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管理与技术创新论文

2022-04-15

供应链管理与服务企业通过商业模式与供应链服务创新,可以改变、优化供应链的组合结构、运作方式和利益分配关系,在帮助供应链企业增强盈利和抗风险能力的同时,获得自身的市场空间和独特的竞争优势。供应链管理无论在国内还是国际上都还方兴未艾,之前业界在这个领域中更多的是从供应链节点企业的角度进行研究,从供应链管理与服务企业的视角进行探讨的并不多。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专利管理与技术创新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专利管理与技术创新论文 篇1:

陕西省高校知识产权的管理现状及对高校技术创新的影响

摘要:在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高校的知识产权管理与技术创新对我国实施科技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陕西省高校知识产权的管理现状及对高校技术创新的影响,阐释了该论题存在的不足,指出了加强陕西省高校知识产权的管理体系的具体措施,这对陕西省高校进一步拥有较多数量和较高质量的发明专利和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陕西省;高校;知识产权;技术创新;影响

1 引言

当前,我国高校知识产权的管理应重视增加知识产权的数量和提高知识产权的质量。高校应将专利技术转向产业化的方向,增强创新意识和市场意识,最终将研发的专利应用到社会实践中,不断培养具有一定专利研发的人才,使得高校的技术创新与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形成良性互动,这应是陕西省高校知识产权的有效管理的路径。

2 陕西省高校知识产权的管理现状    2.1陕西省高校知识产权的管理取得的成绩

陕西省拥有诸多知名大学和科研院所,它们在知识产权管理上,具有较高的理论思想,高校加大了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力度,完善了高校知识产权的管理机构,并且高校制定了针对知识产权管理的相应制度。例如:西安交通大学根据这些年在高校知识产权管理方面的工作实践,总结出了专利技术转化产业化的成功经验。早在1999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就重视对知识产权知识的普及和人才的培养,该校本科生可以选修知识产权课程,学校鼓励研究生侧重于知识产权实务的学习[1]。在高校的知识产权制度建设方面,较为突出的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该校制定了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方法,明确了对发明专利给予重奖的奖励办法。

2.2 陕西省高校知识产权的管理存在的不足

在陕西高校知识产权管理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陕西省高校在全国具有较高地位,但是,在高校知识产权方面的成绩在全国还不是很强,这样就不能充分发挥陕西省高校的优势。陕西省在高校知识产权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集中体现为:一些高校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不健全,相关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淡薄,高校科研人员的专利申请数量上比较小,陕西省内的各所高校的专利成果不均衡,导致科研创新成果的流失,专利成果也缺乏产业化的支撑力量,这样就造成了陕西省各高校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不平衡。

2.3 提高陕西省高校知识产权的管理现状的路径

因此,陕西省高校的知识产权管理和高校技术创新必须加强管理,要营造知识产权和技术创新的社会环境和高校氛围,不断提高高校各级管理部门和科研人员的知识产权意识;要在知识产权的管理上面建立激励创新的长效机制,政府要大力扶持和引导高校的知识产权管理和技术创新,逐步实现专利技术的产业化;这样才能真正改善陕西省高校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和技术创新的发展。

3 陕西省高校提高知识产权管理的有效措施 3. 1 提高高校知识产权战略发展的地位

陕西省高校应重视科技创新成果,实现知识产权的产业化,这样才能使高校服务于陕西省的区域经济。陕西省各高校应重视创新知识产权的管理模式和提升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高校积极开展知识产权的保护,高校领导制定科研发展战略目标,从高校的科研部门、财务部门以及各院系都协调运作,共同实施知识产权管理的具体发展规划,为高校的科研人员创造专利申请的有利环境[2]。

3. 2 实施知识产权管理的市场转化模式

高校应改变知识产权的运用观念,应将知识产权朝向市场方向,实现商品化和产业化。高校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实现产学研的有效结合,使高校与企业形成有效联盟,共同构建技术创新的支撑体系,这样才能促进高校知识产权的市场转化的管理模式。技术创新可以孕育着知识产权成果,知识产权可以在法律层面上保护技术创新的科研成果,这样就能引导高校的技术创新发展。同时,知识产权的市场方向是企业得以技术升级的保障,这样就从最终导向上,从市场经济中的企业利益反向推动高校的技术创新活动,这都有利于高校的知识产权的运用。

