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营销课程下广告学论文

2022-04-25

[摘要]在高校市场营销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对提升学生的思想意识,挖掘学生的公民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阐述课程思政在高校育人工作中的重要性,论述市场营销专业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并从课程资源、教学手段、教师能力等方面着手,全面提升市场营销专业思政教育质量,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市场营销课程下广告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市场营销课程下广告学论文 篇1:

中国市场营销与市场营销课程的发展现状分析

摘要:本文从对国内市场营销课程发展的历程,以及高校中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设置现状出发,指出高校在设计课程的时候应充分考虑理论型学生与实践型学生在课程需求上的区别,进一步提出了优化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课程建设的思考。

关键词:市场营销 课程建设 分析

市场营销学是一门以管理学、经济学、行为学等为基础的综合性学科,市场经济体制是它发展与应用的条件。由于历史和政治原因,市场营销学的教育一度被中断,直至改革开放以后才重新得以发展,在改革开放后的30余年间,我国科研与教育工作者吸收先进知识理论和教学经验,使国内市场营销专业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现在,市场营销专业已经成为各高校不可或缺的一个独立专业,也是各专业中发展最迅速、最有活力的一个。

1 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课程发展现状

通过对全国随机挑选15余所高校的市场营销专业进行考察,得出中国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课程设置的现状。

各所院校在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设置来看,必修课主要有营销管理与市场研究两个方面的内容。在市场研究方面的主要课程有:经济学、消费者行为学、消费者行为学、计量经济学和统计学等;而营销管理方面的课程有:电子商务、商务谈判、市场调查与预测、营销策划、公共关系管理、价格学等。前者是侧重于理论研究,而后者则侧重于理论方法的实际应用。

1.1 不同类型学生的差异 理论型学生与实践型学生在教育的定位方面是不同的,所以在培养目标和教育功能上面也不能等同视之,在课程的设置方面也要表现出差异性。在市场营销理论等关于理论一方的研究科目上,理论型的学生要比实践型学生所开设课程总量要大,而在广告学、电子商务等综合应用型科目上则是实践性学生开设的量大。这表明高校设置市场营销课程时,充分考虑了理论型学生与实践型学生在培养目标和知识需求等方面的差别。

1.2 不同高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设置的差异 经过二十多年的借鉴与研究,我国的市场营销专业已经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课程体。在国家规定的学生培养计划的指导下,国内的各院校根据院校自身的特点进行了市场营销课程的设置,这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各高校学生课程的设置主要有以下两种特点:

一是院校的教学背景对市场营销课程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理工学科院校开设营销专业的课程,比较注重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对数据挖掘、消费者分析等领域提供了新方法;而传统商学院校沿袭了传统,保持了其在营销战略规划、拓展能力等方面的优势。二是大多数院校设置的实践型营销课程在某一个类别中比较集中,这说明目前各高校对实践型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课程体系建设趋于同质化。国内当前的MBA课程参照的是美国商业大学协会制定的课程标准,再由该协会负责评议,这使得各院校的特色在课程体系的建设上表现得不够明显。

2 市场营销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

2.1 如今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 在近二十年间,中国在市场营销专业上的教育成绩斐然,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培养了一批精通市场规律、掌握多种营销技巧的营销人才。但现有市场营销人才却呈现了金字塔格局,即高层次的营销人才比较稀缺,特别缺乏既拥有强大理论知识,又可以灵活使用营销技能的企业营销人才。从市场营销的理论研究型人才的课程设置方面来看。一方面,学生课程注重理论研究,强化了学生在模型构建等方面的能力和创造性。而另一方面,理论方法型课程却很薄弱,表现出了下面的问题:①重应用轻理论,课程定位不清;②不重视方法的创新;③课程设置老化;④修课数量偏少,缺乏时代感;⑤课程内容单一、重复。从市场营销的实践应用型人才的课程设置方面来看,教育导向上的差别也没有很好的在课程上设置上体现出来。近年来国内的MBA学员呈现出低龄化特征,MBA课程本身是面对企业中层管理者的,要求其课程设置上应该偏向于对市场的调研能力,分析能力、拓展实践能力等的实际执行能力的培养,这是我国各高校的研究社课程建设中没有完全的体现出来。

