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美音乐艺术论文

2022-04-18

摘要:本文针对当下我国在美育施教环境下的中国钢琴音乐艺术教育的有效路径问题展开践行性的学理探究,认为在高师钢琴教育路径中应该关切中国钢琴音乐的历史发展轨迹,依托高师课程、课外活动和阅读学习,优化其审美能力和美感品格,同时,切入音乐语言的“听觉、时间、主情”之本质特性的美感体验与人文感悟,有效地达成中国钢琴音乐艺术在高师钢琴路径中的美育效应。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形式美音乐艺术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形式美音乐艺术论文 篇1:

从艺术形式美的特性以探讨音乐与环境艺术设计形式美的共性

【摘要】各类艺术作品中的形式美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人们的审美。本文主要从从艺术环境与音乐两种艺术形式着手,找到其中形式美的共性,将音乐中发现的原理和规则合理运用到环境艺术设计当中,增加环境艺术美感,使其更贴近生活,引发人们共鸣。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音乐;艺术形式美;共性

艺术形式美是指艺术形象及客观事物在表现在形式上的美,人们除了通过听觉、视觉和触觉直观感受到,更能从中得到启发,引起共鸣。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与音乐的结合日益紧密,例如将音乐与喷泉结合到一起,通过美妙音乐与艺术景观融合到一起,给人们带来视觉、听觉的双重享受,这是两种艺术形式相互交融的关系。本文则主要探讨音乐与环境艺术设计之间的共性美,从结构、节奏与节拍、旋律与韵律三个方面着手分析。

一、结构

在音乐创作过程中,需要遵循均衡与对称的自然法则,才能使乐曲和谐统一,例如乐段反复及乐句长短等都需要对称、工整,对于乐曲的首尾呼应更是以对称为准则。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也有以中轴线为中心,两边一定范围内的建筑造型相对称的基本设计原则,使建筑造型整齐、布局均衡。但两种艺术形式相对比,建筑造型的形式较为多变,以对称性为基本原则,但在此基础上不对称性设计也能营造出独特的风格。例如,我国南方地区私家园林多采用左高右低的设计方法,使整体设计风格更为活泼灵动,更能为园林景观增添情趣[1]。

二、节奏与节拍

音乐的主体就是时间节奏,无论是纯朴的民歌、庄重的合唱还是庞大的交响乐,都存在富有变化的节奏,节奏与旋律是构成音乐艺术的基础内容,与音高、音色等相互交融。具有周期性、规律性的不断循环是节奏最大特点和奥秘,通过多变的循环周期及强、弱拍变化,创造出不同的音乐格调。从劳动中创造出的音乐、配合活跃舞蹈的音乐、打击乐等音乐格调的节奏就较为突出,强、弱拍变化较大。例如:歌舞曲《凤阳花鼓》、打击乐《鸭子拌嘴》等;对于抒情性、歌唱性的音乐形式,曲调都较为平缓;多变的乐曲节奏为音乐艺术形式,增添了鲜明的色彩,无论是鲜明有力、短促急迫还是稳定平和、舒缓悠扬的音乐节奏,都是音乐特有的表现形式,正是因为节奏的多变性,才能构建出丰富的音乐艺术形式[2]。

同样,节奏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也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按照一定规律进行重复运用,构成一种富有节奏感的构图形式。环境艺术设计师应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进行合理设计,在保证使用功能性的基础上,最大程度提升建筑设计的艺术性。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都应注意设计的节奏性,若两个空间以最简单方式直接联系到一起,会让人感觉十分突兀或单薄,如果在这两个空间之间插入一个合理的过渡性空间,就会给人段落分明的节奏感,抑扬顿挫,提升整体设计感。这样的过渡性空间可能并无实际功能要求[3],所以需要具有占地面积小、不过分吸引人们目光的特点,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其过渡作用,让人们在由一个空间走向另外一个空间的过程中不感觉突兀。在应用中,需以实际使用情况为基础,通过设计过厅、楼梯等方式,以此起到辅助作用。就如同音乐的休止符,虽然使乐曲经过了短暂的停顿,却保证了其统一与完整性。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节奏与节拍在音乐与环境艺术设计两种艺术形式上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存在共性美,但在环境艺术设计方面,还需要加强对于节奏感的运用,更好地掌握环境艺术设计的节奏变化,以起到有效提升设计感的重要作用[4]。

