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育教学故事

2024-04-14

初中地理教育教学故事(精选6篇)

篇1:初中地理教育教学故事

初中地理教学故事

在某一次讲《俄罗斯》一课前,我从杂志上看到了这样一则“脑筋急转弯”:一位俄罗斯大嫂围了一条三米长的围脖,要过一条四米宽的河流,在没有船的情况下她过了河,请问,她是怎么过去的?(答案:是从冰上滑过去的),当时我就想,这一则“脑筋急转弯”不就正是隐含了俄罗斯的自然环境特征之一吗?如果把它作为《俄罗斯》一课的导入形式,在教学思路上进行改变,会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抱着这样一个念头,在《俄罗斯》课前准备活动后,我宣布要出个“脑筋急转弯”考考大家,并特意强调我费了半天时间才猜到答案,同学们一听我要出个“脑筋急转弯”考他们,并且老师是费了很打功夫才猜到答案,都感觉很新奇,都在想什么“脑筋急转弯”竟然这么难?注意力都集中起来,待我将这则“脑筋急转弯”说出来后,马上就有六、七个同学站起来说了自己的答案,但是每个答案都被我加以了否定,这时,看到同学们充满疑问、困惑的神情,我及时进行了提示:那位大嫂一般在什么情况下才要佩戴那么长的围脖?之后马上就有同学站起来说出了正确的答案,并进行了解释。此时同学们的热情已经被调动起来,我趁机向他们提了几个问题:俄罗斯为什么这么冷?俄罗斯境内都这么冷吗?等,都得到了大家积极的响应,之后及时切入了讲课的正题。结果这堂课同学们反映说特别好,感觉非常新鲜,而且不易忘记。

由此,让我对地理教学想到了很多。

一、教师必须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努力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技术,不能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和应试教育所谓的学以致用。

二、传统课堂教学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其课堂气氛追求的是“静”。

三、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知识,并不是最终目的,重要的是通过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四、教师要精心地备课,不但要备教材内容本身,还要备自己、备学生个体,通过反复钻研来挖掘教材潜在的东西,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和学习情境,最大限度地向学生展现知识。

五、有些教师认为课堂上热热闹闹就是成功的课,实际上这种理解是有一定偏差的。

六、教师在课堂上由“讲学”变“导学”,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七、地理教学要向多样化方向发展,二、实践应用

地理学是一门多学科、跨领域、门类复杂的综合性学科,是非常适合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一门课程。但由于初中学生的知识基础、知识结构、认知水平有限等原因,初中地理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应本着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原则,以课本内容为基础,结合社会、生活、环境、时事,开展一些适宜的实践性探究和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初中阶段学生分成了两个年龄段,即六七年级学生年龄段和八九年级学生年龄段,分别作了如下尝试:

(一)对于六七年级学生:利用地理实验、集体活动、制作地理小报、开展小组竞赛等形式,开展实践探究,树立积极自主进行探究实践的信心,激发创造动机,并培养观察、动手能力,初步掌握从事科学研究的方法。

1.利用地理实验,将课堂教学活化,培养观察动手能力。例如:在“人和自然环境”一节中,让学生实验并观察小鱼在清水、污水两种不同环境中的生活状况,作好观察记录,从而说明污染环境对生物的直接危害。又如为了说明森林对保持水土的作用,可通过把有、无植被的两种土壤放入等体积木槽中,注入等量的水的实验,从水输出的时间、水量、水色等角度观察蓄水能力和水土流失的不同状况,让学生接受直观生动的环境教育。

2.利用集体活动,开展实地考察,培养实践探究能力。学校每年都组织学生春、秋游,这其实是结合本地乡土地理教学,培养读图能力的良机。在出发前,就让学生在地图上“预游”,找路线、查景观,并布置一些考察任务。到达实地后,以小组活动的形式去完成任务,回来后交一篇考察小报告。这样让学生在领略美好风光、感受现代化建设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培养了实践能力,寓教于“游乐”中,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开展地理小报的制作、评选活动,培养学生初步从事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对于六七年级学生,可以选择一些兼具知识性和趣味性的专题,由学生自己收集相关资料,以地理小报的形式来学习。比如六年级自然地理中有关宇宙的知识介绍很少,但学生们对神秘的宇宙非常感兴趣,我就组织同学们收集有关宇宙的知识、资料,包括图片、文字、数据等,要求4人为一组,合作编一份主题为“宇宙知多少”的地理小报,并评选出一些好的作品,张贴于校宣传橱窗内,让同学们相互交流学习,大大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

