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初中地理教育有感

2024-04-20

读初中地理教育有感(通用12篇)

篇1:读初中地理教育有感

读《初中地理优秀教师说课经典案例》有感

沈一初 林琳

这段时间,研读了《初中地理优秀教师说课经典案例》,觉得这是一本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有极大帮助的书,本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所选说课稿均为实践型说课,追求教学的艺术性和高水平,重在教学思路的启发和教学方法的创新,针对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具有参考夹着实用性;

2、所选的说课稿多数是全国各省说课比赛中的优秀作品,充分体现了各地最新教研教改方向,作者都是新课标教改的实验者和开拓者,引领者课堂教学的革新潮流;

3、所选说课稿不是千篇一律而是各有特色,各有风格,各有特长;

4、所选说课稿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注重学生素质,学习方式及思维能力的培养。

《初中地理优秀教师说课经典案例》确实是一本好书,指导教师如何进行说课,在细细品完这本书后,我确实比较清晰的理解了说课的一些要领:

1、说出该课的教学目标在课标中的表述,即根据课标精神和要求确定该课的教学目标。显示出教者对教材和课标关系的熟练把握。

2、说出该课在单元中的地位,即在整体中给该课的教学准确定位,既照应单元整体性又突出单课独立性。显示出教者对教材科学而清醒的驾驭。

3、说出该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并根据对学情的分析,确定教学中的详略,安排教学的进度。显示出教者的务实精神和处理教材的能力。

4、说出该课课堂实施的预设方案,包括所选用的课型,新课导入、各个教与学环节的先后安排。对重要的提问,讨论课题,板书、实物及多媒体画面的精彩细节,可做画龙点睛的说明和展示。让听者感受到教学的全过程。显示出教者的教学风格和教学艺术。

5、说课切忌平铺直叙,要突出亮点,重要细节不可忽略,以给听者深切的感受。说课语言力求清晰流畅,说课稿文字力求简洁生动,书写格式、图片表格力求明快醒目,富有感染力。显示出教者的语言素养和文字功底。

说课不是教案的细化,不是教学过程的简单复述,不是某章某节教材内容的具体分析。好的说课,应包括对课标的理解,对教材的解读,对学情的分析,对教学过程的预设,以及对辅助手段的选用等。一句话,通过说课,展示你对某节课的思考和处理过程。所以说课有利于教师把握教材,提高教材研究的水平、“说课”能直接促进备课水平和上课效率的提高。

总之,这是一本可读性很强的书,看过之后拓宽了我的视野,启发了我的思维,也能指导我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如何把课说“准”、说“活”、说“新”,说“好”,说“妙”!

篇2:读初中地理教育有感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修订版解读”分前言修订、课程目标修订、课程内容部分修订、实施建议部分修订四个部分进行修订说明,通过学习“《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修订本解读”,我认为《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地理新课标修订版”),更加科学合理,更具人性化,更突显自然环境观。使我们地理教师实施课程目标更具可行性,目标更明确。以下说说我的看法。

一.地理新课标修订版要求更加科学合理。

例如,修订版删除了原课标的“实地勘察并绘制校园、社区等小区平面草图”的活动建议,原课标的目的是好的,希望通过这项活动,训练学生综合运用地图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但是这项活动,在大多数学校中却很难实施。要实施这项活动,最基本的要有指南针、测量仪、量角仪(测绘专用)等仪器,许多乡镇中学就不具备这些器材,并且,这个活动最少需要半天至一天来完成,按现行的课程设置,地理课很难按排这么多时间去实施。修订版地理课标,讲究科学合理性,讲究实际可操作性,删除一些大多数学校很难实施的活动,更显科学合理,而不是徒有形式。

二.地理新课标修订版更具人性化和前瞻性。

地理新课标修订版更强调地理教学理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其实这里明确点明了地理教学的宗旨。

这个教学理念,显现了对人的关怀,突出了地理教学对学生的实际意义。平常,我们常常会遇到学生问“学习地理有什么作用?”,如果我们直接回答说学习地理有什么、什么重要的意义,许多学生会不以为然。我们只有在教学中贯彻这两个理念,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信服。比如,在地理教学中,我们根据教学内容,多例举一些社会生活实际的例子,运用地理知识解析社会生活的一些现象,这样,就会使学生认识到地理学科其实与社会生活是密切相关的,而不是无用的。另一方面,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实践操作能力,就是贯彻“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理念,通过地理教学,学生一旦形成这些能力,将来无论干那个行业,这些能力都是无价之宝,对学生终身发展都有好处。如果我们在地理教学中认真贯彻这两个教学理念,那么,学生对学习地理的意义就应该不会有什么怀疑了。

三.地理新课标修订版更凸显科学的自然环境观。

地理修订版新课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中增加了“初步形成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因地制宜的意识”。修订版课标强调科学环境观,实际上是现代社会经济建设的需要。确实,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因地制宜,是经济建设中一条重要的准则,不管是哪一个行业,都要尊重自然,因地制宜,否则就会受到自然规律的惩罚。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尊重自然,因地制宜的环境观,就是要培养学生科学的环境观,因此,我们在地理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科学的环境观教育,为培养创新性人才打下必要的基础。

从地理教师必须吃透“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设计

思路”的精神到领悟课程的基本理念、熟悉课程的设计思路,再到教师切忌一头扎进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等细节的研读中而“只见树木不见森

篇3:读初中地理教育有感

最近,我研读了鲁子问先生的《中小学英语跨文化教育理论与实践》一书,茅塞顿开,喜出望外。由此,谈谈自己的感受,与大家分享。

一、主打乡土文化,初步训练学生写作能力

学生作文应该呼唤个性、培养个性、展示个性。只有通过个性写作,才能避免人云亦云,千篇一律,文章才能独具一格,放射出个性光芒,拥有顽强的生命力。笔者任教的学校地处享富盛名的占城果园,这一带也有许多地域特色。笔者借这里的风土人情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凸显个性作文。

