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思维下科技发展论文

2022-04-15

摘要:创新思维是科技发展、人类进步的动力,而语文课堂正是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阵地,因此,小学语文加强创新思维的培养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同时也符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有利于教育的发展,也是为我国提供创新人才、建设创新国家的保证。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传统思维下科技发展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传统思维下科技发展论文 篇1:

出版融合发展下图书营销人员的工作变革

【摘 要】文章针对信息技术发展对图书内容和图书营销的影响,揭示图书营销渠道从传统的线下销售为主到与线上销售二分天下,图书内容呈现形式从传统的纸质内容载体到以终端设备为阅读载体的多媒体形式,以及编辑与营销人员对图书整体信息了解不均衡等局面,并提出了出版融合发展下图书营销人员工作变革的方向。

【关  键  词】出版融合;图书营销人员;工作变革;融合发展

【作者单位】王涛,南京師范大学出版社。

融合发展是图书出版的一大趋势。随着科技发展,信息技术突飞猛进,传统出版业面临强烈冲击,特别是近几年来新技术带动了网络平台、微信、微博、短视频等图书销售方式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图书销售市场新的业态形式。一是新技术的融合调整了原有的物质、人力和管理资源,向读者提供了新的产品或者服务,形成新的价值链。二是技术创新改变了图书市场的需求特征,给原有的产品或服务带来新的市场需求。无论图书内容的载体是纸质还是数字产品,无论图书销售是在线上还是线下,图书销售市场的读者细分现象已经显现,更好地满足读者的不同需求将是未来图书销售的工作重点。残酷的市场竞争对营销人员在图书市场的销售方式和方法上也提出了新要求,新问题的出现要求营销人员必须结合自身优势进行工作变革。

一、出版融合下图书出版的变化

1.图书销售渠道变化

近几年,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传统的图书销售渠道受到互联网销售的挤压。《2019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年度观测报告》显示,自 2012 年实体书店首次出现负增长至2018 年底,实体书店整体销售额从 335 亿元下降至 321 亿元,降幅4%;网上书店的销售额则从 130 亿元增长至 573 亿元,增幅达340%,由此可见线上销售迅速成长的发展趋势。传统销售渠道向线上销售渠道的迁移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更加凸显,网络销售逐渐显示巨大优势。如国内几家大型馆配商将馆配图书采购活动搬上互联网,多数省店、市店的图书采购活动也在互联网上进行。“云馆配”大大节约了实地现场采购图书的成本,这将成为各大图书经销商采用的图书采购方式之一。

传统销售渠道下,出版社主要通过各种图书经销商售书给读者。近年来,作为移动终端消费的图书销售渠道已经显现。目前,微信、微博、音频、视频等多种移动销售渠道的开辟为图书新的营销渠道建设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多数出版社开始建立微信公众号,并且打造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微信矩阵,定期推出图书信息,采用数字支付系统实现即时销售等,均取得了较好成果。也有一些出版社与喜马拉雅合作推出有声阅读产品,利用抖音平台拍摄短视频,开设编辑荐书、作者讲书等栏目。

虽然近几年传统销售渠道基于网络化的连锁订货平台建设提高了发货效率,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善现行图书发行渠道的状况。相对而言,线上销售特别是电商平台销售比传统销售渠道更加便捷快速,具有互联网技术的虚拟空间和海量信息存储的特点,图书的品类展示较为齐全,且节省了店面租金的成本投入,人工成本也大大降低,给图书销售留下了较大的价格区间,而电商价格战下的低折扣也进一步挤压了出版社的利润空间。

2.图书内容与载体形态变化

融合发展形势下,图书出版不再是单一的纸质产品形态,而是多形式的内容传播。图书内容从文字向图片、声音、图像等多种方式转变,图书载体从单一的纸张向电脑、手机、阅读器、视听设备等转变。图书内容表现形式的改变使读者的阅读方式也产生了变化,图书内容不再停留在单一的纸质文本中,而是以图像电子图书、声音电子图书、多媒体电子图书形成不同的出版物,传统的单一发行模式逐渐被打破——以出版物为中心转移到以消费者为中心,以价格为中心转移到以媒介销售渠道为中心。同时,图书的承载知识功能发展延伸,逐渐形成了可视图文模式、付费网络模式、广告推动模式、数字门户模式等销售模式。

