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心理健康论文

2022-04-19

摘要:当前,我国教育界对小学生身心发展越来越重视。为有效促进和优化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各地纷纷设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发展心理健康教学模式对小学阶段的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论文就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构建进行了探讨,以期对教师有一定的帮助。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健康教育心理健康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健康教育心理健康论文 篇1:

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摘要] 网络时代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处于青春期发育的学生群体更是互联网的主要参与主体。近年来,中职学校在国家一系列鼓励政策的支持下发展较快,但其心理健康教育处于被忽视的状态,不容乐观。网络在给中职学生心理健康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机遇,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为中职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新的模式。该文分析了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困境,结合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提出了构建中职学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平台的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互联网 心理健康教育 中职学校

21世纪是个网络时代,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网上信息量的急剧增加,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2年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数量突破5亿,达到5.13亿,全年新增网民5580万。互联网普及率较上年底提升4个百分点,达到38.3%[1]。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学生群体,对互联网表现出了极高的认同感和参与热情。过去五年里,10~29岁群体互联网使用率保持高速增长,目前普及率已接近高位,达72.9%[1]。网络文化丰富了当代青年的学习生活,通过网络,他们可以快捷地搜索信息,获取知识。但由于青年学生尚未成熟的特殊心理特征,以及网络环境的虚拟性和复杂性,给当代青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鼓励措施促进中职教育的发展。在过去几年,中职教育规模已经和普通高中大体相当,实现了结构调整的战略意图。从整体来说,中职教育以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往往处于从属或被忽略状态。针对当前互联网高度渗透青年学生的现状,我们应该利用好网络这把“双刃剑”,扬长避短,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作用,实施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弥补传统教育的不足,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覆盖面。

1 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概念界定

要应用网络对中职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必要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

1.1 心理健康

对于什么是心理健康,“专家们就这个问题已经议论了半个多世纪,至今没有取得一致意见。”[2]综合国内外学者对心理健康定义的共同点,本文认为,所谓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与各种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在内外条件许可范围内,主体能不断调整自身心理结构,自觉保持心理上、社会上的正常或良好适应的一种持续而积极的心理功能状态[3]。

1.2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运用心理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与技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与技能的教育与训练辅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整体素质提高的教育活动[4]。

1.3 网络心理健康教育

近年来,学者们对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界定基本上都是从工具的视角开始的,即把网络作为一种信息技术和信息交流平台,以网络为载体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但我们应该清楚认识到,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与现实心理健康教育的区别不仅在于是否应用网络技术。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一种动态的概念,是现实心理健康教育在网络的拓展和延伸,是一种全新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是指利用网络对青少年进行心理素质培养、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专业性教育手段和措施,包括网上心理培养、网上心理训练、网上心理辅导、网上心理咨询、网上心理测验、网上心理诊断、网上心理治疗等[5]。

2 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困境

2.1 中职学生心理问题较多

中职学生是青年学生中较为特殊的群体,在经历中考失败后,他们往往比其他群体的学生面临着更多的心理困惑。在学习上,中职学生往往缺乏明确的目标,自信心不足,学习习惯差,学习焦虑现象比较普遍。在人际交往上,渴望与人交往,但自我保护意识较强造成人际冲突。在择业上,中职学生往往担心自己学历低而存在择业紧张、退缩、忧虑心理。目前中职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自卑、挫败感强、厌倦学习、逆反冲动等心理问题。

2.2 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缺失

虽然近年来国家对中职教育采取了一系列的鼓励政策,但主要是针对中职学生的补贴,在学校的师资建设上则投入较少。现在的中职学校往往只注重学生的技能教育,对学生的思想及心理教育往往处于被忽视状态。很多学校没有配备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加以压制。配备专门心理咨询室与专业心理咨询教师的中职学校寥寥无几,而且难以起到应有的效果。

对此,面对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我们必须寻找更为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3 实施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分析

