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下中职语文论文

2022-04-28

[摘要]2016年,“核心素养”的概念正式进入《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在这一新背景下,中职语文如何结合中职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结合本地资源,以“晋江文化”为主题,探究在综合实践活动这一语文阵地上培养“核心素养”的课题。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综合实践活动下中职语文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综合实践活动下中职语文论文 篇1:

新课改下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特点及实践探析

摘要:新课改的推行,对课程教学的课堂提出了新的要求,语文作为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不能继续使用“灌输式”教学方法。根据中职语文教学的情况,对语文综合实践特点进行分析,结合实际课程情况,探讨语文课程的实践应用。

关键词:中职语文 综合实践活动 特点

随着社会的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同时对知识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新课改就是转变教学模式,从应试教育逐渐向素质教育转变。尤其是语文课程提出了新要求,强调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中职语文的综合实践活动为教育改革提供了教学平台。

一、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

(一)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语文性”

从中职学生的学习状况来看,他们的学习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对学习缺乏兴趣,开展语文的综合实践活动需要搜集资料、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展示、总结评价等相关步骤,一般都是围绕趣味性比较强的语文话题进行探讨,学生参与语文教学活动的兴趣都比较高,同时也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效率。比如,老师安排学生完成一项语文学习的任务-观看电影,写观后感。看电影是很多同学都愿意参与的活动,写观后感就需要运用他们的文字表达能力,进行有趣的电影观摩活动后,分组讨论电影的主题、音乐、人物等不同的特点,同时要求学生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在这个语文实践活动中,学生不仅都积极参与教学,而且也使他们的语言能力得到锻炼,这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语文教学不仅仅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而且还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以及正确的情感价值观,使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加强学生的思想素质教育,不断地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学生分工合作,积极的完成安排的学习任务。在长期的语文实践活动的熏陶下,即使一些平时对语文学习兴趣不高的同学,也能踊跃的参与语文教学。在实践活动中采取不同的活动方式,巧妙地融入语文知识的学习,这种方式可以转变中职学生的学习态度,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同时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增进了学生之间感情,有助于班集体的团结。

(二)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职业性”

语文实践活动将学生从传统的教学束缚中解脱出来,真正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为他们创造了一个展示才华的广阔舞台。在开展活动过程中,他们能够积极的思考,发挥各自的才能,同时可以获得被认可的喜悦,有助于他们建立自信。针对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参与活动,发挥他们对学生的引导作用,同时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得到锻炼,这种方式更有助于学生以后的发展,因为自信力对一个人是很重要的作用,缺乏自信的人是很难成为一个成功的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也是非常重要的课题。

语文实践活动能够将“语文”融入到活动,为学生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进行语文学习,能够在活动中应用语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他们在以后的职场中收获成功的快乐。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使他们理解语文学科的魅力,在实践活动中丰富自身的文化素养。

(三)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性”

学习丰富的语文知识,是为了在生活中更好地运用,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见语文,语文来自生活,同时,语文也在生活中得到升华。传统的语文教学活动相对枯燥,改革后主要是通过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进行语文教学的,为学生创造更多语文学习的机会,感受语文学习在生活中的意义,同时也使他们的语文运用能力得到提高。

二、中职语文实践活动的实施

(一)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对于语文的课程改革,主要是强调语文的实践性,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就需要将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选取语文课题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使他们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的形成属于自己的认知观。所谓的语文应用能力,就是包括听说读写能力,也包括以认知能力为主的观察、想象、记忆力等一般的能力。比如,“欢迎来到某个地方”这个话题,让学生各抒己见,说出自己希望客人参观的一个地方,这个地方的一些特点需要学生自己组织语言进行介绍,并说出一些原因。这种方式,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而且使他们在交流的过程中,收获一些课堂之外的文化知识,实现培养语文应用能力的目的。

(二)对实践活动的方式进行创新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在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合理的利用科学技术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丰富的语文教学资源平台,方便学生进行搜集和整理,创造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比如,讲到《祥林嫂》的时候,可以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直观的看到祥林嫂所经历的事情,真切的感受到那份生活带给这个苦命女人的打击,一个饱受命运摧残的女人的形象就会更深刻的印在学生心里,可以帮助他们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从而实现语文教学目的。

三、总结

新课改条件下,对学生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学生需要拥有良好的语文应用能力。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因为它有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而且也是语文教学发展的趋势。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需要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孙祖碧.拓展课程资源,开展实践活动——浅议中职语文课堂的延伸[J].新课程学习,2014,(05):90-91.

