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校学员职业道德教育论文

2022-04-26

【摘要】文职教员是军事院校重要的师资力量,其教学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对军事院校的人才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文职教员在教学工作中面临的问题,探讨了问题的解决方法和培养教学能力的途径。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军校学员职业道德教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军校学员职业道德教育论文 篇1:

将军事文化教育融入军校教学,增强“能打仗,打胜仗”队伍的软实力

【摘 要】“能打仗”要求熟练掌握战争技能,提升作战能力,强调军事队伍能力的培养;而“打胜仗”指发生战争要能够战胜敌人,追求的是战争的积极结果,强调军事队伍能力培养的实用性。在军校教学中,将人文素质、价值观、科技能力、军事道德与法治思想的教育融入其中,既能培养队伍“能打仗”的作战技能,又能为队伍“打胜仗”增加软实力。

【关键词】军事文化 军校教学 软实力

军事文化包括军事思想、军事传统、军事制度、思维方式、行为规则等精神财富。先进军事文化指符合社会进步标准,代表军事发展方向,体现一个国家军事软实力水平,能够为军事活动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的那部分军事文化的总称。先进军事文化具有科学性,体现军事人文和军事科技的先进水平,反映军事斗争和客观规律,是先进战斗力的代表;先进军事文化具有阶级性,代表着先进军事价值观念、伦理观念,是一个国家军事软实力的灵魂之所在。[[1] 陶军.中国特色先进军事文化的基本特征[J] .指挥学报,2009(1):66-68.][1]

软实力是属人的力量——不仅因为唯有人才具备精神力量,而且唯有人才能感应精神力量,并对之做出反应。传统观念认为,军备、武力等有形的实力是硬实力,是战争制胜的关键所在,而文化、价值观、科技、道德、制度及其培养往往是被忽视的。软实力的概念最先由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约瑟夫·奈教授于1990年提出,奈认为,就美国的情况而言,其使用文化和价值观方面的软实力比其使武力和经济手段的硬实力,其影响力更为巨大和成功。

文化、科技、制度等软实力以其潜移默化的渗透力,正在不知不觉得影响着世界各大实力集团的力量。由此可见,先进军事文化可以影响军队个体的人,而人的因素是决定一切过程和结果的决定性因素。而对组成军队的个体的人的培养正是军校教育的基本职能。

“能打仗”要求熟练掌握战争技能,提升作战能力,强调军事队伍能力的培养;而“打胜仗”指发生战争要能够战胜敌人,追求的是战争的积极结果,强调军事队伍能力培养的实用性。在军校教学中,将人文素质、价值观、科技能力、军事道德与法治思想的培养融入其中,既能培养队伍“能打仗”的作战技能,又能为队伍“打胜仗”增加实用的软实力。

一、将人文素质与价值观的培养融入军校教学,增强“能打仗,打胜仗”队伍的软实力

人文素质是指人的文化素质和精神品格,文化素质指知识和技能的内化,而精神品格则体现于民族爱国精神和优质高尚的气节。我们认识到,只有在军校的日常教学中渗透具有时代特点并符合国情的人文素质教育,才能有助于军校学员个体人格的完善,对其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情感支持,培养出具有较高人文素质和健康高尚人格的创新型人才。具体来说,军校营房走廊内的警句,军校校园中的纪念雕塑、军装上的标志与奖章、有功官兵的光荣榜,都能将军人的自豪感、责任感、荣誉感教育无孔不入地渗透到各个角落、各个环节,达到培养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国家利益至上的高尚人文素质。

价值观是个体的人对客观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价值目标、价值尺度、价值准则等,价值观一旦确立,便具有相对稳定性,而更重要的是价值观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军校学员多处于青年阶段,正是树立价值观的关键时期,此阶段教育对其价值观的影响至关重要。

在军校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在以下几方面融入价值观的培养。第一,军人天职是打仗。虽说中华民族有历来崇尚和平的传统,但战争是为了和平,战争也是军人价值之体现。当下和平年代,军人特别不能“忘战”,“忘战”就有失去实力的可能,就会危机“能打仗,打胜仗”的要义。所以,在军校教学体系中,特别是政治思想课程中要注意培养军校学员的忧患意识,树立安与危,战与和的辩证关系。军人为战而生,战争和准备战争是军人应备的常态。

