体化强、适应面广的实践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学生社会化进程,但是其存在的问题也不可忽视:一是盲目、散乱,即缺乏目标导向;二是重复性明显,即所从事工作具有重复性;三是专业对口性不强;四是管理体系混乱,特别是指导体系缺乏;五是短期偏好明显,没有考虑长远职业规划,如自主创业;六是工作技能层次较低,可替代性强。这些问题一直都没有有效的措施来加以解决,从而使学生自发的社会兼职面临很多延伸问题。

二、导师制学生社会兼职管理作为高职实践型创业教育载体的重要性

从上文可以看出,当前高职院校面临着两个困境:一方面,创业教育缺乏更为有效的实践载体,特别是个体化创业教育路径缺失;另一方面,多元化、个体化的学生自发型社会兼职又因为缺乏体系和教师指导呈现低层次的混乱状态。面对这一困境,高职院校可以采取导师制学生社会兼职管理体制,以理顺实践型创业教育与学生社会兼职的关系。导师制学生社会兼职管理作为高职实践型创业教育载体,是指按照学生专业,根据创业能力结构要素,依据学校师生比来配备相应学生社会兼职指导老师,在学生三年求学中给予阶梯式、学期化、专业对口的个体化社会兼职指导,使学生在个体化的社会兼职中形成创业能力的立体结构,促使学生在校创业及毕业后创业。它是研究生、博士生导师制教育体制的变迁,但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侧重于实践创业能力的培养,后者侧重于科学研究教育。相比于当前高职实践型创业教育的其他路径,这种新型学生指导体制具有一定优势。具体分析对比如下图:

从上表可以看出,导师制学生社会兼职管理能较好地满足高职实践型创业教育的基本要求。首先,由于该指导模式延续了社会兼职的个体性、差异性特点,而创业从本质上讲也是一种个体行为或者小群体行为,所以它能较好地满足学生今后的创业实践;其次,导师制学生社会兼职管理的主要依附空间是社会,而创业的空间也必然是社会,所以能给予学生完全真实的环境演练;第三,导师制学生社会兼职管理可基本适用于所有学生,对参与学生的家庭背景、知识、能力等没有过多的限制,从而扩大了创业教育的适用面;第四,导师制学生社会兼职管理是在保持社会兼职个体性的同时,配备导师予以创业指导,如三年兼职规划、技能分解、理念提升等,从而能给予学生针对性强的综合型创业教育;第五,导师制学生社会兼职管理是一种低成本、高收益的教育行为,因为社会兼职成本基本由学生自行承担,而其收益则包括学生兼职报酬及创业能力演练、学校多元化创业实践基地建设等多方面。正因如此,这种主要依靠学生社会体验,同时又附之以强有力的导师指导的创业培养模式具有相对优势。

三、高职实践型创业教育新路径——导师制学生社会兼职管理模式分析

(一)导师制学生社会兼职管理的组织体制

1.主体分析。导师制学生社会兼职管理作为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能力培养模式,存有两大必要主体。(1)指导主体——导师。根据高职教育的特殊性,导师性质、构成与硕博士导师存在很大不同:从性质上讲,它类似于实践课的指导老师;从构成上来讲,它可以结合高职院校的班主任设置做出适当调整,甚至两者可以完全一致。一般情况下,所有教师都可充当导师,没有硕博导师制中严格的淘汰或筛选制度,但对于教师专业要进行分类,并对教师进行有关创业课程的培训。(2)实践主体——学生。一般情况下,高职院校结合现有班级进行分组即可。

2.客体分析。导师制学生社会兼职管理的客体是学生社会兼职活动。这里所谈的社会兼职是指非毕业学生在业余时间以相对独立的经济个体参与社会的有偿劳动。与创业活动较为相关的活动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间歇性的基本业务工作(如传单发放、季节性服务员等,这是学生社会兼职最为常见的形式);固定或短期的信息收集工作(如问卷调查、行业分析等);企业内部岗位顶替(这一般适用于专业对口性明显的学生);企业项目运作(如商业策划、市场开发等);小型经济主体的管理工作。这些活动的突出特点就是其商业性强,且与创业素质培养息息相关。