三、旋律与韵律

在音乐创作过程中,旋律也是其中最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已有学者提出“旋律即音乐灵魂”的指导思想,旋律的概念具有多样化,一般承担着连接乐音横向、高低、起伏变化等作用,同时与非乐音之间也有一定的连接作用。例如,在箫、古琴、中小提琴等古典音乐中,旋律在其中起到连接乐音的作用;在锣鼓乐、打击乐中,旋律则起到连接非乐音的作用。除此之外,旋律最重要的作用就是表现情感,旋律的跌宕起伏可直接影响乐曲所表达出的情感意义,在旋律跳进或级进时,使旋律线条舒缓、柔和、起伏较小,当旋律大跳时,会使旋律线条突变且线条尖锐。除了旋律本身的起伏变化外,在乐曲中通常存在多条旋律线条重合的情况,通过多声部表达方法,体现出丰富的艺术形态,充分展现出不同声部美妙的艺术特色[5]。

节奏韵律不仅仅限用于音乐中,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也经常使用这一术语,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将节奏感运用到设计中去,形成了一种独有的富有规律性的节奏,我们可以将其称为“韵律”,主要分为交错韵律、重复韵律、渐变韵律三种方式。重复韵律通过设计对称并富有规律的人行道、长廊、栏杆及道路两旁栽种树木等方式进行具体表达,与音乐旋律的同音反复模式较为相似;交错韵律与渐变韵律与重复韵律对比,在形式上更为复杂,这两种韵律方式以重复韵律为基础,增加了不同的元素及规律。音乐与环境艺术设计这两种艺术形式经过对比,相似度较高的是重复韵律,其次是渐变韵律,在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通过高低起伏的渐变韵律设计,会给建筑物带来别样的生动性。在应用过程中,也应以建筑设计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根据地势等情况做出巧妙的设计,依山而建的楼阁、寺庙就是最好的例子[6],依据地势的变化跌宕起伏,充满设计感与运动感。

音乐对于园林造景技术也具有重大影响,音乐通过旋律的曲折变化、抑扬顿挫来展现其中心思想,在园林艺术景观设计时,也大多采用这一方式,通过多种旋律的交叉采用,以形态、色彩为重点进行设计,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也应像交响乐一样具有明确的主旋律与主题,再通过其他的设计对其进行辅助,使整体环境和谐、统一。

四、结束语

通过探讨音乐与环境艺术设计形式美的共性,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音乐与环境艺术设计之间存在节奏与韵律方面的共性,可以取长补短;在符合艺术性标准的前提下,从中获取更丰富的作方法,构成更具有特点、特色的艺术作品。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这过程中不能脱离现实及内容,需要以现实生活为基础,通过艺术形式美進一步提升人们的审美水平。

参考文献

[1]唐志远.从艺术形式美的特性以探讨音乐与环境艺术设计形式美的共性[J].设计艺术研究,2012,2(3):6-10.

[2]张汉军.山西传统建筑空间秩序与音乐符号化表现——环境艺术色彩教学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3(14): 92-93.

[3]毛文.从书法艺术中欣赏抽象美和形式美[J].中国教育学刊,2015(11).

[4]陶宏,周伟.从审美共性、一致情感看体育与美术的融合应用策略[J].体育时空,2018(10):185.

[5]赵芳,王佳敏.民间采茶戏的音乐形态特点与舞蹈美共性分析[J].福建茶叶,2018,40(6):383.

[6]张月欢.现代室内空间照明设计形式美的探析[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6(12):52,54.

