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技术创新与创业投资论文

2022-04-22

[摘要]本文分析了科技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存在问题,认为政策环境、市场环境、资金环境、企业素质、创新基础、激励机制是影响技术创新的重要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对策,即加强政府的政策引导、资金扶持、机制建设,以及企业间的合作机制、创新风险控制、激励机制、成果转化机制来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企业技术创新与创业投资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企业技术创新与创业投资论文 篇1:

中小企业研发意愿、创新模式与支持体系的国际经验

【摘要】 对产业密集区的生产型与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意愿、研发能力、研发绩效调研的结果与国外国家的特征相一致。产业一体化与产业集群化降低了生产型中小企业研发投入意愿,提高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成果的溢出效应。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路径的国际经验表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具有高风险特点,适合采取开放性创新模式,需要社会支持体系帮助其渡过企业生命周期的发展瓶颈期,促进自主创新产业化。

【关键词】 中小企业 技术创新模式 支持体系 国际经验

一、经济全球化对中小企业研发投入意愿的影响

中小企业是与所处行业的大企业相比人员规模、资产规模与经营规模都比较小的经济单位。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策略必须考虑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工业化发展水平和竞争结构是影响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外部影响因素。企业能力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内部约束条件。

经济全球化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意愿具有重要影响。从产业组织结构看,经济全球化以全球价值链的形式构筑了国际经济体系,形成产业一体化与模块化的新型工业化形态。跨国公司是产业的组织者、集成者,具有规模化生产、R&D、市场服务等环节优势和全球价值链的整合能力。熊彼特与加尔布雷提出了两个著名的假设:创新与垄断之间存在正向关系;大公司比小公司更有创新的积极性。市场结构是影响企业R&D动力的首要因素。在无专利竞赛下,竞争有利于激励企业的技术创新;当存在专利竞赛时,垄断性企业有更大的动机从事R&D。创新是否具有规模经济效应,创新是否会明显改善企业的竞争优势,是企业决定是否加大创新投入的决策因素。一些学者的实证研究证实了这一假设。C.T. Koeller(1995)发现,小企业创新与行业集中度负相关,大企业创新产出与行业集中度正相关。在分散的行业中,中小企业R&D的水平更高。在技术密集型产业中,科技型中小企业是研发的主力,而在资本密集型的制造业,大企业是研发主力。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不利因素主要包括:资金来源不足,研究经费匮乏;技术、人才和信息的严重缺乏;技术创新风险较大。风险主要来自技术的测试周期长、技术的不持续、技术人员的不稳定、市场的不确定等因素。

1、企业规模与R&D投入

企业规模与企业R&D投入强度呈倒U型曲线关系,开始随企业规模的增大而增大,而后随企业规模的增大而减少。企业研究开发活动存在临界规模。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的有关数据对以从业人员衡量的企业规模与企业R&D投入强度呈倒U型曲线关系给予了支持。美国的产业研发主要集中在大型企业之中。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私营企业的R&D约62%的投入由100个最大的企业完成。然而,近年来科技小公司研发投资的比重逐年增加,大公司特别是超过25000人的巨型公司研发投资比重趋于减少。例如,1985年到2001年,雇员不足500人公司的研发投资占全部产业研发投资的比重由6.96%上升到19.34%,增幅达12个百分点,25000雇员以上的巨型公司则由65.71%下降到39.42%,降幅达16个百分点。这说明,拥有一定的资源禀赋是企业进行R&D活动的基本条件,但当企业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后,在市场中的优势地位使企业缺乏足够的R&D动力,替代效应开始显现,R&D投入强度减弱。

2、行业特征与R&D投入

科技部杜占元的调查结果表明,技术密集型产业产值占GDP高的国家(美国)、以及具有分散化特征的技术密集行业(包括自动化、生物技术、先进材料计算机软件、电子器件等),高技术中小型公司的技术创新占居主导地位。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美国政府的扶持下,美国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美国现有的高新技术企业中97%属于中小企业,其中70%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职工人数在20人以下。美国中小企业中从事R&D的科学家与工程师占全部雇员之比例约为6.41%,而在大企业中这一比例仅为4.05%。美国小企业管理署的资料表明,美国的中小企业每个雇员技术创新成果为大公司雇员的约两倍。1996年美国出口的高技术产品中一半是直接由中小企业提供的,另一半中的1/3是与中小企业的协作配套有关。在所有中小企业创新研究计划项目中,有50%左右处于美国其他科研计划项目的同等水平,29%的项目甚至被认为优于其他科技计划的项目。

