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课堂下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2022-04-27

摘要:在新课改下的历史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往与互动显得至关重要,交往与互动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历史课堂教学的成败。关键词:新课改;历史课堂教学;交往;互动;对话《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互动课堂下高中历史教学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互动课堂下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篇1:

新课程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实现课堂互动

【摘 要】 传统的教学模式形成了一种教师“大满贯”,学生“旁观”的怪圈,这样的教学模式剥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主动构建。为了打破这种封闭的传统教学模式,本文主要探讨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实现课堂互动。

【關键词】 高中;历史;互动;高考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学校教师不能只将为学生传授知识作为教育目标,更重要应该培养出学生的主动探求知识、构建知识的积极性。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主要是教师在课堂中讲解、传授,学生听讲,学生只是被动接受,忽略了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丧失主动构建知识的积极性,不利于对知识的真正掌握与运用。因此,我们必须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打造互动的教学课堂,将教学主体地位还给学生。

一、把握高中历史互动课堂教学目标

高中历史课堂应注重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的培养,在互动课堂模式下,首先高中时期的青少年身体和思维都趋向于成熟,大多数的学生都能具备一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待问题也能从自身做出一些思考甚至解决一些问题。这一时期的教师更应该充分引导学生,而不是一味地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让学生的思想和见解充分表达出来,营造出一种和谐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减轻学习的压力,增强了学生主动学习历史学科的积极性。互动式课堂能够在学生畅所欲言的前提下,增强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活跃了课堂气氛,教师可以及时地了解学生的思路与思想,并对学生的思想观点进行讲解。这种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课堂可以在帮助学生学习到新知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的同时,培养学生独立的思维方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在互动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思维,为学生创造和谐、纯净的学习氛围。其次实行互动式课堂也是教育改革的需要。新课程改革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与思维,而不是仅仅只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创新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摒弃传统的教育理念,采取现代科学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将学生置于教学的主体地位,只有这样才能不断适应变化发展的教育改革,跟上时代的脚步,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二、丰富高中历史互动课堂教学方法

为开创互动式课堂而丰富教学手段必须要以“兴趣”二字为根本宗旨,笔者这里提供两种方法抛砖引玉。首先,要师生之间互动起来。师生和谐互动有助于打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帮助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学习,不仅要在上课的时候与学生亲密沟通,更要注重在课下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不仅要在学习上帮助学生,也要在生活中、情感中帮助学生,教育学生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全方位打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形成一种老师关爱学生,学生信任老师的和谐平等关系,这样的和谐关系不仅有利于在课堂上开展教学活动,更有利于在长期的师生合作中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开展小组活动,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师可以主动为学生组建小组,创造一个平等、和谐、有序的讨论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中或课下时进行适时的讨论甚至辩论,这样的小组讨论能帮助学生了解互相的思路方法、思想观点,择善而从。教师也要参与到学生讨论之中,规范学生的讨论过程,及时地给予引导与指导,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方法、多重思维模式看待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开拓学生思维的广度与深度。这样的小组讨论能够帮助学生互相了解,互相激励,取长补短,择善而从,无错加勉,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小组合作能力等综合素质,最终达到教学目标,乃至达到更高的目标。

三、优化高中历史互动课堂教学策略

在高中的历史学科教学中打造互动课堂也存在着它的不足。首先目的性不强,许多教师对互动式课堂一知半解,只把互动理解为“老师提问”,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敷衍师生互动,没有认真设计师生互动环节,只是“为了互动而互动”,达不到课堂互动应有的效果,浪费了宝贵的时间资源。其次,许多课堂中的互动内容不够深刻。只注重课堂互动的形式,确实达到了一种热烈地讨论效果,却没有在互动的过程中真正打通学生的思维,没有引导学生思维向更深层次发展,导致历史课堂互动的实际效果不高。为了避免这种不正确的课堂互动,就需要教师认真学习开放式课堂的教学模式,培养现代教育思想,真正认真地准备课堂互动环节甚至打造互动课堂,在自己掌握运作互动式课堂的知识、技巧之后再把互动引入到课堂之中,不能一知半解,自己添油加醋,把互动式课堂搞得虎头蛇尾,既影响了教学进度,又达不到既定的教学目标,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展开。

