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下的初中地理论文

2022-04-24

目前,素质教育已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和深入,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在原有的教学方法上做了重大的变革。我想旧题重议一下在这素质教育形势下如何做好初中地理教学工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素质教育下的初中地理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素质教育下的初中地理论文 篇1:

谈素质教育下的初中地理教学

【摘要】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作为中学阶段一门基础课程的地理学科,它以地理科学知识为基础,结合能力培养、思想教育于一体,对于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有效提高,其优势地位是别的学科不可代替的。

【关键词】 素质教育;初中地理;课堂教学

为使初中地理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中,体现在教师和学生身上,笔者在对初中地理素质教育课堂教学进行总体构思的同时,也对其教学常规进行了初步探讨,旨在努力推进地理教学及其改革的健康发展。

一、内容构成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地理素质的提高。地理素质教育由三部分构成,即地理知识素质、地理能力素质和地理品德素质。

1.地理知识素质教育:是指通过地理教学,让学生掌握那些在地理科学知识体系中处在基础地位的知识,它包括初中地理教材中的基本事实、地理概念、地理成因、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等。

2.地理能力素质教育:是指通过地理教学,掌握地理思维能力、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等,能运用地理知识去处理和解决所遇到的地理问题,如小到看地图、辨方向,大到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工业布局等。

3.地理品德素质教育:是指让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和培养能力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道德行为准则,并用于规范其行为的教育。

以上三个层次地理素质教育的构成是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成功的地理素质教育必然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身心、知识、能力、品德等为目的,从内容到形式的全面教育。

二、教学原则

地理课堂教学要很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除了要遵循直观性、启发性、理论联系实际、精讲巧练、可接受性、巩固性等教学的一般原则以外,还要注意体现:

1.整体性原则:使知识、能力、品德教育一体化,克服只抓知识教育而忽视能力培养和品德教育的做法。

2.改革性原则:教师要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学观念,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注意成功教育、创造教育、愉快教育、和谐教育等体现素质教育思想的教学模式或教学整体改革经验的运用吸收。

3.多向性原则:要有效地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

4.发展性原则:教师要通过各种地图、直观教具、电教媒体的合理运用和组织各种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智力,增强心理素质,努力培养、强化学习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充分调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持续性。

5.全面性原则:教学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注意转化学习困难生,使每一位学生的地理素质都得到应有的提高。

6.民主性原则:教师和学生要建立起平等友好、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合作性师生关系,形成民主、和谐的氛围。

7.自主性原则:通过地理教学,使学生逐步具备和不断强化独立学习的能力。

8.实践性原则: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实用性较强的学科。教学时要结合课外活动的开展,注意加强教学的实践性环节,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锻炼,学用结合能力得到培养。

三、备课要求

备课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前提和保证。必须认真、扎实地备课和编写地理教案。地理教案的编写应做到以下几点:

1.深钻大纲、教材,确定教学目的

近几年来,初中使用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地理教学新大纲和新教材,从教育的指导思想、教育功能、体系结构等方面,都做了大的改革。新大纲、新教材的特点:一是教学目的更加清晰明确,条理分明;二是教学内容的安排更符合公民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学生的年龄、心智特征;三是教学的内容和要求更加具体、明确、清晰,便于师生遵循;四是突出了人口、资源、环境的教育和国情教育;五是技能训练、能力培养更加切实,对教学、评价、考核等问题提出了较合理、明确的建议;六是简化和降低了一些要求,减轻了学生的负担,有利于素质教育的落实。

教师教学时,进一步选择组织教材,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安排好教学的全过程。

2.掌握教材层次,编好教学提纲

教学提纲是课堂教学活动具体安排的重要组成部分。编写教学提纲时,要掌握教材结构,分清教材主次,注意内在联系,使之合乎地理学科的逻辑顺序和地理教学法的基本要求。

3.区别教材主次,突出教学重点

通过钻研,教师要从教材内容中找出其主体部分和核心部分,作为教学的重点。还应分析找出重点、难点和关键这“三点”的关系。要善于突出重点、排解难点、抓住关键,带动一般,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目的。

4.把握教学的结构,构思承转和小结

教师要依据课堂的各个环节及其顺序和时间分配,考虑如何引入新课、各个教学环节的承转、各部分的小结和全课的总结。

5.设计教学方法,准备直观教具

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备课时教师要估计到上课时可能出现的情况和问题,发挥好教师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使教学活而不乱、有声有色、紧张有序地进行。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还必须考虑直观教具的选用和设计、制作。教具何时用、如何用,做到心中有数。

总之,地理备课是一项经常、艰巨的工作。这就需要教师认真、细致、周密地考虑各种教育因素,不断地学习、探索,付出辛勤的劳动,克服困难,做到备知识、备能力、备素质的教学步步到位,达到备课的更高要求,以保证上课的最佳效果。

