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培训的远程教育论文

2022-04-15

农民培训的远程教育论文 篇1:

大力发展农村远程教育提高现代农民素质的建议

摘 要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农业发展,离不开农民素质的提升。发展农村远程教育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信息素质及经营管理素质,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现阶段,发展农村远程教育需要多方配合,政府支持,资源支撑,法律保障,还需要留住人才、培养人才,走地方高校参与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 农村远程教育;科技文化素质;信息素质;经营管理素质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农业强,必须走现代化的农业道路。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没有农民的现代素质,也就不可能有农业的现代化。提高农民素质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发展农村远程教育又是发展中国家提高农民素质的战略举措。因此,必须大力发展农村远程教育,全面提高农民素质,打造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稳定和壮大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做出更大贡献。

1 农村远程教育的含义及特点

远程教育是起源于西方的教育民主化和学习终身制的教学理念,发展至今,主要经历了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和网络教育3个阶段。农村远程教育是“通过对各种科学技术手段以及教育手段的综合应用,使农村劳动者能够公平的享受继续教育的机会”[1],提高农民素质的一种区别于传统课堂教学的新型教育形式。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1 教育对象大众化

农村远程教育基于广播电视技术、卫星接收技术、互联网技术3种形式,其优点是覆盖面广,可以对全国各个地方的农民进行教育,做到了地域的广阔性。此外,远程教育充分考虑了不同学员的实际,为不同学历、不同背景、不同职业的农民接受继续教育提供了可能,做到了人员的广泛性。

1.2 教育资源共享化

远程教育尤其是现代远程教育更多地依靠于互联网体系,绝不是封闭的体系,而是开放性的。它采用的教学模式绝不是单纯的点对点,面对面的方式,而是点对面,一点对多点的放射性体系。因而能做到“多个点的知识、技术和信息的集合,各个点之间优势互补、资源共享。”[2]

1.3 教学手段灵活化

农村远程教育的远程性决定了它是没有围墙的教育,所以其灵活性是其他教育形式不可比拟的。它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采用任何方式进行灵活教学。不同于传统课堂的“以教师为中心”,更加突出“以农民为中心”,采用广大百姓喜闻乐见的电视、广播、视频指导、短信告知等方式进行灵活教学。

2 农村远程教育对提高农民素质的作用分析

农村远程教育在缩小城乡数字鸿沟,解决农民信息贫困,进而实现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究其根源在于其全面提高了农民素质。

2.1 农村远程教育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思想文化素质,带动农村文明程度

受传统农业生产模式的影响,农民的思想观念停留于小农意识,缺乏对新生事物的认识;文化层次不高,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人大都流入城市,留守在农村的农民文化程度集中于小学和中学水平;他们崇尚封建迷信,赌博之风盛行;法律认识程度低,情大于法的现象突出,法律维权意识淡薄等。

农村远程教育借助于政府资助、采用“三网合一”的方式,开展为“三农”服务的学历教育,极大地解决了农民求学资金、时间上的限制,为广大农民提供再次学习的机会,使他们了解新生事物,掌握社会发展动态,开阔视野,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在培训内容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农民生活实际相联系,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通过开展农民文化节、争做文明公民等活动有助于将农民聚集在一起,丰富文化生活,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带动农村文明程度。

2.2 农村远程教育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推动生产技术的科学化

传统的生产模式导致了较为落后的科学技术水平,大多数农民是在日积月累的生活中形成了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所以科技意识不强、缺乏对农业科技的认同,对农业技术持观望态度,更谈不上科学技术的应用转化能力了。

在农村开展远程教育,依托电视、广播等媒体开展科技宣传,以讲座、培训、示范、咨询、服务等方式向农民推广科技知识,开办农业科技网传播最新科技信息、评选农业科技领军人物等极大地提高农民的科技意识,了解科技知识,掌握科技应用,将科学技术转化为农业生产力,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2.3 农村远程教育有利于提高农民的信息素质,缩小城乡“数字鸿沟”

农民的信息素质是指农民利用互联网获取信息、利用信息、开发信息等方面的修养和能力。造成城乡差距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农民的信息贫困。农民获取信息的渠道非常有限,往往是通过亲戚朋友、左邻右舍、或者村民之间的相互传播,导致许多与生产经营密切相关的信息无法及时、有效获取。因而农民从事的只是传统的农业生产,无法进行农产品加工,更谈不上与市场接轨。