3.图书出版产业环境变化

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图书出版的产业环境有了新的变化。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技术的进步影响着图书出版行业的产业环境,迫使图书出版从业人员不得不学习和掌握新的图书出版技术。但是,现阶段传统的图书出版企业对新媒体技术的了解还不够深入,新媒体技术人才资源有限,导致现阶段传统的图书出版应用和创新新媒介视域下的图书出版能力受到限制,不利于图书出版行业的发展。随着受众的阅读方式及其阅读习惯的改变,传统图书出版行业只有加速融合新媒体,促进编辑与营销人员的融合发展,才能为图书出版适应新的产业环境提供保障。

二、出版融合下图书营销工作的变化

1.图书销售人员的工作方式“网络化”程度越来越高

技术的先进程度决定了出版社数字化产品的市场竞争强度,在整个产业链条上,出版社和技术提供商是前端,图书销售商和软件支撑服务商是后端,图书营销人员在整个图书市场流程中被弱化为图书基本信息的传递员。随着数字化图书信息平台建设的不断完善,图书营销人员无须出差面谈客户,打开相应数据库就可以获取库存图书数量、阶段性发货数量、图书市场销售数量等信息。出版融合下,图书出版发行已经逐渐变成以互联网为流通渠道,以数字内容为流通介质,以网上支付为主要交易手段的模式,营销人员应充分了解数字媒体,学会从数字化发行业务着手,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互联网销售其实就是图书营销的电子商务化,营销人员要学会运用网上书店和出版数据平台整合符合线上销售模式要求的图书信息,学会运用网络工具与客户或读者进行沟通。

2.编辑与营销人员的互动、融合越来越多

在传统出版流程中,编辑和营销人员的具体分工不同,编辑侧重“产”,营销人员侧重“销”。一方面,编辑和营销人员在图书出版工作中所承担的任务不同,两者对图书产生的共识度较低。图书营销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准绳,主要拓展与之相关的销售、管理、经营、宣传等活动,工作重点是针对图书市场和营销渠道的把握以及对读者需求的精准投放。编辑的主要工作是策划图书选题,通过市场调查提出新的选题,有效把控和监督选题的整个实施过程。另一方面,编辑和营销人员关注图书的侧重点不同。编辑主要负责图书的选题策划、开发选题资源等,营销人员则负责线上和线下的图书推销、促销工作等;编辑侧重图书生产的前端工作,营销人员偏重图书的后端业务,两者工作交流和沟通存在一定障碍。

然而,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编辑和营销工作的数字化,最大的特点就是将编辑的日常工作如信息搜集、组稿、编辑、排版、审校等环节实现全程无纸化,使编辑从传统的纸抄、手写的“笔耕”时代走出来,进入现代化的电子时代,而营销人员在广泛搜集市场信息、明确读者群体、扩展图书读者定位等方面实现了数据搜集的网络化,两者的互动越来越多。因此,编辑和营销人员应加强出版信息沟通交流,优化出版流程,实现深度出版融合转型。

3.出版企业营销理念越来越新

营销转型的核心是营销人员的转型。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的转型实践为例,在从传统出版向融合出版转型的过程中,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坚持全员营销的观念,近年来形成了由营销编辑、数字编辑、专业发行营销人员构成的相对完备的营销团队。这些工作人员包括从其他行业转行的优秀营销人员,或具有数字出版从业背景、丰富的新媒体融合营销经验。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不仅注重员工的学习,还注重员工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促进,如发行营销部门每个月举行一次内部培训,主讲人为一线发行营销人员,形成了一个敞开分享和相互学习交流、碰撞思想的平台。

三、出版融合下图书营销人员的发展策略

基于上述变化,图书营销人员要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从图书的核心竞争力——内容入手,立足图书市场,加强与编辑的沟通与互动,培养自身的数字化营销思维。

1.提高图书市场分析能力

图书市场分析是图书营销人员基本的工作,有效的市场分析可以为编辑提供有价值的图书选题方向,为图书产品线的研发走势提供保障。营销人员可以根据数据做具体分析,得出图书品种销售率、读者偏好、销售地区状况等有效信息,明确图书销售的市场定位。营销人员的市场分析能给编辑提供更有力的图书选题策划的市场支持,也能更好地与编辑达成共识,获得编辑的信赖与支持,建立起相互依存的关系,既提升了营销人员对图书内容掌握的速度,又节约了营销人员学习图书内容的时间,可以更好地服务读者。

