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设计下中职教育论文

2022-04-20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已经进入信息时代。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中职教育管理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为了满足新时代教育改革的要求,需要中职教育创新管理方式。本文阐述了中职教育在信息时代中面临的挑战与发展情况,并提出了基于信息时代中职教育管理的创新途径。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活动设计下中职教育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活动设计下中职教育论文 篇1:

浅谈亲职教育在幼儿园中实施的建议

“亲职教育”(parent education)包含着“父职教育”(fatherhood education)和“母职教育”(motherhood education)。在幼儿园的亲职教育中的教育对象是父母,通常是由幼儿园的教师及管理层组织,藉以正式或非正式的方式对幼儿父母进行的一种专业性的教育,培养幼儿父母正确的教养知识技能,加强幼儿园与家长的互动与合作,以协助幼儿家长在幼儿学前期成为一位有效能的父母,完善幼儿学前期的教育。从亲职教育的概念可以了解到,亲职教育是对父母进行再教育的过程,可以说,“亲职教育是对为人父母或准父母施以一种专业教育,藉以培养他们教养子女的专业知能,以充实其扮演称职的现代父母的角色。”1在现在急剧变迁的社会文化形态中,80后、90后逐渐加入家长群体并在幼儿园中扮演着重要的家长角色。新一代的家长群体的对教养知识的需求与重视,希望不断调整与充实自己的知识,尤其是初为人父母或者一些不适应父母角色的个体更需外在资源来协助他们善尽为人父母的角色,可是现在更多为人父母者的工作占据了生活中绝大部分时间,而幼儿园的教育又迫切需要家园合作,因此为了有效地在幼儿园中实施亲职教育,幼儿园亲职教育的行动研究便由此衍生出来。

一、幼儿园实施亲职教育的目的

(一)为幼儿的父母提供一个有关子女身心发展需求的知识

人在不同的生长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幼儿在学前期也具有学前期的发展特点,幼儿园帮助父母了解当前幼儿普遍的身心发展特点,引导父母正确观察自己孩子的身心发展情况,这是父母对自己孩子进行正确适当教育的前提条件。

(二)纠正幼儿父母部分不当的教养方式

由于全球经济的发展,在现有的工作环境中竞争激烈,父母所具有的工作压力与不稳定性相对较大等原因,愿意去专门花时间学习如何正确教养孩子的父母几乎寥寥,大多数父母通过模仿长辈或观察同辈中学习非专业的教养方式对自己孩子进行教育,这些教养方式无科学性依据甚至有些是不利于幼儿身心发展需求的。因此,幼儿园经由适合现代父母的亲职教育提醒父母知悉不当的教养方式后果,导之以正以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三)教导父母学习有效的亲子沟通方法

父母对自己孩子进行教育时,有效的亲子沟通是达到教育效果的关键。不良的亲子沟通技巧不仅达不到教育的目的,更会引发不良的亲子关系,造成紧张的家庭气氛与压力,更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发展。

(四)协助父母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在心理行为学派的观点中认为,个体行为的形成是强化的结果,而在学前期的幼儿中,父母又是其行为规范形成最重要的增强者(reinforcer),父母如何在生活中对幼儿适时、适量地增强子女的行为,也需要第三方对其进行正确的指导,使父母了解个体行为塑造的历程、了解幼儿在不同阶段身心发展的特点,进而引导子女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五)协助父母教导幼儿提高成就、发展潜能

几乎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表现优秀,潜能能够被开发。但是横观同龄幼儿中,总是有的孩子成就高,有的则规则低下,这些其实都是事关父母的不同教养方式问题。如何指导父母在教育自己孩子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孩子的潜能,并且发展潜能提高孩子的成就感,也是亲职教育的一个目的。