3. 3 创新高校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

高校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应体现知识产权、市场经济中的企业,以及技术创新三方面的管理。在高校的科研立项审批制度上,应重视专利的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以此杜绝研究项目的资源浪费和侵权。为此,科研人员应重视研究项目的检索和调查,高校的科研部门应认真把关。在高校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中,高校的有关部门应对知识产权产业化进行监督和管理,充分保护知识产权应用的权利和利益。高校应健全知识产权成果申报制度。在科研人员创新技术成果完成后,应鼓励相关人员期限内向学校主管部门申报,鼓励课题组先申请专利。高校应制定对知识产权的保密制度,制定合法的保密程序,并且签订保密合同,防范高校知识产权被侵犯。高校还应健全知识产权的价值评估制度,以此防止高校无形资产流失的重要措施,维护科研人员的科技成果的价值。高校应制定合理的知识产权收益分配制度。在知识产权实现市场价值后,学校和科研人员应获得合理的利益。在知识产权的收益分配上,高校应树立以人为本,将科研成果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利益分配的原则,顾及高校管理机构和科研人员的各方。因此,高校的知识产权管理者和科研人员才能展现出积极性,更高效的促进知识产权的商品化和产业化[3]。陕西省各所高校能够成为区域经济和技术创新的发展源泉,健全产学研合作模式,完善了高校的技术创新体系。高校的知识产权保护及产业化促进了经济、科技的协调发展。陕西省高校应打造良好的产学研平台,在此平台上面,高校的知识产权管理融合了科技创新、产业市场与知识产权的三方面,也融合了社会的各类资源,包括了各类管理机构、科研人员、市场信息等因素,这成为一个动态发展的知识产权管理系统[4]。这些局部环节应协调配合,共同促使高校的知识产权管理走向健康发展方向。与此同时,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应具有开放性、动态性,容技术、市场和产权于一体,构建完善的管理体系,这样才能更具有实践性。

4 结论

通过对陕西省高校知识产权的管理现状及对高校技术创新的影响的分析研究,得出陕西省各高校和科研院所应高度重视知识产权管理和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和时代意义。相关部门应当有效解决当前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和技术创新中的难题,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鼓励高校的技术创新活动,激发技术研究人员专利发明积极性,不断改善高校技术创新的环境和科研能力,加大对专利发明的拥有量。与此同时,高校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应拓展高校科研与市场需求的对接,使高校科研具有市场的方向性和市场价值,进一步提高专利技术的市场转化程度,降低和缩小专利技术与市场需求的缝隙,使陕西省高校的知识产权专利更多更好地应用到社会,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推动力。

参考文献

[1] 黄亦鹏,李华军,吴凡. 高校知识产权管理中问题剖析及对策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 2011,(11):142

[2] 郭献强.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下的高校知识产权教育和管理[J].科技创新导报,2009,(11):205

[3] 康建辉,马燕.陕西高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 特区经济.2008,(7):214

[4] 孙燚.我国高校知识产权保护现状及对策研究[J].北方经贸.2011,( 8 ):69

作者:梁晨

专利管理与技术创新论文 篇2:

供应链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供应链管理与服务企业通过商业模式与供应链服务创新,可以改变、优化供应链的组合结构、运作方式和利益分配关系,在帮助供应链企业增强盈利和抗风险能力的同时,获得自身的市场空间和独特的竞争优势。

供应链管理无论在国内还是国际上都还方兴未艾,之前业界在这个领域中更多的是从供应链节点企业的角度进行研究,从供应链管理与服务企业的视角进行探讨的并不多。近年来新的供应链管理模式与专业性供应链管理与服务企业不断涌现,像UPS、联合利丰、怡亚通、年富等企业的创新实践正在改变供应链的运作方式并推动该行业不断向前发展。如何在全球化产业分工、横向整合等大背景下,结合国情,在参与产业链分工,为客户提供更有价值的服务中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成为供应链管理与服务企业面临的共同课题。

供应链与企业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作为公司的战略基础,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或服务活动中所具有的独特的,并能长期为用户创造特殊价值的技术或技能。 目前,经济全球化已经进入了供应链时代,供应链成为跨企业整合所有商业活动的管理集成,企业之间的竞争发展成为供应链的竞争。建立有效的供应链管理,能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所谓供应链管理,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全面规划、管理生产及流通过程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供应链管理的实质是使供应链节点上的相关企业分工合作、优势互补,充分发挥各自的核心竞争力,从而更有效地实现客户价值。供应链管理强调的是分工与协作、共生共赢,追求的是整个供应链的系统优化和各个环节之间的高效率信息交换,以达到总成本领先、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最好的目的。这种管理思维,已经在国内外许多企业中得到应用,并取得了巨大的效益。

