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生职业素养论文

2022-04-17

【摘要】职业素养是高职大学生发展成为职业人所必需的基础,良好的职业素养是学生成功和学校发展的基础,因此职业素养的培养是高职教育工作的重点。本文以就业导向的政策引导,深入分析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基本内涵,突出高职学生当下的职业素养培养现状,探索职业素养培养的途径。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高职生职业素养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高职生职业素养论文 篇1:

高职生职业素养提升路径研究

【摘 要】分析高职生职业素养提升的重要性,针对高职生生职业素养培养现状,提出高职生职业素养提升路径。

【关键词】高职生 职业素养 提升路径

良好的职业素养是大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高技能”的影响,不约而同地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放在职业技能培养的后边。对此,本文试分析高职生职业素养提升的重要性,并针对高职生生职业素养培养现状,提出高职生职业素养提升路径。

一、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的重要性

职业素养是指职业人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主要包括职业技能、职业意识、职业习惯、职业作风和职业道德等。结合笔者的工作实际,笔者认为,职业道德、职业习惯、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是隐形的,属于精神领域的范畴,可以纳入一个职业人人生观、职业观、价值观的范畴,它受到来自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也会随着职业人的阅历等因素而发生一定的改变。职业技能是显性的,属于职业技能范畴,是指职业人可以通过专门的、专业的培训或学习(如大学专业学习)来获得对某些职业技能的掌握,并会在越来越多的实际运用中逐渐得到职业技能的提升,直至成为某些职业技能领域的专家,如计算机操作能力、外语口语水平、账目管理技能等。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王振洪在做题为“高职教育呼唤质量意识”的报告时指出,麦可思调查数据显示,高职生就业后的离职率比本科生相对要高,高职院校学生存在职业生涯模糊、不能客观地认识自己、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专业知识不扎实、基础知识面不宽等问题。追究其原因,这些都直接指向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缺失。《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中提出“大力宣传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可见职业社会对毕业生的职业素养的要求,已经列入明文规定且日趋规范。教育部原副部长鲁昕提出,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的重要举措,在这种大背景下,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是现代职业教育的重点方向。可见,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在提升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提升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和竞争力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现状

(一)部分职业院校相对偏重专业技能教育,教学与育人工作没有形成合力

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因为岗位和职数的设置原因,大多都分为教务处和学生工作处、团委、后勤管理(或服务)处等几大部门,每个部门的主要职责都已明确,且这些部门大多由不同的学院领导分管。这使得在实际工作中,各部门各施其责、各自行事。教学是第一要务,因此教务部门在工作中占主体地位,主要开展专业技能的教育和培训,学工团委等部门是仅次于第一课堂教学活动的“第二课堂”,但是却担负着整个学校所期盼的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的主要工作和主要职责。在工作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各部门对学生工作部门的老师说“你们的学生如何”,而不是“我们的学生如何如何”等这样的句子,可见,在现行体制下,部分高校的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工作,主要还是依赖学生工作部门。而在实际工作中,学生工作的老师们又因岗位限制、自身素质等原因,不能较好地将职业素养的培养工作有效地结合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实际来开展。这样的现状,使得占了主体教育工作的教学活动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重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教育教学,而对职业素养培养相对关注较少。在实际工作中,学生工作部门的教师在开展活动时也经常没有结合学生专业实际来开展,所授内容“放之四海皆准”,对学生与专业相结合的职业素养的培养作用不大。可见,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在各职能部门的工作中没有形成合力。

(二)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工作有效性有待提高

目前,高职院校开展职业素养教育的主要途径为第一课堂的思政或人文教育课程、实习实训课程和第二课堂活动。在第一课堂实际工作中,思政或人文教育课程,大多采用合班教学或公共选修课教学的方式,有时会因为结合专业教育和结合学生实际教育不足,大多会出现这些课程的教学实际是将书本知识向学生直接传授,没有结合实际专业来主动开展,使学生在学习职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没有能在这过程中有效地理解、思考、体会并实践与所学专业相关的职业素养的基本要求,没能将职业素养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固化并转化为自己的能力。在第二课堂的实际工作中,因受到教师个人职业素养、专业背景等原因的影响,同时面向来自学校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有时在开展与专业技能结合的工作中,力不从心。

