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审美意识教学论文

2022-04-20

摘要语文教学内容中包含着生动丰富的文字美,变化有致的结构美,尤其蕴涵着动人心魂的人物形象美在语言文字的训练过程中,在阅读教学中,在传播知识的同时,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美好高尚的情操和审美素养。下面,我谈谈自己是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体现审美意识的。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语文审美意识教学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审美意识教学论文 篇1:

浅谈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审美意识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的一切都应该是美的。社会越进步,越文明,人们的爱美之心越强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美无处不在。美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指学生在精彩的语文课的有限时间内获得的美的熏陶、美的感悟、美的体验、美的满足、美的教育。

语文教学的境界美是如何产生的呢?

首先,教师在教学中倾注的情感、创设的课堂氛围,为教育境界美的形成起了决定的作用。

语文学科偏于形象思维性。如学生读《山居秋瞑》中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时,不同学生根据阅历,生活就会有不同的美的感悟和美的体验。而如果老师借诗描绘景,借助多媒体、画面、音响等。学生获得的就不仅仅是体验,而是美的愉悦性。美得动人最主要的是以情感人。“情”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没有动情的语文教学,教学内容抽象枯燥、学生情绪不愉快,更不会产生感人的艺术力量。教学中,“情”始终要贯穿其中。教师在备课、讲课中,都要倾注感情、进入角色。要让学生“入情”教师就必须先“入情”、先“动情”。备课时要深入钻研教材,挖掘文章思想内涵,把握作者的情感基调,全面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作者的思想。如讲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不了解艾青幼时被寄养的经历,思想变化和写作背景,就难讲好作者在诗中抒发的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赞美、忧郁和沉痛之情。讲课时,用情真意切的讲述引导学生“入情”;轻重起伏速度相宜的语调能给他们带来美的愉悦。结合教材特点,感受课文语言表达的思想感情。勾画并欣赏文段中优美、精彩的语句,藉以学生奋发向上的力量和美的享受。教学中还要坚持美的创造性,如在教学《孔乙己》,指导学生给课文配风俗画,或曰酒店一角,或曰偷书被打,给课文配人物画,或画孔乙已,或画店伙计,或画掌柜,学生们都感到有兴味,有收获。还有部分学校蓬勃开展的编语文课本剧,演课本剧活动,更是激兴、染情、增智、益智的综合,既能活跃语文教学的过程,也能强化语文教学的效果,这就是美的创造。创造出独特的教学过程,形成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坚持美的愉悦性,使教学生动活泼、兴味盎然,学生也就肯学、乐学。

其次,有效指导学生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语文教学中“读”是很重要的。人们常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称美读,要“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文学作品的最终完成是在读者的阅读过程之中,读的过程,就是了解和欣赏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语感非常重要。启发并要求学生进行富有节奏和感情色彩的美读,并品味其情调,领略其精神,激扬起情怀,对引导学生更好地进入作品的境界大有好处。教师进行美读指导时,不仅要注意重音和停顿,而且要根据不同作品的风格和内容读出作品感情,或哀婉凄楚,或豪迈悲壮,或慷慨激昂,或欢快喜悦……总之,要让学生读得声情并茂、绘声绘色。如我在执教《白杨礼赞》时,自己先熟悉写作时代背景,作者写作意图,自己先练习朗读,然后指导学生进行朗读,对白杨树生长环境、外在形象和内在性格的描写语段用平稳语调读,在读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时读出崇敬和赞美之情。特别是第七自然段的排比句式,语势一句比一句加强,读出气势。经过几次练习,这篇课文学生读出了“礼赞”的味道,学生走进了课文的情感艺术境界。

总之,语文教学境界美产生的方法很多,教师在备课、讲课、诵读等方面都可以让学生获得美的体验和美的享受。用美去吸引学生、感染学生,从而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的效果。

作者:马晓霓

语文审美意识教学论文 篇2:

浅谈语文教学中审美意识的体现

摘 要 语文教学内容中包含着生动丰富的文字美,变化有致的结构美,尤其蕴涵着动人心魂的人物形象美在语言文字的训练过程中,在阅读教学中,在传播知识的同时,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美好高尚的情操和审美素养。下面,我谈谈自己是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体现审美意识的。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审美 意识

一、品词析句,分析情境,引导学生理解课文鉴赏美。

“浓缩的往往都是精华”,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在品味好词语、分析句式、句意中去发现美、品体美,鉴赏美。如《海上日出》文中对日出过程的描写,对不同情况下,太阳的形状、光亮、色彩、动态及周围事物的状态描写都十分准确、生动、传神,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写出景物的个性。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展开描写。把日出的过程写得细,仪态万象。语言生动、形象。运用比喻、拟人、借代、映衬等多种修辞手法。词语选择运用都十分恰当,耐人寻味。无限情态尽在眼前。通过阅读欣赏,品词析句,引导学生了解自然所表现出令人赞叹的美,继而使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得到升华。