作者简介:杨博(1978—),女,汉族,吉林松原人,硕士,德州学院美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环境设计;宋其勇(1977—),男,汉族,山东泰安人,硕士,德州学院美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视觉传达;杨铭(1982—),女,汉族,吉林松原人,硕士,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作者:杨博 宋其勇 杨铭

形式美音乐艺术论文 篇2:

美育视域下中国钢琴音乐在高师钢琴教育中的路径新探

摘要:本文针对当下我国在美育施教环境下的中国钢琴音乐艺术教育的有效路径问题展开践行性的学理探究,认为在高师钢琴教育路径中应该关切中国钢琴音乐的历史发展轨迹,依托高师课程、课外活动和阅读学习,优化其审美能力和美感品格,同时,切入音乐语言的“听觉、时间、主情”之本质特性的美感体验与人文感悟,有效地达成中国钢琴音乐艺术在高师钢琴路径中的美育效应。

关键词:美育  中国钢琴音乐  高师钢琴  施教路径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美育以培养人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为宗旨,而高校的美育核心就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塑造美好的心灵。音乐艺术是美育的主要内容,中国钢琴音乐是音乐艺术的重要载体,高师钢琴教育在传统内容框架的基础上,合理有序地增加中国优秀钢琴曲目的学习,有益于培育学生的民族情怀、民族乐思和民族乐感,坚定人文自信、启迪民族创新。

一、美育视域下中国钢琴音乐在高师钢琴教学内容中的新认知

培育学生感受现实美和艺术美的能力,培育学生正确理解和善于欣赏现实美和艺术美的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创造现实美和艺术美的兴趣及其才能,培育美的情操与心智,是学校美育的主旨任务。

将美学原则渗透于学校各学科教学的教育,是一种广义的美育。而学校的艺术审美教育是一种“目标集中且对策应意”的美育专指。音乐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内容,而中国钢琴音乐教育是音乐艺术教育的内容载体。在高师美育中开展优质的中国钢琴音乐的施教内容,对于传承民族音乐、孕育民族情韵、培养优美情智,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增添自强素质和创新能力及其弘扬中华优秀艺术文化,都具有积极的教学价值和深刻的历史意义。

20世纪以来,中国的钢琴音乐创作由萌发、模仿、借鉴、探索、繁荣、创新、多元之学理思考与艺术实践已经历了百年历程,至今已积累了丰富的音乐成果。众多优美的琴曲名篇激动华人心肠,感动世人心田,美鸣世界乐坛,丰富了人类音乐文化艺术宝库。为了全面了解和认识中国钢琴音乐内容和艺术特征,把百年积蓄的众多中国钢琴名曲按照琴曲创作历史的发展脉络进行演奏练习或欣赏学习或学业研究,让中国钢琴音乐成为高师钢琴演奏艺术教学和音乐欣赏实踐中的必弹曲目,这是中国钢琴音乐在高师钢琴教学中全新的学习方式和习修路径。中国钢琴音乐所呈现出的缤纷多彩的创作特色和艺术风格,实乃我国高师院校美育工程中的载体力量,是学校美育“软环境”中的人文丰腴优质的精神食粮。

二、美育视域下中国钢琴音乐在高师钢琴教育中的美感培育路径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时间的艺术和“主情”的艺术。中国钢琴音乐美感的培育路径,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有的放矢、精准施策、探索践行。

第一,中国钢琴音乐的文本(乐谱、音响和文字)品读与美感体验,需要关注作品审美中的音乐听觉属性。音乐理论告诉我们,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其特性营造特定的音乐形象,表达特定的艺术情感,表现特定的思想内容。音乐艺术的审美感受,其根本途径是通过“音乐听觉”来达成的。通过“音乐耳朵”的聆听品读,领略音乐形式的逻辑美及其“可听性”;通过联想、想象和艺术通感,音乐的“耳朵视觉”看到音乐的艺术形式美,体悟形式美中的“可意会不可言传或难以言传”的音乐内容。例如:20世纪70年代王建中先生根据中国湖南民歌《浏阳河》改编创作的同名钢琴独奏曲,通过到湘江波光、大好河山、人杰地灵的情景,继而缅怀“伟大领袖毛泽东”的革命热情。这样以景触情、琴韵歌情的音乐语言属性及美感内涵,体验音乐艺术中的人生美感,感悟“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艺术内容,达成琴曲审美活动(欣赏、演奏和理论研究)中的“外因与内因”和谐对话的美育效应。

音乐是创作、表演、欣赏之“三度创造”艺术,中国钢琴名曲多具有标题音乐特征,其特色优美的标题意蕴及其艺术形象中的诗情画意或民族情怀之意境,有益于启发学习者的听赏兴趣,领略其音乐听觉中的美感内容,继而标题意境中的“弦外之音”又有可能激动“音乐耳朵”的美妙奏鸣,再度激发“三度创作”中的鲜活美感的优美生成。中国钢琴音乐艺术的听觉美感,是高师钢琴教育路径上不可忘却的内容。