2.提升图书宣发综合能力

图书营销人员要善于借力,全面提升图书销售的业务水平。以撰写宣发材料为例,作为文化内容的呈现方式之一具有独特性,营销人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获得图书信息:一是书的封面,一本书的封面所包含的元素基本是此书整体内容含义的体现,明确封面上的设计元素的含义就基本能够确定书的定位;二是作者,书的作者一般是仅次于内容的重点,甚至超出书本身所承载的内容;三是图书简介,一般可从编辑在前期的初审报告获得该书的内容简介和优缺点分析。四是图书梗概,不同于内容简介,梗概是该书章节的大致介绍,让读者基本了解该书的知识结构和整体框架,营销人员应核查图书内容,注重对梗概的提炼。

3.实现营销工作与编辑工作的良好对接,为全员营销打好基础

图书营销环境和渠道结构的变化对营销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出版社的营销人员要了解出版的各个流程,熟知自己的图书产品特点和卖点,还要掌握各种现代化的营销手段,才能适应新的市场形势,做好营销工作。

第一,营销人员参与选题策划工作可以从源头上解决图书销售的市场定位问题,帮助编辑确定图书名称、封面装帧的风格特色、图书价格的市场定位等。营销人员参与选题策划才能更好地了解图书内容,加强与编辑的沟通与协作。目前,有不少出版企业在图书选题论证时要求营销人员参加,并将营销人员的市场建议作为判断图书销售的重要依据之一。

第二,建立 “编—销”良性运作机制。如何保障编辑和营销人员的良好互动是一个常谈常新的问题。编辑抱怨营销人员不懂图书,营销人员抱怨编辑不了解图书市场,这种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是编辑和营销人员之间没有建立相对稳定的有效沟通机制。针对这种情况,出版社可从选题策划的源头和新书上市的节点为出发点,建立相关的工作机制,从根本上解决编辑和营销人员之间沟通不畅的问题。一是在选题策划开始阶段,编辑要依靠营销人员掌握的有效图书市场分析确定图书产品,一同进行市场论证。一旦作者队伍确定,营销人员要参加相应会议,直至该图书选题工作结束。二是在新书发布时,建立编辑和营销人员的“讲书”制度。新书的发布是按照既定的出版销售策略把图书推向市场的前奏,也是图书即将接触读者的节点。此时,编辑和营销人员分别对同一本书做全面介绍,可以形成信息上的互补,更全面地做好图书宣传工作。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固定的图书信息营销模式,形成一种企业文化。当然,新书发布可以是对外部市场、开放式的推广,也可以是对内部编辑和营销人员了解图书整体信息内容的加强。以江西美术出版社为例,该社营销的各项工作分散在各部门、各岗位,如外宣工作在总编室,促销活动和方案执行在市场营销部,微信、微博宣传在新媒体出版部。因此,江西美术出版社尤其注重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编辑要懂市场,而营销人员要介入出版,编辑不仅仅是案头编辑,还要做策划编辑,同时也要懂营销、配合营销;营销人员则要加强对编辑相关知识的学习,社里鼓励营销人员参加编辑职称考试,更好地从市场中抓选题、挖选题,争取人人都向“策划、编辑、市场推广一体化”复合型人才发展,使内部沟通更高效,整体学习氛围更浓郁。

出版的融合发展将逐渐消弭传统出版的业务分工现状,使编辑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编辑,营销人员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营销,编辑和营销人员之间的差别正在逐渐缩小,比如近几年出现的营销编辑岗就起到了衔接编辑和营销的作用。数字化发展要求培养出版复合型人才,营销人员要抓住自我发展的契机,实现真正的融合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如枫. 衔接编辑的“计划性”与销售的“市场性”——谈中小型大学出版社编辑营销意识[J]. 出版发行研究,2007(9):48-50.

[2]韩志. 编辑如何从细节深处给销售人员“讲书”?[N].中国图书商报,2012-10-09.

[3]罗吉. 现代编辑的“营”与“销”[N]. 新華书目报,2015-04-16.

[4]钱建初. 图书编辑与市场营销[J]. 出版经济, 2002(5):4-5.

