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表演舞蹈教学论文

2022-04-20

摘要:本文主要以音乐表演专业舞蹈形体课程教学为主要研究内容,通过对音乐表演专业学生的基础及音乐表演专业舞蹈形体课程的现状、现实意义的分析,对音乐表演专业舞蹈形体课程提出建议和改革构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音乐表演舞蹈教学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音乐表演舞蹈教学论文 篇1:

探析大学教学中音乐表演与舞蹈的关系

摘 要:对于大学课堂教学而言,音乐与舞蹈有着十分重要的关联。舞蹈可以让学生加深对于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悟,让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技巧,同样,音乐可以使舞蹈更加具有节奏感,让舞蹈的内容表现得更加丰富,使作品的情感得到更大程度的释放,让舞蹈作品更加富有生命力。音乐通过声音让人们得到美妙的享受,舞蹈通过肢体动作让观众得到美的感悟。这二者结合起来,更能够彰显出作品中所蕴含的深刻情感,使艺术的表现更加生动,更加形象。文章就音乐表演与舞蹈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关键词:大学教学;音乐表演;舞蹈

在文化艺术的表现形式上,舞蹈和音乐无疑占据了十分重要的位置。舞蹈通过舞者的肢体动作,配合美妙的音乐节奏,能让观众产生一种强烈的视觉体验,充分领略其中所蕴含的美感。音乐则通过声音让观众在听觉上有美的感受。这二者有着深层次的关联。舞蹈需要音乐帮助其对节奏进行把控,同时利用音乐旋律可以使舞蹈表演更加富有层次。音乐表演往往较为单调,如果能够与舞蹈相结合,必然会增加音乐的感染力,让音乐作品更富有表现力,让音乐作品中的情感和主旨得到充分的表达。因此在大学教学中,将音乐与舞蹈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使学生加深对音乐和舞蹈的认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一、明确音乐与舞蹈表演关系的意义

在大学教育中,音乐与舞蹈分属两个门类,其教学方式、方法有一定的差异,但是音乐表演与舞蹈表演之间存在十分密切的关联,如果不能认清二者之间的关系,在教学中难免会出现将二者割裂的现象,这会严重影响教学的效果。只有认清二者的关联,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这种紧密的关系,让音乐和舞蹈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加深对音乐和舞蹈的认识,理解和欣赏每一个音乐和舞蹈作品,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两种艺术形式的魅力所在。

二、音乐与舞蹈表演的关系

在表演中,音乐与舞蹈是通过不同的方式向观众展现艺术的美感。在表演时,表演者往往是情绪化的,只有这样才能让观众感受到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音乐是通过对声音的情绪化处理让观众感受到音乐作品的情感,舞蹈则是通过肢体动作的情绪化处理让观众去直观地体会舞蹈作品所表达的深刻含义。在大学的教学中,绝不能将二者进行生硬的切割,不能将二者作为独立的门类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效果往往会大打折扣。为了在教学中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就需要深刻地理解音乐和舞蹈的关联,将二者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融合,这样才能大大提升教学的效果,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作品中所蕴含的内容和情感。

在舞蹈表演中,如果缺少音乐的伴奏,那么舞者在舞台上的表演就会显得空洞、无力,甚至会让观众感到乏味,无法让观众产生共鸣,更难以让观众体会其中的美感。因此,在舞蹈表演中,音乐可以让舞蹈作品的氛围更加浓厚,让舞蹈作品更加富有生命力,讓舞者与观众的情感交流更加顺畅。对于舞蹈而言,舞蹈的节奏、动作等的编排灵感大都来源于音乐,只有通过音乐的激发,才能让舞蹈创作者和表演者产生创作和表演的欲望。在大学课堂上也是如此,如果在大学舞蹈教学中,教师只是单纯地强调动作的柔韧性、美感,而忽视了对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那必然会导致学生无法充分展现舞蹈作品的内涵,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在大学音乐教学中,学生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例如:对于音乐作品的情感表达不够准确,在音乐表演的过程中缺乏相应的层次感;在很多需要进行团队合作的音乐作品中,学生往往表现得过于突兀,缺乏平衡感,无法与团队进行良好的协作。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学生对于音乐作品的理解无法更上一层楼,也会使得音乐表演过程变得空洞、无味,缺乏感染力。而舞蹈的协作可以将音乐表演者代入音乐作品中,使音乐演奏者能够通过视觉感受,加深对于音乐作品的理解,使得音乐演奏者能更加深刻表现出音乐中所蕴含的内容。舞蹈的帮助可以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作品,让音乐表演变得更加生动,更加富有情感,整个表演更有层次感,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得到有效提升。在我国古代,音乐与舞蹈结合形成乐舞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例如著名的《秦王破阵乐》《霓裳羽衣舞》等。这些乐舞需要音乐与舞蹈进行紧密的配合,从而完成整个作品的演绎。在新时期,我国也同样出现了很多优秀的乐舞作品,这类乐舞以管弦乐和交响乐为主,通过对舞蹈动作、情节的精心设计以及舞台音乐的配合,使得乐舞作品能够更好地展现作品的精髓,让观众能够更好地体会到乐舞的魅力。音乐与舞蹈的充分融合使乐舞这种艺术形式给人以前所未有的视听感受,让人们能够充分感受到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