(三)部分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素养有待提高

近年来,高职院校都在不断发展壮大,教师队伍人数也在逐年增加,且不少学校的教师队伍在教师的年龄层次、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等方面都得到了优化。但是有不少教师是从学校毕业就到学校工作,没有相关企业和职业的从业经历,对职业素养缺乏真实的感受、体会和理解,不能满足培养和教育学生形成所需职业素养的需求,尤其是学生工作和团委的教师,在学校组织招聘的过程中,更多考虑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文艺和体育等专业背景或特长的因素,在与本学校学生专业背景相似或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有关的职业素养背景方面,关注度不高,导致这部分教师的职业素养较之专业教师而言,还有很多的需要提升的空间。

(四)部分高职院校已经在尝试开展学生职业素养的尝试

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人才培养质量等工作越来越被提上议事日程,不少学校也结合本校实际做了不少尝试,比如北京财贸职业学院经过多年的尝试,已将财贸类高职院校的“职业素养教育”,开发成为一门“系统化、标准化、特色化”的“专业课程”,提出了“5-4-3-2-1”课程开发模式,从培养目标、教学形式、师资教材、授课方法等诸方面进行论述,并以此构建起一套创新、科学、实效的财贸类高职“素养教育”课程化改革理论。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组织实施《职业素养教育方案指导意见(试行)》,结合学院实际提出职业素养铸造工程教育提纲,职业素养教育将按照统分结合、项目引领、岗位需求、多元结合的原则,纳入毕业资格审核体系,实行双证书毕业,通过职业态度(30%)、职业规范(45%)、职业道德(25%)等三个模块锻造学生拥有良好职业精神,经过几年的打造,有效提升我院素质教育水平,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社会服务能力。

三、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对策

(一)将学生职业素养工作融于学院发展大局

高职院校应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将职业素养工作融于学院发展大局,从行动上在工作中把教书和育人有机结合。首先,高职院校应注重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的工作,尤其注重用人单位对毕业的总体评价,明确了解到当前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职业素养的需求及本校毕业在职业素养方面的具体表现,从而有的放矢地开展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工作。其次,职业院校应把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工作统一纳入学校整体的人才培养工作的主要内容,同职业技能一起构成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体两翼”,并将职业素养教育工作纳入学校的各项工作中,齐头并进共同发展。最后,高职院校院领导可以考虑将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交由一名院领导统一分管,这样有利于协调和统筹推进各项工作。

(二)将职业素养教育融于职能部门工作职责

1.教务部门应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明晰、明确学生的实习、实训和实践内容,并在这部分内容中,明确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应有的职业素养,让学生在实践教学内容时,能清楚的感受、了解、体验和实践职业素养的内容;同时要求任课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增加结合学院所学专业实际的有关职业素养的内容及考核。

2.学生管理部门应在职业素养软文化方面下大力气做文章,通过各种活动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教习。例如,可以通过举办“对话梦想“等系列活动,邀请历届各专业毕业生、创业学生、行业专业人士等群体来学校不定期开展对话活动,帮助他们通过身边人的可学、可看的例子来促进自己的职业素养的熏陶与养成。可以通过举办“优秀文化进校园”等活动,从更宽广的范围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而提升他们综合的职业素养。可以将职业素养开设成一门专门的课程,邀请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教学,比如可借鉴北京财贸职业学院的做法。亦可以像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一样,建立一个职业操作体验室,设成学生必修环节,每名学生都要到这个体验室体验职场的职业操作行为及过程,培养对职业素养的感知,等等。

3.后期服务部门应在学校校园美观量化工程中,引进更多带有企业文化标识或图腾内容的标语、小型建筑物等内容,通过建设文化长廊、企业文化体验小亭等校园标志性建筑物,让学生在整洁、美观、有序、职业的校园文化景观中,不断得到熏陶和感染。