农村远程教育通过培养农民如何利用计算机和因特网的技术和技巧, 使其具备基本的操作技能,知道何时需要信息、需要什么样的信息、到哪去找、如何有效利用以及发布信息。在城乡之间搭建信息网络平台,“可加快农产品交易的频率和速度,能充分扩大传统农产品的销售规模和交易范围,从而降低销售成本,发挥区位优势。改善生产和投资环境,搞活农产品流通,推动农业产业化”[3]进而缩小城乡差距。

2.4 农村远程教育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经营管理素质,搞活农产品市场

我国农民的市场意识比较单薄、不能很好的适应和参与市场竞争。“加上我国农户的经营规模普遍较小、土地比较分散,农民既缺乏管理和经营的相关知识和意识,又缺乏专业的技术支持,所以很多农民只能做到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和家庭作坊的经营方式。”[4]缺乏现代化的经营管理素质,就很难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效应。

中国农业大学吕文林教授提出: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中,要促进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就需要提高农民的经营管理素质,既要懂得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又要了解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懂得现代企业管理的一般规律[5]。可以通过提高农村的广播电视覆盖率,延长广播电视中经营管理节目的时间、打造农业经营管理网络平台等培养农民的创新意识、质量意识、竞争意识、营销技术和策略等,提高农民的经营管理素质,解决农产品难卖的问题,搞活农产品市场。

3 河北省发展农村远程教育提高农民素质的对策研究

河北省农业发展以蔬菜作为主导产业之一,目前正从传统农业大省向现代农业强省转变,在这个过程中,发展农村远程教育,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是当务之急。为此,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3.1 政府统筹

要求政府高度重视。作为农村远程教育的主要推动者,政府应做到:一是确定具有地方特色的远程教育项目,根据各地的地理环境、资源条件等具体情况确定,如河北省昌黎县的旱黄瓜,望都县的特色乡村建设等,做到因地制宜;二是必须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力度,农民远程教育的关键是资金,目前农民还不可能进行自我教育投入,必须建立一个由政府牵头,带动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乡镇企业投资的资金链;三是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必要的法律和规定,明确职责和义务,做到有法可依。如终身教育立法、远程教育版权立法等,让法律为农民远程教育保驾护航。

3.2 拓展资源

丰富的教育资源是开展农民培训的关键。只有优秀的教育资源,才能让农民转变为有文化、有信息、有技能、有管理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为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为此在资源的开发上应坚持“三宜”原则:因地制宜,开发乡土教学资源;因时求新,开发鲜活资源;因人而异,开发多种资源[6]。在开发的内容上,应包括科学文化知识板块、思想道德法律板块、信息技术板块、农业种植养殖技术板块、农业经营管理板块等以满足不足层面农民的实际需要;在开发的形式上,计算机网络层面采用“流媒体技术,将视频、音频、文本及图示等充分融合在一起,制作成多媒体形式的课件”[7];电视广播层面的采用专家讲座、视频展示、新闻播报等方式,甚至可以采用娱乐节目的形式实行寓教于乐。

3.3 培养人才

有计划、分层次、有重点地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在农村培养实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形式等方面骨干力量的实用型人才,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以个体素质的提升带动群体素质提升。一是加强人才评价和再培训工程,通过示范作用,不断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壮大人才队伍;二是调动实用型人才的积极性,引导和鼓励实用型人才建功立业;三是完善用人政策,强化激励机制,确保留住人才。

3.4 高校参与

地方高校特别是农业院校要以服务新农村建设为己任,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与特长,积极、主动地投身、参与到农村远程教育的实践之中,为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做出积极的贡献。学校教育具有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的三大功能,地方高校特别是农业院校应自觉地把广大农民作为自身的社会服务对象,参与远程教育课程学习资料及学习支持服务方式的设计与开发,力求为远程教育提供高质量、实用型的教育资源及教育技术。贯彻“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利用地方院校尤其是农业院校的学科优势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扎根农村、服务农民、发展农业、带头致富的实用型人才,为新农村建设和农业农村的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4 结语

提高农民的素质是一个系统化工程。大力发展农业,必须充分发挥远程教育优势,全面推进农民整体素质提升,做一个“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现代职业农民。

参考文献

[1]张红敏.发展现代农业远程教育,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4(9):20.