居安思危、未雨绸缪,以战止战,才是固国安邦之道。只有“能打”,“打赢”,才能达到“不战”“止战”或“战胜”的目的。作为当代革命军人,决不能忘记战争,而要时刻绷紧战备这根弦,因为“没有什么比准备好迎击敌人更能带来和平了”。第二,献身使命是本能。献身使命就是要履行革命军人神圣职责,爱军精武,爱岗敬业,不怕牺牲,英勇善战,坚决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要将献身使命培养成为军校学员的本能,就要在日常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文化熏陶、典型示范、实践养成。第三,责任价值决定战争成败。中央军委委员、空军司令员马晓天上将曾说,“平时不对胜利负责,战时只能接受失败的屈辱”。兵是国之骨,关乎存亡之道,马晓天司令员的话反映了军人责任价值的培养对战争结果的重要程度。在军校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军校学员的责任价值。多数军校学员都是青年人,很多没有基层经验,更没有经历过战争,如何培养出这些学员的责任价值需要军校教育者下深功夫,课程体系的设置要融入实战的因素,课程内容的安排要模拟实战,课程形式的展开要贴近实战。只有将对实战结果的责任价值不断的融入教学的方方面面,才能将责任感内化为军校学员的价值观。

二、注重将科技能力的培养融入军校教学,增强“能打仗,打胜仗”队伍的软实力

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也是当代著名哲学家哈贝马斯的观点——的著名论断,结合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科技属于生产力范畴。但科学技术不仅是针对自然世界的,它同时也有着社会含义,这种社会意义正是科技作为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工具所衍生出来的,作为意识形态,科学技术也成为了软实力的一种载体,或者说是一种软实力资源。

现代战争,科技落后就要挨打。用科技增强实力,是现代战争和未来战争的要求,而军队将因科技在战争中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成为一个科学技术知识密集型的武装集团。而军队的科技先进水平对战争结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今或者说今后的战争都将是科技的战争,国家的防御能力和军队的作战生存能力,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依赖和取决于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军队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就是掌握和运用先进科学技术的水平,与军队建设科技含量的高低是紧密相连的。

军事院校培养军事人才其着眼点正是科学技术的培养,从根本上说,就是软实力的培养。就军校教育的实践而言,在课程设置上重政治思想教育和基础类课程,轻专业类课程的现象由来已久,这也是历史原因造成的,以前军校学员的学历基础普遍不强,入校后不得不在基础课上再补一把,这样一来,专业课程的课时当然就减少了。现在情况已有了根本变化,军校的生长干部学员普遍都是优质生源,而任职培训学员的学历基础也普遍有了提高。所以,军事院校在课程设置上也应应势而变,加大专业课程的课时比例,将专业课程讲深讲精,也使学员们毕业时真正成为现代精兵,具备“能打仗”的能力,达成“打胜仗”的目的。

三、将军事道德与军事法治教育融入军校教学,增强“能打仗,打胜仗”队伍的软实力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个体的人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道德往往代表着正面价值取向,起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军事范畴内的道德包括以仁为本的正义战争精神,服务人民的爱民精神,报效国家的爱国精神,官兵的武德等。在军事教学中,往往忽视了军事道德的培养,现行的军校课程设置中,往往没有设置关于军事道德的专门课程。我们认识到,软实力是对人的力量,而道德对人的影响往往决定人的行为准则,通过道德教育影响人,将好的道德理念融入军校教育内容中,将有益于军事人才的正面价值取向的养成,为军事人才队伍的能力养成提供好的助力。道德具有继承性,是在长期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军人是一种职业,有自有的职业体系与职业准则,其职业体系与职业准则是基于一定的职业道德之上的。军人行为的道德要求的核心内容将被继承和发扬,从而形成被普遍认同和发扬的职业道德规范,体现为军人个体的各种职业素质的养成。对军校实际情况而言,加强军人职业道德教育应成为军校军事文化教育的内容之一。

