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管理下网络文化论文

2022-04-15

摘要: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已融入了大学生的生活世界,越来越明显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政治立场、思想道德观念和行为方式,日益成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网络环境”的新要求。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不断丰富校园网络文化产品,打造具有校园特色的网络文化品牌,是繁荣发展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关键所在。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校园管理下网络文化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校园管理下网络文化论文 篇1:

中小学校园网络文化的影响及优化策略

在中小学校园里,校园网络文化已逐渐走进了中小学生的生活世界,并成为他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网络文化是传统校园文化的延伸,起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但网络文化产品良莠不齐,网络的管理存在真空,学生对不良网络文化缺乏识别力、抵制力,各种不良网络文化严重影响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在新的教育教学形势下,要积极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必须发展好、建设好校园网络文化,以优秀的网络文化新产品吸引学生的眼球,克服不良网络文化的影响,提高学校办学品味,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我们事业的合格接班人。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的文化功能显著,它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精神生活。而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化形态,对人们的精神生活正发生着日益重要的影响。在中小学校园里,校园网络文化已逐渐走进了中小学生的生活世界,并成为他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校园网络文化发挥着积极作用的同时,不良的校园网络文化的消极影响也日渐突出。如何防止校园网络文化的负面效应?这就要求各个中小学校要正确引导中小学生,克服不良校园网络文化的消极影响,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为中小学生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最终为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服务。

一、校园网络文化的积极影响

校园网络文化是指在校园这个特定环境中,以学校管理者和全体师生员工组成的校园人为主体,依赖于以信息、网络技术以及网络资源为支点的学校教育、学习、生活、管理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相对稳定的、逐步成熟的文化。网络文化正改变着中小学生学习兴趣、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是传统校园文化的延伸,起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1.增强中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校园网络文化具有十分丰富的资源,包括有关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信息。以前中小学生要查询资料,往往只能去图书室才能实现。随着中小学校招生人数的增加,许多中小学图书室很难发挥其应有的功效。校园网络文化的出现刚好解决了这一难题,中小学生只需掌握检索方法,通过网络就可以查阅到大量有关所学知识方面的信息,方便为今后的学习生活做好计划,从而增强学习的主动性。校园网络文化的出现改变了中小学生以往的学习模式。在校园网络环境中,中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开展学习活动,选择喜欢的教材和教师以及适合自己的学习进度,从而使教学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2.丰富中小学生的课外知识

校园网络文化弥补了课堂的局限。对于中小学生来讲,课堂内的知识和课堂外的知识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一方面中小学生要通过学习课堂的知识来奠定基础,另一方面要通过学习课外知识培养自己的特长。校园网络文化发挥了自己独有的功能,使学生增长了知识。校园网络文化所能容纳的学生数,是以往任何学校所不具备的。网络虚拟技术的有效实施,使许多中小学生不出家门就可以到异地求学。通过网络的交流以解决学习中一些难题,从而使教育全面走进中小学生的生活,丰富了中小学生的课外知识。

3.塑造中小学生健康的个性

校园网络文化的出现,使中小学改变传统教育模式成为可能,为发展中小学生的健康个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校园网络文化中有大量中小学生所喜爱的内容,通过有益的校园网络文化活动,中小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充分地展示自我个性,引导他们健康个性的发展。

4.缓解中小学生的精神压力

中小学生正处于童年到青年的过渡期,他们的独立意识增强,求知欲望不断扩展。校园网络文化具有的参与性、虚拟性等特点,迎合了他们缓解精神压力及发表自己观点的需要。中小学生正越来越多地利用网络相互聊天、收发电子邮件、收发信息等。上网消遣休闲成了他们松驰神经的渠道之一,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中小学生的学习紧张感,缓解了中小学生的精神压力。

5.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

校园网络文化的传播,使中小学生借助网络了解到有关学校教学方面的情况,同时还可以通过网络与老师交流看法。校园网络文化使校园论坛、校园视频、校园博客、校园电子邮件等成为了加深师生之间情谊的桥梁,促进了师生之间心灵的沟通。教师也日益感受到校园网络文化带来的便捷,他们可以在网络上与学生保持交往。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搜寻与教学有关的资料,把课程的有关信息发布在网络上方便学生提前预习,在与学生相互发电子邮件的过程中,可以交流一些不便正面交流的话题,更好地适应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二、校园网络文化的消极影响