2.2 我国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课程的发展方向 目前我国在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教育方面和发达国家相是有很大的差距的,但这种差距在我国相关研究人员和教师的不断研究与实践下逐步缩小。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是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教育水平提高的推动力量。市场营销教育的发展需要中国企业在营销活动中的实践积累,也需要高校与科研机构的理论研究,探索适合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的市场营销理论,以指导中国企业的实践。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高层次营销人才的培养模式将更加灵活。高校的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课程建设将围绕“专精结合”的培养目标,不断加强学生在市场营销专业上的理论研究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与教育服务化思想深入人心,我国的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教育水平也将进一步改善,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人发展愿望与兴趣爱好进行课程设置。今后的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课程会着眼于全球,立足于本土,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市场营销课程。

3 结语

从如今的各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课程设置来看,是喜忧参半的。这要求企业、科研部门和学校通力合作,以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营销体系。

参考文献:

[1]郭国庆.高素质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墓础与保证[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7).

[2]刘璐,崔浩,谢武.对市场营销专门人才“三三”培养模式的探索[J].华东经济管理,2003(4).

[3]杨中昭.高职院校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析[J].职业,2011(14).

作者:余悦

市场营销课程下广告学论文 篇2:

市场营销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研究

[摘 要] 在高校市场营销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对提升学生的思想意识,挖掘学生的公民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阐述课程思政在高校育人工作中的重要性,论述市场营销专业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并从课程资源、教学手段、教师能力等方面着手,全面提升市场营销专业思政教育质量,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市场营销;课程思政;课程资源;教学手段

[基金项目] 辽东学院2020年度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广告学》课程“1+2”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2020B004)

[作者简介] 张东哲(1974—),男,管理学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实践教学、学科竞赛。

课程思政指的是高校各个专业中所蕴含的思政德育元素,各个学科在讲授本专业的知识、技能之外,还应当承担立德树人的教育功能。市场营销是商学院校重要学科之一,其学科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最好媒介。

一、市场营销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

课程育人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育目标,是教师主要工作内容之一。高校思政教育就是在潜移默化中将思政工作与高校专业课程相结合,充分发挥课程的育人作用。市场营销专业是商学院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对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学生的营销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此专业课程中包含着许多的思政元素可以被教师挖掘和借鉴,并将该专业中所蕴含的企业道德责任、行业道德等方面的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内容进行有机结合,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在市场营销课堂中的参与意识,提升教学效果,还能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促进学生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1]。将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与所包含的思政元素进行有效的融合,是现阶段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主要的关注点。

二、国际市场营销课程思政功能的挖掘

(一)通过课程内容体现我国各项制度的优越性

高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主要内容包含市场内外部文化、经济与政治环境分析,其中政治环境部分讲述的是我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协商制度以及其他政治制度的优越性;经济环境部分讲述的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在解决市场问题以及缓解社会矛盾中的优越性;而法律环境部分讲述的是我国现有司法制度以及司法机关在处理人民事务中的优越性。

(二)坚守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

学生是国之栋梁,是引领和带动社会前进和发展的主力军,面对新时代背景下西方文化、经济影响,若当代大学生缺少民族文化自信和公民责任意识,便会影响国家的整体发展。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中的文化环境部门讲述的是在文化发展大繁荣的环境下尊重各国文化,坚守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准则,形成正确的行为操守。在讲述文化环境内容时教师应当向学生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强大的包容力,并树立文化自信和价值观念,在国际营销活动中传扬中国优秀的文化[2]。

(三)增强学生对伟大祖国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国际营销课程中收集了很多经典的案例,如海尔冰箱、华为手机等成功进军海外的优秀企业案例,通过这些案例向学生充分展示我国民族企业在市场营销中取得的巨大成就。教师还可以列举吉利并购沃尔沃等相关案例,向学生展示我国企业的优越性,让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力,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责任感。在讲解国际促销相关内容时,教师应当向学生明确指出在国际树立民族形象的主要意义,作为一个企业要想在国际市场中占据市场扩大企业影响力,应当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禁止利用不正当手段展开竞争。教师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应当借助我国优秀企业的成功案例向学生展示自主创新的力量,如华为手机引领5G,让学生深刻了解自主研发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3]。