4.任课教师尤其是实训室教师,应在工作中用爱岗敬业的实际行动向学生展示良好的职业素养,让学生有榜样可学、可借鉴。笔者在多年教育教学的工作中,多次接触到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有的学生认为有些教师备课认真、全面,授课效果好;有的教师对他们悉心指导和帮助,在工作中对他们投入了大量和时间、精力和关注;有的教师在实习实践操作中严格按照规范程序和步骤进行,让学生体会到了职场上的“认真”二字,等等,这些学生的评价,无疑是从教师身上习得职业素养的最佳表现。

(三)将职业素养教育融于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站在教育最前线的一支职业素养教育队伍,因此,高职院校应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同时,特别注意结合职业院校的特点,注重对教师本人职业素养的培养和相关职业素养知识的传授,尤其对新进教师队伍和没有企业任职经历的教师队伍,更需要开展这方面的培养、培训与教育。目前不少高职院校都出台教师到企业任职、挂职的文件,这对于教师们在开展教学活动的同时,接触到企业一线,进一步习得和研修职业素养及自身职业素养的养成,是个大福音。此外,建议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需要进行校内教师和校外企业家相结合的专兼职教师队伍的组合,专职是指院内的专职任课教师,兼职是指校外的企业家,校外兼职教师可以依据先前协定的课程安排或临时安排的各种讲座及交流、研讨等参与到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便于学生在他们身上习得更多来自社会、企业的职业素养。

(四)将职业素养教育融于课堂教学活动

1.在专业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在安排专业知识和技能内容的同时,结合学生专业实际、年龄特点和社会现状,结合学生所学专业,选取一些学生可学能学的内容、人物或事件进行讲解,或者选取当地一些知名的单位、行业、企业的案例,甚至是本校历届毕业生的成长故事进行讲解,在讲解中,注重渗透对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态度等方面的传授和教育,让学生通过更为生动、形象的方式习得职业素养的知识和使用。

2.在思政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师在讲述一般性知识时,可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特色,选择适合特定专业的学生所需的职业素养的要求来深入讲解。例如,在讲解“爱岗敬业、团结奋进”等精神时,除了要进行一般性、普遍性的教学外,可以结合学生的专业实际(如测量专业),可以增加对户外作业的安全须知、测量的准确性的要求和把握等内容。又如,市场营销专业可在这部分教学内容中增加“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等传统文化教育或者“三聚氰胺”奶粉等类似的反面案例,让学生在教学知识的拓展中,增进对所学专业的职业素养的了解和把握,也能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提高学生对课程的认可程度。

(五)将职业素养教育融于校企合作活动

1.邀请企业人员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明确地将当前企业对毕业生的职业素养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以便在学生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有的放矢的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2.教师须经常深入企业见习、学习或调研,对企业专家、一线员工、本校实习或工作的学生进行访谈,对学生所需职业素养及职业素养的具体表现进行调研和分析,收集好第一手资料,用于指导日后的教学工作。

3.邀请企业能工巧匠来校担任兼职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在学校教学课堂能从企业能工巧匠身上,习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能得到他们良好的职业素养的熏陶。

(六)将职业素养教育融于校园文化活动

学生社团大多是学生出于兴趣爱好而主动选择加入的学生团体,参加社团活动的学生大多基于兴趣和热情,因此学生在参加社团活动过程中,有着在参加其他校园文化活动中不可比拟的目标性和积极性。尤其是对参加职业类、专业类社团的学生而言,因学生目标明确,且兴趣度较高,在参加这类型社团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本人对职业素养的养成具有积极的主动性,因此高职院校应重视学生社团对学生职业养成的重要性,专业社团相对其他社团而言,在职业兴趣激发、职业活动和职业素养体验等方面,有着其他社团不能比及的优势,因此高校尤其要注重学生社团尤其是专业社团在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方面的优势,并充分发挥好这些社团的优势,通过组织开展职业活动的分工和体验,促进社员间的交流与互动,让学生在参加校园文化活动的同时,体验和养成较好的职业素养。

