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数据之互联网技术论文

2022-04-26

【摘要】移动通信网络技术日新月异,为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做出了独特贡献。对移动通信网络中大数据处理的关键技术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提高大数据处理的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提升移动通信网络应用效果和价值。本文从移动通信网络大数据发展的实际出发,对大数据处理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结合大数据处理的关键技术优势,提出了优化改进的对策和建议。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网络数据之互联网技术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网络数据之互联网技术论文 篇1:

网络数据库在商业领域的应用

摘要:本文通过对网络数据库的功能和作用进行讲解,并以SQL Server 2000数据库的网络性能为例,从作用上体现了网络数据库在市场上的不可或缺的地位。网络数据库能实现远程分布式数据的传递与整合,符合跨地域或跨国公司的分布特点,能满足这类公司的数据处理需求。另外网络数据库对数据的综合处理,通过简单的过程控制语句能迅速地在上千万条记录中提取出用户需要的数据。网络数据库高速、快捷、准确地操作为商业事务的正常运行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支持。网络数据库在商业领域的应用会更为广泛。

 关键词:网络数据库;SQL Server 2000;过程控制;记录

一、引言

随着信息化社会和全球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处理和信息存储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网上信息的处理变得越来越重要,特别是目前电子商务活动的开展更是离不开网络和数据的应用。像S Q LServer 2000这样的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在实际电子商务中给出了最佳解决方案。

网络数据库能实现分布式的数据处理,在异地提交数据从公司总部汇总处理,再将处理结果通过互联网反馈到每一个客户端。这样的处理模式就是经典的分布式数据处理模式。在现代商业中很多大规模的集团公司都面临公司规模扩大、分布地域较广带来的通信管理不便的挑战。在拥有了网络数据库的支持后,这些困难就变得非常简单了。

二、网络数据库的商业实现

1.网络数据库的概念

网络数据库(Network Database)的含义有三个:①在网络上运行的数据库。②网络上包含其他用户地址的数据库。③信息管理中,数据记录可以以多种方式相互关联的一种数据库。网络数据库和分层数据库相似,因为其包含从一个记录到另一个记录的前进。与后者的区别在于其更不严格的结构:任何一个记录可指向多个记录,而多个记录也可以指向一个记录。实际上,网络数据库允许两个节点间的多个路径,而分层数据库只能有一个从父记录(高级记录)到子记录(低级目录)的路径。

因此,网络数据库是跨越电脑在网络上创建、运行的数据库。网络数据库中的数据之间的关系不是一一对应的,可能存在着一对多的关系,这种关系也不是只有一种路径的涵盖关系,而可能会有多种路径或从属的关系。

2.网络数据库的管理模式和管理工具

网络数据库一般有操作系统集成验证管理模式和数据库系统用户管理模式两种。以SQL Server 2000为例,系统集成验证模式能管理整个数据库,获得数据库的超级管理员权限,对该数据库管理系统下的所有数据库有创建、删除、修改的权限。数据库系统用户管理模式下,只有“system administer”用户为超级用户,当使用者以“system administer”用户登录数据库管理系统时才能有效管理该数据库管理系统下的所有数据库。“s y s t e ma d m i n i s t e r”用户可以创建子用户,并为创建的用户分配权限。这样就能实现在同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下不同的用户操作不同的数据库。这样就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稳定性。

管理网络数据库一般都需要借助管理工具,以SQLServer 2000为例,SQL Server 2000比较常用的是服务管理器、企业管理器和查询分析器。

服务管理器是网络服务器的一个客户程序,能启动和停止多个服务器的进程。通过服务管理器来实现SQL Server2000数据库的启动和关闭,从而达到为网络上其他用户提供数据库服务的功能。服务管理器可对SQL Server执行四项任务:启动SQL Server实例;暂停SQL Server实例;继续运行暂停的SQL Server实例;停止SQL Server实例。主要完成如下步骤:除了具有“system administer”角色的用户除外,禁止其他所有用户;允许任何运行中的SQL事务或者存储过程继续执行直至结束,这对维护数据库的AC I D特性很重要;对于每个数据库执行一个检查点,检查点对于恢复模型很重要;SQL服务停止执行。

企业管理器是用来管理S QL S er ver 2000的前端工具,通过该工具可以实现数据库的创建、删除、更新、维护等多重操作。企业管理器是SQL Server 2000数据库管理的主要途径。它提供了一个遵从MMC的用户界面,使用户可以完成:定义运行SQL Server的服务器组;将个别服务器注册到组中;为每个已注册的服务器配置所有SQL Server选项;在每个已注册的服务器中创建并管理所有SQL Server数据库、对象、登录、用户和权限;在每个已注册的服务器上定义并执行SQL Server管理任务;通过唤醒调用SQL查询分析器,交互地设计并测试S Q L语句、批处理和脚本;唤醒调用为SQL Server定义的各种向导。

查询分析器是对数据库进行命令格式的操作窗口,通过T-S Q L语言来实现对数据记录的查询和管理。程序员可以试着采用不同的方法更改查询,使查询使用的资源减少到最小,同时仍能返回正确的数据;使用索引优化向导分析T-SQL语句及它所引用的表,以了解通过添加其他索引是否可以提高查询的性能。