地理课堂教学故事----学生自己来上课

新的一轮课改开始了,这轮课改应该说是改动幅度最大,理念最先进的。通过学习了各种形式的新课程培训,我觉得这次课改变化最大的就是强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训学生的动手实践探研能力。特别是动手实践能力,这在以前的教学中,是很少做到了,顶多只是在物理化学实践室里,让学生做做实践而已。这明显也不满足学生的需求,课改的要求。由于地理是一门综合性,边缘性较强的学科,所以,动手实践,学生自主参与,就显得更为重要。

初一地理必修课——第四章第四节里有地球的运动,可动手实践的如:制作地球仪,观看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等,这些,以前都有搞过,但由于耗时较长,效果不是很好。既然新课程要求让学生动起来,我就想,那干脆就让学生自己上课吧。由于第一节课,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以我把第一节课分成两课时上,给学生补充课外知识,如昼夜更替,四季变化的周期等,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颇高。于是我就趁热打铁,第二节课让学生自己上课。这也是考虑到,有了第一节课的准备,第二节课就较简单,较易执行。

准备工作:第一周在班上让学生自愿报名,然后与他们交谈,根据他们的言谈举止,每班选取两位。由于是第一次这样,所以也不敢太放开,事先给些教学辅导,让上课的学生用两天的时间自行备课,两天后,与他们交流,了解备课情况,解答他们备课时遇到的难题,并给他们提一些教学建议。每班的两位同学,一位上地球自转内容,一位上地球公转内容,每位同学给他们15分左右的时间上课,最后的10分钟由老师总结补充。

上课情况:上课前,我事先通知学生,在上课不要捣乱,尊重上课学生,然后我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所以,这节课下面的学生挺配合的。上课学生刚上台时有些紧张,语言有点发抖,声音较小。但过会儿,就进入状态,比较正常了。下面听课的学生,对这种上课比较新奇,都在认真听课,并不时提出几个问题。上面的学生大部分都能解答,虽然有些解答不是很合理。由于学生上课,条理性不是很好,讲课的速度较慢,所以,地球自转这部分就用了25分种,呵,比原计划超过十分种。接着第二位同学上台,这位同学可能受到前面同学的启发,不是那么紧张,她还找了两位学生演示地球的公转,一个当太阳,一个当地球,非常认真细致,课上得比较顺利,下面的学生也不会像对第一位同学那么好奇,所以课上得比较成功,到她上完课,刚好下课了。下课时,同学们热烈鼓掌,给予讲课同学充分肯定。但是把我的总结补充的十分钟时间给占用了,那就安排在下课,当作复习。

事后总结:

优点:让学生自已上课,可以煅炼上课的学生,通过他们的自行备课,培养他们自主查找资料,组织语言,上台演讲的能力。下面的学生也比较好奇,听课的积极性更高。

缺点:这种上课,只能找一些难度较低的课,让学生上。一学期只能搞两三次,学生课上得不是很好,搞多了,下面的学生兴趣减少了,就可能影响上课的效率。准备时间较长,花费上课学生和指导老师更多的精力。

冷淡并不是放弃

“你怎么没交作业,光知道玩,你什么时候能像其他同学一样不用老师操心。”这就是我遇到学生不交作业时,怒火中烧,大发雷霆而经常说的话。此情此景不知道上演了多少次,可那些孩子就像麻木的木偶一样,依然我行我素,甚至习惯地看着我因发怒而扭曲的脸暗自发笑。我困惑了,彷徨了,不停地问自己怎么了,我竟然迷失了自己,如果当时有个镜子看到我发怒的样子,我肯定会毫不犹豫的给自己重重地打上两耳光。我心情异常沉重,腿像灌了铅一样,饭也吃不下,整个生活呈现一种低调状态。

