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民培训论文

2022-05-11

想必大家在写论文的时候都会遇到烦恼,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新型农民培训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本文利用河北省农民培训问卷调查的415个样本数据,从经济学角度对我国新型农民培训进行了供需均衡分析,总体表现为供需失衡。通过调查和供需分析得出结论: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较高,而且培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总量不足且各区域间不均衡;目前农民对培训的需求旺盛且以短期、实用和技能培训为主;农民培训的收费机制亟需改进。

第一篇:新型农民培训论文

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 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摘要:依靠科技进步,加快农村经济迅速发展的关健是提高劳动者素质,为使科技成果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力,必须送教下乡,推广普及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

关键词:实用技术;培训;方法

依靠科技进步,加快农村经济迅速发展的关健是提高劳动者素质,而目前我国生产力水平相对落后的主要原因是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不高,科技成果不能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力,改变这种现状,农业部曾多次下发了“关于大力开展冬春季节农民技术培训活动的通知”,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和农广校联合办学作为实施农民教育和农民技术培训的重要阵地充分发挥了自已的优势,抓住冬春农闲季节送教下乡,推广普及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向广大农民传授科技文化知识,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在这一活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实用技术培训中,不能一概而论,因为农民文化程度不同,理解能力也不同,所以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1结合农时,注重应时培训

在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中,抓住农时是关键,在种植业上表现尤为突出,农民种植不能违误农时,实用技术培训同样不能滞后于农时。玉米播种期的技术要点,一是播种时间。当土表5~10厘米地温稳定通过10℃,土壤含水量12%~15%为最佳播种时间,四平市一般为4月15~25日;二是播种深度。一般为3~5厘米;三是播种方式。四平市目前以机械播种和扎眼器播种居多,也有一部分大犁扣和原垄种。玉米施肥应掌握“基肥为主,种肥、追肥为辅;有机肥料为主,化肥为辅”的原则。采取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施肥量要根据土壤地力情况和目标产量确定。玉米促早熟的措施“一是打底叶,二是放秋垄,三是隔行去雄,四是站秆扒皮,五是使用生长调节剂”因此要在种植、管理、保护、施肥、用药等各个时期到来之前和进行之中,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组织培训,使农民学有所用,用有所得,真正掌握所需实用技术。

2普及与提高兼顾,注重分类培训

为提高培训针对性,增强实效性,培训工作应立足现实,坚持一手抓普及,一手抓提高的原则,分类指导,区别培训。抓普及就是面向广大农民,利用各种有效形式进行大面积的实用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教育。一是采用电化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幻灯、录音、录像光碟广为宣传、拓宽培训面。二是选择典型召开现场会,通过典型示范辐射,促进实用技术推广。抓提高就是面对文化层次较高,掌握并积累了一定的实用技术理论和实践经验,已不满足对基础技术的培训,迫切要求提高一步的农民,可根据他们的不同的要求,调整更新培训内容。举办各种“提高型”的培训班,使他们系统地掌握几项或多项实用技术,并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一是办好骨干班。在农民中挑选有文化、有科技意识,又能起典型示范带动作用的青年人进行长期的深层次培训。并以他们为中心,联系一般农户,以发挥辐射作用,成为科技带头人。例如种粮大户、农民生产专业合作社带头人、家庭农场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负责人、农资产品经销商。二是办好专业班。就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致富全过程的多项实用技术,如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优质水稻生产技术、地膜覆盖、种子包衣、常见蔬菜栽培技术、农村中药材种植与管理等等进行专业培训,三是办好新技术班。节能降耗、增产增收、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实用技术。如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膜下滴灌技术、玉米水稻高光效新型栽培技术、生物防治玉米螟、测土配方施肥、玉米宽窄行种植等等,使农民扎扎实实地掌握几项生产技能。

3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现场培训

过去的实用技术培训,口头宣讲,播放声像的时候多,实际操作少,理论与实践未能做到有机结合,因此降低了培训质量。各种实用技术虽然共同特点是易学习,好掌握,但一些实用技术方法、配方比例、操作程序等技术要领,光靠讲、听和观看录像是难以完全奏效的,而实际示范和操作一次或几次就基本能达到目的。玉米螟的防治,四平市以赤眼蜂防治为主,当玉米螟化蛹率达到20%时,后推11天为第一次放蜂时间,间隔5天第二次放蜂。每亩放蜂15000头,分二次释放,第一次7000头,第二次8000头。四平市放蜂时间一般为7月8日左右。因此,要使受训者真正学会一两项实用技术,不但要务“虚”,还要务“实”。在每一项实用技术辅导的同时,都要组织进行现场培训。聘请种子、土肥、植保、农机专家开办田间课堂,现场教学解决服务农民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教学方法由”送餐式“改为”点餐式“,由讲什么听什么改为问什么讲什么。教者按技术要求和操作规程,做准确、规范的演示;学者亲自动手操作,借以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这种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既有课堂传授又有现场指导的方法,可使农民迅速、系统而又牢固地掌握先进的生产技术。