3.网络数据库的商业应用

网络数据库在商业领域的应用前景是极为广泛的。网络数据的网络特性使得分布在不同地域的企业的沟通变得便利。网络数据库的使用使得数据的安全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网络数据库在商业领域的应用使得企业更容易获得利润,商业活动更为便利。网络数据库对现代商业运营起到了支撑的作用。在分布式处理和匹配商业规则上网络数据库做得尤为突出。

(1)分布式处理。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D D BM S)是一个集中式的应用程序,用来管理分布式的数据库,就像这个数据库存储在同一台电脑上一样。D D BMS阶段性的同步所有的数据,并在多个用户必须同时访问同一数据的时候进行同步,以此确保在同一地点的数据的更新和删除会自动映射到其他存储数据的地方。

分布式处理一般分为两种方法,一种是网络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分布式处理,另一种是借助网络应用程序来实现数据库的异地访问。

①网络数据库系统分布式的管理模式。在一个以T C P/I P为基础的互联网络中,假如把网络数据库的服务器架设到中国上海某地,在网络的其他地方安装了数据库的客户端,这样就能实现数据的异地传输与异地访问。在这种模式中,服务器端需要安装服务器和客户端工具;而在客户端只需安装客户端工具即可。客户端工具能连接到数据库服务器上,当使用指定用户登录时,就能在客户端管理该指定用户下所能管理的数据库了。

②借助网络应用程序的分布式处理。在网络中当需要规则地采集用户信息,或者需要有限制地对数据进行操作时数据库系统的分布式管理就显得不足了。这时我们可以

采用如B/S或C/S的网络应用程序,规则地按需采集处理数据。这种情况目前在商业领域应用是比较广泛的,如目前比较流行的BBS、电子商务网站、网上商店、财务管理软件等。

(2)商业规则。有商业活动就会有商业规则,在商业规则中需要对数据分门别类地进行存储或处理。比如:一个电子图书的购物网站需要把图书的书刊编号、作者、摘要等这些图书的基本信息和该图书被浏览的次数和浏览人的留言分开存放的同时,又需要弄清楚图书和留言的对应关系,这个时候网络数据库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网络数据库中,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对图书基本信息和图书的外延信息,诸如留言、评论等分开存放在不同的数据表中。在通过视图把这两张物理表逻辑地关联到一起,使得在外观上能直观地反映出每一本书所对应的该书的评论。这些工作都是网络数据库能够实现的。

在网络数据库的帮助下,商业规则得以维持。在现代商业活动中,有了网络数据库的支持,商业运作更加流畅灵活,网络数据库把人们从纷繁的商业规则中解脱出来,去创造更多价值。

(3)商业数据的完整性。在商业活动中对数据完整性的要求是比较高的。我们想一想,假如A公司想要裁员50人,而这个数字在被上报公司董事会的时候由于传递的失误而变成了5000人,这样的错误我想是每一个公司都不愿见到的。如果使用了网络数据库,这样的问题就不会发生了。网络数据库中数据传输是简单的二进制传输非0即1,计算机的精确可靠为商业运作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假如在这种情况下对数据安全还不放心,那我们可以采用更为安全的方法——数据加密。因为假如有人打开了服务器的数据库,就有可能看到数据库中的信息,只要是有数据库常识的人就不难分析出数据库中隐藏的商业机密,从这个角度来看,这样的担心是正常的。那么我们采取了加密措施后,最后的这一点担心也被解决了。通过目前流行的加密算法,或者自己制定的一个加密算法,把用户需要保密的信息,通过加密存储到数据库中。这样当数据库打开后,看到的记录也只是加密后的一串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标识。除非有人盗取了解密函数,否则其他人永远也无法解密。

通过概率和数理统计也能算出,如果暴力破解的话,一个最常见的商业加密算法也要破解几十年或上百年,这样的付出可以说是没有任何回报的。

三、结论

在现行的商业运营中,网络数据库无疑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网络数据库的大力支持下,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得以保证。大量有序、安全的数据快捷地存储到了网络数据库中,很好地支持了商业活动的有序、健康进行。

网络数据库在将来也必将和商业活动越来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人们已经意识到了网络数据库在商业活动中的重要性。相信网络数据库会和商业运营合为一体,保证商业活动的高效、有序进行。

作者单位:唐山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明新.网络数据库[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8.

[2]张丽娟.SQL Server 2000网络数据库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4.

作者:康 健 王 萍

网络数据之互联网技术论文 篇2:

移动通信网络中大数据处理的关键技术

【摘要】    移动通信网络技术日新月异,为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做出了独特贡献。对移动通信网络中大数据处理的关键技术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提高大数据处理的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提升移动通信网络应用效果和价值。本文从移动通信网络大数据发展的实际出发,对大数据处理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结合大数据处理的关键技术优势,提出了优化改进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移动通信网络    大数据处理    关键技术

引言:

進入新世纪以来,国内移动通信网络在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等先进技术成果支撑下,迎来了高速发展的新阶段。目前,国内大部分城市迈入5G时代,移动通信网络用户数量已经位居世界首位,网络规模迅速扩张,网络容量需求也空前增大,这对移动通信网络的运行质量和效率带来新挑战,必须要不断优化移动通信网络的大数据处理技术水平,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人们对移动网络使用需求。本文从当今移动通信网络中大数据发展的实际出发,对大数据处理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结合大数据处理的关键技术优势,提出了优化改进大数据处理技术效能的对策和建议。

