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堂教学目标论文

2022-04-17

[摘要]历史教学目标的“伪达成”在课堂教学中表现为临时性达成、被动性达成、错误性达成等。要远离历史课堂教学目标的“伪达成”,教师就要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强调方法的指导,打造生动的历史课堂,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最好能导演出师生的“冲突和矛盾”来。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历史课堂教学目标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历史课堂教学目标论文 篇1:

浅析如何设计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目标和过程

摘 要:新课程改革给高中历史教学注入新的要求。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在课程功能观上,由强调传授知识向强调获得知识过程的转变①”,这就要求课堂教学系统要更為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目标;过程

0

在当前高考体制下,新课程(人民版教材)内容多,学时少是广大师生面对的现实困惑。如何应对之?核心对策应是依靠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上狠下功夫,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面以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Ⅰ模块专题六 《古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中的第三课时《罗马人的法律》为例,浅析如何设计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首先,设计符合学情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就是一切教学行为的最终取舍依据,科学地制定教学目标是成功教学的基础和关键。《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体现了国家对高中学生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因而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依据和源头。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第一个步骤是研读课程标准,明晰课程“三维目标”,做到全面化,整体化;第二步是依据学情,设计学生可认知性目标,或是认知知识点,或是发展能力。反之,应避免设计的教学目标要求过高,而导致教学难度过大,加重学生的负担,力求设计的教学目标具有整体性和可操作性。例如:《罗马人的法律》一课的课标要求是“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理解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高一年级学生对历史知识大多数都是停留在感性层面或只会死记硬背,简单重复;大部分学生对法律知识都比较陌生,知识储备有限。以上述为依据,设计“三维目标”如下:1、知识与能力:了解掌握《十二铜表法》,公民法,万民法的内容,分析罗马法的发展及历史影响,理解认识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提炼并运用材料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问题教学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好合作学习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认识罗马法在法制史上的地位及局限,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进一步认识法制建设对人类政治文明的意义。确定教学重点,难点是理解罗马法的变化及原因、感受罗马法的历史和现实意义。这样,即实现“三维目标”的整体性,做到既强调知识、技能,又重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既重视预设目标,也重视非预设(生成性)目标的设计。

其次、优化教学过程的设计,体现“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与要求。教学过程要达到“三维一体”(一维:知识与技能;二维:过程与方法;三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与要求,教师必须做到把学生放到一个中心位置,并在各个环节中围绕这个中心。一句话,新课程标准下的历史教学一定要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第一,在备课时,教师既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化设计,如:1.设计学生“预习”方案。通过预习引导学生去揭示问题、探索知识、发现规律,……。2.设计教师讲解重点、难点。教师的讲解应把握好“四个三”,一是“三度”(深度、广度、密度),二是“三性”(基础性、实用性、时代性),三是“三近”(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学科),四是“三易”(易混、易错、易忽视)。3.设计渗透德育教育。

第二,在课程学习方式上,由接受性学习向主动参与式学习转变②。学习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应该成为课堂教学系统重建和发展的一项核心工作。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教师改变旧有的过于单一、被动的教学方式,建立和形成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把接受式学习与研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密切地结合起来,以促进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的完善发展。巴班斯基认为:“有关最优化地综合运用各种方法的概念永远是具体的(不是包罗万象的),那些对于一些条件来说是很成功的、有效的方法,对另一些条件、另一些专题、另一种学习形式来说就可能是不适应的。”③因此,教师在教学形式设计时,教师必须科学化、合理化、多样化地选择教学方式,因地制宜地教。各种教学方法相互联系,互为补充。

例如:在《罗马人的法律》课堂教学中:

1.笔者先设计“The Glory is Greece! “辉煌属于希腊!, The Grandness is Rome” ! 宏伟归于罗马!”二句名言,诱发学生的思维动机,激发其学习兴趣;再进行师生互动,复习旧知识“古罗马之所以宏伟,不仅在于她有许许多多的伟大建筑,一支战无不胜的军队……而在于她维系统治的法律---罗马法。罗马法是古代历史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整,影响最深远的法律体系,是近现代法律的渊源和先驱。”完成导入新课:“今天,笔者们就一起来学习《罗马人的法律》。”