(六)帮助特殊障碍幼儿的父母克服教养困境

幼儿园亲职教育的另一个目的就是发现有行为异常或者是特殊障碍的幼儿父母进行诊断并鉴别子女状况,并或者适当的关照或者诊疗。像脑瘫、自闭症、过动性、攻击性等幼儿有不同的身心障碍与个人需求,经过幼儿园的个别亲职教育,可以帮助这些行动异常或特殊障碍的父母克服教养的困境,以免父母心灰意冷或任其发展而加重子女不健康的身心发展。

二、幼儿园亲职教育实施的注意事项

(一)内容的制定应具有科学性与实用性

1、科学性

首先,幼儿园亲职教育活动的举办目标是符合国家下发的各项文件要求的,是在大目标下制定活动的小目标。其次,亲职教育的实施应有适当的理论作为基础,在理论的整体指导下进行亲职教育,这样有助于发挥亲职教育活动的效果。根据研究(Barber,1992) “不同理论取向的亲职教育方案的实施成效之间,并没有显著的差异。”2因此,可以选择自己的理论取向来组织亲职教育活动。

2、实用性

家长父母在亲职教育活动内容需求方面,对内容的实用性要求很高,家长父母是个特殊的群体,作为幼儿家长父母这一个群体同时扮演着很多角色,他们扮演着父母的角色同时还扮演着子女和职员的角色,生活压力负担和时间的分配紧凑是不亚于任何一个群体的。因此活动展开的频率和时间分配方面要参考家长父母群体的特点,内容分享的方式也要符合家长父母的实际需求。为了提高亲职教育内容的实用性,内容的制定适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

(二)组织方式多样化与组织规模低结构

亲职教育的实施方式有很多种,大体分为个别与团体的方式。常见的团体方式有:大型演讲与讲座、座谈会与亲子活动等,但是有专家学者对这些方式的实施成效颇为质疑。“坊间及一般学校机构经常采用集会式演讲,参加者少者几十人,多则上百人,主讲人不仅难以了解参加者的需要,而且参加的家长之间,以及主讲人与家长之间也缺乏双向沟通与情感交流。”3为了提高亲职教育的实施效果,采用低结构化的团体组织的方式,可以增强亲职教育的互动性;采用多种方式实施亲职教育,提高亲职教育的效果。

(三)服务对象的特点

在举办亲职教育活动的时候,确定亲职教育的服务对象要考虑两个主要因素,一个是作为家长父母这个群体所具有的多异性的特点,要确定活动所服务的对象是一般性家长父母群体还是特殊性家长父母群体,另一个则是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所具有的特有的特点。

三、我国幼儿园亲职教育行动展开的建议

(一)幼儿园亲职教育参与家园共育工作中

纵观现在幼儿园亲职教育的发展,家园共育这个主题受到广大幼儿园的关注与重视,家园共育的研究也有了很多新的进展。亲职教育的提出明确了家园共育中不仅要教父母怎样教养孩子,同时还要教父母怎样成为一个合格的父母。将亲职教育活动区别于其他家园共育的活动,并作为一个独立的教育体系融入家园共育的活动中,是有助于家园共育活动的完善与发展的。

(二)传统家长集体活动模式的转变

传统的集体家长模式特点是单相交流、缺少互动,大多以家长会的形式展开,家长父母只能从单一的“听”中去接受消息,无法满足家长的实际需求,有时候家长会的召开完毕家长回家会限制幼儿的某项行动,导致有些幼儿紧张家长会的召开。由于亲职教育这一概念被提出,集体性的家长活动举办方式也开始进行多样化的实践研究,如何对家长进行教育、要教家长什么也是亲职教育的研究内容,家长父母从机构中获得知识的方式也不仅仅局限于家长会,而传统的家长会模式也可以在亲职教育活动模式的实践研究探索中不断优化改进。

(三)幼儿园亲职教育师资力量的培养

幼儿园教师是亲职教育在幼儿园中实施的主要力量。为了提高亲职教育在幼儿园中实施起来的科学性与有效性,从亲职教育活动的计划的制定和组织实施过程,都离不开一支专业的师资队伍。从师范生的教育做起,初步学习亲职教育理论,到幼儿园教师关于亲职教育进行相关的培训,再到幼儿园教师对于亲职教育活动的教研与实践研究,建立一个完整的师资力量培养路线,在理解亲职教育的基础上促进亲职教育在幼儿园中的实践发展。总之,建立一支专业的亲职教育师资力量的队伍,是促进与完善幼儿园亲职教育的必要条件。