4技术教育与文化教育结合,注重同步培训

实用技术培训的效果如何,与农民的文化素质也有密切关系。实践证明,文化素质越高,科技意识越强,掌握技术就越快越好;文化水平越低,科技意识越差,掌握技术就越慢。所以对农民的实用技术培训,不能就技术抓技术,要同对农民的文化教育结合起来,可与初农教育和绿证教育结合起来,以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使实用技术真正达到适应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效果。

作者简介:徐立伟,本科学历,公主岭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副主任,研究方向:人才管理。

作者:徐立伟

第二篇:新型农民培训供需分析

摘 要:本文利用河北省农民培训问卷调查的415个样本数据,从经济学角度对我国新型农民培训进行了供需均衡分析,总体表现为供需失衡。通过调查和供需分析得出结论: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较高,而且培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总量不足且各区域间不均衡;目前农民对培训的需求旺盛且以短期、实用和技能培训为主;农民培训的收费机制亟需改进。

关键词:新型农民;培训;河北省;供需失衡

一、引言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1]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就是“要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繁荣农村经济,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促进农业科技进步,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民就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2]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现代农业的实现速度,进而影响新农村建设的进程。提高农民素质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关键,同时也是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手段和重要目的。但是,我国目前农民的素质整体不高,这与新农村建设对农民素质的需求极不相称。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规划项目《中国人力资本的分布差异研究》表明农林牧渔从业人员人均受教育年限仅为6.87年,是16个行业中人力资本水平最低的。[3] 农民素质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性问题。提高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的素质,其中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对农民进行培训,新型农民培训的供给与需求均衡问题是我国农民培训的最根本问题,因此从经济学角度对我国新型农民培训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新型农民培训调查的供需均衡分析

(一)样本与调查说明

本课题组于2006年、2007年、2008年连续三年组织了以“农民教育培训”为主题的调研活动。本文所作分析主要以2008年的调查数据为主。本研究采用访问调查法,调查员进行入户访问并填答问卷。调查对象中市县(区市)的选择主要以调查员所属地区确定,村庄和农户的选择则选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本调查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463份,其中有效问卷415份,有效率为89.63%。样本覆盖河北省30个县(市、区)、60个乡镇、120个行政村。调查地点的选择包括平原、山区、城市郊区三种类型的地区,而且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亦不相同,在河北省具有较强的代表性。调查中有些问题是让被调查者按重要程度排序的,在计算过程中按重要程度赋予数值,如:某个问题包含5个选项,让被调查者选择其中的3项(按对自己的影响程度大小排序),对可排在第一、第二、第三位这三个位置上的选项分别赋予数值3,2,1,对每个选项在这三个位置上的得分进行加总,然后比较各个选项得分的平均值的大小。

(二) 新型农民培训总体表现为供需失衡

新型农民培训单从供给上看,供给形式多样化、总量不足、宣传力度不够、区域供给不均衡且主要以政府部门为主。单从需求上看,农民期望短期连续性、种类较多、费用较低、实用、授课形式多样且最好由大中专院校提供的农民培训。从经济学供需均衡角度进行综合分析,总体表现为供需失衡。

1.农户参与农民培训的积极性较高,但实际参与率较低。积极性用来度量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程度。调查显示,愿意参与农民培训的被调查者占78.55%,而只有21.45%的被调查者表示不愿意参与农民培训。调查表明,绝大多数被调查者是愿意参与农民培训的,因为多数被调查者已经意识到科技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只有掌握了一定的技能,无论是在农村,还是进城务工,才能增加收入。但当问到愿意参与农民培训的农户是否参与了农民培训时,参与了培训的只占27.61%,而没有参与的高达72.39%。究其原因,或是这些农户没有得到培训的信息,或是对培训的内容不感兴趣等,总之,当前的农民培训不能使多数的农户满意,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通过对农民培训的供给与需求分析,农民培训存在着供需失衡的现状,不仅表现在总量上,而且也反映在结构上。从总量上看,农民培训供给小于需求,供给总量严重不足,且在区域上呈现出明显不均衡的态势,致使农民培训参与率较低,广大农民对于接受培训的渴望无法满足。从结构上看,存在着农民培训主体相对单一,培训内容、培训层次及培训形式等供求错位的状况,致使农民培训供需失衡的态势进一步加重。

