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现代化农业推广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机插方式和密度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产量形成和稻米品质的影响

摘要:试验于2016-2017年在安徽省院士工作站/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现代化农业产业园(33°05’N,119°58’E)进行。以近年来在生产上表现出较好产量特性、较大增产潜力的大穗型籼粳杂交稻品种甬优2640、甬优4949和江苏苏中苏北及皖中地区大面积应用的中穗型优质食味超级稻品种南粳9108、南粳505为材料,采用钵苗机插方式,设置了 2种行距(33+27cm、33cm)×5种株距(12.4cm、13.8cm、15.5cm、17.9cm、20.7cm)处理,以毯苗机插为对照,系统研究钵苗机插技术的生产优势,以及钵苗宽窄行机插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的产量及其结构、干物质生产、光合特性及稻米主要品质和RVA谱特征值的影响,明确钵苗宽窄行机插条件下大穗型籼粳杂交稻品种和中穗型超级稻品种适合的机插行株距,以期为新时期钵苗宽窄行新机型的技术推广和高产栽培创建提供理论依据。主要试验结果如下:1.钵苗机插密度对水稻产量及其结构的影响随品种类型而不同。两种钵苗机插方式下,籼粳杂交稻的理论产量与实际产量的趋势一致,在相同株距处理下,钵苗宽窄行机插的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均高于钵苗等行距机插处理和毯苗机插处理,平均增产5%-8%,籼粳杂交稻均以K2和D2处理最高,在钵苗机插条件下,随着密度的增加,籼粳杂交稻的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均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两种钵苗机插方式下,常规粳稻的理论产量与实际产量的趋势一致,在相同株距处理下,钵苗宽窄行机插条件下的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均高于钵苗等行距机插处理和毯苗机插处理,平均增产8%-11%。常规粳稻均以K1和D1处理最高,在钵苗机插条件下,随着密度的增加,常规粳稻的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均呈上升的趋势,可见钵苗机插条件下,常规粳稻的耐密植能力显著,增密增产仍有潜力。在钵苗机插条件下,密度对籼粳杂交稻和常规粳稻的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影响显著,随着密度的增加,籼粳杂交稻和常规粳稻的单位面积穗数显著上升,而其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均呈下降趋势,但籼粳杂交稻和常规粳稻不同处理间的结实率和千粒重差异不显著。总体来说,钵苗宽窄行机插对比钵苗等行距机插和毯苗机插,增产的主要原因是单位面积穗数的显著提高,同时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相对稳定。2.钵苗机插密度对水稻光合物质生产的影响随品种类型而不同。两种钵苗机插水稻移栽后的茎蘖数总体表现为K1>K2>K3>K4>K5和D1>D2>D3>D4>D5,而作为对照的毯苗机插方式下趋势与之一致,三种机插方式的水稻茎蘖数在拔节期前后到达峰值。机插规格对水稻光合物质生产的影响因品种类型的差异而有所不同。随着机插基本苗的增加,不同类型水稻品种全生育期的茎蘖数呈上升趋势,表现为高密度>中密度>低密度,行距扩大后大穗型的籼粳杂交稻抽穗到成熟期光合势大,叶面积衰减率、群体生长率和净同化率高,中后期干物质积累量明显增加,这说明籼粳杂交稻适当稀植有利于发挥个体生长优势,在保证合理穗数的基础上,保证群体生长。中穗型常规粳稻品种适当密植,增加全田基本苗数,虽然将导致单茎干物质积累量减少,叶面积衰减率较高,但是能充分发挥群体生长的优势,群体的光合势、群体生长率和净同化率显著增加,促进了花后干物质积累量的增加。3.钵苗机插密度对水稻主要稻米品质指标及RVA特征值的影响受品种类型和机插规格的不同而表现差异性。随着行株距的减少,密度的增加,大穗型籼粳杂交稻品种和中穗型常规粳稻品种的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呈下降趋势,垩白粒率、垩白度和垩白大小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随着机插密度的增加,钵苗机插条件下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的蛋白质含量呈下降趋势,直链淀粉含量增加而胶稠度则下降趋势。总体来说,与毯苗机插相比,钵苗机插条件下稻米的蛋白质含量和直链淀粉含量增加,胶稠度略高。对于大穗型籼粳杂交稻品种而言,随着机插密度的降低,三种机插方式峰值黏度和崩解值呈递增的趋势,消减值呈递减的趋势,热浆黏度、最终黏度和回复值变化不一。就穗粒兼顾型常规粳稻品种而言,随着密度降低,对比毯苗机插方式,钵苗机插方式下峰值黏度和崩解值呈先增后减,毯苗机插方式下的峰值黏度呈递增;钵苗机插条件下消减值呈先减后增,毯苗机插方式呈减少趋势,热浆黏度、最终黏度和回复值变化不一。4.综合上述研究结果,水稻钵苗宽窄行机插行距为33+27cm,既适宜配套植株生长繁茂的大穗型杂交稻品种,充分发挥杂交稻的壮秆大穗优势,也利于配置中穗型品种,弥补钵苗等行距机插方式下基本苗不足的问题,一般情况下,大穗型杂交稻品种适宜机插密度为K2(株距13.8cm)-K3(株距15.5cm),而中穗型型常规粳稻适宜机插密度为K1(株距12.4cm)-K2(株距13.8cm)密度以获得高产。

关键词:钵苗宽窄行机插;机插密度;产量;光合物质生产;稻米品质;RVA

学科专业: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 研究背景、目的、意义

2 研究进展

2.1 钵苗机插技术发展概况

2.2 宽窄行机插技术发展概况

2.3 机插方式和密度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生长发育的影响

2.3.1 产量及产置结构的特征

2.3.2 光合物质生产的特征

2_3.3 株型和抗倒伏的特征

2.3.4 稻米品质的特征

3 研究主要内容与方法

4 研究的技术路线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机插方式和密度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产量及产量结构的影响

0 引言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地点与供试品种

1.2 试验设计

1.3 田间管理措施

1.4 测定内容与方法

2 试验结果

2.1 关键生育期及秧苗素质调查

2.2 机插方式和密度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产量及产量结构影响的方差分析

2.3 机插方式和密度对杂交粳稻品种产量及其结构的影响

2.4 机插方式和密度对常规粳稻品种产量及其结构的影响

3 小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机插方式和密度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光合物质生产的影响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与供试品种

1.2 试验设计

1.3 测定内容与方法

1.4 数据计算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机插方式和密度对不同类型水稻群体茎蘖动态的影响

2.2 机插方式和密度对不同类型水稻的各时期干物质积累及收获指数的影响

2.3 机插方式和密度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的阶段干物质积累及比例的影响

2.4 机插方式和密度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的叶面积指数和叶面积衰减率的影响

3 小结与讨论

3.1 机插方式和密度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干物质生产的影响

3.2 机插方式和密度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光合特性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机插方式和密度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主要品质指标及RVA特征值的影响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与供试品种

1.2 试验设计

1.3 测定内容与方法

1.4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机插方式和密度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稻米品质影响

3 小结与讨论

3.1 机插方式和密度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主要稻米品质指标的影响

3.2 机插方式和密度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RVA谱特征值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1 主要研究结论

1.1 机插方式和密度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产量及产量结构的影响

1.2 机插方式和密度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光合物质生产的影响

1.3 机插方式和密度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主要品质指标及RVA特征值的影响

2 本研究创新点

3 需要进一步深化和研究的问题

致谢

上一篇:语言论文提纲下一篇:汇率制度选择理论研究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