由于网络文化产品良莠不齐,网络的管理存在真空,学生对不良网络文化缺乏识别力、抵制力,各种不良网络文化严重影响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1.影响中小学生的学习

一方面,中小学生在网上获取的知识是非常有限的,如果不把它运用于实践,很难检验它的真实性。另一方面,一部分缺乏自律的中小学生利用网络抄袭作业,更有甚者从网络上购买作业,还有一部分中小学生很少利用网络查找资料和学习,他们上网就是为了聊天,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中小学生的学习。中小学生过度迷恋网络会减少他们读书的时间,从而影响中小学生的学习。一些中小学生由于沉迷网络难以自拔,正常的学习生活受到影响。

2.影响中小学生身心健康

不良校园网络文化中存在一些没落的价值标准和道德观念等不健康的内容。许多中小学生由于自我约束力不强、道德自律意识淡薄而迷恋上网络。长时间连续上网会造成情绪低落、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焦躁不安、思维迟钝、视力下降、神经功能紊乱等症状。一些中小学生由于无法摆脱对网络的迷恋,导致行动变异、心理失调,严重者可诱发网络强迫症,出现对网络的强烈依赖性,更有甚者因迷恋网络而威胁到生命,这些对中小学生身心健康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3.影响中小学生的人际关系

校园网络文化中的虚拟现实技术的运用,充分调动了中小学生说、视、听、触等各种感官,再现鲜活的生活场景,故对人们特别是对中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致使一些中小学生丧失了正常交往的真诚和责任,忽视了自己的网上行为给他人带来的感受以及人际交往中应当遵循的礼仪和规范。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他们的畸形交往。当中小学生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在网络中时,他们就很容易融入到虚拟的世界,沉醉于一种虚拟的满足。由于缺乏与他人完整的沟通方式,加剧了中小学生的自我封闭。中小学生倘若过多地与网络打交道,就容易造成他们对情感的逐渐淡化,缺少与身边亲人、老师、同学之间的交流。

4.影响中小学生的价值观念

校园网络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中小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校园网络文化使中小学生感受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传统、思想观念、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这其中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些文化垃圾。面对这些新事物,中小学生一时难以辨别,造成一部分中小学生对原有价值观念产生疑问,导致许多中小学生价值观的扭曲,更有甚者价值观念沦丧。

5.影响中小学生的道德观念

由于校园网络文化的隐匿性,使道德规范对中小学生发挥的约束力也相对减弱,中小学校也不易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督。在缺少他人监督的情况下,学习生活中被压抑的情绪,往往会在这种状况下暴露出来,使中小学生做出一些不道德的行为。久而久之,会使中小学生不自觉地放松自我道德约束,导致他们道德沦丧。

三、校园网络文化优化策略

在新的教育教学形势下,要积极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必须发展好、建设好校园网络文化,以优秀的网络文化新产品吸引学生的眼球,克服不良网络文化的影响,提高学校办学品味,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我们事业的合格接班人。

1.培养正确的网络观念

中小学校应将网络文化与校园文化紧密结合,以尊重和信任为出发点,加强对中小学生的引导。一方面,要让中小学生充分认识到网络的利与弊,能够正确利用网络信息。另一方面,也要让他们认识到除了具有获取网络信息的权利外,更要有促进校园网络文化健康发展的义务与责任。开展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是培养中小学生正确网络观念的一种有效途径。如,以知识竞答、征文等形式来培养中小学生正确网络观念。在知识竞答方面,可以设置不同的竞答题目,如,“校园网络文化概念”“校园网络文化中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等;在征文方面,可以广泛开展如“校园网络文化中的你、我、他”“我所熟知的校园网络文化”等主题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潜移默化地培养中小学生正确的网络观念。

2.加强对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合理性的认识

中小学应加强对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合理性的认识,充分认识到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对校园文化建设所发挥的作用,不能因为不良校园网络文化的消极影响就否定其建设的合理性。中小学要以积极的态度去迎接校园网络文化所带来的挑战。既要认识到校园网络文化的发展势不可挡,更要认识到校园网络文化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中的作用。