供应链管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实施供应链管理可以将运输成本下降5%-15%,将整个供应链的运作费用下降10%-25%;采用供应链技术,可以使中型企业的增值生产率提高10%以上,绩优企业的资产运营绩效提高15%—20%;缩短企业订单处理周期,可以使平均订单处理周期缩短25%-35%;整个供应链的库存可以下降10%-30%;北美和西欧的经验数字表明,供应链管理和物流外包可以使现金周期分别缩短19.6%和26.7%;可使企业的准时交货率提高15%,订单处理周期缩短25%—35%。

供应链管理能够帮助企业获得充分的竞争优势,并且这种优势是无法轻易复制的。

供应链价值体现

供应链正在取代纵向一体化,成为国际上产业组织的主流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大企业专注于品牌、客户关系管理及创新性技术等核心能力的创造和提升,而将生产、流通中的非核心业务或低附加值环节外包给其他企业,以此形成以稳定交易和利益共享为特征的产业链体系。其他上下游企业则往往利用自己的专项优势,如特殊技能,单项专利技术、特别的渠道以及成本优势,加入到产业链的分工体系中,成为大企业主导的供应链节点布局中的重要一环。供应链的相关企业通过分工合作,优势互补而增强核心竞争力,但各个企业之间的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管理则变得更为复杂,从而导致交易成本的大幅上升。同时,与跨国公司相比,中国企业的供应链管理能力仍比较落后,制约了中国产业的升级进程。要改变这种现状,一方面需要企业自身付出努力,提高供应链管理水平,另一方面,也需要大力发展和完善供应链管理与服务体系。

由于全球化进程的深化以及供应链市场的发展,近年来国内的一批供应链管理与服务企业(供应链公司)正在从后台走向前台,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供应链管理与服务企业的业务范围涵盖了从消费需求开始,一直到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生产/制造、分销、进出口、物流、财务、客户服务等过程,在整个供应链条的多个环节上为客户提供供应链管理和服务。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中国的供应链管理与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在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利用外部供应链管理与服务资源来提高竞争优势,将是供应链各节点企业重要的管理策略之一。

如何打造核心竞争力

在当前宏观经济环境的大格局中,能否敏锐感知和响应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机遇和挑战,及时把握先机、凝练供应链管理的理念和最佳实践,探寻可持续发展路径和战略要素,逐步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对供应链管理与服务企业有着深远的战略意义。根据本人的实践与研究,认为国内供应链管理与服务企业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商业模式。商业模式对于企业经营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好的商业模式是企业成功的关键要素和基本保证。供应链服务企业的经营业务主要是为客户提供供应链管理与供应链服务,在商业模式的设计与选择上,首要的问题就是要满足客户的需求,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原动力,以顾客为中心,将供应链服务的价值转化为顾客价值,在满足顾客需求的同时实现企业经营绩效的提高。同时在顾客价值实现过程中,可以识别和改善顾客价值实现的薄弱环节,提高顾客价值实现的效率和质量。

利丰集团从一个传统的中介贸易商逐渐演变成优秀的全球商贸供应链的管理者。它紧紧围绕客户的需求,在全球范围内选择最好的设计师、最好的原材料供应商、最好的加工厂,以合理的价格按时向客户提供最好的产品,真正实现了全球资源的最佳配置。

深圳发展银行的供应链金融服务,运用自偿性贸易融资的信贷模型,并引入核心企业、物流监管公司、资金流导引工具等新的风险控制方式,将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联系在一起提供灵活运用的结构化金融产品和服务,有效的满足了覆盖企业生产和分销过程的金融需求。

深圳市年富供应链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供应链管理及服务创新和实践的另一个很好的例子,它深刻理解全球化经济发展趋势和中国的国情,紧紧围绕客户的财务供应链需求,依据价值创新、资源整合和专业化运作的理念,为客户量身定制供应链解决方案,并通过自身的专业化高效运作平台,整合所需的资源和技术,为客户提供集合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一体化财务供应链服务。

服务能力。供应链管理与服务企业的服务范围,涵盖了供应链的全过程,包括供应链金融/财务服务、商务服务、物流服务、关务服务、保险服务、信息服务、供应链咨询与服务方案提供,以及其他增值服务。优秀的供应链管理与服务公司能够针对不同的客户提供综合性供应链解决方案或"镶入式"的一体化供应链服务产品,使企业外包环节与非外包环节无缝链接,最大限度降低供应链成本,提高供应链效率,与客户共同成长,实现客户与公司的双赢。

值得一提的是,在日益全球化的时代,跨国公司全球性的外采和外包可以降低实物产品的成本,但跨国多方交易可能涉及的额外税费、运输、生产延误、流动资产积压、金融监管,融资成本、汇率风险等一系列问题,以及核心企业往往通过推迟对供应商的付款或加快向分销商转移库存而形成对上下游的资金挤压,从而给整个供应链的有效运营带来风险。另一方面,企业非常注重资金流的循环与增值,但目前融资难、资金紧张仍然是困扰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该环节属顾客价值实现的薄弱环节,但同时又蕴含着巨大的商机。近年已有一些先知先觉的金融机构或供应链管理与服务商,为特定供应链的特定环节提供定制化的供应链金融或财务供应链管理及服务。