第二,中国钢琴音乐的文本品读与美感体验,需要关注作品审美中的“音乐的时间性”属性。音乐美学理论告诉我们,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其“时间性”内涵表现在“有组织逻辑关系的音系统”连续不断地行进中的作品时长和内容时空。

音乐作品的时长,体现在乐谱的节拍节奏、音符小节、速度记号和音乐表情等文本记录,同时又取决于演奏家“二度创作”中的音乐速度设定、音乐表情处理和表演风格个性。

钢琴协奏曲《黄河》是世界乐坛上上演率较高且广受人们喜爱的中国钢琴音乐。其作品的“组曲”时长和内容时空有别于西方“奏鸣套曲”的格式传统,它所表达的民族特色、民族精神和民族气概及其“协奏曲”的创新形式,已成为跨越历史时空的内容支撑。在中国钢琴音乐作品中,多有根据器乐曲或歌曲改编创作的钢琴名曲,这些钢琴名曲又保持了同名歌乐曲的文学性标题,然而,该类钢琴名曲在诗情画意或民族感情的标题语境之上,其音乐时空内容又多表现为“标题”之外的艺术“留白”的音乐情景之中。音乐艺术的“时间性”品格内容,既有完整性的固态形式,又有完整性的动态时空。关注音乐美感体验中的这般“时间性”特质,有利于强化琴曲审美活动中的“外因与内因”和谐对话的美育效应,优化中国钢琴音乐的美感培育路径。中国钢琴音乐听觉或演奏中的“时间性”美感特质内涵,是高师钢琴教育路径上的又一个不可忘却的内容。

第三,中国钢琴音乐的文本品读与美感体验,需要关注作品审美中的音乐“主情性”特征。音乐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音乐是“主情”的艺术。音乐表达中的艺术情景、心理情绪或精神状态,音乐表现中的模拟、模仿、描绘、咏言励志,琴曲作品标题中的英雄、命运、田园、欢乐颂、小溪、春江、浏阳河、旱天雷、暴风雨、山丹丹、彩云追月等内容,最终还是要在“音乐音响”流动中或过程后的“非语义性”的音乐语言中,达成美感体验和感悟人生。例如:钢琴独奏曲《春江花月夜》的文学性标题,首先会引导欣赏者或演奏者或理论工作者及创作者联想到“一幅色彩斑斓的山水画卷,一首词情唯美的抒情诗章”,继而,还有可能在琴曲审美心理中寻觅“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舟唱晚”等迷人情景,作品欣赏或演奏或学理研究中的音乐美感品读,终将归为于“借景抒情”的学理路向,而享受音乐审美中的精神愉悦、心情明朗,体悟幸福甜美的“非语义性”音乐语言中的人生感情。

生活中看不見的感受,是一种爱的情感。音乐的“主情”所承载的爱和美的情感力量,始终激动人心、扣人心弦,使人心潮起伏、浮想联翩、人文激荡正能量。欣赏或演奏钢琴独奏曲《向阳花》(但昭义根据同名歌曲改编创作),其审美取向并非是现实景象里的向日葵花和公社社员,而是乐观自豪、幸福欢乐的美感心情。在我国钢琴音乐作品中,带有文学性标题的乐曲居多,把握标题音乐与“绝对音乐(纯音乐)”之间的辩证关系,把握音乐审美中的听觉属性和“时间性”属性,把握音乐艺术的“主情”特质,乃是有效地达成美育效应中的“国乐”美感培育的理想路径。中国钢琴音乐听觉与演奏中的“主情性”艺术美感特征,是高师钢琴教育路径上的再一不可忘却的内容。

三、美育视域下中国钢琴音乐在高师钢琴教育中的审美施教路径

审美教育是培育人们打开心灵之窗去欣赏现实美和艺术美、体验客观世界美和主观世界美的不可缺少的情感修养工程。学校美育是根据学校的教育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实施审美教育的育人工作。考量当下我国大学生的教育背景、高校培养目标和学生发展个性及其学业旨向,我国高师美育中的中国钢琴音乐艺术的审美教育路径,可以从下述三个方面步入展开。