具体来说:第一,对中国传统军事职业道德的发扬,如“仁”就应作为军校学员职业道德教育内容之一,仁是中国儒家思想的传承,是中国传统道德标准与人格境界,但仁并不是盲目的仁慈,而是指官兵仁爱的“仁”,仁义之师的“仁”等,培养军人个体之间的仁爱是增强团结扩大联合的有效途径,对军事道德中仁的培养能将群体凝聚力发挥到极致,而凝聚力关系着战斗力,关系着能否“打胜仗”。

第二,“正义”的战争精神更应该是贯穿军校学员军事文化教育始终的内容,正所谓“师出有名”,名为“正义”,正义是支撑军队克敌制胜的关键因素,我军在建军治军的实践中,正确的政治目标、崇高的理想信念、人类的正义事业、公平正义的社会秩序观念等,这既是无产阶级军事理论对我军军事文化遗产的精炼,更是让无产阶级政党及其所统帅的革命军队做到无往不胜的力量源泉,我们应该将这种“正义”的战争精神通过教育来进行强化和发扬。具仁爱、正义的道德之师是无坚不摧的,这是“能打仗,打胜仗”的必要软实力。

法治思想是舶来品,但实践证明,其理性、规范性、稳定性都体现出了这一制度体系在国家和组织治理上的优势,我军也秉承着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的治军方针。

在军校进行法治教育时,应教育军校学员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才能对“能打仗,打胜仗”队伍的建设起到助力作用:

第一,教育军校学员处理好个人权利与军事职责间的关系,军人从身份赋予之刻起就应该有“不怕牺牲,时刻准备战斗”的牺牲准备,而军队是高度强组织性的组织,这代表着军人跟普通公民比起来,要放弃更多的权利,所以,在进行法治教育时,应特别注意针对军人职业的特殊性,处理好个人权利与军事职责之间的关系。

第二,教育军校学员处理好个人权利与集体权利之间的关系,把集体权利和个人权利对立起来的命题是不正确的,我们十分重视集体权利,也绝不忽视个人权利,在一定意义上,集体权利来源来个人权利,而且其归根到底是为实现个人权利服务的。

第三,教育军校学员处理好学法与守法之间的关系,把法治内容传授给学员只是法治思想的一个基本任务,完成对广大官兵遵守纪律,依法办事能力的培养才是最主要的任务。只有将法治思想内化为行为的指南,才能使法治思想的规范性、制度性优势为“能打仗,打胜仗”服务。

作者:邓莉 周磊

军校学员职业道德教育论文 篇2:

文职教员教学能力培养之途径探讨

【摘 要】文职教员是军事院校重要的师资力量,其教学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对军事院校的人才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文职教员在教学工作中面临的问题,探讨了问题的解决方法和培养教学能力的途径。

【关键词】军事院校 文职教员 教学能力

一 引言

教学能力是指教师从事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指导学生学习所需要的各种能力、素质的总和。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教师进行教学的核心能力。教学能力的提高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军事院校作为高校教育的一部分,除了要传授学员知识外,还要以具体岗位为具体指向,培养学员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思维的能力。

军事院校的文职教员是一批刚毕业于地方高校,年龄在35岁以下,可塑性强的青年教员,承担着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任务,虽然缺乏军校教学经验,但对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学方法能很快接受。这样一支青年教员队伍,是军事院校师资队伍梯队化保障的一部分,对提升军事院校师资联队伍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 军事院校文职教员在教学工作中面临的问题

我军非现役文职制度始于2006年,文职教员多来自地方重点院校,他们具有深厚的学科专业知识,但由于对军校教育不了解,文职教员的教学能力未得到充分发展。

1.对军校教育模式不了解

当前我军的战略目标是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为实现这个目标我军自2006年起加大了院校改革与建设的力度,确立了以岗位任职教育院校为主体,任职教育与生长干部学历教育并存的新格局,培养的目标是“应用型人才”。从某种程度上讲,军事院校的人才培养是以某些具体岗位为具体指向,有着鲜明的针对性、层次性、实用性。因此,教员授课要以我军职业特性为立足点,以军事需求为牵引,以作战指挥为重点,以能力培养为基础。

这对毕业于地方高等院校的文职教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学和训练方式上,文职教员应由单纯知识讲解为主向示范、讨论、野外演练为主的合成教学转变;在学科专业上,要由学科专业型教员向岗位复合型教员转变。