二、模拟现场,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受美。

“情”包蕴在课文内容中,“境”是课文内容所构成的整体画面。教学时,模拟现场,或者亲临现场,创设情境,学生通过感官,置身丰富、逼真的气氛中,可以驱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讲述,精彩的画面,直观形象的表演,以及电教设备的运用,创设一种审美意境,引起学生心灵上的共鸣,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掌握语言艺术、领会文章意境的欲望。例如《观潮》一课可以通过播放钱江潮的电视录像,把钱塘江大潮来时那汹涌澎湃、气壮山河的宏伟气势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进而领悟大自然的奥秘与力量。如在《圆明园的毁灭》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概括地介绍圆明园的总体面貌,通过圆明园四十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让学生感受圆明园的美,通过安排英法联军犯下滔天罪行的视频信息和圆明园的断壁残垣的记实图片,让学生在一种至美到至恶的情景中产生强烈震撼,迅速投入到一种极度激昂悲愤的情绪中,真正了解到“落后就挨打”的道理,进而将内心的愤怒和伤痛转化为积极向上的情感追求。

三、感情朗读,带入情境,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应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挥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通过朗读使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的韵律美,同时把语言文字化作鲜明的视觉形象再现在学生面前,唤起学生的想象,让学生与作者、与文章产生共鸣,激发学生情感中真、善、美的因素,情感得到美的感召和升华。例如:朗读《草原》一文,可以了解到草原的天很蓝,地很绿,是色彩美;有马牛羊在草原上吃草、嬉戏,是动态美;蒙古族人穿着各色袍子,骑马飞奔几十里外迎客,蒙古包内热情待客,以及表演歌舞、摔跤,是草原人特有的传统美。学生可以闭目遐想,自己脑海中所呈现出“美丽草原”的景象。又如《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一文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通过模仿读,让学生有真切的体会,引起强烈的情感共鸣,使听者也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教师要重视范读,范读饱含着浓缩了的个人体会和独特感受,它可以把课文准确的词语概念,生动的修辞手段,感人的描写抒情、优美的韵律节奏充分表现出来,给学生以具体的启迪。不但辅助了讲解,而且起到美育的作用。

四、剖析形象,驾驭情境,激发学生追求高尚品质精神美。

一个感人的形象,可以激发起千百万人向善向上的崇高信念;一个丑恶的形象,能让千百万人痛斥丑恶,憎恨虚假。形象越鲜明,对学生思想影响就越强烈、越深刻。学生受到了美好的形象的感染,必然能诱发情感的产生,从而萌生一种学习人物内心美好的激情与行为。老师要在言传身教中时刻把握科学的审美标准,引导学生理解美的实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分辨美与丑、判断善与恶、识别真与伪,陶冶儿童的情操,进而追求美。例如:在出示董存瑞昂首挺胸舍身炸暗堡图片时,分析品味董存瑞神态的刚毅、动作的果断、目光的坚毅、话语的激昂,体现了一位杰出的战斗英雄,誓死卫国的光辉形象。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剖析,唤起学生爱国报国的美好愿望,也使学生感到真正的英雄形象的力量。又如《田忌赛马》,故事简单,但孙膑、田忌、齐威王三人形象生动鲜明,栩栩如生,而同样的马给不同人物运用对比中产生不同的结果,其中蕴涵着深深的做人哲理。因此,美的事物、人物、景物,不完全在表层,尤其是人物的内心世界的美,其美的实质,往往是蕴涵在字里行间的,教师必须启发、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美。

在语文教学中,抓住审美教育这一课题,要从多方面、多角度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使学生在审美活动中进一步阅读和理解文章,在文、情、理的交融中接受知识、发展语言,从而升华美的情感,培养美的想象,激发美的发现。小学语文教材中所反映的人、物、事,大都是以美的语言表达蕴涵着美的故事,每一篇教材中都应该可以挖掘到各种审美因素。文中的例子仅是沧海一粟,而所归结的方法也是肤浅的。并且“教无定法”才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不过,我觉得当语文教师最基本的要求是教学设计的情境要美化,图形要美化,音乐要美化,板书要美化,更关键的是教师语言要美化。老师的教学语言非常柔和、鲜明、亲切,语言中渗透着对孩子们的爱,使人听了有一种美感。当语文教师最基础的工作就是要帮助学生积累词汇,不断地丰富学生的词汇,并根据课程内容安排有计划地教给他们一定的句式和修辞手法,让学生掌握“美”的一些基本技能。当语文教师最重要的就是要注重对学生情感渗透。审美活动是以情感为核心的,没有情感的审美活动是不存在的。教育要从诱发学生的情感入手,以“境中之情”去拨动学生的“胸中之情”。教师总是要满腔热情地去激发学生的审美之情,以自己的人格魅力之美去打动学生。