3.1 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丰富和整合

互联网具有开放的时空特征,开放的网络环境使得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具有丰富性和及时性。网络能将地理位置不同、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连接起来,将许多优秀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连接起来。这突破了课题教学的时空限制,增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即时性、选择性,也能够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传播的效率,有利于整合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合力,丰富和扩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空间。同时,网络的表现形式生动形象,能够逼真呈现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这突破了传统的以言传面授单一模式的局限性,极大地拓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途径和手段,具有更强的吸引力、影响力和渗透力。

3.2 有利于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网络世界具有特有优势,教育工作者利用网络开展工作,将会极大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一是网络的隐匿性增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安全性。由于社会的偏见,寻求心理帮助的学生要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而网络的隐蔽性使得学生可以消除顾虑,敞开心扉,能够真实袒露自己的内心世界,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二是网络的虚拟性提升了心理健康教育对象的平等性。网络的虚拟性明显淡化了人们的身份标识,这样能够弱化受教育者和教育者的身份界限,可以使学生感受到与心理教师的平等关系,从而克服面对面交流的腼腆和害羞心理,增强中职学生的自信心和亲切感,使心理沟通更顺畅。三是网络的交互性提高了心理健康教育主体参与的主动性。在网络环境中,人与人的交往是多向的。中职学生可以根据需要和兴趣自行获取学习心理健康教育资源,这种自主学习的方式能更好地被受教育者接受。网络的交互性充分体现了心理教育中自我教育的本质特征,提升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3.3 有利于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预警功能

在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下,由于社会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偏见及中职学生心理发展的闭锁性,多数学生都不愿或不敢袒露自己的心理问题,教师难以及时、准确把握学生的内心世界。而网络世界的虚拟性和隐匿性为中职学生提供了一个不良情感宣泄的新途径,学生可以在网络中尽情倾诉自己不为人知的内心苦闷,从而获得心理上的释放和平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网络及时、准确了解和把握当前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个别问题学生能够及时跟进并给予心理健康指导,从而提高工作的灵敏性、准确性,增强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预警功能。

4 构建中职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平台的有关建议

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面临诸多困境,而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有其独特的优势及特点,使得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并且应当成为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中职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带来新的途径。然而,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并非简单的建立网站,要想取得网上心理健康教育良好效果,管理者和教育者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4.1 加强构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资金和技术投入

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是伴随互联网的兴起而出现的新型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其无论在理念层面还是技术及模式构建等方面,都处于摸索阶段。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所需要的网络平台建设、心理健康教育者队伍的培养和培训等都需要相当的资金投入。网络技术的支持是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基础和前提,而专业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的培养是其发展的保障。因此,这需要中职学校及国家相关部门加大资金投入和技术扶持,促进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健康持续发展。

4.2 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的校园网站,构筑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主阵地

网络给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造成了负面的影响,我们应该开辟心理健康教育的校园网站,占领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首先,学校可以在校园网开辟心理健康教育专栏,包括趣味性强、参与性强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增强校园网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通过链接内容健康、趣味性强的公共心理健康服务网站来共同构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其次,要重视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建设与开发。中职学校应该在网上开辟专门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重视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课,引导学生通过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学习,自我化解心理问题。最后,要利用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通过举办网络心理健康讲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征文、开辟网络心理论坛来广泛宣传普及健康教育知识,培养中职学生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

4.3 建立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综合系统

在中职学校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构建综合的教育系统,对学生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在网络中能够得以解决,恢复与社会环境的协调关系,更好地适应社会。构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综合系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建立网络心理咨询在线系统。目前中职学校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咨询中心咨询,这很难满足中职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根据中职学校的实际及网络优势,可通过电子邮件、网上论坛及网络聊天咨询等方式开辟网络心理咨询在线系统。学校可以公开心理咨询教师的邮箱、QQ号及聊天时间,以便学生心理问题得以及时有效解决。二是建立网络会议的心理辅助治疗。网络电话会议的方式既有网上聊天的效果,心理辅导人员又可以通过观察来访学生的语音、面部表情等方面的变化收集学生的原始信息,以判断学生心理健康的真实状况。三是建立心理咨询反馈系统。学生在网络上暴露的心理问题,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人员除了要通过网络心理咨询治疗等方式加以解决外,还要建立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形成心理咨询的反馈系统。对于个别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要重点关注并不断跟踪学生的心理状况。