第一,在高师钢琴习修课程中,通过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课堂教学,实施审美教育,落实美育效应。通过中国钢琴曲目的演奏学习实践,拓展钢琴传统课程的演奏学习内容,培育学生的民族乐感,强化其艺术风格的音乐表达能力。中国钢琴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延伸和发展,它与中华民族传统音乐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必然联系。中国风格的钢琴音乐创作源于中国传统的民族文化和民族音乐素材,演奏中国钢琴作品需要在掌握西方钢琴演奏技法的基础上,加强对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学习,理解民族音乐题材的精神实质,认识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音乐特质,并注重其民乐演奏技法的美感品质。中国风格钢琴曲的艺术演奏,需要注入中华民族音乐的“精气神”,探究诗情画意的音乐特性,弘扬民族文化精髓的优美气韵。

通过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聆听审美活动,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激励学生的求知欲望,提升学生的艺术品味,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钢琴演奏的艺术水平。其聆听欣赏的途径,可以分别设计为:时代风格的代表曲目、题材风格的内容特点、体裁特征的艺术风格、演奏范畴的技术通识等线索与视角,引导学生较为全面和准确地学习认识中国钢琴音乐的艺术成就,培育学生的审美情趣,启发学生的演奏思考,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从而积蓄学生的艺术创造与创新的文化潜质。中国钢琴音乐中潜移默化的美育力量,又可在强化人文素质中的情商、优化智商的正能量方面,发挥美育育人的推动力。

第二,在高校课外学习活动中,通过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欣赏活动,实施审美教育,落实美育效应。例如:兴趣小组的欣赏活动、泛听精读的相互交流、文献阅读分享等,都能成为审美施教路径的深化形式。通过钢琴音乐文献的阅读学习活动,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培育学生的自主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演奏表演、创作实践以及教学教育学业的独立学习能力。

将中国钢琴音乐融入高师钢琴教学和美育活动之中,可以丰富其钢琴教学内容,促进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国风格的音乐艺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高大学生的爱国热情。阅读使人安静,读书使人从容,阅读学习的路径可设计为:有关作品作家及音乐史方面的文献阅读与理解、作品乐谱的识读与音乐分析、乐曲聆听与乐谱对照、相关民歌的读唱、相关民间器乐曲的欣赏及其乐器认识、人文历史背景与图文照片的关照与体悟等。阅读学校方式可为:教师正确引领性的课堂精读、教师正确指导性的课下范读、兴趣小组的阅读分享等。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带来思考之力量,思考促成阅读之升级,读书是一个文化人不断进步成长的雨露阳光。

钢琴音乐的阅读包括聆听、欣赏、鉴赏、读谱、泛练、精弹、演奏、音乐会实践等,这般学习路径上的系统内容,有助于系统地了解中国钢琴音乐的艺术特征,体验“中国风格”的琴曲美感,增强对中国钢琴音乐的兴趣,优化中国钢琴音乐艺术的审美品味。

第三,在高校专业学科育人中,通过中国钢琴作品的演奏示范,实施审美教育,落实美育效应。教师的示范作用,师生的相互交流,见贤思齐、教学相长,多种形式内容的音乐会实践及其学问探研活动等,都是音乐美感培育的有效路径。

中国美育学科奠基人之一蔡元培先生的整个教育思想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美育。他曾经说过:美育的目的在于陶冶人的感情,认识美丑,培养高尚纯洁的人格、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他倡导在中国文化的精髓中去体会、发现其中的高雅、优美、崇高,获得超出现象世界的情感体验,从而得到精神世界的美的享受,领悟到超越时空限制的人生真谛。音乐是“主情”的艺术,中国钢琴音乐艺术的优质美感,定会自然地美化人的心灵和生活情趣。人一生中的儿童、青少年时代是在学校度过的,而这正是一个人审美理想、审美观点和审美情趣的形成时期,所以,学校美育尤为重要。通过中国钢琴音乐的美感培育,提高其艺术审美能力,高师院校实乃为重中之重的美育阵地。

四、结语

21世纪的当代大学生需要智商,更需要情商。中国钢琴音乐艺术中的美感“主情”滋养,可以使学生回归故乡家园,享受乡音乡愁的亲切温暖,在今后的生活与学习中,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甚至人生危机,但是,如果我们具备了美感的力量和审美能力,心灵就会获得自然慰藉,并走向阳光天地。这种内心丰富的美感能力,需要人生成长过程中的不断学习,这样的美育已非实用之考量,而是直抵生活真谛和生命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郭声健.以美育《意见》为行动指南推进学校音乐教育改革发展[J].中国音乐教育,2021(01).

