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论文

2022-04-23

摘要:文章从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学生发展评价入手,结合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特点,阐述了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学生发展评价的目的意义、内容指标、程序方法、评价结果的解释与运用等问题,旨在摸索出更为合理的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学生发展评价的方法。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论文 篇1:

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策略分析

【摘要】本文从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构建展开较为深入的分析,并以此为依据,提出制定明确的专业目标定位、推动声乐教学模式的改革、利用适当的方式开展声乐教学、将实践教学与声乐教学相结合的有效策略,旨在帮助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利用有效、规范化的教学模式,培养出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人才,紧跟时代的发展脚步,实现学前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学前教育;声乐教学;专业目标定位;改革教学模式

引言

在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与教材同音乐高校的差别不大,没有考虑到学前教育专业的实际培养目标,导致教学效率不高。由于学前教育的服务对象是幼儿,教师要保证幼儿能够理解与接受音域知识,还要符合儿童的基本音乐需求,逐步创新学前教育模式。教师务必要具备较强的音乐能力,能够结合实际情况,保证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高效性。教师要将理论知识的教导与实践相结合,为幼儿的声乐教学进行服务,紧跟时代的发展脚步,为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打下稳固基础。

一、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构建

(一)训练歌唱技能与合理的引导

学前教育的声乐教学,主要目的就是对学生的演唱技能进行锻炼,并将技能合理的运用在音乐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学前专业的声乐学习十分重要,会对未来幼儿音乐教学打下良好基础。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歌唱技能进行训练,保证学习到的知识能够运用到幼儿音乐教学中。在声乐课堂中,教师要帮学生养成良好的坐立习惯,在身体的各个部位达到良好的状态时,才能够发出正确的声音。在进行发声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将正确的发音方式教授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在轻松的状态中进行声乐演唱。在对于音乐作品的理解过程中,教师要通过深层次的讲解,使学生能够深切的体会到歌曲中的情感,才能够进行很好的掌控,体会声乐作品中的内涵。

(二)对幼儿的表演唱能力进行挖掘

在幼儿音乐的教学过程中,表演唱是学生比较喜欢的教学方式,也是一种必备的技能。在儿歌演唱的过程中,将舞蹈与歌唱相结合。传统的幼儿舞蹈就是将舞蹈的各个动作进行分解,并让幼儿进行反复练习,导致幼儿的兴趣不足。将歌曲与舞蹈进行结合的方式,能够激发幼儿的参与度,还能够构建良好的教学氛围。通过歌词将音乐的魅力展现出来,还能够对幼儿的表演唱能力进行挖掘,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1]。

(三)构建生动课堂激发学习积极性

声乐教学这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进行实际的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对于声乐作品进行全方位分析,感受作者要表达的情感。通过合理化分析,教师可以为学生构建生动的课堂情境,并利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鼓励,使幼儿能够愿意开口唱歌,愿意学习声乐知识。

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有效策略

在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声乐教学作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更加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幼儿教师的专业声乐水平则会影响教师的专业素养,但是就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声乐教学的目标与方式与专业声乐课存在一定的差异,对于教师的教学效果造成较大影响。因此,要想有效的提升教学质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制定明确的专业目标定位

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主要就是指针对幼儿开展的学前教育工作,对于幼儿教学过程来说,教师要注重保护幼儿的身心全面发展,进而对于学前教育专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际的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综合性的教学方式,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制定明确的专业目标。由于在传统的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仅仅使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幼儿对于音乐的创作性思维,导致学生无法将学习到的内容运用到实践中。因此,教师要明确专业的目标,进一步结合教学内容,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逐步达到预期的效果。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综合艺术修养体现出来,进而为培养专业化人才打下良好基础[2]。

