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教育之德育论文

2022-04-21

摘要: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初中历史课堂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应深度挖掘历史教材中的内容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完成学科学习任务后继承和发扬传统的爱国主义。综合上述,本文对初中历史课堂如何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进行策略总结。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爱国主义教育之德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爱国主义教育之德育论文 篇1:

浅议爱国主义教育的常态化

【摘要】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爱国主义教育的常态化,有助于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教师应结合综合实践活动,深入浅出,扩增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接受点,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常态化;现实意义

爱国主义教育是指树立热爱祖国并为之献身的思想教育,是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爱国主义教育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我们应该在各个科目及综合实践活动中,加大爱国主义融合力度,让爱国主义内化为学生自身具有的崇高品德,并以此为动力,努力学习,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爱国主义教育的历史传统及现实意义

热爱祖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从远古黄帝为百姓披荆斩棘、开山通道,到近代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求变革图富强,再到现代全国人民励精图治以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是爱国主义的伟大体现。可以说,一部中国历史,就是一部伟大的爱国主义诗篇。我们的爱国主义教育是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的,如何继承并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是关乎我们整个民族未来的大事。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没有献身祖国建设的精神,是不可能成為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所以爱国主义教育也必须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要价值取向。

二、把爱国主义教育常态化是德育工作的重要任务

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的重要内容,而德育的首要原则就是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并重,并把理论和实践统一结合起来。教师既要做好德育课程的教学,又要加强学生的日常德育工作,使其形成良好的习惯。而初中阶段德育工作的特点就是生活化、具体化,遵循不同阶段学生生活的特点,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主要载体,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主题活动。因此,爱国主义教育的常态化是符合德育规律的。以生活为载体,实现爱国主义教育的常态化,能够更有效地推进德育工作的细化。

三、爱国主义教育常态化的主要途径

从学生的日常管理抓起,在离学生最近的学习生活的管理中积极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在规范教育中,在爱班级、爱学校、爱家乡、爱他人的行动中充分展现与深化学生的爱国情感,这样的教育因贴近生活而显得生动具体,也会避免因大谈道理、枯燥无味而让学生反感,效果也会非常明显,往往会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综合我校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经验和笔者在班级中的具体操作,笔者总结出以下方法。

1.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常态管理

教师可以利用每天的“三课两集会”细致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即在生活指导课上,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语言文明习惯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在法制教育课上,教育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在综合实践课上,带领学生为班级争光、为学校添彩、为家乡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过升国旗、唱国歌等固化师生爱国情感,定时播放校园广播和爱国诗篇,凝聚爱国共识;积极更新校园橱窗和阅报专栏相关内容,将爱国主义教育洒满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角落。

2.开发爱国主义教育的活动资源

教育需要以活动为载体,活动也需要有充足的、优质的资源提供保证和支持,选择优秀、便捷、实效的资源,是我校认真研究、积极探索的重要任务。深入挖掘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有效资源,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渗透民族责任教育,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资源的开发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更深化了活动的内涵。例如,四川地震发生后,全国人民都行动起来,彰显了从未有过的民族使命感和民族凝聚力,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最宏大的教育资源。我们抓住这一契机,深入挖掘活动内涵,开展了系列活动:(1)组织全体师生进行捐款;(2)向各村村民进行宣传,组织由学生和大队辅导员参加的社会募捐小组,到街道和市场及各店面等社会场所开展社会募捐行动;(3)组织学生每人撰写一篇写给灾区小朋友的慰问信。

3.充分利用好爱国主义教育的校本课程

教育的开展,有了专业课程的支撑才会更深入、更系统。我们以综合实践课程为引导,抓住目前我市重视综合实践教育和研学旅行的契机,充分利用校内外丰富多彩的乡土资源,让爱国主义教育课程标准化、体系化、本土化,让学生的感知会更形象、更具体、更深刻。

第一,我校开齐了地方课程,坚持“两史一情”教育,开设了国防教育和传统文化两门课程,每周各一课时,为常态化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