[2]张三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的重要支点[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2007(2):9-11.

[3]徐静.“信息分化”背景下农民“信息贫困”问题研究[J].消费电子,2012(8):147,149.

[4]戚忠娇.我国新型农民素质培养问题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4:23.

[5]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网.新型职业农民经营管理素质[EB/OL].(2015-03-10)[2015-06-22]http://www.ngx.net.cn/zfzbc1/jmnr/201503/t20150310_167577.htm.

[6]王强.农村远程教育教学模式的探讨与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2008(11):115-116.

[7]孙素芬.开展农村远程教育培训 提高农民整体素质[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3(4):5-8.

(责任编辑:赵中正)

作者:赵兰香

农民培训的远程教育论文 篇2:

黑龙江省三农远程教育资源共享情况调查分析

摘 要:以黑龙江省12个市、县及所辖村镇的899人,其身份分别为农村党员干部、群众;农村远程教育站管理员;远程教育中心负责人;农广校、电大教师;基础教育教师;农村中、小学生以及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管理人员共七类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及实时访谈,对黑龙江省三农远程教育资源共享现状进行了调查,并用统计学的方法分析了已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全面且客观地反映了黑龙江省三农远程教育的特点及发展需求,为黑龙江省三农远程教育今后的发展及策略的制定明确方向。

关键词:三农;远程教育;资源共享

我国是农业大国,三农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当前我国的重要课题,而黑龙江作为一个农业大省,解决其三农问题更是当务之急。远程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已成为解决黑龙江省三农问题的重要且有效的途径。然而,介于多种原因,黑龙江省面向三农远程教育的实施存在着很多问题,远程教育资源共享就是其中一个。因此,通过实地调查,分析研究黑龙江省三农远程教育资源共享情况继而找到解决途径已迫在眉睫。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伴随着国家对三农重视程度的与日俱增以及扶持政策力度的不断加大,对于三农远程教育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其中具有高实用价值的成果比例不断上升。为了较全面地进行研究,笔者以2006—2015年为时间节点,在中国知网的中文文献总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以及维普资讯--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进行检索,具体数据如下:以三农+“远程教育”+“资源共享”作为关键词,共检索到文献408篇;以“农业”+“远程教育”+“资源共享”作为关键词,共检索到文献541篇;以“农民”+“远程教育”+“资源共享”作为关键词,共检索到文献565篇;以“农村”+“远程教育”+“资源共享”作为关键词,共检索到文献732篇。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目前为止国内对于农业、农民、农村单方面的远程教育资源共享的研究已经相对成熟,而对于三农整体的远程教育资源共享研究则相对较少。

对所检索到的文献内容进行分析,笔者发现我国对于三农远程教育资源内容的研究多侧重于资源的建设,而侧重于资源共享的则较少;有关资源共享的文献中,大多是质化研究,量化研究较少,换言之,对于资源共享情况的现况及存在问题类研究较多,而具体对其资源共享情况量化分析的研究则较少;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文献法、访谈法、问卷法及经验总结法,部分文献也采用了实地考察法和系统分析法等科研方法。

(二)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于三农远程教育也很重视。英、法、美、日等发达国家对农业信息化建设及农民支持服务高度重视,例如:美国已建立了高度信息化的,以教育电视台、声像广播、农场主计算机网络等为基础,包括农业生产、补给、农业机械化、农业科学、林业以及相关服务等课程的三农远程教育综合体系。英法政府和科研院所对三农远程教育的支持力度很高,并将农民教育全民化。其中英国的远程教育体系初、中、高三个层次衔接连贯,农民培训中心的建设多达二百多个;法国的农民培训开展较早,从20世纪90年代就将信息网络技术应用其中,目前,法国有九百多所农业院校,高度重视优质农民远程教育资源建设,不断扩大培训规模,增强培训效果[1]。日本的农民教育主要体现在: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农业经验技术,培养合作精神和热爱农业的品质[2]。

与发达国家比较来看,发展中国家的三农远程教育起步较晚,资源建设方面也相对落后,但对三农远程教育工作都很重视,开展多形式的培训项目来加强资源建设,比如印度的SITE项目、TDCC项目、JDCP交流项目;土耳其的YAYCEP农业广播应用项目;斯里兰卡农学部的农民终身学习L3F项目;越南渔业大学的Fisheries College Number 4项目等 [2] 。