(七)将职业素养教育融于社会实践活动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学生只有真正到了真正的岗位且得到实际操作和训练,才能真正体会岗位的实际所需技能和职业素养,因此,高校职业素养教育的落脚点,还须着重在社会实践教育方面。除专业教学环节搭建企业实习和体验外,高职院校还可以充分用好校园文化活动中的社会实践活动,比如组织学生到与院校学生专业设置有关的企业进行职业素养工作现状的调研,寻找和记录学习优秀毕业生的成长经历,等等。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近年来通过探索实践中实现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六步嬗变”养成路径,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项目成果获得全国职教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该项目“六步嬗变”的主要内容是,进入校园“感”素养、课堂教学“知”素养、走入企业“看”素养、实习实训“练”素养、顶岗实习“验”素养、步入职场“亮”素养。“六步嬗变”体系有效地把校内外结合起来,注重职业素养教育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潜力挖掘,增强了职业院校职业素养教育的实效性,可以在有条件的职业院校中借鉴、学习。

总之,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不是单个部门能完成,职业素养教育和培育养成的系统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学校领导的通盘考虑和部署,需要全体教职员工的齐心协力和学生的主动自觉,才能取到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加强高职院校职业素养教育[N].光明日报,2012-08-27

[2]鲁昕:建设现代职教体系解决就业矛盾的重要举措[N].人民日报,2014-03-24

[3]刘兰明,任保奎,王芳,宋文光,霍丽娟.高职学生“职业基本素养”培养体系的创建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11)

[4]王琦,祖婷婷,黄鹤.高职学生参与体育竞赛裁判实践活动对提升体育素养的研究——以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4)

[5]高海霞,段宏毅.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养成体系建设探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4(3)

作者:罗兰芬

高职生职业素养论文 篇2:

基于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生职业素养培养途径的研究

【摘要】职业素养是高职大学生发展成为职业人所必需的基础,良好的职业素养是学生成功和学校发展的基础,因此职业素养的培养是高职教育工作的重点。本文以就业导向的政策引导,深入分析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基本内涵,突出高职学生当下的职业素养培养现状,探索职业素养培养的途径。

【关键词】高职学生 职业素养 培养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为了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高职人才,提升高职学生的市场竞争力,提高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应“以就业为导向”发展职业教育,使受教育者除了具备职业技能外,还必须拥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培养能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能正确处理知识、能力、素质之间关系的高素质人才,这类人才不可或缺的特质就是职业素养。良好的职业素养不仅有利于求职,也有利于个人职业生涯发展,因此高职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在人才培养中有重要意义。

一、职业素养的内涵

职业素养是指从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展现的综合素质。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是指学生为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岗位需求,自身需具备的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责任等。职业技能是职业素养的基础,通过学习可以熟练掌握,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责任属于人生观、价值观等意识范畴。

美国心理学麦克利兰于1973年提出了一个著名的素质冰山模型,所谓“冰山模型”,就是将人员个体素质的不同表现表式划分为表面的“冰山以上部分”和深藏的“冰山以下部分”。其中,“冰山以上部分”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是外在表现,是容易了解与测量的部分,是表面的显性的素养。相对而言也比较容易通过培训来改变和发展,而“冰山以下部分”包括社会角色、自我形象、特质和动机,是人内在的、难以测量的部分。它们不太容易通过外界的影响而得到改变,但却对人员的行为与表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这是内在的隐性的素养。因此职业素养包括显性素养和隐性素养,显性素养可以通过后天反复训练以达到符合职业岗位的要求,而隐性素养则无法通过训练获得。

二、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现状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更加注重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不再仅仅重视职业技能。从目前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现状来看,职业素养培养的不足主要体现在学校、学生和企业对职业素养意识层面。

1.学校对职业素养培养的认识。高职院校对学生素养培养的认识不足,只片面强调学生的显性素养的培养,而对学生的隐性素养普遍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忽视当代高职学生的的时代特征和思想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偏差。高职院校重视职业素养培养是由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职特性决定的。但是一些高职院校将“能力本位”和“就业导向”片面地理解为“重点培养职业技能”和“就业率至上”,导致有些高职院校片面强调职业技能培养,忽视对学生隐性技能的培养。