第二,我班在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根据当地实际,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和研学旅行活动,实现了“三个走进”,即“走进抗日纪念馆、走进军营、走进灿烂的祖国文化”。在“走进抗日纪念馆”活动中,学生在教师的带领和指导下,通过参观海阳博物馆珍藏的地雷战珍贵图片,采访当地的抗日老人,查看当年的战争史料,切身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民解放军战士的英勇无畏,同时也深切感受到今天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纷纷写下了感人肺腑的学习体会。“走进军营”则通过开学之初的军训,通过日常军事训练陶冶学生吃苦耐劳的情操。军训结束后,我们带领学生观看战士们的队列表演,参观部队的荣誉室、连室,学习内务整理,参与体验战士们的作训,让学生感受到军人整洁规范、雷厉风行和威风神勇的气质,增强自身的责任意识和规范意识。“走进祖国灿烂文化”则是让学生通过上网搜索祖国浩如烟海的文化历史,了解中华民族历史的悠久和文化的灿烂,让其感受到作为华夏子孙的骄傲与自豪。

4.突出爱国主义教育的校园文化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不灭的文明灯塔。教育内涵的发展,更需要文化作为载体。为了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传承祖国文化,让爱国主义情结真正进驻每个学生的内心、融入血脉中,我校一直努力建设校园文化,营造爱国主义教育的校园文化氛围。只有为学生营造浓厚的爱国主义氛围,学生才会在德育的大舞台上得心应手,做好祖国建设的小主人。

第一,办好墙报,优化文化环境,让每一面墙壁都挥发着浓浓的爱国主义气息。建立名家诗文墙、历史人物长廊、山水文化墙和学生画廊,让学生在每处每地都能感受到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优秀文化,在诗情画意的美好中感受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民族历史的源远流长。

第二,依托本地主办的刊物《中华诗文学习》,建立定期古诗文诵读制度,以培养学生热爱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热情和责任。与此同时,我们还通过组织学生学唱古诗歌曲、自编自导诗词小品比赛等活动丰富教育内涵。

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可以有多种途径和方法。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努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为国家培养有用之才,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光荣使命。

【参考文献】

黄建全.爱国主义教育应从学生身边的事情着手[J].内蒙古教育学院学报,1999(S1):79-80.

作者:尹吉

爱国主义教育之德育论文 篇2:

浅谈初中历史课如何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摘要: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初中历史课堂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应深度挖掘历史教材中的内容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完成学科学习任务后继承和发扬传统的爱国主义。综合上述,本文对初中历史课堂如何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进行策略总结。

关键词:初中历史;爱国教育;策略探究

引言

爱国主义是中华儿女身上不可或缺的精神,它既是民族认同感的表现优势完成德育教育的根本路径,因此应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在教学目标中,最终确保爱国主义教育的价值与效果。

一、挖掘教材培养学生爱国精神

具体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挖掘教材内的德育素材,利用现有教学设备,为学生播放历史视频,让学生通过视频结合教材自主学习,逐渐完成爱国主义教育强化学生爱国精神,基于此下述文字侧重策略与实例进行总结。第一策略探究,编排进历史教材内的文学史料都有一定教育意义,教师重视挖掘教材内历史背后的德育素材,可以丰富教学手段,通过风趣的历史教学模式,逐渐培养学生史料实证能力,学生在对史料进行实证的过程,锻炼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善于发现的良好品质。此环节学生可结合历史视频和教材进行自主学习提升自我约束力,而后教学环节落实德育教育,教师应构建爱国与历史相互融合的过程,深度挖掘教材内的爱国元素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第二实例探究,例如《鸦片战争》一章学习时,笔者课上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展示有关鸦片战争图片和相关视频,如签订丧权辱国不平等条约图片等,学生通过观看图片和视频了解清代末期鸦片战争的惨烈情况。在学生对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理解基础上,笔者针对多媒体视频内容对学生进行提问,“在鸦片战争过程中,中华民族受到哪些不平等对待,我们在今后学习和生活中应通过鸦片战争吸取哪些教训”,笔者提出问题后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对鸦片战争深度思考,逐渐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学生通过历史视频和图片,总结鸦片战争的历史意义,完成高效历史学习。本节课笔者引导学生对当时历史背景思考,同时深度反思当前社会大环境身为中华儿女应该怎样做,最终在历史课堂上培养学生爱国精神。

