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现代经济管理毕业论文

2022-04-27

作者简介:马利(1974.10-):解放军85医院,女,汉,上海,会计师,研究方向:医院财经管理;刘新强(1977-),济南军区联勤部财务部预算处,男,汉族,陕西大荔人,助理员,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军队财务。摘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工作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市场经济负面因素的影响,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新时期现代经济管理毕业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新时期现代经济管理毕业论文 篇1:

经济新常态下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新模式

摘 要:在改革开放后的30多年里我国经济一直处于狂飙猛进式的经济发展模式,而这一经济发展模式在近些年正在逐步的发生着改变,我国的经济进入了新的常态化的发展模式,在这一新常态经济发展模式下,中国经济从原先的粗狂式经济发展模式向着发展要素结构转变、经济增长质量以及经济市场的主体行为等都发生着新的转变,这一新的经济增长态势不仅仅影响着经济领域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宝贵财富,而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逐步释放,我国的人力资源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做好人力资源的管理对于促进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发展将会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人力资源管理

改革开放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经济的狂飙突进发展多依靠的是粗狂式经济发展模式,而随着我国经济的提升和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也在逐步发生着转变,在经济发展动力、经济主体结构以及经济发展速度等多个方面都在发生着改变。经济发展的速度由高速转变为中高速、通过逐步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结构的逐步升级、以创新驱动为发展战略目标,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将迎来极大的机遇和挑战,人力资源管理要结合经济新常态下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加大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和创新形成人力资源管理的新模式,从而使得人力资源管理能够与经济新常态下的人力资源特点相匹配,保障经济的健康、稳定的发展。

一、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人力资源数量和质量之间的结构性矛盾

人口红利是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新时期我国的人口资源尤其是青壮年劳动力的供给数量开始逐年下降,而经济发展对于人口的需求则是在逐年的增加。最先感受到这一影响的是东南沿海的“用工荒”现象,且这一现象正在向内地进行扩散,“用工荒”进而导致我国人工成本的提高,从而对我国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我国劳动力的结构变化要快于人们的认知:绝对劳动力数量开始逐年下降、农村剩余劳动力大幅下降、人口老龄化等使得我国经济的增长面临着极大的人力资源压力。除了人口数量不足之外,人口质量面临着更大的缺口,创新驱动正成为引领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核心,而实现创新驱动战略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及大量的成熟技术工人。人力资源的质量矛盾主要体现在劳动力供给与需求在产业结构、地区结构以及企业结构等领域中都存在着大量的矛盾。长期以来,受制于我国教育体系以及企业对于员工的培训力度不足导致我国的产业技术工人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以创新带动产业升级,将我国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转化升级是经济新常态下的必然趋势,而在这一过程中对于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需求是巨大的,产业升级的过程中实质上是劳动力结构提升的过程。我国虽然具有巨大的人口优势但是在高素质产业工人方面仍具有巨大的缺口。而与之相对的是,我国每年所毕业的大量的大学生仍然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因此,做好人力资源的管理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人力资源是国家最宝贵的财富同时也是最具有适应性的一种战略资源,其相对于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类具有更为良好的可调节性,其调整十分便捷。但是人力资源也具有其自身的不可调节性,这是由于人力资本,人力资源其所受到的教育、技术还是经验以及人的思维,在其形成后就会对人的自身形成极大的束缚性,无法在短时间内对其进行调整。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不论是依靠经济转型升级还是依靠技术驱动升级,都需要各行业加快对于人力资源队伍的技能和能力的快速调整使其能够更好的适应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以满足市场的需求。但是摆在企业面前的则是人力资源技能单一、人力资源成本较高等的一系列的难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将会极大的限制我国经济的优化升级。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两大矛盾是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两大难题且这些问题将在未来一段时间长时间存在。

二、如何做好经济新常态下的人力资源管理

1.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优化人力资源激励模式

长期以来,受制于我国的教育体系以及在人力资本方面投入不足的影响致使我国在具备创新能力和行业经验的领军人才方面的人才缺口巨大,尤其是在现今经济和产业转型的大背景下对于人才的竞争将会日趋激烈。在以往的劳动力市场中,外资企业和国有企业凭借其优势对人才的吸引力更强,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日趋多元化,民营企业对于人才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强,民营企业可以为人才提供良好的就业平台和广阔的发展空间。由于国内人才的不足,越来越多的行业将目光瞄准了海外人才,吸收和引进具有丰富海外生活和工作经验的国人回国或是招收外籍人才。在创新驱动以及人才短缺的大背景下,对于人才的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各行业和企业将会出台越来越多的激励模式来吸引和留住人才以便最大限度的发挥人力资源对于企业的推动作用。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多样化是经济新常态下人力资源的另外一个重要的特点,做好人力资源的管理需要积极做好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研究和创新。在各上市公司、民营企业提高对于企业员工及人才的激励机制外,国有企业也通过试水员持股计划来试行经济新常态下人力资源管理的新模式,各行业通过积极推出员工激励机制来更多的留住和激励人才,同时吸引外界人才的加入。与国有企业所推出的员工持股激励机制不同的是,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在推出员工激励及人才激励计划方面更为灵活、多样。以阿里巴巴公司为例,其每年通过推行几十亿元的长期激励计划使得企业内的上万员工都能够从这一激励计划中获得收益,从而极大的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除此之外, 一种新型的“类合伙人”制度出现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这一计划通过员工持股、项目跟投机制以及內部创业等类合伙人的方式实现企业与员工和人才的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的人力资源管理新模式,从内而外的激发员工的创造活力和工作的积极性。这一新型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有着广泛的发展前景。