3.指导形式。导师制学生社会兼职管理作为高职实践型创业教育的新路径,其性质不同于一般的学校教育,带有一定的企业培训性质。通常可采取的指导形式有以下几种方式:(1)常规授课,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社会兼职的兴趣,并对社会兼职期间的法律等问题进行培训,这种教育形式主要应用于起始阶段;(2)任务书,导师将根据三年社会兼职规划,给予学生以任务书,定期(基本以每学期为一周期)监督其完成情况;(3)座谈沙龙,导师定期、不定期与学生个体或群体座谈,分析问题,给予建议;(4)专业培训,导师可以通过类似于企业培训的方式就问卷统计、商业策划等理论课堂外的专业技能开展培训;(5)项目教学,导师要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自己或他人申报的项目,特别是横向课题,这不仅加强了导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还能给予学生真实的项目体验;(6)学期考核,学生社会兼职考核内容可包含任务书完成程度、薪酬、能力提升、用人单位的反馈等,同时,考核可与学生奖学金、实训成绩等相结合,从而做好学生社会兼职过程的反馈监督。

(二)导师制学生社会兼职管理的进程描述

导师制学生社会兼职管理与当前学生自发型社会兼职的最大不同就是导师分阶段、学期制的系统指导,其进程可用20页表来描述。

上表是结合学生能力培养规律及创业素质三层次要求(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能力)而设置的一般进程描述,类似于创业能力模块的阶段学习。具体描述如下。(1)大一第一学期,主要是配备导师,讲授创业与学生社会兼职呈正相关性理念,并结合区域产业进行行业分析,以便做好行业调查准备。(2)大一第二学期,引导学生进一步开展行业分析,并督促学生积极参与业务类的社会兼职,其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方面,行业分析将给予学生业务类社会兼职提供指导;另一方面,基本业务类的社会兼职虽进入门槛低,但却能锻炼学生勇气、责任、毅力等创业意识和人际沟通、表达等创业能力;第三,它促使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给予学生强烈的生存体验,为今后的社会兼职提供心理与生理准备。(3)第一学年暑假,主要指导学生参与针对个体企业的市场调查,这一社会兼职将在基本业务的基础上,融入更多市场资源分析及未来市场预测,而这在创业能力中至关重要。(4)大二第一学期,要积极促使学生进行专业对口的企业内部顶岗兼职,虽然寻找这样的岗位具有一定困难,但它是学生了解企业内部关系、生产运作流程等环节的有效方法,而这也是今后创业中不可缺少的能力模块。(5)大二第二学期,要指导学生进入可行性较强的小型经济主体从事管理工作,如个体工商企业的团队建设、日常管理等简要管理工作,从而很好地锻炼学生领导及管理能力。(6)第二学年暑假,要按照学生特点组成项目小组,寻找企业的市场开发项目,完成市场调查、预测、策划、产品开发、管理等一系列经济活动,锻炼成员项目开展、团队合作、环境分析、产品管理等综合市场运作能力,进一步完善学生创业能力和创业团队建设。(7)大三则主要在实习基础上完成毕业设计,对创业能力结构进行评价,并做好创业准备。从整个进程描述中,可以看出导师制学生社会兼职管理是一个由宏观到微观、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技能训练到综合创业能力模块的培养过程。

四、完善高职导师制学生社会兼职管理的配套措施

(一)加强创业课程教育,完善创业技能三层次分解

导师制学生社会兼职管理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因而,创业课程的理论教学也是不可或缺的。其理论教学应主要涉及创业基本过程、创业素质结构等方面。而创业内容设计的前提就是要对创业技能进行分解,其中三层次分解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第一层次是直接根据创业理论要求来分解各技能模块,如当前比较普遍的一种观点是将创业技能分解为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技能等模块;第二层次是在前者基础上,将分解后的技能和与之相对应的经济活动对接,促使技能分解进一步深化;第三层次则在相对应的经济活动中直接分解出与学生相适宜的社会兼职类型,达到培养创业能力与学生兼职的对接。