校园网络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发挥着引导中小学生文化生活的作用。所以,必须加强对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合理性的认识,建设好校园网络文化教育阵地,抵制不良校园网络文化对师生的影响。中小学应顺应信息化发展的潮流,在加强硬件、软件、队伍建设的基础上,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掌握校园网络文化传播的主动权,使校园网络文化真正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阵地。

3.加强中小学生网络道德的培养

不良校园网络文化致使一部分中小学生道德失范已成为不争的事实。面对这样的挑战,中小学校应加强对中小学生网络道德的培养,使中小学生认真学习并遵守网络道德,自觉抵御有害信息的干扰和侵蚀,遵守合乎时代要求的信息道德,以时代的信息道德准则来规范自身的信息行为与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唤起对网络道德观念的兴趣,引导他们将其所学转化为实在的行动。中小学校应加强对中小学生网络道德素养的培养,使中小学生学会冷静思考和辩证分析,以道德准则来规范自身的行为。在道德准则的规范下,提高他们利用有效信息的能力和抵制不良校园网络文化的能力。同时,要以鲜明的事例为中小学生树立榜样,以提高他们的网络道德素养,使中小学生自觉接受并遵守网络道德规范。

4.加强教师校园网络文化意识

中小学生在网络学习的时候实际上都存在着一种“信息迷航”现象,他们面对开放的、虚幻的网络世界很容易迷失其中,浪费大量的时间,却很难实现目标,从而产生孤独、迷茫、无助的感觉,甚至厌学的心理。教师如果不能及时地伸出援助之手,进行有效的帮助、有效的引导,学生是很难进行学习的。在中小学校与学生接触最多的是教师,只有教师参与到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中,才能够深入认识和了解校园网络文化,理解中小学生的网络活动。因此,加强教师校园网络文化参与意识的培养,可以使教师主动地参与到中小学生校园网络文化的活动中。教师通过论坛、聊天等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给他们答疑解惑,对他们进行网络行为的引导。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尊重和爱的需要会得到满足,人际交流的能力得到提升,会真正接纳教师成为他们其中的一员,促进教学活动的展开。

5.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网络文化活动

学生、教师是校园网络化的参与者、建设者,学生与教师的培养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学校要通过一些有益的活动丰富学生精神生活,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灵。应当组织内容健康、格调高尚、丰富多彩的网络化校园文化活动,让校园逐步形成浓厚的学习气氛、健康的校园网络文化和文明的校园环境,从而推动整个校园文明程度的提高。一要组织开展学生网上主题写作活动、学生网上主题绘画比赛活动、学生网上论坛、网上黑板报和班级小队报等各类健康向上的网上活动。二要组织教师积极开展教师网上专题内容的学习和讨论、网上工会活动、教师网上论坛、网上“名师档案”和“有功之臣”、网上教研组活动等。三要开展师生双向交流的“学校沟通”“师生游戏”“师生谈坛”等网上活动。通过网络化校园文化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培养学生能力,教育学生主动接受先进网络文化,远离不良网络文化,使学校的教师和培养的学生符合时代的需要。

6.加强校园网络的监控和管理

在满足教学需要的同时,必须杜绝不良校园网络文化的消极影响。因此,要建立校园网络的监控制度,一方面,通过论坛、社区等栏目,与中小学生进行沟通,及时解决学生有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问题,主动采取措施发布引导性信息,努力提高学生网络素质。另一方面,通过必要的技术手段,阻止各类不良校园网络文化进入校园。如,采用防火墙对不良校园网络文化加以过滤,及时清除不良的校园网络信息,最大限度地阻止各种不健康的信息进入校园。学校应建立完善的校园网络管理体系,这个体系队伍的构成,要有专家学者、学校领导、骨干教师、学生骨干、辅导员等。他们要熟练地使用网络,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学校应建立日常工作制度,保证校园网络文化活动有序地进行。同时,要规范学生上网行为,对学生上网时间进行规定,建立中小学生上网真实身份制度,对于违反规定的中小学生给予一定的处罚,包括取消上网资格、赔偿损失、纪律处分等措施。

总之,要消除校园网络文化的负面效应,就要求学校要正确引导学生,克服不良校园网络文化的消极影响,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为学生发展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最终为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服务。

作者:石光兴

校园管理下网络文化论文 篇2:

中医特色校园网络文化体系建设研究

摘要: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已融入了大学生的生活世界,越来越明显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政治立场、思想道德观念和行为方式,日益成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网络环境”的新要求。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不断丰富校园网络文化产品,打造具有校园特色的网络文化品牌,是繁荣发展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中医特色;校园;网络文化;路径选择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要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不断丰富校园网络文化产品,打造具有校园特色的网络文化品牌,是繁荣发展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关键所在。对于中医类院校来讲,要打造具有校园特色的网络文化品牌就必须着力建构具有鲜明中医特色的校园网络文化体系。

一、研究现状及其局限性

高等院校是学术成就的丰产地,也是文化思想最活跃的地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网络文化必须加强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和管理。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已融入了大学生的生活世界,越来越明显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政治立场、思想道德观念和行为方式,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手段。如何才能建设好高校校园网络文化?自上个世纪9O年代中后期,国内专家学者就开始关注这一课题并为此做了很多研究。

目前,大部分学者在校园网络文化的研究上,主要是研究网络文化对教育观念、教育对象、教学模式、学校德育工作等方面的影响以及一级校园网络管理制度建设、高校网络文化阵地建设等问题。有学者认为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要在思想和行动上做到统一。

首先,要坚持正确的引导方向,力争把校园网建设成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作为高校的信息实时发布平台,校园网已经成为高校校园的第二课堂,坚持对校园网的正确引导方向是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要加强对校园网的监管,坚决杜绝不良信息通过校园网扩散。校园网建起来不等同已经建立起了良好的校园网络文化,必须加强对校园网络的监管,养成良好的校园网络氛围,使校园网真正成为大学生健康快乐生活的一部分。

最后,加强对大学生的相关法律和伦理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法制观、道德观和文化观。法制观念淡薄、伦理道德缺失是大学生网上犯罪的根源。应该从根源处入手,引导大学生安全用网、文明用网,力争把高校校园网络建设成宣传社会主义、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的新课堂。

另有学者认为,建设良好的校园网络文化关键是要有良好的软硬件做保证。良好的软硬件条件可以保证校园网的信息安全,杜绝不良信息通过校园网传播,同时还可以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大学生信息识别的意识和能力。

总体看来,研究的系统性、特色性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实效性还有待于进一步强化。

二、中医特色校园网络文化体系建设的应然性

在大学校园里,网络的普及状况和发展也成为加强大学思想文化建设工作的新课题。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结构决定了高校的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影响具有深远性、长久性和复杂性,这种影响甚至也超出了以往的任何一种传统媒体。

(一)构建以网络文化为基础的校园文化新平台,已经成为十分重要的课题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网络作为全球最为重要的信息传播工具之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的应用范围涉及到社会各行业和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其中,受网络影响最大的群体应该数当代大学生。正是他们对新知识、新事物的敏感和关注,使网络文化渗透到校园,并迅速与校园文化融合形成一种新的文化形式——校园网络文化。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面临着网络文化的冲击,形成了对校园主流文化的严峻挑战。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媒介,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因此,了解和认识校园网络文化的特征,认真研究校园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作用和影响,采取切实有效的针对性对策,扬长避短,建构以网络文化为基础的校园文化新平台,已经成为十分重要的课题。研究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以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中医文化是中医院校校园文化的精髓

高等院校的最大魅力就在于其特有的传统和精神,一所有特色的学校,一所办得成功的学校,一所蜚声海外的学校,都是因为有富于特色的校园文化精神,都是因为有健全的校园文化精神品格。

对于高等中医院校来说,中医文化丰富的内涵使其成为一种宝贵而独特的文化资源和教育资源。应该运用包罗万象的中医文化构建校园文化精神,并充分地加以开发和合理利用。用浓厚的中医文化熏染中医药学人,可有利于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丰富学生的人文底蕴,促进专业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学校可以实现柔性化和人文化的管理,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提高学校在国内乃至海外的知名度。

(三)网络发展对中医文化的冲击吁求构建体现特色的校园网络文化体系

文化总是在发展中不断改变并前进着,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也不例外。网络文化的发展伴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信息建设的提升,传统文化的发展伴随着历史的进程和传承的现代化。对于两者的发展,现在的关键不在于要不要改变民族传统文化的问题,而是如何转变的问题。网络文化的突出特点就是更新的迅疾,这使传统文化的发展和更新在现代社会里面临严峻挑战,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在网络文化背景下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传统文化如何与时俱进,真正实现有效的传承与发展,网络文化为之提供了一个新的基点。