2.技术创新引发人力资源管理新的变革

新世纪是信息的时代,信息技术的大规模应用使得现代已经进入了一个大规模的数据时代。大数据的处理能力改变了以往的产业模式,使得以往所无法想象的服务和业务成为了可能,尤其是智能化的生产模式所产生的巨大的变革将需要越来越多的高素质人才。信息化技术借助于互联网这一优秀的平台将大多数人以无线的方式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从而使得信息的传递和交互速度更快、更便捷。信息技术对于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产生冲击所最为明显的一个例子是社交网络的大规模应用对传统的招聘行业的营销、商业以及产品模式所造成的影响。通过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以及通过对不同的数据库进行针对性的总结分析可以为招聘企业提供较为详实、准确的人才资源报告,从而有效的提高企业招聘人才的效率和精准度。互联技术不仅仅催生出了中国互联网行业同时也在影响和改变着诸多的行业。技术的革命同时也带来商业模式和思维模式的变化。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打破了以往工业时代较为封闭的管理体系,人力资源管理应当适应这一变革积极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新模式。信息化时代,企业将变得越来越开放,技术泛式革新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前进。各行业为适应这一开放格局需要紧跟时代变化的步伐,优化人力资源管理从而使得人力资源能够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在经济新常态下人力资源管理将会向着扁平化的企业组织结构进行转变,从而使得人才的进出更为方便,同时也是的人力资源管理更为高效。这一扁平化的管理模式将使得组织管理更为高效、通过充分授权、减少层级,从而让整个组织更轻、更灵活,实现“班长的战争”。此外,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要突破传统,通过创新薪酬分配模式打破以往的绩效考核模式从而使得薪酬分配更合理,从而激发员工的工作激情。新时期,人力资源管理要与业务想贴合,以便形成对于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支持。

三、结语

人力资源管理是现代经济管理中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中之重。在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下如何做好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从而使得人力资源管理能够与经济的发展相匹配是摆在人力资源管理者面前的一道难题。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的人力资源状况更趋复杂,从而也对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创新以便使得人力资源能够在经济新常态下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是现今乃至今后一段时间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点。

参考文献:

[1]王安琪.新常态下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思路.经济研究导刊.2015(16):184-185.

[2]施婉妮.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和对策.经营管理者.2015(24):146-148.

[3]宋楠.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人力资源成本管理.西部财会.2015(2):58-60.

作者:倪世彬

新时期现代经济管理毕业论文 篇2:

军队基层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作者简介:马利(1974.10-):解放军85医院,女,汉,上海,会计师,研究方向:医院财经管理;

刘新强(1977-),济南军区联勤部财务部预算处,男,汉族,陕西大荔人,助理员,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军队财务。

摘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工作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市场经济负面因素的影响,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如规章制度落实不彻底,管理手段比较落后,财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等。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进一步做好基层财务工作,笔者对此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思考,试图找到一些可行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基层财务;管理对策基层财务是我军财务的基础,是后勤财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虽然不是中心工作但影响中心工作,不是主线但影响主线,如果平时抓不好,不仅部队全面建设受影响,关键时刻还要误大事。基层财务管理的经费基本上用于完成基层事业任务和满足官兵的生活福利需要,与基层单位建设和人员的物质文化生活及福利待遇密切相关。搞好基层财务工作,对于保持官兵的生活稳定,保证基层单位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各级各部门都要充分重视基层财务工作,切实关心基层建设和官兵生活,按照《中国人民解放军基层后勤管理条例》和《军队基层(连队)财务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狠抓财务管理,搞好经费保障。

一、基层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基层主官理财能力弱,官兵依法理财意识淡薄 。新的《基层建设纲要》和《后勤管理条例》已经颁布了好几年,但有的单位在工作中不能完全按照《基层建设纲要》和《后勤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一方面部分基层主官在思想认识上就觉得财务管理不是自己的职责范围,是司务长的工作;另一方面,基层官兵也觉得自己跟财务管理不相关,平时做好训练,保证政治合格就行,所以更谈不上主动监督财务管理工作了。