[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通知.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文件[Z].2020.

[3]胡知凡.艺术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4]张建国.钢琴基础教学导读[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5]丁伟.情感与教学—关于钢琴教学的研究[M].吉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6]郭成,赵伶俐.大美育——美育对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影响的实证[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

作者:张霞

形式美音乐艺术论文 篇3:

钢琴即兴伴奏的艺术审美价值

【摘要】随着现代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人们对精神文化层面的追求不断增加,音乐艺术具有非常强的感召功能,它可以影响到人的内心,能产生情感共鸣,对人们内心进行洗涤与陶冶。钢琴艺术属于音乐艺术文化内容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它具有十分丰富的艺术审美价值与内涵,同时也对演奏者本身的理论知识、素养与专业技术能力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钢琴即兴伴奏属于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艺术,它根据音乐的旋律以及结构,使用钢琴进行即兴演奏,将原本简单的音乐塑造成丰富多变、更为鲜明的音乐形象。鉴于此,钢琴即兴伴奏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本文从三个层面对钢琴即兴伴奏的艺术审美价值进行阐释,以期能为相关人士提供些许参考。

【关键词】钢琴;即兴伴奏;艺术境界;艺术审美价值

钢琴即兴伴奏属于理论和实践有机結合的技能,目前在各所高校音乐课程实际教学中备受关注。对钢琴即兴伴奏来讲,要求伴奏人员具备极高的音乐专业素养与音乐能力,不但要把握良好的乐理、钢琴演奏技巧、和声学、作曲理论等很多课程的知识内容,更要把握一定的技能技巧,这样才能做到切实提升其进行钢琴即兴伴奏的能力,强化演绎成效。根据许多研究资料我们发现,钢琴即兴伴奏有较高的艺术审美价值。本文从钢琴即兴伴奏的实践研究着手,对钢琴即兴伴奏的艺术审美价值等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有助于促进我国钢琴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推动钢琴伴奏者的技术能力的提高。

一、钢琴即兴伴奏能给心灵创建自由的平台

钢琴即兴伴奏属于创造性的一种音乐活动形式,依据已经存在的音乐旋律、节奏进行即兴伴奏,尽量在创新伴奏旋律的前提下激发演唱者的情绪、内心情感,从而塑造出更为生动的音乐形象。也就是说,钢琴即兴伴奏属于对音乐曲谱内容的再创作,更是对音乐演绎内容的二次美化,可给受众带来更有层次感的听觉感知。通过钢琴即兴伴奏的独有特点进行分析,它有助于形成人们对自由思维平台的组建。

(一)创编钢琴即兴伴奏旋律时,彰显自由创作的艺术价值

伴奏者在进行钢琴即兴伴奏的时候,可依照音乐旋律、结构等对歌词内容中的思想灵魂进行深入挖掘,从而将更深的音乐内涵展示出来。针对音乐旋律、演唱者、演唱形式等不同的具体情况,伴奏者要对钢琴曲进行灵活的编配,继而同声乐演唱进行有机整合,将艺术形象凸显出来,给受众更加强烈的听觉感官冲击。在钢琴伴奏过程中,和声色彩是丰富多样的,也就是说伴奏人员在选择伴奏音型的时候也是多样的,这样才可将千姿百态的音乐面貌展现出来,让音乐作品具有更强的生命力。简单来讲,钢琴伴奏者可对钢琴演奏形式进行随意变换,可将自我思想情感自由地展示出来,具有较为宽泛的自由创作空间。