在制造业行业中,大企业是主要的研发者。美国学者Worley对8个行业进行了测算,随企业规模增大,机械行业R&D产出增加最快,化工与医药行业次之,电子行业R&D产出增加速度最慢。在研发投入中,保证技术产品质量的测试费用占40%左右,并且逐年上升。

二、中小企业开放式技术创新的发展趋势

从世界范围来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风险高于大企业。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主要源于竞争压力,以及上下游配套企业提出的更高技术要求。因此,在自主创新、模仿创新和合作创新三种创新模式中,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模式趋向模仿创新和合作创新。

1、采取非核心技术改进路径

在没有掌握核心技术的情况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重点在于提高生产效率。例如,日本和韩国等制造型企业技术创新主要是对生产工艺和生产技术进行先进性和改良性的技术开发,针对产品的性能、结构、外观、制造工艺等方面进行技术的改进。

2、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具有高开放度、合作度

中小企业内部创新要素的相对缺失,迫使中小企业采取外部获取技术的方式。制造业的制造型中小企业通常采取的方式包括:(1)对外合作获取技术知识。合作模式包括技术合作研究开发协议、股权投资换取技术等。(2)以产业集群方式分享技术外溢。这在日本企业中有典型表现。日本的汽车工业和电子产业能够具有一流的国际竞争力,主要归功于系列化协作方式。从事专业化协作生产的中小企业持续地进行生产技术改良,保证其提供给“母企业”配套产品的高质量。科技型中小企业主要通过战略联盟来实施核心技术改进。美国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不是以中小企业为主体进行的,而是由大学和投资机构为主体。这种技术创新往往与高新技术的产生和新产业的开拓相关联。以美国硅谷和纳斯达克为代表的美国科技园区的创新模式是在政策性技术创新支持的前提下,由大学、科研院所或投资机构等提供资金和技术、以新的中小企业为主体进行合作技术开发。数据显示,在没有大学参加中小企业R&D支出回报率均只有14%,而有大学参与R&D活动的中小企业的R&D支出的回报率分别为30%和44%,显示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通过合作更能取得好的效益。

三、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体系

美国在世界上率先进入技术密集型产业作为国家主导产业的经济发展阶段,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对创新型国家具有巨大贡献。美国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体系相对欧盟、日本更为成熟。对中小企业创新促进主要体现在政府的直接帮助和改善创新环境两个方面。直接帮助体现在指导行业技术发展、提供智力资源、分担研究费用和开发风险等。改善创新环境体现在建立畅通有效的产学研合作体系;建立技术转移中介机构;建立通畅的信息网络系统;制定相应的技术创新产权政策、金融政策、税收优惠政策、产业促进政策等。

美国政府认为小企业是维持自由竞争的重要因素。中小企业的存在和健康发展,对于抑制垄断、保护市场、提供就业机会、保持社会穗定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美国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发展计划。

1、中小企业创新研究计划

1982年,美国国会通过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法案。根据该法案,美国小企业管理局制定了中小企业创新研究计划(SBIR),并于1983正式开始实施。SBIR规定,凡联邦部门研究与发展经费超过1亿美元的,需按2.5%拨出资金作为高新技术中企业研发项目基金供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使用。研究开发经费超过2000万美元的,联邦政府机构每年要为中小企业确定科研项目和目标。美国国会已经将该计划延期到2010年,并且规定联邦政府各部门用于本部门以外小企业创新活动的经费可以逐年增加。

1990年,美国商务部下属的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NIST)设立了先进技术计划(ATP)。该计划的目的是鼓励中小企业投资于高风险但商业潜力极大的新技术,其特点是由工业界确定研究方向并从事具体研究,而政府只是起催化剂的作用。具体项目的选择是由中立的专家小组根据技术水平、商业潜力等指标严格筛选,选出的项目则由政府与企业共同出资研发,从事研发的企业可以申请专利,但政府保留使用权。