2.政府在教育培训中的行为与农户期望有所差距。当问及“您对发展农民培训的意见和要求”时,回答比例最高的是“政府加大对农民培训的补贴力度”,所占比例达到35.12%,说明当前发展农民培训最缺的是资金,多数农户还是愿意参加农民培训的,只是没有足够的钱去参加培训;回答比例占第二位的是“多举办一些真正帮助农户脱贫致富的培训”,比例为31.05%,虽然目前各地都在举办农民培训,但是培训的效果不能很好地满足农户的需求,还有相当比例的农户感到经过培训后和培训以前没有多少实质性的变化;回答“严格管理,落到实处”的被调查农户所占比例为18.80%,占第三位,说明基层政府在培训政策落实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排在第四位的为“干部清正廉洁,办实事”,比例为12.02%,说明基层干部队伍中还存在一些不合格的干部,影响了基层村干部在农民心目中的整体形象;排在第五位的是“加快经济建设,减轻农民负担”,比例为2.99%,说明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还处于较低水平,农民生活水平还比较低,这样农户就没有多余的资金去参加各种培训。

到目前为止农民培训仍有不少方面不能满足农户的需求。当问及“您认为应该怎样才能搞好农民培训”时,“加强政府引导”是农户最关注的方面,赋予数值为5.1,说明农户普遍认为政府的引导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河北省开展的农民培训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其中大部分培训机构基本上都是孤立存在的,只是与政府有联系。除此之外,各培训机构提供的培训内容或有交叉或有共同的空白区,不能很好地满足农户的培训需求;排在第二位的是“完善农民培训相关政策”, 赋予数值为4.21,说明农户认为制定并完善农民培训政策,把农民培训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并当成一项长期的基本政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另外,“选出好的带头人”(赋予数值为3.5)及“加强农民对培训的认识”(赋予数值为2.58)也是农户认为搞好农民培训的重要方面。

(三) 新型农民培训供需失衡的原因分析

1.政府部门重视程度不够,对培训投入不足。由于新型农民培训工作是政府行为,各级政府需要加强领导,明晰分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有关培训项目的统筹组织工作,使各级农民培训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比如科技部门应抓好“星火”科技培训;农业部门应抓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绿色证书、绿色电波入户等工程;劳动保障部门应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同时农民培训作为一项公益性事业,政府应加大对农民培训的投入力度,将经费纳入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的多渠道投资机制。但据调查显示,当问及“您认为影响农民培训发展的因素时”,49.68%的被调查者回答“没有领导及管理部门的重视”。可见,政府对农民培训重视程度不够成为影响农民培训供需均衡的严峻问题之一,政府部门对农民重视程度有待提高。尽管农民有强烈的致富欲望,并且农民也看到了参加培训能给他们带来的收益,但是较高的培训费用使农民望而却步,有效需求不足从而影响供给。调查显示,85.68%的被调查者认为获得一定技能的职业资格证书对于求职用处较大,但仅有37.44%的被调查者愿意花钱进行职业资格认证。64.68%的被调查者认为当前的培训费用过高,已经超过了农民的可承受能力。可见农民接受不了现实中较高的教育培训费用。目前各级政府对农民培训虽然给予了一定的补贴,但效果并不理想。农民对于培训的巨大需要难以转化成现实的需求,进而影响了农民培训费用的供给,因此培训费用过高与农民承受能力有限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农民培训的供给,使供需失衡的程度进一步加深。因此,加大政府对农民培训的补贴力度很有必要。

2.农民培训体系不健全。农民培训体系是开展农民培训工作的重要载体。但就目前而言,农民培训体系的培训供给在总体上仍是比较薄弱的。调查显示,44.47%的被调查者认为“当地缺少培训学校”是影响其参加农民培训的最主要因素。来自民间或非政府组织的培训活动也是农民培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通过调查问卷,仅有14.07%的被调查者参加了行业协会或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对于农业技术主要来源的问题也印证了农民培训供给体系不健全、供给主体相对单一这一现状,52.34%的农户采用的农业技术主要来自于政府农业部门,而来自农业学校、专业协会、企业获得的农业技术仅占22.66%。这不仅减少了农民接受培训的机会,而且也从总量上使培训供给减少,进而导致供需失衡。