(二)在钢琴即兴伴奏过程中,凸显自由想象的艺术审美价值

钢琴伴奏者在弹奏钢琴曲目的时候,伴奏者把自己的内心感知同乐曲结构进行有机结合,这属于对想象过程进行再次的加工与创作,体现出自由的想象空间。其一,钢琴即兴伴奏者是音乐作品曲谱的再次创作人员。对任意一个音乐作品来讲,歌词、乐曲的主旋律只是给演唱人员或者钢琴伴奏人员提供较为明确的脉络与情感基调,为了将音乐内涵的真正意义体现出来,作为钢琴伴奏者一定要进行二次创作,继而在实际伴奏中渗透自身的内在感知、外在体验与艺术感知等。其二,钢琴即兴伴奏人员也是音乐表演者之一,虽然其想象的空间会因为音乐的歌词内容所限制,但其依然有很大的想象空间,任其进行自由的想象。

(三)在钢琴即兴伴奏过程中,对受众听觉审美情感进行激发,彰显音乐自由联想的价值

伴奏人员在进行钢琴即兴伴奏的时候,综合自己的情感感知对音乐作品进行再次创作,为受众体创建了更为有利的音乐环境,以此带动空间表象之间的有机关联,让受众能够形成关联的联想,展示出音乐的自由联想特征。

二、钢琴即兴伴奏能有效塑造出更为丰富的情感空间

音乐艺术也叫做情感艺术,在对音乐作品进行展示的时候,演唱人员一定要将自己的情感、联想、想象等因素渗透其中,这样才能更好地阐释音乐作品内容以及音乐形象。因此,钢琴即兴伴奏者并不是陪衬,其是积极、主动进行音乐美创造的主体。所说的钢琴即兴伴奏,是指钢琴演奏人员没有经过缜密、细致的思索与标准,凭着对音乐内容、旋律等瞬间生成的一种情感。因此我们说,钢琴即兴伴奏能给伴奏人员提供较为宽广的情感空间。

(一)强化多声音响效果对情感空间的丰富

钢琴是多声乐器的一种,其音域可对应交响乐团乐器的所有音域,所以,在进行钢琴即兴伴奏的过程中,伴奏人员可根据钢琴的多声音响的特点创造出更为丰富绚丽的音乐意境,塑造更为精彩的音乐形象,对音乐氛围进行渲染。比如,使用复调伴奏的方式,让伴奏与主旋律间产生多线条比较,其主要有三种形式:(1)复调对比形式;(2)复调模仿形式;(3)支声复调的织体形式。经过钢琴多声特征的有效运用,为音乐作品营造更为丰富的情感表达空间,强化钢琴即兴伴奏的艺术表现能力。

(二)通过和声多元化素材对情感空间进行丰富

在钢琴即兴伴奏过程中,一定要将和声的作用成效凸显出来,这就要求伴奏人员对和声的色彩、力度等进行准确的掌握,继而对音乐气氛进行渲染。和声可将情感表达凸显出来,所以,伴奏人员一定要对和声语汇进行灵活的使用,时刻关注和声色彩产生的变化,给歌曲的情感表达留出充足的空间。对于类型不同的钢琴即兴伴奏音乐作品,要营造出不一样的和声效果。

(三)利用音型、织体多样化组合对情感空间进行丰富

在钢琴伴奏过程中,音型属于和弦、和声的综合体形态;织体则是伴奏的综合展现方式,其中包含旋律、低音、和声三个层级,对其各种运动的形态进行展现。因此,伴奏人员在钢琴即兴伴奏的实际进行中,一定要依据音乐内容选择具体、有效的形式。并且,为了更好地满足音乐形象与情感变化的需求,一定要穿插使用多种伴奏织体,这样才能将伴奏效果更好地凸显出来。所以,使用音型、织体的多样化组合形式,可展现出丰富情感空间的艺术审美价值。

三、钢琴即兴伴奏能创建更为完美的艺术境界

随着现代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对钢琴即兴伴奏艺术审美价值进行深入探究,已经成为现代音乐教育事业中较为关注的问题。一般来讲,钢琴即兴伴奏需要伴奏人员用内心审美观去判断和创造,获得与音乐内容相符的各类音乐形态,再经过钢琴弹奏将其展现出来,衍生成为一种全新的音乐享受,创建出更为完美的艺术境界。

