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银行业战略金融业挑战论文

2022-04-30

国家开发银行(简称国开行)利用惠普的战略性外包服务,按照国际银行业标准全力提升客户服务水平,参与全球竞争,不仅是企业在业务科技时代应对挑战和抓住机遇的一次最好诠释,也是惠普业务科技解决方案在战略上的一次完美表演。与时俱进国开行的全新战略思路国开行是具有国家信用的开发性金融机构。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国际银行业战略金融业挑战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国际银行业战略金融业挑战论文 篇1:

新监管标准背景下中小商业银行策略研究

摘要:“巴塞尔协议Ⅲ”和美国“多德-佛兰克法案”的出台推动全球银行业发生划时代变革。中国银监会出台的新监管标准更是提高了对资本监管的要求。国内商业银行外延式粗放、高资本消耗的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强化资本管理,推动战略转型,走向理性经营时代已成为未来银行经营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着重分析了新监管标准对中小银行带来的诸多挑战,提出了中小商业银行在新监管标准背景下的策略路径。

关键词:中小商业银行 新监管标准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

一、引言

2011年4月27日,中国银监会正式下发了《中国银监会关于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的指导意见》(银监发[2011]44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银行业金融机构应按照“《新资本协议》与《第三版巴塞尔协议》同步推进,第一支柱与第二支柱统筹考虑”的总体要求。2011年8月15日,中国银监会公布了《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资本管理办法》),在原《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的基础上,整合了2008年至2010年间中国银监会发布的11个新资本协议实施监管指引,形成了完整的资本监管总体框架。《资本管理办法》以巴塞尔新资本协议(Basel II)三大支柱为基础,统筹考虑第三版巴塞尔协议(Basel III)的新要求,体现宏观审慎监管和微观审慎监管有机结合的银行监管新理念,构建了符合国内银行业实际的资本监管框架,实现我国资本监管制度在更高水平与国际标准接轨。

新监管标准提高了资本充足率、杠杆率、流动性、贷款损失准备等四大工具的监管标准,设置了差异化的过渡期安排,加强了对系统性重要银行的监管,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做好新监管标准的实施工作,从公司治理、风险计量、数据基础、信息科技等方面不断强化风险管理,确保在过渡期内达到监管标准。新监管标准将对银行业经营管理和风险管理产生深远影响,尤其是在资本集约管理和流动性管理等方面。实施新的监管标准和趋严的监管措施,是商业银行改进内部管理,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契机。但在短期内,却给银行经营管理也带来了新的压力。

虽然,银监会于2011年底宣布暂时推迟监管标准的实施,但是从长远看来,新监管标准是与国际银行业规则衔接的重要举措,它的实施是银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商业银行有必要提前谋划,做好准备。

二、新监管标准对中小商业银行的挑战

本轮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银行业监管部门纷纷对银行业实行了更加严格的监管标准。随着新监管体系的逐步建立,银行业正在面临一次巨大的变革。尤其是中小银行,由于受到规模、管理水平和能力等自身条件的限制,比大型银行面临更大的挑战和压力。

(一)规模扩张的限制

银行粗放型增长模式越来越不可持续,银行内部日常的经营决策正承受着由于资本不足而更加突出的矛盾冲突。 一方面国家经济增长速度降低决定了银行规模的发展速度。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有这样几种表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显著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通俗的来讲,就是国家将适度降低GDP增长速度,通过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升国民经济运行的质量,增加企业直接融资的机会。GDP增速的降低必然造成信贷机会的减少,结构的调整必然带来部分行业潜在风险的积聚,直接融资比重的增加必然挤出企业的信贷需求。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中小银行还想像前几年一样获得30%-40%的增速,是不现实的。以往那种依托国家、地区经济高增长带动商业银行高发展的预期应当回归理性了。二是中小银行无法通过扩大规模获得盈利高速增长。在新的监管框架下,银行的资本约束进一步加强。不仅提高了对银行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的要求,而且设定了杠杆率的监管指标。以往计算充足率时,还可以在资产组合上做些文章,通过多做风险权重低的业务,扩大资产。现在杠杆率的概念,把表内外业务都纳入进来,在一级资本不变的情况下,银行能做到的规模已经确定。靠扩规模获得盈利增长已经是过去式了,银行再也不能走“扩规模-增资本-扩规模”的老路了。