3.培训信息传达不畅。及时获知培训信息,是农民根据自身的偏好,有选择地接受培训的前提。培训信息能否及时传达给农民直接关系到农民对培训的需求。调查显示,13.35%的被调查者认为无法及时获知近期培训信息是影响其接受培训的主要因素。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培训工程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转移到非农领域就业为目标,实行培训与就业转移挂钩和“一条龙”培训就业服务办法,对特别困难家庭有就业要求的劳动力实施培训就业援助。河北省自2004年开始实施阳光培训工程,作为一项转移剩余劳动力的培训优惠措施,73.33%的被调查者都未听说过,接受过阳光工程资助培训的被调查者仅占7.79%。调查表明,培训信息宣传力度有待加强,培训信息不畅直接制约了农民对培训的需求。

4.农户文化水平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研究资料表明,劳动者文化素质与其劳动生产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以文盲的劳动生产率为基准,小学毕业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43%,中学毕业可以提高108%,大学毕业可以提高300%。这说明科学文化素质是使知识形态的潜在生产力转变为现实形态的生产力的直接桥梁。[4] 调查显示,被调查者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22.22%,初中文化程度的占42.11%。可见,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到了被调查者总数的过半,农民的受教育年限仍然普遍偏低,农民素质整体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广大农民缺乏科技知识,并且制约了他们对于一般性农业生产技术的掌握。选用优良品种、科学施肥和使用农药是最基本的农业生产知识,是保证农业高产、优产的基础,但大部分农民对这些方面的知识仍旧匮乏。调查显示,对于选用优良品种、合理施用化肥、科学使用农药,分别有65.39%、68.00%、54.77%的被调查者回答不完全知道(包括知道一些、不太知道和不知道),说明大部分农民科技意识薄弱,缺乏必要的农业生产知识,农业基本生产知识在农村中没有得到广泛普及。农民不仅要具有一般的劳动技能,还应具备一种或多种专门技能。但调查显示,仅有32.16%的被调查掌握一种以上的专门技能。目前河北省农民素质普遍偏低这一现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民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使农民接受培训、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可能性降低。此外,由于传统小农思想的狭隘性、偏激性的存在,农民不愿接受教育培训,不敢应用科技成果,对农业科技成果和先进适用的技术敬而远之。我国农民对于教育培训的观念意识相对薄弱,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新型农民培训的供需失衡。

三、结论和对策建议

通过对河北省415份问卷关于新型农民培训供需均衡问题的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较高,而且培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总量不足且各区域间不均衡。(2) 目前农民对培训的需求旺盛且以短期、实用和技能培训为主。(3)农民培训的收费机制极不合理。国家实施的一些农民培训项目基本上免费,而一些职业技能培训费用较高,农民有限的收入又难以支付,农民对于培训的巨大需要难以转化成现实的需求。

由此,本文提出以下对策建议:(1) 加大投入力度,建立农民培训长效机制。加快建立政府扶助、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培训机制,将经费纳入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建立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企业社会赞助为辅,受训农民量力适当负担”[5]多渠道投资保障机制,提高农民培训的参与率,同时缓解农民有限的收入难以支付较高的培训费用的情况。(2) 划分农民培训类别,区别对待。根据公共产品理论可将农民培训划分为农业技术培训、基础知识培训及专业技能培训等类别。[6] 针对农民培训的类别的不同,政府资金投入及政策措施方面应区别对待。(3) 农民培训必须要立足区域经济和教育培训资源现状有度开展。无论是务农农民技能的提高还是富余农民的转移,都需要与当地的一、二、三产业紧密相连。(4) 在农村广泛开展短期培训,培训内容和方式应贴近农民需要。短期培训是现阶段农民教育培训需求面最广、人数最多的一种教育形式,其以时效性、实用性较强的特点最大限度地迎合了农民求实、求知、求富的需求。[7] 根据区域特点,建立农民培训需求动态管理模式,围绕农民主要经营活动和资源优势,以多种形式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和技术推广,组织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快捷有效地为广大农民提供技术、信息和咨询服务,采用有效的培训方式举办各种实用技术及职业技能培训。

参考文献:

[1] 林克显.新农村建设中福建农民教育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4-5.

[2]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7:19.

[3] 周亚,甘勇,李克强,等.中国人力资本的分布差异研究[J].教育与经济,2004(2):17-20.

[4] 李正风,刘小玲,王凌晶.关于提高我国全民科学素质的战略思考[J].中国软科学,2005(4):52-57.

[5] 蒋寿建.村支书视角的新型农民培训需求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8(1):71-74.

[6] 张娟.农民培训产品的属性探析[J].农业经济,2007(8):67-68.

[7] 姜长云.农民的培训需求及培训模式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05(35):2-27.