第二,高职院校对课程教学安排的偏离。职业素养在学校整个课程体系中处于边缘化地位。很多学校把大学生职业素养课程仅通过上思想政治教育课和心理教育课进行,没有渗透到专业教学中,只注重专项技能的反复训练。职业素养的培养是一个延续的过程,需要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

第三,高职院校与企业文化的脱离。高职院校的教师在课堂上注重職业技能知识的传递,忽视了企业文化的内涵,对企业选人用人标准中的职业道德、职业责任、职业意识的培养没有足够的重视和投入。

2.学生自身对职业素养培养的认识。现在的高职学生大多是“90”后的学生,他们多数是独生子,家庭条件优越,独立的生长环境,使他们本身具有时代的特点。他们聪明、活泼等,但他们身上也存在许多不足,如自我为中心、功利主义、缺乏吃苦精神、奉献精神和合作精神等。部分高职学生在校期间只重视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学习,片面认为各种各样的资格证书可以帮助他们找到理想的工作,而没有意识到学生如同学校生产的产品,是否合格由社会需求来决定。部分高职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失去正确思想引导,缺少学习动力,应付教师的教学要求,对即将作为一名职业人员缺乏认识,职业意识观念淡薄;部分高职学生职业定位不准确,社会责任感不强,又缺乏诚信意识,自律意识差,缺乏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和职业责任,往往过分追求工资待遇,在工作环境中遇到挫折就跳槽,拒绝正视现实和理想的差距。

3.企业对职业素养培养的认识。改革开放后,各类企业快速发展。在发展中部分企业片面强调企业效益,强调员工的职业技能训练,忽视对员工的职业素养培养;部分企业缺乏企业文化,缺乏企业精神,对员工缺乏训练和培训,使得员工没有企业的归属感而频繁跳槽。从以上现状来看,企业要重视员工的职业素养培养,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三、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途径

在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大学生要提高自己的市场竞争力,不仅关系到学生就业也关系到高职院校的发展,培养高职生良好的职业素养是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点,也是高职教育发展的的关键。针对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现状,探索以下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途径。

1.将职业素养培养纳入人才培养目标。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高职院校的职业素养体系也必须紧密结合这一点,将职业素养教育纳入到教学体系中。“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是高职院校的办学指导思想。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职院校办学的必由之路。因此高职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时,要紧紧围绕能力培养的目标,打破基于理论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把学校的人才培养与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结合,在重视专业职业技能的基础上,以就业为导向,通过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2.将职业素养培养融入课程教学。课程教学是职业素养教育的有效载体,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把职业素养培养融入课程教学。课程教学要紧密结合专业和职业特点,突破旧式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标准,将职业素养教育渗透到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中。在课程教学工作中,教师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这就要求教师要把握教学目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法等方面深化课程改革。

第一,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和就业指导课,职业生涯规划课围绕个人的求职目标,明确个人的学习目标,认识自己的不足,制定每学期的学习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从高职生入学开始,抓住时机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明确培养目标,了解专业发展,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就业指导课主要介绍就业政策与法规、就业形势、求职技巧、就业和创业指导等模块,让学生了解当今的就业现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将职业素养贯穿于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中,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整个就业过程。

第二,职业素养培养融入专业教学。专业教学在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中占主体地位,因此在专业教学是职业素养培养的根本途径。在具体的课程教学中,教师不再单纯地传授专业知识而是有意识地联系职业岗位工作实际,采用案例教学,让学生在模拟的职业环境中扮演角色,引导学生进入职业工作环境思考,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实际工作能力。这在提高学生专业职业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竞争意识、服务意识、团队合作精神等以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作风。在培养过程中注重个体与整体相结合,技能与素养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第三,通过“两课”教学培养职业素养。高职院校的政治理论课,应与职业价值观教育相融合,并在教学方法突破传统单一的课堂教学局限性。在教学过程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切合学生的思想,注重将思想政治教学内容与学生本专业的职业发展相结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培养学生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思考自我的人生发展问题,使学生在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同时,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3.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结合,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校园文化是指以社会先进文化为主导,以师生文化活动为主题,以校园精神為底蕴,由师生员工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共同创造而形成的学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高职院校的相关部门有意识地组织一些活动,让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潜移默化地影响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高职院校可以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结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理想。