(二)健全兼职学生管理体制

导师制学生社会兼职管理作为一种新型兼职管理模式,其潜在问题是兼职学生的管理问题。为此,高职院校可有选择性地采取如下措施:一是学校与学生间契约明朗化,即通过协议形式规定学生兼职期间双方的权利义务,最大限度地保障学生权益并约束其行为;二是建立详细的学生兼职档案,即要建立学生兼职登记、变更档案,其内容包括学生基本信息、兼职单位基本信息等,以掌握学生社会活动;三是建立导师指导记录及学生兼职记录制度;四是创建学生兼职的评价机制并纳入学期考核,即导师要从兼职单位、学生自身、导师等多角度考核学生社会兼职,并做出评价,最终纳入学生学期、学年考核。

(三)创设导师的长效激励机制

导师是该模式的积极推动者和牵引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主观努力程度将直接影响该模式的运作效果,因此,寻求有效的导师激励机制是重要保障。为此,高职院校可采取物质与精神双因素激励方式来提高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从物质制度角度分析,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可按照指导学生人数折算工作量;二是根据导师开课情况折算课时;三是根据所指导学生的兼职、创业情况设定奖金激励;四是可将教师指导实绩作为职称晋升等个人发展的考核要素。从精神激励角度分析,主要可采取“优秀指导老师”评选、“先进工作者”等荣誉评比来促使教师参与学生社会兼职。

当然,导师制学生社会兼职管理作为高职实践型创业教育的新尝试,需要高职院校在常规教学、人事管理、实训安排等各方面做出相应调整,但这种对接学生社会兼职与创业教育的新路径将赋予高职实践型创业教育新的“色彩”。

[参考文献]

[1]陈加林,范登峰.“实践型”创业教育模式初探[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08(1):29-32.

[2]唐晓鸣,蒲昌伟.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之我见[J].社科纵横,2008(7):128-133.

[3]王雅丽.试论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与职业指导的有机结合[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136-139.

[4]杜海东,朱立伟.创业教育理念和模式选择的新视角:顾客需求与目标市场[J].科技创业月刊,2008(3):34-35.

[5]陈林杰.高职大学生创业教育路径研究[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81-84.

[6]王凯风.浅析高校学生兼职与创业行为的规范与引导——兼论此类行为对专业技能培养的促进作用[J].科技信息,2007(25):28.

[7]米霞.对高等院校学生兼职状况的思考[J].前沿,2004(9):80-82.

作者:潘建林

实践创业教育论文 篇2:

以服务地方为主旨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实践与创业教育模式改革

【摘要】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不再仅仅是针对艺术设计专业领域知识结构的传授,目前正在逐步转向实践与创新创业、培养综合性实践应用型高素质人才方向上。本文针对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教育,探析了以服务地方为主旨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实践与创业教育模式改革,对于当前艺术设计专业进行教育模式改革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关键词】艺术设计 服务地方 专业人才 教育模式改革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才市场上对于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质量越来越高,不再局限于专业艺术设计知识内容的掌握,对于创新创业和实践应用能力要求较高。艺术设计具有实用性、创新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并且艺术设计与市场需求紧密相连,在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上重视地方发展,以服务地方为主旨是当前进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教育模式改革的必然途徑。

一、结合地方人才需求,培养专业人才

充分了解地方发展特色,挖掘本地人才需求,是当前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重要特色。在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上,以地方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需求为导向,进行课程设置和实践专业调整,促使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与当前地方的人才需求保持高度一致。我国社会经济正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艺术设计产业正在不断发展,对于这方面的人才需求量也在不断扩大。高校是培养专业艺术设计人才的主要场所,但是由于学校的课程设置与市场的人才需求难以较好匹配,导致大部分的学生毕业之后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严重制约了学生的正常发展。因此,结合地方市场的人才需求,设置合理的专业课程,培养专业的艺术设计人才至关重要。

根据不同的地域环境设置相应的课程尤为重要。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上,首先充分了解地方对于人才需求的具体要求,比如沿海地区电商较为发达,对于专业的电商设计人才需求较大,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加大对于电商设计的内容传授。其次,根据不同的地方特色进行有针对性的课程设置,充分发挥本地的文化特色,比如某些矿业较为发达的地区,加强对于环境设计、园林设计人才的培养。最后,重视地方文化特色与艺术设计教育的结合,充分结合本地特有的文化特点和艺术设计的专业知识,更好地保障学习效果。