一、大数据处理技术

1.1大数据发展概述

大数据相比传统数据而言,是在网络快速发展背景下诞生的新概念。大数据的产生和传统数据相比有着很大不同,主要是数据库作为数据管理方式后,人类数据产生不再受到时间、地点的局限,产生方式发生重大变化,从而产生了大数据。大数据的发展历经三个阶段。

第一是被动产生阶段。数据库技术的诞生,让人类对数据的价值有了更深认识,带动着数据数量实现第一次飞跃。在这个阶段,政府、企业的应用数据,如超市营销数据、银行服务、教育数据、股市交易数据等是数据库主要组成部分,这些数据属于被动产生数据,是因为一些经济运营活动而产生的数据。

第二是主动产生阶段。互联网的出现和普及,是推动大数据的数量实现第二次飞跃的主要原因。在此阶段的互联网上,用户在网络上利用WEB,微博、博客、QQ等进行数据内容的原创,这些数据都是用户自愿自发生产的数据。在互联网普及率提高、网络提高,移动智能设备走进千家万户之后,网络上人们可以自由发布意见、建议等各类数据信息,从此开始网络数据进入到主动产生的阶段。

第三阶段是自动产生阶段。进入网络化数字时代后,人类社会数据量的第三次飞跃,让大数据自动产生并规模成几何倍增长。在移动通信网络技术发展和物联网加速推进背景下,人工智能感知系统进入到社会生活,大量传感器成为采集世界上每个角落不同对象的数据来源。数据自动产生带来大数据从量变发生质变,人类社会进入到大数据数字化时代。

1.2大数据优势特点

大数据不仅是指数据的数量规模,也指数据的传播速度、数据类型、数据密度、数据价值等数据内涵方面的内容和传统数据相比发生了巨大变化。在互联网信息技术支撑下,数据的产生不再受到时间、空间和地点限制,数据管理全面进入数据库时代,大数据的重要价值也越来越为重视和认可。大数据的价值链主要体现在四个阶段:一是数据产生阶段。大数据的产生来自于互联网用户层、设备层和运维层自动生成的市场、管理和维护方面的数据信息。用户层的用户利用移动网络在线上进行网络信息查询、信息发布、信息浏览和网络设计行为等,把现实生活中很多信息应用搬到网络上,也在网络留下了大量使用数据。这些数据经过数据挖掘技术能实现对现实用户所有上网痕迹的查询记录。二是数据获取阶段。网络每时每刻都在产生海量数据,这些数据的类型多,呈现零散性和不相关性,导致网络数据获取成本不断增加,对大数据分析变得很困难。移动通信企业为获得具有价值的数据,将数据通过采集、预处理和传输等方法进行价值挖掘。利用DPI数据采集器进行数据采集后;采用预处理技术分析数据质量和密度,为后续数据分析提供资料;再利用IP骨干网将大数据传输保存到数据中心,对大数据进行统一深入的规划处理。三是数据储备阶段。我国对大数据的储备能力还难以和大数据快速发展的需要相匹配,移动通信企业虽然进行数据储备,但数据储备周期比较短,能有效处理的用户数据信息量有限,数据存储方式还存在一些不合理不完善之处,数据存储达不到使用需要。四是数据分析阶段。该阶段是通过对数据的可视化研究,采用整体规范的一体化措施,深入挖掘移动通信网络大数据价值。数据分析是体现数据价值最重要阶段,是目前国内信息化建设最为关注的内容。

二、移动通信网络应用大数据处理技术现状分析

国内移动通信网络在进入新世纪以来,经历了从2G到5G的快速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交换网络和无线网络为主的移动通信网络。无线移动通信系统主要是由交换网络、基站、操作中心和移动智能设备等子系统组成,具有比交换网络更加复杂的传播环境,也让网络优化更加困难,大数据处理技术的应用存在很多新挑战。

2.1移动通信网络需要处理的数据量太过庞大

国内移动通信网络从1G发展到5G所经历的时间并不长。上个世纪第一代无线通信系统的诞生在上世纪80年代,至今只经过了30年的发展历史。随着互联网让人们获取信息更加便捷,人们从电脑等设备上获取信息发展到利用移动智能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上获取信息也快速成为现实。在移动通信网络技术从语音技术到大数据,从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从网络宽带到网络超宽带;移动通信设备也越来越迷你,越来越智能。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活方式已经离不开移动通信网络,打电话发消息只是基础功能,上网、看视频、开直播已经深入到生活工作方法面面。中国抓住了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契机,实现了从网络系统到移动终端的全面突破,在世界网络通信行业占据了领先地位。移动通信网络的快速发展和全面普及,让网络覆盖率进一步提高,用户数量和上网时间增加迅速。庞大的用户群体产生的数据量也非常庞大,这导致移动通信网络的数据分析、数据处理等都遇到了开展不顺畅等新问题和新挑战。

2.2移动通信网络需要持续投入的大量建设资金

移动通信网络建设是一项耗费人力财力物力惊人的工作。移动通信网络覆盖能力的提升是典型的“一分钱一分货”,来不得半点马虎。在每一次网络的升级优化中,都需要新建大量新的基站,以实现网络的深度覆盖,满足社会不同场景下的通信需求。国家将移动通信网络建设纳入到国家基础建设项目领域,给予了大量的支持,国内的移动业务运营商也在光纤覆盖家庭住户、光纤提速降费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实践。在方便人们使用网络的同时,也面临着不同区域移动通信网络数据性质不同,改造难度大、周期长,需要大量的经济投入。在建立移动通信数据整合平台上,需要高昂的资金才能解决数据接入、数据覆盖、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等方面的难题,可以说资金的长期巨大投入已经成为移动通讯网络优化的难点之一。