1. 引导学生感受生活,培养独特个性。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每一个中学生都是有思想的鲜活的个体,而在这里,他们接触到的景物,生活情趣,是别人所未见、未经历、未感受的,他们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审视这些,能够获得独特的感受,引发独特的思考,写成的英语作文就有独到之处。所以,要把学生从闭塞的学校解放出来,让他们走出校门,亲近自然,记录家乡的新奇有趣的事物,用心灵关注、发现和感悟。如时雪梅同学的The People and the Soil(这方水土这方人)赢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

2. 引导学生发现家乡文化,表达热爱之情。

如赵凡同学的“The Fragrancy from the Historic Orchard(百年果园依旧飘香)”写出了家乡的特色,道出了家乡人的精气神,赢得了学生的阵阵喝彩。

3. 引导学生拓展写作思维,张扬多彩个性。

家乡的山山水水,给了学生更多的写作空间,使他们能摆脱传统习惯的禁锢,突破常规的束缚,提出新颖独到的见解,写出新奇独特的英语文章。这里有北魏时期建造的石屋寺,有知青故居,有黄草山公园,是旅游之地;有果园,有特小凤西瓜,有西楚贡菜———薹苷,是物产丰富之地;有英雄烈士———魏云岭烈士纪念碑,是人杰之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对我们很有启发:对同一事物或现象从多种角度去观察、思考,就有多种感悟。对家乡的千年古寺———石屋寺,我专门组织过一次浏览后的感悟小作文。由于是家乡的景观,学生方便参观,有的学生曾多次光临,于是呈现出“百家争鸣”的态势。有的学生重点写寺的历史,有的学生重点写寺的建筑物特色,有的学生重点写寺的风景独特,有的学生写寺的佛教意义,有的学生重点对寺内主持的详细描绘……真是精彩纷呈。主打乡土文化对学生养成英文写作的兴趣,确实事半功倍。

二、渗透城市文化,注重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今天的孩子向往外面的世界,而且很强烈,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顺应形势,多教给他们“阅读都市”的本领。而大多数情况下,学生们被告知要从单词、短语入手打基础,然后通过大量练习领悟文章结构和篇章主旨。对于基本功的强调本无可厚非,但是对学生,特别是信息闭塞的边远地区的学生来说,往往被这种强调基础词汇的教育方式所影响,片面地将阅读理解为词义、句义的翻译,而没有从篇章结构、文化交流的层面去理解、阅读文章,从而导致“费时低效”的现象。而阅读的重要性在中学英语的学习中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中考试卷中,阅读理解题的比重很大,而且听力、单项选择、完形填空等题型的答题效果也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学生的阅读能力。比如完形填空,如果学生不能读懂文章的意思,就无法正确地填上所缺的单词。近年来,中考英语考试已不再以语法知识为主,而是重点考查学生对文章意思的理解,更多的文章是涉及城市文化的。因此,笔者经常找来杂志、报刊,剪辑一些重要城市的简介、不同城市人的都市生活之类的小文章,以完形填空、阅读理解的形式,让学生去讨论完成,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视野,还增强了他们生活的信心,更增加了他们对知识的渴望。例如一篇“The Earthly Paradise———Suzhou and Hangzhou” (人间天堂———苏杭) 就把学生带到了如诗如画的江南水乡,既了解了苏州、杭州的两座城市,又丰富了英语学习。

三、重视民族文化,着力锻炼学生审美能力

在大同世界里,有许多让人眼花瞭乱的东西,若把这些都变成课堂的内容,那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融合的国家,56个民族风情各异。在种族、民族、宗教信仰冲突日益频繁的时代,多元文化和平共处、和谐共生成为国家稳定与发展的重要问题。而少数民族地区特有的风情更是让人心驰神往,抓住这些方面可以给学生以审美教育。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良好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在英语教学中,重视民族文化,可促使学生在教学内容中受到美的熏陶,同时也把英语学习变得生动、活泼而有实效。而其中心灵美、情操美的教育尤为重要。鲁子问先生在《跨文化教育的目标》态度目标中讲到,对各种文化都要以开放、平等、尊重的宽容、客观、谨慎的态度去对待。

我个人认为尊重这一点最重要,同时懂得尊重本身也是心灵美、情操美的一部分。东部地区以汉族人口为主,但要让学生对其他少数民族文化给予尊重,不仅尊重他们文化的生存方式,还要对与汉文化之间的巨大差异以充分的尊重。而语言美、环境美的教育和熏陶尤其可以通过对民族文化的深层理解来达到目的。语言美就是由语言的文字形式和内容的统一而令人产生的美感,可以影响和塑造美的灵魂。笔者着重剪辑一些少数民族的地域、宗教、服饰、饮食、安葬风俗等方面的特色的文章,而这些英文短文本身都是“美文”,像蒙古族的马上豪情、藏族的雪域高原、维吾尔族人民的载歌载舞等,写成英文,读起来仿佛壮阔的历史再现,仿佛进入人间的仙境,仿佛置身欢乐的舞会之中……以这些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去刺激他们的感官,不仅达到了美育的目标,还丰富了英语学习,可谓一箭双雕。

四、探究西方文化,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鲁子问先生在书中重点强调的是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融合英美国家文化的教育的问题。他重点强调可以在上课时采用融合法和附加法等方法。的确,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可以辅以一些主题实践活动,针对文化差异,我们要引导学生尊重差异,而不要去评价差异的优劣好坏,这样才能求同存异,体现文化的魅力。比如说到生活习俗,应该承认中西方人民在生活习俗上有巨大的差异,但绝不是“西方的月亮圆”,西方人喜欢惊险刺激的运动,像冲浪(surfing)、蹦极(bungee jumping),喜欢人性开放(free life forms)。而东方人喜欢技巧类的运动,像杂技(acrobatics);智力类的运动,像围棋(Chinese chess);喜欢含蓄型的生活方式(the implicative life forms)。这些并无好坏之分,只是习惯不同罢了。

