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初中地理教学

2022-09-11

信息技术是基于当今科学飞速发展下的产物, 是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的电化教学, 它标志着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这一发展推动了教育领域的改革, 那就是新的课程改革的出现。新的教材、新的教学、新的辅助教学设备及新的教学观念的改革, 都将围绕“以人为本”、以达到人的终身学习为目标。初中的地理教学是这一阶段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和其它的学科一样, 传授的是基础的学科性知识。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将使学科教学的整体得到发展, 推动整个初中阶段的教育。

1 使愉快教学再次重现于课堂, 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新理念, 体现了课改

地理在教学中最讲究图文的运用, 通过读图、析图来获取知识、巩固所学知识;通过理解、推理解决疑难而扩张思维。传统的教学所使用的地图是静止的平面图, 而图中所扩展的知识都是由教师口头描述补充, 学生去进一步想象。教师言语中描述的过程, 这是一个虚拟的过程。教学幻灯片中的抽拉式的动画, 虽然可以使虚拟的教学过程变得现实一点, 但仍有不足。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解决了这一虚拟的教学, 正所谓的“一切尽在无言中”。如讲火山和地震的形成, 借助资料库中的实况录像, 让学生观看, 达到了形象直观的教学效果, 使学生一饱眼福。在讲四大洲、七大洋及板块构造学说时, 运用教师收信集整理好的网络辅助教学课件, 让学生在局域网上的相应课件中操作鼠标, 填出七大洲、四大洋及六大板块的位置, 并自测相关的练习。对于测试不满意的同学, 通过自测, 发现不足, 重新更正, 再次练习, 以达到自己最满意的效果。在填绘练习中, 同学的互助、互动, 教师对学生作品的展示, 和学生运用网络获取新知识的展示以及师生的对话丰富了课堂的教学, 让大家在愉悦的气氛中获取了知识、品尝学习中获取知识的快乐。

2 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突破了教学中的难点, 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体现了新的课改, 培养了学生学习初中地理的技能

传统教学注重的是知识的系统性传授, 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少, 获取的知识局限于课本。学生对于教学中的抽象性知识很难直观的理解, 尤其是对于刚进初中的学生, 要解决这一难点, 过去靠的是板图、板画、挂图和幻灯片来展示, 教师讲解为主, 抽象的思维还得靠学生自己建立, 运用现代的信息技术设备, 可以使这一难点迎刃而解。

如在讲授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问题时, 自转的问题比公转简单多, 公转显得抽象, 运用教师收集整理好的网络课件——“九大行星的公转”, 展示地球的公转, 直观的演示了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自西向东的运动。运用地球公转——“四季变化”的网络课件, 动态演示地球公转的结果, 并让学生自己亲自动手操作, 完成以下的练习, 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也使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得以突破。

2.1 填表

2.2 填空

(2) 、从春分到夏至, 北半球的昼越来越_____, 夜越来越短, 这段时间是北半球的______季, 南半球的______季, 你所在地的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

(3) 、从冬至到春分, 北半球的昼越来越_______, 夜越来越_____, 这段时间北半球是___季, 南半球是_____季节, 你所在地的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

3 使教师在传授系统知识的同时, 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和信息量

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学习、生活和工作, 因此,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将所学的知识掌握好, 做到不仅会学还要会用。教师在传授给学生知识的时候, 不应仅仅只是死记硬背的系统性知识, 而是掌握知识的技能和学习的方法。

如在学习气候这一章节的内容时, 涉及到天气预报的查询, 天气关系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所以显得尤其重要。学习过程中, 教师除进行系统性知识的传授外, 要利用网络教会学生学会查询各地的天气预报, 进入有关的气象网站——h t t p://w w w.c m a.g o v.c n, 学生如鱼得水, 可以自由的冲浪。在知识的海洋中翱翔, 吮吸知识的营养, 在开阔眼界的同时, 感受到人类智慧的伟大, 科技的迅猛发展所负时代人的重任, 同时可以品味到人类社会的彼此联系和合作。这样的教学, 即体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所带给学生的信息量,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培养了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 以达到知识的终身运用促进整个人类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 体现了新课改对学生学习成绩的科学评价, 体现了“以人为本”

知识的传授要“以人为本”, 以达到终身学习。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 教师的教学任务就是以讲授完本节知识为目标, 以让学生能考出好成绩为宗旨, 期末考试一次定局, 高分者优秀生, 低分者为差生。难道我们对教育对象的评价就是这样的格局和框架吗?非也。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给予了教育对象接受知识的新的评价, 要评价就要给参评的对象提供平等竞争的条件和机会。从地理学科而言, 教师通过自制的电子表格, 可为所教班级学生进行以下的平时成绩的评价记录, 占全学年的6 0%, 期末测试的成绩占4 0%, 并在教师的网页中让学生查询自己的得分, 并不断完善自己学习中的不足, 提高成绩。

4.1 评价的内容

(1) 系统性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价。

(2) 读图、填图、绘图、析图技能的评价。

(3) 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评价。

(4) 扩展性知识的评价。

4.2 具体评价方法

(1) 系统性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价:可在学期教学中根据每一章节的内容, 给出相关的“基础性知识”的检测题, 学生可通过访问教师机自选所有章节检测题中的四个章节中的内容进行自行检测, 教师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以每章节5分制满分打分, 不满意的同学可以重测。

(2) 读图、填图、绘图、析图技能的评价:教师可让学生可通过访问教师机, 在教师设计和规定好的“网络辅助教学课件或地理填充图”中, 选择所有章节检测题中的四个章节中的内容进行自行检测, 教师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以每章节5分制满分打分, 不满意的同学可以重测。

(3) 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评价:教师结合本学期的学习内容, 设计好“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检测题, 让学生在网络中通过访问教师机, 自选两个部分的题进行检测, 教师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以每个部分5分制满分打分, 不满意的同学可以重测。

(4) 扩展性知识的评价, 教师结合本学期的学习内容, 设计好“扩展性知识”的检测题, 让学生在网络中通过访问教师机自选两个部分的题进行检测, 教师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以每个部分5分制满分打分, 不满意的同学可以重测。

学期期末考试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测试为主, 最后将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累加就得到了本学期的总成绩。

4.3 评价表

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学科的整合, 丰富了课堂教学、活跃了课堂教学的气氛, 在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求知欲望、扩展学生获取知识的信息量、增加学生学习知识的趣味性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学习技能、增强了实践能力, 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全方位能力。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学科的整合, 为地理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更为直观的教具, 为教师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创造了条件, 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 为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 推动人类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科学保障。

摘要:本文通过教学实践, 探讨了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学科课程整合的优越性: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学习地理的技能, 丰富了课堂教学;培养了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和信息量;用科学的评价方法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精神, 从而突破教学中的难点、突出教学中的重点。最终体现新课改“以人为本”、以达到人的“终身学习”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教育目标的新理念。

关键词:信息技术,地理教学,新课改

参考文献

[1] 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初中课堂教学行动策略[M].

[2] 徐光泽.现代教育技术基础[M].

[3] 万福, 于建福.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M].

[4] 贾晓波.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心理素质[M].

上一篇:关于水运工程施工技术的思考下一篇:高职校企融合、工学交替“五学三实”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以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