4.创建职业素养的评价和反馈体系。创建科学的职业素养的评价和反馈体系,可以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的职业素养。传统的评价体系是终结性评价,以成绩作为唯一标准,忽略对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考核。高职院校应制定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教师应综合考察学生的专业知识、职业心理、实践、职业意识等等,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考察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要考察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在解决问题中所展现的价值观、职业意识等等。反馈体系主要针对毕业生,建立毕业生回访制度,通过毕业生的实习和就业单位反馈,获得企业对职业素养教育的评价信息。

5.参加社会实践。高职院校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大力开展工学结合,使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在企业中进行锻炼,在实践中找到自己的不足。学校通过顶岗实习让学生深入企业工作,加深学生对所在行业的系统认识。顶岗实习指导老师通过软件、电话、邮件等方式与学生进行有效交流,对学生的实习生活进行指导。通过实习学生的反馈,发现在实际工作中的主要问题并不是职业技能,而是人际关系处理能力不足、对工作、工资待遇不满等问题,这就意味着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此外,在寒暑假期间,也可以要求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录制自己工作中的一个片段,总结工作中的心得体会,让学生在短短的假期中收获更多的职业锻炼,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为以后的就业做准备。

6.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专业教师需要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在授课中创新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辅导员和班主任通过经常与学生接触,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指导学生处理学习、生活、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四、结语

高职院校应围绕职业教育特点,通过多元化途径,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职生的职业素养,提升高职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万晖,饶勤武.“90后”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缺失与重建研究[J].职教论语,2011(34).

[2]王红岩.高职生职业素养培养策略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 2011(2):130-132.

[3]张武.基于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方法与途径[J].高等职业教育,2014(276).

[4]郭春燕.试析高职院校职业素养教育的途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215).

[5]徐军.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职业素养教育研究与实践[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

作者简介:邓婷(1984.10-),女,汉族,湖南人,讲师,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学。

作者:邓婷

高职生职业素养论文 篇3:

以活动为导向的高职生职业素养养成的思考

[摘 要] 随着现代企业的发展,企业用工的要求发生了许多变化,最突出的是对应聘者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所以,為适应企业和市场需求,高职院校开设了以提高学生职业素养为目标的素养养成类课程,但受传统高职课程“重课内,轻课外”的特点影响,这类课程偏重于课内的训练,忽略了“素养养成于日常”的规律,常常出现学生在课内模拟表现优秀,在现实的运用中却效果相反的现象。我们根据习惯养成的规律,以校园活动为导向,搭建课外主题活动平台,帮助学生“习得于课内,养成于课外”。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职业素养;校园活动

职业学校一直以来承担着为社会企业输送合格技术劳动者的重任。专业知识牢固、技术过硬是职校学生走向社会的基本保障。随着市场的发展,企业用工的要求也发生了许多变化,最突出的就是对应聘者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为适应市场的要求,高职院校开设了以提高学生职业素养为目标的素养养成类课程,但受传统高职课程“重课内、轻课外”的特点影响,这类课程偏重于课内的训练,忽略了“素养养成于日常”的规律,尽管有完整的课程体系和课内训练设计等,但却没能与实践很好地结合,造成学生职业素养训练与具体的工作情景相脱节,使他们在工作岗位上不能满足企业对员工提出的更高要求。因此,在职业教育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面临挑战的关键时期,素养养成类课程应该创新教育模式,充分利用校园活动为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搭建锻炼平台,促进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提高其在就业市场的综合竞争力。