还有节日方面。中国传统佳节,像春节(Chinese New Year)、中秋节(Mid-Autumn Festival)、端午节(Dragon Boat Festival)、重阳节(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等具有我国传统特色的节日需要发扬和挖掘其内涵。而西方的圣诞节(Christmas)、感恩节(Thanksgiving Festival)等也渐渐被我们熟知,教师应引导学生以特殊的方式去欢庆西方的节日,这样会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而若想真正贯彻素质教育,让学生真正用心了解西方文化,还应加强学生间的合作交流,以使学生之间资源共享。合作交流也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因为合作交流是将学生在自学、讨论后总结出来的内容和发现的问题加以整理,并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一个过程。学生是思想灵动、个性闪耀的个体,在交流中都能够进行高级思维和心灵对话。还要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把课堂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这样,学生会把自己所掌握的那部分西方文化拿出来共享,学生之间会互相尊重,共同参与,更好地交流合作。当然,我们对西方文化的探究目前还停留在很肤浅的层面,需要不断努力,才能更好地服务于英语教学。

篇4:读《教育漫话》有感

书中首先提及的是体育,实质谈的就是健康教育。开篇洛克先生就亮出了他的观点——“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并从“温暖、游泳、空气、衣服、饮食、睡眠、药物”等多方面进行了讲述。他认为“无论冬天夏天,儿童的衣着都不可过暖”,因为“大多数儿童的身体,都因娇生惯养之故弄坏了,至少也受到了损害”,于是洛克先生给出的药方:多吸新鲜空气,多运动,多睡眠;食物要清淡,酒类或烈性的饮料不可喝,药物要用得极少,最好是不用;衣服不可过暖过紧,尤其是头部和足部要凉爽,脚应习惯凉水,应与水接触。多么简单易行,可是在我们现在的教育环境下,能让孩子做到几项?

第二个话题是德育。“教育上难于做到而又具有价值的一部分目标是德行。”洛克先生从英国当时社会的实际,从培养绅士的角度出发,认为人必须具备理智、礼仪、智慧和勇敢这四方面的道德品质。而这些“道德品质应该及早形成,那可是影响儿童一生一世的”。在德育培养的过程中,榜样示范的作用不可小视。如果我们把他们熟识的人的正确的或错误的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面前,同时说明为什么美丽或丑陋,这种榜样的力量比任何说教的力量都大。作为教师,我们更不能忽视自身的榜样作用,“倘若某件事情,你认为他做的是一件错事,你自己却做了,那么,他便一定会以你的榜样为护身符,那时你再想用正当的方法去改正他的错误就不容易了。”那么一旦孩子不慎犯了错误该怎么办?洛克指出,他认为惩罚应尽量避免,主张唤醒儿童内心深处的、触及心灵的荣誉感和羞耻心,因为“儿童对于名誉是极敏感的”,他们觉得被别人看得起是一种快乐。

篇5:读《中国国家地理》有感

捧着一本美好的杂志也是饶有趣味的。

«中国国家地理»正是那种文趣与理趣交织的杂志,让人喜爱,也令人神往它上面所介绍的那些地方。

当我打开第608期的那本时,我的心神凝住而视野广阔了──梯田。这个于城市很陌生的东西造就了无数的奇观。

若从高山顶上俯视──黝黑、清晰的界限将粼粼水波划分成一小条一小条疏密有度没有令人感觉恪得难受的棱角,它们顺着山体的势态,温柔地层层铺漫着,就像海滩边涌上来再退下的层层水浪一样,只是它们将一种更为博大的美定格在“涌上”与“退下”间的一瞬──带给世上的人来辛勤地耕作的机会。

仔细阅读关于各种梯田的介绍文字才知道,它们的形成与等高线有着密切的联系,与人类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的改造更是不可分割。人类为了农耕开垦梯田就要考虑实际地形、坡度,此外,还有土壤质地,雨量大小、水源状况、距村庄的距离等等。虽说没有具体的数据来体现科学的严谨性,但就从考虑的因素上看,既没有破坏自然的和谐美,又促进了人类农业文明的发展,它是合理又科学的。

不同的梯田有不同的色彩仿佛是幅幅令人视觉鲜明的油彩画。所看的梯田中,最令我吃惊的是云南东川红土地。从图中可以看到大片大片极富层次鲜红炫目的色彩,这是为什么呢?追其根源是梯田的土壤中铁离子在温暖湿润的气候里被逐渐氧化为稳定的三氧化二铁。在这样令人神奇景象的背后竟还藏着一个有趣的化学问题,一句小小的解惑将我拉回现实──科学地解答还给了人们对自然界的本质的认识。

坐在小小的房间里,读着这么一本“大”的书,我不禁失笑了,天然与人为的完美融合,真不知世界还有多少像梯田一样性质的奇观呢?倘若我真走出这个城市去拥抱那片自然,我能走多久,又能走多远?如何在生命中既能带着艺术的眼光去欣赏,又能用科学的视角去解惑?我想,这永远值得去追寻!

篇6:读《趣味地理小百科》有感

以前,我不爱看科普书,因为总觉得太深奥,不能完全理解。但自从上了科学课,觉得课程充满趣味,知识面特别广,渐渐地开始看带图文的科普书,比如说杂志《我们爱科学》,《世界之最》等,发现很有乐趣,从此也学上了科普书。我最爱的是最近刚买的一本书《趣味地理小百科》,读完后深有感触:大自然太奇妙了!