实践证明,为供应链成员提供贸易融资、采购执行、生产融资、分销执行、存货/应收账款融资,以及其他结算、理财等综合金融服务或金融增值服务,由于能够加快流转速度而改善现金流,能够使得企业在合理控制财务成本之下更快地发展业务,提高整条供应链的稳定性和运行效率,已经成为供应链管理与服务企业非常有价值的服务内容。

虚拟生产是近期发展起来的另一种高端供应链管理与服务。该服务包括接受客户委托,整合设计方案,提供从采购原料、外包加工、生产、配送成品到最终使用者的全面性供应链服务。

信息管理技术是供应链管理与服务企业的核心技术和重要的服务手段。不论是为客户提供订单处理、物流、通关、JIT运作管理、VMI供应商管理库存,还是金融、财务管理支持,都必须依赖于信息技术的应用,以便满足内部快捷高效的管理,以及与客户信息共享、数据交换和协同运作的要求。电子商务下的高效供应链,能提升企业之间无缝的、持续的价值链协同水平,使企业间建立起共赢价值链生态圈。未来供应链的发展趋势将会更为先进、互连和智能。

资源整合能力。供应链企业要向客户提供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一体化服务,需要在整合能力上下功夫,因为供应链公司不同于传统的物流、商贸代理等服务公司只提供单一的服务,其服务已经涵盖了供应链各环节的相关服务,单一企业不太可能具备所有的能力或资源,因此需要整合包括仓储、运输、贸易、关务、金融、保险、生产制造、法务、IT、咨询等各方面的资源为客户提供服务。比如物流可以外包,仓库可以租用。另外,供应链服务一旦涉及到商流和资金流,就可能涉及到大量的资金的运作,因此供应链管理与服务企业要有良好的信誉与融资渠道,整合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资源,为客户提供所需的服务。

另外,供应链公司在整合不同服务供应商的过程中,不应把它们看作一般的生意对象,而是应该把它们定位为合作伙伴或战略联盟,以合作、共赢的理念,融合各方的资源和优势,形成利益、品牌共同体,合作创建符合客户需求的第三方供应链服务平台。

风险管控技术。由于供应链管理与服务常常涉及复杂得多节点、全流程业务运作,或大量的资金和高值的货物运作,供应链融资还广泛涉及权利转让和资产支持的法律问题,面临着各种经营、运作、财务、投资、安全、汇率、法律、道德、政策、信用、社会责任等风险,必须结合不同行业及产品的特点和可能的风险特征,建立风险管理和控制体系。

近年来一些商业银行创新性的利用供应链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动产或权利作为担保的风险控制技术,将核心企业的良好信用能力延伸到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供应链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但事实上仍有许多情况并不适合商业银行的这种方式,比如松散型的供应链或行业就不适合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而且银行在对特定行业的了解深度、对物流的控制力度,以及一旦需要将货物变现时候的法律界定及时效性等方面并不一定有优势,因而需要整合第三方服务商或由专业的供应链管理与服务公司来组织并提供一体化的金融/财务供应链管理与服务。在这样的业务背景下,对供应链金流服务的风险管控将是企业面临的难点和重点。

供应链管理与服务的高效性同时伴随着高风险性,虽然风险是不可能完全消除,但只要做好充足的防范措施,风险是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的。在供应链管理与服务这样的特定行业中,鉴于风险管理技术特殊的作用和影响力,本人认为,风险管控不单是一项重要的经营管理技术,而且是一种能直接产生效益的生产力。

创新能力。以创新作为战略重点的企业在竞争中始终先人一步,新经济的成功企业,也都是不断创新的典范。企业创新包括理念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产品(服务)创新、技术创新、组织与制度创新、管理创新、营销创新和文化创新等内容。

未来供应链的发展趋势,要求供应链相关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优势互补,分工合作,紧密合作,共担风险,共享利益。中国的供应链市场和行业正处在蓬勃发展阶段,供应链服务企业依托自身的优势,利用不断发展的信息与网络技术,通过各种商业模式与服务创新,在优化供应链的组合结构、运作方式和利益分配关系的同时,能够更好的帮助客户增强盈利和抗风险能力,并形成自身独特的竞争优势,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

作者:郑凯平

专利管理与技术创新论文 篇3:

如何提升现代生物专业大学生对知识的管理与科技创新服务探讨

【摘要】知识管理与科技创新服务,是目前管理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知识管理的对象是知识,知识是一种智力资源,因而知识管理其实是对智力资源的管理过程。学生在激烈的社会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科技创新服务是重点,需要智力资源作为决策支撑。知识管理是科技创新服务的前提和基础,科技创新服务是知识管理的目标与追求。本文基于知识金矿理论,对知识管理与科技创新服务进行探讨。

【关键词】知识金矿理论;知识;知识管理;科技创新服务探讨

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举措就是进行科技创新活动来锻炼激发大学生科技创新的能力,这是提升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的必然途径[1]。当前大学生可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机会较多,但是存在系列问题,其可利用时间少,知识储备不足,不能将所学到的知识进行拓展和合理的利用,导致其在活动中展示的成果不理想,也没有把得到的成果进行合理的管理利用。为此,针对如何提升现代生物专业大学生对知识的管理与科技创新服务进行探讨,改善对知识管理的重视,完善管理方法,以提升大学生科技创新的效果,达到良好的科技创新服务水平。

一、知识金矿理论

知识金矿是指存在于企业内部具有足够价值并可以利用的知识集合体。每一个企业都有属于自己的知识金矿。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事物,能像知识这样,源源不断的介入企业生产和管理过程,并对企业经营产生重大影响。知识金矿,永远充满着无限奇幻的魅力。在人类长久的文明史中知识金矿的地位起起伏伏,但在不同的领域中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成为企业一直致力于开发与管理的智力财富,知识金矿理论是一种用来发现和解释知识价值的方法论。

二、知识

(一)知识的概念

对于企业来说,知识就是指该企业组织所拥有的设计能力与设计成果、开发能力与开发成果、专利技术与非专利技术,以及企业成员所掌握的各种技能等智力资源。简单的说,知识指的是企业的智力资源。

(二)知识的关系

知识关系是指知识与数据和信息之间的转化关系。在设计和开发数据的过程中,通过对情境的思维模式,進行解释和评价,从而成为知识。

(三)知识类型

在企业组织中存在着两种知识类型,一个是显性知识,另外一个是隐性知识。倘若说知识是海平面上的一座冰山,那么显性知识就是"露出海平面的冰山尖端部分”,而隐性知识就是"深藏于海平面下的冰山底部大部分”[2]。

1.显性知识

(1)显性知识的定义

显性知识是指能够直接表达、真实存在和已知的直观信息;是指那些可以用正式、存在体系的语言表达和交流的信息[3]。

(2)显性知识的特点

显性知识可通过数据化存储在学生的储存体系中,学校要实现全面的显性知识共享可通过建立完善的网络通讯、校园网络系统和反馈机制来完成,从而学生能够获取知识,达到共享的目的[4]。

2.隐性知识

(1)隐性知识的定义

隐性知识指的是个人于实践中试验、犯错、纠正的往复循环中形成的"个人惯例”,其为个人技能的基础[5]。学生学习经验、操作习惯、技术诀窍、等属于隐性知识。

(2)隐性知识的特点

学生的心理、价值观念等多方面因素制约着隐性知识的共享。隐性知识是个体所拥有的难以直观的描述表达的潜在知识内容,也很难向他人传播。正是这种隐性知识很难被传递给他人,沟通的价值在学习行为中也是巨大的,由此可以看出,隐性知识在个体发展成长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影响。①隐性知识难以用文字和语言进行直接的表达,导致其不易传递,发育缓慢;但其还具有默会性和可共享性的特征,是一种潜在的知识力量;②隐性知识的默会性,虽然一些知识可以以文档和数据的形式明确地描述,但是学生所学习使用到的知识大多数还是属于隐性的。③隐性知识具有共享性,能被大多数人共同开发使用,知识共享的面越广,说明使用的人越多,知识的价值就较高。

(3)隐性知识层次

校园内各个层次界面知识主体拥有隐性知识层面是不同的,其中包括学生个体的隐性知识;教师个体的隐性知识;团体的隐性知识;从校园外面获取的隐性知识”等四个层面[6]。①学生个体拥有的隐性知识,具有高度个体化、不易被言传和模仿,存在于个人的学习与生活之中,同时也体现在个人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模式当中。②团队组织所体现的隐性知识在于团队成员中个体能力和团体合作过程,表达传递的是一种合作共享的知识力量。③教师个体的隐性知识,教师个体知识层面文化水平相对较高,所体现的价值观、行为方式等隐性知识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也存在隐性知识的流动。④学生从校园内获得的隐性知识和从校园外获得的隐性知识会有不同的表达,但都会被主动吸收,表现在团体合作层面和日常生活当中。