教师要不断学习,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教育技能,端正自己的职业态度,不断学习、创新,为打破传统封闭教学模式的怪圈,改变传统的“吊书袋”式的历史课堂,丰富课堂趣味性,创造新颖的互动式的教学不懈努力。

作者:孙海琴

互动课堂下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篇2: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交往与互动

摘 要:在新课改下的历史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往与互动显得至关重要,交往与互动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历史课堂教学的成败。

关键词:新课改;历史课堂教学;交往;互动;对话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新课程改革把教学的实质定义为交往、互动,这说明没有交往、互动的课堂不能称之为教学活动。新课改下,历史教学培养的是学生判断历史事件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不是简单地锻炼他们的记忆能力。过去我们的历史课堂教学教师注重的是如何把知识、结论准确地给学生讲清楚,而学生的学习则纯粹成了被动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教学窒息人的思维和智力,摧残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扼杀学生的创造力。因此,历史课堂引进交往与互动教学迫在眉睫。

一、创设和谐的交往情境,促进交往与互动

营造轻松愉快、生动活泼、合作互动的教学环境,是促使学生开展人际交往的基本前提。这种良好的教学环境以其积极的情感氛围为主要特征,只有建立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和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才会有一种安全感和愉悦感,才能有效地开展各种教学交往活动。

例如,在讲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中“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这一内容时,我做了如下铺垫:第一步提问学生:“假如你是汉朝的建立者刘邦,你会采取怎样的措施巩固政权?”。第二步概括唐末至五代十国藩镇割据简况,指出藩镇割据的实质。第三步讲述后周大将赵匡胤陈桥兵变的故事。经过以上的热身活动,不仅让学生发挥了想象能力,体验了历史,而且把学生思考问题、积极参与的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了。

二、建立起交往与互动的“对话”机制

改变我们的教学方式,首先要改变我们过去过多地采用单一讲授、灌输的方式。这种方式的过多使用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学生死记硬背历史时间、事件经过、历史结论。让学生感到学习历史的枯燥与乏味,使之失去对历史学习的兴趣。要建立起平等交往、互动的“对话”机制。以交往与互动为特征的教学,常常要借助“对话”来实现。这里所说的“对话”,不只是言语的应答,按照现代著名教育学家雅斯贝尔斯的说法,“对话是真理的敞亮和思想本身的实现”,是一种“在各种价值相等、意义平等的意识之间相互作用的特殊形式”。教学中的“对话”,就是教师与学生以教材内容为话题共同去探讨问题、认知历史、重新建构历史知识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善于处理教材,选择进行对话的话题,只有平等“对话”,才能实现智慧的撞击,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从而领悟到历史的真谛。例如,在教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思想文化史”古希腊先哲智者学派代表人物普罗泰戈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哲学观点时,我首先给出了以下背景材料。

前不久,中央电视台一套的《今日说法》栏目报道了一则案例。该案说的是北京某商场门口有一男子见义勇为,帮人追赶小偷。在他扑倒小偷的同时造成了旁边一老奶奶倒地,结果小偷跑了,老奶奶花了几千元的医疗费。最后老奶奶把见义勇为者告上了法庭。法院判决该男子赔偿老奶奶医药费两千多元。然后提出问题:你对此案有什么看法?问题一提出,下面的同学马上就像炸开了锅,议论纷纷:有人说:“这是什么道理,做好事难道也有错吗?”有人说:“那我们以后就不要做好事了嘛。”马上有人反对说:“怎么能不做好事呢?假如小偷是偷你的东西呢?”……当热烈的议论慢慢归于平静的时候,我又提出一个问题:那么我们怎样来理解“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哲学观点呢?话音刚落,就有同学回答:“人是评价万物的标准,正义、善德、真理等价值标准跟人的需求和兴趣有关,是由人制定的。好坏优劣取决于个人的尺度。”原本枯燥难懂的哲学理论,由于找到了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虽然只是简短的几句对话,却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让交往与互动进入高潮