2.对部队实际问题不了解,缺乏前瞻性

大多数文职教员来自地方院校,具有深厚的学科专业知识,然而由于没有经过系统的军事训练和军事文化培训,尤其对部队现实情况不了解,对教学对象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会面对的实际问题缺乏清楚的认识。因此,文职教员在教学中,不能很好地将理论知识具体化,不能将理论与部队实际、岗位工作联系起来,在课堂教学上缺乏实例。

3.对自身专业在军事院校的发展认识不清

文职教员由于对部队实际情况缺乏足够的认识,难以将自己所学专业与军队建设与发展联系起来。同时,文职人员多是年轻教员,由于科研经验尚浅,缺乏对科研工作的正确认识,对科研工作的意义、本质和研究方法了解不够,无法顺利开展科研工作,特别体现在基础学科的文职教员身上。我军的培养目标是“应用型人才”,基础学科,特别是人文类学科在军事院校的科研工作有其局限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文职教员进行基础学科科研工作的难度。

三 提高文职教员教育能力的途径探讨

1.了解军队文化与军校教学工作,适应军校教学模式

第一,文职教员在入职之后,应努力了解军队文化。了解军队文化,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军队的纪律,二是军队的思想政治文化。军队是高度统一的纪律部队,有着特殊的职能与使命。了解军队纪律,就是要学习条例条令及规章制度,还要了解我军的性质、宗旨、优良传统和历史使命,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雷厉风行做事不拖沓。同时,文职教员还要不断加强政治思想修养,提高政治意识、保密意识,在思想上、政治上与军队保持一致。除此之外,还应了解军校教员的行为规范,如课堂教学的报告词、着装严整、举止端正、措辞严谨等。

第二,学校可考虑对文职教员进行多样化的培训,使其对军校教学工作有基本的认识。教员的岗前培训教育是教员素质建设和培养的根本,地方院校岗前培训通常包含职业道德教育、岗位技能职业培训。与地方院校相比,军事院校的教育有其特殊性,因此在岗位培训阶段应充分体现出军校特色。针对文职教员缺乏军事专业知识、对军校教育不了解的特点,多样化的岗位培训方式能使他们熟悉军校教育教学模式,提高其教学能力。例如,我校在新教员入职之初对其进行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以及军队现状简介等。定期组织的教学观摩和教学竞赛,让新教员有机会吸收学习优秀老教员的教学方法与经验。让文职教员参与到毕业综合演练中去,让他们更直观地了解当前的部队装备及学员需要掌握的实践技能,帮助其在授课中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

2.了解教学对象的心理及专业特点,加强自我反思意识

文职教员在实施教学任务前应了解教学对象心理特点与专业特点。军校一年级与二、三、四年级学员有其不同的心理特点。大一的学员考入军校后第一次离开家门,好奇心与新鲜感让他们情绪高涨,但军校生活与他们理想中的大学校园生活的差距又会使初到军校的学员造成不小的打击。大学生与新兵的双重角色转变给一年级学员带来了极大冲击,这一阶段的学员在学习上有一段适应期。教员在教学中应根据这一阶段的学员存在的消极、不适应等特点,在教学中安排适合内容,在授课时注意教学语言的亲和性,帮助学员适应自己的角色转变,顺利度过初入军校的适应期。而二、三、四年级学员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军校生活后,已经逐渐适应了军校的学习和训练,可以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这一部分学员在教学中应着重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多鼓励学员从不同角度认识分析问题,对问题进行梳理、提炼出重点。在课堂上营造出一个以学员为中心、教员为主导的课堂氛围,让学员融入到课堂之中,而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除了要了解学员的心理特点外,还要清楚教学对象的专业及层次。2003年举行的第十五次全军院校会议将院校体系分为学历教育和任职教育两类院校。2011年第十六次全军院校会议明确了军事院校和训练机构调整改革的指导思想。实施调整改革后,全军院校和训练机构将健全以生长干部初级指挥、兵种(专业)指挥、合同作战指挥和联合作战指挥四个层次为重点的指挥军官逐级培训制度。不同层次的学员除了年龄、学习經历外,更有来自不同地区和军兵种的差异,这就造成了学员在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学习中的兴趣点等方面的差异。充分考虑不同学员的特点,了解学员在学习过程中所处的学习状态,将学员学习特点与教员的教学结合起来,从而更有成效地培养学员的知识与能力。