[2]郑莉敏.浅谈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J].新校园,2014,(07):68.

作者:李显彬

综合实践活动下中职语文论文 篇2:

核心素养背景下中职语文“晋江文化”主题综合实践活动探究

[摘 要] 2016年,“核心素养”的概念正式进入《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在这一新背景下,中职语文如何结合中职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结合本地资源,以“晋江文化”为主题,探究在综合实践活动这一语文阵地上培养“核心素养”的课题。

[关 键 词] 核心素养;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晋江文化;课标

2016年教育部发布了《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课标”)。中职语文课标正式提出了“核心素养”这一新理念。课标指出,中职语文课程“能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在语言理解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发现与鉴赏、文化传承与创新等语文核心素养方面获得持续发展。”

那么,在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如何培养“核心素养”呢?笔者以“晋江文化”为主题,探究在综合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一问题。

一、“晋江文化”主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背景

2014年3月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重点”的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新任务。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发布并提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

而2009年发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已经不适应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于是2016年12月教育部发布了《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课标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列入中职语文课程的目标之中,并把中职语文核心素养分为语言理解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发现与鉴赏、文化传承与创新等四个方面。

2017年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指出强调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提升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特别是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生活、职业世界和个人自主发展的需要,迎接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挑战。

(一)綜合实践活动以核心素养为本位,转变教学观

“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

教师要以核心素养为本位,转变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观念。首先是角色的转变。教师是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而不是活动的主宰者。学生才是活动的主体,在整个活动中从主题的选择到成果的展示,学生是主角。其次是评价方式的转变。组织活动是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并不是为了考试的评价。因而转变考试作为评价的唯一方式。同时评价主体也应该多元化。最后是教学方式的转变。综合实践活动以课外为主,以课内为辅。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课型,采取不同的指导策略。活动的指导、方法的指引是教学策略的主要方式,遵循“以学定教,以导学”的原则。

(二)综合实践活动以核心素养为本位,转变学习观

温家宝总理指出,职业教育应在“做中学”“做中教”。其职业教育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主体。只有在“做中教”才是真正的教,只有在“做中学”才是真正的学。要培养学生中职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就要转变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转变学习方式,倡导活动中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升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晋江文化”主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原则

课标指出,语文综合实践要依据阶段学习目标、内容和学业要求,确定活动主题。注重知识与方法的整合,语文应用能力与人文素养的融合。指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实践,自主体验,提升语文素养。

(一)活动的自主性原则

自主性体现在活动过程始终,从确定主题,到实施过程,再到结果展示无不体现学生活动的自主性。自主性体现活动的主动学习、学会学习的核心素养。当然,自主并不是意味着放任自由,而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如笔者组织以“晋江文化”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先由学生根据自己职业特点自主选择合适的活动主题,再让活动小组组织自主完成活动的整个过程,最后小组自主展示活动的成果。

(二)活动的实践性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这一词语已经显示活动的重要原则——实践。实践性原则也符合职业教育的特点。职业教育重在实践,作为公共课程的中职语文也应当结合这一特性。“纲要”指出,活动强调学生亲身经历各项活动,在“动手做”“实验”“探究”“设计”“创作”“反思”的过程中进行“体验”“体悟”“体认”,发展实践创新能力。

(三)活动的开放性原则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面向学生的专业,面向学生未来就业的岗位,活动内容和过程要具有开放性、职业性,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生的专业课程结合。中职语文活动要基于学生已有经验和兴趣专长,选择综合性活动内容,专注未来职业发展。