二、提升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学生爱国精神

以素质教育、立德树人为教育目标,初中历史课堂应培养新时代四有青年,分别是有纪律、有思想、有品德、有文化,其作为四有青年的核心标准,教师应该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为途径,最终完成四有青年的培养,基于此下述文字侧重策略与实例进行总结。第一策略探究,核心素养的培养包括提升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综合学习能力、道德文化素养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初中教育大环境下教师重视成绩不重视基础素养培养,这与现代教育理念相背離,在完成初中历史知识学习的基础上,融入核心素养培养到历史课堂,完成现阶段初中核心教育理念,最终完成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具体教学环节应注意对学生进行意识形态以及精神层面的培养,在课堂上落实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以此作为落实爱国精神培养的具体路径。而后学生通过历史课堂学习历史知识,挖掘历史知识背后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情怀,完成爱国主义教育的落实最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第二实例探究,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与巩固》单元学习时,以抗美援朝一课为例本课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此次战争的愿意,对战争中的英雄事迹分析其身上的价值观念。课上笔者带领学生进行知识学习,自一九五零年六月起,朝鲜内战爆发,受美军侵略影响中国决定出兵朝鲜,此次战争目的是保家卫国。完成基础知识学习时,笔者带领学生分析抗美援朝战争的意义,通过深度对比提升学生认识,同时在对比中复习。当前我国军事实力增强,今后应该怎样提升我国综合实力,经一系列讲解,为学生渗透爱国情怀,提升我国学生爱国价值观。

三、营造爱国氛围浓厚的课堂教学氛围

课堂氛围对于有学生而言具有引领、强化的作用,因此历史课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教师应重视课堂氛围的营造,基于此下述文字对此进行深度总结。第一策略总结,创建初中历史爱国氛围浓厚的课堂环境,教学环节应避免出现说教式爱国教育,枯燥的历史知识学生进行背诵容易影响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教师应通过自身对初中教育历史学科教学大纲的深刻解读,利用风趣的语言模式对学生进行渗透教育,此过程重视课堂氛围的营造,最终实习爱国主义教育的深度落实。第二实例探究,例如《五四运动》一课学习时,笔者借助于思维导图形式为学生做重点内容梳理,完成所有课时讲解后,笔者带领学生进行重点梳理,主要分为四部分内容,分别是雷霆之怒五四运动爆发,星火燎原五四运动的扩大,历史新篇五四运动的意义,薪火相传五四运动的精神,对于上述四部分内容笔者增加时间、人物以及结果内容的增加,通过过程学习及时带领学生梳理内容又完成课程复习。完成基本知识的讲解后笔者利用新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历史题材的影视资料,并让学生结合影视资料进行探讨,最终学生在爱国氛围浓厚的课题环境下完成知识内容的学习,最终提升自身的爱国精神。

四、结束语

综合上述,初中历史课堂培养学生爱国精神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因此未来教学工作中应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进课程目标中,将历史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的目标确定为:继承和弘扬伟大创造精神、继承和弘扬伟大奋斗精神、继承和弘扬伟大团结精神、继承和弘扬伟大梦想精神,以此保证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与价值。

参考文献:

[1]李翠贞.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09):145-146.

[2]李中华.浅谈初中历史课如何进行爱国主义教育[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8):134-135.