(二)利润增长的压力

在新的监管框架下,中小银行的盈利能力受到极大的影响。以往的银行经营思维认为由于利率管制,银行低吸高放,利润丰厚。08年保增长时,银行的盈利大幅增长,靠的是“以量补价”。10年信贷规模受到控制,银行盈利依然很好,靠的是“以价补量”。但是未来“量”肯定是做不大了。“价”的方面,首先是利率市场化后银行的激烈竞争必然挤压银行的利差空间。其次是银行流动性监管要求将极大增加维护成本,尤其是净稳定融资比例指标对盈利能力影响很大。银行在量价均受到限制后,银行的高利润时代也随之结束了。

(三)结构调整的压力

在新监管框架下,中小银行业务结构调整压力明显增大。众所周知,资产规模和资本净额的配比关系与资本结构密切相关。由于各类资产业务的风险权重不同,其消耗资本比例也有差异。目前中型商业银行仍然处于以规模扩张为主的发展阶段,多元化的盈利模式和低资本消耗的业务模式还在探索。这种高资本消耗、高风险累积的业务结构一方面会导致更大的风险资产总额,加大了资本充足率计算公式的分母;另一方面也不利于通过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提升扩大资本充足率计算公式的分子。在监管要求大幅提高、股东和市场约束明显增强、扩张模式面临瓶颈的大背景下,此前主要依靠规模快速扩张获取利润的粗放式经营增长模式已不可持续。

(四)市场融资的压力

近年来,国内所有银行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国际银行。国际银行业的平均增长幅度一般只有10%左右,而国内大型银行平均增速在15%以上,中型商业银行平均增速则在20%左右。在国内银行现有的经营模式下,依靠内生增长只能解决一半左右的融资需求,剩余的资本就需要市场再融资,资本市场上则表现为银行融资共振几年一次。不仅如此,银行股再融资个个都是“大手笔”。近年来,随着银监会资本监管的日趋严格,银行股融资风潮再起。在沪深两市已经非常低迷的环境下,银行股的巨额融资使资本市场不堪重负,投资者自然采取了用“脚”投票的方式,从而抑制了银行股的市场表现。国外大银行在IPO融资以后,一般5到10年内不会再融资,而是通过自身积累支持业务发展。一般只有当遇到重大收购、重组的时候,才进行较大规模融资。像国内银行这样大规模、连续融资的现象在国际银行业是不多见的,因为大规模再融资后的去杠杆化作用无疑将降低银行ROE水平。同时,中国资本市场容量有限,出于维护市场稳定的考虑,证监部门非常关注市场冲击和时间窗口问题,市场约束在明显增强。

三、中小银行实施新监管标准措施建议

(一)资产规模方面

近年来,由于国家宏观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分支机构的急速扩张,中小银行资产规模增长速度很快。但是未来受制于资本实力的限制,规模扩张的冲动将受到抑制。为实现长期的资本与资产的动态、平衡发展,在长期内能达到资本充足率的根本要求,实现资本对资产的有效覆盖,中小银行应着力实现两个转变:首先是从经营理念上实现根本性转变。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经营发展,走质量、效益、规模和结构协调、健康、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其次,要向以提高单位资本和资产的运用效率为特征的集约化经营模式转变。进一步完善成本与收益的考核体系,向资产收益率、经济资本回报率等理性发展的经营指标倾斜,努力谋求在控制风险前提下的新发展。

(二)资产结构调整方面

首先要加快转型,坚持资本节约发展道路。应大力发展中间业务,中间业务创利不仅是一项利润增长点,更是衡量银行经营转型成果、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其次要大力发展风险权重较小的资产业务。

其次降低集中度,合理配置资产负债业务。一是降低贷款集中度。贷款集中度过高,可能给银行造成巨大损失,甚至直接威胁到银行的信誉和银行持续经营的能力。贷款过度集中,严重制约贷款议价,贷款收益水平难以提高。二是降低存款集中度。中小银行应坚决放弃“垒大户”、“傍大款”的思想。应着眼于成本相对较低、稳定性较好的零售、中小企业存款。