因此,开展中医特色校园网络文化体系建设的研究,构建富有中医特色的校园网络文化体系必然地成为促进高等中医院校学生思想文化建设工作进一步发展的路径选择。同时,这也是结合网络技术与时俱进地促进中医文化发展、更好地弘扬祖国中医药文化的天然选择。

三、构建中医特色网络文化体系的路径选择

中医特色网络文化体系的建设,首先必然是校园网络文化体系的构建,其中突出的是中医特色。因此,这样一个体系的建构,一方面得依托于通常的普适手段,如网络技术、校园门户网站等;另一方面,要则需依赖于特色内容的构造。可见,要构建出富有特色体系的校园网络文化,必须借助于普适层面建设与特色内容营造两大途径。

(一)普适层面建设

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是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根本保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坚持建设和管理并重,保证科学办网、依法管网,是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的基本原则。充分发挥师生的主体作用,实现校内网络资源共建、共享、共管、共创,是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有效途径。

2.建设一支复合型、专业化的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队伍,是促进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健康发展的基础保障。要逐步建立起统一指导、各方配合、责任明确、优势互补的网络宣传、网络舆论引导、网络监管和信息员队伍等工作队伍体系。

3.要进一步完善校园网络文化管理体制建设。要建立健全领导工作体制、专业培训制度、责任追究制度;进一步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推广建立网络道德评价体系,增强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进一步落实校园网络管理,积极探索建立法律规范、行政管理、师生自律、技术保障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二)特色内容营造

1.进一步挖掘中医中的文化特色和校园文化资源,明确中医院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内涵。

网络文化是一种开放的文化,不同文化的传播、碰撞交融在一起,导致大学生的价值观冲突更加剧烈,价值取向更加多元,价值选择更加困难。在未来的信息化校园中,网络文化价值的影响力将会大大提高,校园传统文化将会在与网络文化的冲突、对抗中,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吸收、融合网络文化的优秀成分,从而形成网络时代的新的校园文化格局。

对于中医院校来讲,校园网络文化的核心组成应是中医文化,用源远流长的中医药文化构建校园网络文化体系,不仅是历史的必然,同时有利于培养和强化学生的专业兴趣和爱好,营造健康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2009年4月,国务院在《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要求大力推进中医院的中医文化建设。中医文化是中医学成型和发展的理论支撑,中医文化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史上留下了不间断的辙迹,它蕴涵着千百年融合而成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因素,有着深厚的人文蕴涵及独特认识视角,结合现代网络技术这样一个媒介来发展中医文化,实现中医文化与网络技术、文化的融合,必将极大地强化中医文化的延续力。同时,也将为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注入一股清新的活力,为思想政治教育开辟一个更新、更广阔的领域。因此,进一步挖掘中医中的文化特色和校园文化资源,明确中医院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内涵,必然地成为构建中医特色网络文化体系的前提。这就要求我们要重视加强对中医文化的基础研究和建设,推进中医文化的继承与创新,保持和发挥中医文化特色优势,培育中医文化发展的良性基础。

2.不断创新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载体和渠道,为构建中医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奠定基础。

校园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优秀的校园网站。中医特色网络文化体系的建构,更离不开优秀的网站。校园网不仅是“人机交互”的工具,更是师生交流互动的平台。众所周知,很多学生之所以很少上校园网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目前大多数的校园网没有特色,吸引不了他们的兴趣。因此,高等中医院校必须针对现实,加强校园网站的特色建设。针对学生喜欢上网的事实,要努力挖掘中医文化的精髓,使之与校园网站相结合,以吸引学生的目光,让学生上网时有更多的时间逗留在富有中医特色的校园网上,既能减少学生因浏览不良网站而产生的隐患,也有利于促进校园网的不断完善,同时推进中医文化的传播。

当前,中医院校的一个重要责任就是要弘扬中医文化,首当其冲的就是要让中医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让中医学子领会中医文化的魅力,爱上中医。从现在学生喜欢上网的现实看来,中医文化除了上述“三进”外,还不得不有“第四进”——“进网络”。要建设好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富有中医特色的主题教育网站或网页,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教育活动,形成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比如,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特长,逐步在校园网上开辟适合学生个性心理特征的、类似百家讲坛式的中医论坛栏目,以吸引学生参与互动的热情和兴趣;也可利用人们感兴趣的医疗气功、武术、药膳、养生、保健等形式在网站上宣扬中医文化;还可以开设“知我中医、爱我中医”、中医师承教育、经典教育等专题栏目, 贯彻“三贴近”原则,努力打造特色鲜明的中医院校校园网络文化品牌。

参考文献:

[1] 刘阳.网络文化背景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J].知识经济,2008,(4):149-150.

