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与农村网络文化论文

2022-04-27

摘要:互联网的选择和搭配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中小学生对思政课程的喜好和学习兴趣,是有效提高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质量的法宝。文章分析互联网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消极影响,提出互联网+时代与农村中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融合的创新运用:积极提高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提高农村中小学思政教育工作者的整体水平和素质;提升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互联网与农村网络文化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互联网与农村网络文化论文 篇1:

互联网与山区农村的道德建设

在充分认识互联网对山区农村社会道德建设影响的基础上,社会各界应积极行动起来,以政府部门为主导,多管齐下,共同努力,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积极作用,建设山区新农村道德价值体系。

山区农村互联网推广进程中,社会道德建设受到了不同程度不同性质的影响,这些影响具有初期性、非主流性、产生更大影响的潜在性和应对措施的不成熟性等特点。对此,政府、学校、企业及农民家庭应联合起来,采取媒介宣传、技术培训、文化开发、强化监管、重点引导等多方面措施,积极应对互联网影响,不断推进山区农村社会道德建设。

在充分认识互联网对山区农村社会道德建设影响的基础上,社会各界应积极行动起来,以政府部门为主导,多管齐下,共同努力,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积极作用,建设山区新农村道德价值体系。

以媒介宣传教育农民正确认识互联网的积极作用

互联网在山区农村的普及是必然趋势,一味拒绝和隔离互联网并不是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的长久之计。因此,当前最紧要的事情,就是让广大山区农民正确认识互联网的利与弊。从笔者的调查情况看,许多山区农民对有网瘾的子女缺乏有效的教育引导方法,要么因高压控制而导致激烈冲突,要么因自由放任而导致青少年网民越走越远,成为互联网消极作用的产品。可见,教育广大山区农民正确认识互联网的作用是解决青少年网民道德教育难题的关键。由于山区农民文化知识水平低,很难从切身体验中掌握教育引导青少年网民的方法,所以只能通过电视等现有主流媒介教育他们如何认识互联网,如何运用切实有效的方法教育引导青少年网民。此外,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先期受益者的积极性和示范作用,做好互联网推广过程中的网络道德教育。

以技术培训引导农民正确利用互联网的积极作用

对广大山区农民进行有关技术培训,既是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的重要条件,也是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的必然步骤。当广大山区农民自己学会了使用互联网时,他们就能够了解青少年网民的内心世界,找到共同语言,开展有效沟通,在教育引导青少年网民正确上网方面取得新进展。技术培训的形式,可以采取商业化运作,由互联网经营企业在乡、镇、村开展宣传和培训;可以采取政府组织培训队伍,建立起农村基层信息员制度,由点及面,逐渐渗透,对乡镇及村级信息员进行道德教育培训,指定有关责任;还可以采取学校为中心的培训机制,以家长会为依托,定期对农村家长开展计算机技术、网络运用常识、网络文化与道德知识培训。

以多样化的文化活动占领山区农村精神文明阵地

目前,改变现状、恋爱自由、以富为荣等新的道德观念正在被青年农民广泛接受,与此相应,山区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相当匮乏,搓麻风气盛行。在互联网影响还比较有限的情况下,多途径丰富山区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其效果必然非常显著。工作的主要方向,应该是继承、发扬和挖掘民间艺术和传统道德营养,引进外界优秀的艺术形式和思想道德观念。以电视、电影、农民艺术节、旅游文化节等形式,切实做好文化下乡工作。少数民族地区的节日、歌舞、民间故事、风景名胜、民族特产等民族文化更是一种值得挖掘和充分利用的资源。在此方面,湖北省巴东县等一些地方政府已经有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以积极主动的监管措施有效控制互联网的消极影响

