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本科机械设计教学改革论文

2022-05-01

[摘要]依托汽車服务工程专业,通过对中外职业教育发展现状的分析,展开“3+4”中本贯通培养课程体系研究,为中职与本科院校提供有益借鉴。[关键词]汽车服务工程专业;“3+4”中本贯通;课程体系一、引言目前中职与本科教育之间的贯通改革,在专业课程设置等方面还存在较多问题亟须解决。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职本科机械设计教学改革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中职本科机械设计教学改革论文 篇1:

面向技术技能应用型本科的“先实践—后理论—再实践”的培养模式探索

[摘 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中职升本成为应用型本科新兴的培养模式。文章总结了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基本特征,介绍了广西中职升本招考的基本情况,针对中职毕业生的特点和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及要求,提出了“先实践—后理论—再实践”的培养模式,并结合教学与实践经验,阐述了该教学模式的基本方式和方法,为同类院校提供参考。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机械电子工程

[基金项目] 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改项目《基于产业链和就业驱动的“中-高-本”多目标服务的专业群构建探索与实践》(2016JGB206);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高性能LED贴片机关键部件的振动力学特性研究》(2019KY0216);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基于“STEAM”多尺度评价的双语课程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以《供应链管理》双语课程为例(2020JGB193);广西自然科学基金:基于深度学习的船舶柴油发电机微小故障智能诊断与预测方法研究(2019JJB160070)

[作者简介] 宫文峰(1987—),男,山东泰安人,博士,讲师,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智能故障诊断、人工智能与深度学习;张美玲(1987—),女,湖南株洲人,硕士,讲师(通信作者),注册会计师,研究方向为财务审计与投融资风险管控。

引言:应用型本科是面向工程技术应用的高等教育类型之一,目的是为行业培养业务技能过硬、理论基础扎实的技术技能型高层次应用人才[1-2]。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北海校区是广西应用型本科示范高校之一。2013年,广西普通本科院校首次对口招收中职毕业生进入本科专业学习。我校是广西第一批四所“中职升本”招生院校之一。针对中职毕业生的层次特点和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及要求,我校提出并采用了“先实践—后理论—再实践”的教育教学方法。本文介绍了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特征,分析了中职生的基本特点,并结合教学与实践经验,阐述了“先实践—后理论—再实践”的基本方式和方法,为同类院校提供参考。

一、应用型本科的办学现状和特征

自2000年以来,在教育部的推动下我国有近600多所高校开展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通过对比各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特点,总结得出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定“向”在应用,定“性”在行业,定“格”在复合,定“点”在实践[2]。应本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主要由价值取向、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环节和人才评价五个方面组成。其中,以价值取向为基点体现行业性、以培养目标为导向体现应用性、以课程体系为载体体现复合性、以教学环节为途径体现实践性、人才评价为保障体现多元性,这五个要素相互依存,彼此制约[3]。

二、广西中职升本招考的基本情况

在教育部的号召下,广西2013年启动了普通本科院校对中职毕业生招生的工作,广西教育厅首批遴选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等4所本科试点院校和32所中职试点学校,采用中职专业与本科专业相对口的招生方式,先由中职校长实名推荐、再由本科院校自主招生等形式进入高校就读本科专业。招生考试主要采用文化课的笔试和专业技能的面试相结合并择优录取。中职升本的学生在学籍管理、奖、助学金等政策待遇与普通高考考入的本科生一样,完成本科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且成绩合格的学生,发放本科学历证书。“中职升本”招考每年都在进行,招考方式方法也在不断调整,具有招生资格的高校数量也在不断扩充,招考方式也在不断优化和调整。

三、中职升本的生源特点分析

通过对中职升本的学生进行培养和管理,我们发现这类层次的学生特点是很明显的,例如机械类专业的学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动手能力强,喜欢实践课程

中职升本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工程应用性和实践性,通过对该专业的多层次教学发现,中职升本的学生在实践环节方面明显强于普通高中的学生,比如:机械装置拆装实训、机械加工实训、电子产品焊接制作实训等,动手环节接受能力和接受效率也较高。

(二)具有一定的企业经历和实践经验,呈多样化

中职升本的学生入学前技能水平层次参差不齐,有的具有一定的专业实践经历,也有的在某一技术方面具有较强的实践经验,比如: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的操作与编程、汽车维修等;也有的学生的企业经历与专业相关性较低,呈多样化。

(三)喜欢参加创新类的大赛,具有可塑可教性

中职升本学生的另一个表现是对科技制作、创新赛事的兴趣较高,比如广西电子设计大赛、广西机械工程训练大赛等,通过对中职升本学生的有效指导,中职升本的学生在动手实操方面表现出优异的成绩。