[5]吉尔·戴维斯. 我是编辑高手[M]. 宋伟航,译.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

[6]伯特·罗森布洛姆. 营销渠道——管理的视野[M].宋华,译.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7]师曾志. 现代出版学[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8]雷方家. 新媒介视域下图书出版发展现状及其创新策略探析[J]. 新闻文化建设,2020(14):67-68.

[9]潘秋华. 融合出版背景下中小型大学出版社营销转型的思考和探索——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营销转型探索为例 [J]. 中国传媒科技,2020(11):18-19.

作者:王涛

传统思维下科技发展论文 篇2: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的作用

摘 要:创新思维是科技发展、人类进步的动力,而语文课堂正是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阵地,因此,小学语文加强创新思维的培养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同时也符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有利于教育的发展,也是为我国提供创新人才、建设创新国家的保证。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思维;作用;教育

一、引言

教育在培育民族精神和创新人才方面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创新教育是21世纪教育的主题,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根本途径。创新教育是一种超越化的教育、人格化的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它属于高层次的教育,力求塑造学生们的情商与智商能够共融、和谐,重视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独立的人格品质。“语文是百科之母”,学好了语文才能为其他各学科打好基础。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的学科,也是非常重要的学科,它极具个性、极富情感、极具创造性思维。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思性维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如果在语文教学中能够多一些创新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那么创新人才就会多一些。由此可见,语文创新教育,培养创新思维和创造力是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

二、创新思维的重要意义

1.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体现了素质教育大纲的要求

素质教育是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综合素质为根本目标的教育方式,重视思想道德、个性发展、能力培养以及身心健康的教育模式。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教育实践活动。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了小学教育改革中进行素质教育是改变传统教育理念的根本途径,也只有素质教育模式才能够培养出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才。每一名学生都有创造的潜力,只有在适当的教育体制下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当前我国小学语文的教育工作者很不适应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大纲要求,主要原因是传统教育模式束缚了教师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被纳入到新时期素质教育大纲的要求中,也由此被提到了新的高度。

2.创新思维的培养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创新思维的培养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为创新思维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灵感。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右脑的开发,有利于发掘人脑的潜能,增强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理解力、想象力和记忆力,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得到优化。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勇于克服困难,培养坚强的信念和意志。创新思维可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的个性和能力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日益明显的个性发展是区别于其他个体的一种独特心理体现,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形成;而创新能力的本质就是创新,是与众不同,是独特。创新思维的作用就是使学生的个性更为明显,创新能力逐渐增强。

3.创新思维的培养是以先进的教学理念对现行的教学模式中存在的弊端进行大胆的改革,这必然有利于教育的发展

创新思维的培养始终坚持以创造力的可开发性和普遍性为基本原则,提倡全新的人才观,强化人才的个性化观念、人才成长非同步化的观念以及人才培养的非标准化观念,强调利用丰富多彩的个性特征来评价人才,通过分析从而量体裁衣、因材施教,在尊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的前提下,勇于打破常规,超越程序,帮助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与此同时,创新思维的培养通过实行教育评价的标准及方法,对小学语文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

4.创新思维是建设创新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增强我国国力的重要保障

具体到小学语文的创新思维教育,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让语文教学富有时代精神,伴着创新教育的旋律,把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看做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和重要目标,勇于担负起培养创新人才的崇高使命。小学语文是极具个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基础课程,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语言文字的学习具有理解多维性、运用可变性和内涵外延性等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为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创新思维的培养是全球经济化、竞争激烈化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国家国际竞争力的保证。

三、小结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人的心灵深处都深藏着一种需要,就是希望自己能够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研究者,尤其在小学阶段,这种精神需求更为强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告诉我,小学生的接受能力最强、想象力也最为丰富、思维十分活跃,极具创新潜力,这对创新思维的培养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总而言之,创新思维的培养已经成为教育界不可避免的话题之一了。小学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使学生们感受到愉悦和满足。现实的工作中,我们肯定会遇到很多困难,虽然实现素质教育的道路还很长,但是只要我们坚定信念,不断努力,一定会为我国培养出更多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周莉媚.小学语文创新思维培养[J].新作文,2010(1).

[2]陈海旦.让语文课堂充满创新活力:关于培养小学语文创新能力的认识与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2).