三、高校音乐与舞蹈表演的教学现状

很多高校在教学中不能将音乐与舞蹈有机地结合起来,而是分别开设两个课程进行单独教学。这对于学生学习是非常不利的。在舞蹈教学中,部分教师过于注重舞蹈动作的教学,缺少对学生音乐感知的引导,会使学生在掌握舞蹈节奏感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大大降低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这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在音乐学习中,学生对于音乐作品的理解往往不够深入,如果只是单纯地按照乐谱进行演奏,难以充分展现出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内涵,使得音乐演奏变得单调而乏味。这对于学生学习音乐是非常不利的,甚至会导致学生对音乐失去兴趣。

四、在教学中实现音乐与舞蹈融合的策略

首先,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音乐与舞蹈的关系。舞蹈与音乐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关联,二者之间可以相互促进、相互影响,最终实现二者之间的紧密配合。因此对于教师而言,应该放弃过去那种教学观念,打破课程之间的束缚,将二者的教学有效结合起来,这样可以更好地提升教学的效果。其次,学校可以针对舞蹈与音乐的关系,对课程进行有效的改进,使音乐课程与舞蹈课程能够有效地结合起来。对以钢琴等为主要学习内容的学生而言,可以开设相应的舞蹈伴奏课程。开设伴奏课程,可以使学生的演奏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同时可以在与舞蹈表演者合作的过程中,体会到音乐作品中更为深刻的内涵和情感,让学生在演奏的过程中更加富有情感,使演奏更加能够打动人心。在教学中很多教师发现,学习器乐和声乐的学生的表演往往缺乏情感的投入,对作品的思想和内涵也缺乏深刻的理解。如果将舞蹈伴奏融入学生的学习中,通过对舞蹈的伴奏,学生可以更好地把握演奏的节奏,通过对舞蹈表演的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主旨。同时可以让学生的心理得到极大的锻炼,使学生能够从容地演奏音乐作品,让学生在演奏时充分展示自身对作品的理解,让演奏变得更加生动而富有情感,这样有利于学生演奏水平的提升。对于以舞蹈表演为主要学习内容的学生而言,真实的音乐伴奏要远远好于生硬的音响。真实的舞蹈伴奏更加生动而富有情感,在伴奏的过程中会随着舞者的演绎而发生变化,这样可以更好地影响舞蹈表演者的情绪,使舞蹈表演更加富有感情,从而更好地感染台下的观众。对于舞蹈表演者而言,好的伴奏是绝对不可或缺的。如果失去了音乐的伴奏,舞蹈就会变得沉闷、无趣,因此可以在舞蹈课程中加入对伴奏音乐的学习。这样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作品的节奏,同时也更容易将自己代入作品的演绎中,使舞蹈更富有激情,使观众能够更容易产生共鸣,从而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舞蹈水平。

总之,在高校教学中,音乐表演与舞蹈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只有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提升教学的效果。教师应该清楚地了解音乐与舞蹈的紧密联系,对课程进行深入的研究,改进原有的授课方式,将音乐课程与舞蹈课程更加深层次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音乐与舞蹈的作用,使二者在教学中能够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领悟作品中的内涵和情感,使学生的表演更加生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教学的质量,使学生的音乐和舞蹈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何瑛.舞蹈表演中音乐的作用探析[J].尚舞,2021(3):100-101.

[2]何思颖.浅谈舞蹈表演中音乐的重要性[J].黄河之声,2020(7):150.