2.3大数据云端安全问题

大数据规模几何倍的增长,所带来的大数据网络安全问题也更加突出。在移动通信网络优化中,大数据的云端存储带来的安全隐患、安全风险比较突出。利用先进的云存储技术,能通过把大数据存储在第三方托管的虚拟服务器上来满足不断增加的用户对数据存储的需要。目前数据存储企业建立大型的数据中心,移动通信企业通过购买或者是租赁存储服务器来进行数据存储的托管。虽然线上在线存储的模式,方便了用户自行使用和查询存储资源文件,但是移动通信数据资源往往被分散在不同的服务器主机,虽然是同一个数据平台,简化了数据收集采集过程,让数据分析和收集效率提高,但是庞大数据的传输会造成数据损坏、丢失等问题,造成了大数据云端的不安全、不稳定问题。

三、移动通信网络应用大数据处理的关键技术

3.1大数据清洗提取技术

移动通信网络在数据采集中,受到数据采集设备、采集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加上现在数据采集大部分处于无人监控自动采集状态,往往会存现采集数据出现偏差,和移动通信网络实际应用情况不一致等情况,导致原始数据的质量下降。针对这种问题,就需要利用大数据清洗和提取技术,对移动通信网络自动采集的数据进行清洗处理,删除原始数据中存在的冗余和错误数据,从而提高数据后期利用率,提高大数据分析处理效果。大数据清洗提取技术目前受到数据处理的效率影响,并不能实现对所有原始数据的清洗提取。因此移动通信企业要加强对清洗提取技术的应用研究,提高清洗提取数据的可靠性、有效性和处理效率,促进大数据清洗处理技术水平的提升。

3.2大数据集成技术

移动通信网络大数据来自于不同的数据终端,数据结构、数据组成各有差异,在对大数据进行清洗、处理和提取、融合的过程中,需要利用大数据集成技术,才能实现对大数据的高质高效处理,目前大数据集成技术的效率不是很理想,这主要是不同数据终端存在的数据冲突、数据关联等技术问题的处理效果不是很好。要加强对大数据集中处理中数据的提取和融合的研究,及时解决存在的数据冲突问题,才能促进大数据集成技术发挥应有的作用。

3.3大数据挖掘技术

在前期对大数据进行有效采集和集成处理之后,就可以进行大数据挖掘和分析,这是找到大数据隐藏的应用价值的关键技术。移动通信网络大数据挖掘分析中,要针对数据类型、挖掘方向等进行专项挖掘应用,让大数据挖掘应用有效发挥出针对性的数据分析研究作用。要加强数据挖掘效率研究,让移动通信网络数据发挥良好的应有价值,为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提供科学的参考价值。

3.4大数据可视化分析技术

该技术是利用大数据本身和数据挖掘结果,采用可视化的展示方式来体现价值。可视化分析技术采用人机交互模式,促进大数据及其数据挖掘成果得到价值最大化的应用。可视化技术让生涩的数据技术成果转化为直观、易于接受的可视化效果,有助于数据分析结果得到更为广泛和有效的应用。

3.5大数据云计算技术

该技术是信息含量大、对大数据处理具有关键价值的优势技术。通过利用网络云端的数据处理程序,利用多部服务器组成的系统进行数据分析,有效提高了数据分析的效率。云计算早期是分布式计算,网格计算,在几秒钟就能实现对万计以上数据的分析处理,是非常强大的网络处理服务。目前云计算已经拓展为云端资源的无线拓展,是促进大数据处理效率跃迁的重要技术。

四、结束语

为适应移动通信网络数据爆炸式的增长,有效挖掘数据洪流的价值,本文分析了大数据清洗提取技术、数据挖掘技术、可视化分析技术、云计算技术等数据处理关键技术优势,以促进移动通信网络数据研究的不断发展进步。

参  考  文  献

[1]周洪峰.移动通信网络中大数据处理的关键技术分析[J].中国新通信,2020,22(04):9-10.

[2]胡秋秋. 移動通信网络运行数据处理与分析[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9.

[3]罗由.大数据在移动通信网络优化中的应用[J].科学技术创新,2018(01):76-77.

[4]王璐.探究移动通信网络中大数据处理的关键[J].通讯世界,2017(24):94-95.