(四)理论基础薄弱,学习主动性和纪律性较差

中职升本学生的数学、英语等基础薄弱,对专业理论的兴趣明显低于实践环节,对理论公式的学习具有明显的排斥性,对理论知识的学习理解能力相对较差,对自己能完成本科学业的信心较低,自学能力和自律性较差。

(五)课程气氛相对活跃,喜欢接触新鲜事物

教学发现,与普通高中考入的学生相比,只要方法得当,中职升本的学生的课程气氛相对活跃,能与專业老师进行良好的互动和交流,喜欢接触新鲜事物,并且善于表现自己,自尊心较强,渴望得到认可。

四、“先实践—后理论—再实践”的教学模式

通过对中职升本学生的特点分析,我们发现,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和认知逻辑方法给中升本开展教学会出现很多问题,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形成了一种针对中职升本的“先实践—后理论—再实践”的教学模式。即学生入学之后我们先进行专业的认知实践,然后再进行专业理论学生,然后再进行深层次的专业实践。在课程体系设置上,专业课程之前先开低难度的实践课,让学生有个感性认识,然后在专业理论课程之后又再开设实训实践课对理论进一步消化和应用。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以機械类课程为例,中职升本的学生入学之前在社会上经历过相关的专业实践,但是层次参差不齐,为此,在新生入学的大一上学期就开始安排机械专业认知实习课程,让学生层次总体水平相当,对机械工程有一个总体认知,同时第一学期开设基础课程。然后在第二学期紧接着安排普通机械加工实训课程,为第三学期的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打基础,第三学期再开始安排机械装置拆装实训课程,为第四学期机械原理课程和第五学期的机械设计课程打基础,同时加深第二学期普通机械加工实训原理方面的内容;在第五学期开设机械原理综合设计课程,在第六学期开设机械设计综合实训课程,在第七学期开设机械工程训练课程,将大学三年里学的专业知识进行综合强化实践,为第八学期及毕业设计打下基础。为保障教学的连续性,我们在专业课程里还设置了课内实验。总结起来即是:专业认知-机加工实操-基础学习-原理学习-设计方法-课程设计-综合实践-毕业设计及实习,课程之间前后贯通,合理衔接,更加符合中职升本学生的认知规律和逻辑。

结束语:应用型本科在培养过程中面临许多新问题,中职升本是应用型本科培养的一种新尝试。面对新的培养对象,文章探讨、总结了我校机械工程专业中职升本的“先实践—后理论—再实践”的教学模式和培养经验,可为同类院校所借鉴。在后续培养过程中,还需要根据新时代要求进行调整,提升应用型本科的教学质量,更加符合社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史秋衡,王爱萍.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专业特征[J].职业技术教育,2008,29(28):29-31.

[2]宫文峰,张美玲,胡泽民,等.新形势下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应用型本科教师探讨[J].大学教育,2016(2):128-131.

[3]宫文峰,张美玲,胡泽民,等.基于产业链的“中—高—专”多层次起点应用型本科培养“立交桥”的探索研究——以机械程专业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7(18):33-34.

Exploration on the Training Model of "Practice First-Theory Later-Practice Again" for Technical Applied Undergraduates

GONG Wen-feng,ZHANG Mei-ling

(Guili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and Technology〔Beihai〕,Beihai,Guangxi 536000,China)

Key words:applied undergraduates;vocational education;teaching reform;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作者:宫文峰 张美玲

中职本科机械设计教学改革论文 篇2: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3+4”中本贯通培养课程体系研究

[摘 要] 依托汽車服务工程专业,通过对中外职业教育发展现状的分析,展开“3+4”中本贯通培养课程体系研究,为中职与本科院校提供有益借鉴。

[关 键 词]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 “3+4”中本贯通;课程体系

一、引言

目前中职与本科教育之间的贯通改革,在专业课程设置等方面还存在较多问题亟须解决。由于中职教育偏重操作技能与就业能力培养,导致学生的文理基础知识较弱,与目前普通高中毕业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为促进应用型人才队伍的培养,研究“3+4”中本贯通课程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3+4”中本贯通培养基础

(一)实践基础

“3+4”中本贯通培养教育改革,近年通过山东、河北等地的多年实践,已取得一些教学改革成果与经验。

(二)市场需求

目前重庆汽车保有量逐年提高,汽车后市场前景广阔,但从事汽车后市场的本科生依然稀缺,而经过“3+4”贯通培养模式下的汽车服务类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正可以满足其要求。