[3]潘丽娜.舞蹈表演中音乐的促进作用探讨[J].戏剧之家,2019(1):129.

[4]吴迪.浅谈舞蹈表演中音乐的重要性[J].北方音乐,2018(13):234.

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

作者:赵娟

音乐表演舞蹈教学论文 篇2:

音乐表演专业舞蹈形体课程教学分析及探究

摘要:本文主要以音乐表演专业舞蹈形体课程教学为主要研究内容,通过对音乐表演专业学生的基础及音乐表演专业舞蹈形体课程的现状、现实意义的分析,对音乐表演专业舞蹈形体课程提出建议和改革构想。

关键字:音乐表演专业;舞蹈形体课程;教学改革

一、音乐表演专业学生舞蹈形体课程基础及心理调查分析

(一)学生基础

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是以音乐为主要学习方向,主要的学习内容为钢琴等各类器乐、表演及指挥等与音乐相关的知识。在近些年的教学当中,我们不难发现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大部分在舞蹈方面的基础是十分薄弱的,也会有个别的学生可能入校之前有过舞蹈的学习经历,但是不够系统和深入。整体来说,对于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而言,舞蹈形体训练是一门陌生的课程。

(二)心理调查分析

通过对多个音乐表演班级的学生进行问卷、调研后发现一个学习心理现象。较少的学生对舞蹈课程十分感兴趣;同时也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对舞蹈课程比较担心、有轻度恐惧的心理;剩下的一部分学生持保留态度,感觉一般。通过心理调查,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发现部分学生存在对课程的担心,认为自己不协调、动作记不住。该调查结果值得去思考。

二、音乐表演专业舞蹈形体课程教学现状

音乐表演专业学生的舞蹈课程一般都是由舞蹈专业的教师进行授课,这几乎是每个学校都会采用的方法,但教师对于音乐表演授课内容往往会不自觉地往专业舞蹈教学上贴近。在各个学校、不同班级的学生调研中发现,每个学校音乐表演的形体课程差异也相对较大[1]。无论是从音乐专业的总的学分要求上,还是从舞蹈课程比例和结构来看,缺乏统一性,表现出差异性。例如,一些学校在开课的过程中主要注重一些基本功部分,部分学校开设民间舞课程较多,部分学校会教一些简单的芭蕾手位、舞姿或者古典舞身韵内容,部分会综合地进行教学。但深入了解之后,会发现具体关于舞蹈的授课内容随意性较大、教材不够明朗、教学难易程度把握不准确。在对学生的采访过程中有的学生对自己所学民族舞具体是哪个民族及学习舞蹈的风格特点的简要介绍表达不清楚;部分男同学也认为舞蹈动作难度大,认为自己做不好。这样的现状则会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三、音乐表演专业舞蹈形体课程现实意义

音乐表演专业舞蹈形体课程的现实意义,笔者认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塑造学生形体气质。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需要经常上台进行演出及比赛,在表演的过程中除了优美的歌喉、熟练的技术掌握,学生在舞台上的形象气质及上下台的台风都十分的重要。光鲜亮丽的舞台上如果我们无精打采、弯腰驼背,即使表演技术高超,也不会调动起观众的热情。二是进一步促进音乐表演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提升。无论是声乐演唱、器乐弹奏或是合唱指挥等舞台艺术,我们会发现演员在表演时都会附加手势、头部动作等身体律动。这就要求对身体有着适当的训练基础,这样在表演的过程中才会游刃有余,不仅能够有效地完成想要表现的艺术作品,同时还能让自身表演更具魅力,增加表演的整体效果。三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水平,拓宽知识体系。对于音乐表演的学生而言,将来大多数会选择中小学音乐教师作为就业方向。而我国目前的中小学课程体系的构建中,还没有将单独的舞蹈课程作为一门学科,而中小学在各类的表演活动中又有许多舞蹈类的活动,这时就要求从事音乐岗位的教师对学生进行舞蹈排练工作。所以,舞蹈课程对将来从事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学生来说意义是重大的,同时也是必不可少的。