1992年,美国国会批准启动中小企业技术转移研究计划(STTR)作为美国国家科技优先项目。STTR的目的是技术创新的成果能够在第一时间转化为成熟的产品投放到市场为企业创造收益。STTR要求技术研发组织由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和非赢利性研究单位共同组成,而且这些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必须具备较强的研发和创新能力。STTR规定,凡联邦部门研究与发展经费超过10亿美元的,需按0.15%划为研发基金,供中小企业与非营利性研究机构技术转让项目使用。

2、技术孵化器

广泛采用“孵化器”培育企业,是美国政府在技术创新作法上的一个创新。技术孵化器的主要目标是将技术、诀窍、企业家才能与资本联结在一起,为技术导向型企业的发展提供支持。大多数美国的技术孵化器是直接或间接与大学相联系的,而且都有共同的目标。包括,为企业家提供培训基地、在大学研究成果基础上建立技术导向型的企业。因此,美国技术孵化器的大多数完全或者部分地是由大学或者学院赞助的,一般都是作为非盈利的独立实体而成立的。

3、技术成果转化平台

美国有完善的技术转移机构(TLO),进行知识产权交易,促进高新技术和专利技术的商业化进程。198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贝伊—多尔法案》,在该法案的促进下,中小企业把自身发展战略的制定与SBIR的规定和所要求的条件相结合,得到SBIR的支持后就可以迅速有效地利用SBIR所提供的资源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了以科技园区创新为主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模式,以及纳斯达克上市制度,促进中小科技企业的快速发展。

四、结论与建议

对武汉东湖高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生产型中小企业研发意愿、研发能力、研发绩效问卷调研的结果显示:产业一体化与产业集群化降低了生产型中小企业研发投入意愿,提高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成果的溢出效应。首先,生产型中小企业研发意愿低、研发投入趋于下降。原因在于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形成协作关系,中小企业将资金用于扩大生产规模获得的成本经济性利益高于研发投入获得的利益。其次,创新型中小企业在科技成果产业化过程中缺乏风险投资的有效支撑,是自主创新产业化过程中的短板。这一现象与发达国家科技创新历史进程中遇到的问题一致。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路径的国际经验表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具有高风险特点,在产业密集区的中小企业创新适合采取开放性创新模式,需要社会支持体系帮助其渡过企业生命周期的发展瓶颈期,促进自主创新产业化。针对中小企业研发的主要问题,借鉴国际经验,湖北省在创新型产业集群创新支持体系建设上可考虑以下建议。

第一,针对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发展的通用性和关键性技术展开协作创新。公共技术测试平台的建设将有助于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动的推进,降低新产品的开发成本。对跨国公司投资设立研发中心、产品测试中心给予税收鼓励和经费配套支持。

第二,增强产学研协调创新合力,建立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产学研创新协作体。深化高校和科研机构技术创新机制,改革高校、科研机构考核评价和科研人员职务评聘制度,减缓科技创新人员的做官意愿。建立以科研团队为对象的考核激励机制,加强科研基础设施和创新基地建设加大科技成果转化激励的力度。

第三,健全科技成果转化的风险保障机制。进一步细化东湖“资本特区”政策。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股权化、三板市场。通过建立区域性产权交易市场,为技术股权转让和交易提供平台。推进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对创业投资企业投资或管理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和高新技术企业,并符合规定条件的,由财政专项资金给予支持。支持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开展知识产权权利质押业务试点。建立国有企业为主体的风险投资公司,用于对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资和风险分担。加强信用制度建设。建立风险投资管理、产权交易等部门对科技企业、中介机构和个人的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创立适合科技型中小企业特点的信用评级体系。

第四,提升技术园区创新载体功能,促进技术企业向园区集聚。扩大孵化器投融资担保平台,为希望创业的人提供研发、中试生产、经营场地和办公方面的公共设施,提供政策、管理、法律、财务、融资、市场推广和培训等服务,降低企业研发风险和成本。建立产品设计中心,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测试和验证提供公共服务中心。园区强化科技与资本的结合,激励包括券商、会计师等中介机构以及风险投资公司、产权交易所在内的金融机构,以营造企业通向资本市场的服务环境。

(注:基金项目:湖北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项目“湖北省创新型产业集群现状评价与对策研究”(2011DEA004);武汉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武汉高新技术企业成长与技术生命周期匹配问题与对策”(2008088)。)

【参考文献】

[1] 倪外、曾刚、滕堂:区域创新集群发展的关键要素及作用机制研究——以日本创新集群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0(2).

