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之心理教育论文

2022-04-21

【摘要】在新课程学科教学中,把心理教育和高中语文教学结合起来,以心理教育渗透于语文课堂教学中,以促进学生学习的进步和心理健康健全的发展。本文旨在探索如何把心理教育贯穿于高中语文教学中,对带有共性的问题,在语文课堂上进行团体教育与辅导,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品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及形成健康的心理发展水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语文之心理教育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高中语文之心理教育论文 篇1: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心理教育探讨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 青少年 心理教育

在当前高中语文的教学目标当中,除了以往的知识和能力目标之外,还加入了情感价值观目标的内容,需要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能够适当地向学生渗透心理教育,使得学生可以在学习语文知识技能的同时树立起正确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真正实现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基于此,本文将在简单论述高中语文教学与心理教育内在关联的基础之上,对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青年心理教育进行初步探究。
一、高中语文教学与心理教育的关系

新课改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应当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通过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力求通过为学生创造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使之可以有效提升自身的语文综合能力和语文核心素养。而对于当前正处于青少年发展关键阶段的高中生来说,如果此时无法对其进行行之有效的心理教育,帮助其塑造健全人格与良好品德,将会直接影响学生日后的学习和成长发展。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和开展心理教育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教师需要借力高中语文教学,利用丰富的语文资源和具体教学内容,开展青年心理教育,进而使得学生能够在有效提升自身语文知识技能水平的同时,还可以促进学生实现心理健康发展。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的对策建议

1.积极借助人物分析

在高中语文教学当中,课文中所展现的各种人物形象,特别是正面的人物形象对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积极的帮助作用。如笔者曾经在开展《沁园春·长沙》一课的教学时,通过带领学生对课文中的“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等语句进行分析,在引导学生结合伟大领袖毛主席的生平和课文创作背景,从而使得学生可以在感受毛泽东强大的伟人魄力、远大抱负理想的同时,用毛主席信心满满,对未来充满无限希望的积极心态感染学生,鼓励学生重新树立理想、坚定自己的信念,可以更加自信地面对未来。

而在开展《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时,笔者则通过带领学生用恩格斯的视角,与马克思开展一场灵魂上的交流与对话。引导学生通过深入品读课文,了解马克思在科学、社会历史等各个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同时笔者通过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向学生播放了一小段有关马克思的人物传记片,利用生动立体的视频使得学生可以对马克思为全人类发展、为人类服务、为无产阶级斗争所做出的突出贡献以及马克思本人充满使命与责任意识的人物形象给予进一步了解。进而在有效帮助学生快速把握文章核心内涵的同时,可以利用马克思的崇高形象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使命感与责任感,进而树立起正确的思想态度价值观。

2.主动利用课堂活动

在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下,教师在开展高中语文教学时需要主动加强和学生的互动沟通,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在准确掌握学生心理差异的基础之上,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教育。譬如說笔者在开展《我有一个梦想》的教学时,设计了一个角色模拟的课堂教学游戏活动,积极鼓励学生模仿作者马丁·路德·金,在班级当中开展一次别开生面的演说比赛。而在此过程中,笔者通过对学生的情绪、语言能力等进行仔细观察,逐渐掌握了学生们真实的内心世界。随后笔者通过引导学生将文本内容与自身现实生活进行紧密结合,畅谈自己的理想和梦想,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兴趣爱好,列举出了多个学生喜爱明星的成长奋斗故事,鼓励学生勇于逐梦、敢于拼搏,进而逐渐引导其能够树立起积极正确的人生观、思想观和价值观。

为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参与语文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同时达到活跃课堂教学气氛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则可以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小组合作探究、案例分析讨论等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在班级中畅所欲言,在有效发散学生思维的同时使其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内容的理解与记忆。因此,笔者在开展《我与地坛》一课教学中,正是通过引导学生在班级中谈谈自己与家人之间曾经出现的矛盾和纷争以及最后的解决方法,鼓励其谈谈自己未来想要成为何种父母,利用这种谈话和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在帮助学生感悟深沉伟大的父爱与母爱的同时,可以学会关心和体谅父母,并利用平和的方式处理自己与父母之间的矛盾。一方面,有效加强和深化学生的学习体验;另一方面,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之余,使其能够释放自己内心的压抑和负面情绪,学会正确看待问题,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灵活运用课外实践