钢琴即兴伴奏在声乐艺术表演过程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它能与演唱者进行有效配合,深化演唱者对音乐作品的演绎与诠释。因此,演唱人员是否将演唱技能充分发挥出来,同钢琴即兴伴奏的效果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只有优质的钢琴即兴伴奏,才能激发演唱人员无穷的力量,带动其对音乐作品进行更为细腻的处理,创建更为完美的艺术境界。

(一)基于模仿、暗示、象征等方式营造完美的艺术境界

对钢琴即兴伴奏来讲,创作方式是比较多样的,比如对自然界各种声音的模仿,重视情绪、气氛的渲染,重视印象的色彩以及演唱者的状态等,使用科学的创作方式,能为音乐作品增加更强的画面感,并且为受众提供更加强烈的冲击力与思维想象空间。此外,在对情绪进行表现的时候,钢琴伴奏者一定要对大调、小调和声色彩进行有效调节,把其当成是背景,这样对不同的情绪进行表达,前者能将欢乐、明快的情绪彰显出来,后者则能将思念、惆怅的情绪彰显出来。在多样性伴奏织体的共同影响之下,钢琴即兴伴奏中的音乐形象得以丰富,并且将完美的艺术境界彰显出来。

(二)丰富音乐内容彰显音乐艺术的形式美

钢琴即兴伴奏能对音乐作品旋律内容进行有效的补充、美化,带有钢琴伴奏的音乐作品才会彰显出音乐艺术的形式美。一般情况下,钢琴伴奏由前奏、间奏、尾奏组成,加上休止音、长音等,皆是对音乐内容的补充形式,能和音乐内容本身形成有机的整体,彰显出艺术想象。在钢琴即兴伴奏的过程中,每个补充性质的艺术伴奏形式都有其独特的作用。其一,前奏是在演唱之前弹奏的旋律,目的是凸显音乐内容的主体与渲染气氛,引导演唱者、表演者及时调整情绪,帮助其更快地走进音乐作品的境界空间中,为强化演唱效果奠定基础。其二,间奏是音乐内容中间弹奏的旋律,在音乐内容形象、调式、情绪变化内容中有明晰的对比,具有关联上下的关键功能。在钢琴伴奏弹奏间奏的时候,能让情绪不同的音乐内容实现自然的过渡,促进音乐演唱的良性发展。其三,尾奏是音乐演唱结束之后弹奏的旋律,是对音乐内容和情绪的有效补充,在尾奏音乐作品内容的基础之上更能给受众体带来意犹未尽的感觉。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针对钢琴即兴伴奏者来讲,它是对伴奏者理论知识、理论素养以及专业技能、专业能力的多种考验,要求伴奏者必须具备非常强的综合应用能力,才能切实提升钢琴即兴伴奏的效果。把钢琴即兴伴奏和音乐作品内容进行有机融合,能凸显出钢琴即兴伴奏的艺术审美价值,伴奏者在实际伴奏中一定要保持极高的思想境界,并且还要树立正确的审美价值观念,这样才会在钢琴即兴伴奏过程中投入丰富的情感,发挥出对音乐主旋律更强的渲染与烘托作用,让音乐形象与音乐意境更具有创造性,并且能够将旋律美彰显出来。通过对钢琴即兴伴奏的艺术审美价值进行探究,有三个关键的层面:其一,它能创建自由的心灵平台,在音乐中实现自由想象;其二,对情感空间进行丰富的塑造,切实激发出受众体的情感共鸣;其三,它对完美的艺术境界进行创建,让受众体置身于音乐空间当中,产生流連忘返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付渝涛,王晓霞,王平.浅谈钢琴即兴伴奏在声乐演唱中的艺术审美价值[J].音乐时空,2014(14):176.

[2]刘秋平.解析钢琴即兴伴奏的艺术审美价值[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6,33(10):170-171.

[3]唐莉娜.关于钢琴即兴伴奏艺术审美价值的探讨[J].艺术评鉴,2016(05):93-95.

[4]彭弋的.初探钢琴即兴伴奏的艺术审美价值[J].艺术评鉴,2018(01):66-67,73.

[5]刘珈.论钢琴即兴伴奏的艺术审美价值[J].黄河之声,2017(17):51.

作者:王敏

上一篇:林业新农村建设论文下一篇:静脉滴注中药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