当前,中职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临着诸多难题。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无疑为弥补传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不足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模式和平台。网络在给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一系列新问题和新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新思路和新机遇。然而,我们应该看到的是,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虽然容易受时空限制,也不能满足大群体的心理教育需求,但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有交流深入连续等优势,对于矫治较为严重心理障碍学生的优势比较明显。我们提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是要全盘取代传统心育模式,而是使其成为有力的补充和发展。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与传统心育有机结合,对中职学生开展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 http://www.cnnic.net.cn/

[2]刘协和,刘志中.心理卫生大全[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0.

[3]叶一舵.现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

[4]郑希付,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丛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5]傅荣.网络教育、网络心理教育与青少年心理健康[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1(4):75-77.

作者:林黎

健康教育心理健康论文 篇2:

基于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小学心理健康课程探索

摘要:当前,我国教育界对小学生身心发展越来越重视。为有效促进和优化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各地纷纷设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发展心理健康教学模式对小学阶段的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论文就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构建进行了探讨,以期对教师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小学;心里健康教育;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前言

当前,我国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着发展功能缺失或错位、预防措施不到位等问题。这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长远、健康发展是不利的,可通过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来解决。伴随着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逐渐成为精神卫生教育的重点,并在全国小学推广使用,可以迅速、有效地帮助小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为此,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以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为核心,逐步形成以发展为中心、以教育需求为中心的教育模式。

一、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概述

心理健康教育又可以称为精神卫生教育,是一项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它能使学生在掌握了心理健康知识的基础上,有效地提高心理素质。发展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发展性心理健康”的教育内容,其理论依据主要为“发展心理学和积极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其相关管理机制一般为“包括预先干预、实时预警、及时预防等工作相关保障机制”,其目标理念主要是“培养具有新智慧、高素质、健全道德人格的优秀青少年”。作为一种崭新的研究与开发领域,积极心理学主要面向普通民众,对相关工作人员以欣赏与开放的态度看待自己的能力与潜力。

小学生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在此基础上,以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为指导,能提高小学生的自控能力,培养他们的日常行为,有效化解他们在情感上的困扰,开展心理建设工作,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并对自己进行积极、乐观的态度,帮助他们克服现实生活中的障碍与困难,促进他们全面健康发展。

二、小学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探索

(一)以學生为中心

实施心理教育,要把学生作为主体性。做好心理健康教育,要充分认识其心理健康状况,把握其生长规律。第一,教师要从年龄、心理等方面把握每一位学生的生活与学习状况,了解其家庭状况、性格、兴趣与爱好,保持良好的日常沟通与交流,及时发现学生的情绪变化,并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此同时,教师要注意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遵循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常规课程教学方案应依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学生实际情况,合理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以适应学情和教学需要。课内应注重课程的互动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主动性,让学生敢说、愿说、愿说,把自己的感受展现给老师。让学生根据课程模拟各种情景,培养想象、语言表达、表演技巧。

(二)设置多层次教学目标

要坚持普遍性原则,为所有学生确立科学、合理、制度化的教育目标。与此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合理地划分教学层次,制定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多层次教学目标。这一以发展为核心、分异为基础的教学目标,能提高全体学生的综合心理素质,发挥学生的潜能,促使学生积极、乐观地学习、生活,进一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老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还应注重进一步细化教学目标。

多数小学生对事情的对错认识比较清楚,最大的困难在于自我控制、执行能力差,因此,教师结合教材,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行为习惯,设定大多数学生可达到的目标。对小学生心理发展存在偏差,设定纠正偏差的教学目标,设定改变负向心理学生态度的教学目标,使其具备积极人格。对中度心理发展的学生,可设定提高其自主能力,培养其理想观念的目标。对心理发展水平较高的学生来说,应该以学生个人潜力最大化为目标,寻求对这些学生更加健康的个性塑造,提高个人素质。这一多元、多层次的目标能有效地推动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三)建立全面的课程体系