二、加强校地合作制度,构建合作机制

在艺术设计人才培养上,高校应该加强与地方发展的联系,构建校地合作的长效机制,提升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并且加深地方与高校的合作,有利于增强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实践与创业能力的提升。艺术设计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通过校地合作的长效机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学生技能训练与岗位需求一致的要求,满足专业设置和地方企业发展需求一致的要求,满足学校培养目标和市场人才需求一致的要求。

通过校地合作的长效机制,高校能够根据本地对于艺术设计人才的发展需求设置相应的课程,培养专业的人才。充分吸收和利用本地的优秀文化和风俗,将其转化为科研成果,从而可以转化为教学课程。建立校地合作,学生能够根据本地方特色进行专业设计,充分把地方特色和艺术设计专业理念相结合,能够加强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建立校地合作,高校能够把地方发展的问题的特点进行研究,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三、重视实践能力培养,强化应用教学

艺术设计是一门专业性和实践性要求较高的专业,在专业人才的培养上要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强化应用教学。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当前对于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过于重视理论教学,相对忽视实践教学,导致学生在实际工作中会出现无所适从的现象。甚至当前很多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会选择在课外报辅导班,提升自己的专业设计水平。重视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强化应用教学势在必行。

重视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强化应用教学主要从以下几点出发。首先,课程设置上重视实践教学。过于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是当前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重要弊端,加大对于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是进行艺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步骤,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实际设计运用水平和能力。其次,建立实践教学基地。艺术设计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实践性,建立实践教学基地能够引导学生把知识理论充分运用到实践工作中。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迅速找到自身学习的不足和需要提升的地方,从而进行更好的自我修正,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最后,鼓励学生实习实训。实习实训是学生走上社会工作岗位的第一步,通过实习实训能够清楚了解企业进行艺术设计的整个流程,加深自身职业技能素养。并且,在实习实训中学生能够实际操作进行设计,把自己掌握的知识内容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从而完成自己的作品,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工作能力。

综上所述,结合地方人才需求、培养专业人才,加强校地合作制度、构建合作机制,重视实践能力培养、强化应用教学在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实践与创业教育模式改革上发挥着十分重大的作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还需要进行不断探索与研究,深入探究以地方服务为主旨下,培养专业的,具有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艺术设计人才,从而更好地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张雅莉.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2

[2]陈茹.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

作者简介:

戴菲( 1979.8-),女,汉族,湖北武汉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环境及建筑装饰教学、室内外环境设计、室内装饰及建筑照明的各种设计。

作者:戴菲

实践创业教育论文 篇3:

如何让社会实践成为创业教育课发挥作用的重要途径

摘 要:创业教育在中职学校政治课教学中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如何真正发挥其重要性,使每一名中专毕业生都能成为创业者,需要学校搭建一个平台,这个平台就是社会实践,将创业教育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让社会实践成为创业教育课发挥作用的重要途径,真正让学生得到锻炼和提高。

关键词:社会实践;创业教育;重要途径

中等职业教育已经走过了30多个春秋,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独立的教育体系,越来越显示出中等职业教育对人才培养以及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创业能力。作为中职学校,政治课教学中开设创业教育这门课程就是为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一门重要课程。但我们都知道,创业教育作为一门课程只是近一段时间兴起的,无论是理论阐述还是实践结合都不尽善尽美,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和丰富。但这只是其作为课程的一面,而其最重要的目的是如何让它在学校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发挥其重要性,让这门学科得以迅速、健康的发展。笔者认为必须提高全社会对创业教育的认识和重视,必须将创业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有效地结合起来,让社会实践成为创业教育课发挥作用的重要途径。

一、创业教育的内涵

如何让社会实践成为创业教育课发挥作用的重要途径?首要之处在于必须知道什么是创业教育。所谓创业教育是指以开发提高青少年的创业基本素质,培养具有开创个性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其目的是培养开创个性的社会主义的接班人,主要目标和任务是提高和开发青少年的创业基本素质。与传统就业教育相比,它不是直接帮助学生寻找工作岗位,而是重在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教给学生寻找或创造工作岗位的方法。

