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职业人文素养论文

2022-04-22

摘要:高职院校是我国为社会培养应用型操作人才的主要基地,通过高职院校的技能教育,学生往往能够凭借其专业知识来获得社会的认可,并得到发展的机会。但是,由于高职院校学生的基础知识积累相对薄弱,同时高职院校对于专业技能教育的过度重视,导致学生的人文素养相对较弱。而高职院校的就业导向也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职业素养提出了相关的要求。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职院校职业人文素养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职院校职业人文素养论文 篇1:

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职业人文素养培养路径研究

摘要:加强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养教育,培养既具有实用型又具有高人文素养的人才,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高职院校加强对学生职业人文素养的培养,有助于帮助其养成正确的“三观”,并以更为科学的方式,培养个人素质和职业能力,进行职业规划。本文以课程思政为背景,从培养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养重要性出发,提出了现阶段对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存在的不足之处,为科学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提供一些思路,希望对相关教学内容有帮助。

关键词:课程思政;高职院校;职业人文素养

就当下校园人文环境而言,学生们可以通过教学内容提升精神层次的培养,继而成为社会中所需的新型人才。就学校方面来说,培养高精尖人才,是社会发展需求,也是时代发展的趋势。因而,高职院校必须摆脱传统能力教学,坚持打造可持续的教育体系,帮助学生拥有高尚的情操与社会实践能力,促使学生能对自身的未来作出合理规划,促使个人未来发展与职业的融合,激发出对未来的热情与渴望,长此以往,才能对整个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有良好的推动作用。但目前高职院校的教育环境中,对于学生人文素养职业培养尚且不足,因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应该改善目前的教育方式,拓展更科学的教育系统,成为高职院校面临的首要任务[1]。

一、高职院校加强职业人文素养的必要性

1.高校学生就业的重要基石

职业人文教育的培养,是当前高职院校培养学生思想价值的重要方式。通过对学生思想意识的培养,可帮助其拥有正确的“三观”,对于未来职业规划的养成也有很大的帮助。尤其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单纯依靠能力吃饭的時代已经过去,现在要求学生不但要有强大的能力水平,还要拥有优良的品质,促使学生在未来的就业中取得更大的主动权,以帮助其拥有更好的薪资报酬与劳动岗位。因而,高职院校对于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并不是空谈,而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学生就业压力的推动下,给教育系统提出的一项硬性指标,是学生职业技能培养过程中的重要基石。

2.培养学生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在当下的教育改革进程中,培养学生的职业操守、专业能力、科学水平以及人文情怀非常重要。且越来越多学校开始将培养出素质优良的全方位人才,当做重要的教育策略。高职院校与企业单位的关系密切,是学生就业之前技能与素质培养的重要摇篮,高职院校应当在坚持“课程思政”的背景之下,将教育系统进行全方位改革,让学生通过各方面思维能力的统筹规划和培养,拥有较为强大的职业人文素养。还要求学校能帮助学生将这种人文素养与职业精神,投入到未来的职业发展之中,让学生能在技能与精神两方面都具有更大的竞争优势[2]。

二、高职院校在学生人文素养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对于职业人文素养认知的匮乏

在日常教学之中,高职院校所应用的教学设备、实施的教学办法、关于教学中的各项评价机制,全都是针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机制,缺乏对于学生职业人文素养的培养要求。且在当前的教学模式中,缺乏对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及学生职业人文素养之间的完美契合点,无论是具体教学还是学生求学,都处于过于侧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忽视掉了关于学生职业人文素养的培养要求。

随着教育模式的改革,各大企业对学生职业素养要求的提升,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为目标的教学模式,可以更好的彰显学校的专业水平,促使学生增强关于各项知识能力和实践操作水平的提升,为社会提供大量的技能型人才,对于学校口碑的塑造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而以培养学生职业人文素养为目标的教学方式则难以直观而量化地衡量高职院校的培养结果。且企业在招聘过程中,往往以人才技能的高低为主要依据,在这种因素的影响下,学校自然也会更加专注于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经过以上分析,高职院校缺乏良好的职业人文素养培养观念,也没有采取有效措施来培养学生的职业人文素养。