怎么办?我不停地反思,必须要彻底改变这种状态,我决心先从改变自己的心态做起。一次上课检查作业时,我轻声地问了问谁没有完成作业,呼啦站起来五六个,我压住怒火扫了他们一眼说“请坐”,他们奇怪地互相看了又看,慢慢坐下。我们便继续上课。火是压住了,我的心情有点放松了,脸上慢慢有了笑容。随着课堂丰富多彩的活动,我逐渐和学生一起说、唱、玩了起来。学生们一看我那么高兴,都放松了起来,也都动起来,边说边跟我做动作。这时我看到学生的积极性都调动了起来,便抓住时机,对表现好的同学大加鼓励表扬,频繁让他们发言,参与活动,并不断竖起大拇指说:“Very good,excellent.这些同学表现真棒,老师断定他们在家按老师的要求朗读了。”此时那几个平时不作预习的同学脸上露出了不安的表情。我没有理会他们,继续和其他同学做着游戏,唱着歌曲。但我始终观察这几个学生,他们开始坐立不安了,想参与活动的欲望也开始膨胀,并有人举起了手。此时,我还没有理会他们,而是继续上课,再看他们,脸上那种玩世不恭,无所谓的表情也消失殆尽,都难过地低下头来。我猜想此时他们多么希望老师能叫到他们的名字,承认他们的存在,坐在被人遗忘的角落里的滋味真不好受。我看时机已到,停下课来对他们说:“其实老师是非常喜欢你们的,但你们要听老师的话,按时完成作业,如果能够做的话,老师还会非常喜欢你们的。”接着又面向全体学生说:“这节课这几位同学表现不错,学习态度端正,遵守纪律,我们欢迎他们回到大家中来。”随即教室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从此,我发火的次数逐渐减少,好的心情也换来了学生们的爱戴和丰收的喜悦。我深刻地感受到,对孩子一味的批评、训斥只会适得其反,其结果甚至会更糟糕透顶。冷淡并不是放弃,必要的冷处理能激活他们的灵魂深处,让他们深刻认识到不学习、不上进是融不进班级这个大家庭的,从而引导他们走到正确学习的轨道上来。

释放你的美丽---发生在地理课堂中的小故事

学校的铃声变成了彩铃,20秒的各色名曲,不敢说感动学生,但至少能感动我。

第四节地理课伊始,看着他们的一举一动:懒散,随意,交头接耳,甚至还有人在说脏话。我真的有些愤怒:年轻人的朝气都哪去啦?年轻人的热情哪去啦?

于是,我显出很懒散的样子,目光移向窗外,外面有落叶在飞。初冬,也许是一个让人烦躁的季节。我有气无力地说,“同学们,你们好!”

他们定定地看着我:不解,吃惊,疑惑。有几个同学随声附和,“老师好。”

科代表站起来问,“老师,你怎么了?”

这时的课堂已渐渐安静。

我仍很懒散的样子,保持1分钟沉默后说,“你们喜欢这样的老师吗?一个没精打采;注意力在课堂之外;对你们不够热情;对课堂不够主动的老师。”

“不喜欢。”

“可你们的给老师的表现呢?伴着这优美的上课铃声,你们说话的说话,聊天的聊天,写作业的写作业,下位的下位,找书的找书,趴桌上的趴桌上,还有说脏话的„„再看看我们的精神状态,懒洋洋的。冬日,第四节课的太阳很灿烂,可为什么我看不见你们灿烂的面容呢?你们可是一群风华正茂的男孩和女孩耶。”

我的笑容开始绽放,他们听我用他们的语言说话(耶),也悄悄笑了。

“其实,无论男人还是女人,男孩子还是女孩子,每个人,都是天使和魔鬼的组合。在众人面前,为什么我们要把自己魔鬼的一面表现出来,而不是把自己天使的一面释放出来呢?众人面前展示自己的缺点,是不是傻子行为?