作者:张玉薇

爱国主义教育之德育论文 篇3:

浅谈在中等职业学校开展音乐教育的意义

【摘 要】中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素质教育基本内容之一的音乐教育,对于促进中职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增强中职学生的表现力和自信心,提高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等方面有重要意义。音乐教育也是对中职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德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中职学生;音乐教育;意义

目前,中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学生的素质与能力直接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作为素质教育基本内容之一的音乐教育,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它对于促进中职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增强中职学生的表现力和自信心,提高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等方面有重要意义。音乐教育也是对中职学生进行德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是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

一、音乐教育可促进中职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

现行的音乐课教材所入选的歌曲、乐曲都带有浓郁的感情色彩和鲜明的思想性。音乐课本的编著是一种美的创造,它涵盖了音乐文化的各个部分。在音乐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的二度创造,挖掘、分析、调整教材内容,既要运用音乐学科知识,又要走进中职学生生活,贴近中职学校教学实际,借助于不同的音乐体裁,使学生从歌词、节奏、旋律、作者生平等方面直接体验到音乐作品丰富的美感,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使他们受到鲜明的形象感染和高尚的情感熏陶,培养他们健康的个性和良好的行为品德,以促进正确人生观的形成。、

二、音乐教育可以增强中职学生的表现力和自信心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当今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等职业学校担负着培养中、初级技术人才的重任。培养合格的中职学生,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是中等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然而,中职学校的多数学生来自偏远的农村,由于经济条件差、教学资源缺乏,大多数学生未受过音乐教育,此类学生视野不够开阔,自信心严重不足,自卑心理较重,在参加学校或班级的各种学习、文娱活动时,多数人不敢表现自己,或有些学生想表现而又不会表现。这种种现状,无疑会影响到他们的校园生活质量,长此下去,对职业生涯发展会有一定的影响。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音乐表演的方式来锻炼学生。为了丰富中职学生的课余生活,使学生在课外也能获得锻炼,我们在学校组建了音乐社团,如合唱队、乐队或舞蹈队,通过参加这些社团活动,让他们掌握歌唱或演奏的技巧,训练、指导他们的台风。我们还举办各种文艺比赛,学生在比赛中可以获得经验,不断提升自我。实践证明,通过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和提高中职学生的表现力和自信心。

三、音乐教育可以提高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

古今中外的音乐珍品浩如烟海、绚丽多彩,通过音乐教学,可以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并学习人类音乐宝库中的珍品。其次,音乐作为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它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

由于音乐艺术综合性强,知识面广,有内容广泛的文学、地理、历史、民俗等知识的传授,有涉及戏剧、舞蹈、绘画、社会、生活、文化等各方面的内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音乐传统,总是与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形态紧密相关的。在学习音乐的同时,可以体会到一个国家與一个时代的音乐流向和文化导向,扩大学生知识面。可以让学生识别各种不同风格以及不同文化传统下的音乐特色,认识不同文化背景和文化形态下的音乐异同,体会东、西方音乐文化的区别。

四、音乐教育是对中职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推动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力量。爱国主义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的基础性工程,是引导人们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促进中华民族振兴的一项重要工作。

培养合格的中职学生,让他们成为爱祖国、爱社会、爱人民,有社会责任感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爱国主义教育就成为了中职学校必不可少的课程。音乐教育是一种富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审美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它总是以生动、直观的感性形式存在,使人易于接受。同时,它蕴含的政治思想内容、伦理道德内涵,也可以使受教育者在提高音乐审美感受、表现能力的同时,心灵得以净化,道德情操得以升华,完善精神人格,达到崇高的精神境界。在音乐课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是非常有效的途径。

五、音乐教育可以对中职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建设是学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则是德育建设的重要手段之一。德育,又以情感教育为基础,任何思想品德教育如果没有情感的基础,只能成为空洞的说教,音乐在实现思想教育作用时,并不是靠强制的方式,它依靠音乐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和声、美妙的音色来表情达意,因而能直接触动学生的情感中枢,震撼学生的心灵,对学生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观念的渗透和影响是很大的。所以,学校音乐教育能以乐辅德,在音乐教育中进行德育教育,事半功倍。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音乐教育已成为中职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在职业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作为音乐教师的我们,就应该更好地把音乐教育推广和落实到职业教育当中,让它更好地为职业教育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曹理.普通音乐教育学概论[M].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0.

[2]谢嘉幸.音乐教育与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作者:夏青

上一篇:行为金融学市场经济论文下一篇:高效课堂多媒体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