(二)各项规章制度落实不彻底,财务正规化建设有待加强。一是经费开支无计划性,随意性比较大,盲目开支,或者是有计划却不按计划执行,二是现金管理松散,公款私用现金严重,大宗购物时直接使用现金,却不用银行转帐,为个人利益打开方便之门,三是实物验收制度流于形式,帐物不相实,四是经济民生制度未有效落实,形同虚设。

(三)人员综合素质不高。根据有关财务人员素质统计资料判断,我军财务人员基础学历主要为高中或中专毕业,政治思想素质基本合格,能够完成正常的财务保障任务。但同时还存在以下问题:

1.整体素质明显偏低,突出表现在:创新意识较弱,管理手段方式单一,管理观念陈旧落后;理论基础较差,难以掌握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和不断适应客观形式的发展变化;业务水平较低,工作效率不高,工作质量一般,财务人员业务素质跟不上财务工作硬件建设的发展速度,硬软件反差明显。

2.素质指标不尽合理。从数量结构看,财务人员相对短缺。根据有关统计资料的分析,部队财务干部超编率达15%;从学历上看,财务人员学历明显偏低,经院校正规培训的本科生占4%,基础学历为大专的(包括函授本科和正规专科毕业生)占31%,高中学历以下占4%;从年龄结构上看,整体呈哑铃形,两头大中间小:按编制和服役年限计算,35岁以上、30~35岁、30岁以下三个年龄段的正常比例应为1:3:6,实际比例为1.5:1.5:7,说明财务队伍中坚力量不足,个别单位财务人员结构老化。

3.司务长综合理财能力较弱。一是财务规范化管理意识差,基础性工作坚持不好,凭自己想当然去办,没有半点法规意识。二是经费计划管理差。经费收支没有计划,先用后算,花到哪算哪,最后算总账。三是经费使用效益差。经费投入使用缺乏长远规划,急功近利,相互攀比,效益较低。

4.司务长敬业精神不强,责任意识树立不牢。一是由于部分基层主官对后勤工作过问的少,造成司务长没有压力;二是由于后勤编辑体制的影响,司务长职位的晋升相对比较慢,个别司务长考虑后路的多,再加上工作比较繁重,产生不愿从事司务长工作的念头;三是有的司务长自身存在一些懒惰思想,缺少工作的主动性,怕苦怕累,没有开拓创新精神;四是有的司务长对自身位置摆不正,岗位就是责任的观念树立不够牢固;五是对司务长任期内没有明显的考核标准和监督机制,只要不出现大的问题,干好与干坏一个样;六是对基层建设目标缺少长远考虑,对经费开支搞短期工程,没有全局与长远的观念。

二、加强军队基层财务管理的对策研究

辨证地看待基层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深刻反思工作的方式、方法,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在下一步的基层财务管理中,我们要特别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增强理财能力,营造良好氛围

1.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勤俭建军的光荣传统。基层后勤的突出特点就是广泛性和群众性,只有把全体官兵参与后勤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都调动起来,保持下去,基层后勤管理工作才能呈现出勃勃生机,保持不竭活力。要继续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勤俭建军的光荣传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艰苦奋斗、勤俭建军仍是我军战胜困难的法宝,是财务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则。

2.要逐步提高连队主官当家理财能力。连队主官不仅要管好政治教育、军事训练、后勤工作,更要做好基层财务管理能力,把这项能力列入连队主官素质和政绩的来,与职务晋升晋衔相挂钩,促使其在管理上下功夫,提高综合管理能力。

3.机关业务部门要加强指导监督。机关业务部门要经常深入连队实施有效的检查、督促、帮助、指导。按照连队财务管理“三好五无”标准严抓细抠,帮助他们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和具体的落实办法,堵塞管理漏洞。要细化组织考核评比,严格奖惩制度。

(二)注重制度落实,抓好日常管理。严格落实基层财务的各项规章制度是财务工作的基本要求,只有坚持制度,才能有效地堵塞漏洞,确保经费的正确使用。

1.加强计划管理。年初,连队党支部都要制定好经费开支计划,对伙食费,公杂费,生产费等收支结余有较详细的预算,计划一旦确定,就必须严格按计划办事,并要采取有力措施,保证计划正确执行。

2.加强现金管理。严格按照库存现金限额管理规定,对于个人因私借款按正常规定的流程,绝不能用感情来代理制度,严格银行帐户的管理费,任何个人和地方单位都不允许出租、出借帐户,更不允许套取现金,司务长对于公私款项要严格划分,做到每日期清点库存现金,现金和有价证券须妥善保存,放在专用的保险柜中。当天领取工资津贴,做好安全保障工作。