[2] 毛艳华:集群制造与新型工业化的生产组织方式[J].学术研究,2005(1).

[3] 刘曙光、徐树建:区域创新系统研究的国际进展综述[J].中国科技论坛,2002(5).

作者:郭虹

企业技术创新与创业投资论文 篇2:

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问题和对策

[摘要] 本文分析了科技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存在问题,认为政策环境、市场环境、资金环境、企业素质、创新基础、激励机制是影响技术创新的重要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对策,即加强政府的政策引导、资金扶持、机制建设,以及企业间的合作机制、创新风险控制、激励机制、成果转化机制来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

[关键词] 科技中小企业 技术创新 问题和对策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扩大社会就业、促进技术革新、繁荣市场供给的重要力量。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相比,往往具有比较灵活的机制,在社会分工中承担着提供就业机会、振兴地方经济、拉动经济增长的角色,近年更成为知识创新的主要力量。技术创新是企业求生存求发展的根本,是企业具备持续竞争优势的动力。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需要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外界环境。

一、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

1.企业外部因素

(1)政府政策、市场环境等因素制约了企业技术创新。由于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以往国家的技术改造投资几乎全都集中在大中型国有企业,对中小企业的技术改造不够重视,使一些有潜力、发展快、技术含量高的中小企业不能健康成长。政府部门多头管理,政出多门,尚未形成较为科学和完善的中小企业市场管理体制。

(2)科技型中小企业在资金获得方面先天不足。国企改革的重点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因此在资金方面,如国家投资、银行贷款、财政借款及拨款等也向大中型企业倾斜,有限的财力使国家无暇顾及点多面广的中小企业,从而造成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不足。

(3)科技型中小企业在科研條件方面与大企业相比有较大差距。大企业有庞大的科研队伍,较为健全的科研开发体制以及完善的信息网络、资金筹措和投入保障体系、人才培训和激励制度及营销体系,在这方面,中小企业无法与之相比。中小企业技术力量极其薄弱,很难吸引人才,不仅技术人员少,而且质量也不高,不仅缺乏技术开发人才,而且也缺乏市场的分析与预测人员。

(4)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风险大。随着现有产品需求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科技型中小企业面临着产品结构性矛盾与自我创新能力不足的严峻挑战企业缺乏快捷、迅速和充足的信息来源,缺乏技术资源、信息渠道不通畅,缺乏技术创新所需要的国内外技术信息和技术服务,因而中小企业不敢贸然购买技术,搞技术创新。

(5)我国风险投资和证券市场体制尚不健全。在西方国家,风险投资和证券市场已逐步代替政府投资,成为科技开发的重要来源。我国虽然已有各种科技信托、风险投资公司80余家,但资金大部分来自财政拨款和银行贷款,真正的风险性科技创业投资较少。且国内证券市场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国有大中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受资产规模、盈利水平等条件限制,很难被重视,影响了这类具有较强技术创新能力企业的迅速发展。

2.企业内部因素

(1)企业素质影响技术创新。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虽然经过多年发展和积累,取得了相当的成绩,然而仍有相当数量的企业决策者对科技进步的认识不够,不具有超前的科技带动企业发展的意识,不把科技当头等大事来抓,仅把技术创新当作权宜之计。许多企业的组织形式以“家族企业”和“亲友企业”为主,带有浓厚的家族化和亲缘化色彩,影响了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由于企业管理幅度窄、层次少,在管理上很容易造成一个人说了算的局面,为科学管理带来了障碍;绝大多数科技型中小企业缺乏自身人才培养机构,在管理和技术人才方面对社会依赖程度大;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数量、素质与大企业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一些企业的技术人员常忙于日常技术性工作很难独立开展技术创新工作。

(2)企业经济实力影响技术创新。科技型中小企业规模较小,虽然利润率较高但利润较低,自身积累少,自我发展、自我创新能力较弱;由于信用水平低,银行不愿提供贷款,而直接面向社会的融资渠道又不畅,影响了对社会闲散资金的吸纳;科技投入少,无力进行技术改造、技术开发和创企业技术改造资金严重不足,投资增幅无法提高,有相当数量的企业的技术开发费和提取比例都在一个很低的水平,造成工艺、技术装备水平落后,管理水平低,产品质,严重制约了企业的技术创新。