交往与互动教学既强调师生之间的交往与互动,也注重生生之间的交往与互动。所谓生生互动,是指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实践证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生生互动的最有效形式。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由于每个学生都能以平等的身份参与讨论、交流,从而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的思想和智慧得以激发和共享,加速知识的意义建构。同时,小组合作学习还能促进学生情感交流,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突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新课改提倡大胆尝试、勇于创新的精神。敢于把历史课堂教学交给学生,让学生来组织教学,让学生来做“小老师”,是我对新课改的深刻体会与大胆尝试。在学习人教版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这一内容之前,我就召集了试验班的班长、学习委员、历史课代表开会,讨论学习这一课的教学方式方法。最后在班长的建议下做了一次大胆的尝试,把历史课堂教学交给学生,让学生做“小老师”。而作为教师的我,则坐在教室里成为了众多学生中的一员。

在“小老师”组织、主持的历史课堂上,作为双重身份的我深感收益良多。首先,这是我走上工作岗位后第一次重返课堂,第一次在我的学生面前做学生——而且是学生身份的真正体现——就连“小老师”在课堂上提问都是直接叫我的名字,这种感觉非常真实、非常亲切。其次,作为学生的我,积极配合了小老师的交往与互动教学,深切体会到了课堂答问的成就感。他们设计的课堂教学方式方法新颖、别具一格,组织、主持课堂教学的就有三位“小老师”,完全打破了一个课堂只有一位老师的传统做法。教学方法则采用分组教学法为主,并且引进了竞争机制,各小组之间展开评比,遵循了交往教学中的激励性原则。有了竞争,课堂就有了活力,课堂就成了生命交往与互动的场所。

教育专家说:“21世纪最需要的是什么?是创新。创新的土壤是什么?是个性。课堂是最好生长个性的土壤。”过去我们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犯了太多的“职业麻木”症,只顾讲解历史、灌输历史,而忘却了课堂是生命的交往与互动。新课改恰似一声惊雷,振聋发聩,将使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接受一次由形式到内容、由表象到本质、深刻而彻底的洗礼。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松陵高级中学历史组)

作者:陆丽萍

互动课堂下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篇3:

“境”有源头深“根”蓄

【摘 要】新课程下多种多样的情景设置丰富了如今的高中政治课堂,而合理的教学主题的确立,对课堂教学无疑帮助巨大。如何在情景式的课堂中让主题“深植”,让高中政治课堂呈现出“灵魂”与“情境”的统一。本文以笔者的一节课堂教学实例为例,通过对情境型主题课堂含义和背景的理解,实施了基于单元主题确定教学主题、选择有效的拓展材料服务教学主题、设计有思维含量的问题凸显教学主题、准备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深入教学主题、学习思辨后达成共识理解教学主题、构建整体课堂升华教学主题的课堂策略,并谈谈自己的实践反思。笔者也将更加努力地雕琢与融合、不断地探索和创新,以期完成课堂的体悟与升华,呈现出更为精致和谐的政治情境型主题课堂。

【关键词】主题教学 情景式

新课程下的课堂精彩纷呈,多种多样的情景设置,丰富多彩的探究形式,构成了如今的高中政治课堂。在《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这课教学中,笔者也采取了多样的情景设置,进行了“温州高铁事故视频回顾”“学生分角色扮演”“填一填” 等探究活动,使学生在情境中,带着强烈的求知欲,自主地获得知识,提高认识,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但是在课后的反思中,笔者却发现,这样的“灵动”课堂缺少了政治课堂教学的根本,短了“根”,丢了“魂”。如何在情景式的课堂中让主题“深植”,让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呈现出“灵魂”与“情境”的统一,笔者本文即以《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这一课堂实例对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直径初探幽——理解情境型主题课堂的含义