[2] 罗月琴. 中医文化是中医院校校园文化的精髓[J].中医药文化,2007,(1):38-41.

[3] 李卫红.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不断开创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工作的新局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1):4-11.

Research on the network cultural system construction

in the campus with the feature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U Zhen-cong

(Bone injury department,Fujia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llege,Fuzhou 350108,China)

Key words: feature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ampus; network culture;path choice

作者:吴镇聪

校园管理下网络文化论文 篇3:

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研究

[摘要]随着网络的发展,校园网络文化已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关系到整个学校的发展。介绍校园网络文化的基本概念和内涵,阐述分析校园网络文化的新特征,给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校园网络文化 校园文化 建设

一、校园网络文化的基本概念与内涵

校园网络文化是随着网络的发展而形成的,目前还没有确切的定义,要深刻理解其内涵,就要了解校园文化与网络文化的概念。广义的校园文化是高等学校生活方式的总和。它以生活在校园内的大学生、教师和干部为主要群体,以别于其他群体。它是在物质财富、精神产品和氛围以及活动方式上具有一定独特性的文化类型。至于狭义的校园文化是指在各高等院校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反映着人们在生活方式、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上有别于其他社会群体的一种团体意识、精神氛围。它是维系学校团体的一种精神力量,即凝聚力和向心力。从这个定义我们可以看出,校园文化是整个社会文化的一个部分,是社会文化的亚文化。只是又加了一个网络文化层面的界定。所谓网络文化,就是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物质基础,以现实的人在电子空间中进行网上生活为基本内涵的新的社会文化形态,它是一种不分国界、不分地区的全球性信息资源开发与共享的文化。网络文化的内容丰富、传播迅速、影响广泛、能控率低及平等参与等特点引起了人们对生存价值、生存方式、社会约束的种种反思和审视,日益成为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校园网络文化是界定于校园特定环境和校园特定群体的网络文化,校园网络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校园网络文化的新特征

(一)校园网络文化的新特征

在上述的网络文化的定义中有几个关键词:电子空间、不分国界、传播迅速、能控率低,其实这正反映出了校园网络文化所具有的新特征,即虚拟性、开放性、交互性、快捷性、隐蔽性。

虚拟性:校园网络文化依附的物理载体是网络,其活动空间是网络虚拟出来的虚拟世界。在这个虚拟环境中,人的活动是以电子方式进行的,人与人之间的主要交流方式是以符号或音频视频为媒介的间接交流。当有了校园网和数字图书馆,图书的查询、续借甚至阅览都可以在网上进行;课堂教学尤其是远程教育可以用虚拟现实技术实现在虚拟的教室中现场教学;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可以通过电子邮件、BBS的方式交流等等。许多学校还建立了各种各样的虚拟社区,这样的虚拟社区功能齐全,俨然是现实社区场所的电子版。

开放性;网络的世界是不分国界、不分民族的,如今的INTERNET网已延伸到世界的各个角落。不管你身处何方,只要用一个计算机终端接入网络,就拥有了整个世界。你可以轻松迅速的与地球的另一端对话交流,可以共享网上的所有资源。人们的思想由此不再受地域的限制,可以自由自在的畅游其中而受到各方文化的熏陶。

交互性:在网络上的活动具有很强的交互特性,这也是大多的用户所期待的,用户之间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方便的交流,在网上搜索、提交信息会得到相应适当的反馈。这种交互的特性给网络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了很大的空间。

快捷性;快捷性是网络文化的一个重要的新特性,在网络环境下,文化的传播速度是传统的方法无法比拟的,你可以在第一时间内获取世界各地在网上提供的信息。相应的人们可得到的信息量也会成倍的增长。