3.强化实物验收。实物验收制度的落实是关系到“标准”是否能吃到战士嘴里,连队各项任务能否完成的大事。要坚持厨房负责人员验收制度,对所采购的物品一一过称验证签字,做到帐与实物相一致,严防夹带现象,对于市场上采购物品的“白条”,必须登记详细信息,比如:日期、地点、品种、数量、单价、金额等,落实逐级审批,报销联上需有经手人、连队主管、经季会主任、司务长的签字才给予报销。

(三)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1.改进基层财务核算的方法,将收付记账法改为借贷记账法。借贷记账法是根据“资产=负债+权益”这个会计平衡公式建立起来的,其方法体系严密完整,能够系统、全面地反映军事经济活动和军队资金的增减变化。建立借贷记账法时,应充分考虑基层的实际情况,设立的科目的不宜过多,记账的程序不宜太复杂。为了全面反映连队经费、物资收支领报情况,在现有科目的基础上,还应增设部分主体科目,对部分主体科目实施明细核算。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基层连队管理经费的主动权,还增强了官兵的节约意识。

2.在适当的时候推行基层财务电算化。目前,我军团以上单位各级财务部门相继实现了军队财务管理的电算化、网络化,使广大财务干部从繁重的手工操作中解脱出来,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管理质量和工作效率。基层财务作为财务网络的终端,财务保障的末梢,是军事经济财力转化为战斗力的链接点和孵化器。因此,可以考虑在营区相对集中的基层单位实行财务电算化、网络化。

(四)提高人员素质,完善考评机制,调动基层理财人工作积极性。对于提高基层财务人员素质,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财务队伍,我们主要应当做到:

1.纯思想,树立廉洁意识。人才选拔和培养必须以思想素质为前提,廉洁敬业意识为基础,加强经常性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培训,努力培养基层财务人员廉洁、敬业意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牢固树立基层财务人员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开展继续教育、远程教育,不断更新财务人员知识结构,提高财务人员政策理论水平,切实选拔和培养思想素质高、道德品质好、爱岗敬业、廉洁奉公、求真务实的人从事基层财务工作,造就新时期高素质、高技能的“铁算盘”和“红管家”。

2.精业务,培养全能人才。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知识浪潮的兴起,世界军事领域的深刻变革,基层财务人员必须具备政治、军事、后勤、高新技术素质。文化程度和知识结构要不断的更新和完善。选拔、培训基层财务人员,除政治、军事、后勤基本理论外,应联系军队财务管理、军队军费管理、军事经济法规,并结合军事高科技知识、现代经济管理、国家财经、国家金融等知识进行全方位、多渠道的综合培训,具体考评,正确选拔,唯才优先。真正做到基层理财知识化、军事化、科技化,使财务人员谋划、决策、管理、指挥能力全面得到提高与发展。

3.高学历,优化组织结构。优化理财组织结构,引进培育高学历、高技术管理人才,力争解决基层人少事多的矛盾,一是改进完善学历结构,造就一支专科学历占100%的基层财务管理人才队伍。二是合理配备年龄结构,形成理财队伍的整体性和连续性,确保人才需求不断供。三是转变更新用人观念,大力提倡“唯贤是举”努力实现能力结构高能化。

我们还要尤其注意司务长队伍的建设。司务长是基层财务工作的“主持人”,司务长的精神面貌、工作态度、敬业精神以及业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基层财务工作的质量、官兵的切身利益和部队战斗力的提高。加强司务长队伍建设与管理,是提高基层财务工作质量,确保“打得赢、供得上”的重要保证。特别是对综合素质强,政绩突出的司务长,要大力进行宣传表彰,树立典型,大胆提拔使用;在一个单位任职超过两年的,应组织调整交流;对思想表现差、业务能力弱、工作成绩一般的司务长,该批评的批评,该调整的调整,该处理的处理,要在司务长队伍中扭转“干好与干坏一个样”的消极思想。要持之以恒地抓好“司务长之家”活动的建设及开展,坚持每周的集体办公制度,每半年开展一次“三好五无”检查评比,并纳入基层“双争”轨道。每年评选一次“优秀司务长”,确保基层后勤财务正规有序。要积极开展岗位练兵,科技练兵等活动,营造一个“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使大家看到自己肩负的担子和使命,看到领导和组织的信任,看到自己取得的成绩,做到自尊、自强、自信,堂堂正正管财,清清白白理财,老老实实用财,争当“优秀司务长”,在本职岗位上干出一番事业。

作者:马利 刘新强

新时期现代经济管理毕业论文 篇3:

中央引进国外智力领导小组始末

改革开放初期,为加强引智工作的集中领导和统一管理,中共中央决定设立中央引进国外智力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领导小组是引进国外智力工作的高层议事协调机构,由邓小平提议设立,姚依林、宋平、张劲夫等都曾直接领导或从事这项工作。中央引进国外智力领导小组成立后做了大量开创性工作,为推动引进国外技术和人才,推动对外开放作出了重要贡献,其历史也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缩影。
形势与任务的迫切呼唤

