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论文

2022-04-30

摘要:幼儿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使得各界更加关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堂教学状况。文章将分析当下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从完善声乐课堂教学形式来提高声乐课堂教学质量进行相应思考。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论文 篇1: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创新思考

[摘要]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教师应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需要合学前教育专业的基本能力目标以及当前幼儿园对教师声乐能力的具体要求出发,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应确定“专业教学而非专业要求”的教学目标,采取丰富多样的授课形式。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创新思考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一线的专业幼儿园教师,因此在培养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声乐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专业技能课程,是训练和提高学生音乐演唱水平的重要课程,是培养学生综合专业能力的主要课程。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教师应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前教育专业的基本能力目标以及当前幼儿园对教师声乐能力的具体要求出发,使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质量有所提升。

一、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创新诉求

我国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起步相对较晚,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阻碍了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本文将阐述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来表现其创新诉求。

(一)教学目标定位模糊

就目前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现状来看,主要存在着教学目标定位模糊的问题。教学目标指导着教学思路,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教学目标的制定,主要从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两个方面出发,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就要根据声乐教学内容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情况来制定教学目标。但在目前的声乐教学中,声乐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学会专业的声乐技能、能够运用声乐技能完整并富有表现力的演唱声乐作品。众所周知,大部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都没有学习过声乐课程,没有声乐基础,从而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很难达到教师的专业标准,导致学生的积极性降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不是一线的声乐教师,而是一线的幼儿园教师,因此用声乐专业学生需要达到的目标来要求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是不合理的,这是教学目标的定位模糊。

(二)授课形式乏味单一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每个班级学生人数为40-50人,每周2节声乐课,通常由1个专业声乐教师负责教学,主要采取集体课的授课形式。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有一定的难度,教学过程中也无法给学生足够多的教学指导。集体课上,教师要照顾到所有学生是很难的,对学生的个别指导也是少之又少,就会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学到技能要点,不能掌握正确的声乐技能,从而影响学生声乐能力的发展。

二、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创新策略

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问题出发,本人认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可以有以下两个创新策略:

(一)确定“专业教学而非专业要求”的教学目标

声乐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声乐教学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声乐更是幼儿园教师的必备技能。准确定位声乐教学的目标,是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重中之重。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创新思考中,应从学前教育专业培养一线幼儿园教师的大目标下进行统筹定位。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目标应明确定位界限,将针对声乐专业学生和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目标区分开来,紧扣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这一背景,尽量符合幼儿教师的发展需要,更要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基础出发,综合考虑学生的能力水平与能力需要,最终确定“专业教学而非专业要求”的教学目标。所谓专业教学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专业的教学水平进行教学;非专业要求指的是学校不需要达到声乐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水平。在该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专业声乐训练为主线,加强对学生声乐技能的训练和培养,既让学生的声乐能力有很大的提升,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艺术素养,将学前教育专业的特色与声乐教学内容相结合起来,重点训练学生的儿童歌曲演唱、声乐表演能力、声乐教学能力等。

教学目标的进一步清晰,对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有所帮助,更能够帮助教师确立合适的教学模式、厘清教学结构与教学思路,从而有助于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质量。

(二)采取丰富多样的授课形式

单一的集体课授课方式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消极影响,但就目前的教学条件,声乐课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授课形式呢?什么样的授课形式效果最好呢?本人认为,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采取的授课形式可以丰富多样的,具体可以是以下三种形式:

1.大班授课。大班通常是40人以上的班级规模,适用于理论性的课程。声乐教学强调的是讲练结合,要先让学生声乐基础理论,再对学生进行基础训练。基础理论课程的内容主要是“什么是声乐?”、“什么是呼吸?”、“什么是共鸣”等理论性的内容,只需要进行基本的讲解与巩固,也就可以采取大班授课的形式,这样既可以节约教学的时间,又能够全面地对学生进行教学。

2.小班授课。小班通常是20人左右的班级规模。在声乐训练中就可以采取小班授课的方式,把学生集中在一起进行声乐训练,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小班授课形式下,就是要让学生学习歌唱,要突出学生的特长,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在训练中获得一定的进步。

3.现场授课。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要重点培养学生声乐教学能力,因而要通过现场授课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声乐教学能力。在现场授课中,进一步引导学生发挥主导作用,根据幼儿园教师的岗位需求,引导学生观摩幼儿园教师是如何开展声乐教学,幼儿园教师需要具有什么声乐能力,幼儿园教师如何用音乐组织活动,并请学生模拟进行练習,从而训练学生的实际声乐教学能力。