四、音乐表演专业舞蹈形体课程改革构想

音乐表演专业舞蹈形体课程改革的原则是需要有一套真正适应音乐表演专业学生的学习体系。笔者有以下构想。一是确立合理的课程难度。音乐表演专业舞蹈课程的科学、规范、合理体系应是循序渐进的。通过调查研究发现,音乐表演专业的部分学生对舞蹈课程的态度是担心的。要消除学生的这种心理,就需要设置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学习模式。由于教授舞蹈专业课的教师往往是舞蹈专业出身,经历了多年专业的舞蹈教育,所以在课程设计上往往容易习惯性地把课程的难度增大,所以应设置合理的课程难度[1],注重形体和气质的培养,而不是按专业舞蹈的思路进行。二是确立合理的舞蹈课程目标。音乐表演专业学生对舞蹈的学习,是以民族民间舞、古典舞或是舞蹈基本功、体育舞蹈等为主,还是另有其他更为合适的教学内容,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如果全方位地覆盖教学,是否在有效的课程内达到效果?笔者认为音乐表演舞蹈课程的学习应以芭蕾基训为主,民族民间及古典课程开设简单的教学组合即可。通过调查发现,有学生表示上学期学习的维吾尔族舞,不仅难度太大,让人失去信心,而且由于教学运用当中的种种困难,需要在一个学期完成单一的学习内容。实际上对于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来说,舞蹈课程对其还有一个重要的意义,就是培养良好的气质。由于民族民间舞的小范、韵律及古典舞的技术内容,对于音乐表演的学生来说一时较难掌握,所以,建议在教学过程中适当降低民族民间舞以及古典舞基本功的难度和数量,多以芭蕾形体为主要教学内容。三是设立男班舞蹈课程。建议把音乐表演专业舞蹈课程的男生合为一个班进行上课,因为男班的课程和女班的课程教学当中存在部分的差异,手眼脚之间都有不同的审美规范。虽也有许多相同之处,但是,男生的很多动作手形、手位及起范等是不同的[3]。男班的教学较之女班更为困难和特殊,因为女性普遍比较柔软和协调,而男性在柔韧度、协调性和表演能力方面都稍差,又由于女教师较多,且学生也多为女同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忽视男同学的表现,因此对男班的教学应有比较特殊的方法和包容的态度。应该训练男同学的气质,以阳刚、帅气的审美规范对其进行训练。只有这样的教学效果才能更受学生欢迎,同时能达到相应的教学目的。相反,则会降低学生的积极性,也可能会对学生的审美出现偏差。

五、结语

音乐表演专业舞蹈形体课程教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何让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在舞蹈课程当中学有所获,这对他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需要不断地去探索、实践,才能够寻找一条适合音乐表演专业舞蹈形体教学的,且适合学生和时代发展的道路。时代在发展,我们的教育理念及教学思路也要不断更新。本篇论文是笔者自身的浅薄观点,具体课程规划还需要各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音乐表演专业舞蹈形体课程一定可以越來越规范,越来越适合学生学习。最终,舞蹈形体课程能够更好地为音乐表演的学生提供更多的知识体系、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气质,让他们在舞台表演的过程中更具表现力,为他们的艺术之路助力。

作者简介:张翔兰(1997—),女,汉族,河南渑池人,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舞蹈教育。

参考文献:

〔1〕王一翔.甘肃省普通高校本科音乐专业舞蹈课程实施现状研》[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21.

〔2〕石胜.音乐表演专业形体与舞蹈课程(男班)教学改革研究[D].绵阳: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2012.

作者:张翔兰

音乐表演舞蹈教学论文 篇3:

基于开发学生多元智能的舞蹈创编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多元智能理论以其丰富的教育内涵为舞蹈教学改革研究带来了新的生机。以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为契入点,通过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创编的教学实践,以期为新课程改革进程中的舞蹈教学寻求更广阔的拓展空间。

关键词:多元智能 学前教育 舞蹈教学 改革

面对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大潮,注重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改革的最显著的特点。传统的舞蹈教学理念和模式等亟需改革和创新。多元智能理论的核心理念是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与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目标一致,对高职高专舞蹈教学的改革具有指导意义。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观点

该理论认为“智能”是一种生物潜能,是多元的、平等的、可开发的。每个人不同程度的拥有语言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空间智能、人际交往智能等九种智能,由于存在智能尚处于研究阶段,所以又称为八又二分之一智能。“多元智能理论之父”加德纳强调“智能是一种解决问题或创造产品的能力”。可见,多元智能理论注重创新性和实践性。

