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表演舞蹈教学论文

2022-04-20

【摘要】新形势下很多学校的舞蹈教学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这导致学生对舞蹈教学的理解存在很大偏差,对于舞蹈艺术表演形式的理解也存在着一知半解的情况。而这些都是教师在进行舞蹈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本文首先就当前舞蹈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了简要分析,接着提出了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艺术表演能力的主要对策,旨在由此全面提升舞蹈教学中舞蹈艺术表演的整体水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艺术表演舞蹈教学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艺术表演舞蹈教学论文 篇1:

综合类艺术高校舞蹈课堂教学与舞台表演实践

【摘 要】在综合类艺术高校的舞蹈教学中,课堂教学是对舞蹈基础的学习与掌握,只有掌握了一定的舞蹈基础知识,才能在实践中更好的运用与表现。但是在舞蹈课程的实际的学习中,要以课堂的学习为基础,以课外的舞蹈表演实践为舞蹈课堂学习的拓展与表现,才能充分发挥表现出舞蹈的艺术性和创造性。本文主要论述综合类艺术高校舞蹈课堂教学与舞台表演实践。

【关键词】舞台课堂教学;舞台表演实践

一、舞蹈课堂教学与舞台实践

1.舞蹈课堂教学与舞台实践的关系。在综合类艺术高校的舞蹈学习与教学中,要想提高舞蹈教学与学习的质量,就要把控好舞蹈课堂教学与舞蹈课外实践之间的关系。如果只注重课堂教学,不注重实际的表演与应用,就会使得舞蹈的教学没有实际的意义和应用价值,因为舞蹈课程的学习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表现出更好的艺术效果。另一方面,如果只注重舞台实践表演,就会忽视舞蹈所蕴含的艺术意蕴,所表现的舞蹈效果将会浮于表面,内容空洞,也就不具有艺术效果和吸引力了。所以要以舞蹈课堂的学习为基础,以课外的表演为实践,来充分的把控好舞蹈学习与实践,才能更好的表现出舞蹈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2.舞蹈基本功对于舞台实践中舞蹈表现的作用。在实际的舞蹈教学与学习中,学生往往不重视舞蹈基本功的训练,从一些舞蹈表演可以看出,一些舞蹈演员的动作与表现还浮于表面,表现力还不够,动作僵硬,不够完美,这就是由于舞蹈演员在形态控制和音乐解读方面的基本能力上的欠缺,造成的表现力与动作的配合不到位。而对于舞蹈课堂教学的基本功的训练来说,其主要分为形体的基本功的训练和心理想象理解能力的训练。形体基本功的训练主要是指在舞蹈动作中的转、跳、翻,等基本动作的训练与应用的基础能力的培养。而对于舞蹈的心理想象理解能力的训练来说,主要是指对艺术想象力的训练,通过对艺术的想象力与理解力的培养,提高营造出舞蹈艺术意境美的能力,促使学生能够营造出一种情景交融的舞蹈艺术的美的境界。对于培养学生的心理想象力和理解能力的培养,就要从形象创造能力和和情感表现能力进行训练与培养,形象创造能力是舞蹈演员在诠释舞蹈意蕴与意境的重要过程,它是通过不同的舞蹈动作的组合与创造,塑造出具有鲜明特点的艺术形象和特征,而对于情感表现力的培养,主要舞蹈演员只有深刻的理解和了解所要表现的艺术形象的感情状态和心理状态,才能更好的把情感融入到舞蹈动作中,才能真正赋予舞蹈以鲜活的生命和灵魂。任何一种舞蹈,其所表现的风格和内容动作不尽相同,所以不同的风格和内容有着不同的表现手法,舞蹈演员要把握住这些变化和不同,根据自身的理解与想象,融洽的运用不同风格的舞蹈。

二、课堂基训是舞台实践的基础

1.舞蹈基训对舞台实践的作用。对于舞蹈学习来说,课堂基训是舞蹈学习的基础,只有在掌握了舞蹈的基本动作和内容后,才能对舞蹈的艺术性能够有更好的表现与诠释。对于初学舞蹈课程的学生来说,由于各自的身体与思想能力的不同,所以其对舞蹈的理解和认识的成度也不尽相同。而对于舞蹈课堂基训就应从学生对舞蹈的认识和理解做起,通过让学生了解和理解舞蹈的功能和作用,以及舞蹈的意义与价值,引导学生去探索舞蹈的艺术的美感和意境。