(4)隐性知识的转化

学校组织各层次之间隐性知识的交流与转化,包括"学生个体之间、学生个体与学生群体之间、学生个体与学校组织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老师与老师之间”等五个方面的转化[7]。①学生个体之间的转化,是存在于学生个体之间从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或从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相互流动与转变。②学生个体与学生群体之间,是在相关的具有相同层面的群体在社会化模式下进行隐性知识的相互学习交流以及转化。③学生个体与学校组织级之间的隐性知识转化,学生可通过相关活动于或直接参与某些组织而产生一系列隐性知识的传递。④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转化,相互之间从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或从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交流与转化。⑤老师与老师之间的转化,老师与老师之间存在相互合作、相互竞争的关系,且之间会进行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传递交流。

(5)隐性知识的共享方式

按照隐性知识存在的特点,其共享可以采取多种方法,主要的有“数据化、直接交流、活动接触、通讯网络”等。

(6)隐性知识共享的实施步骤

学校学生中的隐性知识共享可以按照以下七個步骤进行[8]:“①忘掉片面的假设和概念;②判断之间隐形知识能够共享的可行性和实效性;③制订关于隐性知识共享计划;④进行系列的活动,获取数据;⑤判断活动中数据的有效性,推行能够进行共享的方法;⑥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估与反馈;⑦在共享活动中逐步积累经验,获取知识”[8]。

3.隐性知识的重大意义

隐性知识能够推动有效竞争的进行[9],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①大部分的成果都是在隐性知识作用下产生的,大多数能看见的基本都属于显性知识;②显性知识具有直观性且易于传播,增长速度较快等特点;而隐性知识具有的隐藏性使其不易于传递且发育缓慢;③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可以结合利用,在学生的日常学习、创新活动以及生活中都会涉及,特别是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中,可以收获到许多东西;④隐性知识会给学生带来更多的机会,学生在其中也学到了许多知识明白了很多道理,同时创造更多潜在的资源”。

三、知识管理

(一)知识管理概念

知识是一种智力资源;管理是人为主动地采取相关的措施。知识管理就是人为的对智力资源进行系列相关的统筹和规划。是为了个人或者团体所得到的成果得以保障。但是在生活中,人不是孤立的,需要求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个体与群体之间会相互接触交流,会带来知识的传递与共享,运用集体的智慧才能做出更好的东西,才能对各种情况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比较正确的对策,并通过共享知识资源,来判断集体发展的趋势,明确其发展方向。

(二)知识管理内容

知识管理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①上下各组织之间共同的监督,制定推行与知识有关的活动;②知识不存在于个人需要共同完成和保护;③知识管理是组织更新和知识转化的潜在条件;④知识只有在使用过程中才能体现出其具有的价值”[10]。

(三)知识管理的功能

集体智慧的产生是知识管理前提,学生通过共同学习提升其创新能力和活动的有效性。知识管理主要有四个功能[11]:外部化功能,学生通过一定的方式从外部资源中获取知识;内化功能是消化吸收所学到知识,进行交流传递;中介功能是通过一些媒介获取知识,例如图书、报刊、媒体网络等;认识化功能,将三种功能中获得的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并且合理运用的过程”。

(四)知识管理的特点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知识管理具有五大基本特点:(1)以知识为价值、知识创造价值是知识管理的基础。学生有效地利用知识来提高其在学习生活中创造价值的能力达到知识管理的目的;②学生的目的就是学习知识,知识使学生成长,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学校更应为期提供创造这一种全新的知识管理模式[12];③学生队伍中个人能力是层次不齐的,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特殊的一面,团队靠的不是个人的力量,团队中每一个人传递知识和智慧,都应该通过知识管理统一协调起来,为团队提供更源源不断地动力;④生活是残酷的,生存的环境也在不断地变化着,学生在学生组织中可通过为其存在活力而努力;⑤知识管理存在辅助作用,为企业的个体和组织适应日益复杂和复杂的现代技术环境提供了相应的条件[13]。

(五)知识管理的要求

成功的知识管理的基本要求或重要因素包括五个方面:一是主导者需参与其中,做到应做的事;二是策划合理有效的知识管理体系;三是招募人才引进资金和技术支持知识管理的开展;四是促进知识共享与运用;五需要一个充满动力负责的管理团队”。

(六)显性知识管理

1.显性知识管理的概念

显性知识管理是将数据化的显性知识存储到硬件中,并通过设备提供给整个团体进行获取的管理过程。

2.显性知识管理的步骤

有效的管理显性知识有五个必要步骤,分别为:"①显性知识直观表达的,学生从组织外来资源中学得显性知识和消化吸收在学校内获得的显性知识;②筛选显性知识,剔除在学习没有必要学的显性知识;③显性知识的数据化,通过数据化来管理自己所获得的显性知识;④显性知识交流传递,获得重要的知识资源为自己保障了竞争优势,团队的合作开发以及通畅的交流确保显性知识适当传播⑤显性知识利用,学生要学会应用自己所学到的各类知识,理论联系实际”。