三、增强国际市场营销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方法

(一)严格把握教材内容

现阶段我国市场中与市场营销相关的教材种类繁多,质量参差不齐,部分教材内容较为单一,对西方国家市场营销案例进行夸大和着重描写,对于我国成功案例的分析却相对较小,这种有失偏颇的教材内容无法做到引领当代大学生树立民族自信的作用。[4]因此,为了有效提升国际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中思想政治元素的教育功能,必须对市场营销教材进行严格的调研和审核,确保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性,选择国家正规出版社出版的教材,谨防因教材内容不合格而降低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二)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注重教学方法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与过去存在较大的不同之处,如果市场营销专业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仍然沿用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灌输给学生,可能会引发学生的反感情绪,从而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育人效果。基于此种情况,高校国际市场营销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采取更为轻松、有趣的教学方式,并借助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向学生播放我国优秀企业的成功案例,引导学生拓宽视野,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相应的贡献[5-6]。与此同时,除了讲解校本内容外,市场营销专业也可以邀请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优秀企业家进入学校向学生们讲解成功的经验,引导学生成为具有良好公民意识的新时代爱国青年,从而真正实现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育人的目的。

(三)加强课程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作为市场营销专业的任课教师,他们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只有这样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形成影响,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7]。现阶段,我国高校在挖掘专业思想政治元素方面的工作尚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教师对思想政治元素的挖掘能力和運用能力较弱,教学效果不佳。因此,目前高校最主要的教学重点就是提升市场营销专业任课教师的思想政治能力和意识,加强培训,全面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作为高校应当鼓励教师积极投身于市场营销思政政治研究的各类课题当中,并将国内成功企业的优秀案例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的先进性和时效性。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聘请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师对市场营销专业任课教师进行相应的培训和指导,全面提升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认识能力和运用能力。

(四)建立常态化的考核机制,完善奖惩制度

对于市场营销专业教师,高校应当对他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进行考核,并邀请思政专家进入学校定期开展培训和讲座,提升他们对课程思政的运用能力。同时对市场营销任课教师的讲义、教案等相关资料进行定期评比和检查,并选出优秀的课程给予相应的奖励,并作为示范案例进行展示。另外,将课程思政开展效果与教师的考核以及职称评定等工作进行挂钩,全面提升任课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从制度设计方面保障课程思政育人的效果和常态化。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课程思政是我国高校课程建设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对提升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民族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市场营销课程涉及多个方面内容,其教学目标是培育学生更为广阔的国际视野,形成良好的思维模式。但国际视野并不代表学生摒弃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因此作为市场营销专业的任课教师应当立足于祖国,面向世界,站在中华民族的立场上,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晓飞.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营销专业课程思政化路径探索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31(23):135-136.

[2]曾荣.论课程思政在《旅游市场营销学》课程中的运用[J].知识经济,2019(8):94-95.

[3]孔锋.基于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构建大学课程——地理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J].地理教育,2012(9):57-58.

[4]李术蕊.价值观教育在职教领域的实践——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学会做事”选修课探索纪实[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9):8-11.

[5]黄煜栋.“课程思政”视域下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融入“思政元素”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职业教育,2019(24):32-33.

[6]邱红.互联网背景下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以“消费者心理与行为”课程为例[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19(02).

[7]付蕾.“立德树人”导向下市场营销专业教学的实施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5).