2.基于高一年学生的知识水平,在授课过程中,要适当补充相关知识,尽可能把问题简单化、形象化处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3.“没有感官参与的教学活动是无效教学”。④课堂教学中,必从发挥学生主体性的目标出发,合理设计学生的自主学习、问题探究等。例如:在完成知识目标时,笔者先布置学生快速阅读课本P111第二段至P113并思考罗马人的法律都有哪一些?并作出回答。这样,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得到初步体验,再经教师总结,构建起知识框架。

4.在贯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时,笔者设计【合作探究】: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和你的理解,谈谈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实现学科知识与社会生活相结合,发了挥历史学科教育的社会功能。

总之,教学过程的设计应遵循教学内容中心化,教学资源要精整合,教学问题要深探究,教学活动要重实效。特别是设计教学方式时,教师必须充分考虑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以及教师自身素质等综合因素,实事求是、科学地取舍各种教学方法,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引言出处:

①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2001年目标.

③巴班斯基的“最优化理论”.

④张家琼《有效教学及其设计》.

作者:苏宁亮

历史课堂教学目标论文 篇2:

谨防历史课堂教学目标“伪达成”

[摘 要]历史教学目标的“伪达成”在课堂教学中表现为临时性达成、被动性达成、错误性达成等。要远离历史课堂教学目标的“伪达成”,教师就要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强调方法的指导,打造生动的历史课堂,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最好能导演出师生的“冲突和矛盾”来。

[关键词]历史课堂;教学目标;伪达成

教学目标的“伪达成”既不同于教学目标的“未达成”,也不同于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或“高效达成”。简单地说,教学目标的“未达成”是指学生“不懂”,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或“高效达成”则是指学生“懂了”或是“很懂了”,而教学目标的“伪达成”则是“似懂非懂,懂而未懂”,甚至是“懂错了”。

一、历史教学目标“伪达成”的课堂表现

1.临时性达成

有一位教师在上《洋务运动》那节课时,请学生回答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其中一个学生的答案很准确,在他回答完之后,教师很满意地挥手让他坐下,然后让全部学生齐声说了一遍,接着过渡到下一个环节。下课之后,笔者随机找来几个学生,请他们回答洋务派中央和地方的代表人物,结果,没有一个学生能完整无误地回答出来。这种在课堂上好像学生已经明确的知识点,一瞬间就忘了的现象很普遍,这种临时性、暂时性的目标达成是教学目标“伪达成”的重要表现。

2.被动性达成

在一次随堂听课中,上课教师讲授《戊戌变法》这一课,而该课课文中未涉及戊戌变法的性质,于是他做了补充。他直接请学生在书本上记下了“戊戌变法是一次失败的资产阶级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这句话,并请学生认真地背下来。学生通过短暂的记忆之后,大部分背下来了,但是笔者相信他们根本不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这种强迫让学生被动性记忆而达成的教学目标也是一种“伪达成”。

3.错误性达成

一位年轻的历史教师在上到《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一课时,说了这样一句话“公元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这一机构,管理西域事务,这就标志着新疆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且请学生在课本中做了勾画记录,在课堂结束时还让学生做了练习来巩固这个知识点。学生完成得很好,也明白了“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新疆从此成为我国的领土”,可是他们可能以后都不会知道“西域都护”是当时的官职,而不是“机构”。教师看似轻松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可是由于他对教材钻研不透,知识面不宽,造成了学生错误性地达成目标,这也是一种教学目标的“伪达成”。

二、如何远离历史课堂教学目标的“伪达成”

1.教师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要强调方法的指导

历史学科是一门包罗万象、盘根错杂的学科,大量的历史时间、历史人物、历史事件需要学生去了解、记忆或是理解。如果教师仅仅把这些知识点让学生勾画一遍,然后让他们在课后花时间去背、去记,学生会感到枯燥无趣,甚至厌烦,又怎能“有效”“高效”达成教学目标呢?但如果教师能用一些方法来指导学生记忆理解那些知识点,那他们学习起来肯定事半功倍。前文中提到的洋务派代表人物,教师完全可以结合各自历史事件编一个顺口溜教学生记忆,这样一来,就不容易出现课堂教学目标的“伪达成”了。