这是课程教育的支持,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为此,必须建立一个综合性的课程体系,才能实时、有效地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对精神卫生课程而言,教材仍是最直接、最重要的内容来源。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科学、系统,教学内容依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而设计。为此,教师要加强对教材内容系统的解读,深入学习每一章教材,有条不紊、有条不紊、有条不紊地进行。从学生日常生活、地方文化特点、社会热点新闻等方面发掘心理健康教育材料,补充学科内容,关注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问题,及时答疑解惑。

教学安排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遵循发展原则,以活动过程为载体,注重不同阶段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衔接。与此同时,在小学心理健康课堂活动中,教师要建立激励机制,及时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例如通过奖励和惩罚措施,能够迅速建立师生良性互动平台,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四)构建完善的教育评价体系

学生的心理更加敏感,更加关注教师与同学意见。老师的无意间的语言和行为,会给学生的心理带来极大的影响。所以,建设评价系统就是建立激励强化系统和反馈过程调控系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评估要明确,内容要广泛,内容要广泛。其主要表现为:教学内容的发展、教学观念的进步、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以及教学效果的实现。发展评估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动态评估,以保证评估行为的有效性。

结语

总而言之,通过对发展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综合研究,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在当前我国义务教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为此,为了培养具有良好个性和心理健康特点的小学生,教师应坚持发展的原则,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积极探索、大胆创新课程,完善教育评价制度,挖掘教育教学资源,以充分发挥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李慧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新探[J].课程.教材.教法,2006,26(7):65-68.

[2]刘彤.近二十年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模式的变迁[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1(13):25-28.

作者:徐萍

健康教育心理健康论文 篇3:

浅析心理健康教育硕士毕业后是否从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原因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硕士是专门为中小学培养专业人才的专业硕士,通过对心理健康教育硕士工作意向调查,得出影响研究生是否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因:学生读研动机;学生性别;薪资不符合预期、工作没有发展前景、个人没有兴趣。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硕士;择业意愿;影响因素

一、引言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指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纲要可以看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中小学教育中占据重要位置,这需要有一支专业化的队伍从事这项工作。廖全明在《我国中小学教育体系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一文中指出,我国从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者不足4万人,不能达到1∶2000的指标。王宏方、张秀琴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中指出,在职的心理老师中,心理学与教育学专业背景的老师只占40%,剩下的60%是由中文、历史、生物等学科老师兼任。这表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不足。在已有的研究中,大多研究从现有的教师队伍进行研究,如邓林园、马博辉、伍明明、王工斌在《不同专业背景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工作现状对比研究》中研究在职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的专业背景、工作方法以及授课形式。本文试图从心理健康教师来源的角度对心理健康教师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

二、方法

1.被试。本研究在南昌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硕士专业发放问卷60份,有效问卷52份。男生14人,女生38人。本问卷是在参考前人的基础上编写,经专家评审具有较好的信效度。

2.数据处理。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录入数据并运用描述统计和卡方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

三、结果

(一)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硕士的基本情况

通过spsss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女性38人,占调查人数的73.1%;男性14人,占26.9%。毕业后会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生16人,占30.8%,不会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学生20人,占38.4%,不确定是否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16人,占30.8%。

(二)影响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生毕业后择业因素的分析

1.研究生报考研究生的动机对毕业后就业选择的影响。从学生报考研究生的动机来对数据进行分析,为了“读研圆梦”而读研究生为10人,这10人中有2人毕业后会从事中小学心理工作,8人不确定是否会从事该工作;因熱爱学术而读研的人数为4人,这4人中有2人毕业后会从事中小学心理工作,2人不会;为了提升就业竞争力而读研的人数为30人,其中8人毕业后会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14人毕业后不会,另外的8人则不确定是否从事。为了缓解就业压力而读研有4人,这4人中2人会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2人不会从;因为父母要求读研的有4人,这4人中2人会从事,2人不会从事该工作。通过卡方检验χ2(χ2=18.503,p<0.05),说明不同的报考研究生动机有显著性的影响。