高中语文教学内容多、任务重,单凭有限的课堂教学显然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因此为了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核心素养,还需要教师积极开辟“第二课堂”,通过借助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使得学生可以更好地完成高中语文学习。而课外实践活动也是教师渗透和开展心理教育的一大重要途径,譬如笔者在讲解《咬文嚼字》时,则通过将学生按照具体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分为若干小组,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借助互联网、图书馆等查找与课文相关的信息资料,包括创作背景、作者生平,等等。随后,笔者通过将课文分为若干部分并将其分派给各个小组,引导小组成员回忆以往自己学习语文课文的过程和方法,充当“一日教师”在课堂中完成该部分知识内容的详细讲解。通过将课堂的教学主导权交还给学生,一方面,使得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极大激发,大大增加了学生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笔者通过运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能够在小组中充分展现自己的内心真实想法,为学生之间的思想与情感的交流融合创造有利条件,不仅顺利完成了心理教育,同时还有效帮助学生深化语文学习,树立起良好的合作探究意识。

除此之外,笔者认为教师通过成分结合具体的语文教学内容,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通过带领学生拜访名人故居、参观博物馆、展览馆等方式,也可以使得教师在带领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完成相关语文知识内容的同时,彻底打开学生的内心世界,深入了解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而在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之下,将心理教育与高中语文教学进行有机整合,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形成良好语文素养以及思想道德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结束语

高中语文教学与心理教育之间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心理教育是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践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形成良好核心语文素养的关键所在。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应当通过主动结合具体语文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通过积极借助人物分析、课堂教学活动以及课外时间活动等逐渐渗透青年心理教育,进而有效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实现全面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简娟.关于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的几点思考[J].语数外学习,2014,(11):48-50.

[2]何素梅.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心理教育[J].语文天地,2014,(22):77-78.

[3]李艳秋.高中语文课堂如何渗透学生的健美心理教育[J].作文成功之路,2016,(01):57-59.

作者:杜海燕

高中语文之心理教育论文 篇2:

如何把心理教育引入高中语文课堂

【摘要】在新课程学科教学中,把心理教育和高中语文教学结合起来,以心理教育渗透于语文课堂教学中,以促进学生学习的进步和心理健康健全的发展。本文旨在探索如何把心理教育贯穿于高中语文教学中,对带有共性的问题,在语文课堂上进行团体教育与辅导,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品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及形成健康的心理发展水平。

【关键词】心理教育;高中;语文课堂

在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地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让他们树立自信心,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认识自己学习的优势与不足,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和谐、健康向上的品格。”

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学习竞争压力的增大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不可避免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学科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最主要、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形成品质,塑造性格主要就是在学科教学中。因此,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心理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学生心理健全的人格品质,已成为现代教育理论和社会发展对每一位教师提出的要求。

一、教师要有健康的心理和较系统的心理教育知识

语文教师是学生知识的传播者和心理教育的承担者,在教学中,将心理教育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用心理教育功能和作用促进语文教学,以促进学生学科知识的获得和人格健全的发展。

1.有健康的心理教育观和心理教育知识

语文教师要学习和掌握一定的心理学基础知识,尤其是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学习心理学等方面的相关规律和理论,有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心理观,坚信每一位学生都有巨大的心理潜能可以开发,人人都能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2.真诚接纳,关爱每一位学生

关爱是对学生的关心、理解、尊重、信任和期望。关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情感基础,是调节学生心理问题的妙方。有些学生家庭不幸福,父母离异,或失父或失母。有些学生父母在外打工,无人照顾他们。这类学生缺乏关心与关怀,要经常关心,问候他们,像他们的父母一样疼爱他们。

3.转变角色,建立民主、平等、合作、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转变其社会角色,变成与学生完全平等的朋友和知己,尊重、关心和接纳学生的表现和行为。努力去营造和谐、宽松、民主、愉快的教学气氛。这不仅是教师角色转变的表现形式,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力手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在人格上给学生以平等地位,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不轻易责怪学生。爱与平等是教师转变角色的关键,是建立平等、民主、合作、和谐的师生关系的立足点。

4.学会调节与控制情绪,保持一种稳定、积极的情绪

作为一位教师,要学会情绪调节与控制,保持一种稳定、积极的情绪,因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绪对课堂气氛、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直接的影响。教师在良好的心境下授课,思路开阔,思维敏捷,解决问题速度快,对教学内容阐述精确,言语有表现力。在教师和颜悦色,满腔热情之下,学生的紧张情绪得以缓和,对立情绪得以淡化,自卑情绪得以扭转,竞争情绪得以激发,师生关系融洽、协调,信息交流畅通无阻,形成积极、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教学效果随之提高。

二、在教材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关键

教材是心理教育在学科教学中进行渗透的载体。在教学中从学生心理健康培养的角度去加以引导,将使学生在获得知识教育的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自我提高内驱力,在教学中引发学生学习的愉悦感和成就感。