曹萌萌(1981),女 ,满族,辽宁沈阳,硕士,讲师。

作者:曹萌萌

网络数据之互联网技术论文 篇3:

我国学术资源网络数据库公益出版研究

[摘 要] 论文提出并系统论证了学术资源网络数据库公益出版理念。学术资源网络数据库公益出版的主体是科研基金和出版基金,客体是科研项目成果和资助出版的学术期刊、学术专著。数据库定位为面向个人用户的基本公共信息服务。

[关键词 信息资源 学术出版 数据库 公益

[Key words] Information resources Scholarly publishing Database Public

本研究所说的学术资源,主要指学术期刊、学术著作、科技报告等内容资源。网络数据库是学术内容资源在数字化时代的主要传播形式。学术资源网络数据库出版,指的是学术资源存储在相关网络数据库中,供读者下载使用。

1 我国学术资源数据库出版的现状和公益不足

网络数据库是指以后台数据库为基础,加上一定的前台程序,通过浏览器完成数据存储、查询等操作的系统[1]。网络数据库内容海量但冗余度低;一般连续出版,标准化程度高、权威性强;检索功能强大,为读者提供深度个性化服务。这些优点使数据库成为当前普遍使用和最受欢迎的网络信息资源配置方式。

1.1 我国学术资源数据库出版的现状

学术资源数据库按照容量可分为连续出版的动态数据库和静态出版数据库;按照范围可分为综合性和专门性数据库;按照经济特征可分为商业数据库和公益数据库;按照文献类型可分为学术论文数据库、专著数据库、数字图书馆、开放存取数据库等。

1.1.1 以学术论文为主要内容的网络学术资源数据库

学术论文是重要的学术资源,可分为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等。中国知网是一个集成学术期刊、学位论文、会议论文、重要报纸、参考工具书、国家标准、法律法规、专利、海外文献等数十类、百余种数据库或网络应用的网络学术资源出版传播平台,功能非常强大。中国知网在我国数字学术出版市场占领先地位,据资料披露,中国知网收录学术期刊近7000种,《中国知識资源总库》已经囊括我国90%的网络学术信息资源,各类文献数量超过7000多万篇,年销售收入超过6.5亿元。与中国知网部分内容类似的有万方数据和维普资讯,年营收额分别超过3.1亿元和0.73亿元[2]。 这三家以学术论文为主的综合性学术资源数据库,在我国商业学术资源数据库中占垄断地位。

1.1.2 以电子图书为主要内容的网络学术资源数据库

我国古籍和图书文献浩如烟海,以古籍和图书为内容的网络数据库数量不少。按范围可分为专门数据库和资源平台数据库。专门型数据库内容来源单一,如中国大百科全书数据库、全唐诗分析系统等。我国最大的资源平台型电子图书数据库是超星公司开发的超星电子图书系统和读秀中文学术搜索。超星电子图书系统是全国最大的数字图书馆,超星数字图书馆拥有170多万种电子图书,可销售图书100多万种。除电子图书外,还有《医学文献数据库》等11个专题文献数据库及《超星名师讲坛视频数据库》。读秀中文学术搜索可实现超星电子图书的浏览和检索,几乎涵盖所有中文出版图书,共可检索228万种书目,其中160多万种能提供原文[3]。除此之外,常用电子书数据库还有方正Apabi数字图书馆。

1.1.3 数字图书馆数据库集成平台

数字图书馆集成多样化的学术资源数据库,也被称为数字资源共享平台。数字图书馆是传统图书馆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服务形式。20世纪90年代以来,公共图书馆系统开始建设数字图书馆,为数字化文化、信息资源获取提供基本来源保障。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是文化部重点基建工程,有电子书、报、刊、古籍、工具书、音视频、地方馆资源、标准专利、少儿资源等10大类数字资源,共集成137种自建或引进数据库。除此之外,高校系统、科研机构和管理部门也依托直属图书馆建设了一批综合性或专业数字图书馆。有代表性的是中国科学院等主办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国家科技数字图书馆)、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图书馆)、中国科学院科学数据库、中国科学院信息化工作网集成的相关数据库等;管理部门办的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国科技资源共享网等。

1.1.4 开放存取数据库

我国的开放存取平台分为以学术论文为主和以科技报告为主两种形式。以学术论文为主的有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中国科技期刊开放获取平台、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等。以科技报告为主的是国家科技报告服务系统,由科技部启动,分为部门科技报告服务系统(交通部、科技部、自然科学基金委)和地方科技报告服务系统,共收录41260份国家科技投入形成的科技报告。

1.2 学术资源网络数据库出版的公益不足

我国的主要学术资源网络数据库建设大多数是在国家扶持下启动的,建设过程动用了大量的公共资源,一些数据库也把促进信息共享定为宗旨,理应公益出版。我国现存的学术资源网络数据库,除了新兴的开放存取数据库外,绝大多数是商业企业或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根据《中国科技资源网络信息公开与共享评估系列报告》披露,我国400多个科技资源网络共享平台在科技文献网络共享方面,总体表现良好。60分以上的科技文献共享平台达到22个,占全部评估对象的73.3%[4]。上述网络学术资源数据库都以信息资源共享为目的,但共享服务的公益性不同。学术信息资源的共享,一般来说是付费基础上的共享。我国网络学术资源基本被清华同方、超星等数据库出版商垄断,其资源共享以盈利为目的。中科院系统建设的几个数据库也采用付费共享模式。公共图书馆系统、高校图书馆系统等平台提供的免费服务是通过采购上述商业数据库服务为注册用户提供的限量免费服务。作为数字化公共文化信息服务保障的数字图书馆,虽为读者提供免费服务,但用户使用受到局域网或流量限制,且数字图书馆本身就是网络数据库服务的最大购买者。在一个建立在以往研究基础上的的网络数据库评价指标体系中,收费情况(包括收费方式和价格高低)被列为五个一级指标之一,该项得分越高,数据库的综合排名就越高[5]。这表明学界和业界认为商业性是学术资源网络数据库的主要特征,而忽视了数据库的公益性特征。