3.显性知识管理的措施

显性知识管理的措施主要包括五项内容:"①知识管理需要一个负责正规平台;②应促进学生之间交流学习的机会;③显性知识的应用需要建立索引;④需要组织中领导层参与和支持;⑤与成绩评估体系相结合”。

(七)隐性知识管理

1.隐性知识管理的概念

隐性知识共享管理受员工价值观、文化、心理、社会、设计与发展、组织体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隐性知识管理是将员工个人所有的知识,以及难以明确的表示和难以传播给他人的隐性知识进行管理的过程。隐性知识不利于传递且发育缓慢,但在学习生中其表现出来的价值却是可观的,其隐蔽性导致了它难以管理,但对其应加以重视,合理利用。隐性知识管理被比喻成"对冰山底部的大部分知识的管理过程”。

2.隐性知识管理的步骤

隐性知识管理的步骤,主要有四个步骤:"①提出问题;②隐性知识的显性化;③运用显性知识管理步骤进行隐性知识显性化管理。

3.隐性知识管理的措施

要做好隐性知识管理,企业应该进行知识管理的制度建设。知识管理的制度建设,主要包括三个措施:"①进行组织结构的变革,建立学习型的组织结构;知识学习与共享能够在组织内得到有效的应用,有一个重要条件就是个体必须能够顺利的进行知识的交流。学生之间的知识交流不仅要和有相同知识层面的或相同专业的个体之间相互进行,更重要的是要和具有不同知识层面以及其他专业的人员进行学习交流。和谐的社会环境有助于知识的交流和应用。喜欢学习的学生或者说学习较为优异的学生有利于对其互相影响、沟通和知识共享;有利于团体的知识补充和提炼;有利于团体集中资源进行知识的学习与传递;能让团体更好的发展与壮大;有助于增强同学间的团队合作意识。所以要进行企业组织结构的变革,建立学习型的组织结构。②只是最好的利用就是科技创新,应建立合理的知识管理与科技创新服务统筹体系,创建知识宝库;为后续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动力。③在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建立知识管理和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的同时,要加强知识产权管理。

(八)知识产权管理

1.知识产权的定义

知识产权是在智慧活動中创造的价值并且在法律层面上赋予相应的权利。基于智力、创造性成就和管理活动、标志、声誉、经验和知识的企业的专有权。

2.知识产权的特征

知识产权的主要特点是排他性、地域性和时间性。

3.知识产权的类型

知识产权可分为两种类型,创造性成果权利和识别性标记权。创造性成果权利包括发明专利权、刊物版权、软件著作权等。

①商标权。由一些与企业有关联的文字、图形或者由文字和图形组合表示的具有象征意义和容易识别的标记。

②专利权。即由国家知识产权主管部门为一项发明拥有者给予的发明专利保护,其包含有效期限的许可证明。现有我国专利法规定的专利权为"发明专利权、实用新型权和外观设计权”三种类型。

③版权。是保护、创作或创造有形或无形作品的个人权利。一个组织向作品的创作者支付版权费,从而获得该作品的所有权。

4.知识产权的作用

知识产权的制度价值:"①知识产品产权所有权的确认,保护知识产品拥有者的相关权益,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激励创造知识产品的积极性;②应社会、经济、文化和谐发展的需求,提高民众产权意识”。

知识产权在学校中的运用,学校可以:"①激励学生个人或团体的发明创造,提高学校的科技创新能力,使学校能够在众多高校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②科技资源的有效利用;③推进创新发明成果;④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提高专业知识,提高学生实践的可操作性”。

5.知识产权重要性

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①创新需要发明人积极的为新技术的产生而努力;②知识所有权、商标权、专利权和著作权知识的实质是知识成果被视为物权的保护;③知识的有序、健康、合理使用;④知识传播。申请专利的公开是知识传播的有效规范手段”。

6.知识产权管理方法

知识产权不仅是一种合法的固定资产,而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要实现有效的知识产权管理,必须采取四个步骤。①每个学校都需要进一步认识智力资本的价值水平,决定知识产权的管理水平;②结合学校的知识产权战略目标;③寻找目前学校需要改进的步骤;④制订相应的知识产权管理系统”。