(四)父母参与幼儿园的亲职教育活动需国家推动

为了建立坚强的家长与幼儿园的关系,比照美国将父母参加学校活动予以立法规范的做法,在我国首先需要国家的大力倡导与推动。支持亲职教育机构的建立,宣传亲职教育的知识,鼓励学校与家长、社区的充分合作,不再将学校与外界隔离开来,同时,教育行政部门也须将学校与家长合作的情形列为重点工作之一。

(五)提升幼儿园亲职教育专业水准

从大陆亲职教育的研究发展概况来看,大部分学者对“亲职教育”这一概念只是略有耳闻,甚至从未听闻,亲职教育的有关学术与实践研究仍需要加强,同时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发展适合现在国情的亲职教育与子女教养模式或技巧及策略的研究亦颇为重要。另外,亲职教育专业团体仍赖有心人士加以推动,配合国家政策在物质上提供各种支持。

(六)整合亲职教育资源

就目前大陆亲职教育发展的情况来看,亲职教育并未从家园共育的活动中独立出来,各地并无独立的亲职教育机构,更不用提相关的资源利用整合情况。可以结合学校机构的工作,设立亲职教育与资源中心,统合亲职教育的推广活动。此外,与卫生、医疗、警政、司法等相关单位的协调工作在未来的发展中颇为必要。

【参考文献】

[1]郭静晃.亲职教育——理论与实务[M].台湾:扬智.2010

[2]林家兴.亲职教育的原理与实务[M].台湾: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第七版).2005.

[3]张燕、邢利娅.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4]王连生.亲职教育:理论与应有[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03.

[5]钟思嘉.亲职教育[M].台北:桂冠.2004

[6]吴嫦娥.亲职教育活动设计实务手册[M].台北:张老师文化.1998

[7]田栋天.我国学前儿童亲职教育研究[D].四川:四川师范大学.2011.

[8]谢娜.美国亲职教育研究[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10.

[9]Banard,B.(1991).Characteristics of effective parenting programs. In Office for Substance Abuse Prevention(ED.),Parent training is prevention. Washigton, DC: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0]郭静晃.亲职教育——理论与实务[M].台湾:扬智.2010

[11]Banard,B.(1991).Characteristics of effective parenting programs. In Office for Substance Abuse Prevention(ED.),Parent training is prevention. Washigton, DC: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2]林家兴.亲职教育的原理与实务(第二版)[M].台湾:心理出版社.2010

作者:赵芷艺

活动设计下中职教育论文 篇2:

基于信息时代中职教育管理的发展与创新探讨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已经进入信息时代。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中职教育管理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为了满足新时代教育改革的要求,需要中职教育创新管理方式。本文阐述了中职教育在信息时代中面临的挑战与发展情况,并提出了基于信息时代中职教育管理的创新途径。

关键词:信息时代;中职教育;创新途径

前言:为了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中职教育管理已经逐渐向网络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出现了校园网等教育管理平台,为了进一步提高中职教育管理的水平,需要创新管理方式,使中职教育管理者可以更加快速、便捷的掌握师生的情况,进而帮助老师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中职教育在信息时代中面临的挑战与发展情况

(一)中职教育管理在信息时代中的发展情况

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中职教育系统化的发展进程,中职教育通过不断完善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将教学资源进行系统的整合,其中包括教师的课件、教案、试卷等,把这些资源进行信息化处理,便于老师开展教学活动,减轻老师的工作负担。同时中职教育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还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可以利用信息化教育管理系统自由的选择课程,中职院校通过落实学分制的考核机制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因此信息时代的到来促进中职教育管理方式的创新,帮助中职院校为社会培养更加全面的实用型人才,提高教育管理效率。