网络学术资源数据库之所以公益不足,原因有两个,第一是国家只负责前期资金投入,条件成熟后进行市场化运作,如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第二是国家投资不足以弥补全部运营成本,因此采用市场化方式运营,如中科院主办的几个数据库。市场化运作有助于调动社会资源、提高经营效率,但也造成了过分突出网络学术资源数据库商业属性导致的公益不足问题。

2 学术资源网络数据库公益出版的理论和客体

学术期刊数据库公益出版理念植根于开放存取运动和我国出版体制,同时也有其适用范围。

2.1 我国学术资源网络数据库公益出版理论基础

2.1.1 国际学术界的学术资源开放存取理念

在美国、英国、德国、荷兰、日本等国,出版活动被视为一般企业行为,国家鼓励出版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中自由竞争。激烈的竞争使这些国家的学术出版市场高度发达。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少数盈利性机构占有科技期刊出版市场的多数份额,而多数非营利性机构则占有科技期刊出版市场的少数份额[6]。少数出版企业凭借自身品牌和出版实力,不断创办新刊、以合作出版的形式集纳学会协会刊物,垄断出版资源,掌握了学术出版领域的话语权。目前几种主要的网络学术资源数据库,都是这些实力雄厚的出版商建设运营的。这些数据库以盈利为目的,采取高额定价的形式获取了巨额财富。20世纪90年代,欧美学术界为打破学术出版商垄断、促进学术信息开放共享而发起了开放存取运动。开放存取出版的基本理念是:学术成果可以通过网络免费即时获取,作者允许用户对其作品的学术性使用。学术资源网络数据库公益出版,在读者免费获取方面,与开放存取出版精神是一致的,符合开放存取出版学术信息资源共享的理念。但在背景、产品、经济特征、运行机制方面与开放存取出版具有明显的不同。数据库公益出版的背景不是学術期刊危机,而是学术信息资源公共获取和科研信息化需求;产品类型是既有文献的二次传播,不以网络首发为特色;经济特征是对作者和读者都完全免费。

2.1.2 解决学术出版免费传播理念与免费获取障碍之间的矛盾

我国学术资源数据库公益出版的理论基础植根于我国出版体制和出版方针。我国学术期刊出版主体由学会协会出版机构、大学出版机构、科研机构、政府、军队、出版企业等组成,其中,仅中国科协、高校、中科院、社科院主办的学术期刊就有3000种左右,这些学术期刊被看作重要的学术机构,是科研事业的一部分,其主要经营目标是提高期刊质量,非盈利性特征和公益色彩较为明显。学术期刊的办刊资源主要不是来自期刊市场,而是来自政府和学术界。期刊质量提高了,期刊论文被引用率提高了,在学术界掌握话语权了,学术资源自然会向期刊聚集。在网络传播时代,学术传播渠道增多、研究人员和社会公众倾向于通过互联网近用网络数据库中海量的学术资源。为了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绝大多数学术期刊以极低的价格集成入商业网络数据库,形成了“小发行、大传播”的成熟理念,专注于提高期刊质量[7]。无论从互联网逻辑,还是从学术期刊“小发行、大传播”理念和实践来看,我国学术期刊免费传播趋势已经比较明朗,但在功能发挥、发展模式和运行机制上还远未成熟。

在我国网络学术资源数据库出版传播活动中,内容资源所有者与网络传播者分离,传播主体包括内容资源提供商、技术服务提供商、内容资源集成平台和渠道供应商等。网络信息传播领域存在着渠道决定技术、技术决定内容的不平等现象。内容资源与传播资源不平等合作的结果是学术期刊为提高传播能力加入商业数据库,传播能力得到提升,学术期刊从数据库运营商得到的稿酬基本可以忽略不计,相当于免费提供网络传播,但读者并没有获得免费的服务。我国在数字学术出版领域占垄断地位的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综合性论文数据库、超星等综合性学术资源数据库都是产业化运作的商业学术资源数据库,不提供公众免费下载服务。这造成学术期刊免费传播理念与读者免费阅读障碍之间的悖论。

2.1.3 促进学术成果有效传播、提高学术研究质量

我国学术成果除了公开出版的论文、专著外,还有大量的科技报告,数量繁多,主要供同行专家评审之用,没有意识也没有条件公开出版传播。通过网络数据库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负责人的项目成果,特别是研究报告公开获取后,将大大促进研究成果的推广使用,符合公共资助项目促进社会发展的本意。同时,课题报告公开后面临着大学术共同体,甚至是社会公众的审视,对提升研究成果质量将具有促进作用。

2.2 学术资源网络数据库公益出版客体

学术资源网络数据库是高端资源数据库,应对入库资源进行严格的遴选。并非所有资源都应该公益出版,也不是所有资源都有资格被数据库收录,要实事求是地对学术资源进行分类分层,建立学术资源遴选机制,建设高质量的数据库。

2.2.1 学术期刊

据原新闻出版总署首批认定,我国有学术期刊5737种。学术期刊数量众多、层次不一,其出版体系和评价体系应该是有序、分层次的[8],要为数据库遴选高质量学术期刊。入库期刊的遴选机制包括两个层面。核心层是接受国家级、省部级资助的学术期刊,如国家社科基金资助学术期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学术期刊专项基金资助学术期刊、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资助期刊、教育部名刊工程资助期刊等。外围层是各级各类大学学报、科研机构、科协科技期刊等。