文职教员还应在教学过程中培养自我反思意识。每堂课后主动检查回顾,制作教学反馈问卷,加强与学员的沟通,从中获得实时的教学效果反馈。通过录像视频、教学观摩的形式进行教学反思,通过教学反思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进而提高教学水平,将知识更有效地传授给学生,确保教学目标的完成。

3.结合自身专业,发展成为复合型人才

文职教员结合自身专业,发展成为复合型军校教员,首先在知识结构上应该“专”与“博”相结合,这就需要文职教员不仅要在自身专业上下工夫,还要多了解世界军事发展前沿。其次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复合型人才既要有宽广的知识面,还要有知识和技术的综合、重组、创造能力,能将多学科知识进行交叉、融合,并使其综合发挥作用,从而形成创新型知识,以推进本专业实际问题的解决。

四 结束语

文职教员作为军事院校的一股新生力量,为军校带来了新鲜血液与活力,在军校教育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提高文职教员的教学能力,需要不断深入探讨。切实培养文职教员,努力全面提升其综合教学能力,使其成为军事院校师资队伍中一支优秀的骨干力量,对我军的现代化建设、实现军队人才战略工程,创建一流军事院校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赵菊珊、马建离.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与教学竞赛[J].中国大学教学,2008(1):58~59

[2]胡春华、刘逢安.四总部联合召开第十六次全军院校会议部署院校和训练机构调整改革任务[EB/OL].http://

www.mod.gov.cn/reports/201107/yxhy/2011-07/11/content_4

251026.htm

〔责任编辑:高照〕

作者:崔文灿 易兰 舒莉

军校学员职业道德教育论文 篇3:

军校教员师德现状分析及建设思考

摘要:良好的师德是军校教员队伍建设的首要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重要保证。通过对五所军校教员与学员的问卷调查,分析当前军校教员师德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明师德、律师德、扬师德、固师德的建设对策。

关键词:军校教员;师德现状;师德建设

军校教员直接肩负着为军队建设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光荣使命。军校教员师德的状况直接影响着军事人才培养的质量。因而,良好的师德是军校教员队伍建设的首要目标。本文结合2009年1月-2010年5月问卷调查的结果,对当前军校教员师德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浅析,并提出加强军校教员师德建设的几项对策,努力探索目前军校教员师德建设的新思路和新途径,推进军校教员师德建设。

一、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

1.调查研究对象

笔者先后对工程兵指挥学院、徐州空军学院、解放军理工大学、防空兵指挥学院和海军航空工程学院青岛分院等五所军校教员和学员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为:现役军人教员500人,总参系统十六所军校的文职人员教员100人,不同专业、层次的学员600人。

2.调查研究统计分析方法

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由调查者将调查表发给教员和学员,要求被调查者当场填写,回收后检查、整理所有调查问卷,剔除无效问卷。共发放调查问卷两套:第一套是军校教员师德现状调查问卷的教员卷(下称问卷Ⅰ),包括25道选择题和1道自由填空题;第二套是军校教员师德现状调查问卷的学员卷(下称问卷Ⅱ),包括21道选择题和5道自由填空题,从师与生两个不同角度了解当前军校教员师德的整体状况。问卷Ⅰ发放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86份,问卷Ⅱ发放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78份。采用SPSS9.0统计软件对问卷进行统计分析。

3.调查研究的基本结论

从广大军校教员给自己师德打分的情况看,优占40.3%,良占50.5%,中占8.8%,差占0.4%。从学员给教员师德打分的情况看,优良率有所下降,优占36.9%,良占44.7%,中占18%,差占0.4%。从两组数据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军校教员职业道德优良,他们立志献身国防、热爱教育;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关爱学员、诲人不倦;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实事求是、治学严谨,这是军校教员师德的主流。当然,从中我们也要看到有一部分教员师德水平不高,不能让学员满意,说明军校教员在师德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这正是需要我们认真分析并加以解决的。