1.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意志力,克服自卑心理

自信心就是相信自己,是人们对自己力量充分估计的一种体验。自信心可以说是学生走向成功的第一步,要勇敢行动,不怕失败,就如幼儿学走路,必然会跌倒数次,没有跌倒就会走路的孩子是没有的。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因为失败而失去行动的勇气和信心。

2.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人的“需要层次理论”,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社会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作为青春期有活力的学生,更应该在语文教学中去激发与培养他们在生活中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和动机。

3.树立正确的人际关系

良好的同学关系和师生关系,能消除人的孤独感,缓解人的心理压力,振奋精神,培养其自信心和自尊心,提高社会价值感,增进社会适应能力,形成乐观豁达的人生观念,实现个性的全面健康发展。

在高中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既培养学生的智力因素,又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品质的健全发展。同时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努力学习理论和钻研理论,结合本学科的课程特点和内容,有针对性地在教学与实践中渗透心理教育。

作者:何翠莲

高中语文之心理教育论文 篇3:

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

摘要:伴随着现阶段时代的发展以及教育的改革,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推动学生全面成长是教师的重要任务,也是教师贯彻立德树人的重要问题之一。立足于高中阶段学生的角度上而言,良好的心理发展需求是其全面成长的支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灵活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养,将学科知识与心理教育相结合,可以帮助学生结合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的内心世界。因此,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心理需求,适当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式,以期推动学生健康成长,本文就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展开了分析。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方式

高中阶段的学生即将面临高考,他们的日常学习压力较大,并且这一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如果心理压力较大,那么将不利于学生的生活与学习,需要教师通过适当的引导方式,给予学生及时帮助,让学生缓解自身的心理压力,提高学生抗挫能力与自信心等,但是,在高中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缺乏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意识,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成长以及发展。鉴于此,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立足于学生的角度上进行思考,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态度。

一、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从整体的角度上来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结合现代化的教育改革要求,充分考虑到学生在心理方面的发展需求,并将心理健康教育放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位置,促使学生心理发展更加积极、乐观。所以,在高中阶段的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应明确具体的心理教育目标,并结合课本教材中具体的知识内容选择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向,进而合理融入于课堂中。

例如,在进行《兰亭集序》教学的过程中,笔者为了有效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明确了具体的目标,让学生在课堂中进行自主阅读学习活动,并且促使学生深入领悟王羲之所表达出的思想感情。这样一来,在课堂中通过让学生学习课文中的知识,有效引导其产生了更加积极的心理状态,使学生逐步树立起良好的生命观念,认识到生命的可贵。如此一来,有效渗透了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引导学生实现了对课文的深入理解。

二、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也需要一定的技巧,不仅仅只是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们进行单纯的心理健康理论灌输,而是需要通过多元化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感悟,同时有效增强学生的体验等。因此,高中语文课堂中教师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重视创设出良好的情境,结合情境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在课堂中的兴趣,同时缓解学生的日常学习压力,进而提高学生心理健康。

例如,在进行《直面挫折 学习描写》这一表达与交流教学环节中,笔者让学生们在课前进行了准备,回忆自己在成长道路上受过哪些挫折,最终的解决方式是什么,以及自己经过这些挫折之后的感触是什么等。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笔者再引导学生们进行依次进行分享,笔者也为学生们分享了自己遇到的挫折,并引导学生们挫折是人生中的常态,但是在面对挫折时的态度决定了结果,所以我们需要勇于面对挫折,不断的进行突破。如此一来,对学生们进行了平等的交流与互动,同时,实现了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三、引導学生形成健康心理

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阅历、思维等相对来说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在这一时期的成长过程中需要教师正确的指导,从而帮助其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因此,教师应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同时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例如,在进行《沁园春长沙》教学的过程中,笔者首先在课堂中让学生们分组,要求各小组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沟通与探究,这样可以使学生们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同时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并且借助团队的力量,共同解决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除此之外,通过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应用有效体现出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笔者及时对各小组进行的表扬,体现出每一位学生的优势,促进了学生的形成积极、阳光的学习与生活态度。

总而言之,学生的心理发展是现阶段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由于高中阶段学生各个学科学习压力的增大,学生们在心理上有着较大的负担。所以,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育者,我们应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结合具体教学过程中的知识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同时在无形之中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这样才能够为祖国输入更多优秀的人才,助力学生成长。

参考文献:

[1]刘继平.积极心理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与应用[J].华夏教师,2018(29):36-37.

[2]李晓丽.学科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J].教学与管理,2016(15):110-112.

作者:朱文文

上一篇:人才培养与教育技术论文下一篇:有效教学的高效课堂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