要了解主题课堂,先要了解主题教学。“主题教学”就是要以鲜明的教学主题来统领全部教学内容,实施课堂教学。笔者理解的高中思想政治“主题式课堂”,是指“主题统领、话题导入、问题提炼、活动探究,共识达成”的一种课堂教学程式。而情境型主题课堂就是在研读教材的基础上,提炼课堂教学主题,在主题的指导下,选择情景素材,通过情景素材,创设素材问题串,师生在课堂上共同探讨情景素材问题串,在合作基础上进行自主归纳。要使学生在总结知识的过程中学会概括、分析、抽象与综合,最终形成知识体系,完成对新知识的构建。

二、幽深芳兰密——了解情境型主题课堂构建的背景

构建情境型主题课堂的背景有三:

1.由政治学科本身的思想性特点决定

政治教学是高中基础教育课程,也是具备政治学科特色和特殊思想功能的社会人文学科,政治学科本身的思想性特色决定了政治教育侧重于建立学生健康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学习的过程就是塑造三观的过程,它讲究感同身受,而“主题”就可以充当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升华,政治学习体验的根本。

2.由政治课堂的现状决定

笔者听过很多新课程下的政治课,很多课都不能正确地处理好“主题”与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的关系,有些课对“主题”的定位、立意都存在失当的情况。而大多数问题主要集中在:例如教学中对政治概念进行简单的堆砌与交代;重点难点不突出;教学引导随心所欲,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教学结构松散等。这样的现状要求我们必须坚定构建情境型主题课堂的决心,不断进行实践。

3.从学生学情角度看政治教学“主题”的必要性

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从少年向成人过渡的转型期,在这个阶段,我们要让学生能较为深刻地体验和感受政治学习中所蕴含的文化力量对自己心灵的冲击。通过主题教学,把更深刻的政治魅力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学生有机会接触更为深刻抽象的政治理论和规律,能使学生对政治问题有较为深入的认识。

三、幽径连嶂碧——情境型主题课堂的实施策略

1.准确定题——基于单元主题确定教学主题

高中政治每一单元都有一个鲜明的主题,主题不是照搬单元标题,而是对主线和单元的新的概括。小主题有着大意蕴,它像一个灵魂一样统率着单元内容,像一粒种子蕴涵着学习的目标。如《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一课,笔者在进行教学时,便基于单元主题确定教学主题,即从政府和公民两个角度看政府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在之后的课堂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节课的成功也使我充分认识到每一课时的教学主题的确定应依据模块整体和单元整体的主题目标来进行,这样的教学设计才会兼有灵动和厚度。

2.精当选材——选择有效的拓展材料服务教学主题

一堂质量较高的政治课,应该是教学内容“拓展”与教学主题“聚拢”的和谐统一体。教师应该依据课程标准,围绕总体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有意识地将有助于主题教学的知识、思维、情感等纳入开放的教学目标中,有关的教学细节紧紧围绕教学主题来安排,每一项教学内容都明确而集中地体现和服务于教学的主题,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在进行《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这一课的教学时,笔者在确定了“从政府和公民两个角度看政府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为教学主题后,以“2011年温州高铁事故”为背景,选取例如高铁事故主要责任人之一刘志军的简单介绍、高铁事故发生后温家宝总理的答中外记者等,让学生从公民和政府两个角度去思考,共同探究为何要制约与监督政府权力的行使以及如何进行。这些材料不仅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将本课的教学主题更进一步的挖掘下去,使课堂不仅时时具有情境,也刻刻彰显主题。

3.精心设问——设计有思维含量的问题凸显教学主题

在情境型主题课堂中,还应根据教学内容设计问题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情境中不断思考和探索,加强彼此之间的合作,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以达到师生之间的互动。问题源于情境,问题情境的设置要密切联系学生实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习变得生动、有趣,使教学过程变得开放,学生常处于自主探讨的过程中,不断提出自己的疑问,形成多维互动的教学关系。在课堂中以问题为纽带,上“勾”情境,下“连”知识,激活了学习过程,打通了“情境——问题——知识”的内在关系。注意设计一些具有思维含量的问题,立足教材并超越教材,学用结合,有利于学生在问题中学习知识、提高能力,也能使情境型的课堂时时能凸显主题。