这本书分十章,有地球概况、矿物和岩石、火山和地震、海洋、山地等等。而我最喜欢矿物和岩石这一章节。其中有一篇《闪光的亮石头》,这里的亮石头指宝石。大家都知道宝石,很常见,家家也都有收藏,是个美丽的宝贝。可是在古时候,在山里开采出的玉石和各种各样好看的石头统统算宝石类,那宝石的概念就无比广泛了。也没法分出优劣之别。但现在科技发达了,人们可以通过各种机器和手段来鉴别,除了玉石,别的都不能算宝石了。现在公认的宝石,主要指硬度较大,光泽鲜艳的单矿物晶体,除了红、蓝宝石,金钢石等许多。这些宝石扮美了我们,美化了生活,真是大自然送给人类的美丽的礼物啊!

读了这篇,我突然感觉大自然的神奇美妙真是无处不在,也许还有很多没有被人类发掘出来的宝贝呢!这使我联想到了自然界中很多各式各样的岩石,建筑装饰用的大理石、花岗岩,它们都有天然的纹理,很美观。在许多名胜景

区也有形态各异的岩石,让人惊叹!我曾经去过台湾野柳地质公园,有一尊地标性的女王头矗立在海岸边高潮大浪可以冲到的地方,好似一尊天然雕像,栩栩如生。这是大海的杰作,年复一年被海浪冲蚀形成的自然景观。除了女王头,还有蜡烛台,鞋子、蘑菇等形似的岩石,太奇特了。现在我从书中了解到了原来这些都是天然的砂岩,下面的石质比较软,长期被海浪冲刷就会形成各种样子。由此我又想到了我去过的浙江瑶琳仙境溶洞,里面形态万千的钟乳石都是在那种特殊环境下长年累月滴水侵蚀而形成。我不禁感叹,大自然可真是天然的雕刻家。我不由地又想到南京的雨花石,这又是大自然创造的美丽的天然产物啊!。。。

篇7:读初中地理教育有感

全书共计十二章,47个小节,第一章至第六章为自然地理,第七章至地十一章为人文地理知识,第十二章为地理科学技术。读过此书的人,或许对此书的第一印象就是“全”,因为此书基本上覆盖了全部的地理基础知识。之后细细品读起来,又会发现此书的第二个特点,那就是“细”,因为此书较为细致的介绍了大量的地理知识,让人遨游在地理知识的海洋中,享受地理知识带来的喜悦心情。即使是一个地理方面的“门外汉”,在读过此书之后,也会向朋友、同事津津乐道的讲起那些地理知识,宛若一个地理学科专家般。

此外,此书还有一大特色,那就是能够激起人们的求知欲,每个人天生都是学习者,当接触到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地理知识时,就会忍不住要去了解它,学习它,更何况是这样一本充满丰富地理知识的读本摆在面前时,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用好奇的眼睛注视它,用虔诚的心灵对待它,用细心的态度阅读它。

此书可以说是采用了由远及近的写法,先从遥远的,浩瀚的宇宙写起,再写到大气与气候,再写到生命的摇篮—水,之后是地貌、地质,再后是地球生命,人口与城市,经济地理、旅游地理、地域与文化,再写到政治地理,最后是地理科学技术。让人在阅读之后有种循序渐进的感觉,充满了浓重的兴趣感。

此外,此书还写得十分人性化,比如在每一个小节里面都有小贴士和知识链接,有的小节还有地理档案,这些细节,让人在阅读地理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学习到一些生活中实用的地理知识或是身边的地理案例,比如第一章第一节中的小贴士“利用北斗七星辨识方向和季节”就具有非常的实用性,尤其是在自助游,徒步旅行盛行的今天,这类的地理知识就显得极其的重要了,它可以成为你出行的指明灯,让你在大自然中找到方向。再比如

第二章第二节的地理档案“2008年中国南方的雪灾”,这就让人回忆起那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伤害,让人扼腕叹息。又如第三章第二节的知识链接“钱塘潮—最壮观的海潮”,就十分的引人入胜,令人心驰神往。

篇8:读初中地理教育有感

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让我从中汲取到更多的教学理念, 懂得了情境的创造, 情境教学法的运用, 提升了教育教学。“情境教学”的特色在于生动有趣, 使学习成为乐事, 学生不断得到赏识、体验成功。情境教学使学生成功、自信, 让学生不断发现自己学习的潜力, 实现自己的创造性, 把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调动起来, 人在特定的情境中便会思维活跃。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带入情境:在探究的乐趣中持续地激发学习动机———变被动学习为自我需要。

2.优化情境:在体验审美的乐趣中感知教材———变单一的“听分析”为多侧面的感受。

3.凭借情境:在创造的乐趣中, 自然地协同大脑两半球的相互作用——变复现式的记忆为灵活运用知识。

4.拓宽情境:在认识周围世界的乐趣中, 平衡两个信号系统的发展——变封闭式的读收为开放式的广泛储存。

李吉林提出的情境教学中, 情境的“情”是一种主观的动机系统, “境”是客观的环境, 而我认为情境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即定的教学目的, 从教学需要出发, 模拟形似于生活真实场景, 帮助学生进入相关知识领域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具有“情真”的特点, 它较其他教学方法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更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更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地理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 激活了沉默的课堂, 较大程度地冲击了传统的“满堂灌”教学, 让学生在情景交融中获得较好发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情境教学获得了教育学界和心理学界的广泛认可, 越来越多的处于教学一线的教师成为情境教学的实践者。在地理教学中我也比较青睐情境教学, 因为在教学中我面对的是来自偏远农村的孩子, 不用说他们阅历有多广, 就连识字的人也屈指可数。这种薄弱的知识结构, 致使他们听课难, 甚至产生逃避课堂的抵制行为。如果我们在地理教学中漠视学生这种“冷”效应, 仍然采用缺乏趣味性的教学方法, 学生就会逃课, 或上课打瞌睡、开小差、吵吵嚷嚷, 这样杂乱无章的课堂去哪里要效率?又怎能提高平均分, 降低低分率?只有让学生回归课堂, 才能有效提高平均分, 降低低分率。为此, 我绞尽脑汁寻找对策, 进行了各种大胆的尝试, 终于发现“情境教学”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学生兴趣提高了, 学习的效果也将事半功倍。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台湾学者王克说:“兴趣是学习能力的源泉, 也是个体潜在的动力。”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也说:“如果没有兴趣, 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图。”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我在课堂上利用音乐、诗词引入、多媒体手段来创设情境, 发挥学生情感上的主观能动性, 进而提升教学品位、提高教学质量。