学生,不单要学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做人,做事。所以,我们应该学着在众人面前隐藏自己的丑陋,释放自己的美丽。这不是虚伪,恰恰是成熟、长大的表现。

我希望我的学生们在课堂上是积极的、热情的、活泼的、上进的、充满朝气的„„”

在说话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都悄悄坐好了,挺直腰身,面带笑容,不约而同

地把目光定格在我的脸上„„

地理教学小故事——学生走上讲台

暑假的美好时光一去不复还,今儿开学第一天,孩子们照样是累的,原本是要上多媒体课的,结果被多媒体班的调整给冲了,地理教材还没发到学生手里,只好拿了挂图去上课。讲了些基础知识,想想怎么互动?就使了个小招术,“老师暑假回来这个知识点忘记了,谁能参照图给老师帮忙讲讲”?杨晨同学主动上讲台,画模拟图讲起来,中间有错误的地方及时给他更正,而且,我还趁机提了几个有深度的问题,杨晨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一一顺利解决。学生们气氛热烈,比老师一人唱独角戏教学效果更好。等到这个知识点讲完了,杨晨笑这对我说“老师,你不是忘了吗?怎么还给我指出错误,提出问题?”下面的学生们都笑了,我也笑了。

课后思索:

学生扮演教师角色,既能体会教师的良苦用心,又能给学生一种全新的感觉,不知不觉对学习活动产生极大兴趣。让学生上讲台来做一回“小老师”,更是对学生的一种鞭策,一种锻炼。而台下的同学也会由于好奇,更能集中注意力。看看小老师教的怎么样,这又达到了生生互动。教学中如果在讲到有些知识时,我们可以试着放手给学生,给他们一片自由、创新的天地,让孩子多体验人生中不同的经历,体验教师的角色,这样,他们就学会了怎样处理知识,怎样解决问题,这对他们来说是笔财富。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体会,我更加感觉到让学生走上讲台的市场是多么地开阔。以后遇到适当的机会,我还会让学生走上讲台的。

给学生一些权利,让学生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些机会,让学生自己去体验;给学生一些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片空间,让学生自己去探索。

篇2:初中地理教育教学故事

在教学中,恰到好处地运用地理故事,就像磁铁一样吸引学生,使本来枯燥无味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易于接受和掌握,从而提高了地理科的教学质量。

从事地理教学时间不长,但是本人一直都对知挺感兴趣的,可很多时候觉得地理课难上,主要是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好,教学质量不高,因此我查了很多资料,也请教了很多老教师,现谈谈怎样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一、活跃课堂气氛

在地理教学中,常听到有学生反映:地理科枯燥无味,听起来无精打采。针对这种情况,我每次在接手新班的第一节课开始,就想方设法去改变学生这种看法,我从天文讲到地理,从古讲到今等有趣的故事。例如,在讲彗星这部分内容时,我向学生介绍了九七年三月世界各国地理学家及天文爱好者在我国漠河观察千载难逢的“**全食与海尔彗星同现天宇的奇观”的趣事;又如,在讲地球具有生命存在的条件时,我向学生说:“宇宙中其他星球是否有生命存在,是否有外星人存在?”学生们反应热烈,纷纷各抒已见,趁此机会,我给学生讲述宇宙飞船——“旅游者2号”探测太空的故事,并指出:目前为止,地球是宇宙中唯一有生命的星球。通过这些故事的介绍,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

二、增强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良好的学习兴趣是学习的自觉动力。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教师必须研究的课题。我认为,在地理课堂上有针对性讲些地理故事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例如,在讲“地形、气候”一节课时,我给学生讲古人刘伯温怎样运筹帷幄,洞悉天机,料事如神;讲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时,让学生知道诸葛亮不仅是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而且更是一位地理学家。强调诸葛亮并不是通过祭神而得来的风和雨,而是他精通天文与地理的知识,知道天气的变化而已。又如,讲“月球”一节时,我跟学生们讲宇航员登月球的种种实况,并布置他们观察“月相”的变化;给他们讲“新航路开辟”的故事;讲“唐山地震”的实事,并指出这些故事或地理现象都与地理学密切相关。通过长期地把地理故事寓于地理教学中,学生明白了地理知识的重要性。所以不时听到一些学生说:“原来地理科是这样有趣味、我喜欢学地理。”由于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愈来愈高涨,学习成绩也在不断提高。

四、动用地理小故事,帮助记忆

教学时动用地理小故事。正确的教学方法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尤其课堂上如能巧妙地运用地理故事,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浓厚兴趣,同时还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记忆,探索未来世界的奥秘,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五、探索未来