二、军校教员师德存在的问题

1.少数教员理想信念动摇,政治素质不高

在问卷Ⅰ的调查中可以发现大多数教员能够在课堂中积极宣传社会主义主旋律,弘扬社会主义主流文化。但也有少数教员在授课过程中随意发表个人不成熟的乃至错误的言论(4%),有的针对现实的问题发牢骚(8%),有的对政治问题敬而远之,刻意回避(10%),造成学员思想混乱、影响不良。有的教员缺乏政治热情,对单位组织的政治理论学习积极性不高。有的教员价值取向错位,过分看重个人价值、个人利益和物质实惠。

2.少数教员职业境界不高,敬业精神欠缺

在问卷Ⅰ的调查中,有9%的教员没有选择“热爱”自己的职业,他们认为教员职位低下(5.4%)、待遇较差(5.2%)、工作繁重(5.4%)、职称评定困难(6.7%)、难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追求(7.5%),所以难以发自内心地“忠诚国防教育事业,努力做到爱岗敬业”(8.9%)。如,在对总参系统文职人员教学骨干培训班100位文职人员的调查中,部分文职人员教员对终身从事军校教员职业表示犹豫。其中,有23%的文职人员表示如果再一次对所从事的职业进行选择,会选择更适合自己的职业,8%的人表示即使不离开部队,也不想当教员,3%的文职人员表示会选择更赚钱、更安逸的职业。在问卷Ⅱ的调查中,学员们普遍认为青年教员与老教员相比缺少了献身国防的精神(63%)和认真负责、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80%),职业境界不高。他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照顾家庭、休闲娱乐上,而缺乏做好本职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心。

3.少数教员育人之心缺失,师生关系疏离

在问卷Ⅰ的调查中,有34%的教员认为教员就应该在教书的同时坚持育人,将思想道德教育和国防教育渗透到专业教学中,58%的教员能够基本做到,4.3%的教员感觉课时太紧,想做但顾不上做;也有3.7%的教员认为没有必要做,育人是政工干部的事情。另外,有70.5%的教员经常主动与学员交流思想,力所能及地帮助学员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15.4%的教员偶尔想起来才与学员交流;14.1%的教员是当学员有问题找到教员时才被动交流。在问卷Ⅱ的调查中,32%的学员们认为教员课后能积极主动和他们讨论问题、交流思想,44.1%的学员认为教员比较主动,21.4%的学员认为教员主动程度一般,还有2.5%的学员认为教员不愿意与自己交流。两组数据都说明有部分教员平时与学员接触少、交流少,不愿意深入学员中花气力去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帮助他们解决困难,主动地教育、引导和感召学员,难以成为学员的良师益友。

育人之心缺失还表现在,有的教员不严格要求学员。如在问卷Ⅰ的调查中,10.7%的教员对学习不上进的学员放任自流;11.9%的教员在考试过程中,面对学员的作弊行为选择根据情况,偶尔严格管理;5.2%的教员选择只制止非常明显的作弊行为;甚至有4.9%的教员选择了他抄他的,我视而不见。有的教员对学员不公平公正。4.5%的教员选择以个人好恶,尤其是偏袒骨干给学员“人情分”,1%的教员对基础差、表现差的学员讽刺挖苦,恶语相加,对学员缺少必要的爱心和耐心。

4.少数教员集体观念弱化,人际关系紧张

有的教员在教学科研活动中,热衷于单枪匹马、单打独斗,缺乏团结协作精神,只注重个人发展,不关心他人进步;有的教员妒贤嫉能,把别人的先进和优秀看成对自己的威胁,在学员面前有意无意诋毁其他教员;还有的教员在同事之间搞不正当竞争,通过拉关系或其它非正常途径为自己评职称、提前调职(级)、立功受奖铺平道路。对此,在问卷Ⅰ的调查中,10.6%的教员选择偶尔为之,3.8%的教员经常如此,8.5%的人对此问题不想多说。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看法,9%的教员选择了明知道不道德,但自己有时也不得不这样做;2.8%的教员认为现实中大家都这样,实属正常现象;14.2%的教员认为主观努力也离不开外部条件,对此行为可以理解。