作者:魏 朋

语文审美意识教学论文 篇3: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审美意识的培养

【摘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更有助于学生审美意识的形成和审美能力的发展,充分发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美育价值,对于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鉴于此,本文将联系实际,就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出了一些思路和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 审美

语文是小学阶段的重要基础性课程之一,语文教学影响着小学生语言素质、审美能力、理解能力、社交能力、价值观、情感态度的形成与发展,而阅读教学时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做好阅读教学,对促进学生上述素质与能力的发展均有着重要的意义。但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多重视知识的讲解和课文分析,却忽视了审美教育,导致学生感受不到美文的“美”,久而久之将造成审美意识淡薄、审美能力低下的问题,因此,将审美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势在必行。

一、激发兴趣,营造审美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使学生将阅读当做习惯,从而自主地在课堂上和课外时间进行阅读,进而使语言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变得事半功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采用的材料多为儿童文学作品,包括儿歌、儿童诗、童话、寓言、儿童散文、儿童小说等等,这些作品本身具备一定的趣味性,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充分挖掘并展现作品的趣味性,以激发阅读兴趣。

对此,我们可以通过导读,或示范朗读课文或阅读材料的片段来营造审美氛围,或者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与文章有关的图片、视频、音乐等,来渲染美的氛围,更可以借助语言描述渲染美。总之,只有充分激起学生对文章的兴趣,并营造出轻松、愉悦的审美氛围,才能在阅读教学中更顺利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二、强化品读,发现语言美感

汉语言文学的审美因素大多是隐性的,多蕴含在语言文字当中,而小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如不加以点拨则难以使其体会到语言的美。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应重视品读教学,尤其要找出课文或阅读材料中精彩的语句或字词,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小组讨论、聆听老师讲解的方式来分析和品位其中的情趣与美感,进而体会到语言文字和语言含义的统一性,并领略到语言文字内敛、流畅、和谐的美感,久而久之学会发现美、感受美。

三、加强朗读,引发情感共鸣

文学作品的“美”,不仅仅停留在文字表面,也蕴含于文章的思想情感,因此,要使学生全面体会文章的美,应引导其揣摩和感受文章的思想情感。而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讲究“以声传情、以情感人”,也就是说,可通过朗读,来使学生感受文章的思想情感,并以文章所体现出来的,作家高尚的情操和独特的思想来感染学生,并使学生感受到其中的“美”。因此,在学习新的课文或阅读材料时,我们可鼓励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章,并边读边体会文章的思想情感。但值得注意的是,小学生的理解水平和人生阅历有限,有时难以快速理解文章中蕴含的情感,因此在朗读前,我们可进行适当的铺垫和讲解,如介绍作者的生平、文章的写作背景等,以此为学生挖掘和体会文章思想情感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激发想象,引发审美体验

文学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许多课文和阅读材料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而抓住文章与生活的联系,则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想想和联想,通过想象,我们可以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和阅读材料所描绘的景象和展现的思想情感,进而引发相应的审美体验。例如,在学习《望庐山瀑布》时,“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我们引导学生联想生活中见过的,或在电视上、网络视频上见过的瀑布的景象,使瀑布的景象浮现在他们的脑海,进而使其能够更深刻地感受到诗人所描绘的瀑布喷涌而出的美好景象,进而对诗中的意境产生更深刻的体会使审美情绪更加丰富。

五、重视审美,优化评价体系

在以往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往往很少将审美意识及其相关指标纳入教学评价体系,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情况得不到及时、客观的评价和反思,进而被长期忽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进一步优化小学语文阅读评价体系,对此可采取以下两项措施:一是丰富评价内容。将审美意识相关指标纳入评价体系,例如学生能否判断文章的语言风格,能否体会语言的美感,能否用自己的话表述自己喜欢的美文“美”在何处等等;二是丰富评价主体。由于审美意识的评价是一项定性评价,需要人们的全面观察才能做出合理的评价和判断,而阅读教学中,教师一人需要面对几十名学生,难免对部分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能力做出片面的评价,因此,我们应将学生自评、小组成员互评、家长评价、教师评价等评价策略结合起来,使评价主体进一步丰富,进而对学生的审美意识、能力做出更合理的判断,并通过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基于学生更有效地激励。

综上所述,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通过激发学习兴趣,创新教学方法和模式,分层教学以及优化评价策略等手段来引发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审美体验,以逐渐提升其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悦.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与审美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3(3):179.

[2]张忠艳.探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审美素养的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4(1):84.

[3]礼贺元.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构建[J].中国校外教育.2016(2):7.

[4]王藝霏.培养审美情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例谈[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31(11):144-145.

作者:黄贵文

上一篇:企业财务成本决策论文下一篇:土家元素室内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