三种授课形式的重点不同,作用也是不同的,在教学创新中就可以将三种授课形式相结合运用。

作者:罗鸿敏

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论文 篇2: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堂教学形式之探讨

摘要:幼儿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使得各界更加关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堂教学状况。文章将分析当下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从完善声乐课堂教学形式来提高声乐课堂教学质量进行相应思考。

关键词:中职;学前教育;声乐;课堂教学;教学形式

一、引言

自2001年教育部颁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来,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学前教育,对幼儿园教师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是专门为学前适龄儿童培养教师的专业,其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幼儿园教师的综合素质。

声乐教学作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教学内容,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教学技能,很多实务工作者将学前声乐教学成果的好坏看作是评价学生是否能够胜任幼儿音乐教学工作的标准。然而,受到学生质量、教师综合素质、教学模式、学校管理机制等各方面的影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堂教学效果不尽人意,还具有一定的上升空间,我们有必要通过探讨声乐课堂教学形式来不断提高其声乐课堂教学质量。

二、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 学生综合素质参差不齐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学习能力差异较大,给声乐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多困难。

首先,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年龄往往较小,正处于叛逆期,心理发育还不成熟,缺少吃苦精神,对中职学习缺乏一个真正的、正确的认识,使得声乐课堂教学秩序混乱,有时候甚至无法开展正常的教学活动。

其次,绝大部分学生选择学前教育专业并不是出于自己的本意,他们对于声乐课程缺乏相应的兴趣,只是为了完成相关学习任务,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再者,学生本身文化基础知识薄弱,对声乐知识的接受能力参差不齐,因此学习效果也千差万别,有些学生跟不上课程节奏,出现畏难情绪,积极性越来越低,有的甚至直接放弃该课程的学习。

最后,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较差,一些学生在实习期反映所学的声乐知识与技巧在实际教学中不会使用,缺乏自弹自唱的能力。

(二) 教师过分扮演了“授業者”的角色

据相关课题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目前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教师仍然扮演着主要的“授业者”,多数教师严格按照书本的要求教授学生知识,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动作反复进行发声练习,反复进行乐理体会,课程缺乏新意,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这种以教师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中心的声乐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无法给学生提供充分发挥自身想象力以及学习主动性的平台,学生实践的机会较少。有些学生反映:不科学的、反复的声乐练习有时候会损坏嗓子,使嗓子感到剧烈的不舒适感,久而久之就会觉得课程不仅枯燥无味,而且还对声乐课程存在一种逃避心理。

(三) 过分强调声乐学科的重要性,忽视了教学目的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是以培养高素质的幼儿教师为教学目的,而实际教学中,一些学校过分强调声乐学科的重要性,将课程分为声乐课、乐理课以及键盘课等多维度的课程,将声乐技巧以及相关乐器弹奏技巧作为考核学生水平的标准。殊不知,我们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并不是在培养音乐家或者声乐家,而是在培养社会需要的幼儿教师。学校不仅仅需要培养学生声乐方面的知识,还需要教授其如何将这些知识运用在学生以后的教学当中。无论具有多好的声乐素养,不能够将知识与教学实践联系在一起的学生也无法在工作岗位中发光发热。

(四) 学校关于声乐课堂教学质量的考核标准不科学

通过相关调查,中职院校对于学校声乐课堂教学质量的考核主要从教师教学情况以及学生综合成绩来考核。对于教师教学情况的考核主要是教师的出勤率、教案写作以及学生评价等,对于学生的综合成绩考核则主要是学生各个声乐课程成绩。从考核内容来看,并没有真正对教师课堂教学的创新性、教学方式的科学性等进行考核,对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也没有纳入考核标准。在这种传统的考核方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较为呆板,并不能适应目前我国幼儿教学的需求。

三、完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堂教学形式,提高声乐课堂教学质量

(一) 形成具有针对性的声乐课堂教学形式

正如上文所述,学生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对于声乐学习的积极性也各有差别。因此,“一视同仁”在这种情况下就显得不合时宜,教师应当采用具有针对性的声乐课堂教学形式。不能一概地以大班课程为主要授课方式,而是应该转以小班课程为主要授课方式的教学思路,在某种特殊情况下还要针对个别学生开展特殊的针对性训练。