大自然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同时也是一个奥妙无穷的世界,作为地理教师,怎样引导学生从未知、探索、到已知呢?教学中,我常常有意或无意地引用一些地理故事,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讲“石油、天然气”一节时,我给学生讲百慕大黑三角的故事:在百慕大附近的海域经常发生船只和飞机失踪事件,并且一直成为世界之谜。因此吸引了世界很多科学家进行探索。最近,人们在这里发现海底有大量的天然气,当天然气外泄时,海水的密度降低,船只的浮力也减少,从而使船只沉入海底;天然气是易燃性气体,遇到飞机和船只的发动机排出的火花就会发生爆炸,至使飞机、船只烧毁而神秘“失踪”。世界之谜终于解开。又如讲“地球”时,介绍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麦哲伦环球航行等故事,以此培养学生的探索求知精神。

篇3:初中地理教育教学故事

关键词:地理,故事,优化

作为一名初中地理教师, 要实现教学目标, 不仅要创造性地理解与使用地理教材, 而且要善于用好教材, 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因此, 初中地理教师如果能用地理故事, 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 挖掘课程深处的资源, 进行实践练习, 能够进一步优化初中地理课堂, 提高教学效果。下面, 笔者将结合教学实践, 谈一谈。

一、善于用多媒体手段, 构建故事情境

初中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 对任何未知的事物都具有浓厚的兴趣。因此, 初中地理教师将知识点与故事的表达方式结合起来, 可以获得极佳的教学效果。比如, 多媒体辅助教学, 通过一系列的教学设计, 让学生从听觉、视觉上得到启发, 进入教师营造的情境, 从而激发学习兴趣与热情。

下面以《地球的运动》这一课为例, 这一节课的内容看上去比较简单, 实则不然。本堂课的知识内容, 关于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及时差问题是难点, 为避免学生有畏难情绪, 所以, 教学时要特别注意直观性与趣味性。首先, 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一段科学家哥白尼“地心说”的故事, 通过多媒体的声光音画等形式, 生动再现当年的情景, 抛出“天动还是地动”的问题, 再通过事先预设好的“影片”对问题的预测与判定, 进一步诱发学生进入到故事的情境中, 再加上一些操作实验。比如, 地球仪的演示, 观察地球自转特点, 类似的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以及实验与提问, 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 明白地球自转方向。因此, 在初中地理课堂上, 初中地理教师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作用非常明显, 可以有效地向学生展现地理教学信息, 为创设学习情境和故事情境提供了极为良好的条件。

二、激活思维巧用故事, 培养探究能力

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 发现不喜欢地理课的学生还是挺多, 但爱听故事的学生更多。因此, 将地理知识融入故事中, 并且结合学生的生活、年龄等特点, 能激发他们主动探索知识的欲望。

下面以《地形图的判读》这一课为例, 这一课是让学生能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 识别山峰、山脊、山谷等内容。在导入环节, 教师采用了故事导入:有一部电影《红河谷》, 影片中的的藏族人抓到了两个前来勘探地形的英国人, 并从他们身上搜出来一幅图, 面对地形图, 藏族人不认识, 反而认为是一只只的蝴蝶图形。然而, 这几张蝴蝶图却让英国的军队顺利通过复杂的地形进入西藏。生动的故事, 容易调动学生的思维, 进入教师设定的故事情境当中。然后, 教师再布置学习任务: (1) 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含义。 (2) 对照山地模型绘制等高线地形图, 建立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 (3) 在地形图上识别山地、高原、平原、盆地、丘陵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等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 并思考问题、寻找答案。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将枯燥的地理知识与故事结合在一起, 由浅入深地展开, 有助于帮助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培养其积极、主动的探究能力。

三、突破难点巧用故事, 促进认识能力

学源于思, 思源于疑。在初中地理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设疑布难, 进行故事性教学设计, 在围绕教材的基础上, 将地理课堂与与故事性结合起来, 进行科学合理地拓展和延伸, 从而引导学生思考, 突破教材知识的难点, 促进认识能力的提升。