统计资料显示,在科技型中小企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的高新技术企业,由于企业资产和少,难以筹集到快速发展的资金。目前我国有高新技术企业16000余家,平均产值仅2000万元。由于企业规模偏小,发展历程偏短,使其在发展过程中获得资金支持比较困难。

(3)企业技术自身的实力影响技术创新。首先,科技人才缺乏。科技人才数量的多少和质量的高低,不仅是科技进步的直接影响因素,而且也是科技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绝大部分科技人员集中在高校、科研院所和国有大企业。而中小企业的科技人员所占比重很小,即使全部人员都集中在中小企业,每个企业的平均数也相当低。其次,自主开发能力差。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力量薄弱,对外部技术力量的依赖性过大,面临的技术竞争激烈,由于许多企业在创业时通过模仿、购买等策略立足,致使企业依赖同一个“技术源”,这就很难在技术上形成自己的专业特色,从而给今后的技术创新带来一定难度。另外,企业真正自主开发一些产品时,自主知识产权的含量低,产品缺乏国际竞争力,创新是一种低水平、低档次的创新,很少有附加值高的产品创新,产品平均开发周期过长。

(4)引进技术项目的错位。部分企业在引进技术基础上的自主创新,仅仅把技术引进的目的看作是提高生产能力,而不是技术创新的基础。故引进技术时只注意引进装备硬件而不注意引进相应技术。此外,在技术引进中用行政决策代替科学决策,影响了引进的效率。

(5)企业作为创新主体投资意识不足。我国科研仍沿袭计划经济时期以国家为主的投资体制,影响了技术创新投资。国家研发经费约为58%,地方政府投入的占20%,其他2%,企业投入仅占18%。这种以政府为主体投资体制助长了企业在技术创新上总是“等、靠、要”的思想。由于许多企业对研发兴趣,只好由政府采取政策性鼓励措施。因为企业科技研发经费的投入少,一些科技中试和批量生产的经费缺乏,严重影响了技术创新的发展速度。

(6)激励机制缺陷。目前我国大部分科技型中小企业都存在一个重大制度缺陷,即长期激励机制缺位,导致战略难以很好实施,人力资源管理处于低效状态,从而极大地影响了企业发展的后我国,大部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的收入是以工资、福利、奖金为主,这种方式导致企业的激励短期化、不利于人才引进、不利于技术创新。

(7)创新收益无保障致使企业缺乏创新动力。技术创新企业与跟进企业的利益差别不大,因而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因大大减少。由于科技型中小企业往往没有足够的资金买断技术,只能容忍卖方把类似技术卖给其它跟进企业,造成运用相同技术的竞争对手增多,同时,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规模一般不大,很难在短期内收回购买技术的费用和得到预期的超额利润,以致使创新与跟进企业从研究开发单位买到的技术差别不大,企业的创新产品很容易被仿冒,创新风险无法规避。另一方面,许多地方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水平不高,企业自主创新的成果在目前法制尚不十分健全的环境中,很容易被其他企业仿冒,造成前期投入无法回收,创新收益得不到体现,从而令企业更倾向于不冒风险的跟进战略。

二、提高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1.政府层面的对策

(1)营造公平、合理的市场环境。企业的技术创新以市场实现而告终,即将企业的技术优势转化为产品和服务的市场竞争优势,从而实现创新收益的最大化。能否达到这一目的,客观上取决于一定的市场环境,即市场化程度和市场结构。

在一个完善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公平地决定技术创新者的所得,创新者的回报是消费者对创新产品和服务的接受程度,完善的市场机制还可以部分消除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而产生的消极因素,公平、正当的市场竞争迫使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市场结构也是影响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有在垄断竞争的市场中,才最有利于技术创新,企业可以通过不断创新获得维持垄断利润,这就为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提供了充足的动力。

(2)采取多种措施鼓励企业技术创新。从我国的现实情况和改革的方向看,政府应更多地运用技术创新政策而非行政手段,重点通过利益调整对企业技术创新进行激励、引导、保护和协调。

政府的技术创新政策可以分为四种类型:①激励型政策。如创新资源投入方面的政策,创新成果产出方面的优惠政策,以及对创新者奖励政策等。②引导型政策。其主要着力于引导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努力和发展方向,使之与国家产业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宏观政策相一致。③保护型政策。这类政策着力于扶持新兴产业的发展,如政府购买政策等。④协调型政策。如协调跨地区、跨行业、跨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协调自主创技术引进、技术转让的政策,促进产一官一学(研)合作的政策等。