二、黑龙江省三农远程教育资源共享情况调查与分析

(一) 调查对象、方法与步骤

1.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在黑龙江省选择了共12个市、县,每个市、县分别随机选取2-3个镇或村作为问卷发方地,具体包括:齐齐哈尔、牡丹江、大庆、鸡西、七台河、双鸭山、林甸、东宁、绥芬河、克东、依安、肇源。共发放问卷900份,回收899份,其中有效问卷899份,有效率为99.9%。调查对象的身份为农村党员干部、群众;农村远程教育站管理员;远程教育中心负责人;农广校、电大教师;基础教育教师;农村中、小学生以及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管理人员七类。课题组根据调查对象身份的不同设计了不同的问卷,具体调查情况分析见表1。

2.研究方法

本课题组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有:网络调查法、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比较分析法、系统分析法、实地调查法和理论分析法。

3.调查步骤

(1)对农村党员干部、群众进行调查

课题组共选派黑龙江广播电视大学10名教师对24个村镇进行调查。被选派的教师们选择农村党员干部定期组织远程教育学习的时间进行问卷的发放与回收,保证了问卷调查的质量与有效回收。农民由于其生产活动时间的不确定性,很难组织统一回答问卷,故而被选派教师们在各村干部的协助下到各家各户发放回收问卷,并做了访谈调查。

(2)对相关部门负责人员进行调查

由于农村远程教育站管理员、远程教育中心负责人和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管理人员上班时间固定,因此对他们的调查较轻松,只要在其上班时间发放问卷进行访谈即可。对所选调查点的问卷都得到了有效回收。

(3)对教师及在校生进行调查

课题组对12所农广校及地市级广播电视大学的86名教师、20所中小学95名基础教育教师以及20所农村中小学共计363名学生进行访谈及问卷调查,问卷回收率及有效率均达到了100%。

(二)调查结果分析

从回收上来的问卷整体情况上看,黑龙江全省对三农远程教育的资源建设及共享都非常重视,资源建设资金投入量呈逐年递增趋势,相应的政策与措施也较到位,但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1.黑龙江省农村党员干部、群众远程教育资源及共享情况

从回收的问卷来看,全部受访点中远程教育站点对党员干部开展培训活动的情况较好,基本上为每月1-2次,较好的村镇培训次数高达每月5次,每次的培训时间不少于2小时。相对来讲,对农民的培训情况就较差,所有问卷中显示,远程教育站点基本上不对农民开展三农远程教育培训,开展的地区每年进行一次培训,培训时间为2小时。这就说明黑龙江省三农远程教育资源的共享存在不合理性,受教育权利存在不平等性。

硬件资源建设情况方面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反馈较一致,普遍反映良好。大部分受访者家中都安装了有线电视及电脑,并能连接互联网,但大家对所在村镇所配置的远程教育硬件设备的数量及质量不太满意,感觉不能满足使用需求,具体数据分析见图1和图2。大家对所属村镇现代远程教育站点配备的设施操作水平也相差不大,具体数据分析见图3。

软件资源的建设情况相对硬件而言较为乐观,绝大多数受访者认为目前现有的远程教育资源较为丰富且更新及时,具体数据见表2。

资源共享受制约因素较多,其中较为突出的为上网费用太高、村民对其不感兴趣、配套设施不够齐全、技术欠缺等,值得一提的是,认为与别的单位或村镇没有必要共享资源的农民并不占少数,百分比竟达68.17%。具体因素及所占比例的数据分析见图4。

除此之外,课题组通过访谈得知,大部分农村党员干部及群众认为,应主要从开发适应农民学习的资源,提升农民学习的兴趣以及制定相应的评价、激励机制两方面完善黑龙江省三农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及共享体制。当前三农远程教育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培训不及时且时间不够;学习者难以组织;软件资源不丰富以及缺乏个性化的培训内容和方式。

2.黑龙江省农村远程教育管理人员远程教育资源及共享情况

对黑龙江省农村远程教育管理人员,即农村远程教育站管理员、教育中心负责人及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管理人员的调查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软、硬件资源建设、使用及共享情况;人力资源及培训情况以及目前存在的一些综合性问题。