下面以《海陆的变迁》这一课为例, 这一课的内容知识点较多, 有难度。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对海陆变迁及大陆分离的若干证据进行分析, 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观察、感知、分析等认知能力。比如, 针对“海陆变迁”的原因及方式这个问题, 教师需要由浅入深, 引导学生思考。教师可以用“沧海桑田”这个成语故事导入。提问“:沧海桑田”是什么意思?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白“沧海桑田”原意就是指海陆的变迁, 然后, 再通过喜马拉雅山上岩石中的海洋生物化石、东部海底发现古河道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以及荷兰的国土面积, 在过去的百年中不断扩大等故事, 引导学生了解到变迁方式有三种: (1) 地壳变动; (2) 海平面升降; (3) 人类活动。因此, 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 教师采用故事的表达方式, 让学生在故事中去思考、去讨论, 从而发现新问题。

四、巩固练习借用故事, 调动积极情绪

教学中采用一些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 用拟人化的手法, 将地理知识点融入到故事中, 让学生感受地理知识, 了解地理规律, 即使在练习中也能调动的学生积极情绪。

在做《多变的天气》这一课练习时, 针对这一节课的几个知识点: (1) 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 (2) 认识天气符号, 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 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等内容。教师编了一个“天气家族兄弟面试”的故事强化了新知识, 在故事中, 教师用拟人化的方法, 用大雨、小雪等天气符号进行自我介绍, 引导学生对不同天气认识, 并进一步了解到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通过故事的形式, 将理论知识联系实际, 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热情。甚至,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编小故事的方法, 将书本知识串联起来进一步加深印象, 从而实现初中地理教学目的。

篇4:巧用地理故事,优化初中地理课堂

【关键词】地理;故事;优化

作为一名初中地理教师,要实现教学目标,不仅要创造性地理解与使用地理教材,而且要善于用好教材,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如果能用地理故事,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挖掘课程深处的资源,进行实践练习,能够进一步优化初中地理课堂,提高教学效果。下面,笔者将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

一、善于用多媒体手段,构建故事情境

初中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任何未知的事物都具有浓厚的兴趣。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将知识点与故事的表达方式结合起来,可以获得极佳的教学效果。比如,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一系列的教学设计,让学生从听觉、视觉上得到启发,进入教师营造的情境,从而激发学习兴趣与热情。

下面以《地球的运动》这一课为例,这一节课的内容看上去比较简单,实则不然。本堂课的知识内容,关于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及时差问题是难点,为避免学生有畏难情绪,所以,教学时要特别注意直观性与趣味性。首先,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一段科学家哥白尼“地心说”的故事,通过多媒体的声光音画等形式,生动再现当年的情景,抛出“天动还是地动”的问题,再通过事先预设好的“影片”对问题的预测与判定,进一步诱发学生进入到故事的情境中,再加上一些操作实验。比如,地球仪的演示,观察地球自转特点,类似的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以及实验与提问,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明白地球自转方向。因此,在初中地理课堂上,初中地理教师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作用非常明显,可以有效地向学生展现地理教学信息,为创设学习情境和故事情境提供了极为良好的条件。

二、激活思维巧用故事,培养探究能力

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发现不喜欢地理课的学生还是挺多,但爱听故事的学生更多。因此,将地理知识融入故事中,并且结合学生的生活、年龄等特点,能激发他们主动探索知识的欲望。

下面以《地形图的判读》这一课为例,这一课是让学生能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等内容。在导入环节,教师采用了故事导入:有一部电影《红河谷》,影片中的的藏族人抓到了两个前来勘探地形的英国人,并从他们身上搜出来一幅图,面对地形图,藏族人不认识,反而认为是一只只的蝴蝶图形。然而,这几张蝴蝶图却让英国的军队顺利通过复杂的地形进入西藏。生动的故事,容易调动学生的思维,进入教师设定的故事情境当中。然后,教师再布置学习任务:(1)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含义。(2)对照山地模型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建立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3)在地形图上识别山地、高原、平原、盆地、丘陵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等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并思考问题、寻找答案。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将枯燥的地理知识与故事结合在一起,由浅入深地展开,有助于帮助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培养其积极、主动的探究能力。

三、突破难点巧用故事,促进认识能力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疑布难,进行故事性教学设计,在围绕教材的基础上,将地理课堂与与故事性结合起来,进行科学合理地拓展和延伸,从而引导学生思考,突破教材知识的难点,促进认识能力的提升。