一、在课堂上渗入音乐, 发掘学生兴奋点, 促使其思维活跃, 反应敏捷

用音乐激发学生无限的想象力, 能帮助学生强化记忆。如学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这课时, 让学生听《亚洲雄风》:“我们亚洲, 山是高昂的头……”在激情、高亢的音乐中, 学生脑海里会涌现出亚洲地势的壮丽画卷, 顿时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二、在课堂上运用诗词引入创设情境

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说明了地形对气候的影响的地理规律, 把它作为“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一节的开头, 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例如, 学习“天气与气候”时, 引导学生背诵岑参的诗“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当学生沉浸在诗情画意之中时, 提问这两句诗是描述天气还是气候, 引入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又如在讲我国四大高原之一的内蒙古高原时, 首先朗诵《敕勒歌》:“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窿, 笼盖四野。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一下子把学生的思绪带到茫茫草原上。这种课前朗诵一段诗词, 创造一种情境, 一种气氛的方法, 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他们的情感, 收到奇特的效果。

三、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运用图像投影引入新课, 能够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 抓住学生“心愤愤、口悱悱”的状态, 激励其学习动机, 巧妙地启发学生思路, 打开其心灵之窗, 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地形的变化”一节中, 运用投影展示“喜马拉雅山及其海生生物化石”示意图, 提问学生:“你了解这座山脉吗?”学生纷纷回答:“这是世界上最高的喜马拉雅山山脉。”接着提出:“海洋生物化石出现在该山的地层中, 可能吗?为什么?”这样促使学生产生认知矛盾冲突, 从而激发通过学习新知识, 解决认知矛盾的动机。利用投影图片, 使学生产生疑问, 进而激发探求的欲望。

篇9:读教育名著有感

关键词:书籍 历史 现代 融合

一、书籍的演化史

自人类第一本图书著作《管子》诞生至今,人生有图书的历史就被追溯到春秋初期,至今已有大约3000年。图书的产生,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孔子《论语·宪问》对管子的功绩曾给予高度的评价,他说:“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由此可见,书籍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

《管子·戒》说:“闻一言以贯万物,谓之知道”。书本产生的第一要务是将所知道的事情,陈述成牍,其中更多的是记录圣贤的言论,以便彰显其思想的宏大和警戒后人。其后,便有了孔子的《左氏春秋》,及弟子们整理成著的《论语》。由此,后人可由书牍中感悟圣贤的教诲,体悟前人的阅历。

那时候,书籍的形式还比较单一,内容也比较狭窄,文字生涩,显现了智慧的高深,却缺乏了这一经验累积品的平易近人。书籍发展到现代,历经数度改革,不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在此期间,书籍,这一人类的精神食粮进行了细致的分门别类,迈入了专业化的进程中。

二、专业化书籍的应用和发展

术业有专攻。人类科学发展至今,要求一切工作,一切事物的发展遵循精细化分工的要求。由此,人类社会也产生了更加细腻的职业化的倾向。上层的高科技研发人员,中层次的管理协调人员,基础层次的社会服务人员。社会分工的细化,就必然要求图书也达到同步的水平。由此,科学专刊著作,管理体系方法,社会科学等等都有了自己的相应内容。对此,汉代刘向说“书犹药也,多读可医愚”。只是读书也须如药,对症才好。比如,鲁迅先生的一句话:“文人作文,农人掘锄,本书平平常常的”。读书,正像专业化的方向前进。

三、教育书籍的专业性

从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卢梭的《爱弥儿》,到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杜威的《我的教育信条》《学校与社会》《儿童与课程》,现代教育著作越来越专业化,在注重学校的社会化职能的同时,更加注重发展儿童的个性心理和身心健康。而这一切的著作,一切的教育思维的最终落脚点,都在职业化的教育施加者——教师的身上。这就要求面临不断发展的教育理论和教育侧重点的教师的整体素质进行全面、专业的提升。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身处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和无止境的教育教学要求,教师需要承接的东西太多了。单单中国,就有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在这涛涛的历史长河中,无数如尘埃的名师大儒给出后人无穷的启示和教导。这些包含了社会性、知识性和文艺性的思想结晶转化成了不断变迁的教材,源源不断地注入一代又一代新生命体的心中,使“学生”一词,不再只是知识的“受体”,还让他们变成了强大的知识的传播者。他们的身上承载的东西越来越多,而身为这所有前人经验的传播者的教师的压力可想而知。

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作为能够“斗转星移”的知识的转化、发酵、传播者,教师首先要发展的必然是身为教师这一职业的专业素养,即教育教学理论。恩格斯说:“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这就要求每一名教育工作者,具有比较专业的理论知识,并将此付诸于实践。于我个人而言,十年的教育教学生涯中,先后涉猎了《陶行知教育名篇》、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颗灵魂献孩子》、杜威的《儿童与课程》、赞科夫的《和教师的谈话》等教育教学名著,对专业知识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理论依据,为教科研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五、教育理论的实践性

“书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育教学理论的提出和研讨的目的,是为了进行教育教学实践。美国著名作家、活动家、教师帕克·帕尔默说:“与导师和学科的相遇,可以唤起自我意识,获得一些我们是谁的启示,但是教学的呼唤还不单是来自外部的融合——没有我灵魂的首肯,任何外部的导师和学科都不会对我产生影响”。人类知识在经年累月的积累过程中,总是有意无意地被进行着重新的融合和发展,以至于在经验本身又衍生出许多的不同的意义,这就是知识的再创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教师,他的内心思想和理论方向直接决定孩子的思想方向。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作为引导者的教师将持有的教育教学理论与时代进行有效地融合、再创造,进行有效的权衡,给孩子们正确的引导,真正实现教育的时代性和有效性。