(三)盈利能力方面

“十二五”期间,央行将有规划、有步骤、坚定不移地推动利率市场化,利率市场化将必然导致银行净息差快速下降。而目前中国银监会对贷款拨备要求较高,特别是拨贷比达到2.5%以上的监管要求,将进一步压低银行税后利润,银行盈利能力将受到较大考验。

首先要提升科学全面定价能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加强金融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建设”。“十二五”期间,央行将有规划、有步骤、坚定不移地推动利率市场化,存款和贷款利率市场化将是核心。据悉,由“一行三会”共同制定的《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也已定稿,可能选择部分具有硬约束的金融机构进行利率市场化试点。利率市场化呼唤多年,现已逐步进入实施阶段,商业银行应敢于扛起定价的责任,科学合理开展定价工作,要彻底改变过去那种高资本消耗、高成本投入、靠低定价降低风险的外延粗放型经营模式,走向一条较低资本消耗、较高经营效益的发展新路子。

其次要提升成本控制能力。就银行业而言,目标市场和经营产品具有较强的可复制性,趋同现象普遍存在,所以银行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成本的竞争。成本管理不是哪一个部门的事情,各层级、各部门、各条线、各环节都要进行成本管理,要消除“成本管理只是财务部门的事情,与己无关”的偏见,牢固树立“成本管理、人人有责”的观念,把成本责任具体落实到各个成本中心和每一位员工的身上。

(四)风险计量技术方面

巴塞尔Ⅰ使用统一的风险资产计算方法,巴塞尔Ⅱ规定商业银行可以根据自身业务特征、风险管理能力,选择不同的计量方法,这是巴塞尔Ⅱ相比巴塞尔Ⅰ的重要突破。实践表明,此项改革有利于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和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时具有资本节约的效果。从三大风险计量方法来看,计量方法越先进越科学,资本耗用程度将明显降低。目前中小银行现在普遍使用比较低级的方法,风险资产计算结果相对较大,资本耗用相对较多。中小银行应按照新监管标准有关风险计量的要求,进一步加大三大风险计量工作,加大资源投入和研发能力,争取实现风险计量技术较大突破,实现风险加权资产的精确计算。

(五)资本补充方面

《资本管理办法》明确了核心一级资本、其他一级资本和二级资本的有关定义,同时提高了监管资本的损失吸收能力,其中核心一级资本和其他一级资本对我行影响不大,但二级资本定义更严格,要是有赎回限制和必含核销或转股条件,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影响较大。《资本管理办法》明确提出“在本办法前商业银行发行的不合格的二级资本工具,从2013年1月1日计入监管资本的数量按年递减10%,2022年1月1日起不再计入监管资本”。今后补充资本的途径主要依靠发行新股和自身利润留存两条路径。当前,不仅监管环境对资本要求日益严格,股东的资本回报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资本市场对银行融资也越来越敏感,这些变化要求将给中小银行的融资带来新的挑战。资本补充渠道收窄将不利于银行资本补充。中小银行应当未雨绸缪、及时谋划,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资本补充规划,进一步完善资本内源式的补充机制,探索多种渠道的外延式补充模式,确保资本持续稳健增长。

(六)流动性管理方面

流动性管理关于银行的健康发展,是保障银行安全运营的生命线,这一方面是规模较小的中小银行尤其需要重视的。《指导意见》按照首次提出了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资金比例两项指标,对银行业的流动性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中小商业银行资产负债错配明显,资产以长期为主,负债以短期居多,资产负债期限严重不匹配,将造成整体流动性风险。同时,中小银行往往存款客户类型高度集中,大型企业客户、财政类客户占比居高不下,零售存款占比十分有限,这些都将给中小银行的流动性管理带来挑战。因此,中小银行应当坚持“立足中小”的市场定位,提高零售和中小企业存款占比,增加可用的稳定资金来源,提高稳定性存款特别是定期存款占比。合理控制和优化贷款期限,降低中长期比例。减持评级较低、风险较高的债券数量,提高资产的流动性。

参考文献:

[1]巴曙松,朱元倩.《巴塞尔资本协议3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 2011

[2]巴曙松等.《金融危机中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国金融出版社, 2010

[3] 陈小宪.《以商业银行视角看资本监管新政》.中国金融2012第四期

[3] 陈小宪.《资本约束下商业银行的发展之道》.银行家杂志2011年第11期

作者:程磊

国际银行业战略金融业挑战论文 篇2:

惠普业务科技 为国开行提供可信赖的IT外包服务

国家开发银行(简称国开行)利用惠普的战略性外包服务,按照国际银行业标准全力提升客户服务水平,参与全球竞争,不仅是企业在业务科技时代应对挑战和抓住机遇的一次最好诠释,也是惠普业务科技解决方案在战略上的一次完美表演。

与时俱进国开行的全新战略思路

国开行是具有国家信用的开发性金融机构。随着数据业务需求不断增长,国开行意识到,要想满足不断增长的业务需要,保持持续高速的业务增长,就需要与时俱进,在新的环境下思考新的对策,在新的挑战面前挖掘新的解决方案。

惠普企业计算及专业服务集团首席技术顾问朱伟雄曾指出,在业务科技时代,企业应从三个方面规划自身IT设施和系统。

首先,全面提升数据中心效率。企业需要赋予IT基础设施全新的运作方式,打破孤立的IT垂直体系架构,优化利用率,简化IT基础设施管理,充分利用自动化的优势,提高IT服务交付的自动化水平,构建新一代数据中心。

第二,充分利用信息。作为企业独有的资源,信息同样可以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随着信息量的爆炸性增长、利益相关方针对海量数据的访问需求日益增大,以及更加严格的法律法规的相继出台,企业需要更加审时度势,将信息挑战转化为竞争优势、战略资产。

第三,实现更高业务成效。IT所提供的不再只是基础功能,而应该为企业贡献业务成效。通过协调业务和IT的关系,企业可分三步实现降低风险、节省成本、提高业务收入的最佳业务成效。而惠普的业务科技解决方案恰是为这三方面量身打造。

朱伟雄的观点与国开行的深思熟虑不谋而合。经过对自身IT系统的深入剖析以及对业务需要的长远计划,国开行选择惠普公司为合作伙伴,通过外包服务专家来管理所有的IT 需求,使国开行能将精力和资源专注于国际金融市場的竞争。

提升竞争力惠普提供IT外包服务

作为业界的佼佼者,国开行的资产总量一直平稳增长。而相对于业务的迅猛发展,国开行的信息化发展却明显滞后。公司管理层发现现有的IT 系统和IT 服务无法支撑未来所有的结构性和经营性变化,IT 建设发展缓慢已经成为国开行未来业务发展的瓶颈。

认识到所面临的挑战,国开行启动了全新的项目。新型IT 基础设施使国开行在提高应对变化速度,紧跟业务发展需求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而且从长期来看,降低了总体IT的 拥有成本。

在通盘评估各种方案的基础上,国开行决定将其IT系统,包括软硬件的运营维护和管理等外包给一家全球性专业的IT服务提供商。凭借全球领先的IT外包解决方案,惠普成为国开行的首选服务商,负责开发IT 系统,为国开行全国分行提供全方位的桌面服务管理等一系列服务。国开行也因此成为国内金融业中率先借助外包来加速信息化,从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金融机构。

2006年4月,双方又新签署了一份从2006~2009年为期三年的战略性IT 外包服务合同。根据合同,惠普将为国开行提供全面、长期的IT 外包服务,包括现场支持、一站式热线电话服务、设备管理与委托采购服务、客户培训、新技术咨询、外包服务管理、设备外包服务等七大类型的IT 服务。

借助IT 外包服务,国开行实现了IT 技术与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之间的同步,提升了业务运作灵活性,增强了其在全球金融市场的竞争能力。此外,IT 外包服务也使国开行缩短了信息传递周期,加快了企业决策速度。

自从惠普为其管理IT设备后,国开行节省了大量因自我管理复杂的IT 环境所需的资源,并避免了由此带来的各种风险。IT 外包使国开行不仅能更从容地享受到先进技术带来的利益,同时还节约了大量的IT 成本。