Analysis of Supply and Demand of New Farmers’ Training

——Based on a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Farmers’ Training in Hebei Province

ZHANG Liang,ZHANG Run-qing,ZHANG Yan-feng,ZHAO Bang-hong*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Trade,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f Hebei,Baoding,Hebei 071001,China)

Key words: new farmer;training;Hebei Province;disequilibrium of supply and demand

作者:张 亮,张润清,张岩峰,赵邦宏

第三篇: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研究

【摘要】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近年来,政府部门加大了对农业行业的而关注力度,意识到了建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的重要性,将培养高科学文化素质和高技能的新型职业农民作为重点内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的实施,对促进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构建专业化和社会化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针对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进行论述。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培训类型;策略

陕西省黄陵县位于陕西省的中部,连续三年被评为陕西省经济社会发展十强县,城镇居民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90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723元。该地区重视新型农民培训,注重培养高文化、高技术和高综合素质的农业生产人员。加强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是时代发展的需要,需要将创新观念的培养和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作为重要的农业生产技能,培养出大量的新型职业农民,对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类型

(一)政府主导型

政府主导型主要是指运用政府方针政策和专业院校培训来对农民开展各项教育工作,对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培养出高农业技能的实用性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从事专业培训的机构,需要结合农民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给予农民的不只是技能培训,政府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型作用,确保各项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在农业生产中展现出资金配置上的优势,提高培训监管难度,确保各项培训项目的有效落实。

(二)政企配合型

政企配合型主要是指依托創业园区优势实现对新型农民的培养,为了使农业深入到实践中来,需要建立科技教学示范基地,向农民展示农业科技生产成果,以此来推动农民科技素质的提高,使农民学习到更多的农业生产知识。同时,需要按照相关农业生产政策的要求,加大科研资金的支持,确保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提高农业推广人员的生产积极性。

(三)市场自由运作型

市场自由运作主要是指各项农业培训工作的实施需要建立在市场的基础上,需要以市场为主体,强化农民与生产产业之间的合作,通过两者的合作,达到共同促进和共同发展的目的。将标准化的农业知识传递给农民,确保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工、运输和营销等各项环节的顺利开展,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由于各个地区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每个地区的农业生产具有地方特色,在培训时,需要展现出农业生产的针对性,展现出个地区农业生产的优势,提高农业科技人员的生产积极性,确保农业专业知识与职业技术水平的有机结合。

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策略

(一)不同经济区域的培训模式

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在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进行选择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当地的地理特征,结合当地的经济条件、人文条件和社会条件进行系统的分析。该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产业结构优化发展,重视“订单培训”模式的应用,通常需要通过市场运作来实现,培训运作模式通常选择非政府主导。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建立了地区经济发展群,对带动地区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引入大量的科技投入,来实现对农民的培训。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大力推进果业和畜牧业发展,对农业生态环境进行维护。

(二)不同产业链下的培训模式

当前我国的农业生产处于奠定基础阶段,不同的农业生产领域技术体系呈现出发展不平衡现象。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被称为世界苹果最佳产区之一,全县的苹果产量达20万亩,年产23万吨,是陕西省重要的苹果出口基地。应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大力发展苹果产业,需要借助政府的大力扶持,建立完善的惠农政策,确保惠农政策在农民身上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也需要与国家的政策体系建设相结合,以政府为主导进行培训,运用电视、广播及网络等途径来进行远程教育。需要建立产供销和贸工农一体化农业产业模式,运用政企配合培训模式对新型化农民进行培训。

(三)不同培训目标下的培训模式

在对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进行新型农民培训时,主要分为基础性培训和技能性培训。基础性培训主要是指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技能性培训主要是指提高农民新技术的运用能力,以农民的职业技能为目标。基础性培训的内容需要通过高校来实现对农民的终身教育。而技能性培训政府需要提供大量的资金支持,通过项目管理的方式对农民进行培训。

结论

本文主要对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新型农民培训模式类型和培训模式策略进行介绍,加强对新型农民的培训具有必要性,需要将创新和转变作为新型农民培训的重要内容,结合地方特色合理选择农民培训方式。同时还需要充分发挥政府和企业的作用,对当前市场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解,以便结合市场发展规律确定农民培训模式,为新型农民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推进现代农业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郑彦平. 新型农民教育培训研究的新篇——评专著《我国新型农民培训模式研究》[J]. 现代农村科技,2014,06:79.

[2]张锴. 关于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模式的思考[J]. 河南农业,2015,14:11-12.

作者:李洪海

上一篇:自主学习理论论文下一篇:商品质量论文范文