总之,在人类发展过程中,教育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教育过程中,教育教学理论起到基石的作用;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书籍起到记录、融合、生发的作用。在教师的专业技能的发展过程中,书又是媒介。从人类历史的发展来看,书是前人经验的累积。对于后来者而言,我们听“百家之言”,生本我思想。最后,引莎士比亚的一句话:“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在过去的十年里,各种教育名著给我启示,催我上进,在未来的十年里,我将乘教育东风,以书籍为基石,成就自己的教育教学天地!

参考文献:

[1]图书馆说基础.

[2]陶行知教育名篇.

篇10:读童年有感初中作文

――题记

有这么一首歌,“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地叫着夏天;操场边的秋千上,只有蝴蝶还停在上面……”

这就是《童年》。

对于我来说,童年,是美好的,能够伏在窗边,看着满天的繁星,也是不乏诗情画意。

但是,却也有那么一些人,他们的童年,虽有痛苦,却又不失美好。

例如马克西姆・高尔基,他的童年,虽然有些许悲伤痛楚,但还是别有韵味的。

正如他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童年》里写的一样,不但反映了作家童年的成长经历,同时也侧面地描绘了19世纪末俄罗斯社会生活的画面。

这本书主要讲述的是阿廖沙(马克西姆・高尔基)的童年生活。文中的他,三岁就丧失了生父,随母亲去投奔外祖父一家。其间,他得到外祖母的疼爱、呵护,受到外祖母所讲述的优美童话的熏陶,同时也亲眼目睹两个舅舅为争夺家产争吵打假以及在生活琐事中所表现出来的自私、贪婪。这种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善与恶、爱与恨在他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深刻地印象。阿廖沙就是在这种环境下度过了自己的童年。

虽然他的外祖父凶狠毒辣,甚至因为他把一块白桌布投进染缸里染成了蓝色,结果被外祖父打得失去了知觉,并生了一场大玻阿廖沙的两个舅舅米哈伊尔和雅科夫为了分家和侵吞阿廖沙母亲的嫁妆而不断地争吵、斗殴。在这个家庭里,阿廖沙看到人与人之间满是仇恨。

但其实,在这种环境之下,也有着另外一种人――他们,就像是小阿廖沙的外祖母、乐观、纯朴的茨冈,正直的老工人葛利高里……

每逢节日的晚上,雅科夫就会弹吉他,而外祖母则会跳着民间舞蹈,这看似美好欢乐的生活,使阿廖沙既感到欢乐又感到忧愁。

在《童年》的众多人物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是小阿廖沙的外祖母了。

外祖母为人善良公正,热爱生活,相信善总会战胜恶;她聪明、能干、充满爱心,即使她的丈夫吝啬、贪婪、专横、残暴,经常毒打她和孩子们,但是,她还是乐呵呵的,对谁都很忍让,有着圣徒一般的宽大胸怀,也给予了小阿廖沙很大的影响。

她还经常讲一些怜悯穷人和弱者、歌颂正义和光明的民间故事给阿廖沙听,她对小阿廖沙的影响,正像高尔基后来写的那样:“在她没有来之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觉,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

高尔基也真不愧为“世界无产阶级文学之父”,文字语言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一群性格鲜明的人物,如:吝啬、贪婪、专横、残暴的外祖父;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的外

祖母;自私,残暴的舅舅们;恶毒的继父;可怜而美丽的母亲;孤僻而执着于化学实验的.房客“好事儿”;聪明善良的小茨冈;正直的葛利高里……

相比小阿廖沙那悲惨的童年,我忽然感到自己真是好幸福,有温暖的家庭,有慈祥温和的老师,有可爱善良的同学……

小阿廖沙在那样的情况下都能有所出息,那我不更应该好好努力?

篇11:读《感动中国》有感初中

但是霍金并不气馁,他凭着自身的努力,成功了。读了这个故事,我认识到:生活中的不幸,是无法改变的,失去一些美好的东西,同时也会使我们对生活有更多的体验。小时受点儿苦,有利于我们的成长。正所谓“天将将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我曾经在课外读过一个故事,讲述的是爱因斯坦九岁前说话困难,别人向他提问时,他要考虑很长时间才能回答,为此他父母曾担心他是否存在智力障碍。

可是最后经过爱因斯坦不懈地努力,成为著名的物理学家。读了这两个故事,让我懂得了:成就辉煌的人,他们走过的路无不伴随着一连串的挫折与坎坷,可他们勇敢地面对了挫折和失败,才有了最后的成功!这几天我读了《感动中国》这本书,受益匪浅。特别是霍金的故事激励我应该把磨难变成锻炼自己的好机会。这个故事是这样的:霍金是英国剑桥大学应用数学和理论物理系的终身教授,可是,在他21岁的时候,患上了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逐步丧失了运动能力和语言能力,成了一个动不了,也不能说话的残疾人。

但是霍金并不气馁,他凭着自身的努力,成功了。读了这个故事,我认识到:生活中的不幸,是无法改变的,失去一些美好的东西,同时也会使我们对生活有更多的体验。小时受点儿苦,有利于我们的成长。正所谓“天将将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我曾经在课外读过一个故事,讲述的是爱因斯坦九岁前说话困难,别人向他提问时,他要考虑很长时间才能回答,为此他父母曾担心他是否存在智力障碍。