三、“晋江文化”主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过程

笔者在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以核心素养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结合各专业的特点,着力开展以专业特点与本土资源结合为主题的语文活动。中职语文核心素养中的审美发现与鉴赏、文化传承与创新等内容都与本土资源息息相关。笔者结合晋江各种丰富的文化资源,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晋江是富有丰富文化底蕴的城市,其中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44项、泉州市级及以上传承人49人。晋江特色文化涵盖非遗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历史文化、海丝文化、对台文化、海丝文化等。笔者把“晋江文化”作为中职语文综合实践的大主题。中职各个专业的学生,以自己专业的特点,自住设计几个小主题。下面笔者以中餐专业为例,论述以培养核心素养中心的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

(一)分组确定活动主题

以入选“非遗”的晋江小吃传统制作工艺为大主题,以晋江各地特色小吃为主线,笔者把所任教的中餐专业班级学生分成五大组。全班学生经过分工协作,最终决定以“‘非遗’地点+特色小吃”的形式来确定小主题:一组以晋江市安海镇“非遗”小吃文化为活动主题,二组以晋江市深沪镇“非遗”小吃文化为活动主题,三组以晋江市东石镇“非遗”小吃文化为活动主题,四组以晋江市龙湖镇“非遗”小吃文化为活动主题,第五组以晋江市其他特色小吃文化为活动主题。

各小组活动前根据主题制定活动计划,明确分工,分为收集资料、现场制作图像拍摄及视频录制、现场学习美食操作及记录、采访小组等。小组成员分工后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并协同其他组员完成整个活动。

(二)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如何完成围绕各小主题完成任务,如收集资料的途径有现场调查、网上搜索、去图书馆查阅等。第一组收集安海“土笋冻”资料时,先到晋江图书馆找相关的书籍,找到《晋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录》《大美晋江·人文篇·晋江小吃》《县志》《乡志》等资料。第二组除了找第一组资料共享外,还找到了《深沪美食》《85道驰名天下的深沪美食》等书籍。小组在书籍中寻找晋江文化历史,如书中找到“土笋冻”的历史。“土笋冻”在明·屠本峻《闽中海错疏》就有记录:“其形如笋而小,生江中,形丑味甘,一名土笋。”清初周亮工的《闽小记》也详尽记载“土笋冻”的制作工艺。

现场采访小组做好采访前准备工作,小组成员对相关人物及制作工艺进行观察、调查、访问、记录、摄影、录音、录像等活动。如采访入选“非遗”的“御辇牛肉”制作工艺第四代传人曾剑洪时,采访小组列好采访提纲,做好采访记录,写好采访报告。

(三)成果展示

各小组于活动结束后集中展示活动成果。一组展示“土笋冻”的制作工艺流程图,并动手制作传统的“土笋冻”和小组创新的“土笋冻”产品。二组展示成员成制作的《晋江“非遗”饕餮地图》。地图详细列出获得市级、省级“非遗”小吃传统工艺,该小组还把地图制作成网页,并上传到小组网站博客,这样能更好地宣传“晋江優秀传统文化”。三组展示他们一起撰写的《晋江小吃传统制作工艺传保护与传承调查报告》,调查报告以“非遗”保护与传承的现状为主,特别把获得“非遗”的“虎咬草”传承人庄固本先生传承制作工艺的做法作为传承的典范。庄固本先生除传承给子女,还打破家族式的传承模式,把制作技艺传承给员工等。四组撰写《“晋江古早味”采访报告》,并制作成美篇,在微信群、朋友圈迅速传播。重头戏是在五组的带领下,全班在学校开展“晋江‘非遗’小吃义卖会”活动。这一活动义卖小组成员亲手制作的“非遗”小吃,活动中不仅有传统小吃,更有小组成员创新的小吃,如把蚵仔煎制成披萨,酸辣“土笋冻”等创新产品。义卖会取得了圆满成功,且义卖得到的钱款全部捐献给养老院。

“晋江文化”主题活动是语文活动过程,更是专业实践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语言理解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发现与鉴赏、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核心素养得到了培养。特别是获得的成果得到了家长、学校、社会的一致认可,学生在传承晋江传统文化过程中,还领略到了“晋江精神”的实质、树立了文化自信。

总之,在新背景下,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要以“核心素养”为本位,以职业就业为导向,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活动,真正培养好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魏宇迪.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策略实践探索.[J].浙江职业技术教育通讯,2017(1).