缺乏有力的监管措施是当前互联网在山区农村产生各种消极影响的主要原因之一,《未成年人保护条例》及《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等法规文件,对未成年人上网行为的约束提供了依据,但由于山区农村经济和地理条件限制,有关措施难以落到实处。这就要求山区有关部门加大监管力度,要求网吧拒绝接纳未成年人上网、禁止网吧通宵营业、公安部门实施网监工作等。

以中小学网络道德教育为重点,减少互联网的消极影响

由于中、小学生是目前山区农村网民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未来农村人口结构的基本来源,因而要消除互联网在山区农村的负面影响,首先必须将中小学网络道德教育作为重点,抓好减少互联网消极影响的战略工作。学校应该主动承担起有关责任,在开设计算机及网络课程的同时,做好网络道德教育工作,为学生未来的道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逐步建立起网络心理辅导系统,为学生网民提供网络心理健康咨询,及时治疗网络依赖、网络孤独、网瘾综合征等心理疾病。

(作者单位系莒南供电公司)

作者:王永峰

互联网与农村网络文化论文 篇2:

“互联网+”时代农村中小学思想政治教学中的方式与创新

摘要:互联网的选择和搭配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中小学生对思政课程的喜好和学习兴趣,是有效提高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质量的法宝。文章分析互联网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消极影响,提出互联网+时代与农村中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融合的创新运用:积极提高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提高农村中小学思政教育工作者的整体水平和素质;提升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关键词:互联网+;农村中小学;思想政治教学

一、互联网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消极影响

电子计算机是人通过互联网进行沟通交流的重要媒介,但过于沉迷网络,容易阻碍现实生活当中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如果这种情况没有被及时发现和制止,会对人们的交往方式和心理状态产生严重影响,严重者会产生人际交往能力障碍。对于农村学生,可能会产生更严重的后果。我国农村有很多留守儿童,他们与父母长期分离,心理较为脆弱和偏激。如果学生的心理没有得到良好的疏导,会对学业和成长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

(一)导致学生过分依赖互联网

中小学生心智不够成熟,意志也不够坚定,互联网上丰富多样的信息资源会让中小学生对网络产生过度迷恋和依赖,严重者甚至逃课、逃学,对中学生的身心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

(二)导致学生道德冷漠

人机交互模式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也对人际交往产生了不良影响,容易让人对日常生活中的事情漠不关心。由于农村中小学生的人生观还未完全建立,外界对他们的影响很大,互联网上的一些不良的信息资源会误导学生,最终导致违法行为的发生。

(三)容易造成人际关系淡薄

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需要交流和互动。但是被禁锢在一个封闭的、狭小的空间环境中,很容易让农村中小学生产生不愿或者恐惧与他人交往的心理,时间一长,更会加剧学生对自我的封闭,进而造成人际关系的疏离和淡薄。

二、互联网+时代与农村中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融合的创新运用

(一)积极提高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

在我国的农村中学里,安排思想政治课程的目标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风土人情,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因此,学校以及教师必须提升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认知程度,以及对中学生行为养成的意义,明确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设置并不仅仅是完成教学指标,要重视其对学生今后成长和发展的意义。

(二)提高农村中小学思政教育工作者的整体水平和素质

农村中小学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师是开展思政工作的先行者,同时也是中学生思政教育的指引者和示范者。教师队伍思政水平的高低与农村中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败有直接的关系。教师是教育活动开展的直接实施者,所以教师本身就需要具备高尚的思想品质、过硬的政治理论和较高的道德素养,为学生做好示范和引领。此外,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师必须将学生为本的思想落实到教育的方方面面。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不断优化教学内容,不断升级和改进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教师的认同感。同时,教师还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提升自己运用互联网和新媒体的能力和水平,不断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学生需要和教育环境。