隐蔽性:校园网络文化的虚拟性必然导致其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人们可以在隐藏自己的身份的情况下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传播自己的思想,所以校园网络文化也具有一定的民主性。当然,这种民主性也会带来负面的影响。在虚拟空间中的相互之间的交流人们也往往只注重信息本身和结果,而人的本体:交流双方的年龄、性格特征、职业身份等都被淡化和忽略了。

(二)校园网络文化新特征在校园文化中的具体表现

校园网络文化所具有的独特特征使其在内容和表现形式上都是迥异于校园传统文化的,它使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方式发生极大的改变,进而影响着人们的习惯、心理和思维方式。从文化形态来分,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四个层面,校园网络文化新特征在这几个层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物质文化层面,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外在表现,传统的物质文化包括教学科研设施、娱乐设施、工作生活场所以及校园优美的自然、人文景点等等,这些都是长久的历史的沉积,体现了大学各自独特的人文精神和理想,这样的物质文化对学生成长、性格的形成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而在校园网络文化中,文化载体已不是有形有色的建筑或场景,网络尤其是校园网络将成为重要的物质基础,它以虚拟空间的形式出现,学校中的相当一部分行为活动,如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教师、学生之间的交流,学校的管理等都可能通过这个空间来进行。现在有条件的一些大学正在建设的数字校园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数字校园的建设要花费很大的财力和物力,但由此带来的效益也是相当可观的,数字化校园将涉及到学校运作的方方面面,从而也对其它层面的文化产生相应的影响。

在行为文化层面,行为文化包括教学科研活动、组织管理工作、课外文化活动以及后勤服务等,相比传统的行为文化,在教学科研活动中,学生通过网络可以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选修自己所需要的课程,通过网络查询可以借鉴别人的经验,自主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这种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的钻研精神和创造性,减少了学生学习的依赖性。

课外文化活动也得益于网上社团和网上虚拟社区而变得丰富多彩,同学们可以在网上开办画展、举行各种比赛等各项活动。通过电子邮件、BBS、即时聊天、双向视频等多种途径与同学或老师进行讨论交流。

在制度文化层面,制度文化是一种规范和习俗文化,包括教学科研的规章制度、组织管理的规范条例、学生的行为准则和要求,另外还有习惯、礼仪,校风、学风和班风等。制度文化的形成当然是依托如上所述的各种规范和习俗,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在校园网络中,由于教学科研、办公管理、信息交流等深入到校园工作生活的各个角落,同时由于网络的开放性的隐蔽性,就需要在校园网络中制定相应的制度和规范要求大家来遵守,这些制度大多是由技术层面来控制和执行的,这不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工作负担。但管理者绝不是对学生进行支配或者控制的角色,而是为学生提供服务和帮助的角色。

在精神文化层面,精神文化主要包括学校的文化传统、学风教风、人际关系、心理氛围以及校园群体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等因素,它集中反映了一个学校的特殊本质、个性及精神面貌,体现这个学校的办学宗旨、培养目标及其独特风格,是文化的最深层次的东西。校园网络文化的开放性和快捷性使学生通过互联网接触的都是具有时代前沿的知识和思

想,校园精神文化更具时代特色,同时也更具有社会性。

三、对校园内网络文化建设的建议

校园网络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是多方面和长期积累沉淀的结果,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我们要充分考虑到各个方面的因素,有计划、有目的、有条理的系统的进行,不能断章取义,采取一刀切的做法。总的来说我们在进行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时要注重两个方面的问题,硬件方面和软件方面,这两方面都有要给予足够重视,而不能厚此薄彼。

(一)硬件方面的建设

所谓硬件方面,是指校园网络文化所依赖的物质基础,即硬件平台。这里主要的是校园网络的硬件设备,包括计算机、网络、通信等设备以及维系这些设备正常运转的系统软件。正如校园传统文化所依赖的教学建筑、设备等物质基础,校园网以及由其接入的INTERNET网是校园网络文化的物质基础,校园网络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物质保证。现在大学的教学科研对网络硬件设备要求和依赖性越来越高,要有较高的网络带宽和多媒体功能支持以实现网上教学和虚拟教室;网络建设要延伸到教室、实验室、办公楼、学生宿舍等场所以保证教学、科研、办公、学习的需要:要有高性能高容量的服务器以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要有畅通的外网接入以满足与外界的信息交流和查询。特别是现在经过一阵并校浪潮之后,很多大学拥有几个校区,有的还存在地域的分布性,那么将各个校区网络互联整合对学校的溶合和优势互补是十分重要的。另外现在很多的大学都设立了远程网络学院,教学基本上依赖于远程网络,所以说网络硬件的保证是至关重要的。总之要把校园网硬件建设纳入到整个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之中,要专项资金专用,确保硬件建设到位。