下面以《海陆的变迁》这一课为例,这一课的内容知识点较多,有难度。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对海陆变迁及大陆分离的若干证据进行分析,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观察、感知、分析等认知能力。比如,针对“海陆变迁”的原因及方式这个问题,教师需要由浅入深,引导学生思考。教师可以用“沧海桑田”这个成语故事导入。提问:“沧海桑田”是什么意思?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白“沧海桑田”原意就是指海陆的变迁,然后,再通过喜马拉雅山上岩石中的海洋生物化石、东部海底发现古河道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以及荷兰的国土面积,在过去的百年中不断扩大等故事,引导学生了解到变迁方式有三种:(1)地壳变动;(2)海平面升降;(3)人类活动。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故事的表达方式,让学生在故事中去思考、去讨论,从而发现新问题。

四、巩固练习借用故事,调动积极情绪

教学中采用一些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用拟人化的手法,将地理知识点融入到故事中,让学生感受地理知识,了解地理规律,即使在练习中也能调动的学生积极情绪。

在做《多变的天气》这一课练习时,针对这一节课的几个知识点:(1)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2)认识天气符号,看懂简单的天气图。(3)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等内容。教师编了一个“天气家族兄弟面试”的故事强化了新知识,在故事中,教师用拟人化的方法,用大雨、小雪等天气符号进行自我介绍,引导学生对不同天气认识,并进一步了解到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故事的形式,将理论知识联系实际,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热情。甚至,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编小故事的方法,将书本知识串联起来进一步加深印象,从而实现初中地理教学目的。

篇5:地理教学故事

在某一次讲《俄罗斯》一课前,我从杂志上看到了这样一则“脑筋急转弯”:一位俄罗斯大嫂围了一条三米长的围脖,要过一条四米宽的河流,在没有船的情况下她过了河,请问,她是怎么过去的?(答案:是从冰上滑过去的),当时我就想,这一则“脑筋急转弯”不就正是隐含了俄罗斯的自然环境特征之一吗?如果把它作为《俄罗斯课的导入形式,在教学思路上进行改变,会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抱着这样一个念头,在《俄罗斯》课前准备活动后,我宣布要出个“脑筋急转弯”考考大家,并特意强调我费了半天时间才猜到答案,同学们一听我要出个“脑筋急转弯”考他们,并且老师是费了很打功夫才猜到答案,都感觉很新奇,都在想什么“脑筋急转弯”竟然这么难?注意力都集中起来,待我将这则“脑筋急转弯”说出来后,马上就有六、七个同学站起来说了自己的答案,但是每个答案都被我加以了否定,这时,看到同学们充满疑问、困惑的神情,我及时进行了提示:那位大嫂一般在什么情况下才要佩戴那么长的围脖?之后马上就有同学站起来说出了正确的答案,并进行了解释。此时同学们的热情已经被调动起来,我趁机向他们提了几个问题:俄罗斯为什么这么冷?俄罗斯境内都这么冷吗?等,都得到了大家积极的响应,之后及时切入了讲课的正题。结果这堂课同学们反映说特别好,感觉非常新鲜,而且不易忘记。

由此,让我对地理教学想到了很多。

一、教师必须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努力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技术,不能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和应试教育所谓的学以致用。教师必须正确把握教育改革与发展方向,经常有意识地反省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中总结经验教训,要有意识地虚心听取他人对自己教学工作的评价。通过自我总结和积极借助他人的反馈来分析自己的学习需要,进而不断充实自己教与学的知识库。另外,教师还要积极参加科际间的评课、观摩、研讨等活动,虚心学习,努力提高。

二、传统课堂教学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其课堂气氛追求的是“静”。课堂确需要纪律,但同纪律相比,课堂气氛更加重要,必须倡导学生主动、合作、探究地学习,创造性地思考和行动。教师应善于发现和开发学生潜能,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组织学生合作学习,与学生平等相待。建立师生合作与交往的关系,实现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的顾问、朋友的转变,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广泛合作,积极沟通,使学生之间在共同学习中共享学习经验。

三、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知识,并不是最终目的,重要的是通过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真正地实现初中地理的教学目的。