(二)中职教育在信息时代中面临的挑战

当前一些中职院校的教育管理理念仍然比较落后,没有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要求,依然用传统的单一性管理方式进行管理,阻碍了教育管理方式向多样化与现代化方向发展的进程,同时一些教育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不能熟练的操作互联网信息技术,没有及时的学习创新型的管理理念。此外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中职院校普遍采用学分制的考核制度,但是由于教学资源的相对匮乏,导致学分制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

二、基于信息时代中职教育管理的创新途径

(一)重视中职教育管理的系统化建设

为了有效的提高中职教育管理的水平与效率,在教育管理的工作中应该运用信息技术使中职教育管理实现现代化与系统化的发展目标[1]。因此中职院校要努力建立教育管理的系统化平台,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使教育管理平台能够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在线交流,同时可以让管理者便捷的掌握教师与学生的情况,帮助老师发现教学活动中的不足之处,以便及时的调整教学方案,进行更加高效的教学工作,同时可以让学生通过教育管理平台及时的掌握学科讯息,便于学生满足自身的教学需求。中职教育管理的创新目标是实现各种教学信息数据的共享,通过完善网络教育管理平台,将老师与学生的各项档案资料进行信息化处理,以便于中职院校进行信息数据评估,进而制定科学的教学任务与方案。中职院校在不断创新管理方法的过程中可以借鉴其他院校的先进管理理念,再结合本校实际的发展情况,来促进教育管理的创新建设。

(二)创新中职教育管理方式

中职院校在创新教育管理方式的过程中要结合教学目标,选择学生适合的教育管理模式,不合理的教学管理方式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最终导致教学目标无法有效的完成。因此中职院校要秉承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来创新教育管理模式,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2]。在新课改的指导下,要求院校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学校的教育管理目标不应该仅重视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还应该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以更好的适应社会企业的就业需求。例如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去参加与专业相关的实习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的加强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同时积累实践经验,为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校企合作是在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逐渐形成的一种创新型教育管理模式,中职院校可以根据企业的岗位需求来为学生制定更具专业性的学习计划,为学生的就业提供了保障,促使中职院校为社会和企业培养实用型的人才。

(三)提高中职教育管理者的综合素质

为了有效的提高中职教育管理的质量首先就要提高教育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教育管理者思想观念的先进性与素养直接影响着教育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同时教育管理者是落实教育创新管理各项工作的执行者,为了提高教育管理工作的效率,需要中职院校加强对教育管理人员的培训。例如学校可以聘请专家到学校进行教育管理的讲座,并要求管理人员对培训结果进行书面报告的总结,还可以为管理者提供出校进修的机会,如到教育机构进行深造,积极学习其他院校的先進管理理念,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水平,进而从整体上提高中职院校管理团队的素质。此外要加强管理人员应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能力,以促进数字化校园的建设。

(四)落实科学的中职教育管理制度

保障中职教育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需要学校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管理制度,因此中职院校要结合教学目标来完善教育管理的运行机制。例如一年级的中职教学目标是要让学生了解学校的校规校训、树立正确的思想品德价值观,因此教育管理工作的重点可以放在加强学生品德教育的方向上,二年级的教学任务是让学生提高专业知识的掌握能力,因此教育管理要注重对学生进行专业课的考核,三年级的教育管理工作的重点应该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工作能力。因此为了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中职院校要积极结合教学任务来制定教育管理目标。此外为了提高教育管理的效率需要管理者在建设教育管理系统平台时要遵循方便、准确、快捷的原则,将信息系统的登录、应用、查询等一系列交互活动设计的更为简洁、明了,以便于老师和学生可以通过教育管理平台快速的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有效的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为了提高教育管理系统的开放性,可以建立以各个中职院校为中心的信息资料库,推动教育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全面发展。

总结:综上所述,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传统的教育管理理念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要求,因此中职院校要不断创新教育管理方式,推进智能化教育管理模式的进程。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中职教育管理人员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教育管理制度,以提高中职教育信息化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董永生.信息时代中职教育管理的发展与创新[J].科技风,2018(24):79-80.