远程教育软、硬件资源建设、使用及共享方面,对三组被调查人员的调查结果比较乐观,管理人员们大多认为目前软、硬件资源种类、质量、数量及维修情况都很不错,可以满足需要。具体数据分析见下面的图表。

除上述以数据形式分析的方面外,课题组还了解到,较受农民群众欢迎的教育内容有:果树种植、蔬菜栽培、林木花卉、特种养殖以及经济作物。软件资源共享较多的单位部门或教育项目为: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农业广播学校系统以及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而农村远程教育管理人员认为妨碍黑龙江省三农远程教育资源共享的关键因素多集中在配套设施不齐全、管理体制不完善和共享渠道欠缺等几个方面。

人力资源及培训情况方面,三组受调查者的整体反馈情况较一致,即大多数认为现有工作人员队伍的总体知识和技能水平充分满足教学需要,所在单位有远程教育服务系统且经常组织关于三农远程教育知识和技能的集中培训,平均频率大约为每年2-3次,培训级别多为省级和市级,部分地区有国家级培训,同时教师们在备课以及课堂上使用远程教育软件资源。

虽然此组调查情况较为乐观,但目前同样存在一些综合性问题,例如:一部分远程教育管理人员认为当前三农远程教育培训存在站点开放时间不固定、学习者难以组织以及培训方式方法单一且缺乏个性化培训内容和方式等问题,他们认为政府应继续加大对资源建设的投资力度,开发适应农民的学习资源,提升农民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应制定相应的评价、激励机制,以提高农民学习的积极性。

3.黑龙江省农村教师及中小学生远程教育资源及共享情况

早在2005年4月,黑龙江省就启动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一期工程建设,覆盖了43个县市区的4 000余所农村学校。2006年的二期工程,在另外78个县市区连片实施,共有3 762个工程建设项目校,总投资近1.2亿元。2007年底,这项工程覆盖全省所有农村中小学校[4]。

通过对所选调查点农村中小学基础教育教师及农广校、电大教师的问卷和访谈调查结果统计分析来看,各地区农村中小学三农远程教育软、硬件资源建设情况不尽相同,具体数据分析如下。

图7.1—7.4是教师答卷中硬件设备配置数量、质量、维护及使用者操作水平情况统计图。从上述数据分析不难看出,虽然目前黑龙江省三农远程教育硬件设备配置数量基本上可满足需要,但是其质量水平参差不齐且故障出现率并不低,72.36%的教师指出硬件设备质量一般,偶尔会出现问题,20.11%的教师觉得配备的硬件设施质量很差,而觉得使用过程中没出现过问题的教师仅占7.53%。但是大部分教师表示故障出现后维护较及时,能保障教学的正常进行,认为维护体系欠缺、影响正常远程教学的比例合计为37.76%。值得一提的是,通过近年来远程教育技术的培训与推广,黑龙江省农村中小学教师及农广校、电大教师的硬件设备操作水平有了很大提高,30.79%的教师认为自身操作技能很好,60.41%的教师认为自身技能比较好,完全可以胜任三农远程教育,而觉得操作技能较差和很差的教师加起来仅占8.8%,这部分受访者多为年龄偏大或临近退休的教师。

对软件资源建设的调查结果还是比较乐观的。95%以上的教师认为学校远程教育软件资源足够且质量较好,可以满足实际需要,但对资源更新速度满意度不高,86.31%的教师认为学校的远程教育软件资源不太更新,甚至有9.8%的教师反映其所在学校的软件资源从不更新。所调查学校的教学资源多集中在教材、影碟、授课与说课视频及PPT类电子教案这几种表现形式,78.36%的教师认为授课与说课视频与PPT类电子教案的教学效果好,12.45%的教师认为影碟、光盘类资源教学效果较好。

对于三农远程教育资源与其他单位和工程之间的共享情况,通过整理分析问卷总结出下面的表格。

从表4数据可以看出,现阶段黑龙江省三农远程教育资源与其他单位和工程之间的共享情况并不理想,通过对农村教师的访谈得知,他们认为不利于资源共享的因素有以下几方面:人员素质低、经费投入少、管理体制不完善、缺少技术支持、缺少共享平台与渠道。