2.舞蹈基训应把握的内容。舞蹈的课堂基训要想把具有舞蹈天赋的学生培养成舞蹈艺术的新军,舞蹈教师就要以全面系统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动作的基本功的训练与指导,来锻炼他们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性,以及对基本动作的掌握和伸缩性的锻炼,形成他们的基本的形态感和音乐感。

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和培训后,随着学生舞蹈力道的增强和对身体运动规律的掌握,其就能够很好的对身体进行有效的控制。随着学生舞蹈的审美能力和音乐感的提高,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一些舞蹈规范与艺术技巧方面的训练与培养,通过训练提高学生的舞蹈技巧和表现手法,使学生掌握舞蹈的使用和表现技巧,更好的掌控舞姿。舞蹈的教学与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掌握了一定的舞蹈基本功后,就能够更好的表现出舞蹈的艺术美和艺术效果,就能在舞台实践中,充分的发挥表现出舞蹈的生命力与创造力。

对于舞蹈的基本功训练来说,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心理基本功训练,心理基本功训练是指培养学生对舞蹈艺术的想象能力,培养他们体验美学,探索舞蹈与艺术之间的美感的交流与融合的能力,促使他们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能力和理解能力,并用于舞蹈艺术的表达与表现。对于舞蹈的基本功训练来说,熟练的掌握了各个舞蹈动作的运用还不够,因为舞蹈动作只是一个个分散而僵硬的动作,如果只注重基本动作的掌握和学习,就会忽略了舞蹈艺术效果的表达,心理基本功的训练是舞蹈学习与教学中的基本功训练的内容之一。心理基本功的训练要以开发学生的心智,和对舞蹈的探索与创新的训练,要提升舞蹈心理基本功训练的效果,就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欣赏能力上,只有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欣赏能力,才能真正的使舞蹈的表现力更具生命力和活跃性。总之,提高学生舞蹈的学习与进步,首先要加强对学生舞蹈基本功的培养和训练,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舞蹈基本功的基础上,再加强学生艺术创造能力与舞蹈动作之间的结合的培养与训练。

三、舞台实践与表现是舞台课堂基础学习的升华凝聚

在课堂中的舞蹈教学是培养一个优秀舞蹈艺术人才的关键,舞蹈课堂教学是让学生掌握舞蹈学习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基本功。锻炼学生的基本的舞蹈动作的过程,只有在学生掌握了一定舞蹈基本能力和功底之后,才能更好的使学生表现出富有艺术性的舞蹈。另一方面,学生掌握的课堂的舞蹈知识和动作,只能在现实的舞蹈实践中得以锻炼和实现。通过舞台实践,教师能够通过舞蹈实践的表现,对学生的舞蹈学习进行评判与评价,并进行有积极意义的指导,促使学生不断进步。因此,只是对学生进行舞蹈基础的教学,并不能够真正的使学生成为一个正真的舞蹈艺术家,要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真正的掌握舞蹈的表现性和艺术性。

舞台实践与表现对于舞台课堂基础学习的升华与凝聚主要表现在,舞台实践是课堂学习的延伸与拓展,更是课堂学习的练习与训练,通过舞台实践,学生可以把课堂上学习到的舞台技巧和表现技法,在舞台上进行验证与比较,然后根据比较和心得,得出自己对舞蹈学习的认识和理解,并找出自己在舞蹈课堂学习中的薄弱点,然后根据课程安排,来弥补自身的不足,发扬自身的优点与长处,这很大程度上加强了学生对舞蹈课程学习的认识与理解,使学生对课堂的学习内容进行升华与提炼,提升学生的舞蹈表现力。