2.教师要打造“动”的历史课堂,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

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是主体”,因此,课堂上,学生不能“動”起来,只在自己的座位上安分守己地听教师讲解,回答教师的问题,配合教师的教学进度,而这势必会影响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这里的学生“动”起来,包括学生的“眼动”“口动”“手动”“腿动”“心动”等。比如学生的“口动”,就是学生不仅能坐在座位上齐声说,还要能自告奋勇地站起来说,更要敢在讲台上说;不仅能在前后座位讨论时说,还要能在质疑老师或同学的观点时大胆地说。我们知道,“演员”永远比“观众”更理解“剧情”,亲口说过一遍比默默地记忆一遍来得更深刻,“动”起来的课堂能有效避免教学目标的“伪达成”。

3.教师最好能导演出师生的“冲突和矛盾”来

在课堂上遇到学生意外扰乱教学秩序时,教师最好不要压下去,可就此让学生展开讨论、明辨是非。这样做或许能对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起到重要的作用,因为他们的“意外生成”很可能就是本课的重点或是难点。如果教师在课堂上碰不到这种“意外”或“冲突”,教师不妨制造一些“意外”或“冲突”,来故意引起师生的“矛盾”,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目标。一位教师在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一课时,一开始故意把课题写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最后在师生共同讨论了“二战”的性质之后,学生都明白了教师的用意。还有些教师故意写错字,让学生来纠正,或故意说错问题的答案,引起学生的“着急”,这样往往能让学生理解更深刻,避免了教学目标的“伪达成”。

总之,高效课堂永远是教师的追求,只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维,才能真正实现高效课堂,避免和远离教学目标的“伪达成”。

(责任编辑 袁 妮)

作者:杨宗兴

历史课堂教学目标论文 篇3:

新课标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设计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目标,把教学目标具体化。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理论基础,是教师实施教学的依据。因此,课堂教学目标要具有具体性、可操作性、层次性、整体性、灵活性等特点,要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推进新课程改革。本文结合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探究新课标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希望能对广大历史教师有所帮助。

一、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原则

课堂教学目标是新课改理念的具体表现,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是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对此,教师在设计历史课堂教学目标时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以确保课堂教学有序开展。

1.目标定位要准确。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学生展开。因此,教师一定要明确“要求学生学什么”。只有明确了学生学习的内容,教师才能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专注于“学生如何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历史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目标内容要全面。

课堂教学目标的内容不仅要包括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与能力,还要包括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学生所要形成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此,历史教师要在全面理解教学内容和广泛查阅资料的基础上,确立教学目标,提高教学目标全面性,最大限度地实现历史教学价值。

3.目标精神要革新。

历史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因此历史教师在制订课堂教学目标时要紧跟时代步伐,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价值观。“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是历史教学宗旨,教师要把这一宗旨渗透在历史教学中,充分发挥历史的教育功能,拓宽学生的历史视野

二、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策略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风向标”,因此,如何在新课改背景下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目标是每位历史教师都要思考的问题。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除了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还要结合教学内容、学生情况、教学环境,具体策略如下。

1.把握整体,落实具体。

历史教学目标分为课程目标、模块目标、专题目标和课时目标。课程目标和模块目标是历史专家制订的,属于高中历史教学整体目标;专题目标和课时目标是历史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历史教材、学生状况综合制订的,属于具体目标。整体目标是具体目标的依据,具体目标是整体目标的体现,因此教师要把握整体,落实具体,注重教学目标的系统性和独立性。

2.提高弹性,监控成效。

课堂教学目标是预设目标,但课堂教学过程却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为了顺利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留有弹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实时监控目标实现情况,及时根据学生的反馈作出调整,坚持教学目标,活化教学过程,为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提供保障。

3.尊重差異,分层设计。

新课改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根据学生的背景、基础、能力和个性,分层设计教学目标,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注意核心,突出重点。

历史知识有重点和难点之分,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目标时要确定核心目标,以便在教学中突出重点和难点知识。对此,在设计课堂教学目标时,教师要明确哪些知识是学生需要理解的,哪些知识是学生需要掌握的。这样,教师就能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手段,分配教学时间,安排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学习重点和难点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总之,教学目标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教学目标的设计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重点关注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深入研究教材,广泛查阅资料。对此,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适应新课程改革趋势,遵循教学目标设计原则,结合教学内容、学生状况和教学环境,制订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目标,促使高中历史课堂教学顺利开展。

作者:邱德云 刘寿全

上一篇:教学效果意识管理论文下一篇:数学应用意识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