改革开放之初,因为刚刚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内乱,党和国家、各族人民遭受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惨重的挫折和损失,国家政权被严重削弱,民主法制被肆意践踏,国民经济滑向崩溃边缘,科技教育停滞不前,人才断层、奇缺,对外各种交流几乎中断。而在这期间,世界科技日新月异、突飞猛进,主要发达国家蓬勃发展,国力大增。邓小平曾十分痛心地指出,我国“同发达国家相比,经济上的差距不止是10年,可能是20年、30年,有的方面甚至可能是50年”。为此,早在1978年,邓小平就提出,要增加派遣出国留学人员,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等。1978年底和1979年初,邓小平相继访问了日本和美国等多个国家。在日本,他挤出时间参观新日铁、日产、松下电器等跨国大企业,详细了解工厂的设备、技术以及管理经验。在美国,他怀着浓厚兴趣参观了华盛顿的宇航博物馆,进入阿波罗11号指令舱,后又兴致勃勃飞往休斯敦参观那里的航天中心,对美国工农业生产、科学技术和教育等众多领域取得的成就赞叹不已,给予很高评价,认为美国有很多东西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就在此前后,中国有12位副总理、副委员长以上的领导先后20次访问了51个国家,而且大多为发达国家。目睹了世界的发展变化,以及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后,我国高层领导强烈认识到: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要学习其他民族和国家的长处,学习他们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局面,一大批重点建设项目已经铺开,一大批关键企業的技术改造和重点攻关项目正在进行,一些大型的技术引进项目正在论证或谈判,重要领域的技术政策正在制定,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规划正在编制,经济体制改革工作也正在有步骤地展开,我国已经先后设置了4个经济特区,开放了一批沿海城市和经济地带。不论是经济建设还是改革开放,都迫切需要一大批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经济管理和企业管理知识的人才。这时人才不足的问题凸显出来。根据20世纪80年代初统计,我国培养了1300多万名专业人才,其中从事自然科学和技术工作的有683万名,但受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影响,我们的人才队伍与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需要相比,不仅数量不足,而且在知识结构和队伍素质上远远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谷牧向邓小平汇报对外开放工作时,也谈到沿海开放城市工作中最大的困难就是人才不足。

一方面国内缺乏技术和人才,另一方面国外有现成的先进技术经验和人才,改革开放的大形势也为此架起了桥梁,一切好像已经顺理成章,但事实并不简单。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到1983年邓小平发表“利用外国智力和扩大对外开放”重要谈话足足5年的时间里,尽管中国的大门已开,但大门内仍有无数小门,禁锢着中国的开放。

在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受多年“左”的影响,引进国外智力工作在思想、政策、体制等方面存在着许多障碍,主要表现在:一是把引进国外人才与发挥现有人才作用对立起来,认为我国现有人才作用还未充分发挥,没必要引进国外人才。二是怕和外国人打交道,担心开展国际交流合作被视为“里通外国”,担心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被视为走资本主义道路。三是在对外开放中热心引进资本和先进设备以及工作中的迎来送往,轻视忽视软件和人才的引进,存在把外国专家的建议束之高阁,对外国专家不敢大胆放手使用的现象。四是由于长期的闭关锁国,涉外办事程序繁杂,层层审批,存在不少问题。如在实际操作中,专家所需经费、外汇从何处出,如何便利专家来华入境、旅行、居住,来华工作所需携带的生活用品、小型仪器、工具怎样顺利进出海关,在与专家合作中提供什么样的资料才不算泄密。凡此种种,既缺经验,又无章可循。当时,在中国的外国人只有几个城市可以去。有位领导同志指出:“二三十年的闭关锁国有很多想象不到的遗留症状,所以当时要开展引进国外智力的工作,必须由国家级权威来推动改革。”
重要谈话的贯彻落实

在广泛考察调研基础上,1983年7月8日,邓小平在听取万里、姚依林、方毅、宋平等汇报后发表重要谈话:“要利用外国智力,请一些外国人来参加我们的重点建设以及各方面的建设。对这个问题,我们认识不足,决心不大。搞现代化建设,我们既缺少经验,又缺少知识。不要怕请外国人多花了几个钱。他们长期来也好,短期来也好,专门为一个题目来也好。请来之后,应该很好地发挥他们的作用。过去我们是宴会多,客气多,向人家请教少,让他们帮助工作少,他们是愿意帮助我们工作的。”同时,他还指出:“要扩大对外开放,现在开放得不够。要抓住西欧国家经济困难的时机,同他们搞技术合作,使我们的技术改造能够快一些搞上去。同东欧国家合作,也有文章可做,他们有一些技术比我们好,我们的一些东西他们也需要。中国是一个大的市场,许多国家都想同我们搞点合作,做点买卖,我们要很好利用。这是一个战略问题。”邓小平强调,不仅要重视资金和设备的引进,更要重视智力、人才的引进。要从认识上有一个根本转变,态度上要积极,不能慢慢吞吞,坐而论道。必须统一规划,统一政策,有组织地进行,扎扎实实地做好工作。邓小平提议中央成立领导小组,并请姚依林任组长,推动这项工作。