另一方面,由于学生课堂学习生活的两点一线的生活方式,使得课堂学习枯燥乏味,舞台实践能够弥合这种课堂学习的不足,充分吸引学生对舞蹈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课堂学习的重要性和有益性,这有利于学生全方位的把握住舞蹈学习的核心,平衡理论与实践,使学生真正的理解舞蹈学习的意义和价值。学生只有在生活中不断磨练,才能真正掌握并了解知识的价值和用处,对于舞蹈教学与学习来说,也是一样的,所以要加强学生课堂理论教学与舞蹈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舞蹈的教学。

四、结语

综合类艺术高校在舞蹈教学中,要分清楚舞蹈课堂教学与舞台表演实践的关系,充分发挥这两者之间的优点,促使学生综合而全面的学习和掌握舞蹈技巧和舞蹈素养,使舞蹈教学真正的能够培养出优秀的舞蹈艺术人才。(作者单位:新疆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①张虹宇.试论舞蹈课堂教学与舞台实践的关系[J].艺术科技.2014(3):389

②文畅.民间舞蹈教学实践的价值探索[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4(3):215~216

作者:孙瑜浛

艺术表演舞蹈教学论文 篇2:

试分析舞蹈教学中的舞蹈艺术表演

【摘要】新形势下很多学校的舞蹈教学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这导致学生对舞蹈教学的理解存在很大偏差,对于舞蹈艺术表演形式的理解也存在着一知半解的情况。而这些都是教师在进行舞蹈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本文首先就当前舞蹈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了简要分析,接着提出了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艺术表演能力的主要对策,旨在由此全面提升舞蹈教学中舞蹈艺术表演的整体水平。

【关键词】舞蹈教学;舞蹈艺术表演;问题;对策

舞蹈作为一门艺术形式,能够很好地协调人的肢体动作,并且有助于提升人们的人际交往能力,有效缓解人们在学习中积压的各种负面情绪,进而促进人们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积极改进和促进舞蹈教学的方式,对于现如今的学校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舞蹈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舞蹈教学的目标设置不够明确

舞蹈教学最主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因为,舞蹈是一种与空间和时间相互融合的艺术形式,其主要是通过人体的动作表现,来实现人们对美的理解、对相应情节的表达、对情感的宣泄等。然而,要表达这些不同层次的内容,不仅需要舞者具备良好的审美情趣,还需要很好地把握音乐的节奏、韵律等。

当前,在进行舞蹈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大部分学校对舞蹈学习的目的理解不够明确,因此有的教师过分强调对学生舞蹈动作或舞蹈基本功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基本舞蹈鉴赏和审美能力的培养;而另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则对学生进行差别对待,将关注点放在身材好、长相气质出众、舞蹈基础好的学生上,忽略了大部分普通学生的舞蹈学习。这样的教学方式显然并不符合学校开展舞蹈课程学习的初衷,这也同提升全体学生综合素质发展需求的教育相违背。

(二)舞蹈教学过程缺乏创新性,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首先,当前很多学校在开展舞蹈教学的过程中,设置或编排的舞蹈内容其实并不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特别是对于非专业的学生来说,由于其本身所能利用的教材资料就比较少,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前,进行教材的自编工作,这对于非专业教师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此外,还有部分教师大都是科班出身,常年接受的都是专业的舞蹈学习。这就使得他们在进行教材编写的过程不自觉地加入过多的专业内容和专业知识,而这不利于非舞蹈专业学生的学习;其次,由于大部分学校都将舞蹈作为兴趣课来进行教学,这种情况下教师所使用的教材更新速度便很慢,且课程设置的时间也较少或缺乏合理性,这便会导致学生逐渐丧失对舞蹈的学习兴趣。

(三)舞蹈教学的方式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

当下,大部分教师在进行舞蹈教学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普遍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首先,在舞蹈课程的设置上,很多学校都将舞蹈课程设置为选修课,而学生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更多的舞蹈知识,显然并不符合课程发展规律。这样的课程设置形式无法为学生提供一个系统学习舞蹈的机会,更不必谈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了;其次,部分教师在进行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只注重对学生舞蹈动作的传授,单纯要求学生对自己的动作进行模仿。这样机械的教学方式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得学生对舞蹈学习的理解始终停留在较为肤浅的层面上。