2.2.2 学术著作

对于学术著作,应该按照资源的价值和公共性分类分层进行数据库公益出版。我国每年出版44万种图书,其中学术著作大约两万种[9]。历年出版的学术著作是学术资源数据库公益出版的重要对象。应该以资金来源、内容质量为标准建立遴选机制,对受资助图书進行分类分层,择优进行数据库公益出版。根据《2011—2020年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古籍数据库已经纳入建设规划。我们认为,这个数据库应该以公益出版的理念和传播方式为学术界和公众服务。目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研究成果专著出版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及其后期资助项目、国家出版基金在成果推广方面观念较为陈旧,没有意识到数据库传播的必要性,更没有把数据库公益出版纳入规划。

2.2.3 公共资助科研项目成果

据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统计,科技部、教育部等20多个中央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31个地方人民政府共设立科研资助计划271种[10]。据中国知网的统计,为学者提供经费支持的各级各类科研基金总数达到997种。项目成果主要包括论文、专著、课题报告等。其中,论文、专著一般公开出版,课题报告如达不到专著的要求,一般不正式出版。自然科学研究的主要成果是论文和课题报告。社会科学研究的主要成果形式是论文、专著、课题报告。数十年来公共资助科研项目成果数量惊人,但散落在各种出版物和档案库中,若科学开发,将转化成宝贵的学术资源数据库。

在受资助论文和受资助专著传播方面,目前研究成果不能以公益数据库方式回到公共领域,供国内外学者和公众免费下载和阅读,这有违公共资助科研项目研究的公共性,使公共资源成为商业机构牟利的工具,而不能在最广泛的传播中发挥服务学术界,进而通过服务学术界服务社会的初衷。公共资助项目的研究成果在学术期刊出版或在图书出版机构出版的同时,其作者应向开放存取出版平台提交相同的内容,实现公共资助项目成果的数据库公益出版。在科研项目成果数据库公益出版方面,“科学基金共享服务网”共收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结题项目116608个,论文、著作等项目成果1669928 个,公众可以通过检索获取科技报告摘要和基本信息,但是无法查看或下载报告全文。“科学基金共享服务网”显然在资源和服务方面存在不足,国家社科基金等各级各类基金成果数据库公益出版任重道远。

科技部、教育部等20多个中央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31个地方人民政府设立的271种科研资助计划项目成果应优先纳入数据库。其他各级各类课题成果属于外围层,应按照资源质量加以遴选入库。

3 学术资源网络数据库公益出版的实践设想

学术资源数据库公益出版是对网络学术信息资源进行重新配置。学术传播格局中将出现新的出版主体,为了追求学术传播体系的优化,需要根据相关法律、制度综合考虑各利益相关方的情况,科学设计学术资源公益网络数据库的功能定位和营销策略。学术资源网络数据库公益出版有三个来源、四种文献、五个相关方。三个来源分别是学术期刊、学术专著和公共资助项目成果。四种文献是学术期刊、学术专著、论文和研究报告。五个相关方是基金管理机构、项目成果作者、读者、传统出版商和数据库出版商。

3.1 学术资源网络数据库公益出版的主办方

建立和运营数据库需要投入大量的财力、人力和物力,但为了保证数据库权威性和公益性,我国学术资源公益出版数据库应由科研基金和出版基金管理机构主办。对公共科研基金和出版基金来说,项目成果的展示、传播与基金项目审批信息的公开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甚至更加重要。资助方不仅要负责项目的审批和管理,而且要在项目成果推广和应用上下功夫。学术资源网络数据库公益出版的理念是成果的开放共享,即相关成果存储在数据库中,供科研人员和社会公众免费获取阅读。数据库不仅能作为科研基金、出版基金成果的官方展示、传播平台,也能作为基金成果管理、利用环节的重要平台。可以按照谁管理基金、谁推广成果的模式,成立专门负责数据库运行的部门,设立专项经费予以支持。基金管理机构应该制定相关的内容遴选机制、质量保障体系、绩效评估体系及学术资源退出机制等。

根据相关规定,基金管理部门有权对基金成果进行公益传播。科技部、财政部《关于国家科研计划项目研究成果知识产权管理的若干规定》明确指出:为了确保科研项目成果切实发挥应有的经济、社会效益,国家根据需要,保留对科研项目研究成果无偿使用、开发、使之有效利用和获取收益的权利。对涉及国家安全、国家利益和重大社会公共利益的项目,科技计划归口管理部门应当在立项或验收时予以确认,明确知识产权管理方式,拟定转化和应用方案[11]。《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管理办法》规定,国家出版基金由国家设立,用于鼓励和支持优秀公益性出版项目的出版。《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协议书》规定,为体现国家出版基金的公益性,丙方(项目承担机构)核定项目出版物定价时,应充分考虑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因素,确保出版成果低价入市。项目验收合格后,丙方以光盘形式向甲方(国家出版基金规划管理办公室)提供成果电子版本,并在项目完成后免费提供300册(套)成果供甲方调拨。在网络数据库出版环境中,为了让公共资金对学术活动的资助惠及学术界,进而服务社会,成本最低、效果也最好的办法就是学术资源网络数据库公益出版。