(二)推动声乐教学模式的改革

首先,学前教育声乐教学与传统的音乐教学不同,虽然也有一定的技术要求,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幼儿的身心发展情况,务必要保證学前音乐教育能够与实际的发展相结合,传统的声乐教学就是进行集体性、灌输性的教学模式,也就是有许多学生一起上课,有共同的教学目标,每一名学生的进度都是一致的。但是就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这种模式存在着许多问题,不仅对音乐天赋过人的学生来说是一种束缚,不利于个性化发展。要想保证声乐教学模式的高效性,教师就应当将集体课程为基础,单独课程为辅助的形式,注重这几种模式的结合,保证声乐教学的特色性。首先,教师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还要对声乐教学课程进行合理的规划。在实际的讲解过程中,教师要将声乐技巧及理论进行传授。在集体性的课程中,教师要将声乐理论知识的传授作为基本目标,通过技巧的传授能够发现学生之间普遍存在的问题。通过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师资资源,还减少了教学压力。学生们在进行集体性的课程中,能够避免一对一的恐惧感;而单独授课主要就是指教师针对于一些音乐求知欲较强的学习,进行一对一的指导,使学生能够将声乐学习转变为特长。在单独授课的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实际特点,针对于不同的问题进行解决,能够将学生的潜力挖掘出来。单独授课的优势就是教师能够就学生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有效提升学生的声乐水平[3]。

下面就以声乐作品《让我们荡起双桨》为例,对于单独授课与集体授课的差别进行阐述。首先,教师可以将教学课时进行规定在第一课时中进行集体性的教学,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引下,对于声乐作品的创作意义进行了解,还要集体听从示范音乐。利用这种方式能够明确教学任务,还能够保证教学效果;在第二课时中,教师要让学生能够进行集体演唱,并在教师的指导前提下,进一步能够熟练的演唱每一句歌曲;在第三课时中,教师就可以将学生氛围不同的小组,展开合理的教学与编排,可以将幼儿舞蹈动作表演与声乐相结合,可以使幼儿在表演的过程中加入肢体语言,在唱歌的同时进度表演,能够将歌曲的深层含义表达出来。利用融合舞蹈方式开展教学,能够有效激发幼儿的参与积极性,逐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表现力与想象力;在第四课时的单独课程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给予个别学生音乐指导,针对于演唱的问题进行纠正,进而有效提升了声乐教学的效率[4]。

(三)利用适当的方式开展声乐教学

由于有些学生不认识五线谱,对于音乐节奏的把控不到位,所以他们无法感受到音乐的独特魅力。针对于学生不高的音乐认知力与音乐水平的差异进行分析,教师要立足于实际情况,利用适当的方式制定合理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将教学任务划分为不同的阶段,也就是说要保证每一个阶段中都有教学的重点,教师要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于音乐的了解。例如在学生的入门阶段,要让学生了解基础性的音乐知识,这样才能够在声乐课程中学习正确的演唱方式与技巧。由于学前教育专业,主要面对的对象就是幼儿,学生必须要掌握相关的幼儿歌曲,选择风格浅显易懂,幼儿感兴趣的歌曲,例如《小星星》《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等风格独特的声乐作品。这些声乐作品都具有歌词简单,旋律明快的特点,能够给幼儿带来快乐,进而激发学习声乐的兴趣。通过不同的曲风,能够接触到更多的幼儿知识,从抓住幼儿的兴趣入手,逐渐在声乐教学中渗透歌唱技巧,进而为学生成为教师打下良好的基础[5]。

(四)将实践教学与声乐教学相结合

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味的传授声乐理论知识,就会导致学生的积极性不高。教师可以利用多样化的实践形式,进一步对学生的专业声乐知识进行巩固。例如,在进行话剧排列的过程中,举办小型的音乐会,让学生将会唱的歌曲进行表演。利用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将实践教学与声乐教学进行有机结合,还能够强化学生对于声乐知识的理解与认知。