(四)舞蹈教师的自身素质不高,影响教学任务的开展

当下,我国部分舞蹈教师的自身素质不高,直接影响了舞蹈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首先,部分舞蹈教师一旦进入工作岗位后就缺乏了继续学习的动力,且在工作中也有畏难情绪,不愿意进行自主创新。长年累月教授的都是同一套舞蹈,学生早已失去了舞蹈学习的动力;其次,部分学校的舞蹈教师还要担任教务方面的一些工作,这些繁重的工作往往使得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而舞蹈这门艺术的发展却是日新月异的,故而教师有限的储备无法满足时代的发展需求。

二、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艺术表演能力的主要对策

(一)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引导学生树立舞蹈艺术表演的思想意识

学生想要具备良好的舞蹈艺术表演能力,就必须在教学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艺术表演意识,加深学生对舞蹈艺术表演能力的相应认识。首先,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带领学生积极的参加到整个舞蹈的编排过程中。让学生在这个编排的过程中,自己寻找舞蹈的艺术主题;其次,还可以认真地体会舞蹈动作的各个细节,充分让学生对舞蹈中的艺术养分进行有效吸收。例如,在编排一套以空灵、宁静为主要意境的民族舞蹈时,教师首先可以让学生对舞蹈的主题进行深入探讨,让学生在心中对这支舞蹈的艺术表现力有一个初步的定位。然后,教师通过反复播放伴奏音乐,让学生一起对舞蹈的动作编排,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对舞蹈中的技巧和动作进行细致推敲。最后再让学生学习一整套的舞蹈动作,这样的方式便能使学生对舞蹈有深入的认识与理解,在学习的过程中才能展示出良好的舞蹈艺术表演力,而通过学生的艺术和表演思想意识,使舞蹈的美感被淋漓尽致地展示出来。

(二)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增强艺术表演的实践性与参与性

教师在进行舞蹈的教学过程中,要想提升学生的艺术表演力,学生亲身的实践与参与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舞蹈艺术表演力的学习没有捷径可走,也只有通过反复多次的实践才能使得学生对于舞蹈动作的艺术表演力得以充分的理解和领悟。例如,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为学生播放舞蹈的视频,让学生进行视频实践,结合视频为学生讲解舞蹈动作中的艺术表演。通过视频实践,学生对舞蹈中蕴含的艺术表现力、舞蹈动作技巧等都有了深入的感悟。然后,教师开始引导学生进行下一步的音乐实践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音乐感悟舞蹈中想传达的情感意境。教师结合音乐的韵律为学生重点讲解音乐中的情感因素,使得学生对于舞蹈的配乐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最后,通过图片,教师对舞蹈者的动作进行一一分解,让学生对各个动作的来源和艺术表现力都有着更好的认识,并在展示舞蹈艺术的前提下,使得学生的艺术表演力得以提升。

(三)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舞台形式培养学生的艺术表演力

舞台是舞者展示自己的艺术表演力的最主要平台,因此,舞蹈教师应该根据自身学校的情况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等,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各种类型的舞蹈比赛中去。不管是集体舞蹈还是个人舞蹈,都是对舞蹈艺术表演的一种最好诠释。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舞蹈收获到很多其他渠道不能获得的表演经验,并在大赛气氛的熏陶下,大幅度地提升自己的艺术表演力。例如,教师带领学生参加舞蹈比赛,学生可以在备战的过程中感受到大赛的进展与刺激,进而使得舞蹈学习的效率和效果比以往提升很多。同时,有比赛作为激励,学生在练习舞蹈的时候也会对舞蹈中的艺术表演力进行着重揣摩,最终通过舞蹈动作将舞蹈需要传达的艺术表演力传达出来。这些都可以在无形中促进学生艺术表演力的提升。

三、结束语

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其所传达的艺术表演力是舞蹈教学和舞蹈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过去,我国的舞蹈教学对于舞蹈的艺术表演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但是目前,对舞蹈中艺术表演力的重视程度却大大提升了。因为通过艺术表演力不但能够丰富学生的舞蹈意境,还能够提升学生对于舞蹈基础的掌握程度,使学生对舞蹈的认识和理解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

参考文献:

[1]叶松芬.舞蹈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艺术表演力[J].大众文艺,2014(05).