[3]张兰竹.谈中学作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作用及培养[N].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5:2.

(作者单位 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鼓楼中心校)

作者:吕乃敏

传统思维下科技发展论文 篇3:

大数据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变革的思考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科技实力也在不断地提高。作为社会历史以及科技发展的必经阶段,我国不可避免地进入了大数据时代,大数据也是这个时代的标志,因此要充分理解大数据内多个层次的完整意义。除此之外,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也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企业处于大数据时代之下,能够从大数据中获取海量的信息和资源,因此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传统思维也需要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而转变,学会合理与高效的利用大数据带来的机遇,规避大数据时代带来的风险。

[关键词]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大数据时代;变革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8. 23. 029

0 前 言

随着大数据在日常生活中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其所蕴藏的巨大的价值以及不可估量的能量不但推进了产业的创新与产业管理方面的变革,而且还对国家对社会的治理、企业对自身的管理以及个人的思维方式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企业在大数据时代由于自身的特殊性,首当其冲受到大数据的冲击,大数据对于企业的影响会渗透到企业管理和决策的每一个环节,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企业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必然要迎接大数据时代所带来的挑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在思维方式上要进行转变,把人力资源管理推上历史舞台,同时利用好大数据对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进行构建、完善,这些都是企业处于大数据时代之下不得不对人力资源管理进行的变革与创新。不仅如此,在某个层面上来说大数据促进的是一个时代的转型,大数据的地位和作用已经不再仅仅作为一个时代的标志去体现了,而是成为现如今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同时也成为推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因此,企业要正确认识大数据时代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及时转变发展模式和管理方式,充分发挥大数据在促进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作用。

1 我国企业当前人力资源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1.1 受传统思维方式的束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固化

一般來说,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都是因循守旧的,往往是一套固定的工作流程沿用到现在,因此受这种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思维的束缚,固化的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在相当多的一部分企业中仍占据着主要地位,这种现象在中、小型企业中尤多见。按照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偏重于对事情的管理,不注重人在管理与被管理的过程中的重要性和主观能动性,而是单单的以人作为辅助管理的工具,严格控制员工的行为与思维方式。这种对事不重人的管理模式在企业实际的管理与运营中存在着非常大的弊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忽略了员工的主观感受和诉求,导致人力资源的管理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作用不大,并且达不到其应有的效率。这种管理模式是不人性化的,不符合当前社会发展以及时代发展的趋势。

1.2 部分人力资源管理者思维古板,观念落后于时代发展

哲学上有句话是“思维对存在具有反作用”,但是在企业的管理中这一条不是非常适用,因为管理主要的部分是人在管理,在大多数情况下,管理者的思维和观念以及在具体事情上的决策往往会对企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大数据的时代之下,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观念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创新和改革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要想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只有先转变管理者的观念。但是当前状况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对大数据时代的认识不够全面和深刻,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仍旧沿用传统的管理观念。人力资源管理者对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仅仅停留在表面,不能够及时应对大数据时代对企业管理模式带来的冲击,也没有在最大程度上发挥人力资源管理在促进企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仍然把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作为企业内部的常规管理。

1.3 人力资源管理的方式受到冲击,未能把握好大数据时代带来的便利

人力资源管理的手段一直停留在较为基础的层面之上,要想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企业就需要对人力资源的管理手段进行优化和创新。由于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传统的对人才进行培养的方式、方法,已经不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了,大数据时代下对信息技术的多方面运用有利于企业人才的培养。人才作为企业竞争过程中恒久不变的核心竞争力一直是各大企业争夺的重要资源,越来越趋向于白热化阶段。但是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的手段和方式上出现了弊端,没有很好地利用大数据加快对人才的培养,不能够发挥好信息技术在人才培养效率提高以及甄选人才方面的优势和作用,这就导致了人才的培养和选择大大落后于信息技术开发的进程,企业人才出现青黄不接的尴尬局面。

2 大数据时代推动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改革进程

2.1 利用大数据时代的环境特点,完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要想做好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首先就要建设和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只有这样,人力资源的管理才能够对企业的发展进行准确的定位和把握,从而发挥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时必须结合当前大数据时代的具体形势和社会的大环境,明确企业自身的宗旨以及对未来发展的规划,利用大数据把对未来的规划同企业发展经营的实际相结合,对企业的发展目标和具体步骤进行详细的规划和分析。与此同时,企业还应该把自身的战略发展目标放在指导全局发展的地位之上,明确人力资源管理在公司发展全局的核心作用,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相关的奖惩以及考核机制,构建起系统化、理论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还要规范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条例与工作流程。