这篇谈话包含了一系列重要思想,破除了陈旧观念阻碍,科学奠定了引进国外智力工作的理论基础。这篇谈话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使引智工作开始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这篇谈话意义重大、影响深远,通篇体现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谈话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尖锐地指出了引进国外智力工作中存在的思想障碍和突出问题,深刻分析了引进国外智力工作在对外开放中的战略意义,揭开了我国引进国外智力工作的新篇章。

邓小平有关利用国外智力的“七八”谈话后,7月10日,胡耀邦主持中央书记处会议,传达学习邓小平谈话,并要求认真贯彻和落实。7月13日和14日,姚依林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根据谈话精神和书记处讨论意见,提出尽快以中央和国务院的名义起草文件,阐明引进国外智力的战略意义和方针政策,并责成国务院科技领导小组办公室(即后来的中央引进国外智力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制订近期引进国外人才计划。

7月底,国务院科技办与国家科委联合召开有美、日、西德、英、法等10国科技参赞及香港新华分社科技顾问参加的座谈会。国家计委、国家经委、国防科工委、外交部、外贸部、中科院、外国专家局等部门派代表参加,听取各方意见。

8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引进国外智力以利四化建设的决定》。《决定》提出成立引进国外人才领导小组,并号召全党进一步认识引进国外智力的重要性,统一思想,统一政策,不失时机把这件大事抓紧抓好。
中央引进国外智力领导小组的迅速组建

为加强引智工作的集中领导和统一管理,1983年9月7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成立中央引进国外智力领导小组的通知》。中央决定,成立中央引进国外智力领导小组,由姚依林、方毅、张劲夫、宋平组成,姚依林担任组长,张劲夫负责小组的日常工作。

在工作分工方面,9月9日即领导小组成立的第三天,在国务院全体会议上,就明确了国务院各部门引进国外智力工作的分工,部署了当前的引智工作。会议要求尽快搜集国外人才资料,建立引进人才资源库,鼓励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既不要一哄而起,也不要坐而论道。会议邀请30多位知名科学家和部分高校领导列席。会后,南开大学提出拟聘美籍华人专家陈省身到该校数学研究所任所长。这也是第一个向中央引进国外智力领导小组申报的聘请海外专家的引智项目。

在干部队伍方面,中央引进国外智力工作领导小组重视建立精干有力的引智体系和工作队伍,以便从组织上保证这项任务的顺利推进。时任国务院副秘书长的艾知生、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副秘书长王维澄先后被任命为中央引智领导小组成员,以协助张劲夫工作。在领导小组下设立办公室,承担领导小组交办的任务。办公室先由赵东宛、郭树言分别任主任、副主任,后由王迺任主任,武永兴、李明俊(兼)任副主任。同时要求国务院各部委、各省市区有一名负责同志抓这项工作。按照“少而精”的原则,中央引进国外智力领导小组办公室逐步选调了一批有较高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理工专业毕业、有留学或国外工作背景、热心引进国外智力工作的同志,作为基本骨干,充实和加强了工作队伍。后来,根据形势发展,各部委、各省市区也成立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工作机构,并选调了一批干部,承担具体任务。许多部委、省市区领导都亲自负责此项工作。时任上海市市长的江泽民多次批示推动上海引智工作,还担任上海市国际人才交流协会名誉会长。经过几年的努力,全国的引智工作系统和网络很快形成,并拥有一支相对稳定的引智工作专业干部队伍,为引进智力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内部政策方面,针对开展引智工作急需解决的经费、保密、工资待遇、出入境手续、居住、旅行、海关进出境等方面的问题,中央引进国外智力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科委、国防科工委、国务院科技领导小组办公室、外国专家局等部门制定了《关于引进国外人才工作的暂行规定》等8个重要文件,相继于1984年底前出台,在经费保障、待遇问题、保密问题、外事问题、生活问题方面等作出明确规定,为早期引智工作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在经费上,财政部支持建立了引智专项经费,在中央财政中正式列支,1985年这项费用达8000万元。在保密方面,在严格保守国家政治、军事、外交和经济的核心秘密和技术专利的基础上,修改了不必要和不适当的保密规定。在工资待遇上,对应聘来的专家都坚持待遇从优,按照不同情况区别对待,总的原則是使他们的净收入略高于其在国外的实际收入水平。在外事上,修改了不适当的保卫规定和外事纪律,简化了办理签证和海关检查的手续,减免了他们携带物品的关税和在我国收入的个人所得税。在生活上,照顾外国专家和在华亲属的生活习惯,努力解决必要的居住条件,先利用现有饭店、宾馆,并积极地、有计划地建造一些国外专家公寓。这些办法的出台,使新时期引智工作有章可循,健康有序地发展。