篇12:初中日记读匆匆有感

日记读匆匆有感1

这篇博文,迟发上来了两周。

说实在话,初读《匆匆》,感受并没有这么多,只是晓得时间一去不复返,可是在通过开学两周的生活里,的确感到了时间匆匆一去不复返。

先是同学们都拿着厚厚的留言录来到班里让每个同学填写,无论时自己的死对头,还是克星,都默默地认真填写,我想可能是想让那位同学看到这些时想到些美好回忆吧,而我认为这是一种让人毫无察觉的告别仪式,悲伤,而凄凉的。所以有的同学给我,因为不想看到它,看到它会让人莫名其妙悲伤,我都一一退了回去。

留言录后,又是同学们聊的热火朝天的话题——“中学准备去哪里。”同学们的话语中掺杂的不仅仅是对于毕业后希望的去处的少许的少许兴奋,更多的还是苦涩、忧伤。对于这个问题,没有想太多,只是觉得一切还太早太早,五年级时温东欣就问我想到哪里上中学,我回答:“还太早太早,还有一年半呢,现在想这个干什么。”到了下学期又问我,我的回答:“还太早太早,还有一年呢。”终于到了六年级,问我时,我回答道:“现在还太早太早,还有一个学期呢。”到了六年级下学期,问我时,我沉默了,不能再说了,再说下去怎么说呢,难道要按月份来说?!不得不带着丝丝苦涩开始复习。接下来又要为即将到来七月份的小升初做准备,当然巩固是不可缺少的,又要卷一场复习风暴了。在我的印象里,一切都太早太早,现在,这个“早”不得不换成“快”了,一切都太快太快了,快得转眼间时间就逝去……

不禁想到《匆匆》一文中这句话“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我的时间那么的渺小,像大海里的一滴水那样轻的的分量,微不足道!

我们的语文数学书已经学了一半。越来越多的时间,我时常坐在那里,一个人呆着,静静地看着钟表上的秒针分针与时针,或者呆呆的盯着一个地方,不知道在想什么,可是脑子里好像又要涌出来什么似的,似思考,非似思考。我越来越喜欢宁静,喜欢在宁静里发呆,梦幻的感觉……

《匆匆》一文学完了值得我所作所为的实在是太多,在学习课文前,我一星期最多有一天是虚度过去,做一些很无聊的事情。现在,我深刻的意识到时间一去不复返,我们就要珍惜时间,我心中的珍惜是把它过的更充实更有意义。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又再开的时候。世上除了时间,任何东西都可以缺了再弥补都可以“再”一次,可是时间呢,它不可再回来,永远不可能。“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珍惜时间,珍惜光阴!

日记读匆匆有感2

何逊曾经说过一句话:“少壮轻年月,迟暮惜光阴。”意思是说“小的时候不把时间放在眼里,年老了,后悔少年时不珍惜时间。”

我学习了《匆匆》一课,它是大作家朱自清写的散文。这篇课文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这样突出了时间的重要性,而典雅、朴实。本文讲了作者围绕“匆匆”两字,细腻的刻写了时间流逝的踪迹。揭示了旧时代的年轻人已有所觉察,但有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也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的无奈和惋惜。有人问:“为什么作者感到无奈和惋惜呢?”是因为作者觉得日子如飞,日子就像一滴水滴在大海里,那能有声音、影子吗?日子是用金钱换不来的,即使你有几百万、几亿元,可你一分钟也买不来。我以后一定要珍惜时间。时间有可能从你打电脑时,从鼠标钻过去;跳皮筋时日子从皮筋下溜过去;写作业时从你笔下跨过去……当你觉察它去的匆匆了,日子便从我们的叹息声中轻轻的飘过了。

读了《匆匆》一课我知道了,我们要珍惜时间。俗话说的好:“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说到这,我像起了我以前浪费时间的坏习惯:有一次老师让我们做两页练习题,本来在下课就能写完,可我在做题过程中东张西望,还在纸上画画,下了课我才写了一面!这让老师气不打一处来,很很的批评了我,说:“周子扬,你这是浪费时间,浪费时间就是浪费生命,时间说过去就过去,可买不会来。”我当时沉思片刻,对自己自言自语的说:“真实烦人,怎么能浪费时间呢?”我通过这件事,我知道时间的重要性了,时间比我们生命还重要,不管丢了什么东西也不能丢时间。

同学们,过去如果由于某种原因浪费了不少时间,那么就从现在开始抓紧每一天吧,因为只有抓住了今天,你才能赢得明天!

日记读匆匆有感3

不管是小学语文第十二册,还是“百年百部儿童文学经典书系”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收集有一篇共同的文章,那就是《匆匆》。

这篇文章细腻地描述了如流水般悄然而去的时光,表达了作者朱自清面对光阴飞逝永不停息的脚步,内心里充满的对虚度年华而悔恨、无奈和惋惜之情。

冬天,燕子从北方向温暖的南方飞去,到了春天,它又会飞回北方的家;冬天,杨柳经不住寒风的吹打,逐渐枯萎了,到春天,它又会探出嫩绿的芽儿……

这些东西,去了可以再回来,回来了又会再消逝……可是就在这简单的变化中,什么走了?什么永远地走了?是时间,时间走了,时间永远地走了!

时间在任何时候,在你不经意之间,都会悄无声息地溜走;在你写文章时、在你吃饭时、在你学习时……时光都会静静地逝去,你都觉察不到是多么地快,多么地急。

朱自清先生因此而悔恨、无奈、惋惜……时间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客观形式,是由过去、现在、将来所构成的连绵不断的系统,是物质的运动、变化持续性的表现。

时间没有声音,没有影子,更没有踪迹。每个人都拥有时间,但是,有些人却不会合理地支配时间,只能让时光在身边匆匆流过……  我曾记得有这样一句名言:“时间最不偏私,它给任何人一天都是二十四小时;时间也最偏私,它给任何人一天都不是二十四小时。”你是否觉得这句话是自相矛盾呢?不!它一点也不矛盾!一天是二十四小时,但对于那些碌碌无为、浪费时间的人,时间就会过得很快,一天二十四小时一晃而过,却什么也没做!