[2]苏忠仙.创业核心素养提升在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教学尝试[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版),2017(5):124.

[3]戴林东.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做学教合一”运行模式初探[J].江苏教育研究,2018(12).

编辑 陈鲜艳

作者:林荣民

综合实践活动下中职语文论文 篇3:

新大纲视角下的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以下简称“新大纲”)明确指明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地位、功能、作用和教学要求。据此,江苏省中职语文新教材把“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与“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一并列为中职语文课程的三大教学内容。因此,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受到广大中职校师生的高度重视。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以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职业生活)为载体,以活动为形式,整合知识与方法,情感与态度,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应用能力。本文结合新教材教学实践案例,探讨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特点和实施的三个阶段,并就实施中的注意点进行反思。

一、新大纲下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

(一)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

人文性与工具性是语文学科的属性,无论是在新大纲、新教材还是在教学实践中,都要协调好两者的关系,即既要注重语文作为工具的职能,又要兼顾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新教材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选择,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理念。如基础模块(下)第一单元的综合实践活动就通过“我的亲人们”这一主题活动,加深与亲人们的情感,充分认识现代社会的人际价值,这是人文性的体现;同时训练学生通过多种手段收集、提取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最终提高学生运用多种写作方法的能力,这又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特点。

(二)基础能力与职业素养的结合

作为职业学校语文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既要肩负夯实学生基础能力的任务,还要体现出职教特色,与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相适应。为此,新大纲明确提出职业学校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扩展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进一步提高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浅易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文学作品欣赏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为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与综合职业能力以及适应职业变化能力等奠定基础。因此,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既要体现出对学生听、说、读、写基本语文能力的培养,又要结合职业教学进行,体现专业特色,为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服务。新教材将教学内容分为基础模块与职业模块,正是基于以上的考虑。在综合实践课的教学内容设计中也体现了这一点。

(三)语文能力与综合能力的结合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不同于一般的实践课,它必须以学习语言知识和形成语言能力为主要内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着眼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着力于语文基础知识与语文学习方法的整合、语文应用能力培养与人文精神教育(或职业素养养成)的融合,着重解决教学目标达成的问题。所以,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首先应该姓“语文”。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显著特点是其综合性,即要与学校其他课程有机结合,发挥语文实践课的整体功能。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从内容、形式到所产生的教育影响都具有很强的综合性特征。它要求课程沟通学科间的联系、语文与生活的联系。语文综合实践课中各项活动的完成,需要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所培养的能力也是综合的。除语文能力外,还包括其他认识能力和活动能力。除此之外,学生在人际交往、行为规范、思维方式等方面也受到锻炼。

二、新大纲下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

新大纲下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在形式上要服务于某单元教学的主要训练目标;在内容上宜兼顾到语文教学的文化性及实效性;在知识层面上要注意到知识的梯度性。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一般可分三阶段和四步骤。三个阶段为:计划准备——实施交流——汇报评价。四个步骤为:①定主题、分任务、定计划、作准备;②收集整理资料,实施交流方案;③汇总反思,总结活动成果;④活动成果汇报评价。

下面以中职语文教材基础模块(下)的“‘低碳生活’社区宣传活动”为例,来解读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