2.对于学生职业人文素养的培养机制不完善

各大高职院校于职业人文素养的侧重点不一样,推出的教学制度也不一样,因而在进行人文素养培养时会导致各种制度存在疏漏。例如,学校在对人文素养培养方面,其方法、标准以及具体的执行中未有量化的考核,也没有针对性的改革方案,再这样的教学模式影响下,让教师容易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走形式、走过场,而学生则提不起学习兴趣,长此以往就容易导致教学效果不够理想。此外,在高校往往一些经验丰富、年龄较长的教师为学生开展教学工作,虽然这些教师拥有丰富教学经验,但因为其多年的经验更多的是关于专业知识和能力水平的提升方面,对于“职业人文素养”这种新时代发展下的产物并不敏感与熟悉,对“职业人文素养”培养的教学目标的认知缺乏积极主动性,甚至于对其理解和消化也存在难度,这些都不利于形成科学的教学模式和评价机制,影响学生职业人文素养的培养机制。

3.学生学习习惯已经养成难以改变

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始终以考试分数为追求的第一要义,到了高职院校,则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以技能水平的提升为自身学习的支撑点。同时,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较为单一,注重学生职业水平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水平,缺乏其他方面能力与水平的培养。教师在进行日常的教学任务时候,没对学生职业人文素养形成良好的引导,会导致学生会很难改变自身学习习惯,且做不到以职业人文素养为培养导向的学习方向,以至于无法突破传统教育下形成的学习模式。

4.高职院校忽视学生职业人文素养与社会环境息息相关

学校虽然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但始终是社会生活中的一部分。因而高职院校在制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理念的时候,往往会以社会环境为依托。但目前的社会发展现状中,仍然是以技能为先,人们对技能的重视程度过高,以至于缺乏对于职业人文素养的重视。尤其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之间竞争激烈,更是着重以功利性的态度来抢占人才,在招聘相关素质人才时,只注重其能力的高低,而忽视其职业人文素养。在社会各方面环境,企业招聘等因素影响下,对整个高职院校的教育模式形成很大影响,于是容易导致高职院校对学生职业人文素养培养的忽视。

三、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如何培养学生职业人文素养

1.打造立体化的人文素养培育机制

在培养学生职业人文素养的过程中,注重打造立体的培育机制是十分重要的。在不断发展与变革的社会背景下,学生的职业人文素养在进行培育机制打造的过程中,同样需要注重育人机制的动态调节,需要在培育的过程中形成纵向的培育机制。结合实际的课堂教学,在实际开展培育活动的过程中,学校内需要综合多方面的因素与内容立体打造培育机制。例如,校园文化、环境塑造、加强社会实践管理等,都是基于学生身心发展与今后需求所形成的科学的培育方式,并且能够在具有立体模式的状态下进行人才的培育。同时,在针对学生进行职业人文素养培育的过程中,还需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打造具有针对性的育人机制,同样是培育立体化的重要体现。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善的自我发展模式,面对以后的职业需求,每个学生有着不同且具有针对性的目标,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实际需求,结合学生今后发展走向进行培育,是科学且立体育人机制形成的表现。例如,在课程开设的过程中,学校可以统计校内学生对职业的不同需求,并结合学生的这些需求开设专门的课程。特别是在人文素养培养理念下,学校可以将职业人文素养课程进行深一步的挖掘,将有关的课程纵向且立体的进行打造,以确保更多的学生能够学习到有用的知识。比如,在课程开设的过程中,开设音乐鉴赏课程、礼仪课程或者是口才与演讲课程等,都能够立体的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培育,实现科学化教学[3]。

2.打造多学科协同发展模式

在课程思政育人背景下,要想实现高职院校学生职业人文素养的培育,在一定程度上离不开学科的支撑。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需要重点抓住学科的重要性,将课程思政与多学科结合起来,确保能够科学地针对学生展开职业人文素养。在整个教学体系中,课程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在以往的高职院校教学中,每项课程往往是孤島般的存在,课程与课程之间缺少了联系与结合。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进行单学科学习的过程中,虽然能够有着完整的学习模式,但是在课程思政与职业人文素养培育视角下,这些学科孤岛则会成为阻碍学生进一步发展的阻碍。因此,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高职院校需要注重学科之间的联系与协作,确保学生能够在更加系统的教学体系下学习有关知识。学科的设定,在最初的构想中就是相互贯穿、相互联系的。因此,在进行多学科协同发展模式建设的过程中,学校要不断挖掘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且需要结合课程思想将这些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个起来,围绕人文素质教育对学生展开教学,实现科学的人才培养。