(一)创业教育的内容

创业教育的内容包括许多方面,但就对中职学生学习而言,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创业意识

培养中职毕业生的创业意识,需要培养两种意識:一是创业自我意识,二是创业社会意识。两种意识当中我们必须注重学生的创业社会意识。

2.创业心理品质

针对我国现存中职学生现状以及自身存在的优缺点,为适应将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要加强独立性、适应性、合作性这几个重要心理品质的塑造。

3.创业知识结构

作为知识结构主要包括专业职业知识、经营管理知识和综合性知识。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要加强对这些知识的传授和教学。

4.创业能力

创业能力主要包括专业能力、职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等多方面。必须把创业教育的重点放在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提高和培养上。

(二)创业教育的作用

作为创业者必须要接受创业教育,而且要特别强调创业能力与创业意识、心理品质的有机联系和紧密结合。要教育学生,无论今后创业的大与小,都是重要的,都是人生价值的体现。要明白一个道理,为自己个人小家创业仅是生存的需要,更重要的通过自己的努力,将创业做大做强,为民造福、为国分忧,要有崇高的创业理想。

二、社会实践活动能使学生学到书本外的知识和行为能力,为今后创业做准备

学生利用寒暑假参加有组织社会实践时,要告知学生做什么,学什么。首先,要转变身份,不把自己当作学生,要作为一名社会自然人,进行社会角色的认知与学习;其次,必须端正态度,要有耐心和毅力,形成特定社会角色的态度和行为;最后,在社会实践中要敢于面对他人,与他人接触,所以说,人人之间的关系不再是学生对他人的关系,而是社会人对社会人之间的关系,所以说要学会对社会角色关系的认知和社会关系的把握。

(一)社会实践活动是青年学生心理发展的必经过程

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来落实创业教育理论知识,检验理论知识,在哲学层面上来说这是一种认识的过程,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这是一种心理发展的过程。组织规范有序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对学生的创业动机和创业兴趣都会产生一种影响。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过程中,一定要采取小组学习活动的形式,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是在校期间上专业课时的技能培训过程的实践、生活过程的实践,假期学校组织的短期的社会认知过程的实践,更应该是在校企合作单位即校外实习基地生产实习工作过程的实践等,这些实践活动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适应能力的提高是行之有效的。

(二)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今后成为创业者素质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1.社会实践是创业的基础

中职毕业学生毕业后一定是先就业,待条件具备后,才能创业。这些条件的形成必须在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积累和建立。只有在长期有效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二者才能作为实践主体的调节系统,启动、支配和协调实践主体的创造能力,并使之最大限度地发挥。

2.创业能力的提高必须让创业者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学习和积累,不断反思和总结,不断丰富和完善

创业能力的形成必须经过社会实践活动,只有社会实践活动才能让创业能力表现出来和发挥作用,离开了社会实践活动,创业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就失去了外部环境和现实条件,成为无根之源。

(三)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使中职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对于中职学生,他们的基本素质十分重要,没有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他们进行硬性的创业教育是不现实的,更谈不上今后成功的创业教育,所以说必须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地进行创业教育的学习,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这样才能算是成功的创业教育。

大家都知道学校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真正使教育教学过程从课堂、校园走进社会、企业和社区,使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教育教学过程全部落实到开放的社会环境和背景之中,置身于特定的社会实践和社会空间之中。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直接参与活动的设计、组织,要直接面对社会现实和实践过程,要直接感受和体验社会生活的复杂变化和实践主体的创造激情,要能够理解和认可社会关系、社会利益、社会规范的特定要求和特定价值。

总之,创业教育是进入21世纪的中国青年一代学生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是新世纪、新形势对未来人才素质的新要求,是劳动方式的转变,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必然需要。所以说,只有通过创业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效结合,整个社会才能实现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乐业者创业。

(作者单位 北华大学师范分院)

作者:刘茵

上一篇:国有企业法律论文下一篇:唐代音乐文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