(三)提升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首先,教师应该转变教学理念,做到与时俱进,利用先进的网络信息资源,完善和充实自己的才能和素质。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围绕初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公众号,通过线上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和内心波动,根据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进而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渴望与热爱。其次,要增强学校网络文化构建,通过建立良好的网络文化气氛,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上网习惯。比如,可以结合思想政治教学内容,开展主题式的校园文化节;也可以结合“雷锋日”“民族文化团结”、网络新闻热点等主题,开展校园文化周的活动,通过校园广播台、板报评比、手抄报比赛等方式进行教育指导;还可以发挥网络优势,开展线上投票,借助各类APP和网络平台来进行宣传,与外界进行互动和交流。互联网与校园文化的有机结合,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对校园文化产生亲近感和熟悉感;另一方面,通过互联网的应用,建立属于各农村中小学校园文化论坛,利用论坛建设农村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营地。最后,改变传统说教的教育方式,利用互联网上的丰富资源,挑选符合本地学生特色的信息,应用到实际的思想政治教学当中。比如,在学习《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时候,为了有效地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借助互联网以案例的方式呈现教学。1.案例导入,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常识列举几个权利名称。2.知识讲解。在学生讨论权利名称之后,教师要对课本的教材和知识点进行梳理,引导学生学习。3.案例导学。教师可以列举毕福剑事件等,让学生深刻感受到自身应该享受的权利和必须履行的义务。4.自由讨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常识和所见所闻,在班级微信群、QQ群里进行讨论,通过分析生活学习中遇到的权利和义务事件,有效地强化学习效果。

(四)增强学生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对思政课程的兴趣

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对促进学生学习、激发求知欲望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目前农村广泛存在留守儿童偏多的情况。中小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发育的敏感期,对父母的依赖程度很高,父母所给予的关心和爱护是无法取代的。而父母长期在外的实际情况,让学生的情感出现了断层,他们与父母缺乏基本的溝通和互动,造成父母子女之间的感情淡化。如何改变这种境况是每一位思政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所以,教师在安排思政课程时,利用互联网积极发掘和搜索能够触动学生内心情感和爱好的资源,比如在学习《为坚强喝彩》时,播放《相信自己》等励志歌曲,让学生身处其中,通过歌曲和视频的播放,丰富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自主、自愿地参与思想道德课程教学。

作者: 朱秀峰

互联网与农村网络文化论文 篇3:

以创新的精神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

“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扩大宣传思想工作的阵地,有利于扩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辐射力和感染力,有利于增强我国的软实力。我们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创新的精神,大力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切实把互联网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

2007年1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扩大宣传思想工作的阵地,有利于扩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辐射力和感染力,有利于增强我国的软实力。我们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创新的精神,大力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切实把互联网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

中共中央政治局这次集体学习安排的内容是世界网络技术发展和我国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中央外宣办网络宣传局李伍峰、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曹淑敏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就这个问题进行讲解,并谈了对我国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中共中央政治局各位同志认真听取了他们的讲解,并就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胡锦涛在主持学习时发表了讲话。他指出,我国网络文化的快速发展,为传播信息、学习知识、宣传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给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能否积极利用和有效管理互联网,能否真正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途径、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人们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关系到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国家文化信息安全和国家长治久安,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

胡锦涛强调,加强我国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必须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文化发展战略出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坚持积极利用、大力发展、科学管理,以先进技术传播先进文化,促进和谐文化建设,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

胡锦涛就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提出五项要求。一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唱响网上思想文化的主旋律,努力宣传科学真理、传播先进文化、倡导科学精神、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二是要提高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提高网络文化产业的规模化、专业化水平,把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作为网络文化的重要源泉,推动我国优秀文化产品的数字化、网络化,加强高品位文化信息的传播,努力形成一批具有中国气派、体现时代精神、品位高雅的网络文化品牌,推动网络文化发挥滋润心灵、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作用。三是要加强网上思想舆论阵地建设,掌握网上舆论主导权,提高网上引导水平,讲求引导艺术,积极运用新技术,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形成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四是要倡导文明办网、文明上网,净化网络环境,努力营造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营造共建共享的精神家园。五是要坚持依法管理、科学管理、有效管理,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思想教育、行业自律等手段,加快形成依法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规范有序的互联网信息传播秩序,切实维护国家文化信息安全。