3.营造健康愉悦的人文校园环境

校园环境,对于打造与塑造学生品质与职业素养有着很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高职院校基于课程思政背景下,还需要积极的打造良好健康的校园人文环境,使学生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中学习知识与打造自身。健康愉悦的校园人文环境,包含有很多内容,在不同的视角下折射出的内容也是不同的。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学校首先需要认识到良好校园人文环境营造的重要性,并且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接受与理解范围打造合适的校园人文环境。校园环境在打造的过程中,学校需要注重多范围、多角度打造,需要在更多的层面上给学生呈现出良好的、健康愉悦的校园人文环境。校园环境关乎学生的生活点滴,因此,在进行健康愉悦校园环境打造的过程中, 院校需要立足于学校实际情况,通过统筹规划的方式进行综合打造。例如,校园在打造健康愉悦校园人文环境的过程中,可以在日常身边环境、艺术环境、实践环境等多个角度进行。学校特别是可以注重艺术环境的打造,通过艺术环境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是十分奏效的。比如,学校可以在成立艺术文化节、成立有关的社团等等,通过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培育,使学生更能够在科学的视角下提高自身的核心素养。

4.以文化视角打造新媒体平台指导并促进学生发展

高职院校内注重文化及新媒体平台的打造,对于促进学生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在更加全面的视角下对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行培育。特别是在课程思政理念的引导下,积极建设新媒体平台,以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至关重要。在当前大数据与科学化发展背景下,学生对新媒体有着较强的接受深度,学校通过抓住新媒体的优势对学生进行课程思政视角下的职业人文素养培育,对于丰富学生的头脑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例如,高职院校可以打造与创建反映自身特色的公众号、微博、短视频等平台,并通过短视频平台弘扬与传播以课程思政为基础的人文内容。特别是结合学生广泛接受多媒体平台的特点,高校这种与时俱进的教学方式,能够将教育资源最大化整合应用,可以实现科学化教学。

5.搭建优良的创新教学实践平台

教学实践平台,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不可缺少的重要举措。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合进教育平台中,更能够体现出教育平台的优越性与时政性,更能够突出职业教育的优势。另外,在打造与创新教育平台的过程中,高职院校还需要注重到校企合作的重要性,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不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对于提高学生后期的就业能力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因此,高职院校在展开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格外注重实践平台的打造,特别是需要结合校企合作来实现科学化的现代教学。

6.帮助学生改变传统的学习习惯

学生的学习思路和学习习惯是长期养成的,想要改变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于学校层面,需要在课程思政背景下,摒弃传统教学模式,开拓新的教育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到职业人文素养的重要性,对未来职业发展的影响等,帮助学生积极改变学习习惯。教师则可以以一些真实案例作为参考,加强学生对于职业人文素养的认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关于职业人文素养的相关知识,继而引导学生在加强职业人文素养的同时,树立起良好的学习观念,如:一是积极学习专业技能,培养自身良好的职业素养;二是培养自身的人文素养,拓展人文视野;三是对未来发展树立起信心,对未来有担当精神;四是培养大局观念,形成对未来的科学探究视角;五是拥有批判精神,发挥主观能动性,加强创新意识培养[4]。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院校要建立起完善的职业人文素养培养机制,并以完善的评价机制帮助教师提升教学技能,督促教师加强自身水平。教师则需要引导学生改变传统学习方式,加强对于职业人文素养的培养,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职业人文素养的培养提供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1]吴霙斐."课程思政"助推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35(1):4.

[2]于雪玲,文江峰.高职院校课程思政育人成效的策略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10):4.

[3]吴霙斐. "课程思政"助推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J].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35(1):27-30.

[4]刘丹.高职院校人文素质课程思政融合探究[J].亚太教育,2021(5):2.

