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服骑射历史学论文

2022-04-17

【摘要】新课改下对历史教学方法的探索,对乡土历史资源的运用,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关键词】历史;中学;新课改;乡土历史;教学新课标实施以来,我校围绕新课标开展了多种多样的新课改探索。我结合邯郸市所拥有的悠久历史资源,在教学中大量运用邯郸乡土历史资源,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胡服骑射历史学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胡服骑射历史学论文 篇1:

改革家赵武灵王

商鞅变法的成功让原本并不强大的秦国一跃成为战国后期七国中的老大,东方六国中只有赵国可以在军事力量上单独与之对抗。非常巧合的是,赵国的崛起同样跟一次改革密不可分,这就是众所周知的“胡服骑射”,促成这次改革的是一位牛人——赵雍,他便是人们熟知的“赵武灵王”。

你也许不知道的事实

东方六国指齐、楚、燕、韩、魏、赵六国。因这六国的地理位置都在秦国的东方而得名。

年少即位

公元前326年,赵国的一代君主赵肃侯病逝,只有15岁的赵雍即位,就是后世所称的“赵武灵王”。

赵雍刚即位的时候,赵国的形势可真不太好,由于是三家分晋后的产物,赵国在领土面积和人口数量上远远比不了齐、楚、秦。要知道即便是在现代,人口和纵深也依然对战争的胜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点在抗日战争和苏德战争可以得到充分的说明),更不用说是冷兵器时代了。除此之外还有更要命的一点,赵国的北部有一个由白狄人建立的政权——中山国,虽然在军事力量上不足以威胁赵国,但这个国家所处的地理位置刚好在赵国的中轴线上,从而在客观上阻隔了邯郸、代郡、上党郡、太原郡四个重镇之间的联系。由于历史遗留问题,赵国的南部基本都是农业人口,北部却有大量的牧民,这样的构成本身就容易出现分裂,中山国的横亘其间,使得赵国中央政府对于北部各地区的控制更加不给力。与赵国临近的燕国跟齐国看到这个情况后,便不断地给予中山国各种好处,让其帮助自己牵制赵国。由于中山国的存在,赵国对外图强的大业长期无法实施,呵呵,后院不稳定啊,反过来由于齐、燕等国的干预,赵国也一直没有办法解决自己的内部问题。

为此,赵雍从成为国家元首后的那一天起,就一直在等待机会灭掉中山国这个心腹大患,这个机会在他执政的第19年出现了,当时燕国刚刚摆脱内乱,根本无暇顾及外面的局势,齐国又跟楚国打得不可开交,少了这两个捣乱分子,赵雍感觉自己终于可以腾出手来对付中山国了,但这次的出征却没能取得让他满意的结果。

胡服骑射

赵雍原本是想趁着齐、燕两国自顾不暇的机会一举拿下中山国,在他看来,“万乘之国”赵国可以轻松搞定“千乘之国”中山国,不想却在鄗城(今邢台柏乡)遭遇大败,主要的原因是作为游牧民族的中山国拥有大量骑兵,在机动性和冲击力方面都要强于赵国的军队,赵国军队空有人数上的优势,却始终无法掌握战争的主动,失败也就成了唯一的结局。

强者与弱者的最大区别就是他们能够从失败中找到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赵雍就是这样的一个强者。在与中山国的战斗中,他发现了一个细节,一个着装的细节。他发现中山人身穿窄袖紧身的衣服,脚蹬皮靴,行动起来格外轻便灵活,赵雍暗自思量为什么赵国不能取其长处,优化服装。既然中山人能骑马擅射,为什么我们赵国人却显得那么弱势?据赵雍分析,目前从国土占有面积来看,几个大国都还是以步兵为主,如果我们赵国人都抢占先机培养一部分擅骑马、会远射的优良“特种兵”,那我们的军队的战斗力不就大大提升了吗?想到这里,赵雍发布了“胡服骑射”的诏令,即赵国人从即日起改穿胡人的衣服(也就是上面所说的窄袖紧身衣),有条件的家庭必须让孩子学习骑马、射箭。按常理,赵雍下达命令的力度绝不比你老妈给你约法三章的强度低,但事实上……

虽然形式上这道命令是作为最高指示传达下去的,可落实起来却着实不容易。先姑且不说那些生活在南部地区的普通百姓,就是在中央政府内部也有不少人无法接受,这其中的典型代表莫过于赵雍的亲叔叔赵成了,身为高等的中原人(自认为),现在却要跟低贱的胡人穿一样的衣服,在他看来这简直就是侮辱。为此,这位老兄玩起了装病不上班的把戏。如果当时赵雍能预见性地制定“旷工刑法一百条”的话,估计这场把戏也会立刻夭折。但,这一切,只是如果……

政策实施的第一个试点显然有些难摆平,身为王叔,赵成的态度对于胡服骑射能否顺利施行下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深知这一点的赵雍主动找到赵成,开门见山地说——我们赵国的边防部队使用传统武器,缺乏现代化装备,一旦敌人发动攻击,如何防御得住?从前,中山国仗恃后台老板齐国撑腰,侵略我们土地,捕捉我们人民……如果没有上天保佑,城池可能失守,先祖们认为是最大的羞辱。我之所以改变服装,更新L战备,只不过为了准备四境应变,报中山国之仇。叔父大人却坚决维持固有传统,忘了鄗城丢丑,大出我的意料。