在对外渠道方面,中央引进国外智力领导小组办公室想方设法、多方联系,为引进国外智力提供了各种渠道支撑。在优先重视发挥已有的官方、半官方、民间的以及各国际组织的作用,特别是驻外使领馆作用的基础上,为了便于对外联系,做好聘用国外专家及出国实习培训人员的国外管理工作,为各部门、地方服务,经党中央和国务院批准,1985年11月成立了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和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基金会,作为中央引进国外智力领导小组的对外窗口。人才交流协会成立后,随即在美国、日本等国家和香港地区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办事机构,与一些外国专家组织和境外的培训机构、学校、企业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比如,在美国旧金山成立了美中人才国际交流基金会,在纽约以公司名义注册了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代表处。在日本、西德设立协会、基金会代表处。协会和基金会以及在境外的办事机构成为引进智力的重要渠道和为各省市区、各部门引进国外智力服务的重要公共平台。经过几年努力,在国外不仅有使领馆的官方渠道,也有民间渠道作为补充,形成了面向世界、多层次、多渠道、宽领域的引智工作格局,形成政府、民间机构、企业以及国内外相互结合的网络,为以后发展打下了较好基础。


典型做法的稳步推进

从1983年邓小平发表重要谈话,到1988年中央引智领导小组改组为国务院引智领导小组,短短五年的时间,引智工作从起步到蓬勃发展,创造很多行之有效的典型做法,稳步推动引智工作不断前进。

坚持把引智工作与经济发展和改革紧密结合起来,围绕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经济发展全局

大型工程轮胎国产化是国家12项重大技术装备中“大型露天矿成套设备”的一个子项目。大型工程轮胎是60噸矿用车和108吨、154吨电动矿用车必需的重要配件,由于国产原材料和制造工艺不过关,只能依赖每年花费巨额外汇进口。

为了实现国产化,在中央引进国外智力领导小组办公室指导下,采取自己研发、合资生产、智力引进三条路子,分别在河南、天津、桂林轮胎厂攻关。经过两年多努力,取得重大突破,原胎产品性能达到国际水平,完全可以替代进口。“大型露天矿成套设备”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坚持技贸结合,运用贸易筹码,引进核心技术和培养人才

宝钢二期工程中,在引进价值5亿美元的热轧设备和价值3亿美元的连铸设备国际招标时,中央引进国外智力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中标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要转让核心技术,要让中国工程技术专家参加共同设计、共同制造的全过程,而且中国专家和外国专家一样待遇,费用由设备卖方承担,结果西德西马克公司接受上述条件而中标。除冶金部专家外,中方1000多人参与了合作设计和制造。通过这项合作,中国设计、研发、制造领域的专家和有关企业的水平提高了一大步。经过不懈努力和集体攻关,在宝钢第三期时,不仅设备达到先进水平,而且国产化率达到90%以上。

宝钢二期以贸易作为筹码,引进技术和智力,实现硬件软件相结合,实现了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是通过引进吸收、自力更生再创新的成功探索,这一做法得到广泛认同和应用。

坚持国内国外两条腿相结合,把引智工作做到国外去

改革开放初期,主要是从国外引进资金,去国外投资是反向。当时我国钢材、木材、化肥等领域,长期需要进口,而国外有的厂吃不饱要关闭。中央引智办提出:反弹琵琶,到国外投资学技术。于是到瑞典选择一个生产优质钢的中小厂搞一些投资,可以派技术、管理人员去学习,通过贸易学会技术,还可以长期取得较国际价格优惠的钢材,后来也取得很好效果。

坚持高规格奖励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如何调动来华工作的外国专家的积极性,中央引进国外智力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张高规格礼遇那些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海外专家,以这种方式来激励专家继续奉献,同时吸引更多的专家参与中国的建设事业。中央引进国外智力领导小组以国务院办公厅的名义举办了1984年中外专家春节招待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邀请总理参加,营造尊重海外人才的热烈氛围。那一年的招待会参加者包括国务院总理、副总理以及中外专家共2000余人,国内外反响巨大。

此后,对贡献杰出的外国专家给予鼓励,逐渐成为对外国专家管理工作激励的重要举措之一。随着对外国专家引进和表彰工作的重新开展,1991年由国务院授权国家外国专家局正式恢复设立“中国政府友谊奖”。1991年至2014年,共有来自68个国家的1399名外国专家获此殊荣。

坚持正确导向,打破常规,赞同技术入股

1984年电子工业部计算机总局拟在深圳成立深圳开发科技公司,准备生产计算机关键部件——磁头。技术需要从外国引进,当时有三位外国专家掌握此项核心技术和国际市场,提出合作的条件是要占合资公司30%股份。由于国内对人才智力和技术资源价值认识不足,对技术入股尚无先例,因此有关部门和领导不敢表态。