4.多样探究——准备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深入教学主题

在情境型主题课堂中不可缺少多样的探究活动。创设情景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内化学习内容,而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在进行探究时则需要不同的表现手段与表现方式,例如多媒体的展示、图片的对比、模拟辩论会等。在《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的教学时,笔者通过温州高铁事故视频回顾,事故现场多张照片的展示,分组角色扮演:如果我是……(铁道部发言人、政协委员、记者等)如何让公众放心?等多种多样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本节课的内容,去尝试理解本节课的中心主题。

5.合作归纳——学习思辨后达成共识理解教学主题

在情景型主题课堂上进行归纳总结时可采取小组合作和学案反馈的方式。可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征、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能力来进行分组,通过自主合作学习对课堂内容进行归纳小结,提炼理解主题。而“学案”是教师用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的内容,沟通学与教的一座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例如在《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就在课前编写了学案,从课前的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自己动手,尝试构建本课知识结构,一直到课后让学生合作完成知识结构的修改,使他们在自主的学习思考后理解教学主题。

6.升华拓展——建构整体课堂,升华教学主题

最后,要构建整体课堂,升华教学主题。在目前的教学设计中,存在的最大最普遍的问题依然是只注重个体,而不能高度凸显主题的意义。笔者对该课的之前设计中只是以课论课,将主题设计为“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看似有主题,实际上就是一个一个知识点“就事论事”地学习教材内容。课后进行了反思,重新进行了设计,以单元为中心,从公民和政府两个角度来分析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在这一主题的指引下,与学生一起走进温州高铁事故,重新整合了教材结构,升华了教学主题。

四、独行幽径迷——情境型主题课堂的实践反思

1.如何把握预设与生成调控的适时度

预设使教学有序展开,生成使教学充满意外。情境型课堂中一个个预设的情景,散在课堂的每一刻,就算有鲜明的主题,偏重预设,轻视生成,仍是我们教学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而且何时才是预设与生成恰到好处的捕捉点,则需要大量实践和经验的积累,不能一蹴而就。

2.如何完成简化与强化的有机统一

简化为强化创造条件,强化对简化进行升华。学习目标要简明,教学流程要简便,信息载体要简约;主题设计要增强,互动生成要加强,学法教法要图强。在现在的情境型主题课堂上,经常会出现相反的情况,教学流程的繁琐,信息载体的丰富,往往会混淆原本明晰的学习目标及教学主题。

3.如何灵活运用好讲授与探究

讲授能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系统的知识,但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培养创新思维。探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探究性思维,但耗时长、效率低,适用范围有限。在实施主题教学时,往往会对每个知识点都安排探究,以致后面会出现了时间不够用、知识不透彻等问题。怎样处理好讲授和探究的关系,也是构建情境型主题课堂中值得考究的一个问题。

实施情境型主题教学对于提升高中政治新课程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合理的教学“主题”的确立,决定了教学目标设置的方向性,促进了教学材料选择的合理性,提高了教学效果的有效性,它就像一株破土而出的幼苗,存在优点也有不足,需要进一步培育和完善。在课堂教学实践的路途上,笔者将更加努力地雕琢与融合、不断地探索和创新,以期完成课堂的体悟与升华,呈现出精致和谐的情境型主题课堂。

【参考文献】

[1]陈春露. 关于新课程下高中历史实施主题教学的思考. 历史教学,2010(23).

[2]余文森. 有效教学十讲.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叶澜. 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 教育研究,1997(9).

[4]董旺森. 主题教学的设计、实施及反思, 教学月刊, 2012(9).

作者:韩云

上一篇: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培养论文下一篇:服装表演教学多媒体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