5.少数教员师表意识淡薄,示范作用不强

在问卷Ⅰ的调查中,45.3%的教员能够完全做到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用高尚情操引导学员全面发展,51.6%的教员能够基本做到,3.1%的教员感觉难以做到,不能发挥表率作用。如有的教员不遵守教学纪律,经常迟到早退,授课中随意接听手机;有的教员军容不整、不拘小节,上课抽烟、随地吐痰;有的教员在学员面前讲实惠,暗示学员送礼物换分数;有的教员信口开河、观点偏激,不注意自己的言论导向;有的教员对学员的违纪行为视而不见、放任自流。这些现象都严重损害了军校教员个人和群体的形象,在学员心目中形成不良印象、造成恶劣影响。

6.少数教员治学精神缺乏,学术道德失范

在问卷Ⅰ的调查中,49.2%的教员对撰写论文或科研中的剽窃或弄虚作假行为认为是不道德行为外,13.7%的教员认为是见多不怪的正常现象,4.3%的教员选择没什么,我有时也这样;32.7%绝对不容忍。在问卷Ⅱ的调查中,55.8%的学员认为教员治学态度严谨,在教学和做学问上绝无半点浮夸虚假和得过且过;40.4%的学员认为教员能够基本做到治学严谨;2.5%的学员认为教员没有做到,1.3%的学员认为教员做的较差。可见,有的教员缺乏创新的学术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满足于挖空心思拼凑组合、抄袭剽窃或低水平地粗制滥造,重复批量生产论文和“专著”。

导致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造成了人们重自我价值轻社会价值;二是院校建设的重心失衡,工作重教学科研轻师德培育;三是考评制度的长期错位,对教员的考核重教研业绩轻师德品行;四是军校教员自我修养的麻痹松懈,约束重外在他律轻内在自律。

三、加强和改进军校教员师德建设的对策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加强军校教员队伍师德建设事关重大,刻不容缓。笔者认为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军校教员师德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不断推进军队院校师德建设工作的创新和发展。

1.加强军校教员职业道德研究和教育,推进理论武装以明师德

我国目前尚且没有国家教育部门颁布的专门的高校教师道德规范,我军目前也没有统一的军校教员职业道德规范。关于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著作已有很多,许多著作已经借鉴国外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系的划分方法,将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细分为对待教育事业、对待学生、对待同事、对待学术等许多方面,区分为理想层面、原则层面和规则层面[2]。但是近五年来专门研究军校教员职业道德的论著却很少,能够看到的过去的一些著作,对职业道德规范的描述至多到达原则层面,还没有细化到规则层面,比较粗略、模糊。没有明确规定师德的禁止性规定,让教员明确什么是不可以做的、禁止做的,师德要求的可操作性不强。虽然在教学科研关系的处理上军队院校教员与地方高校教师有很多相同之处,我们可以借鉴,但毕竟也存在着许多不同之处,因而当前加强对军校教员职业道德规范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要建立健全约束性的师德规范,对军校教员的教育教学工作和学术研究起到积极的规范和指导作用,使教员的职业行为“有规可依”。

军队院校一向比较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注重用科学理论武装广大官兵,使他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念,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是,除了部分院校在新教员岗前培训时开设过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之外,专门针对广大教员开展的职业道德教育却并不经常,许多教员职业道德认识模糊。因此,要有计划、有组织、持之以恒地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军校教员职业道德教育。如张贴军校教员职业道德规范和要求、开辟职业道德理论学习专栏、开设职业道德专题讲座、举办教书育人理论研讨会、召开优秀教员表彰大会、组织优秀教员事迹报告会,以及开展失范案例的警示性教育等方式,使广大教员在各种活动中得到熏陶和教育,明确军校教员职业的性质、特点与重要作用,了解军校教员职业道德规范体系,从而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端正职业态度、明确职业责任、培养职业良心、崇尚职业荣誉、严守职业纪律,形成人人知师德、人人重师德、人人讲师德的良好局面。

2.完善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建立长效机制以律师德

军队院校要把师德建设落到实处,各级管理者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将师德建设纳入院校整体规划,并落实责任制,形成院校党委统一领导,政治、训练、科研各部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同时,针对师德建设的新情况、新特点,把加强引导和完善落实各项制度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地促进师德师风建设。