在进行声乐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务必要与实际的教学相结合。学生在进行幼儿歌曲的演唱过程中表现的十分突出,将歌曲要表达的内涵展现得淋漓尽致,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其会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但是从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这种思想与当前的学前教学存在一定差异,不仅要自身具备良好的音乐素质,还要将思想进行传达,利用简单的方式进行教学,使幼儿能够很快的理解歌曲内容与技巧。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为幼儿提高许多实践的机会,能够更加愿意参与到幼儿园活动中,教师要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音乐学习中,能够用幼儿的语言进行交流,保证声乐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6]。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由于时代在不断地变化与发展中,对于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学前教育教师,就要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通过对幼儿的实际指导工作,进一步挖掘幼儿的音乐潜力。教师要明确自身的基本职责,将幼儿作为基本导向,进一步构建健全的声乐教学体系。利用声乐教学的方式,对于幼儿的音乐思想进行启蒙,通过灵活的课堂教学方式,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与能力,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敏丹.浅谈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中视唱练耳与声乐演唱的内在联系[J].黄河之声,2018(24):74-75.

[2]李晓宇.论实践教学法在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的作用[J].才智,2019(2):34.

[3]张黎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模式与教学标准研究——以安徽省为例[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8(12):109-113.

[4]斯庆托亚.高職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北方音乐,2018,38(23):213,215.

[5]孙晔.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多元化设计研究[J].成才之路,2018(31):11.

[6]葛剑,葛泽扬.基于学前教育专业特点的声乐课“五部合一教学法”[J].高教学刊,2018(21):104-106.

作者简介:张畅(1987—),女,汉族,安徽阜阳人,阜阳职业技术学院,人文教育学院,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师,助教,研究方向:声乐。

作者:张畅

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论文 篇2: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学生发展评价的探讨

摘 要:文章从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学生发展评价入手,结合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特点,阐述了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学生发展评价的目的意义、内容指标、程序方法、评价结果的解释与运用等问题,旨在摸索出更为合理的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学生发展评价的方法。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声乐教学;学生发展评价

在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音乐课程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其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有着积极的作用,而声乐教学在该课程教学体系中举足轻重。

声乐教学的开展,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的声乐演唱技能,而且能够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美、表现音乐美、创造音乐美。从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角度来讲,学生的声乐学习水平直接决定着学生的音乐学习水平。因此,如何在声乐教学中开展合理的学生发展评价是每一位音乐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声乐教学中学生发展评价的意义

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必须建立一个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估制度,除了应评估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应查明和发展他们的多层面潜力,了解学生的发展需要,帮助他们了解情况和自我肯定。《国家音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要求:“对音乐课程的评价应充分反映出全面促进素质教育的精神,应用标准的基本概念,注重以评价为基础的教育,激励和提高成绩,通过对科学课程的评价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激励教师进步,改善教育管理,并促进音乐课程的建设和发展。”因此,在声乐教学中进行评价时,不仅要重视学生对声乐基础知识的学习、对声乐技巧的理解和掌握,还要重视学生情感态度的形成和发展,将重点放在学习成果以及学习过程的演变和发展上。声乐教学评价包括教师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等,这能帮助学生客观、全面地了解自身的音乐学习情况,并在学习过程中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找准学习的方向,从而不断地发展和提升自己的声乐技能。

二、内容与指标的评价

笔者通过对《国家音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相关概念的理解,认为对学生在专门从事音乐学前教育中的发展情况的评价应包括以下方面:

(一)声乐学习的情感态度评价

情感态度评价是指评价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和态度以及学习声乐时的情感反应。声乐是情感艺术,声乐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倾听、演唱歌曲,充分感受歌曲的美和歌曲所表达的丰富情感内涵。

学习音乐的学生的情绪态度与音乐本身和音乐知识没有直接关系,一些缺乏良好的嗓音条件和音乐知识的学生也可以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因此,对学生声乐学习的情感态度进行评估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

(二)声乐学习的知识技能評价

在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声乐知识与声乐技能的评价应与专业音乐院校的声乐教学相区别。笔者认为学前教育专业声乐知识和声乐技能的评价应符合该专业声乐教育的特点。首先,该专业大部分学生在进校前,尚未经过系统的声乐学习,对声乐知识知之甚少,更谈不上具备声乐技能了,即便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声乐学习,也仅处于声乐学习的初级阶段。因此,评价就不能是单纯地对学生演唱技能技巧的考核,还应当对他们的歌唱状态、音准、节奏、歌曲感情处理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全方位评价。