二、高职高专舞蹈教学面临的新挑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孩子的艺术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人们对幼师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幼儿舞蹈教9币要有全面的能力,尤其要具备创新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会“跳舞”的老师已不能满足越来越聪明的孩子的需求,舞蹈教师需要多方面的素质。传统的舞蹈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的形势,舞蹈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三、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高职高专舞蹈教学改革

高职高专的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应该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紧密联系社会发展的需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正确认识舞蹈课程的性质与价值、认真梳理舞蹈课程的教学目标、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多元评价学习效果,才能够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潜能的开发和培养可以通过后天的教育达到。每个人的智能结构是不同的,我们要尊重个性,教育要面向每一个人,重视培养目标的多元性,促进每个人的多元智能的发展。

(一)指导思想

第一,正确认识舞蹈课程的性质与价值。舞蹈是高职高专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必修的主干科目之一,同时,作为一项专业能力,又是未来学前教师必备的一项专业技能。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从事学前专业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为未来的教学、表演、创编打下牢固的基础。使学生多元智能得到开发、培养,人的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第二,认真梳理舞蹈课程的教学目标。技能且标:适应当前学前教师舞蹈教学的需要为前提,学生掌握一定舞蹈理论知识和技能,提高舞蹈的鉴赏力和表现力,并能根据学前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简单的学前舞蹈创编。过程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调动自身的积极性,根据自身特点运用多种策略进行舞蹈学习,使创新精神和实践运用能力得到提高。情感目标:学生学习舞蹈的热情得到激发,增强学生师范的意识,热爱未来的工作,且能为之献身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第三,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不可否认的是传统的口传身授法仍是当今主要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此基础上可进行大胆的创新,例如多媒体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乐舞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网络交互式的学习方式,做到“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将学习过程与实际需要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使其舞蹈素质与师范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和培养。

第四,多元评价学习效果。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我们需要树立多元的评价观。不仅注重学生对舞蹈技能的掌握,而且也要注重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现与创造的能力。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基本原则

第一,基础性原则。舞蹈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学习必不可少。学生能够清楚的掌握舞蹈基训,要学习代表性民族民间舞,学习儿童舞,欣赏优秀舞蹈、学习创编的基本技法。激发其对舞蹈的热爱,为舞蹈学习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第二,师范性原则。高职高专的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是未来的幼儿园教师,因而,学生要有幼儿舞蹈教学的能力。舞蹈的教学要与实践需要高度统一。在“教”与“学”中,在平等的氛围中,仔细观察、认真体会,掌握教学方法,增强其师范意识,培养其实践运用的意识,激发其献身于幼儿舞蹈教育事业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第三,创新性原则。将创造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过程中。创造实践性情境,注重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将知识内化为自身的素质,应用于实践操作。增强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第四,注重民族舞蹈文化的原则。不但可以增强学生的舞蹈语汇,而且具有增强其身体的协调性和表现力的作用。最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热爱舞蹈、热爱祖国的情感,为舞蹈创编积累下丰富的素材。为本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贡献。

四、相关理论的支撑

(一)中国本原哲学理论。以《易经》《河图洛书》等经典著作为代表所构成的中国本原哲学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极”说的就是事物的相生相长的关系,事物是可以变化发展的,“人道”要符合“天道”,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事物的健康发展。依据这一理论,舞蹈创编要在科学的规律下进行,必能达到促进人的健康发展的目标,这为多元智能理论的“人的智能是可以开发的”观点奠定了中国本原哲学的基础。

(二)建构主义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教育界提出的一个新的理论,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皮亚杰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把外部知识直接输入到心理的过程,而是主体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主动建构新的理解、新的心理表征的过程。所谓心理表征,即心理认识世界、反映世界的规则和形式。”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看来,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这也为多元智能的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五、改革实践探究

(一)基于多元智能理论下的舞蹈教学策略研究

多元智能理论的核心思想是承认人的智能是多元的、平等的,智能是可以得到激发的。这与学前舞蹈教学改革的思想和原则具有一致性,即实施教育革新和人的全面发展。舞蹈教学过程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过程,需要多种能力的参与,在教学中可以运用、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从而能较好的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在舞蹈教学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根据教学改革实践,总结出如何运用、开发与培养多元智能的相关策略:

第一,语言智能指的是“涵盖了口语及书面语的敏感程度,在能力上表现为学习各种语言以及用语言来实现一定的目标的能力”。语言能力的激发在舞蹈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人们往往关注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智能等能力的开发,而对语言智能的重视程度往往还不够。要把语言智能在舞蹈教学中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就必须把握和运用三种能力即:交谈的能力、舞蹈构思的表达能力、评价的能力。这在舞蹈教学中,即在舞蹈基训、舞蹈创编、舞蹈排练及舞蹈演出中来达到这个目标,舞蹈所具有的优势是别的学科不可比拟的。

交谈能力的锻炼和提高可以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等途径来实现:舞蹈构思的表达能力可以通过文字表述及口语表达等途径来实现:评价的能力主要通过对舞蹈精品的评价、对自己和同学舞蹈构思和作品的评价的途径来实现。

第二,音乐智能指的是“音乐表演和作曲以及音乐鉴赏等方面的能力”。音乐与舞蹈的关系往往被比喻成孪生姐妹的关系,二者不可分割。对于“真正懂得音乐的舞蹈家,音乐不仅仅是‘舞蹈的灵魂’,它已成为舞者灵魂的呼唤”,这句话告诉我们,音乐与舞蹈在感性上和理性思维上具有一致性,二者相互之间具有“通感”的美妙关系。音乐能力在舞蹈教学中占有较大的份额,音乐智能的培养和开发是舞蹈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音乐智能的培养和提高需要如下几种必不可少的能力:节奏感、舞蹈音乐的鉴赏、舞蹈音乐的选择。通过舞蹈教学达到这一目标,是有着舞蹈的一个显著性特点。

节奏感能力的训练可以通过节奏类型的变化以及多种节奏类型相互穿插的变化来达到:舞蹈音乐的鉴赏能力的训练可以通过各民族舞蹈精品的鉴赏、根据音乐的情绪摆造型、做动作等途径来达到:舞蹈音乐的选择可以通过舞蹈创编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二度”音乐创作以及根据舞蹈作品的需要进行取舍剪辑等途径来达到。

第三,数理逻辑智能指的是“运算和推理的能力,表现为对事物间各种关系如类比、对比、因果和逻辑等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数理运算和逻辑推理等进行思维的能力”。人们对于从事舞蹈工作的人员常存在一种偏见,认为他们“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这种想法是不对的。舞蹈和别的艺术门类一样,是人类思想感情的表达,是需要创造力的。数理逻辑的能力是创造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舞蹈教学中,这种能力必不可少。幼儿情节舞蹈的结构、计算与定量幼儿舞蹈的长度等。

第四,身体运动智能是指“身体运动能力是与运动直接相关的能力”,在舞蹈创编教学中可以通过学习幼儿的动作、动作的提取、舞蹈动作示范等途径进行身体运动智能的开发。

第五,空间智能指“感受、辨别、记忆和改变物体的空间关系并借此表达思想和感情的能力,表现为对线条、形状、结构、色彩和空间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平面图形和立体造型将它们表现出来的能力”。可以通过幼儿舞蹈的舞步的设计、舞蹈运动的路线、舞蹈的队形及舞台调度等途径进行空间智能的开发。

第六,人际交往智能指的是“与人相处和交往的能力,表现为觉察、体验他人情绪、情感和意图并依此做出适宜反应的能力”。在舞蹈创编教学中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创编、幼儿舞蹈排练与演出等途径进行这种智能的开发。

第七,自我认知智能指的是“认识、洞察和反省自身的能力”,在舞蹈创编教学中可以通过思考自己或他人的幼儿舞蹈作品、表达情绪的即兴舞蹈等训练达到。

第八,自然观察智能指的是“个体辨别环境(不仅是自然环境,还包括人造环境)的特征并加以分类和利用的能力。舞蹈创编教学可以通过走进大自然、用身体表现自然中的生物等途径进行智能的开发。

第九,存在智能指的是指的是人们表现出的对生命、死亡和终极现实提出问题,并思考这些问题的倾向性。在舞蹈创编教学中可以通过思考幼儿舞蹈的存在意义等途径进行开发。

(二)舞蹈教学模式的构建

第一,乐舞融合的舞蹈教学模式的构建。将音乐的美感与舞蹈的美感相互叠加,让音乐与舞蹈相互结合,达成视听的完美结合。“通感”理论告诉我们,艺术是相通的,乐舞从古至今都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将二者结合起来教学,能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提供教学模式上的支持。