一要完善落实教员的学习培训制度。建立教员岗前培训制度,把好新教员入口关;建立定期学习制度,强化广大教员以德治教意识;建立长期培训制度,将师德教育培训纳入学院师资管理工作体系,长远计划,分段安排,做细做实。二要完善落实教员师德评价体系。加强评价体系的可操作性,使师德标准成为衡量教师的硬性尺度,坚持教员职业道德一票否决制,提高教员按师德标准规范自己行为的自觉性。要建立教员自评、领导评价、学员评价和教员互评相结合的多元评价网络,对广大教员的政治、思想、育人、师表、教学、科研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考核,克服重业务轻师德的弊端,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并将考评结果及时反馈给本人,以便调节和改进其今后的言行和工作。此外,要把评价结果与行政奖励、职务晋升、职称评定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以评促改、以评促行。[2]三要完善落实教员的奖惩制度。建立教员“师德档案”,对于那些师德高尚的教员,应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提高知名度,扩大影响;对违反师德的教员要进行严肃的批评和相应的处罚并限期改正,屡教屡犯的则应调离教员队伍。通过赏罚分明的奖惩制度,引导广大教员德才兼修。

3.建设尊师重教校园环境,营造良好氛围以扬师德

在一个尊师重教氛围浓厚的校园里,教员在心理上和精神上必然产生一种欣慰、自豪和满足感,而这种积极的心理感受必然促使他珍惜教员岗位,严格要求自己。因此,各院校管理者要想真正调动广大教员的提高师德水平的积极性,必须肯定教员教育劳动的作用,在各项工作中对广大教员高看一眼、深爱一层、倾斜一点,真正做到办学上依靠教员,工作上支持教员,政策上倾斜教员,生活上关心教员,权益上维护教员。一要切实解决教员在教学和生活中碰到的实际问题,不断提高他们的生活待遇和地位,改善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激发他们乐业、敬业、精业的积极性。如,不少院校针对文职人员实行了博士硕士津贴制度、考评奖励工资制度,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院校文职人员教员的收入水平。二要正视教员个体的发展需要,在提前调职调级、职称评定方面,坚持向教学一线倾斜而不是向行政领导倾斜;在学术研究方面,坚持为广大教员多提供科研经费,搭建事业发展的平台,促进教员学术水平不断提高;在青年教员成长成才方面,要给予更多的发展机会,创造更多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发展空间,积极想办法帮助青年教员解决评职称难的问题,激励他们更好地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进入军校教员队伍,稳定现有军校教员队伍,使他们安心地教书育人,促进军校教员师德建设。三要善于运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校园媒体,努力营造树师德、铸师魂、正师风的良好氛围。当甘为人梯、无私奉献、团结合作、严谨治学的高尚师德受到尊重和认同时,它就会对其他教员产生强烈的感染力,就会引导和激励广大教员自觉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坚定长期从教、终身从教的信念。四要创设浓厚的学术氛围,发挥名师与教授的领军作用,鼓励学术自由、学科交流,提倡原创与批判精神,致力营造自由探索和实事求是的科研风气。

4.立足自我教育常抓不懈,加强个人修养以固师德

一切外因最终都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师德的形成由外部的他律逐步地转化为内在的自律才能从根本上起作用。只有当广大教员自己把职业道德规范体系内化为思想意识和道德素质,在认识和行动上真正地实践后,才能真正地热爱并愿意献身于国防教育事业。因此,各院校要使广大教员充分认识提高自身思想道德修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积极做好广大教员自我教育活动的引导工作,促使广大教员自重、自慎、自省、自律,鼓励他们一定要用高尚的师德来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善于自我批评,改正错误和缺点,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和为人师表。

军校教员师德建设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除了外在职业道德的理论武装、规章制度的严格约束、良好氛围的潜移默化,最重要的是全体军校教员的共同努力。只有将自律与他律有机结合起来,师德建设才能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林伟健.高校师德建设概论[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1-36.

[2] 张桂春.国外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经验及启示[J].教育科学,2001,(1):34-35.

[3] 吉贻祥.高校师德评价的理论探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6,(11):223-225.

作者:周莉 吴学臻 庞世伟

上一篇:任务驱动模式教育技术论文下一篇:工程施工监理水利水电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