胡锦涛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加强规划、完善制度、规范管理、充实队伍等方面采取措施,加强信息产业发展与网络文化发展的统筹协调,切实把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管理的要求贯彻到网络技术、产业、内容、安全等各个方面。要制定政策、创造条件,加强政府网站建设,扶持拥有优秀网络文化内容的网站,积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网络文化产品,加强和改善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信息和服务。要加快网络文化队伍建设,形成与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相适应的管理队伍、舆论引导队伍、技术研发队伍,培养一批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干部。各级领导干部要重视学习互联网知识,提高领导水平和驾驭能力,努力开创我国网络文化建设的新局面。

中国互联网步入高速增长期

就在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的同时,1月23日,关于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另一个会议也如期举行。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第1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06年12月31日,中国内地网民已经达到1.37亿,上网人数占总人口比例首次突破10%,而北京市网民普及率首次突破30%。CNNIC信息服务部主任王恩海表示,网民普及率达10.5%,这将是中国互联网发展的高速拐点,因为按照一般规律,新生事物发展到10%以上的比例,会有一个更快速的增长期。美国网民普及率达70%,上网人数达2.1亿,而中国则很大的增长空间,两年内中国网民数量有可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与去年同期相比,中国网民总人数一年增加了2600万人,增长率为23.4%。在历年调查中是网民数量增加最多的一年,2006年连续两次出现增长速率提高,也预示着2007年中国网民将以更快的速度发展。

此次报告还透露一个可喜的消息是,我国宽带用户已经突破1亿,达到1.04亿,另外手机上网人数已经达到1700万人。资深互联网观察人士洪波表示,庞大的宽带用户群将对中国互联网产生重要影响,网民的上网行为和习惯都会根据带宽的变化而做出改变,一些互联网企业会在这种改变中受到冲击,而另一些企业也会找到新的机会。

中国正在进入一个“高速”的网络应用时代,宽带普及会有力的推动中国互联网的发展,有更多的人会乐于使用互联网。不过,中国互联网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但城乡的普及率差距仍在继续扩大,城镇网民普及率是农村的6.5倍。而在2006年6月份的数据显示,城镇互联网渗透率是农村的6倍。

中央高度重视网络发展

2006 年,我们欣喜的发现中国互联网正在逐步走向丰富,走向成熟。但是互联网仍然是个年轻产业,发现和创新依然是产业由小而大,由小而强的命脉所在。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在一些重要场合均对互联网发展作出重要讲话和重要批示。

2006年6月12日,全国电子政务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组长温家宝在批示中指出,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为公众参与经济社会活动创造条件。

2007年1月14日,人民网召开创建10周年座谈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贺信中指出:互联网对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的影响越来越大,成为引导社会舆论、提升国家形象的重要阵地。要按照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积极倡导文明办网、文明上网,净化网络环境,抵制不文明行为,形成健康向上的网络文明新风。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出席人民网召开创建10周年座谈会并在讲话中指出,要认清互联网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提高思想认识,理顺管理体制,完善管理机制,加强行业自律,倡导文明办网、文明上网,引导网民理性讨论问题、表达意见,有效引导网上舆论,使新兴媒体成为传播先进文化、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阵地。

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透露出我国互联网行业发展的美好前景。专家预测,不用十年,互联网的发展一定会成为我们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到2010年我国网民超过2亿位居世界第一,但是中国的互联网发展不仅仅是由人数来决定的,我国互联网需要发展、需要变革、更需要创新。只有充分发挥现有优势,在最大范围内普及互联网,改变观念,积极创新,我国的互联网才能在人数增加的同时,实现质的飞跃。

作者:孙光海

上一篇:大学评估机制课堂教学论文下一篇:现代诗歌教学高中语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