以山东威海某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模式为例,该专业的声乐教师根据学生的性别、年龄、报考专业意愿、对声乐学习的兴趣度、有无声乐学习经历、基础文化课程学习情况等各方面信息制作调查问卷,结合课堂中对学生性格的了解,通过调查问卷将班级学生按照声乐基础以及声乐兴趣度进行分组。在此基础上,对不同分组的学生开展小班教学,在小班教学中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不同的教学课程设置以及不同的考核方式。

比如,对于学习程度好的学生要做到声音连贯、状态统一,能够演唱诸如《亲爱的的妈妈》《雪绒花》《党啊》等中高级歌曲;程度中等的学生则要求声音流畅即可,能够演唱诸如《映山红》《你是我的阳光》等初级歌曲;程度较低的学生则要求能够演唱诸如《小燕子》《一闪一闪小星星》《摇篮曲》等最基础的幼儿歌曲即可。

(二) 采用多元化的声乐课堂教学形式

如上文所述,在目前整个声乐课堂的教学过程中主要以教师教授知识为主,学生缺乏主动性,无法激发学生对声乐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应当不断探索多元化的声乐课堂教学形式,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教师讲解,学生练习”的形式之下。

首先,教师可以引入“游戏教学法”。幼儿园教学本身就需要以游戏为主体活动,提倡在玩耍中学习,教师如果通过声乐游戏开展课堂教学,不仅可以使得学生在玩耍中学习声乐知识,还可以言传身教,使学生与其以后的工作联系起来。在整个游戏过程中,教师最好扮演一个引导者的角色。比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时,可以通过flash动画促使学生探索整首儿歌所要表达的情感,通过学生手打节拍、脚跺强拍的方法加强声乐训练。在熟悉歌曲后,激发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在不同的游戏角色中掌握声乐相关知识,同时也体会自身以后教学的乐趣。

其次,引入情景模拟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通过情景模拟的方式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不仅可以促使学生掌握知识,还可以训练学生的教学能力。某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将学生情景模拟作为成绩考核的基础,让学生自己作为模拟幼儿园声乐课堂的教师,讲授声乐知识,设计各种声乐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和教学的主动性。

最后,通过丰富的课外活动作为声乐课堂教学的辅助教学形式。学校可以组织该专业的学生组成合唱队、舞蹈队、小乐队等,参加校内外的各种演出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放手让学生去组织各种歌唱比赛、声乐知识竞赛、声乐模拟课堂竞赛等,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还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对声乐学习的兴趣。

(三) 加强课堂教学形式的实践性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课堂应当与实践紧密结合,不仅仅培养学生的声乐能力,还要培养学生作为幼儿音乐教师的能力。

首先,学校可以创新性地借助网络,使学生通过网络开展一对一的声乐教学。某中职学校通过搭建幼儿声乐网上家教招聘的渠道,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的机会。通过此种方式,既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還可以为学生提供自力更生的机会,受到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大力支持。

其次,学校要积极安排现场声乐教学观摩。通过积极组织学生到幼儿园现场观看教师教学来学习如何将所学的声乐知识融入到幼儿教学当中。再者,开展讨论式教学。在声乐课堂教学的中期,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就实践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相互讨论,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激发学生相互解决实践中的问题,教师则仅仅扮演组织者的角色。通过定期相互讨论的模式或者建立讨论组的模式,学生不仅可以对自身声乐教学的经验进行总结,还可以开发出更多新奇的幼儿声乐教学模式。

最后,学校应当集中时间,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提供幼儿音乐教学实习机会,并纳入到成绩考核当中。部分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反映,利用课余时间去学校推荐的幼儿园进行实习,虽然能够将平时学习的声乐知识融入到教学实践中,但是由于时间不集中,幼儿园在职教师很难全身心地将其幼儿音乐教学的经验传递给自己,并且自己也没有机会参与到幼儿园一些重要的教学活动当中,一直处于“局外人”的状态。因此,学校应当将声乐实践性课堂教学的时间集中起来,将实践场地放在幼儿园,使学生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实践教学中,将学到的声乐知识真正融入到幼儿音乐教学当中。

(四) 改变声乐课堂教学测试形式

通过以上论述,笔者发现当下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堂教学形式需要以学生为中心,创新性、针对性地开展课堂教学,将声乐知识学习与学生声乐教学能力融为一体。在这种新型声乐课堂教学形式下,对于声乐课堂教学的测试形式同样也需要做出改变,不能再是传统的测试模式,而是应当进行全面的、分类别的测试。