三、核心能力是课程的制订依据

我国大多数中职学校以上表核心技能为培养标准。

(一)国外职业核心技能的制订

德国以企业为主、学校为辅,实行“双元制”教育;美国以行业协会、社会中介机构为主,要求企业技术人员总结、描述岗位需求技能以形成标准。

(二)中国职业核心技能的制订

以教育专家为主体,制订职业技能标准。但长时间不修正,导致标准与社会需求脱节。

四、汽车服务工程专业“3+4”中本贯通课程体系

(一)中职阶段课程

中职阶段: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技术平台课与素质拓展课三大类。

专业技术平台课细分为两类——一是专业基础课:机械基础、机械制图、汽车服务导论、电工电子技术、电工电子技术实训;二是专业技能课:汽车发动机构造/汽车发动机实训、汽车底盘构造/汽车底盘实训、整车维护与保养、CAD、企业见习等课程。

素质拓展课细分为专业素质拓展和人文素质拓展两类,其中专业素质拓展包括汽车文化、汽车驾驶、汽车改装与汽车美容等课程。

(二)本科阶段课程

本科阶段:汽车服务工程专业课程分为四大类课程,即通识平台课程、学科平台课程、专业必修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

学科平台课程包括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线性代数、数理统计与概率论、机械制图与CAD基础、机械零部件测绘、工程技能训练、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等课程。

专业必修课程包括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汽车电气与电子控制技术、汽车电气与电子控制技术实训、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汽车维修实训、汽车及零部件课程设计、汽车营销与策划、汽车定损、评估、理赔实训、毕业设计(论文)等课程。

专业选修课程包括汽车电器设备、汽车排放与噪声控制、汽车设计基础与制造、汽车新技术、汽车改装技术、汽车安全、汽车备件与管理、汽车定损评估与保险理赔等课程。

五、课程教学改进

一是在中职阶段,理论与实践齐头并进,改变了普通高中“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二是在本科教学阶段,注重教学手段多样化,比如实行理论课程进入实验室教学,基于工程环境下的毕业设计培养,与企业对接开展定制对口教学等新模式,全面提升本科教学水平。

六、总结

本文依托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从学生实际职业需求能力出发,在原普本专业基础上,设计“3+4”中本贯通培养课程体系,即中职阶段在保证必需的文理基础条件下,重点培养扎实专业基本技能。本科阶段深入学习,夯实理论,拓展专业技能,以具备全面良好的工程师素养。

参考文献:

[1]智淑亚,凌秀军.基于“3+4”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构建研究:以汽车类专业为例[J].职教通讯,2015(15):14-16.

[2]王爱国.中职、高职和本科一体化职业核心技能设计:以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为例[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6:110-112.

作者:黄琪 宋扬 段立群

中职本科机械设计教学改革论文 篇3:

中高本职业教育衔接问题与对策思考

摘 要:中高本教育衔接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础,我们应当加强顶层设计,整合资源,对接需求,改革创新,完善职业教育衔接机制,提升职业教育发展层次,构建中高本职业教育衔接课程体系,健全中高本职业教育衔接支撑体系,实现各层次职业教育无缝对接,促进职业教育协调发展。

关键词:中高本职业教育衔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无缝对接

作者简介:邝卫华(1976-),男,湖南郴州人,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工学博士,研究方向为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孟源北(1964-),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研究员,法学博士,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管理、职业教育学;李国斌(1962-),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机械设计与制造。

基金项目: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重大项目“对接广州产业升级的技术技能人才接续培养研究”(编号:1201514787),主持人:孟源北;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现代职教体系的‘中高本贯通’课程衔接体系一体化研究与实践”(编号:1201534250),主持人:邝卫华;广州市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现代职教体系理念下基于CDIO的‘中高本贯通’课程衔接体系一体化研究与实践”(编号:2017A06),主持人:邝卫华。

随着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坚持需求导向和产业化方向已经成为推动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正在成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和高职院校转型的方向。如何实现中职、高职、本科职业教育的有效衔接,通过职业教育层次贯通培养,切实凸显适应需求、有机衔接、多元立交的现代职业教育精神,是当前助推现代职业教育科学化发展亟须思考的现实问题。

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背景与现状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以及《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等纲领性文件的出台,在未来10年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蓝图中,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已经有了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与此同时,我国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加速对技术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又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提供了重要支撑。国家战略部署和经济社会现实需求共同形成的良好外部环境,使得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迈入快车道已经成为历史的必然。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除了要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也要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以及各层次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国家政策的支持和产业发展的支撑虽然必不可少,但最终影响其建设速度和水平的还是职业教育本身能否适应需求、转型发展。作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目标任务,职业教育的协調发展已经引起了业界的高度重视,包括政府、职业院校和专家学者等在内的各方力量都对以中职、高职和职业教育本科衔接为主的职业教育协调发展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是中高本衔接实践中仍然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衔接形式多样,却难有普适性的成熟模式;贯通教育中各层次人才培养目标趋同、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建设脱节、课程设置重复、课程标准和评价体系不统一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让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完善依旧任重而道远。