(三)声乐学习的创造性活动评价

近年来,随着音乐课的发展,音乐创作教学开始进入中学的音乐课,成为中学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声乐知识,感受了音乐作品的内容及情感,也透过歌曲的学习把握了音乐的节奏、旋律、曲式结构、速度、力度等基本元素。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利用自己所学习到的知识,有目的地进行幼儿歌曲的创编、幼儿歌曲表演的创编等创造性活动,教师通过对这一类创造性活动的评价可促使学生积极拓展音乐思路,提高自身的音乐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评价的程序和方法

针对以上评价内容,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可采用形成性评价及终结性评价。

(一)形成性评价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评估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以便使教师能够改进教学活动。鉴于音乐图像教学时间很长,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形成性评估是必要的。笔者认为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小组评价法、微格评价法、参与评价法和鼓励评价法,这对促进学生的发展有很重要的意义。

1. 小组评价法

在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教师通常将学生按一定人数分组,第一,在分配给学生音乐学习的任务时,让他们明确规定合唱、声乐等活动的目标。

第二,根据既定目标对小组报告进行评价,这些目标是全日制的,包括教师对小组的评价以及学生个人评价或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

第三,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音乐能力,包括歌唱技能。

2. 微格评价法

在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还可采用微格评价法,即师生共同对录音或录像中的教学情景进行评估,这样学生可以通过回看自己的演唱,找出问题,而教师也可以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个体差异,以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

3.参与评价法

笔者认为在评价过程中,学生的参与也是很重要的,这样不仅体现了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也改进了教师评价学生的单一模式,减轻了学生在学习中的压力,更能够引导学生将学习的重心从“最终的分数”转移到“学习的过程”上。“参与评价法”的基本思路是将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作为视听教育评价的主要内容。

(1)自我评价。参与评价法的主要形式和最终目标是自我评价。学生很难准确和恰当地进行自我评价。但是这样的评价往往能够促进学生及时发现自己在声乐学习中的不足,并在之后声乐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改进。从声音的训练开始,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评价自己演唱的情况,如“音高是否准确”“声音状态是否正确”“气息是否流畅”等。

(2)互相评价。互相评价与自我评价是相辅相成的,在声乐课堂教学中被经常使用。比如,在学生唱了一首歌后,教师总会引导其他学生对其进行评价,孰优孰劣,各自发表观点。学生在评价别人的过程中,不仅能发现别人在演唱中出现的问题,也能对照自身,发现自己的问题,这不仅利于被评价者的提高,也促进了评价者自身的提高。

4.“激励评价法”

“激励评价法”的载体是教师。它所体现出的教育价值是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促使学生持续发展。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随机创造出各种生动、贴切的语言、姿态, 对学生在声乐水平上的发展给予充分肯定,让学生获得成就感,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总结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是在声乐教学结束阶段进行的比较重要的一种评价形式。为教师确定学生在后继教学活动中的学习起点、预测学生在后继教学活动中的成功性,以及制订新的教学目标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终结性评价一般采用以下方法:

1.达标性考核评价

目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是通过声乐达标性考核进行终结性评价的。考查曲目一般是指定教材中学过的内容。在考查过程中,教师从学生演唱的音高、节奏,演唱是否有感情等方面入手,对学生在考核中的表现进行评价,从而确定学生在整个声乐学习阶段的总体情况。

2.“活动评价法”

“活动评价法”就是评价学生掌握的基本知识和音乐能力,以及他们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态度等,通过组织学生参加音乐活动来实现。

3.“汇报型评价法”

“汇报型评价法”则是学生把某一阶段学习内容整理后向家长或学校进行汇报演出,以独唱、合唱等表演形式为主。

另外,学生在幼儿园进行音乐教学实习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听课,观察幼儿的学习效果,来评价学生的声乐学习以及声乐教学情况。