作者:何俊萍

素质教育下的初中地理论文 篇2:

浅谈素质教育形势下的初中地理教学

目前,素质教育已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和深入,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在原有的教学方法上做了重大的变革。我想旧题重议一下在这素质教育形势下如何做好初中地理教学工作。

一、地理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地理是基础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学科,是国民了解祖国,走向世界的窗口,它在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水平,改善日益恶化的环境等方面都显现出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开展素质教育,地理学科还具有许多独特、不可替代的功能。

1.1 地理教育是进行人口、环境、资源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主渠道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人类社会面临着突出的人口剧增、环境恶化、资源紧缺等一系列重大全球性问题,中国要参与国际竞争,需要树立正确的人口观、环境观和资源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这是中国未来发展的自身需要和必然选择,所有这些都是地理素质教育的范畴。通过地理教育可树立学生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和发展观,加强全球意识,为造福子孙后代作出应有的贡献。

1.2 地理教育有利于丰富科学文化知识,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

21世纪是信息时代,我们要培养学生记忆更多的知识,使学生学会如何理解分析综合各种知识,逐步形成正确的观点、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其他学科相比,地理具有涉及范围广,内容丰富多彩,图文并茂,趣味性强,工农业生产及人民生活联系密切的独特优势,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通过课堂教学、野外观察实习、参观活动、地理调查等教学活动,可丰富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形成客观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获得在未来学习、工作、生活中必须具备的多方面知识和能力。

二、改进教学方法,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对我们的教育提出更新的、更高层次的要求,我们要彻底摆脱“应试教育”一味追求升从学率的做法,从培养学生素质出发,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提高兴趣,各方面素质得到全面协调发展。

2.1 变“教学”为“导学”

当前,课堂教学仍是对学生进行地理教育的主要方式,但是,素质教育的课堂教育,必须打破老师独占讲台,一讲到底,填鸭式的教学旧模,取而代之的是民主、活泼、多样的教学方式,即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教材”变成“学材”。而教师也必须随之而变,变“教学”为“导学”。

俗话说“教学就是教学生学”。老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要以“导学”为主线,紧紧围绕着如何使学生由学懂、学会转变为会学这一目标进行设计。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充分利用初中地理新教材的特点,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嘴、动眼,让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有机、和谐地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例如教材八年级下册“西北地区”这节活动题“三种自然景观从东到西如何排列?”这个问题可引导学生读“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从降水与植被的关系来说明植被从东到西变化的原因。

2.2 加强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中学地理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系统的地理知识,还应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

2.2.1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法指导的内容很多,如指导学生如何听课、读书、读图、分析问题、归纳知识等。学生只有掌握了各种方法,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由会听变为会学,把被动变为主动,做到既培养学习能力,又提高素质。例如在阅读地图时,就应该把读图的方法、规律、技巧教给学生,让学生知道怎样去读图、怎样分析地图,应该掌握哪些知识,并能揭示地图所示的地理特征和规律。

2.2.2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地理教师要善于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运用设问、启发、质疑等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如在讲西欧气候特征时,我用欧洲位于什么位置,盛行什么风向,地形有什么特点,沿海有什么洋流经过等问题,启发学生得出:欧洲大部分在中纬度,位于大陆西岸,西临大西洋,终年盛行西风,轮廓破碎,地势低平,又有北大西洋暖流经过,所在形成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这样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设计问题,让学生带问题去积极地独立思维,从而找出有关地理成因、地理特点的问题,这样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2.2.3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地理环境是由各地理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体。要揭示地理环境的内在规律及其成因,就必须通过综合分析,才能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因此,在讲区域地理时,要特别注意地理环境各要素内存联系的讲解、分析。例如,我国西北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是干旱,为什么干旱呢?我让学生联系西北地区区域的地理位置、地形,从而得出其干旱的成因:深居内陆、地形闭塞、降水稀少。而与这样干旱的自然地理特征相联系,在植被上以荒漠、草原为主,水文上则河网稀疏,以内流河、湖为主。而在这种自然条件下相联系的经济发展,又是以畜牧业灌溉农业为主;又由于干旱区受水的制约,其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都择水而居,于是也就使西北地区的居民沿河、靠水源地而呈带状、点状分布。

总之,我们要通过各种方法,使学生把地理学习活动变成自我精神的需要,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认识到地理能帮助他们获得在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必须具备的知识,获得新世纪新型人才应有的素质。

作者:郑燕惠

素质教育下的初中地理论文 篇3:

素质教育视域下初中地理教学改革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摘  要:初中地理是初级中学教育的必修课程之一,在新时代,在国际上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引发的冲突不断激增,想要更进一步认识这些热点问题,都离不开地理知识的学习。初中学生通过地理课程的学习,可以掌握地球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对于地理环境变迁的相互约束关系,从而认识身边的地理环境,形成地理知识的概念,全面推进中学素质教育。但是据调研,在素质教育视域下,当前初中地理教育仍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在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上,存在教学方式不够人性化,教学质量评价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需要进行教学改革。

关键词:素质教育;初中地理;教学改革;对策

地理教育是初级中学教育阶段的重点环节之一,在初中学生的学习之路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学生经过初中地理的学习,会逐渐形成了人与自然是和谐统一的概念,懂得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与地球环境破坏之间的因果关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及对地球资源环境问题的意识,初中地理是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去了解人类目前所面临的诸多严峻问题,包括了人口、资源、种族。宗教和环境变暖等重大问题,在学习期间认识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和当前社会的热点型全球性问题,认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简而言之,初中阶段的地理教学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至关重要,对于提高初中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地理环境意识方面具有很大的意义。

1.初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素质教育视域下,对于当前初中地理教育存在多年的弊端,进行大刀阔斧的地理课程改革势在必行,首先初中地理教师必须转变“学科地位”“教育主体”等教学观念,要把重点放在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上,对地理教学质量的评价机制进行完善,重新定位地理这一学科在中学阶段教育的地位。初中地理是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去了解人类目前所面临的诸多严峻问题,包括了人口、资源、种族。宗教和环境变暖等重大问题,在初中地理课堂上,要重点突出地理这门课程的社会特性和自然特性,引导学生形成利用地理基础知识来分析周边环境和地球资源等实际问题的意识。然而,在当前的初中教学中,学校和社会对于地理这门课程教学定位存在问题,对于教学教材的编写、教学模式的创新以及教学质量的评价方法等方面都与素质教育的标准存在一定的差距,为了全面得落实素质教育在初中阶段的推进,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提高学生对于环境问题的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

在新时代社会和政府不断推进综合素质教育的视域下,初中地理教育也要能够适应未来时代发展的潮流,也就是必须进行初中地理教学改革,学校和政府要对过去的地理教材进行审查,找到教材中存在的问题,重新编写出一本符合新时代素质教育发展要求的地理教学教材,培养出对地理知识有自己理解和创新能力的新时代人才,在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的今天,时代对于初中的基础教育也提出了新时代的更高的要求,初中阶段的地理课堂也是如此,通过初中地理课堂培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对于地球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和环境危机意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地理知识的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去关注全球性的地理环境问题,为新时代地理课程的改革注入了活力。

2.初中地理教学改革的对策

初中地理是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去了解人类目前所面临的诸多严峻问题,包括了人口、资源、种族。宗教和环境变暖等重大问题,在素质教育视域下,地理课程改革必须转变“学科地位”“教育主体”等传统观念,结合新媒体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在素质教育视域下,本人在综合研究了各地初中地理课程教学改革的现状和改革期间出现的不足,给出如下几点改进策略。

首先是教师要全方位的优化初中地理课堂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要有足够的层次性和多元性。在素质教育视域下,学校和教师要配合好,重新规划初中地理课堂的教学内容,绝对不可以固守传统,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重点突出全球资源可持續发展问题,全球变暖问题、环境破坏与人类之间的关系等热点问题。在课堂上要把能帮助学生未来发展的基础知识重点强调,向学生展示世界地理学界的最新研究成果,做到教学内容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让学生愿意去探索地理知识,主动去利用地图和互相网资源观察世界的环境和结构。

对于地理这门课也要重新进行课堂定位,由原来的课堂教师知识灌输模式转变为地理素质教育培养模式。大多数地理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计划,不得已去进行满堂灌式教学,在课堂上对教材知识点进行反复讲述,学生只能按照要求死记硬背,学生的素质培养自然无从谈起。因此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师要尝试启发式教学和体验式教学等素质教育模式,让学生参与到地理课堂中,主动地课堂上接受知识的学习。

在素质教育视域下,对于当前初中地理教育存在多年的弊端,进行大刀阔斧的地理课程改革势在必行,要重点突出地理这门课程的社会特性和自然特性,引导学生形成利用地理基础知识来分析周边环境和地球资源等实际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地理知识的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去关注全球性的地理环境问题,为新时代地理课程的改革注入了活力。

参考文献

[1]赵晓佳.高中地理教学中德育内容的相关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18,(35):173-174

[2]韩金梅.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J].考试周刊,2014,(66):55-56

[3]林伟杰.把握三个方向,优化初中地理教学[J].新课程(中学),2014,(08):97-98.

作者:蔡为平

上一篇:农业课程教学环境工程论文下一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