二、当前中高本职业教育衔接的必要性分析

(一)中高本职业教育衔接是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要

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终身学习不再只是一个教育概念,更是一个生存概念。一方面社会职业在向着更加专业、智能和综合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个人的职业生涯也是发展的,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在社会职业发展和个人职业变迁中,通过学习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鼓励多元成才,必然会大大拓展人们的生存与发展空间,接受职业教育是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现实需要。中高本职业教育的衔接就是通过内部各层次学校之间的贯通培养,让有学习意愿和能力的优秀人才接受更高层次的职业教育,找到适合自己学习和发展的空间。这种充分的可持续发展空间让不同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可以在中高本职业教育的衔接中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和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

(二)中高本职业教育衔接是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关键时期,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已进入攻坚阶段。高新技术产业正在成为主导支柱产业,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越发复杂综合,生产技术的升级及创新对更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会十分迫切。研究表明,当前通过生产实践培养高级技能人才的传统方式难以满足经济社会现实需求,高技能人才的匮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现代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要想在较短的时间内促使人才素质的快速提升,建设好中高本衔接的职业教育体系应该是最有针对性的便捷途径。通过中高本的教育衔接,可以根据实际有效提升现有职业教育的层次和质量,动态适应经济发展的过程,系统化地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不断满足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对人力资本积累的需要。

(三)中高本职业教育衔接是满足职业教育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在新的经济转型时期,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的迅速变化使我国的人才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职业教育的社会功能决定它要以满足社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和促进技术技能人才专业化发展为核心,在当前的巨变中只有顺势而为转型发展,才能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中高本职业教育衔接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支撑,不仅可以改变长期以来各层次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等方面相互脱节的问题,优化教育结构,提高教育质量,让各层次人才特别是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无缝对接经济社会的发展实际,同时也可以让职业教育在为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人力支撑的过程中,显著增强自身的社会吸引力,大力改善发展的社会环境和氛围,从而获得更加广阔的可持续发展空间,实现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共生双赢。

三、中高本职业教育衔接问题与对策思考

(一)中高本职业教育衔接的问题

1.职业教育的属性和特点有所异化。当前,中高本职业教育衔接经过多样化的探索和实践,对口升学考试、注册制入学、自主招生等各项政策也随之得以实施与完善,这让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特别是中职进入高职的通道更加畅通。然而职业教育是就业导向性的教育,对口升学、自主招生等政策在实施的过程中,没能避免一些职业院校以升学考试为导向,特别是中职阶段许多学校应试教育现象相当严重,教育教学模式与普通高中基本相同,基于学科知识系统化的静态课程偏离了职业教育的功能定位,偏离了职业教育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这样,与普通教育趋同的培养目标和课程内涵模糊了职业教育的特色,属性和特点的异化必将影响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与发展。

2.中高本职业教育的无缝对接未能真正实现。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求中高本职业教育必须在培养目标制定、学制确定、专业建设、课程设置等方面体现层级,并实现相互衔接。当前学制断层、专业脱节和课程重复的问题在中高本职业教育衔接中未能真正解决,很多学校在中高本职业教育合作办学的模式中,没有形成科学可行的顶层设计,存在多个标准、重复设课、多套体系、没有理论统领、课程边界模糊等问题,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等方面通过简单叠加和粗放取舍进行衔接,难以体现不同教育层次知识和技能培养的差异性。没有科学定位和系统设计的支撑,中高本职业教育依然不能进行有效衔接。

3.中高本职业教育衔接的难点未能有效突破。课程衔接作为中高本职业教育衔接的重点、难点内容,已经引起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各方的高度关注,很多开展中高本职业教育衔接的合作院校都开始梳理课程体系,并深入到课程设计、教材开发等环节寻找有效衔接点。遗憾的是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中高本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衔接依然不够深入。当前,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机制还不完善,职业教育标准体系也不健全,缺乏统一的中高本职业教育课程标准和评价体系,“一体化”课程设计理念必然难以付诸实践,进而导致处于不同培养阶段的中职、高职和职业教育本科在课程设置上相互独立、各自为政,课程体系对接难度较大,课程内容缺乏层次性,重复严重。课程衔接中的难题和障碍未能有效突破,中高本职业教育衔接就难以符合分段培养、能力递进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要求。