一、高职生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就业压力的增大,很多高职院校毕业的大学生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尴尬状况,同时,很多企业也面临着“用人荒”的处境。通过研究,我们惊奇地发现,尴尬问题的根源并非职业技能不过硬,或专业知识缺乏,而是“职商”的缺失。职商(careerquotient),简称CQ,全称职业智商。就职商的内涵而言,它是工作时智商与情商的综合。“职商”在职业教育领域的表述就是“专业素养”,也称“职业素养”。现代企业的快速发展,造成用人单位对较高职业素养的求职者更加青睐。因此,高职生职业素养的普遍缺失和企业对毕业生有较高职业素养要求成为高职院校就业问题最突出的矛盾之一。因此,各高职院校应更好地推进职业素养教育的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良好的职业素养成为高职生求职的坚强后盾。

(一)良好的职业素养是高职生求职的奠基石

高职毕业生面临就业困难,由于社会上长期存在对职校学生的偏见,大多数企业在招聘员工时更青睐本科院校学生,高职毕业生在校学习时间不长,不能很好地把知识和技能结合起来,理论知识偏弱,职业理想不明确,自身缺少企业需要的职业素养和精神内涵。因此,职业素养对提高高职生的就业竞争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职业素养是学生就业的奠基石,应把职业素养培养作为人才培养的重点内容之一。

(二)提高学生职业素养是企业改革发展的迫切要求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很多企业正处于改革转型阶段,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要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这些提升都赖于员工综合素质的提高。所以企业会把更多的关注点放在员工的职业素养提升上。由此可见,良好的职业素养是员工提高业绩的前提,也是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上应重点关注学生素养的养成,给企业输送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满足企业改革发展的迫切需要,实现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职业素养培养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职业教育面临最大的挑战是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环节较为薄弱,未能与企业和社会的要求很好地融合。高职生职业素养的缺失不仅影响高职院校的就业率,也影响到学生自身的职业发展道路,使国家职业技术教育的整体发展受到一定阻碍。为此,高职院校应重视学生素养的养成。

高职院校在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同时,应不断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校园活动是促进学生职业素养养成的有效途径

校园活动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还能很好地巩固课内知识,具有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随着国家对职业人才培养的关注,校园活动也被公认为促进学生职业素养养成的有效途径之一。高职院校应在提高专业技能的基础上,着力把校园活动融入职业素养养成的教育体系中,推进校园活动与课堂教学的准确衔接,找准载体,建好平台,让校园活动与职业素养的日常养成结合起来,突出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形式,不断完善职业素养教育实践体系。

(一)校园活动是学生接受先进文化的重要方式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受到外界不同文化的冲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其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容易受到侵蚀。因此,高职院校的职业素养教育必须以学生为本,引进贴近高职学生生活、符合职业教育规律、适应社会需求的先进文化,创建具有本校特色的文化氛围,而校园活动作为教育的补充和延伸,拥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力。实践证明,校园活动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载体,在学生自主参与到各种校园文化活动的过程中,有利于整合自身的知识结构,挖掘潜力,同时,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先进文化的精髓,打开认识社会、了解自我的窗口,逐步把先进文化精神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意识和行动。

(二)校园活动为职业素养养成提供新的教育契机

目前,职业素养的养成主要集中在课堂。课堂教学是对高职学生进行职业素养养成的有效途径,但由于高职学生本身的思想行为特殊性、课业要求特殊性,仅以课堂作为唯一培养渠道是不够的,要想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开展校园活动的形式是切实可行的,这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活动为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许多好处,提供了全新教育契机,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校园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中渗透专业化、职业化,对学生的交际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进行有效培养。通过活动可以发展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完善自我,为师生提供更多接触了解的机会,加深师生感情,融洽学生之间的关系。

(三)校园活动为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提供更广阔的平台

传统的课堂教学对高职生职业素養养成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但由于高职教育的“规范化”特点,课堂教学受到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学方式的限制,内容显得比较单一且缺乏多元性。校园活动有着课堂培养不具备的优势,由于活动的内容开放,不受课堂教学的时间、空间、规范的控制。校园活动可以将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充分融合,捕捉每个教育契机,结合学校的素养工程,根据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素养养成目标进行灵活设计,也可以根据不同的节日或不同的主题更换活动内容,为学生的提高提供更广阔的平台,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良好发展。