项目基金

2021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课程思政背景下河北省高职院校学生职业人文素养培养路径研究(20210201151)。

作者:刘佳 梁圩钰 韩朵朵

高职院校职业人文素养论文 篇2:

高职院校人文素养与职业素养教育浅析

摘要:高职院校是我国为社会培养应用型操作人才的主要基地,通过高职院校的技能教育,学生往往能够凭借其专业知识来获得社会的认可,并得到发展的机会。但是,由于高职院校学生的基础知识积累相对薄弱,同时高职院校对于专业技能教育的过度重视,导致学生的人文素养相对较弱。而高职院校的就业导向也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职业素养提出了相关的要求。因此,在高职院校技能教育开展的同时,其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的培育工作也应当同步的进行。

关键词:高职院校;人文素养;职业素养

社会对于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不仅仅在于其技能水平或者是职业能力,同时对于人才的人文素养即文化素质与内在品质;以及对于职业素养即个人职业道德与职业能力方面也有极高的要求,因此,现阶段社会对于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主要为技能加素养的综合表现。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开展过程中,应当与社会需求同步,积极的探索学生人文素养与职业素养教育的方法和途径,以提升学生的综合水平,进而为其融入社会、胜任岗位能力提供有效的保障,并再次展现学校一流的人才培养效果。

1.人文素养与职业素养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的必要性

为了能够对高职院校人文素养与职业素养教育进行有效的探究,文章首先对人文素养与职业素养的必要性进行简单介绍,以为整个探究提供相关的参考,并证实高职院校开展人文素养与职业素养教育的必要性。

1.1人文素养与其必要性

人文素养的定义尚未约定熟成,但是按照社会以及教育界的主流观念来说,人文素养主要可以归纳为人在发展的过程中对于文化基础知识、价值判断以及人内在精神品质方面形成的基本素质。学生通过人文知识的学习交流以及道德价值判断观念的教育,不断的提升自己的内涵与修养,进而培育自身的人文素养。人文素养的教育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化内涵、以及对人处事的优秀品德,进而使得学生形成较高的人格魅力,获得社会的认可。

1.2职业素养与其必要性

职业素养主要是指在职业过程中员工所表现出的对于职业的专业性、积极的态度以及坚定的信念。职业素养是社会职业人的最基本要求,包括专业技能方面的达标、对职业的忠诚度以及职业道德的养成。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教育如果不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学生进入岗位发挥技能水平的适应期就会被大大的延长,进而其与职业的融入性以及被社会的认可程度也很难表现出来。

1.3高职院校学生必须具备人文素养与职业素养

高职院校以培养应用型的技能人才为主要任务,因此,学生的专业技能教育成为学院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内容。但是,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以及产业专业性的加强,学生如果只是凭借自己单一的操作技能而不能以较高的综合素质走入社会,其获得社会认可的可能性将会被大大的降低。而如果高职院校开展人文素养与职业素养教育,学生在接受专业技能培训的同时也能获得文化水平的提升、个人价值观念的改变、个人修养的提高以及职业观念和职业道德方面的完善,则在毕业时,学生可以凭借过硬的专业技能、极高的职业素养以及优秀的人文素养来获得专业型公司的认可,进而学生成长发展的平台得到优化,发展的机会条件得到大大的改善。

2.高职院校人文素养与职业素养教育浅析

在明确了人文素养与职业素养教育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的必要性后,本文主要结合实际的高校教育经验,对高职院校开展人文素养与职业素养教育进行探究,以增强这两方面教育的可行性,进而帮助学生获得综合方面的发展。

2.1加强人文基础课与道德教育课程的比重

由于高职院校对于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重视,学生进校后教育课程的安排往往主要围绕着专业课开展,因此其对于学生的文化素质课程以及道德教育的工作较为忽视。而进入高职教育阶段的学生,其文化基础往往比较薄弱,价值观念还未成熟,如果只是一味的进行技能教育,学生的基本素质将无法提高。因此在高职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在新生对今后所从事的行业和职业有一定的基本认识以后,高职院校应当适当的安排入比例较高的文化基础课以提升学生的文化基础,大力推行企业文化课程,将行业、企业的文化和精神植入课程,对学生不断地加以强化。

2.2校企合作,以顶岗实习来培养学生职业素养

高校的专业实训课程可以很好的帮助学生应用自己的专业技能,但是,如果只是通过校内的实训课程,学生获得的只是单方面的技能提升,其对于实际工作的认识、职业素养的养成并不能有效的提升,这对于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院校教育效果的提升造成了极大的阻碍。因此高职院校应当抓住机会,与社会企业合作,一方面接受企业需求的指导,开设相关的专业课程,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HR和能工巧匠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另一方面,抓住企业提供的机会,以顶岗实习的机会来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中获得职业素养的提升,进而使得学生与社会的磨合时间大大的被缩短。