作者:张东哲

市场营销课程下广告学论文 篇3:

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团队建设探析

【摘要】 本文首先分析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团队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其次阐述了组织学习鱼模式的内涵,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的策略。

【关键词】 组织学习鱼 市场营销学 教学团队

2007年,国家教育部开始推动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首次把教学团队建设作为保证和提高高校教师素质、教学能力以及教育教学质量的新举措和重点建设项目之一。这充分说明教学团队建设在高校教师队伍素质和人才培养质量中的重要意义。本文将以组织学习鱼模式为指导,探索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特点

市场营销学是高等学校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而开设的一门涉及经济学、管理学、法律、哲学、社会学、心理学、广告学等交叉学科的课程,它既是市场营销专业最重要的基础课,也是其他管理类、经济类等专业的重要选修课程。其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开设范围较广

由于市场营销学课程的重要性和基础性,许多高校的经济管理类专业均将市场营销学列为学科专业基础课程,因此课程开设范围较广,授课对象很多,而且涉及本科、硕士和博士各个层面。

2、授课教师较多

由于授课对象多,因此对教师的需求较多。较多高校在进行考核时一般采取平时考核与期末闭卷考试的方式,考试时统一命题,所以教授市场营销学课程的教师自然形成教学团队,授课过程中相互会进行沟通和交流。

3、注重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环节是市场营销学课程的重中之重,也是突出市场营销学课程应用性的重要环节,因而对教师的要求较高。

二、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团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部分高校通过市场营销学精品课程建设将教学团队建设作为其中重要一环,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更多的学校则是以教研室或课程组的形式组成教学团队,存在诸如教师之间缺乏交流、教师结构不合理、教学团队组织涣散等问题,对教学质量产生不利影响,具体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1、教学团队成员缺乏共同愿景,沟通交流较少

目前,除少部分高校外,较多高等院校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团队仍停留在传统的组织状态,多数教师的学习仍是以个体学习为主,缺乏合作学习意识。由于高校教师一般不需坐班,除上课时间外,团队成员聚集的时间很少,团队成员的沟通交流机会在空间和时间上受到很大限制。另外,由于市场营销学学科发展较快,教师之间的交流机会又较少,导致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学习难以实现,这样必然使得教学团队很难形成共同愿景。

2、教学团队建设形式重于内容,建设机制缺乏

教学团队建设的关键在于教师,而师资培养往往关乎学校的发展大计,高校对此十分重视,均通过引进、培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但学校在引进或培养时很难考虑到教学团队建设问题,通常情况是先引进或培养教师,然后才考虑教学团队建设问题,而且教学团队建设的随意性很大,教师的引进或调出教学团队负责人无法控制。目前教学团队建设的形式更重于内容,主要是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建设机制所导致的。

三、组织学习鱼模式在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团队中的应用

1、组织学习鱼模式内涵

“组织学习鱼”模式是创建学习型组织的系统生态方法(邱昭良,1998),该模式综合了克里斯·阿吉瑞斯的组织学习理论、彼得·圣吉的“五项修炼”体系、迈克尔·马奎特的“组织学习系统”理论等。该模式主要由学习观念、组织学习框架体系、组织学习激励与保障机制和学习行动四部分构成,它们共同构成一个有机体,形状恰似一条鱼,所以称之为“组织学习鱼”。而且,组织学习离不开外界环境的参与和配合,如同鱼儿离不开水一样。所以这一模式强调,创造学习型组织要综合考虑以上要素,对组织学习进行系统设计、精心培育和协调推进,这种创建学习型组织的系统框架称为“组织学习鱼”模式。该模式最早运用于企业,而且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在组织学习中的作用非常值得借鉴。因此,在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团队建设中引入该模式,探索教学团队建设新途径,对提升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团队组织学习鱼模式构建

(1)鱼头——团队学习观念。以服务学生为本是教学团队应建立的观念,课程教学应始终以学生为中心。教学团队尤其要研究目前80后、90后大学生的典型特征,树立正确的团队学习观念。

(2)鱼身——团队学习框架。团队学习框架体系是学习型组织的核心内容,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团队应结合企业市场营销实践,建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内容框架,并采取诸如理论知识学习、技能比赛、“人人当老师”、知识共享与积累等行之有效的团队学习形式。

(3)鱼鳍和鱼鳞——团队学习激励与保障机制。激励保障机制是保证团队学习得以顺利进行的关键,因此教学团队的结构、课程建设的战略、制度等必须进行有效的配置。

(4)鱼尾——精心设计和管理团队学习活动。行动起来是学习型组织最关键的环节,没有行动任何计划都是徒劳。无论是参加市场营销学教学研究研讨会等个体学习形式的活动,还是教学团队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市场营销课程教学研究讨论会等集体活动,都必须要结合实际,树立坚定的目标,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选择适合的切入点和进行强有力的组织实施,才能使教学团队真正动起来。