(3)完善国家对中小企业的创新基金制度,推动中小科技企业技术创新。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特点和资本市场的现状,建立以政府支持为主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是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通过拨款资助、贷款贴息和资本金投入等方式扶持和引导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培育一批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必将对我国产业和产品结构整体优化,扩大内需,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带动和促进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快速的发展等起到积极的作用。

2.企业层面的对策

(1)鼓勵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合作创新来共享市场。在我国的现实中,尽管一些技术项目合作开发的前景很好,合作各方的积极性也很高,但合作的过程却非常艰难,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合作创新的过程中,由于各方的利益关系处理不好,而导致合作创新的失败。因此,应当建立利益与风险共担的合作创新机制:①选择适当的合作创新组织形式及其相应的利益联结方式;②建立合作创新利益与风险共担的责任制度;③确定合作创新成果的产权制度安排;④确定合作创新成果的分配结构和分配形式。

(2)加强科技型中小型企业技术创新的投入激励与风险控制。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投资主体,意味着企业可以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和市场格局,自主选择适合本企业发展目标的创新项目进行创新投入,并承担相应的风险。而一些企业往往由于缺乏技术创新投入的实力和惧怕风险而不愿投入技术创新活动。因此,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大企业技术创新的投入激励。

(3)建立新的运行机制。为了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必须在企业内部建立研究开发、生产与市场紧密结合的运行机制。企业技术创新工作必须突出强调通过产品或工艺创新,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以实现经济增长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4)技术创新市场实现的市场策略。第一,把握时机,适时推出技术创新的产品和工艺。第二,针对市场需求,进行技术创新。第三,企业应该通过技术创新,创造新的需求和市场,引导消费。

参考文献:

[1]毛钟红:我国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08(5):5-6

[2]张志坚: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与市场实现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硕士论文,2006

[3]张海晨:浅析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对中小企业发展的影响[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5):182-183

作者:弋福林

企业技术创新与创业投资论文 篇3:

安徽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融资问题及对策

【摘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安徽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虽然活跃且取得一定成果,但仍然面临着融资渠道窄、担保体系不健全等融资障碍。本文针对安徽省实际情况,从改善融资渠道、健全担保体系方面提出解决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融资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技术创新;中小企业;融资

一、引言

中小企业在一国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由于其规模小、数量多、分工专业化以及所处行业竞争性强,因而具备技术创新优势,逐渐成为技术创新的重要推动者。安徽省作为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更应关注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资金不足是现阶段阻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一大障碍,要促进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就需加强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

二、安徽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融资障碍

(一)银行贷款难、直接融资门槛高

相对于大型企业,银行体系对中小企业的融资申请常存在区别对待,商业银行贷款结构不均衡。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认识较少,对中小企业因技术创新资金需要而申请的贷款审批慢、条件高、时间长,可能错过技术创新的最佳时机。更多情况下会因中小企业信用记录不良或无记录,资产少抵押不足或无担保、还贷风险大而不予贷款。

2004年5月中小企业板在深圳成立,“二板”市场的成立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新的渠道。但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板上市条件过高,使大量中小型高科技企业无法上市融资。2010年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统计公报统计显示安徽省上市高新技术企业46家,其中中小企业所占比例很低,说明安徽省中小企业通过上市融资获取资金难,不能成为其技术创新的有效资金支持方式。

(二)其他融资方式少

(1)非正式渠道风险大。中小企业在银行贷款受挫、直接融资受阻后,地方金融体系成为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重要补充,主要有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组织、农业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虽然种类多,但这些金融机构多不办理科技创新类贷款业务。很多小额贷款公司以营利为目的,贷款额低,贷款利率高,中小企业要筹集到所需资金,必须多次贷款,偿还高额利息,加大技术创新成本,致使许多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积极性降低。(2)风险投资公司在皖投资少。一方面,安徽省目前的投资公司数屈指可数,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相对于大企业风险大、创新项目潜力小,难以获得风险投资公司的青睐;另一方面,中小企业难以上市融资,使风险投资无法在国内通过公开上市顺畅退出或实现“股份转让”,严重限制了风险投资企业产权的自由转移。