[2]黎群.浅析中职教育管理在信息时代的改革策略[J].职业,2017(23):23.

作者简介:邓敏,籍贯:广东紫金县,职称和学历:日语讲师,本科,研究方向或专业:教育管理。

作者:邓敏

活动设计下中职教育论文 篇3:

论校企同创共建中职生创新成才之路

摘 要:文章阐述了“校企合作视野下中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研究的重要性及研究内容、研究范围等。中职学校要开展与校企合作相结合的创新教育活动,实施以职业创新能力考核为目标的校企合作创新实践活动,构建以职业为导向提升中职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体系,探索校企合作优势下促进中职创新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校企合作;中职生;创新型人才培养;创新教育;实践

在国际上,创新教育诞生于美国,“创新工程之父”亚历克斯·奥斯本(Alex Faickney Osborn)的名著《应用想象力》的出版,象征着创新教育作为一门新学科诞生。创新活动课程、学科创新性教学和校外科技活动都是创新教育的主要实施途径。美国与日本是当今世界发达国家,美日两国具有完备成熟的创新教育和职业教育体系,注重公民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其国力强盛的主要原因之一。美国学者H·A·帕索乌提出:职业教育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学到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有效思维与运用这些思维的实际技能和技巧。对于职业教育中的创新课程,美国各州和当地的中等职业学校一般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设置。整个课程设置的体系较灵活,力求面广点深、以博促专,通过整合不同学科和文化内涵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性。其创新教材编写偏向生活化、生产化,引导学生直接看到知识的运用价值,促使他们去发现新的运用方向。日本中等职业学校除了设立众多选修课外,课程设计非常强调创新能力的培养。各专业都设置專题创新制作课程,学生可充分发挥专长与创新意识,选择一个专题在三年级时进行制作,并于毕业时将创作成功的作品进行展出。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可见,职业学校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是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职业教育发展方向。

在我国,创新人才的培养早期主要是出现在本科院校。随着国家将自主创新作为一种国家战略,创新人才的培养就成为中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时代要求。中高职人才创新能力培养主要侧重于创新技能应用型,所以其创新能力主要是指学生根据客观规律和社会需要,运用已经掌握的专业技能,在前人或他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做出新发现、提出新见解、开拓新领域、解决新问题、做出新成绩的能力。我国的中等职业学校办学特点与世界各国有较大的区别,很难找到借鉴和成功经验作为参考。

现就校企合作理念下中职创新教育的现状分析如下:一方面,国家现有课程实施纲要对中职实施创新教育仅提出了原则和纲要性要求,缺少具体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模式借鉴,使中职创新教育实施、活动开展呈现“百花齐放”局面。而现有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职业学校大都借鉴创造学教育理念,仅仅通过开设创新拓展课程、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脱离了中职生的知识储备和就业导向。大部分学校对中职创新教育的目标定位、活动设计、资源开发、策略指导、评价导向认识不到位、不深刻、不做深入研究,最终导致中职创新教育停留在流于形式的课堂中。另一方面,企业参与学校决策、课程编制、教学评价等教育过程,向学校提供指导人员,承担工作场所中学生的教育任务,这种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模式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主体之一。但是,现有校企合作模式下,大部分学校处于将企业优势与专业理论、专业实践教学进行整合的层面,借校企合作优势进行创新教育教学的实践和研究仍处于自发零散状态,没有进行指导性和操作性研究,缺乏有效的组织和管理。