赵成听后如梦方醒,第二天就身穿胡服重新来上班了,那些顽固大臣见后台已经倒戈,心中都抱着保住饭碗要紧的想法开始试穿起了胡人的衣服。就这样他们抛弃了长袍宽袖,改着胡服;淘汰战车,改习骑马射箭。赵国全境开始实行胡服骑射。赵雍还明确了游牧文化的主导地位,结果大批出身低贱和有胡人背景的人得到重用。这种主动打破华夏贵、胡人卑传统观念的勇气在中原各国中实属罕见。没过多久,赵国人一律穿起了胡服,一开始有人还感觉很不适应,不过他们很快就发现这套服饰的便利,久看之下,竟然也觉得优点颇多。

有了胡服上的成功,骑射就好办多了,在赵雍的号召下,赵国的年轻人纷纷开始学习骑马射箭,很快就训练出了一支训练有素的骑兵队伍,赵国军队的战斗力迅速上升。公元前305年,赵雍亲自带兵攻克了中山国,终于彻底拆除了这个定时炸弹,随后他又相继征服东胡、林胡、楼烦等游牧部落,在解除北部隐患的同时还成功扩大了领土。

修长城不挨骂

看到这个标题,相信有的“栗子”已经想到了一个反面教材——秦始皇。不错,那个叫赢政的朋友因为修长城被老百姓恨得牙根痒痒,还弄出个孟姜女哭倒长城的闹剧,可这次咱们的主人公赵雍比他可强多了。不仅没有人哭长城,还赢得了一片赞誉。

前面说到由于拥有了骑兵,赵国征服了许多游牧部落,扩大了自己的生存空间,可是游牧民族居无定所的特性决定了他们不可能被完全消灭(赵国的主业是对付其他六国,称霸中原,而不是向北发展去开发西伯利亚),所以在北方有一个天然的屏障就显得尤为重要。基于这点考虑,赵雍让人在河南宣化到阴山山脉之间修筑起一道自东向西长达260余里的长城,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赵长城”。

在修建长城的同时,聪明的赵雍还注意发展边境地区的生产,他鼓励老百姓到边境安家、耕种,没过几年,原本荒芜的阴山沃野就成了粮食丰收之地。这样的办法很好地解决了青壮年去修长城,家里的庄稼地无人耕种的问题。

胡服骑射跟修长城两件事,充分说明了赵武灵王是一个思想开化、考虑周全的好领导。这样的领导,即便是在今天估计也不会有太多的非议,更别说是在那个民风淳朴的年代了。

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使得赵国军队的实力指数大大提高,培养出了廉颇、赵奢、李牧等为后世所熟知的名将,成为在战国后期唯一可以单独对抗强秦的国家。有人说当年的那场长平之战如果赵国获胜,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就要姓赵了。难怪近代的历史学者翦伯赞不仅在自己所写的《内蒙访古》用了五个“英雄”来形容赵武灵王,还专门做诗“英雄莫过武灵王”来赞誉他的功绩。

后人是这么评价的

赵武灵王是一位非常有作为的王。

从赵国的实际出发,通过以胡服骑射为代表的一系列措施,对赵国进行了一次大改革。

消灭了长期以来赵国的心腹大患——中山国,消除了分裂赵国的外在威胁,从外型到精神真正统一起来。

作者:赵亮

胡服骑射历史学论文 篇2:

浅议乡土历史在教学中的作用

【摘要】新课改下对历史教学方法的探索,对乡土历史资源的运用,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历史;中学;新课改;乡土历史;教学

新课标实施以来,我校围绕新课标开展了多种多样的新课改探索。我结合邯郸市所拥有的悠久历史资源,在教学中大量运用邯郸乡土历史资源,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引起兴趣作用

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传统的教师单向教授方法,不仅很难引起学生兴趣,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对历史学习的动力。怎么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成为新课改很重要的一个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课题。引起学生兴趣的方法有很多,但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且学生多学科学习任务繁重的下,要考虑到引起学生兴趣的教学成本,即要用的巧妙,在短时间快速引起学生共鸣,调动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邯郸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历史资源非常的丰厚,古往今来,在邯郸发生的历史事件大大小小不计其数,有的是全国性的事件,有的是地方性的事件,有很多能够有机的跟历史教学自然联系起来。

在学习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中,服饰发生变化,学生马上就可以联系到邯郸历史上的胡服骑射这个典故,使得教学气氛马上就活跃起来,瞬间就拉近了跟一个全国性的社会大变化距离,学生学起来就不觉得枯燥遥远,自己也不是局外人了,很积极的就参与进来。

二、加强理解作用

教材上的基础知识,都是非常清楚明确的,学生找出来不难,反复重复,掌握住也不是难题,关键是理解,理解了才能更牢固的掌握,并且才能够真正的运用。有一些很迫切距离我们的生活很近的知识,学生有时却并不能体会,反而觉得枯燥无味,当成了纯粹的知识来看待,只要以学生切身可以体会到的具体的实例,古代的当代的都可以运用。