2.2 定期组织管理人员的学习与交流,加快转变其落后的思想观念

大数据时代在某种层面上来说实际上就是一个突破传统的创新时代,这就对人力资源管理者的思维与观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数据时代下,管理者要想不被时代所抛弃,就必须树立开拓创新的思想观念,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结合大数据时代开放的特点和要求,高效地利用信息技术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进行改革和创新,以保证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认识在可控范围之内。除此之外,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还应该加快转变传统的思维模式,对大数据时代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树立起正确的思想认识,并且对企业内部的员工进行大数据的培养与学习,把网络技术落实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从人才招聘到人才的培养与管理的各个环节上。企业还要定期对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和组织学习,以保证其可以及时更新自身的思想观念,有利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2.3 严格遵循“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对人力资源工作进行信息化管理

企业要改变传统的把“事” 作为管理的中心,把人当作辅助工具的管理意识,树立起“以人为本”的工作原則,把对人才的管理摆到优先管理的地位之上。随着大数据的不断发展和深入,井喷式的信息量和各种资源层出不穷,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该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大数据平台,利用信息化的技术手段对人才的招聘、培养以及管理方式进行优化,只有这样,员工才从中获取最大的资源来实现其自身的提升和发展,从而为企业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总而言之,基于大数据时代之下信息技术和网络的迅猛发展,企业必须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充分利用大数据为企业管理提供的便利手段,把管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从而建立起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系统网络,这样有利于为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技术支持和决策支撑,也能够为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和相关人才提供高效的服务。

2.4 改变原有的人才招聘方式,充分利用信息化招聘人才

在大数据时代到来之前,信息化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还不够成熟,企业招聘人才都是通过投递简历以及相关的纸质文件和部分表格来完成的,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也在积极进行改革和创新,争取在最大程度上发挥互联网在人才招聘上的优势,确保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招聘到最合适的人才。如果想要改变原有的人才招聘方式,实现人才招聘的信息化最高效,企业就要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方面加大财力、物力、人力的投入,企业应该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的网站人才招聘,完善求职者资料的求职流程,这样的话求职者就能够明确地下载和登记所需的资料和信息。此外,把大数据和人才招聘结合起来的话,应聘者的信息将会呈现得更加完整,例如求职者的照片以及工作经历,还有他们的社会关系以及工作能力,这些都能够让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对求职者有综合性、立体性的了解,从而能够将人才安排到最为合适的岗位上去,以实现“人岗匹配”。

2.5 科学融入大数据方法,丰富人力资源管理手段

大数据已经成为推动人力资源管理进步的重要驱动力,在这种态势之下,也催生了许多人力资源“大数据”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使人力资源的管理手段和方法不断地精进和丰富,众所周知,大数据的核心就是预测。大数据在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手段的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举例来说,利用大数据的多维数据库对人力资源分析进行数据建模,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其分析效率;大数据技术还能够帮助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调度出数据库中所隐藏的相关信息与其之间的相互联系,从而帮助决策人员进行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

3 总 结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当今世界占据主导地位的是知识经济,也就是所谓的“大数据时代”经济。大数据时代作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进程,是一把双刃剑,既给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带来了机遇,又给其带来了不少挑战。除此之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变革还受企业经营理念以及外界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就需要社会各界以及政府各个部门的通力合作,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改革创新做好坚实的保障,以此来保证企业的长足健康发展,从而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稳步提升。

主要参考文献

[1][英]维克托·迈尔 - 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大数据时代: 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M].盛杨燕,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27-58.

[2]唐斯斯.大数据对政府治理的影响及挑战[J].电子政务,2014(6):21-26.

[3]周光华.基于“大数据”价值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思考[J].科技广场,2013(12):105-107.

[4]黄诗龙,项杰.“大数据”点亮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大智慧”——结合新华社人力资源大数据实践探析[J].中国传媒科技,2013(23):76-78.

作者:魏洪婷

上一篇:档案工作规范化分析论文下一篇:地下水勘察水文地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