2.3规范校园学生管理工作,为学校教育的开展提供保障

学生管理工作是校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工作开展的必要保障。虽然高职院校中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不可或缺,更应加强重视学生管理工作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很多时候学生活动、班级班会、辅导员教育课程都会受到专业课程的影响而停止。高职院校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要积极地改变这一现象,不断提升学生管理工作的地位,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以及思想道德教育,为学生营造一个氛围活跃、思维开放、学习积极、工作规范的校园环境,进而为职业技能教育、人文素养教育以及职业素养教育三者提供合理有效的保障。

结束语:

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养与职业素养关系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由于传统职业教育对于职业技能的过度重视以及学生文化基础的薄弱,导致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往往只能具备单一的职业技能而缺少综合素质方面的优势。因此,高职院校应当积极的跟随社会的步伐,对教育工作进行探索研究,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与职业素养。在教育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学校应当开设有效的文化基础与道德教育课程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并通过校企合作與顶岗实习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为了保障教育工作的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的地位应当得到加强,进而在学院内营造良好的氛围,以促使三方面教育合理有效的展开,不断的提升高校人才的综合素质,并将学院人才教育的效果保持下去。

参考文献:

[1] 谭苏,石艳芝,李杭亲等.高职院校人文素养教育与职业教育结合[J].新课程研究(中旬-单),2015,(2):103-104.

[2] 李烜.高职院校人文素养教育浅析[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90-93.

作者:刘玥

高职院校职业人文素养论文 篇3:

高职院校人文素养教育与职业教育结合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地覆的变化,在对学生的教育上也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了变化,高职院校人文素养教育就是在这种社会大变革下被提出来的。作为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个人素质的学科,我国高职院校近些年非常注重开展人文素养教育,并力图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情操、道德素质等,为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因此,本文将重点研究高职院校人文素养教育与职业教育结合,总结目前高职院校在结合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给出一些合理化建议,希望对高职院校开展人文素养教育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职院校;人文素养;职业教育

作者简介:谭苏,女,副教授,研究方向:大学语文教学、中国现当代文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课题“关于优化云南民办高职院校人文素养教育课堂教学的研究”(编号:2012C050)的研究成果。

教育在当今社会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其重要性愈发凸显,教育的内容以及教育方法也在与时俱进。与此同时,社会上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高校中开展人文素养教育和职业教育相结合,将成为高校教育模式培养上的必经之路。本文基于社会对于高素质职业人才的需求,重点从高职院校中人文素养教育和职业教育课程结合的角度出发进行研究,并给出了课程设置和教学上的合理化建议。

一、如何实现人文素养教育和职业教育有机结合

在实施人文素养教育和职业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技巧是实现预期目标的关键环节,教师将各种教学技巧渗透、应用到人文素养教育和职业教育教学的导向阶段、导学阶段、导练阶段以及升华阶段中去。越来越多的实践证明了教育技巧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而且教育学及教育心理学都研究表明,教育技巧是作为一名合格教师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教育素养。人文素养教育和职业教育相结合,对于教师来说,则需要具备更高水平的教育技巧和技能,才能适应当下信息时代对学生进行更加有效地教育教学。教师需要能创造性地正确处理各种复杂情况和突发教学问题,使人文素养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教学结果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教育模式的发展历程来看,现代教学模式是由传统教学模式发展而来。适应了当代教育需要的现代教学模式不断与时俱进,衍生出了很多新型教学方法,人文素养教育与职业教育教学在近两年的教学实践活动中脱颖而出,充分体现出了现代教学模式的优越性。当代教育背景下,不仅仅是帮助学生达到某种成绩上的提高,更是帮助高职院校学生今后走向社会的个人素质的养成。将人文素养教育与职业教育教学相结合,促进信息教学向知识、技能和态度教学的转化,来实现打造高素质职业人这一终极目标。