四、知识管理与科技创新服务探讨

(一)重大意义

知识管理的对象是知识,知识是一种智力资源,因而知识管理其实是对智力资源的管理过程。学校是科技创新的主要方向,科技创新会运用到大量的知识,需要智力资源作为决策支持。知识管理是科技创新服务的前提和基础,科技创新服务是知识管理的目标与追求。进行知识管理与科技创新服务的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目标定位

“知识管理与科技创新服务”的课题目标是建设"知识管理与科技创新服务系统”,搭建一个数据、信息、知识和情报的知识管理平台,提供学生学习以及信息、知识积累、共享、交流、传承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知识管理与科技创新服务系统融入学校科技管理业务流程和工作标准,按照标准化的数据类型集中存储学校的数据,实现统一检索学校的科技信息资源,建立起有效的知识管理、应用实施和技术创新体系,以此来促进学生学习的知识积累、信息共享、知识交流和情报传递;为了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保证学生科技创新的良性发展,提高学校的综合能力,促进社会经济和谐稳定的发展。让数据、信息、知识、情报在校园管理过程中发挥最优的作用。

(三)服务内容

科技创新服务的对象是学校,科技创新服务的知识内容是"①提供科学决策的数据支撑平台,学校专家团队利用知识中心所提供的先进知识产品,针对科研大数据信息进行挖掘和分析,可轻松了解所关注主题的研究状况,针对重点问题提供决策分析报告,经专家评审加工之后,服务于学校的每一个科学的策略;②提供领域权威的知识资源服务平台,通过知识中心的建立,整理校园内部知识资源、结合校园外部知识资源,打造成为一个服务学生、老师获取知识资源的海量智力资源池;③提供学校学生学习深造的网络空间平台,借助互联网技术,满足学生在职业技能、继续教育等方面的技能提升需求;④提供多人协同创新的业务支撑平台,通过建立课题,邀请目标专家加入课题,实现多人在线研讨交流和共同编辑课题内容的协同创新需求;⑤提供校园文化传播与宣传的品牌运营平台,通过搜集校园内部的历史文化、校园故事、团体荣誉等珍贵记忆,使用数字化等手段,全方位展现学校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四)运营模式

知识管理和科技创新服务体系①采取PPP模式,即公私伙伴关系,即政府与企业组织之间的伙伴关系,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为了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彼此之间进行合作,并通过签署协议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确保合作的顺利完成,最终使合作各方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②知识消费者即生产者,即一个开放式的商业模式,既可以自由获取免费的知识服务,又可以满足深度需求和迫切需求的高价值收费服务;③共享经济模式,指的是组织或个人有闲置的知识资源将转移知识资源的使用权转让给他人,谁收益,通过分享他们的闲置资源,知识创造价值”。建立完备的知识管理体系,可以改变传统的研发方式和学习方法[14]。

五、总结

古希腊哲学家阿基米德曾经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动整个地球”。我曾经因为这句话而心跳,心跳的原因,并不是说我真的明白了这句话的真正含义,而是个人的弱力,与大地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然而我们却可以运用知识的力量来完成那已实现的目标。如果阿基米德没有运用到到所掌握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那么他也无法得出给他一个支点,他就能撬动整个地球的结论。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要生存和发展,需要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何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找准和挖掘企业组织的知识金矿,或许建设知识管理与科技创新服务系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学生应认真审识自己的知识源力,有效地去发掘和运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加强知识管理,为自己以后的学习生存之道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朱育锋.大学生“四段式”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与思考——以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生物类专业为例[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4):116-118.

[2]张雨.多元化企业知识共享研究[D].山东大学,2007.

[3]马勤.企业知识管理能力与竞争优势的关系研究[D].南大学,2006.

[4]李久平,陈忠林,顾新.学习型组织中的知识共享模型[J].图书情报工作,2004,48(7):33-36.

[5]龚景.企业研发项目的中止决策[D].天津理工大学,2007.

[6]王卿.模块化组织隐性知识流动的机理与障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0.

[7]胡利军.第四方物流企业知识管理系统构建研究[D].东北大学,2008.

[8]郭彩芬.知识管理的发展历程[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11,22(1):5-12.

[9]张然.河北日报报业集团信息化建设理论与实践初探[D].河北大学,2007.

[10]罗赞.企业知识管理成熟度评价体系研究[D].上海大学,2003.

[11]林青山.构建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管理战略[D].福州大学,2003.

[12]赵勇.学习型企业与管理创新[J].金山企业管理,2003(2):20-22.

[13]李培林.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研究综述[J].经济经纬,2006(6):81-84.

[14]张小波.加强知识管理加速科技创新[J].石油科技论坛,2005(6):48-49.

作者:杨卫诚 范兴丰

上一篇:初中多媒体音乐教学论文下一篇:转型期高校学生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