以上是教师问卷调查分析结果,我们再来看农村中小学生问卷的情况。笔者从回收上来的363份有效问卷分析发现,大部分被调查学生家里都已安装电脑,且能够上网。所有被访问的中小学生都表示学校配有机房或多媒体教室,且相应设备如电脑、DVD播放机、投影仪等也较为齐全,但上课时使用以上设备的频率很低,课题组按问卷回答情况统计出来的数据如下:85.69%的学生指出上课时从不使用上述设备,9.62%的学生表示每周能用到1-2次设备。由此可见,黑龙江省斥资投入建设的三农远程教育资源软、硬件设施实际上是形同虚设。60.58%的学生希望增加卫星电视、投影仪、学生用电脑及多媒体教师的数量,42.88%的学生希望加强宽带接收等技术支持,可见广大农村中小学生对远程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共享是满怀期待的。

三、结语

本文使用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方式统计分析了黑龙江省现阶段三农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及共享的情况,从大量的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已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此次研究的目的在于全面且客观地反映我省三农远程教育的特点、不足以及发展需求,为黑龙江省三农远程教育今后的发展及策略的制定明确方向。

参考文献:

[1]张茂月.山东省三农远程教育资源共享模式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2.

[2]陈聪.基于公共物品理论的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2006.

[3]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EB/OL].http://www.dyg-

bjy.cov.cn/.

[4]隋冰玉.山东省三农远程教育资源共享内容建设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2.

[5]中国知网[EB/OL].http://www.cnki.net/.

作者:王晶文

农民培训的远程教育论文 篇3: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现代远程教育的功能诉求

摘 要: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潮流逐步渗透到我国农村的各个角落,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如何来担当起国家社会赋予其的责任成为当务之急。对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的功能进行详细的论述,一是可以使得高等教育更加公平和地方化,使得社会朝着更加和谐的方向演进;二是可以使农村的人才得到更好地开发利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一批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较高的人才;三是可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代化信息建设;四是可以促进农村的劳动力转移和城镇化建设等。

关键词:新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功能诉求

20世纪50年代我国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时代化的概念。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之下根据时代的要求,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角度提出了如何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农村的建设,并最终把我国的农村建设成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我国又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概念,而“社会主义小康社会”需要建立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之上,十六届五中全会所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则是在全新理念指导下对农村进行的一次全方位的农村综合调整变革,以此为起点它将对我国农村各个方面建设和发展作出不可估量的贡献。同时,我国农村各个方面建设和发展也将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完美转变。其中,社会主义新农村教育的发展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和意义。从我国农村当前的建设情况来看,远程教育在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尚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但是,纵观发达国家的农村和远郊的发展现实,有效实现现代远程教育在城市和乡村发展与建设中的作用是有效实现城乡现代化进程的重要途径之一。综合前人对社会主义新农村远程教育的研究,本文认为在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时期,我国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的功能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发掘。

一、农村现代远程教育不仅仅可以使得高等教育更加公平和地方化,且可以使得社会朝着更加和谐的方向演进

教育对一个民族的复兴以及社会公平的实现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之一是通过保证农民享有同等良好教育的机会而进一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现,也可以从很大程度上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然而从长期以来我国农村的建设来看,由于受到各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农村教育的条件无论从硬件设施还是从软件设施来看与城市教育质量相比都远远呈现出滞后的状态,同时农村教育的发展也与农村经济的发展呈现出背道而驰的趋势,这与我国所提倡的教育公平公正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目标严重偏离。而教育的公平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最重要的社会公平之一,因此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新农村建设需要始终坚持落实农村的教育公平、提供农村充分均等的教育机会,从而最终实现城乡教育和不同地区之间的教育相互和谐发展,并实现农村教育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谐发展的初级目标,并使得我国的高等教育更加公平和地方化,且可以使得社会朝着更加和谐的方向演进。

在当前形势之下,我国可以通过借助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实施农村远程职业教育来实现高等教育的农村普及化,从而打破我国传统教育的局限、解决农村教育滞后城市教育问题以及农村教育背离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等,有效地推进农村教育实现突飞猛进稳定的发展[1]。农村现代远程教育以其本身特有的优势,突破传统教育的局限和瓶颈,是缩小我国城市与农村、东部与西部之间的数字鸿沟,在结合当前国际社会所公认的发展中国家在实现农村等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重大举措建议的基础之上,利用农村远程教育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是推进农村教育发展普及的重要途径之一[2] 。

二、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可以使农村的人才得到更好地开发利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一批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突出的人才