此事报告中央引进国外智力领导小组后,领导小组办公室立即表示从技术和人才引进角度考虑应该支持,技术入股国内也是适用的,完全可以实行。于是,与国外专家合资的深圳开发科技公司很快成立,该公司很快成为全球最大的计算机磁头生产供应商。这种把外国专家个人利益与企业发展直接挂钩的做法,此后得到广泛应用。

坚持自主研发与引进国外智力结合,打破封锁

对于受到外国封锁、限制的高技术领域和商业高利润的领域,中央引智办主张要自力更生,立足自主开发,同时要积极争取国外智力,加速开发。自主创新是打破封锁、限制的最好手段。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三级系统是“七五”科技攻关项目。在实施时,电子工业部提出,与国外专家合作攻关。经领导小组和国务院同意后,聘请了国外专家担任项目总设计师。

该项目前后会集了国内近200名工程技术专家联合攻关。从1988年开始到1992年完成“熊猫”系统,该项目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通过攻关培养了一大批集成电路的设计骨干,为我国日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就在我们宣布这一成果时,国外也宣布,这方面的技术对华解禁。

坚持请进来(请专家来),派出去(派人出国学习)相结合

1978年,邓小平就明确指示要扩大出国留学规模,到1983年每年派出约3000人,出国留学人员多为大学和研究机构派出,工商企业派出的仅占总人数的5.4%,且出国留学多为去国外大学及研究机构学习基础学科。许多人回国后,主要在大学和研究机构工作。工农业企业生产中亟待解决技术、管理问题,但企业中人才知识老化,需要知识更新。

针对这一情况,1984年,中央建议:在聘请外国专家来华帮助工作的同时,可考虑在“七五”期间派5万名或更多一些工商科留学生出国。中央引进国外智力领导小组根据这一建议作出决定,除继续使用国家正常预算每年派出3000名留学人员之外,再拨出一笔专款,资助工商企业增派技术和管理干部到国外对口单位学习实用技术和管理,每年3000人。这标志着我国派遣出国学习工作开始了一个新的阶段,“请进来”和“派出去”相互配合,全面体现引进国外智力的方针。


可喜可贺的显著成效

1983年至1988年,在中央引进国外智力领导小组协调下,在各部门、各地区党政领导下,引智工作很快进入快速轨道,引智项目和规模有了较大的增长,除随设备合同来华服务的经济专家和文教专家外,使用引智专项费用聘请的技术、管理专家从1984年的300人增加到1987年的2000人,4年累计达5000人,出国培训从1985年的900人增加到1987年的2500人,5年累计派出近5000人。由于引智工作是紧密结合工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需要进行的,成效显著。

农业方面,聘请国外专家帮助引进良种、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在一个地区取得成功后并加以推广,促使农作物获得大面积增产。如黑龙江等省推广了由日本专家石本正一传授的地膜覆盖技术,几年之内增加经济效益30亿元以上。

工业方面,一批企业借助海外专家帮助技术改造、技术攻关,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同时产品进入国际市场,为国家出口创汇,取得可喜的经济效益。中国汽车总公司聘请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前副总裁麦克唐纳等11位高级专家担任顾问。这些顾问通过深入调查,为我国汽车工业的产品开发、技术改造、资金筹集等战略规划和体制提出一整套很有价值的建议,仅一汽改型的技术改造方案被采纳,就节约了1亿多元。武汉市聘请西德退休专家格里希担任武汉柴油机厂厂长,对引进现代化管理,提高产品质量,起到了典型示范作用,他的治厂经验,受到中央领导和我国经济界的重视。

在一批基本建设工程项目中,请国外专家对项目的设计、施工方案提供咨询,解决了一些关键技术问题,降低了工程造价,加快了工程进度,一批重点技术攻关项目取得重大突破。还有的在专家帮助下,吸收、消化引进的技术,加快了国产化进程。

在宏观决策、城市开放方面,按照邓小平的指示,聘请海外专家担任顾问,国务院聘请了吴庆瑞、包玉刚担任沿海开放城市顾问,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央引进国外智力领导小组的工作受到邓小平、中央书记处和国务院的充分肯定。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在批示中写道:“没有想到引进国外智力工作,我们几年来作出了这么大的成绩,可喜可贺,谨向同志们致敬。”党中央的热情赞扬与鼓励有力地推动了引智工作的进一步开展。1988年7月,根据形势发展需要,为了加強对引进国外智力工作的领导,中央决定成立国务院引进国外智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外国专家局,由国务院管理。由此,引进国外智力工作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作者:张东明

上一篇:大学生科学道德教育探讨论文下一篇:基于微信的学籍管理系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