3.2 学术资源网络数据库公益出版的利益相关方

项目成果作者(包括科研项目成果作者、出版基金项目成果作者)、读者、传统出版商、数据库出版商是学术资源网络数据库公益出版的利益相关方。作者对项目成果享受署名权等精神权利以及向资助方提交成果的义务。项目负责人提交的项目成果,特别是研究报告公开获取后,将面临着大学术共同体,甚至是社会公众的审视,对项目负责人造成较大压力。学术资源公益出版网络数据库的核心读者将是我国数十万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人员和数十万科学研究与实验发展人员,他们是我国学术研究的核心力量,也是学术资源网络数据库公益出版的主要服务对象。各级党政机构管理人员、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高校学生、社会公众将是数据库的重要读者。这些人员不是学术成果的生产者,而是使用者,对数据库公益出版持乐见其成的态度。

传统出版商和数据库出版商享有学术资源出版权和信息网络传播权。论文、学术专著是目前学术成果面向大众的主要传播渠道,大多数学术成果的出版和信息网络传播,是借助传统学术出版商的首次传播和数据库出版商的二次传播实现的。学术成果的数据库公益出版,势必对传统出版商、商业学术期刊数據库产生影响。学术期刊和学术专著的信息网络传播权需要按照作者和出版方的协议执行。学术期刊属于汇编作品,根据著作权法规定,期刊社对期刊享有整体著作权,包括从整体上行使复制权和发行权,还可以从作者那里获得翻译权、数字化复制、信息网络传播等邻接权[12]。目前传统学术期刊对商业数据库实行两种信息网络传播权许可模式,即独家授权发行模式和数字版权独家许可使用模式[13]。学术期刊要在公益出版平台上对本刊内容资源进行数字化复制和网络传播,需要与商业数据库调整授权模式。出版社是版权经营机构,通过从作者手中购买作品的专有或非专有使用权出版发行图书获利,如果出版社取得了专有出版权,学术专著的信息网络传播还需要出版社授权。目前我国数据库出版商悬置版权,选择和图书馆合作开发电子书数据库。因此,学术专著的数据库公益出版与商业数据库没有利益冲突。

3.3 学术资源网络数据库公益出版营销策略

数据库公益出版应与传统出版商、商业数据库出版商在产品功能、目标市场等方面区别定位,在信息资源的重新配置中追求帕累托改进。“帕累托改进”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一项社会变革使得一部分人的社会福利增加的同时,并不减少其他社会成员的福利。对于某种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如果一项社会政策变革使得所有社会成员的福利都有所改善,则该项改革是最理想的;如果一项社会政策变革,在增加一部分社会成员福利的同时,给另一部分社会成员的福利造成不利的影响,则该项改革是否可取,就很难确定。如果对于某种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所有的“帕累托改进”均不存在,则意味着资源配置已处于“帕累托最优”状态[14]。目前我国的学术资源数据库传播主要由商业数据库承担,中国知网、维普资讯等企业贪大求全,信息同质化问题比较突出,且形成了市场垄断。根据福利经济学的观点,完全竞争市场的一般均衡状态就是帕累托最优状态,我国的学术资源数据库市场显然不是完全竞争市场,具备帕累托改进的空间。

学术资源网络数据库公益出版不具备传统学术期刊和图书的学术成果首发功能,拥有科研基金项目报告的发表功能,以及科研基金项目论文、专著和科研基金、出版基金资助出版物的公益传播、检索功能。与商业数据库相比,定位于高端内容资源的数据库,注重专门性、基础性,不追求资源的海量和功能的强大。在目标市场方面,商业数据库主要面向高校、科研机构等机构市场,学术资源公益出版网络数据库主要面向个人市场,直接为个人提供信息服务。学术资源公益出版数据库定位于基本公共信息服务,与商业数据库产品功能有别、经济特征和运行机制有别,与传统出版商和商业数据库出版商共同为学术传播服务。

学术资源网络数据库公益出版可以独立建立数据库,也可以与商业数据库进行合作,将自身资源集成进入商业数据库,供读者免费下载,为公众提供更加便捷的学术期刊资源获取服务,促进学术资源的广泛传播。

注 释

[1][5]朱庆华,等.网络信息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和测定[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9,176

[2][13]郝振省.2012—2013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4:79-80

[3]柴晓娟主编.网络学术资源检索与利用(第2版)[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42

[4]中信所发布2014年中国科技资源网络信息公开与共享评估系列报告[EB/OL].[2015-06-15].http://www.escience.gov.cn/ShowArticle.jsp?id=17012

[6]戴利华.国外科技期刊发展环境[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242

[7][8]梁小建.我国学术期刊的国际话语权缺失与应对[J].出版科学,2014,22(6):12-16

[9]邬书林.加强学术著作出版规范,扎实推进文化繁荣发展[J].中国出版,2012(22):3-5

[10]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经费申请指南(2007年版)[M].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07:前言

[11]科技部.《关于国家科研计划项目研究成果知识产权管理的若干规定》发布实施[EB/OL].[2015-06-15].http://www.most.

gov.cn/tztg/200205/t20020521_8723.htm

[12]秦珂.期刊的著作权问题[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10

[14]查先进.信息资源配置与共享[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40-50

(收稿日期:2015-06-24 )

作者:梁小建

上一篇:小学数学差生转化策略论文下一篇:铁路建设监理行业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