[2]曹文利.中专舞蹈教学中舞蹈表现力的培养初探[D].西北师范大学,2006.

作者:刘锦文

艺术表演舞蹈教学论文 篇3:

探讨舞蹈教学中的舞蹈艺术表演

摘 要:师生对生活美与艺术美的共同体会是舞蹈教学的主要体现,艺术美是生活美的升华。在开展舞蹈教学时,一方面,艺术修养、艺术基本功是教师需重视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对于学生心理素养、创新能力的培养也不可忽视。現阶段,不少舞蹈教学中有较多问题,导致学生没能正确理解舞蹈教学,没能全面认识舞蹈艺术表演形式。本文主要分析舞蹈教学中的不足,并探讨提升学生艺术表演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舞蹈艺术;教学;表演能力

0 前言

完整性是舞蹈教学的特点。与一般的跳舞教学不同,舞蹈教学注重对艺术的诠释,除了舞蹈的整个过程,舞蹈教学还需将其中的艺术表现力传达给学生,促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发挥创造力与表现力,将自身的感情因素添加在舞蹈表演过程中,提升学生各方面的表现能力。

1 教学中的不足

1.1 教师素质不足

现阶段,素质不高的问题在一些舞蹈教师身上较为突出,素质不高对舞蹈教学的有效开展造成了直接影响。导致这一不足的原因有两点:一方面,一些教师的素质因自身角色的变化而变化,逐渐丧失了学习的动力,同时又受畏难情绪影响,工作中的自主创新积极性不高,长时间用同一套舞蹈进行教学,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力;另一方面,一些教师不仅承担着舞蹈教学任务,还有一些其他教务工作,这就导致教师大部分的时间被占据,没有充分的时间来提升自身素养。但时代在变,舞蹈艺术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若无学习与提升则难以保证教学的与时俱进。

1.2 舞蹈设置与编排不符合需求

舞蹈设置与编排不符合需求,这里的需求具体指的是学生的发展需求。若舞蹈教学所面对的学生为非专业类型,那么学生本身就缺乏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只有教师结合学生需求自编教材,并将教材应用至舞蹈教学中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若教师是非专业出身,那么自编教材并不是件易事。另一方面,对于科班出身的专业教师,受专业舞蹈知识的常年影响,即使教师有能力自编教材,也难以避免将专业知识、专业内容过多地编写至教材中,最终也难以满足学生实际的发展需求。[1]此外,在一些学校中并未建立专门课程进行舞蹈教学,而只是兴趣课,通常情况下,兴趣课不会有非常多的时间安排,且教材更新非常慢,这都对学生的兴趣培养非常不利。

1.3 合理性与科学性不足

合理性与科学性不足表现在教学的方法与方式上,这一问题在不少舞蹈教学中普遍存在。首先,在不少学校中是以选修课来设置舞蹈课程,多且广的舞蹈知识难以在选修课的有限时间内学习。课程发展有其规律,而这样的设置并不合规律。学生在这样的课程设置中难以对舞蹈进行系统的学习,综合素质自然也难以得到提高。其次,合理性与科学性不足还表现在一些教学过程中,即以单纯模仿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以动作的传授作为侧重点。这样的教学较为机械,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审美情趣,导致学生难以深入理解舞蹈,其认识始终较为浅显。

1.4 目标设置不足

对学生的审美情趣进行培养是舞蹈教学最主要的目的。这是因为舞蹈这一艺术形式有效融合了时间与空间,其主要的表现方式是人体的动作,通过舞蹈动作来宣泄情感、表达相应的情节以及抒发对美的理解。作为舞者,除熟练掌握基本的动作外,还需对音乐的韵律与节奏有良好的把握,且审美情趣较好,这样才能表达出舞蹈中不同层次的内容。但是,因不少学校没有正确理解舞蹈教学的目的,导致目标设置出现偏差,教师以培养学生舞蹈基本功或动作作为教学重点,没有重视学生审美能力、鉴赏能力的发展。[2]