四、评价结果的解释与运用

目前,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评价结果的解释主要为分数解释和描述解释,分数解释主要体现在达标考核中,该分数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60%,期末考试成绩占40% 。

平时成绩:每一学期的课时为18周。根据上课、练习、考试成绩等,最后得出平时成绩(满分为100分)。

期末考试以全年级公开考核的形式进行,由所有任教教师监考,教师给学生打分(每个教师要回避自己所任教的班级),取出平均分作为学生的期末考核成绩。

虽然是传统的分数解释,但从分数所占比例可以看出,平时成绩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而平时成绩的评定是依据形成性评价而产生的。这种解释没有停留在分数表面,还对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即声乐知识技能方面、情感方面、音乐创造力方面给予了相对准确的评价。

除分数解释外,还可对评价结果进行描述解释。描述解释是指教师在给学生打分的同时,针对每个学生在演唱过程中出现的音准、节奏、乐感、速度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语言文字的描述。

而对任课教师而言,解释结果是很重要的,因为在考核结束后,任课教师可以将每个学生在考核中出現的问题进行汇总,对唱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比较分析并加以参考。基于此,任课教师就能从中看到平时教学中被自己忽视的一些问题,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并改正自己在演唱中的问题,还可促进自身改进和完善教学,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赵新慧.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学生进展评价的探讨[J].魅力中国,2017(2):179.

[2]彭明妍.基于多元化理念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8(7):163-164.

作者:周玉梅

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论文 篇3: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研究

摘 要:在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融入德育内容,可以起到强化德育效果、为学生日后的教育工作打下良好基础的重要作用。教师应在德育内容融入声乐教学的过程中选取具有针对性的德育内容,采用多元化的德育形式,通过课堂上德育与美育的有机结合,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职;学前教育;声乐教学;德育

高职院校在艺术类课程中加入德育内容,可以很好地实现德育与美育的有机融合、相互促进。特别是在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德育内容的融入不仅能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准,而且能让学生在日后的教学中更好地发扬师德师风,为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本文主要探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一、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融入德育内容的意义

1.通过创新形式强化德育的实际效果

长期以来,德育一直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在课程设置和相关的教学中,德育都受到了充分的重视。但是由于一些教师的教学观念传统、教学手段单一,德育工作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创新教学手段,实现德育的多元化。而将之融入艺术类课程,是有效的教学手段。如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中加入合适的德育内容,可以让学生在欣赏、学习歌曲的同时,增强对德育内容的认知,进而将其内化为自己的道德观念与行为准则。这比以往单纯德育的效率要高得多,能保证德育成果真正落到实处。

2.为学生日后的教育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大多数在毕业后要从事相关工作,对他们而言,师德师风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强化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德育,能提升他们的师德师风素养。大学时期,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专业学习的重要阶段,学习效果对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一阶段,也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的一言一行只有符合道德规范,才能为日后的教育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当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与德育融合中存在的问题

1.美育与德育的结合不够紧密

虽然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尝试在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融入德育内容,但从实际效果看并不理想。究其原因,就在于课堂教学中美育与德育并没有实现有机融合。在高职院校的声乐课堂上,一些教师在讲授了声乐欣赏、表演部分的内容之后,才对歌曲中蕴含的德育方面的内容进行阐发。这样,就导致两部分内容在教学中没有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而是分成关联性较差的两个部分。这就违背了在艺术类课程中加入德育内容的初衷,与原本的德育方式没有什么差别。对这种以说教为主的德育,学生的接受情况并不好。由于缺少吸引力,不少学生对这种教育采取一种较为排斥、抵触的态度。事实上,在声乐教学中融入德育内容,其本意就是要融合德育与美育,实现德育的创新。但像这样将二者割裂开来的教学方法,只能说是将两者拼凑在一起。特别是有些教师将德育融入声乐教学时,并没有从声乐教学的内容出发来选择合适的德育内容,而是将一些与声乐教学内容无关的德育内容融入其中。具体来说,就是教师在讲授完声乐内容后引入德育部分的内容。但实际上,二者之间缺乏紧密的内在联系,这种引入较为牵强。这就使得声乐与德育这两部分内容在课堂上彻底分离了,二者完全失去了应有的联系。因而,美育与德育的结合也就失去了意义,使德育被还原到单方面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中。