“校企合作视野下中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研究”课题是在校企合作视野下对中职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研究。根据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中职生创新能力培养目标的制定需以就业和岗位需求为导向。因此,校企合作与中职生创新能力培养实质上有着密切的内在关系。本课题的研究范围包括以下三个部分:从内容上看,本课题遵循职校、企业、社会的内在逻辑关系,按照“就业和岗位需求”导向,确定校企合作视野下中职创新人才培养的内容导向如下:企业创新实践职场活动、专业理论和创新理论教学、专业技能和创新实践教学。从形式上看,本课题借鉴中职教育校企合作基本形式,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环境,结合企业生产信息资源及技术创新项目优势并设计与之匹配的教学活动实施模式,搭建中职创新人才培养校企众创创新教育平台实施情境教学、社会实践。从学段上看,本课题结合中职学生不同学习时段,兼顾中职学生的身心特点、认知风格、知识储备等因素形成序列化的创新教育活动模块,以便组织实施。

开展本课题研究时,需要摸清中等职业学校创新教育的现状,分析中职生创新能力的构成及模型;开展与校企合作相结合的创新教育活动,实施以职业创新能力考核为目标的校企合作创新实践活动,构建以职业为导向提升中职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体系,探索校企合作优势下促进中职创新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法。具体目标如下:第一,理念提升。通过课题相关文献研究法及调查法,吸收借鉴当前校企合作培养中职创新人才研究新成果、新认识,提高研究者自身的理论素养和指导中职学校培养创新人才的能力。第二,模式构建。厘清思路,改进推进策略,构建科学、规范、有效的校企合作模式,推进中职创新人才培养。第三,示范推广。形成契合中职生实际、校企合作特点和师资结构的创新教育文本案例和教学课例,并加以推广。

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人才,实现了学生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的有机结合,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本课题以现有校企合作模式为依托,搭建校企众创创新教育平台,学校为企业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提供技术和方法指导,并将企业原生态生产环境和技改项目引入学校创新教育体系。本课题按照中职生职业培养目标,在学校的创新教育教学管理架构下,按创新能力应具备的知识结构特点,把创新教育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工具性知识或方法论知识及综合性知识融进中职专业理论、实践课程。采用项目化教学策略,开发职业能力、创新能力、综合能力培养“三线一体化”的创新教育课程,对中职生的创新能力和新产品开发能力进行完整而有针对性的培养。在实践中,可以在现有校企合作模式的基础上,依托地方科协、建立校企众创创新教育平台,以积极主动服务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为切入点,将企业生产原生态环境与学校创新教育情境对接;将企业技术创新项目和产品开发项目与学校创新课程开发对接;将企业技术创新、产品开发的管理体制与学校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知识技能结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评价机制等培养体系对接。

实施研究本课题时,应调查现有校企合作和创新教育现状,建立中职生创新能力培养要素模型,研究搭建校企众创创新教育空间实施策略,并针对校企合作创新教育培养目标进行研究:中职创新能力培养目标与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相统一,学校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岗位需求相统一。根据一般系统论原理,一方面,中职生创新能力培养与职业能力培养是一个有机整体,绝不能割裂开来。另一方面,培养中职生创新能力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学校、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参与,实现学校教学与企业环境的一体化培养。此外,应针对基于校企众创空间创新教育平台的创新教育教学组织实践,研究学校专业与众创空间产业的对接、课堂与校企众创空间企业一线的对接、校内教师与课外校企众创空间企业工程师的对接。创新教育研究的重点还要落实到课程和教学组织研究上:基于校企众创空间创新教育平台创新教育课程体系开发“四融合”实践研究,基于企业技改项目的创新教育基础与专业理论教学课程相融合的实践研究,基于企业生产生态的创新方法、技能与专业实践课程相融合的实践研究,项目课程设计与企业技术开发管理相融合的研究,创新课程评价与企业创新能力评价相融合的研究。校企众创空间创新教育平台创新教育教学实施策略也可从五个方面展开:基于企业技术创新与产品开发流程的完整行为项目化教学策略研究,企业生产情境化教学策略研究,基于企业岗位需求的个性化教学策略研究,基于企业不同行业需求的专业推广教学策略研究,企业创新文化渗透教学策略研究。

参考文献:

[1]马建松.职业学校校企合作模式的实践与创新[J].职教通讯,2011(22).

[2]董红梅.浅析中职学校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4(02).

作者:姚亮

上一篇: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论文下一篇:光影视角下产品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