2 对策分析

2.1 提升学生的参与度

优化舞蹈教学首先需正确看待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纠正教学中的错误观念,正确看待教学的目标,提升学生在舞蹈教学中的参与度,确保教学能够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要提升学生舞蹈艺术的表演能力首先需培养其艺术表演意识,这种培养应在教学过程中循序渐进地进行,让学生在摸索中深入认识舞蹈的表演内涵。在编排舞蹈的过程中,教师应作为带领者,鼓励学生成为舞蹈编排的一份子,积极参与,让学生通过舞蹈的编排来了解舞蹈的艺术主题。同时,为了促进学生有效吸收舞蹈所蕴含的艺术养分,应引导学生对舞蹈中的各个动作细节进行认真的体会。[3]以民族舞蹈的编排为例,假设该舞蹈的主要意境为宁静与空灵,那么,可令学生深入讨论舞蹈主题,以此作为教学的开端。在主题确定,学生初步掌握其艺术表现力后进行舞蹈的编排。编排需反复播放伴奏音乐,在体味音乐的过程中编排动作,提出自己的建议与意见,细致地推敲舞蹈中的动作与技巧。在编排完成后进行整套舞蹈动作的学习,学生全程参与了舞蹈的编排过程自然能够深入地理解与认识这一舞蹈。通过提升学生的参与度,能够良好地展示学生的舞蹈艺术表演力,而舞蹈的美感也经学生的表演与艺术思想意识得到展现。

2.2 多样化舞蹈教学

多样化舞蹈教学要求教师不断提升自我,使教学所用的舞蹈类型多样化,教学所用的方式与手段多样化,提升学生的兴趣,调动其积极性,发挥教学的积极影响,提升学生的艺术表演力。舞蹈的学习、艺术表演力的形成没有捷径,要想充分地理解、领悟舞蹈艺术表演力,唯一的途径就是多次反复地实践。多媒体的普及为教学提供了便利,舞蹈教学同样也可对多媒体技术加以利用,可通过播放舞蹈视频来讲解舞蹈艺术表演。生动直观的视频材料有助于学生深入感悟其中的动作技巧、艺术表现力等内容。[4]在视频学习后可组织学生进行音乐实践学习,舞蹈所用的音乐能够创造出一定的情感意境,音乐实践学习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感受其中的意境。在进行音乐情感因素的讲解时,教师需将讲解与韵律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配乐。在视频、音乐讲解后引入图片,通过图片展示分解舞蹈动作,引导学生学习动作的艺术表现力与来源,用完整展示舞蹈艺术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艺术表演力。

2.3 增加实践机会

对于一个舞者来说,舞台的存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这一平台舞者的艺术表演力能够得到展示,是舞者非常向往的平台。增加实践机会可为学生展示自我创造机会,使其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最终得到提升。因此,教师应以学生的实际情况、学校情况为依据,对学生进行鼓励,促使学生抓住实践机会,积极参与各类舞蹈比赛。诠释舞蹈艺术表演并不局限于个人舞蹈或集体舞蹈,只要有机会都应该勇敢尝试。通过舞蹈比赛,学生获得的表演经验是教学、观看他人表演所得不到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艺术表演力与认知会得到大幅度地提升,这就是实践的优势。教师可组织学生报名,并带领学生参赛,给予学生鼓励与指导,备战过程中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均会得到冲击与提升,其造成的效果、带来的影响远大于课堂教学。在比赛的刺激下,学生会开始着重揣摩舞蹈艺术表演力,并摸索如何将表演力通过动作表达出来。实践的优势无可比拟,能在无形中提升学生的能力。

3 结束语

艺术表演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学生熟练掌握舞蹈基础,丰富其舞蹈意境,从而进一步强化学生认识与理解舞蹈的深刻程度。

参考文献:

[1] 万刚.舞蹈教学中学生艺术表演力的培养思路探析[J]. 音乐时空,2015(07):154.

[2] 李磊.论舞蹈教学中学生艺术表演力和综合艺术素质的培养[J]. 青年文学家,2014(09):240.

[3] 周浔闽.大学舞蹈教学中学生表演意识的培养分析[J]. 艺术品鉴,2014(10):44.

[4] 吴忠军.浅析表演意识的培养在舞蹈教学中的重要作用[J]. 大众文艺,2014(22):221.

作者:杨璐

上一篇:安全工作安全管理论文下一篇:运动损伤体操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