(三)担保体系不健全

安徽省信用担保机构的数量偏少,担保贷款额度小,担保品种单一,担保机构缺乏风险补偿机制等,都影响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业务的正常开展。银行对信用担保公司的认知度不高,参与信用担保贷款的业务面不够广,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提供协作的银行不是很充分与积极。另外,担保机构多集中在少数经济较发达的区县,而经济欠发达的区县则分布较少,担保机构分布不平衡。缺乏健全的融资担保体系,安徽省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尤为困难,使技术创新在种子期、创业期、成长期、扩展期面临严峻的资金困难,限制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的进行。

三、安徽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融资障碍的对策

(一)加强中小企业专项贷款,降低直接融资门槛

(1)加大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安徽省各地方的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应积极实现银企对接,及时了解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需求,缩短申请审批手续。各机构降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贷款利率,提高中小企业授信水平,对未授信企业及时给予信用评级。采取多种方式扩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总量;对具备条件的中小企业可以发放信用贷款和无形资产质押贷款。同时,政府可设立科技银行,专门为科技型企业提供技术创新贷款。(2)降低“二板”门槛,发挥“新三版”作用。中国证监会及有关部门应根据高科技中小企业实际情况,修改相关上市条件,让更多的中小企业能通过上市发行股票融资。2006 年1 月16 日国家推出新三板市场。“新三板”市场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挂牌的条件要求非常宽松,对一些不具备在主板和创业板上市的中小科技企业来说,“新三板”市场已经成为其上市的“孵化器”。(3)鼓励中小企业发行联合票据。发行联合票据是小企业融资的新途径,用以解决中小企业难以独立发行债券问题。安徽省于2011年准备在合肥市、马鞍山市、广德县开展中小企业集合票据融资的试点工作。应在做好试点工作的同时广泛宣传此项新融资方式,以便今后在全省普遍推行。

(二)切实发挥多种融资方式作用

(1)引进风险投资机构。吸引国际金融机构、国内外风险资本、上市公司、国有及个人等社会各类资金及专业创业投资企业,形成一定规模的多元化风险资本,以拓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融资渠道。成立科技风险投资公司、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公司,利用科技风险投资基金和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基金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进行投资。(2)成立中小企业投融资服务联盟,设立融资中介机构。中小企业投融资服务联盟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一个信息交流、资金互融的高效平台,优化与整合各类投融资服务资源,促进资本和产业高效结合,扶持中小企业快速成长。融资中介机构能为高新技术企业和各种金融机构提供专业化、高效率的中介服务,成为连接企业与金融机构的桥梁及信息资源交流、咨询辅导与人才培训的平台。(3)发展融资租赁市场。融资租赁是将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融资和融物紧密结合的新型融资方式,具有极强的灵活性和特殊的功能,较之银行信贷等其他融资方式更适合中小企业融资需求,有扩大投融资的功能;与国家、地方政策相结合,具有调整产业结构和技术创新的功能。因此,安徽省应鼓励融资租赁业的发展。

(三)健全融资担保体系

(1)建立互助担保基金。把分散的小额担保基金集中起来,建立企业互助担保基金,降低担保风险,扩大担保量。同时,要加强融资担保的区域间合作,使安徽省融资担保业平衡发展。(2)创新担保的形式和品种。对中小企业可以开展无形资产抵押、担保换股权、担保分红、买方贷款等创新业务,鉴于高科技中小企业中有发展前景但由于缺少资金而无法进行研究开发的创新项目,担保机构可早期介入,并持续给予担保贷款支持。(3)加强政府政策支持。政府应对担保公司的担保贷款实行贴息政策,对所担保贷款发生的坏账给予一定比例的补贴。落实国家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对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担保的担保机构实行税收减免。对于信用担保存在的风险,政府应建立风险补偿机制,设立风险补偿基金和奖励资金,弱化担保机构的风险,使其为更多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参考文献

[1]李增福.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金融支持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7(12):73~76

[2]姚禄仕,王薇薇,王建文.安徽省中小企业技术例新障碍分析与对策[J].经济纵横.2010(2):75~76

[3]赵歌.中国中小企业融资来源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4):219

[4]单磊.中小科技企业挂牌新三板市场的利弊分析[J].北方经济.2009(6):63~64

作者:吕娟 范恒冬

上一篇:自由贸易区区内贸易产业论文下一篇:品牌授权经营的思考探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