四、教师要精心地备课,不但要备教材内容本身,还要备自己、备学生个体,通过反复钻研来挖掘教材潜在的东西,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和学习情境,最大限度地向学生展现知识。要有意识地挖掘教育资源,及时捕捉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多用身边鲜活生动的材料因势利导,灵活恰当地根据学生反应与参与的状况调节教学节奏和教学内容,把握主方向,收放有度,要引导学生多探讨有价值、有意义的话题,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

篇6:地理故事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首次分享者:又 已被分享12次 评论(0)复制链接 分享 转载 删除

许多故事蕴涵着极为丰富的地理知识。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积累,加强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从不同角度加深对故事的理解,能激发我们学习地理的兴趣,扩展地理知识面。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元素,它与一般的教学形式互补互进,既能把许多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使学生认识地理知识的实用价值,还能增强学生分析、概括、总结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将“小课堂”延伸到“大社会”,使地理课堂变得异彩纷呈,生机勃勃。

一、在课堂引入时运用地理故事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案例一:学习东亚季风时,我先给学生讲了三国故事中借东风的故事。赤壁之战前夕,周瑜调兵遣将,打黄盖,献连环计,为火烧曹军精心准备。可惜“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急出病来,诸葛亮借探病之机应允借东风相助。

引入问题:火烧曹军为什么需要东风?他们的地理位置如何?诸葛亮为什么能借到东风?学生听了这个故事就能更有兴趣去学习季风的相关内容,并掌握重点内容东亚季风的风向。

案例二:讲解海陆风时,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白天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夜晚风从陆地吹向海洋。为了激发学生探究这部分内容的热情,我先给学生讲了个侦探故事。一个风高月黑的晚上,海边的度假小屋发生了一起谋杀案。神探根据线索抓了两个嫌疑犯甲和乙去警察局问话。神探问他们案发当晚两个人在哪里,甲说:“当晚我在海边漫步,和风迎面吹来,让我觉得心旷神怡,整个晚上我都在吹海风。”乙说:“我站在沙滩上望着大海想心事,感觉凉风从后背袭来,真是阴风阵阵,凉风嗖嗖,怪让人害怕的。”神探根据他们的话马上指认出了准确的凶手。

引入问题:你们知道凶手是谁吗?海陆风的形成原理是什么?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个个跃跃欲试想找出凶手是谁,所以马上开始热烈讨论并很快掌握了海陆风的知识,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二、在练习课中运用地理故事设问,打破枯燥沉闷的课堂气氛

案例一:1941年12月7日,日本航母特混舰队偷袭了美国太平洋舰队基地珍珠港取得了成功。在这次行动中,时间选择在冬季的一个周日;线路选择了从择捉岛单冠湾至珍珠港的北部航线。

考察知识:(1)冬季地处西风带的洋面,多大雾天气,海况恶劣,利于舰队隐蔽;(2)与西风、北太平洋暖流同向,顺风顺船速快且可节省燃料。

案例二: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要求盟国跨越英吉利海峡在法国开辟第二战场。英国首相丘吉尔以兵力不足和气象条件对渡海作战影响较大为由,一再推迟。

考察知识:英吉利海峡位于40°N~60°N之间的大陆西岸,终年受西风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影响较大,风大浪急,多大雾,不利于渡海作战。

三、在研究性学习中运用地理故事作为案例,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案例一:历时60多年的阿以冲突至今仍未和平解决,水源问题就是其中的重要制约因素。以色列境内无大河,南部多大片沙漠,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迅速发展,缺水问题日益严重。为解决水荒,以色列通过战争占领约旦河西岸和叙利亚的戈兰高地拦截约旦河水,还在被占领的土地上抽取地下水。

研究要点:西亚大部分地区的气候类型为热带沙漠气候,这种气候的成因以及西亚地区的淡水资源状况。

案例二:1941年,德军的铁蹄逼近了莫斯科近郊。从纳粹手中的望远镜里,已经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克里姆林宫斯巴斯克塔楼上的红星了。谁知一觉醒来,气温骤然降至零下40摄氏度。冻结的汽油让汽车、坦克、装甲车动弹不得,后勤供应断了,士兵又冷又饿,几乎被冻僵了。希特勒战而不败的神话被打破了。

研究要点:寒潮的成因、利弊以及预防措施。

上一篇:《头部保健按摩法》下一篇:物联网军事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