2.研究生的男女性别在是否会从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上的比较。通过对男女性别的数据进行分析,可知男性共有14位,其中10位毕业后不会从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4位不确定是否会从事该工作;女性有38位,其中16位会从事该工作,10位不会从事,12位不确定。通过卡方检验χ2(χ2=11.338,p<0.05),说明男女性别在是否会从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上有显著性差异,即女性会从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比例比男性要高。

(三)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是否会从事心理健康工作的原因

上文已经分析了研究生是否会从事该行业的影响因素,为了进一步探寻影响研究生是否从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的原因,我们对一部分调查对象进行了访谈,进一步了解他们择业的依据。

1.硕士研究生会从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原因分析。我们对5位会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硕士研究生进行访谈。对受访的学生询问:“能跟我们谈谈,你为什么会从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吗?”。将会五位受访者回答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自己的专业对口,与自己的兴趣相关,认为从长远来看有发展前景;(2)学习相关课程后,发现自己的专业在中小学是可以有所作为的;(3)认为中小学的工作比较稳定,有保障。

2.研究生不会从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原因分析。对6名不会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研究生进行访谈。对受访的学生进行询问:“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硕士就是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设立的专业,既然如此,你毕业后为什么不从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呢?”将六位受访者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不受重视,在职业发展上没有前景;(2)中小学教师薪资较低;(3)对从事该行业不感兴趣。

四、结论

1.研究生毕业后明确会从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学生占比小。通过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发现只有30.8%的研究生明确表示毕业后会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就是说每年的毕业生只有三分之一的学生会从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这严重影响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2.影响是否从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原因分析。(1)分析可得到研究生读研的动机和研究生的性别会对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生是否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产生影响。为了获得硕士学位或者被调剂的学生一般毕业后不会从事该工作,因为兴趣而主动报考心理健康教育硕士的学生毕业后会选择从事该工作。男女性别也会影响硕士毕业后是否会从事该工作,进一步分析,发现会选择从事该工作的都是女性。(2)研究生对薪资的期望、对职业发展的期望以及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认识会影响是否会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会从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原因主要有:认为自身不适合做中小学老师;认为中小学心理老师的薪酬太低;不想从事教师行业,想进企业发展;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受重视。

3.建議。教育部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中提出,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提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搞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键。但是,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硕士点培养的专业人才只有30.8%的人会从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也就是说每年只有三分之一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硕士人才会进入中小学工作,这严重违背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硕士点的培养目的。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硕士毕业生不从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原因,本人提出以下意见:(1)针对就读本专业的研究生多为调剂而来,毕业后从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愿不足的问题,可设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项计划,扩大专项计划招生名额。通过专项计划为中小学培养心理健康教育专门人才。(2)针对大部分心理健康教育硕士认为的社会和学校不重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象,中小学应该在招聘人才时主动向应聘者宣传本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及国家对推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下发的相关文件,给心理健康教育硕士树立信心。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DB/OL].

http://www.gov.cn/zwgk/2012-12/18/content_2292504.htm.

[2]廖全明.我国中小学教育体系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6):146-150.

[3]王宏方,张秀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上海教育科,2003,(5):28-30.

[4]邓林园,马博辉,伍明明,王工斌.不同专业背景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工作现状对比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14,(3):49-54.

[5]吴玮.我国中小学心理教师专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剖析[J]陇东学院报,2011,(22):122-125.

[6]刘笑梅,贺银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中国基础教育,2009,(9):16-19.

[7]刘宗发,廖全明.论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06,(11):185-190.

After Graduation Whether Analyses th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Work

YANG Hao

(Nanchang University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Education,Nanchang,Jiangxi 330031,China)

Key words:Master of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Willingness to choose;Influence factor

作者:杨浩

上一篇:学前教育职业道德论文下一篇:父母自身情绪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