4.高职本科的引领作用未能真正发挥。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升级为发展更高层次的职业教育提供了现实基础,积极试点高职本科已经成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切入点。当前中高职的学生可以通过对口招生、专升本考试、自学考试等途径进入本科阶段学习,教育部还倡导通过应用型本科教育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但是由于本科阶段的教育已经不属于职业教育系统,即使是应用型本科教育在教育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师资队伍等方面也已经形成了自身的特色,难以与职业教育实现全方位的对接,这不仅让中高职学生的技能学习经历和实践动手能力失去用武之地,也使得职业教育层次高移失去了本来的意义[1]。最终既达不到学术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又形成不了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特色,必然造成高职本科的引领作用不能真正发挥。

(二)中高本职业教育衔接的对策建议

1.顶层设计完善职业教育衔接机制。基于职业属性的教育规律决定了职业教育不仅是教育问题,更涉及到社会、经济、产业等多个领域的问题。作为跨界教育,政府加强统筹力度是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政府应把中高本职业教育衔接纳入国家政策视野,围绕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来制定和落实各项政策。通过出台推进中高本职业教育衔接的系列文件,规范各层次职业教育衔接的形式、范围,明确入学条件、学制设计等方面的政策[2],同时组织专门的国家机构和人才队伍进行研究与开发,结合区域特色和各类教育的发展现状,对各层次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和课程建设方面做出整体规划,这样政府的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可以让各层次职业教育的衔接步入制度化轨道,进而形成职业性和教育性相统一的衔接模式。

2.整合资源提升职业教育发展层次。职业教育层次高移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当前应以现有教育资源为基础,积极发展职业教育本科。一方面转型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中国高等教育经过从精英化向大众化的历史跨越后,部分本科院校转为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不仅是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学校类型和形式多样化的必然选择,也是学校本身转型发展、特色发展的现实需要。应用型本科院校可以在充分利用自己的学术传统的基础上,通过改革课程模式,加强实践,突出特色,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升级发展优秀高职院校,我们有一些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已经有较为丰富的职业教育办学经验和办学资源,以實践性和学术性为标准对其进行严格审核,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对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的实际,可将部分优秀的高职院校升级发展为职业教育本科[3],这样不仅更容易办出特色,也能确保职业教育本科的办学质量。

3.对接需求构建中高本职业教育衔接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的衔接建设是完善中高本职业教育衔接的重要任务,我们应当对接产业需求和岗位要求,根据教育教学规律和职业能力成长规律,将中高本各层次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整体规划和设计,明确能力递进、分段培养的目标和任务分工,构建一体化的中高本职业教育衔接课程体系[4]。这种一体化的课程体系的开发与实施,可以通过细化各层次职业教育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要求,合理归并相同相近的任务和能力,基于工作岗位要求和职业能力分段培养推动各层次职业教育相衔接的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以加强基础知识技能和继续学习能力的培养为重点保持前段课程的相对独立与完整,以实践性和职业性为重点增强后续课程的衔接性,力求做到同一类专业的各级教育之间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既层次分明又相互衔接。

4.改革创新健全中高本职业教育衔接支撑体系。产教深度融合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必经之路,然而教育和产业是不同性质的利益主体,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需要建立校企双赢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当前我们应当根据中高本职业教育的办学实际和特色以及区域经济、产业行业的发展,充分考虑职业教育办学主体的各方利益,以育人为根本、以市场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和教育教学改革[5]。职业教育在依托企业设备和技术力量降低办学成本的同时,要充分考虑与产业的发展互动,联合行业企业共同建立起与产业社会需求相对接的教育教学体系,共同开发基于岗位能力的职业教育等级标准,把市场需求和人才培养有效结合起来,不断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的能力,从而在教育教学资源和质量评价等方面获得更多支撑,进一步促进中高本职业教育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壮国桢.构建现代职教体系应考虑的三大问题[J].职教论坛,2012(19):40-42.

[2]曹晔.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内涵及需处理好的重要关系[J].职业技术教育,2014(1):5-9.

[3]石伟平.当前中国发展技术本科的意义与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08(28):21-24.

[4]李兴洲,耿悦.中高职衔接“课程链”建构研究[J].职教论坛,2017(6):12-18.

[5]齐守泉,石伟平.中高职专业衔接结构模型建构研究[J].职教论坛,2016(18):11-16.

责任编辑 刘扬军

作者:邝卫华 孟源北 李国斌

上一篇:电力公司技术人员人事管理论文下一篇:我国法律制度网络信息安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