2.德育内容缺乏针对性

德育内容范围很广,除了一些必要的内容外,很多内容需要授课教师来自行把握应该讲什么。这就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适宜的内容进行讲授。只有这样,德育才更有针对性、目的性,其效果才能得到强化。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一些教师对此认识并不清晰。如有些教师在课堂上所讲授的德育内容过于宽泛,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未来发展缺乏必要的联系,这样不仅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也无法对学生的日常行为给予明确的指导。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后会走上教学岗位,因而他们在校期间所接受的德育与学前教育工作者的身份有着密切的关系。即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德育应以学生成为合格的学前教育工作者为目的。但是在这方面一些教师只凭借自己有限的了解进行一些粗浅的说明,无法给出准确的意见,这也在客观上影响了声乐教学的德育质量。

3.德育手段较为传统

一些教师在融入德育内容时,采用的仍是传统的说教为主的教学方式。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获得广大学生的认同。特别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更加多元化,学生的喜好等较之以往有了明显的不同。教师简单的教条式的讲课会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无法真正地唤起他们内心的认同与共鸣。这样一来,会使得课堂上的德育与美育被割裂,部分学生对德育内容缺乏学习的兴趣,甚至产生抵触情绪。这反过来又会影响学生在声乐教学中接受美育内容。

三、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融入德育的若干建议

1.两方面的内容应具有密切的联系

在将德育内容融入声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做到让这两部分自然衔接,在课堂教学中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要通过内容的安排、授课方式的选择及讲授时的有意引导,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同时接受美育、德育两方面的内容。具体来说,教师应根据声乐教学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德育内容。如在讲授民歌时,就可以由此引申到热爱祖国的情感等。这种衔接非常自然,会让学生很顺利地接受,并将德育内容与声乐内容结合在一起,在感受艺术美的同时,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

2.德育内容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声乐等艺术类课程中的德育与思想政治课程不同,前者的内容安排具有较大的灵活性,这就要求教师要选择合适的内容来进行讲授。具体来说,就是在内容的选择上应具有明确的针对性,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和未来发展出发来选择德育内容。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如何使他们日后成为一名合格的学前教育教师,是德育工作的一个重点。

在这样一个大的方向的指引下,教师应有意识地利用德育内容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荣誉感,让他们认识到作为一名学前教育工作者的光荣使命与重大责任。教师做好相关的德育工作,对于学生日后更好地走上工作岗位、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具有重要的意义。

3.丰富德育的形式

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应注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进行德育。当前的文化更加多元化,以往那种教师单方面讲授为主的德育手段已经很难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而,教师要实现德育方式的创新。举例来说,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喜好出发,在德育中加入一些他们喜闻乐见的元素,以此来提升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如很多学生对二次元文化有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等方式,将之与课堂上的德育结合起来,让学生对德育内容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鉴于当前学生的喜好普遍具有个性化、多元化的特点,教师在教学时应从学生的实际喜好出发,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開展德育。只有这样,德育内容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

总之,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加入德育内容,可以实现德育与美育的融合。这既是开展德育工作的一个创新手段,也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学生的道德意识得到提升后,其日后走上学前教育工作岗位时也必然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因此,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应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通过创新性的教学手段,实现德育与美育的融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荆亚冰.浅析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北方音乐,2020(18).

[2]刘荣芳.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中德育实施路径研究[J].艺术家,2020(11).

Research on the Infiltr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into Vocal Music Teaching of Preschool Education

Major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Xu Fangfang

(Shantou Polytechnic, Shantou 515041, China)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preschool education; vocal music teaching; moral education

作者:许芳芳

上一篇:中专音乐教育教学管理论文下一篇:学校德育教育工作措施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