第二,舞蹈项目教学模式的构建。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示范、练习、实训项且,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其探究能力及创新能力。

第三,“慕课时代”的网络舞蹈教学模式的构建。网络教学可以是课堂舞蹈教学的延伸,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舞蹈的学习、交流等。可以跟踪学生舞蹈学习效果及反馈,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提高,使多种教学资源得到整合和利用,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慕课时代”的到来,为舞蹈的学习提供了更多元、更便利的模式。学生通过学习,通过教师的有效的课堂指导,可以更好的学习舞蹈,并有效的激发自身的潜能,从而发展和培养自身的多元智能。

第四,舞蹈兴趣小组教学模式的构建。可以按照不同的舞种进行分组,可充分发展学生的专长,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可以分为民族民间舞、爵士舞、拉丁舞、儿童舞蹈、街舞、古典舞等兴趣小组。通过互助互学,使学生们的舞蹈技艺和教学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三)加强舞蹈实践教学,提高综合能力

解决实际问题和创造出新产品是多元智能理论的核心理念,在舞蹈实践教学过程中,所学的内容才更丰富,知识得到迁移。舞蹈实践教学对于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更有价值。

舞蹈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重要环节,舞蹈实践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舞蹈技能、情感和创新的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应用型的幼儿舞蹈教师,就应该重视综合性的舞蹈实践教学。

舞蹈教学实践环节主要包括舞蹈节目的排练演出、参加比赛和到幼儿园进行见习或实习。这既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又是课堂教学的积累。要想在未来胜任幼儿舞蹈教学得工作,则必须鼓励学生参加舞台实践活动和进行实践教学的体验。为学生发挥其多元智能提供空间,为实现发展多元智能的教学目标提供条件。通过实践的检验,利用、发展和培养自身的多元智能,从而创造出新产品和解决实际的问题。

(四)多元评价学生的舞蹈学习

舞蹈教学要树立多元的评价观,因为评价具有导向的作用。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一个人的智能组合是不一样的,所以要从多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不能用标准化来衡量。“多元智能理论对于评价的最大贡献在于建议从多个方面评价学生。标准化测验的最大缺陷在于要求学生们以一种狭隘的方式来展现在学年中学到的东西……另一方面,多元智能理论支持了这种观点即学生们应当采用多种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在某种具体的技能、科目、内容领域上展现自己的能力。如同多元智能理论所提出的,任何教学且标可以通过至少用八种不同的方式进行教授,这意味着任何科目可以通过至少用八种不同的方式进行评价”。因此,我们在对学生进行舞蹈教育的评估时,必须从多元智能理论的角度来进行。在传统的观点看来,与舞蹈密切相关的是身体运动的能力,但是,我们还可以从音乐节奏的能力,空间运动变化发展的能力,逻辑思维的能力等至少八个方面来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全面的评估。

我国传统的舞蹈教学评估方式主要是教师打分,以学生在舞蹈技能上达到的程度来作为衡量学生的舞蹈成绩的标准,而多元智能理论认为“艺术教育的评估必须包括和使用的特定智力,应该评估那些对于艺术欣赏和创作来说最重要、最核心的能力的发展的”。因此,传统的舞蹈教学评价是片面的,不能体现学生对舞蹈艺术的兴趣和欣赏水平的发展。依据多元智能理论,要求我们革新舞蹈教学的评估,使用多种评估的方式,以此来增强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和信心。

除了教师参与评估,还可以将艺术家请进课堂对学生进行评价,还可以对学生的创作过程和舞台实践进行多元的评价。全面综合地评价学生,会让学生有一个好的导向,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只有全面的对学生进行评估,才可以全面、综合地对学生的舞蹈技能、舞蹈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得到提高。可见,多元智能理论对我国高职高专的舞蹈教学评估的创新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和实践。

六、结语

在基础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使得舞蹈作为一门综合性艺术在幼儿艺术教育中显现出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同时,新的机遇和挑战也摆在了我们的面前。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要适应这一新形势,势必要进行相关的改革。面对机遇和挑战,我们要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和探寻新的教学方法,建构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描绘出我国高职高专舞蹈教育的新的蓝图。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的舞蹈教学改革,以期为新课程改革进程中的舞蹈教学寻求更广阔的拓展空间。

作者:孟凡翠

上一篇:城镇农村教育管理论文下一篇:民间音乐钢琴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