而有些人们会合理安排时间,不虚度一分一秒,一天内把别人两天、三天才可以做完的事都干了,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他们的一天二十四小时过得比别人二十五、二十六小时还要充实!

“赢得了时间,就赢得了一切。”列宁的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时间的珍贵。“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更是阐明了小时侯不刻苦学习,长大后就会一事无成空叹息!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这些圣人古训一直流传至今,可又有谁能完全做到呢?

有些人虽然知道要珍惜时间,可又不知如何合理地安排时间,认为把所有事情统统塞到一天中去干,就是节约时间,不管这些事情到底该不该做;有的人一天到晚忙乎着自己的“票子、车子、位子、房子”,而对一些公益事业却无心去参与……这难道就是珍惜时间吗?

他们错了,珍惜时间不是整天都忙碌地去干一些杂乱无章、毫无意义的事情,而应当去做一些对国家、对人民有意义的工作。既然来到了这个世界,我们就应该成就一番事业,对祖国、对人民,贡献我们最大的能量!这才是珍惜时间的真谛!

燕子去了又回,杨柳枯了又青,桃花谢了又开……在这匆匆飞逝的时光里,让我们尽最大的努力去珍惜时间,对祖国,对人民做出最大的贡献吧!

日记读匆匆有感4

最近,我读了一篇文章《匆匆》,作者朱自清向我们描述出了心中的感慨,让我不得不在心中暗暗深思。

这篇章主要讲了:时光来去匆匆,容不得片刻怠慢,作者呼吁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必须做有意义的事,因为岁月不等人。

读完这篇文章,我不禁暗自寻思道,面对着一张张浪费时间的回忆,我不觉羞红了脸。为了玩游戏把作业写得一塌糊涂,为了上网聊天,也曾多次支开父母……都说岁月不等人,是个冷面薄情的,但我今天才觉得,人们才是一个不懂珍惜的。时间摆在眼前,不懂的分配,硬是活生生的将他给彻底摧毁。每天的一分一秒在渐渐流逝,而我们却还不以为然,认为自己还有很多时间,但岁月已经向终点跑去,眼看就快跑到了。你却还在悠哉悠哉的尽情娱乐,而当时间已经结束时,你又会后悔当初自己的作为。岁月不等人是真,可人跟不上时间也是真。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

人的生命不会是永远,而当你仍在浪费中是那岁月和生命来衡量一下,珍惜与浪费你也要来比较一番。每当你感觉度日如年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对于你整天的逍遥快活,心中有没有想过时间的来去匆匆呢?而你只会在期间踱来踱去的徘徊着,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努力学习便是珍惜了时间。龟兔赛跑中的兔子为什么会输?我们都会说:“骄傲!|”而现在我有了一个与众不同的想法,因为兔子不珍惜时间,而乌龟却不浪费一分一秒,一个劲的往前爬。所以乌龟会赢。现在,我想来问问你们,你们是想当兔子,还是乌龟?所以让我们从现在开始珍惜时间吧,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吧!一句成语“玩物丧志”而现在我要说的是“玩物丧时”,面对已经逝去的年华,你有没有感到惋惜呢?如果现在后悔,来得及,不要等到“白首方恨”!因为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时间是一去不复返的。我们要珍惜时间。、这就是《匆匆》这篇文章给我的道理“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啊!

日记读匆匆有感5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侯;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伴随着一句一句优美的语句,我们走进了朱自清先生的一篇文章——《匆匆》。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作文本人对时光飞逝的无奈。作者在文章中写出了时间的匆匆,让我们大家都觉察到时间去的非常急忙,想伸出手去遮挽时间时,时间又顽皮地从我们遮挽着的手边溜去了。这真是应了那句话:“逝水不会有重归,时间不会有重返。”

作者朱自清是一名伟大的作家,连他自己都感到时光流逝得快,自己还没等为国家做出贡献,时间就已经溜走了八千多日。再回想一下我,我来到这个世界已经四千多日了,可从未体会过时光的飞逝。

记得在四年级的时候,放学因为父母都有事情,回到家都已经很晚了,还有数学每一天都要练习的十道计算题还没有写。哎,今天就别写了吧,反正老师都不检查!我懒惰地想着。于是第二天早晨,数学老师偏偏要检查昨晚的十道计算题,我被数学老师抓住了,一下补了五遍。哎,想一想都觉得不应该啊!从那一天起,我就经常用“今日事,今日毕”这句话来激励自己,时刻鞭策我永远进步!

再回想一下我低年级的时候,不懂得珍惜大好光阴,放学一回到家做完作业,也不帮家长做家务活儿,也不下楼锻炼身体,就一屁股坐在柔软的沙发上,兴味盎然地看电视。那时候的我,却万万没有想到——时光,就是在这一点一滴中飞速地流逝了。后来我上了高年级,慢慢地懂得了珍惜时间。放学回家做完作业,我都会挑一本自己喜爱的书籍,津津有味地阅读起来。在我读书的过程中,就算时光流逝地那样快那又怎样?我是在时间流逝中获得的新的知识。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同学们,我们从今天开始要做一个格外懂得珍惜时光的好学生,要把宝贵的时间利用在好的方面上,这样,流逝了的时间也有意义,更有价值。

当我们在发呆的时候,日子会从我们的眼前飘过;当我们在玩电脑的时候,日子会从键盘上踩过;当我们在看电视的时候,日子会从屏幕上走过。让我们静下心来仔细地思考思考,我们的一生中能有多少个美好的时光呢?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可我们的日子将会一去不复返。从今日起,我们一定要好好地利用时间,好好地珍惜时间,不要让我们的大好光阴一点一点地从我们的生活中流失。

上一篇:雾灵山游记作文350字下一篇:结婚前要注意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