(二)软件方面的建设

所谓软件方面,这里并非指单纯的计算机软件,而是指主要包括网络内容的提供和网络管理两个大的方面。网络内容的提供是整个网络的灵魂,是校园网络文化存在和发展的支撑。网络管理则是校园网络文化健康发展的保障。网络内容提供和网络管理涉及到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层面的教学科研、学习生活、办公管理等各项活动。

第一,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优化网络教学环境,改革教学科研手段,提高教学科研水平。教学科研活动是校园文化的重心,传统的教学大多是以课堂为中心的教授模式,科研活动也以老师的传授为主,这种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创新的精神,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开拓学生的视野及思维。而网络则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环境和手段,要充分合理利用这种优势,就要发挥各种先进的技术和思想理念。

加强网络资源的建设,现在的网络资源建设已是教育技术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网上资源的最大优点是便于传播和共享,所以要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多建资源、建好资源。同时资源的设计制作者要与网络管理技术人员合作,以使资源环境更加高效和人性化。现在正在进行的全国高校精品课程建设,就是一个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库,各高校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建好符合自身需求的资源库。

建立健全高校数字图书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对传统的图书进行高效的管理,如图书的查询、借阅、续借及光盘检索等都要实现电子化管理以提高运转效率。二是要建立各种电子数据库,这些电子数据库一部分是自建,如本校学生的学位论文数据库,教师、学生发表的论文数据库。更重要的是接入国内国际的大型数据库,如电子期刊、专业论文、会议文献等等。

创建畅通的师生交流平台,如可以建立专业网站、BBS、网络学习平台、自动答疑系统等。教师和学生也可以建立自己的学术网站,发布自己的学术观点,促进学术交流。实际上现在很多的高校已进行了资源整合,建立了综合性的网络平台,这种平台集资源提供、学习交流、管理于一体,功能十分强大。这是一个发展趋势,对校园网络行为文化的形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第二,丰富学生生活娱乐,关注学生身心健康。据统计,现代的大学生的课余生活一大部分是在网上度过的,因为网络文化具有虚拟性、开放性、隐蔽性等特征,对于学生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有的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生活,有的则沉迷于电子游戏不能自拔。所以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一定要有目的、有计划并对学生进行积极的管理和引导。

要多建立网上社团、网上虚拟社区,多开展网上活动活动,增加学生的参与面。多开展网上调查,网络是虚拟和隐蔽的,具有一定的民主性,同学们愿意在这种轻松的环境中诉说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要在网上积极开展心理咨询服务,网上心理咨询比传统的面对面的方式更能发挥作用。现在的大学毕业生就业紧张,可在网上设立就业指导中心,提供就业信息,开展就业咨询,缓解学生就业压力。

第三,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建设。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带给人类文明的同时,也带来严重威胁,学生在吸收世界优秀文明的同时,也受到西方不良思想的毒害。因此,要使校园网文化建设体现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属性和原则,遵循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的教育方针,优秀的思想政治工作有利于教育和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引导青年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理。要利用网络的宣传优势,建立专门的网站,大力宣传党的当前方针和政策,大力宣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第四,加强网络管理和引导。基于网络的种种不可控特性,要切实加强网络管理和对学生的科学引导。管理主要是对校园网络文化进行依法管理和行政管理。依法管理主要指校园网的管理和建设要严格遵守国家关于网络管理的相关法律规定,如国务院颁布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行政管理主要指高校自身在校园网建设中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制定可行的网络管理的规章制度。运用法律和道德手段,促使校园网络文化文明发展。另外针对一些难以管理的网上行为,如沉溺于打游戏、盲目聊天交友等,要有目的的开设相关课程或以讲座的形式加以引导并提供给学生健康的娱乐方式,而非粗暴的干涉或阻断,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

总之,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长期发展和积累的结果。我们只有以认真科学的态度来对待,才能实现校园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才能更好的服务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

作者:周林妹

上一篇:水工混凝土工程分析论文下一篇:节目主持人语言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