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指出:“人口质量和劳动力素质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原因,农业生产率迅速提高的源泉是人的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当前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给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人力建设主体,新农村建设的质量与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民的综合文化素质的高低、职业技术能力以及企业管理和经营能力等。而长期以来我国农村遭受着农村教育、文化、政策支持以及资金支持等方面的边缘化,与城市的建设支持有着不可同日而语的待遇,从而导致农村人力资本积累显现出严重的缺陷,因此人力资源开发方面的问题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瓶颈之一 [3] 。

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的问题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瓶颈的背景之下,农村远程教育和职业技能的培训等成为实现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作为我国教育最薄弱环节的农村教育无法满足培育新型农民和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需要,同时由于国家政策激励机制的缺陷导致农村就业拉力缺乏,农村人力资源就业积极性严重受损。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可以以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将优质教育延伸到农村,可以不断地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科学技术能力、信息素养等,使农村的人才得到更好开发利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一批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突出的人才,从而解决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人力资源方面的困境。

三、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可以有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代化信息建设

国家经济信息化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推进农村的现代化信息建设并加快现代新农业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首先需要加大农村在信息基础设施等硬件方面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并从农民自身的文化修养以及职业技能培训方面着手来培养新一代的具备现代信息化素养的新农民。农民信息素养的培训可以通过农村有意识的教育使得农民能够在复杂的信息社会中提升获取信息、利用信息、开发信息的修养与能力。而农民在现实从事农业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主要需要习得检索、分析、接受、消费信息和生产信息的能力。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可以依靠其得天独厚的条件给农民提供一个信息素养习得的良好平台,使得农民的信息意识、信息获取能力、信息检索和分析能力以及信息运用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同时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可以最大化农民的学习和教育能力,促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并实现农村政治建设的信息化程度的提升;可以发挥远程教育的技术培训作用,增强农民群众致富能力,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农村信息化建设中的经济建设;可以利用远程教育平台发挥其文化宣传作用,丰富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促进农村信息化建设中的文化建设,跟进全球信息化社会发展的潮流。

四、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可以通过农民就业能力的提升促进农村的劳动力转移和城镇化建设

据统计,我国现有农村劳动力4.8亿,其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37.3%,初中文化占50.3%,高中以上文化占12.4%。农村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3年,比城市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10.2年少了近3年。根据我国相关统计数据,没有接受过技术培训等方面的文化教育的农村劳动力占有整个农村劳动力的比例高达76.4%。而在加拿大、荷兰、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接受过劳动相关技能技术培训的占有整个农村劳动力的比例均高达70%。可见我国农民整体素质、职业技能水平以及就业能力仍然偏低,这将很难适应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4] 。现代远程教育可以有效地缓解工学矛盾,更能满足新生代农民工内在学习需求,新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各个方面的特点对新生代农民工学习者、新生代农民工而言,可以为其提供更为个性化、快捷化的学习途径,利用现代远程教育通过对农民工转移前与转移后的教育相结合、学历与非学历课程相结合、文化知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相结合,来提供就业与未来职场发展和谐发展的教育形式,现代农村远程教育提高农民的职业技能等对于当前我国农村就业形势和就业需求而言是十分有效的途径之一,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的提升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农业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城乡经济的和谐发展等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5] 。

综上所述,在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现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充分利用农村现代远程教育来提高农村农民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水平以及信息素养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同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也表现为现代农村远程教育的实现情况。因此,我国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的开展、实现情况以及具体的实施效果等都在很大程度上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我国需要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加大对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的人力支持、资金支持以及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将现代农村远程教育作为一个战略性的突破口,从而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教育公平和人力资源的支持。

参考文献:

[1]潘捷军.论高等职业教育在当前形势下的发展取向[J].职业技术教育(人大复印资料),2008,(4):44-47.

[2]孙长忠. 试论农村远程职业教育功能定位与发展策略[J]. 中国电化教育. 2009,(9):55-59.

[3]张珠龙. 新农村建设与远程教育支持[J]. 成人教育.2007,(2):78-80.

[4]王宇飞. 运用信息技术培养科技型农民——淮安市淮阴区科技型农民培训模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

[5]方翰青,谭明. 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现状分析与远程职业教育作为[J]. 现代远距离教育.2011,(4):72-75.

作者:张晓彬

上一篇: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下一篇:中学生心理健康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