(一)计划准备阶段

参考教材中的活动主题,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充分发表意见,集思广益,制订综合活动计划,确定行动方案。在组建合作活动小组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能力差异等,遵循“组内同质、组间异质”的原则,根据社区数组建相应个数的活动小组,选出组长,明确分工,并围绕活动目的与要求、活动形式与方法、活动过程与时间等通过讨论制订出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综合实践活动对教师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主动与专业教师加强沟通,和学生一起收集“低碳生活”的材料,带领学生走访社区,落实宣传活动的时间、场地、对象等相关事宜,指导学生运用前期学习到的应用文写作知识制订活动计划。

(二)实施交流阶段

教师要指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语文知识,周密完成活动的各个方面。如教师要把自己收集的“低碳生活”相关资料提供给学生参考;帮助学生向学校借用经费、器材(屏幕、投影仪、扩音器等),借此让学生实践写应用文单据、条据等;指导学生制作展板,编写讲解词等,以提高相关文体的写作技能;通过场地布置、落实安全措施等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在实施过程中,小组成员各司其责、各尽所能、通力合作、完成计划。宣传活动后各组要汇总反思,写出书面总结,初步形成活动成果。

(三)汇报评价阶段

汇报评价的过程也是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过程。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不能简单地给个成绩了事,应该注重语文知识的运用,侧重活动的过程和方法,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达成。教师要把评价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在对整个活动过程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进行自我评价;通过小组交流由组长、同组组员进行互评;再通过全班汇报总结,互相启发,取长补短,并完成小组互评。教师主要对活动计划、活动总结等相关应用文的写作进行评价,同时,按照评价细则,就小组互评结果进行确认。最后是形成活动成果,建立综合实践活动档案,以积累经验,为校本课程建设提供素材。

三、关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反思

(一)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

妥善处理活动中教与学的关系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必须坚持“主动学习、亲身体验”这一综合活动的基本原则,十分注意学生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使其始终处于活动的主体;同时要充分考虑到因学生智慧、经验的相对欠缺,完全自主活动的困难较大,必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序展开,不能放任自流。教师的主导作用还表现在妥善处理预设性和生成性的关系,要尊重学生的自主性,重视他们在活动过程中的创新和生成,通过机智引导,使学生切实得到情感体验,培养语文应用能力,让教与学始终处于平衡协调状态。为此,教师要努力把握实践活动的理念,不断探索、总结有效的教学策略。

(二)要兼顾实践活动的趣味性与实效性

活动课就应注重其活动性,要将活动组织得生动活泼,充满情趣,通过寓教于乐,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进行思维碰撞、灵感启迪、情感陶冶。笔者认为,在活动中应避免出现两个极端:一是片面强调活动的趣味性而忽视实效性。活动课是通过活动这一特定的形式帮助学生获得个性化学习的经验,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让学生真正有所感、有所得。因此,强调活动的趣味性要以实效性为前提,不能哗众取宠,为乐而乐。二是片面强调实效性而忽视趣味性。活动课要以学生的主动参与为基础,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为归宿。无论是内容安排、组织形式,还是教学方法、评价手段都应体现出新颖和乐趣,如果只注重实效性,忽视活动的趣味性,学生没兴趣,敷衍了事,则活动也很难取得实效。

(三)实践性应贯穿始终

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是实践性,其突破口在于为学生创设各种“行”与“做”的实践情境,引导学生通过亲身感受、实践和具体操作去获取新知,提高能力,发展情智。为此,不仅要积极开展各种校内活动,而且要积极引导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近自然,启动多种感官去获取经验、经受锻炼。

语文综合实践课是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在实践中培养中职学生的学习调控能力、感情理解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分析归纳能力、联想想象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等。一线教师要积极开展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研究,探索有效教学方法,真正发挥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育人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试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2]林燕华.浅谈中职语文教学中综合实践活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08).

[3]黄雪娜.有效开展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J].文学教育(下),2012,(02).

(邱小霞 江苏苏州 苏州大学文学院 215006;苏州工业园区工业技术学校 215123)

作者:邱小霞

上一篇:当代国际与生态环境政治论文下一篇:护理营养学教学措施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