一方面,对于声乐基础知识的测试,教师不仅仅应当用试卷的形式予以呈现,还应当以学生情景模拟中对声乐知识的讲解与理解作为考核的标准之一。

另一方面,对于学生幼儿音乐教学实践能力的考核,需要综合各项实践活动来进行考核,不仅仅是最后实习单位对学生实习期表现的评定,还包括学生参加各项其他活动的成绩等。同时,还要综合考虑学生声乐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力、想象力、组织能力等。通过几方面的综合考虑来对学生声乐课堂的学习成果进行测试,从制度上激发学生学习声乐知识的兴趣,监督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

四、结论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关乎着我国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健康与否,关乎着我国幼儿的成长质量。学校和教师应当共同努力,不断探索多元化的声乐教学形式,针对性地开展声乐教学,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不断提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堂教学的质量,助推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李娟.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模式的创新探讨[J].北方音乐,2014(06).

责任编辑 何丽华

作者:陈丽平

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论文 篇3:

试论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型的搭配

摘 要:在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堂上主要有一对一课、小组课、集体课、儿歌表演课这几种课型组成。但在声乐课堂的实施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不同程度来将这几種课型合理有机的搭配,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才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学前教育 声乐课 课型 搭配

为促进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幼儿园教师队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育部2012年颁布出台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幼儿园对教师的要求以“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为宗旨,以“儿童发展”为核心。要求幼儿教师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态度、专业的教育知识和技能。因此,《专业标准》要求幼儿园老师要具备严格的职业道德规范,明确了学前教育专业的导向,规定了幼儿园教师从事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须达到的能力素质与基本专业要求。

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课教学,不仅是提高学生的演唱技能和音乐素质,更重要的是培养出能教会唱的优秀少儿声乐教育人才,尤其是在全面提高孩子综合素质的今天,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要求更为全面与综合,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老师,要紧跟国家的政策,要注重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声乐演唱的综合能力,包括儿歌表演与演唱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范唱能力和组织教学的综合能力。在学前教育专业的实际声乐教学中,声乐教师只有做到多种课型有机合理的搭配,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达到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目的。

1 声乐课的基本课型

目前声乐课的课堂形式多样,声乐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和学生的特点和方式开展教学。一般在上课内容上主要分为声乐理论课、声乐技能课、声乐实践课、声乐教法课和声乐表演课等;在声乐课的类型上又分为一对一声乐课、声乐小组课、声乐集体课、声乐表演课这几种类型。笔者在这里对声乐课的基本课型做一详细阐述。

(1)一对一声乐课,这种课型主要指的是一名声乐教师在课堂上只教授一名同学的上课形式。这种课堂形式一般针对的是音乐学院的声乐专业学生。在课堂上声乐教师能够根据上课对象针对性教学,根据学生的声音特点和演唱能力进行教学。这种上课形式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和水平,但是在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课堂中运用不够广泛。

(2)声乐小组课,主要指的是声乐课堂上一个老师面对2~6名学生的上课形式。 在课堂上声乐老师不但面向整组学生进行系统讲授,包括声乐理论知识、基础发声知识和舞台表演理论。老师可以对个别学生演唱中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示范和指导,指导过程中学生可以进行观摩和学习,学生可以将所感受到的、听到的、体会到的、想到的,构成一种学习和影响。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的点和面的巧妙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观摩、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交流、取长补短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教学上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这种上课形式既可以以教师讲解为主,又可以以学生谈论为主。通过学生的讨论,可以提高学生的声乐教学能力和对声音的辨析能力。教师也省去为每个学生单独上课的时间和精力,可以同时兼顾几个学生的学习水平、能力方面的差异。也是学前声乐课程中常见的一种上课模式。但是这种课堂形式的缺点是,缺乏系统完整声乐理论指导、缺乏舞台实践的机会。

(3)声乐集体课,主要指的是声乐课堂上一个老师面对一个小集体的上课形式,课堂上的学生较多一般十到二十人。这种集体课的上课形式一般针对课程初期的声乐集体理论教学;在这种形式的课堂上声乐老师主要以声乐理论教学为主,一般讲授声乐发展史、歌唱理论知识、歌唱语言。同时在声乐课堂上可以组织小型音乐会或者合唱,让同学们进行合作与观摩,不但锻炼同学们舞台表演能力,而且可以克服学生的演唱怯场心理。

2 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型的搭配探讨

在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课型的搭配必须要从学生的专业特点、学生的演唱水平、师生比例、学生特点出发。从目前学前教育专业声乐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生培养目标看,在学前教育专业的每个学期都应该把这几种课型相互搭配、相互渗透进去,课堂上不能单一的实施一种课型。单一的课型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情况的需求。通过实际的教学经验发现,只有通过多种课型的搭配才能满足学生对声乐知识的需求量,才能对学生进行音乐素质全方面能力的培养。下面笔者将这几种课型的搭配进行探讨:

2.1 一年级上学期

学前教育专业声乐学生的教育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一定的音乐素养、能唱会演的幼儿老师,在每一年的学生中程度也良莠不齐,每年的招生学生当中,会有一些声音条件和音乐感觉比较好的学生,针对这一小部分学生,我们的培养目标就可以适当强调提高学生的歌唱技能技巧,使得他们毕业后,不仅有一定的教学实践能力,而且也能成为幼儿教师中艺术舞台的佼佼者。针对声乐基础较差、音乐感觉一般的同学则多注重儿歌表演方面的培养训练。笔者建议,在每学期初上课前,声乐老师可以首先对学生进行一次考试摸底,参照考试成绩,根据学生的程度和学生的兴趣进行分组,声音条件好的分在一组,声音基础差、音乐感觉一般的同学分在一组,这样可以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针对性教学。在上课内容上主要是解决声乐共性问题,如歌唱呼吸的训练、基础发声练习、以及艺术歌曲的演唱,另外开设声乐集体理论课,包括:声乐的基础理论知识、声乐发展史、歌唱语言、儿歌表演等。

2.2 一年级下学期

经过一年的声乐学习,学生们会有一些进步,在二年级上课初期老师可以参照一年级期末考试,对学生的歌唱程度进行重新分组,可以根据学生声乐水平的实际情况对个别优秀的学生上一对一的小课,通过学生间的相互竞争,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剩下的大部分学生继续上声乐小组课;通过合理整合后,学生们的上课内容更加有针对性,上一对一声乐课的同学,可以提出更高要求,能够在本年级的学生中成为歌唱的佼佼者,可以为这些同学选择一些演唱难度较大的声乐作品,充分挖掘学生的演唱能力和舞台表演能力。上声乐集体课的同学在本学年除了夯实声乐的基础理论知识外,要加大儿歌演唱方面的培养与训练,不但会演唱儿歌、会教儿歌,而且还能够进行即兴的儿歌演唱与表演,这样就能够与自己将来的教学工作相结合,能够学以致用。

2.3 二年级上学期

作为学前教育专业到了二年級,面临着专业分模块的学习,除了声乐模块外还有舞蹈模块、手工模块,于是很大一部分学生就结束了声乐学习,面对学习声乐学生人数会减少的问题。当然选择声乐模块的同学都是声乐演唱比较好,对声乐学习始终热爱的同学。这阶段应该加大声乐小课比例,可以参照大一下学期声乐期末考试的成绩,取声乐专业学生中声乐条件相对好的同学上一对一的小课,剩下的同学可以按照程度进行一对二或者一对三的小组课,同时继续开设声乐集体技能课,做一些轮唱、对唱、重唱、小合唱、表演唱等多种形式的组合,以这样灵活多变的上课模式可以拓展声乐演唱形式的视野,提高艺术品位,培养合作能力,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2.4 二年级下学期

经过二年级的半年专业声乐学习,我们可以首先继续参照二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的成绩,取声乐专业学生总人数的百分之三十到四十的比例,上一对一的小课,取百分之六十到七十的比例上一对二的小组课。同时继续开声乐集体技能课,排演一些简单的童话剧表演唱的和儿歌音乐剧的片段,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创造能力,以小组为单位亲自编演一些儿歌演唱,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演唱与自编自演的创作能力和舞台实践能力。

总之,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的课型搭配要遵循“一切从专业特点和学生水平出发”的原则,课堂内容要着重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和幼儿教学的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为将来走向幼儿园的一线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陈赘.60年来我国幼儿园教师教育的发展历程及展望[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0(6).

[2] 胡珊珊.建国60年来我国幼儿园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发展研究[J].幼儿教育:教育学,2009(10):11-15.

[3] 杜晓慧.高师声乐教学必须突出师范特点[J].吉林师范学院院报,1998(3):76-77.

[4] 张利珍.谈高师声乐教改的核心问题[J].艺术教育学术论坛,2006(7):38-39.

[5] 刘琐.幼师声乐教学体会点滴[J].科学之友,2008(29).

[6] 周玉梅.浅谈幼师声乐教学[J].成功:教育版,2008(8):121.

作者:张红娟

上一篇:浅谈乡村旅游营销开发潜力论文下一篇:基于法律法规的依法行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