此外,外包热线服务还大幅度缩短了每次呼叫的响应时间,提高了国开行的工作效率,极大地提升了客户的满意度。

国开行营运中心运行处处长高林涛说:“在瞬息万变、竞争不断加剧的背景下,IT 外包使国开行能更加专注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支持国家重大项目的建设中去,为国开行节省了大量的资源及时间,提高了业务效率。同时,借助惠普先进的专业技术、管理方法及管理工具,国开行的管理水平也得到了相应提升。另外,由于所有设备均通过惠普的租赁服务获得,使国开行能以较低的成本不断接触并采用国内外的最新科技与技术。凭借快捷的响应速度、先进的技术水平、出色的管理能力与服务质量,惠普证明了自己是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

国际银行业战略金融业挑战论文 篇3:

洪崎:凤凰计划 再立界标

2016年是中国民生银行成立,并一路改革、崎岖奋进,成绩斐然的第20个年头。20年艰苦创业,探索出了一条现代化商业银行改革发展之路;20年锐意进取,见证并服务了中国经济金融现代化发展的关键阶段。作为诞生伊始即具备民营成分与变革基因的股份制银行,民生银行之于中国金融业改革与现代商业银行发展的标志性意义无可替代。洪崎先生,受任于2014年之秋,在中国银行业高速发展暂时滞缓之时,接棒董事长,引领民生银行凤凰涅,不断探索低速增长期下中国银行业改革与创新之路。

民生银行是中国银行业现代化改革及发展以来成功奋起的典型,2013年,经过十几年从无到有的追赶,民生银行在资产规模等方面超越中信、浦发,将自身地位稳固在股份制银行中三甲。民生银行的成功,得益于不断的战略创新与实践。在中国银行业中首推的事业部制改革,将组织架构垂直化、扁平化,不断提升组织运行质量与效率。民生银行的事业部制实践亦为中国银行业带来了深远影响,主要有三:第一,证明了在国际银行业取得成功的事业部制同样适合中国银行业发展需要;第二,加快了中国银行业借鉴、追赶和融入国际领先水平的前进步伐;第三,提供了中国银行业中城商行群体迅速发展和快速崛起的重要战略与组织抓手,各家银行迅速跟进。

引领者必首先是思考者。在中国银行业高速增长结束,进入低速阶段,素以改革与创新著称的民生银行再次应势而谋、因势而动,思考事业部制发展积累的经验,再次果断出发,全面启动应对利率市场化挑战的凤凰计划,深入推进组织架构、管理模式和业务发展的变革创新,力争用三年到五年时间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全面的增长方式转型与治理模式变革,再造一个完全不同版本的民生银行,成为具有核心竞争力、可持续发展的标杆银行。凤凰计划由洪崎命名,并强调,“凤凰计划是民生银行最具战略性的工作,必将成为民生银行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事件。”随着凤凰计划进程过半,民生银行内部亦悄然完成了多项重大变革,行内大事业部制整合、公司业务投行化转型、确立实施大资管战略等,凤凰计划将成为民生银行创新、改革与超前的再次体现。随着凤凰计划的顺利推进,民生银行将进一步牢固建立治理模式的领先优势。

在推进战略变革、打造“百年基业”过程中,民生银行将战略研究放在突出位置,民生研究院、民银智库等在董事会领导下,正不断为中国银行业改革创新这一永恒主题建言献策,并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洪崎指出,中国银行业的发展核心是把握经济发展新机遇,聚焦服务实体经济、居民消费转型升级和三大国家级战略,锐意改革,持续创新,重塑核心竞争力。

在民生银行西单办公楼,狭窄的办公室间过道中,员工经常能看到洪崎一个人匆匆走过的身影,或是凝神思索,或是翻看文件。在民生银行工作多年,历经民生银行的“风风雨雨”,洪崎代表着民生银行的精神气质,秉持民生银行不断创新与改革之魂,是民生银行的重要精神象征。伴隨规模不断扩大,员工人数相应增加,但民生银行总行办公环境却没有太大变化,依然是十几年前的使用面积和朴素的装修。对于洪崎本人,无论是公开活动照片或是行内日常工作身影,总是扎着同一条黄色的领带,已有数年。朴素的行风和领导者品质,为民生银行下一个20年辉煌奠定了坚固根基。

上一篇:经济一体化与国家主权研讨论文下一篇:跟踪审计建设项目工程造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