在当代世界面临重大问题的学习中,有关于可持续发展及环境污染问题,结合近年冬春在邯郸持续不能消散的雾霾,学生自然就主动的加强对这一知识的重视,并且深刻的体会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环境污染的威胁就在我们身边,跟大家息息相关,课本上的知识不是死板的了,自己也有义务和责任维护保护我们的生活环境,从而起到了很好的教书育人作用,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又认识到自身也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

在对“三年自然困难时期”的学习中,生长在新时期的学生们,很难理解困难的程度。我布置任务,让学生回去之后跟自己祖父辈的长辈们请教调查,了解我们当地困难时期有哪些表现。这不仅可以使学生理解这段时期的困难,也可以使学生很好的跟长辈进行沟通,而且还有任务之外的收获。

三、增强历史责任意识的作用

国学兴盛的今天,学生对此也很感兴趣,而且也很愿意去了解一些古圣先贤的事迹,在儒家文化的学习过程中,必定离不开荀子——游学多国,曾辞楚回到赵国,赵国拜其为上卿等事件。且荀子本身为儒家圣贤,其学生却多为法家代表,如韩非和李斯等,但是,毕竟是非常久远的历史了,学生很难产生共鸣。

我给学生布置任务在邯郸寻找当下跟荀子有联系的事物。很快反馈回来,邯郸市区有荀子园,还有以其名字命名的荀子学校等,一下子就拉近了跟古人的时空距离,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从而得出古赵邯郸,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不仅要继承,更要传承,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要光大邯郸。循序渐进,学生自然生出爱国主义热情,要以推动中国的繁荣强盛为己任,为中国强大于世界民族之林而尽一己之力。

总之,乡土历史资源的运用,不仅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完成了教书育人,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目的,在完成历史学科的教学任务后,通过对学生的启发,更主要是学生亲自参与下增强了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有了自己的感悟,使得教学目标中较高层次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也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刘刚.浅谈乡土历史课程激活历史教学[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14).

作者:苏彩书

胡服骑射历史学论文 篇3:

充分发挥历史课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它像一条红线贯穿于几千年的历史之中。列宁说:“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我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其中历史教学担负着重要任务,爱国主义教育应是贯穿历史课教学的一条主线。在历史教学中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原则,既是从学科特点出发,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也是继承和发 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客观要求。

要加强对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在历史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教育:

一、以历史名人为典范,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中华民族不但以刻苦耐劳著称于世,同时又是酷爱自由、富于革命传统的民族。千百年来,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 、解放和国家的繁荣、昌盛,多少仁人志士前仆后继,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正气歌。从驱逐倭寇的戚继光 、收复台湾的郑成功,到虎门销烟的林则徐、血洒疆场的关天培,他们的民族气节是何等的忠贞;从与舰共存 亡的邓世昌、以身殉国的丁汝昌,到甘愿为变法而捐躯的谭嗣同、“为天下人谋永福”而献身的林觉民,他们的爱国义举是何等的豪壮;朱自清宁死不吃美国救济粮,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抗战期间毅然留起了胡须,拒绝为侵略者和汉奸演出,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方志敏在狱中怀着满腔热血写下的《可爱的中国》,成为后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教材。正是因为有了他们这种不畏强权、不甘屈服、百折不挠的爱国主义精神,中国才没有在历次面临的严重危机中亡国;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前仆后继、抛头颅洒热血的精神,才有了我们的今天;也正是这种爱国主义情感,成为我们今天实现腾飞,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的精神支柱。

在进行这些人物的教育时,尽量地将他们的英雄事迹和言论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去逐步地体会到一种悲壮、崇高的美感,使学生的情感达到升华,进而体验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及其对整个人类的卓越贡献,同时感受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

二、以史为鉴,树立开放意识,培养改革创新精神

1.在历史学习中树立改革发展的思想意识

爱国主义不是闭关自守,封闭只能导致落后。中国历史的发展证明,只有不断改革,坚持开放的政策,国家才会迅速发展。历史上通过改革而带来了社会大治的史实举不胜举: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戊戌变法以及各朝各代的统治者为加强自己的统治,恢复和发展经济所采取的各种措施等。这些改革,无一不表现出改革者所具有的锐意创新、不墨守成规的改革精神和政治上的远见卓识,而每一次改革都带来了政治的清明、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发展。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开皇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等大治局面的出现,无一不是政治改革的结果。在学习这一历史知识时,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其经济、文化发展的突出成就及其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在历史学习中培养热爱科学,开拓创新的精神

中华民族是一个善于创造和发明的民族,几千年的文化之所以连绵不断,正是因为他以不断发展的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为依托,有深厚的物质基础。因此,历史上,每个时期的文化既是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的最好教材,也是我们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养成开拓创新精神的重要资料。

总之,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伟大的工程,是一个深刻的主题。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通过历史课教学,使学生树立自尊、自信、自强的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全面振兴而奋斗。

作者单位:香河九中

作者:李雅君

上一篇:实训课电子专业论文下一篇:主体性初中数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