(5)水——教学外部环境。市场营销课程教学团队绝不是独立于学校之外的组织,各高校的教学外部环境各不相同,一方面教学团队必须学会适应和利用现有的环境,另一方面应积极争取和创造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机会,努力行动与寻求机会必须同时进行,才能保证教学团队与既定目标的距离不断缩短。

3、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策略

(1)加强知识共享,建立共同愿景,突出“鱼头”位置。创建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团队,必须把教师个人愿望同团队整体目标结合起来,通过“深度交流”和“讨论”,树立一个具有强大亲和力与趋同感的共同愿景,建立一致的教学价值观和专业发展目标,从而激发教学团队的集体使命感,实现教师合力的最大化。

(2)注重内容建设,建立多层次学习体系,夯实“鱼身”架构。针对目前教学制度和教师团队结构是教学团队无法短时间内改变的实际情况,可以改善组织学习形式与制度。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团队可以以国家、省及学校各级精品课程建设为标准,不断完善教学资料、手段、方法等,并以申报精品课程为目标,将教学团队建设纳入其中,不断开展集体学习和个人学习相结合的组织学习活动,制定定期与不定期学习计划。在校内可开展教学观摩、教学研讨等,在校外可开展与同地区高校市场营销学专业教研室交流、参与教育部等组织的教学研讨会等等。

(3)提高激励力度,建立保障机制,发挥“鱼鳍”、“鱼鳞”作用。自2007年教育部推动实施教育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以来,各高校对教学的投入不断增加,但在对硬件和软件建设投入方面,各高校的力度是不同的。市场营销学与理、工、农、医类课程不同,所需要的硬件设施不多,因此教学团队的建设费用主要用于软件建设,即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能力方面。除相关费用的支持外,学校对教学团队的激励制度应落在实处,比如通过每年评选优秀教学团队活动加强交流,不仅可以搭建教研的交流平台,而且有利于培养教学团队中的年轻教师。

(4)加强沟通交流,建立教学团队行动长效机制,打造“鱼尾”动力。建立的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团队多层次学习体系,必须在教学团队建设中落实,否则只会是纸上谈兵。因此,团队中建立“老中青”和“传帮带”三级负责人制是保证团队活力的法宝,根据年龄结构,三级负责人制能够保证各项学习机制责任到人,从而形成齐抓共管、共同监督的良性运行机制。

4、营造宽松环境,建立良性竞争与有效合作的教学环境

根据高校的组织机构,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团队建设一般是由学系或学院负责,因而在一个小范围内营造良性竞争和有效合作的教学环境对教师自身的发展至关重要。只有充分尊重教师的劳动成果,才能赢得教师的尊重,从而保证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四、结语

教学团队建设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新途径,是高校教学管理模式的有益探索。组织学习鱼模式是构建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团队的有益尝试。首先,通过建立共同愿景,转变传统观念,突出“鱼头”位置;其次,注重内容建设,建立多层次学习体系,夯实“鱼身”架构;再次,建立激励和保障机制,发挥“鱼鳍”、“鱼鳞”作用;然后,注重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交流,建立团队“行动”的长效机制,打造“鱼尾”动力;最后,学校应给予足够的重视,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建立良性竞争与有效合作的教学环境,从而打造出市场营销学课程学习型教学团队,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注:项目资助:石河子大学2010年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市场营销》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与方法改革研究”(JG-2010-086)。)

【参考文献】

[1] 邱昭良:迈向学习型组织:组织学习的障碍因素分析与学习型组织构建[D].南开大学,1998.

[2] 杜英歌:组织学习鱼模式在高校教师团队建设中的运用[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4(2).

[3] 史修松、刘琼:经济管理类教学团队建设探讨——以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专业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1(1).

[4] 张延斌:高校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8).

(责任编辑:胡冬梅)

作者:王春豪

上一篇:现代国际市场营销策略论文下一篇:基层文化设施和谐社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