三、立足校园活动促进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养成的几点建议

由于高职院校的“职业性”和高职生的“生源特殊性”,职业素养的培养在现代职业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而校园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的重要载体。从一定程度上说,校园活动也是学生今后踏进社会的实践平台,因此,探索适合高职特色的校园活动,与课堂教学体系有机结合,完善素养养成的薄弱环节,才能促进学生“职商”的养成。

(一)模式创新,在校园活动中融入职业素养教育

职业素养教育离不开创新,只有在创新培养中对接职业素养教育,才有可能就人才培养的方向达成一致。随着时代的进步,一方面,校园活动应结合政治热点,有效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比如,将校园活动与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起来;将校园活动与“校企合作”结合起来;将校园活动与辅导员队伍建设与学院德育工作和育人特色结合起来。开展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学生,把显性教育隐形化,把隐形教育显性化,使学生所学知识立体化,激发学生的职业热情。另一方面,在课程考核上根据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结合课程结构体系的基础上,使校园活动与专业技能交叉考核,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活动在教学和人才培养中的教育作用、引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体现职业素养养成的实效性和创造性。

(二)打造品牌,从“第二课堂”内化职业素养教育

近年来,职业教育体系在不断发展壮大,职业教育体系不断完善,但职业素养教育在师生双方交流上、深入人心上、在特色实践上的实效性效果还不明显,很多学生对职业素养缺乏真实的感受、体会和理解,不能满足培养和教育学生形成职业素养的需求。职业素养教育是一项实效性要求很高的工程,学校可通过校园活动项目负责制的形式,各团总支、学生社团、教研室等根据活动项目带着研究任务深入学生职业素养建设中,把握新时期大学生的特点和变化,精心策划突出职业素养内涵、符合师生需要的品牌活动,让校园活动在职业素养教育中起指导、引领作用,提高职业素养教育的影响力和促进职业素养教育的品牌化建设。

(三)社团引领,从学生自身感悟职业素养教育

大学社团是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养成的一个重要基地,随着高校学生社团的不断发展壮大,教育与服务功能日益突出,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的效果日益明显。因此,高职院校应重视学生社团对学生职业养成的重要性,创新社团发展机制,促进社团的科学发展,充分利用好社团的优势,通过举办大学生文化艺术节、社团活动巡展、就业创业等多种文化活动,丰富校园活动形式,锻炼学生组织能力,培养协作精神,提高自身素养的养成。

(四)平台建设,从活动宣传过程中突显校园活动成效

优秀的校园活动既能体现学校的校园文化,又能体现学校特色,创建积极向上的大学氛围,校园活动要取得成效必须做好前期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各方资源,搭建起支持活动开展的宣传体系。一是积极搭建新媒体平台,根据学生特点、年级特点和系部特点制定活动宣传策略,学会利用新媒体平台,在活动宣传过程中渗透素养教育、人生观教育、价值观教育等基本要素;二是积极搭建传播平台,通过进行“优秀学子榜样树立”“绅士淑女代言人”等形式,运用正面力量引导学生的价值观方向,提高校园活动在提高职业素养养成环节上的覆盖面和渗透力。

四、结语

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养成教育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尤其是在校园活动的开发上,我们需要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发现利于学生职业素养养成的条件,根植学生、服务学生,全面促进高职学生素质的发展,推动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工作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王红岩.高职生职业素养培养策略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30(2):130-132.

[2]王红岩.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与校园文化建设策略浅析[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6):10-12.

[3]朱颖.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体系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6).

[4]汪长礼,李奇亮.试析高职院校职业文化建设:兼论高职生职业素养的养成[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5):59-62.

[5]杨湘洪.提升职业素养 增强就业竞争力[J].职教论坛,2010(17):65-66.

作者:唐乐

上一篇:谈话法赏识教育论文下一篇:农业信息化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