二、高职院校在开展人文素养教育与职业教育结合上存在的问题

1.人文素养教育授课呆板,学生兴趣不高。现代化的教学技术能展示的信息量大,突破了以往教师在黑板上板书的格局,不仅降低了教师的书写量,而且给学生带来了良好的试听效果。鉴于高职院校学生的年龄、经历特征,使其对于具有束缚性的教学有所排除。加上高职院校教师在人文素养教育授课过程中人员众多,教师不能很好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那么如何吸引其注意力就显得非常重要。现高职院校学生其未来的走向不再是学校,而是社会,职业教育的有机结合更能刺激学生眼球,提升学生兴趣。就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人文素养教育来看,基本以文科领域教学为主,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往往以单纯的讲授为主,缺少灵活性,显得课堂没有活力,而在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职业教育上,又缺少和人文素养教育的集合,不能使学生切身感受到职业教育和素养教育结合的重要性,对学生未来职业规划没有起到促进作用。

2.人文素养教育趋向文学化教学,与职业教育连接性少。正如上文说到的,人文素养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在人文领域对学生进行素养教育,属于文科范畴;而职业教育属于社会领域的学科,尽管在学科教育上看起来二者没有明显交集,但是,事实上人文素养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要打造学生成为高素质、高道德的优秀人才,避免其进入社会后受到不良文化和习气影响,改变本质,为社会所谴责甚至是遭到法律的惩罚。当下高职院校开展人文素养教育和职业教育,主要授课老师为本校语文教师,缺少在人文素养和职业教育知识掌握扎实的专业教师。因此,在讲授过程中,往往会受到教师个人思维影响,而文科类教师普遍在讲授中更愿意讲授文学方面的素养锻炼,实质上和职业教育之间差距较大,脱离了开授课程的初衷。

3.缺少与学生实际沟通,互动性不强。传统的人文素养教学和职业教育是以书本、课堂和教师为发展中心的,不能任学生自由的发展,而是在一定程度上由教师强硬地把书本上的知识进行单一的讲解,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地位,抑制了学生对于职业素养教育的重要性认识,甚至有的学生丧失了对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对于生活在传统人文素养教学的师生来讲,师生间的互动是薄弱的,教师作为课堂上强势的一方会用其多年的传统思想影响学生,使学生在课堂上感觉枯燥无味,自然使学生在理解和学习职业教育和人素养教育重要性上有所欠缺。

三、针对完善高职院校开展人文素养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建议

1.充分调动学生兴趣,创建良好课堂氛围。教师要想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实现人文素养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有效教学,就应该让学生在现有的知识平台的基础上进行自主的探讨与研究,让学生把人文素养教育和职业教育融汇贯通。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所以除了理论知识的传授,同时也应该向学生传达学习课程的重要性,重视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对今后职业道路的帮助。因此,我们应注重教师的发展,以其自身的发展作为有效教学的基本要求和基本保障。

2.明确人文素养涵盖方向,进行多元化教育。人文素养教育和职业教育课堂的建立提倡的是学生们的自主探究和和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即在教师讲授关于人文素养提升和职业素养对学生未来发展重要性认识上,学生要结合自身,明确自身存在的问题,并以此来增加学生的科学素养。

我们知道人文素养教育和职业教育课程是由课上理论知识的传授和职业思维建立共同促成的。教师应该对课上的教学与学生做的职业思维和走向作出正确的判断,判断这种教学方法的效果如何,对学生是否有效,而不能只追求形式上的满足,如果不能就应该变换另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的需要。另外,教师还需要培养学生对于人文素养教育和职业教育学科的兴趣。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运用学生对人文素养教育和职业教育学科的兴趣制定与之相符的教学策略,从而调动起学生对于学习人文素养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动力,培养学生关于自身职业素养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进步,现代教育模式必然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如何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教育需求,更好地培养我国更多高素质的优秀职业人才,高校中对于学生个人素质的培养教学显得至关重要。不仅是学生个人素质的培养,教师在教授学生过程中,也应不断提升自身掌握的人文素质及职业素质,在完善自身的同时,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深层次的培养。因此,高职院校中创立人文素养教育和职业教育结合,不仅可以发挥教师的有效性作用,更可以满足学生今后的职业方向,为社会打造优质的高素养职业人。

参考文献:

[1]陈参军.加强高职人文教育与职业技能培养的相容性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4.

[2]石菲菲.高等职业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2.

[3]李恒.高职院校人文素养教育浅析[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5).

(编辑:郝婵)

作者:谭苏 石艳芝 李杭亲

上一篇:师范大学本科通识教育论文下一篇:国际法与依法治国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